【GRWTH教養】2位現代爸爸現身說法 如何與孩子講理?

很多家長都遇過小朋友任性、不講道理的時候,每當遇上這情況,父母可如何解決呢?是次DLC親子講座的兩位講者從自身經歷及科學角度,與大家分享如何跟小朋友「講理」。兩位講者分別是「多功能爸爸」柳俊江及The Glocal Education總監曾家洛(George),他們以實例分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邏輯後果,以情理兼備的管教方式來培養講理的孩子。 內容提供:吳凱霖(家長新聞 – 多元學習坊) 「行」比「言」更重要 「講道理」對家長而言,最想知道當然是「如何以道理說服小朋友」。但其實,在小朋友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言行舉止比起「說道理」更深遠地影響著孩子。父母的行動一一看在孩子眼內。 柳俊江分享道,「首先,每當我們打算跟小朋友講理時,我們要反問自己,有沒有真正示範如何好好講理呢?」 我們是帶著怒氣、威嚇地對孩子「講道理」,還是真正平靜地,細心地對孩子的話好好聆聽及說理?不單是跟孩子相處時要注意,我們跟「長老」相處時也是一樣。即使大家對管教方式有不同看法,但我們有沒有好好溝通講理,而非只是堅持自己的看法。在講理之前,我們又有沒有先了解背後原因,多用問題讓彼此反思及表達,而非只一味自顧自說理? 從行為與邏輯中展示道理,遇到問題時能有根有據地向小朋友解釋,這才是以身作則,作為小朋友的榜樣。只有在孩子經歷「講理」的可貴之處後,他才會真正願意去做。 分享嘉賓之一的柳俊江表示,跟小朋友講理時家長先要反問自己,有沒有真正示範如何好好講理。 先了解孩子心理 當家長與小朋友有不同看法時,大家又有沒有想過,其實可能有理的一方是小朋友呢?曾家洛就舉一個簡單例子,他問在場家長「當你畫月亮時,你會用什麼顏色?」大家十居其九表示會用黃色,可能亦有人會用白色去描繪月亮。但若有一天,小朋友用藍色及紅色去畫月亮,可能我們會忍不住試圖糾正他,因為一般人認為藍色及紅色月亮都是不存在的。但從科學角度而言,藍色及紅色月亮都的確有出現過,亦合符科學理論。 另一位分享嘉賓 – The Glocal Education總監曾家洛 這例子說明什麼?第一是,當我們以為小朋友不講理,其實我們有沒有代入小朋友的角度去理解呢?甚至不妨退一步再想,小朋友是否真的無理,還是我們太堅持自己一定是對的?先嘗試理解小朋友的心理,再說道理,是親子間更有效的溝通方法。 如何與孩子講理,從來都是一個雙向的課題,下次與孩子講理時,不妨先反思一下,並多在說理前先聆聽,希望這些小貼士能幫助家長與小朋友建立更親密關係。 ==== 筆者簡介 多元學習坊高級總監、幼兒教育專家,親職專欄作家。主修國際關係,成為母親後鑽研兒童與家庭教育。開設《Hello Bonnie國際親子台》與家長分享各地育兒經驗,著作有《跟孩子說ok! — 釋放孩子的99種可能》及《口罩下的微笑》,並於不同報章及親子平台撰寫育兒專欄。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莫爸爸的音樂教育】少說話、多音樂的課室管理

從具體大小中學習的感觀教育 最近跟一位老師聊天,她開玩笑地說:「我教音樂班時的音量大概是你的十倍,不過也控制不到他們。」在我工作的其中一所校園,每天大概要教12節音樂課,每班大概有20個三歲的小朋友。剛開始這個工作的時候,校長也很親切地跟我說要好好保養好自己的聲音。 一個有效的音樂課堂管理,老師不需要強而有力的聲音,也不需要不怒而威的氣勢,更不需要掌控獎罰的權力。如果需要靠大聲來覆蓋學生的聲音,學生本身的意願不被尊重、他們的聲音沒法好好的被聆聽及回應。身處在這種課堂中的學生只能淪為被動學習的工具,課堂參與度低,小朋友只會表現出積極不參與的態度,甚至只能通過破壞課室秩序來表達對老師的不滿。 成人或老師當然享有絕對的掌控權,也可以嚴厲地懲戒學生。但對於幼兒發展和長期的課室管理,這種方式可說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下下之策,也只有不具備教育技巧、理念和熱誠的老師才會想控制學生。   了解兒童要望聞問切 然而,很多時候幼兒/小朋友在情緒和自制的發展未成熟,所以在音樂課時可能會不受控制。不過,作為家長或老師,其實我們需要的不是「控制」,而是同理!這個也是作為幼兒教師的第一步,要明白孩子的發展需要,而且孩子的表達很多時候是非語言的。他們會從很多細微的身體動作、面部表情和姿勢等發出信息,如果未能掌握到這些資訊,其實代表我們並了解孩子。 自主觀察和敲擊不同音高的水杯 當了解到孩子的實際的想法或需要後,我們需要先同理,如果他們的想法是不太合理的要求,可以同理但不處理。試想如果有個孩子上課時躺了下來,說他不想上音樂課(有時也不會用語言表達),你可以怎樣處理呢?很多音樂老師會馬上要求他繼續跟著指示做。然而,要先觀察孩子,表情動作等身體訊息,了解他是不舒服?累?昨天睡得太少?父母吵架?覺得課堂沉悶?還是純粹不想上課?當然,單憑身體信息(非語言表達)也不夠全面,要做到像中醫的望聞問切。   音樂教學宜言少 如果是班際課堂,更要快速判斷和處理。因為如果不夠快,可能很快有小朋友覺得好玩便模仿他躺下。經過判斷後,如果是因為單純不想上課或想搗亂(也要看看這個行為是單次或多次。如果是多次,通常發生在什麼時候。)我們可以同理但不處理。一般我會說:「我明白/見到你很累。好吧!既然你這麽累,你可選擇休息5秒或10秒再起來,你決定想5秒還是10秒吧!」 給予同理和空間,課堂會更流暢,也更能回歸到他們需要學習點上。   從合作演奏中發展團體概念   最後,音樂教學上越少語言越好。各個教育家都有這樣的要求。奧褔教育法講求Non verbal的非語言教學、蒙特梭利教育也要求精簡的語言。記得我的達克羅茲老師經常對我說,音樂老師的通病是太多說話,一節音樂課應該大概只能說十句句子!當然這個的確挺難。不過正好是個提醒,低聲而且精簡的指示便足夠了!課室管理包含很多不同實際情況上的技巧和應對,不過一切關乎細節、規矩的訂立和執行上的彈性。所以,因時制宜對成功的音樂教育十分重要!   內容提供:Samuel Mok (莫爸爸的音樂教育) 刊載於︰GRWTH app   瀏覽更多《停課不停學》文章,請按此。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