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樂】​​​孩子頭頭碰著黑 父母該如何解讀放負情緒?

內容提供:Catherine Chan(資深英語教育出版人)   1972年出版的《Alexander and the Terrible, Horrible, No Good, Very Bad Day》可探討的題目眾多,今天我們談談其中一個:負面情緒。 主角Alexander是個小男孩,作者沒有透露他的年齡,但透過故事和圖畫提供的資料,這位小男孩大約六、七歲,按照他的體形,他該是三兄弟中的弟弟,即另外兩位男孩是他的哥哥;Alexander和兩位哥哥合不來。 Alexander有點像《藍精靈》裏的牢騷王,什麼都看不順眼和討厭,而這性格為他帶來不少挫折……   頭頭碰著黑 一天,他起床後發現自己的頭髮被吃過的「香口膠」黏住,從那一刻,他斷定自己將會有個「Terrible, Horrible, No Good, Very Bad Day」。果然,那天早上,只有他的麥片盒(Cereal box)裏沒有玩具;到了坐車回學校時,他對於坐不到「窗口位」而感到失望,儘管他告訴車裏的人自己容易暈車浪,卻無人理會。 倒楣的一天就由Alexander起床後發現自己的頭髮被吃過的「香口膠」黏住開始。   回到學校,老師嫌他唱歌大聲,又不欣賞他「隱形城堡」的畫作。當天,就連他最要好的朋友也遠離他……到了吃午餐時,他發現媽媽忘了給他帶甜品,看着其他同學有甜品吃,不是味兒。放學後,媽媽帶他和哥哥看牙醫,就只有他需要補牙,離開診所乘搭升降機時,他的右腳又被夾住,到樓下時又不慎跌倒,Alexander哭了,卻被哥哥取笑,他實在忍無可忍,揮拳揍打哥哥,剛好被媽媽看見…… 媽媽帶着三兄弟去買鞋,但又只有他想要的鞋款缺貨,這時他說:「他們可要我買一對我不想要的鞋,但他們不能令我穿上它。」回到家裏,Alexander要吃他最討厭的Lima bean(一種形狀類似蠶豆的豆類,在香港不常見),到了洗澡時間,水太熱、「番梘」入眼;準備睡覺時,他又發現夜燈壞了,就連家貓也不願和他睡…… Alexander大呻洗澡水太熱、「番梘」入眼;臨睡時又發現夜燈壞了。   Alexander倒楣嗎?似乎是,書中他不斷反覆提及澳洲這個地方——他認為只要往澳洲,噩運便會消失。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負面情緒 我們看到Alexander的負面情緒因嫉妒心而起,而嫉妒心又源於「比較」:麥片盒有玩具,但他沒有;同學有甜品吃,但他沒有;哥哥沒有蛀牙,但他有;哥哥買到喜歡的運動鞋,但他買不到…… 我們可能會覺得Alexander無病呻吟,他所面對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可是他所承受的痛苦就只有他才知道,煩惱大與小是主觀性的,故此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我們要看重的事情不是問題本身,而是孩子對於問題的反應。 Alexander口中的「澳洲」其實是個暗示:逃避與憧憬。它雖有點不切實際,但也起了個暫時紓緩的「止痛」作用,很多時候,我們是否也有着類似的想法? 《Alexander and the Terrible, Horrible, No Good, Very Bad Day》動畫影片,片長30分鐘。 《Alexander and the Terrible, Horrible, No Good, Very Bad Day》於2014年被改編成電影。(點擊觀看)   INFO 作者:Judith Viorst 插畫:Ray Cruz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閱讀樂】美國「禪」味繪本 帶你思考人生3大課題

內容提供:資深英語教育出版人Catherine Chan 要孩子理解「活在當下」、「此時此刻」這些抽象概念並非易事;事實上,年幼的孩子都「活在當下」,只是社會都太快太急要他們為將來打算,容不下孩子「此時此刻」。 美國童書作家Jon J Muth所創作的繪本幾乎全以「禪宗」為題材,作者似乎對大熊貓情有獨鍾,他筆下的大熊貓Stillwater(名字該是由「心如止水」的「止水」來的)成為他筆下的主⻆。 在Jon的作品中,我特別喜歡《The Three Questions》(2002出版),故事圍繞着三個人生課題: 1. 什麼時候做該做的事?(時間) 2. 最重要的人是誰?(人物) 3. 做什麼事才是正確的(事情)? 對許多的人來說,人生規劃是必要的、是毋庸置疑的;生命短暫、時間有限,我們都該好好利用有限的生命來計劃重要的事情,這個想法難道不對嗎?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 (Leo Tolstoy)透過他的寓言故事《The Three Questions》來給我們一點線索,而Jon決定改編原著,加入自己的風格,以同名創作了圖畫書版本,邀請孩子一同探討人生。 Jon和Leo Tolstoy創作的《The Three Questions》情節相近,思想一致,只是作者把主角由原著的國王改為男孩,角色由動物擔任,這對孩子來說不沉重之餘,也富娛樂性。國王也好,男孩也好,他們到頭來才發現,全程投入「此時此刻」,好好對待相遇的人,好好把手上的工作做好就是最好的人生。   《The Three Questions》 繪本版 Nikolai渴望成為一個好人,他相信只要找到三個問題的答案,他便會有方向。 他前往深山請教智慧烏龜Leo。Leo正在翻土菜園,沒有回答直接他的問題,Leo先幫他勞動,期間,聽到有人呼救,原來是熊貓媽媽和她的孩子受了傷……小男孩最後發現自己親身解答他的三個問題:最重要的時刻只有一個,那就是當下;最重要的人就是當下遇見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當下該做的事。   原著版 從前,有一個國王,他相信若能知道三個問題的答案,他便終生不會失敗。 國王先命令全國人與他一起找答案,然後獨個兒日思夜想,可是還是想不到答案,於是,他決定去拜訪住在山裏的一位隱士。聽說這位隱士只願意接見平民百姓,拒絕接觸任何貴族,國王把自己裝扮成一個農夫,拜見這位隱士。 當國王到達這位隱士的住處時,他看到隱士正在吃力地掘地。國王問隱士三個問題,可是他只是點頭微笑,國王說:「你一定累了,讓我來幫忙。」隱士道了謝,將鋤頭交給國王,然後坐在地上休息。 太陽下山時,隱士和國王聽到附近有人在奔跑,他們看見一個長滿鬍鬚的人,手按腹部,血流不止,驚惶奔馳,國王和隱士見狀,立刻為他清洗並包紮傷口,過了一會兒,這人醒過來;國王又跑到溪邊,打水回來給他渴,一直照顧周到。 國王累了一整天,自己也睡著了。醒來時,他見那受傷的人滿臉困惑的表情望著他,並說:「陛下,我求你寬恕我!你本是我的仇人,我的家人被你的軍隊所殺,當我獲悉你將前來山上,便在路邊埋伏,準備暗殺你。可是遇上你的侍衛,並被他們刺傷,我以為自己必死無疑,誰知卻為你所救,內心十分慚愧!」 隱士對國王說:「要不是你同情我年邁體衰,幫我掘地,你將會在回家路上被那人刺殺,因此,最重要的時刻是你在掘地的當下,最重要的人就是我,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幫助我。」 隱士繼續說:「稍後,那位身受重傷的人跑過來時,最重要的時刻、最重要的人和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幫他包紮傷口的當下。」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閱讀樂】同鼠唔同命 生命真正的逍遙原來在……

內容提供:資深英語教育出版人Catherine Chan 《Alexander and the Wind-Up Mouse》(作者Leo Lionni;1969年出版)讓我們對「自由」有了較具體的理解。 故事中有兩隻老鼠,一隻是人見人討厭的老鼠Alexander,另一隻是「上鏈玩具鼠」Willy,牠們同一屋簷下,卻有着不一樣的命運。 Alexander不是給人用掃把趕走,便是被人設下老鼠夾來對付;牠不見天日,時時刻刻都要躲起來,終日與雜物為伴。Willy的生活剛好相反,牠是小主人Annie的「寵兒」,每晚被抱在懷裏,生活充滿愛。 作者鮮明地給予「同人唔同命」的感覺。   尋求魔法改變命運 一天,兩隻老鼠相遇,牠們互相認識,告訴對方自己的生活。Alexander聽到Willy的待遇羨慕不已,牠多麼的希望不再被人討厭!牠多麼的希望生命有愛!牠希望自己也變成玩具鼠,就像Willy一樣,每天被抱在懷中睡覺。 Willy告訴Alexander一個「變身」的方法,牠說園裏有隻魔法蜥蜴專門替人變身施法,Alexander聽後興奮雀躍,可是,後來牠卻改變主意…… Alexander得悉園裏有隻魔法蜥蜴專門替人變身施法,感到興奮雀躍! 是什麼令他改變?原來當牠「回家」找魔法蜥蜴要牠找的東西時,牠看見了Willy的下場--Willy被遺棄了,視牠為「寵兒」的小主人有了新玩具,無情地把舊玩具處理掉,Alexander頓時恍然大悟! 原來「自由」意味着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的生命。 (按此收聽)故事朗讀   做回正身享真自由 作者給予故事一個完美的結局, Alexander再去找魔法蜥蜴。今次,牠要求魔法蜥蜴把Willy由玩具鼠變成真老鼠,一隻擁有自由意志的真老鼠!果然,Willy 「變身」了,牠們快樂地結伴同行。 《Alexander and the Wind-Up Mouse》讓我聯想起伊索寓言那則《家狗和狼》(《The Dog and The Wolf》)的故事,野狼寧願在森林裏餓着肚子覓食,也不願做一頭脖子掛着鐵頸圈的胖家狗。 《莊子》一書也有類似的思想,其中有《莊子 • 養生主》:「生長在沼澤地的野雞走十步才啄到一口食物,走百步才喝到一口水,可是牠們都不希望關在籠子裏;牠們看起來雖精神旺盛,其實一點也不自在快樂。」 《莊子 • 列禦寇》裏也有記載,有人想請莊子做官,莊子這樣回應:「你見過用來祭祀的牛嗎?牠披的是紋彩應刺繡,吃的是青草大豆,當他被牽入太廟待宰的時候,即使牠想做回一隻小牛,可能嗎?」 「自由」的價值在於,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 作者Leo Lionni   關於《Alexander and the Wind-Up Mouse》 文、圖:Leo Lionni 出版:1969年   Leo Lionni的作品多以老鼠為主角 按此下載教學資源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閱讀樂】以父親主題繪本做橋樑 為親子關係注入正能量

內容提供:黃益玲(童夢讀書會創辦人、資深中小學老師) 早陣子,我任教的學校想在中文科引入關於父親的教學主題,於是我便為學生搜尋關於父親的繪本。但跟學生分享父親主題的繪本,他們普遍的反應是:我跟爸爸感情一般、他常常罵我打我、他常不在家⋯⋯ 這就是我重點選父親為題的原因,造成上面的情形,原因有很多,可能是: 1. 受著傳統價值觀影響(如「養不教,父之過」) 2. 父親表達愛的方式較母親含蓄 3. 父親上班時間長 4. 父母親角色不平衡(如母親強勢、父親少參與教養角色等)   父子或父女關係總是比母子或母女關係略為弱,這是不健康的現象,影響著家庭的穩健和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相關繪本可以成為橋樑,健康正面引導孩子思想親子關係。 比如宮西達也的《我爸爸超厲害!》、賴文心的《爸爸與我》一類繪本,既反映孩子心中對父親的「敬畏」(涉負面情緒),又引導孩子欣賞父親的優點(建立或強化孩子心目中父親的「英雄形象」),繼而帶出孩子愛父親的結論(即使跟愛母親的程度形式不一樣)。 在宮西達也的《我爸爸超厲害!》裡,各式動物們描述自己心中的爸爸,都是平常和爸爸相處時,自己認為爸爸最厲害的地方。 《爸爸與我》中的小女孩很喜歡爸爸,在她眼中爸爸很帥,很愛帶她玩,但同時小女孩也不喜歡爸爸,因為爸爸工作忙碌或要檢查成績時,會變得很嚴肅。透過小女孩的感受,加上繽紛的想像力,親子之情表露無遺。 余麗瓊的《團圓》更反映父親與孩子相處少的情況下,父女如何繼續含蓄而彼此相愛的關係;跟現實中很多忙碌工作的父親與孩子相處時間少的情況相似,可以引導孩子抒發對父親的掛念之情。 《團圓》寫下父女含蓄而彼此相愛的關係。(網上圖片) 賽西爾·金、珊卓·普娃特的《我的爸爸是寶礦》則藉著南非小男孩坦提從崇拜爸爸礦工的職業,到了解礦工的危險性後而擔心爸爸的安危,帶出父子含蓄卻真摯的感情,引發孩子反思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和了解程度(部分學生原來從不了解父親的職業)。 《我的爸爸是寶礦》 ,適合4歲以上閱讀。(網上圖片) 《我的爸爸是寶礦》描述居住在南非約翰尼斯堡郊外的小男孩,不僅他的父親,所有男子每天都早出晚歸,到礦區工作,生活艱辛又危險。(網上圖片) 以上繪本的內容主題重點各不相同,媽媽們都可以因應自己的家庭狀況和親子關係而隨意選擇。 作為老師,一班學生人數多,繪本教學未必盡然適合或全然回應每個學生需要;但作為媽媽,妳是最適合的人選跟孩子引導思想父子/父女關係,因為妳最了解他們。 願以上分享幫到其他家庭。 父親主題繪本可以成為橋樑,健康正面引導孩子思想親子關係。(圖片來源:xframe.io)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閱讀樂】細讀英國版《狐假虎威》 到底說謊對不對?(附英文文法教學)

內容提供:資深英語教育出版人Catherine Chan   小老鼠在叢林裏遇上狐狸,狐狸對牠虎視眈眈,小老鼠靈機一觸,說牠在等待一隻可怕的大怪物 Gruffalo,並會與牠喝下午茶,狐狸信以為真,走為上計。 接下來,小老鼠相繼遇上貓頭鷹和蛇,而牠都說上同一個謊話,大家都因為相信小老鼠的話而放牠一馬。小老鼠沾沾自喜,以為就此脫險,殊不知卻遇上牠口中的 Gruffalo,正當 Gruffalo 想把小老鼠吞下之際,小老鼠又一次說謊,牠告訴 Gruffalo自己是森林之王,而森林裏大大小小的動物都害怕牠,小老鼠更邀請Gruffalo與牠一同進入森林求證,果然,如小老鼠所說,動物們看到牠們都東奔西竄。 《The Gruffalo》(作者 Julia Donaldson,1999出版)這本童書的故事橋段是否「熟口熟面」?是的,作者Julia Donaldson聽過「狐假虎威」後,獲得靈感,寫了這本暢銷繪本;與「狐假虎威」不同的是,《The Gruffalo》並非諷刺「裝模作樣的狐狸」,而是寫出在弱肉強食的森林中,小老鼠只能靠着機智生存,而這個也正正是值得我們和孩子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 這個故事我曾和很多孩子朗讀過,而每次我都會問他們一些問題;一開始,我問他們:「說謊對不對?」十個小朋友十個都回答「不對」;然後,我會再問:「那麼小老鼠該不該說謊?」,有些孩子說「該」,有些答「不該」;最後,我問:「假如你是小老鼠的話,你會欺騙牠所遇見的動物們嗎?」這個時候,大部份的孩子都猶豫不決。 女兒天恩曾經這樣回答我的提問:「如果我們因保護自己而說謊,那是可以的。」那即是說,說謊不說謊全看「動機」,那問題來了,所謂的「動機」有原則嗎?而它的原則又是由誰人來定性的? 《The Gruffalo》有續集:《Gruffalo’s Child》,如孩子喜歡Gruffalo的話,不妨和他們一起閱讀這本書,它也有動畫版。   《The Gruffalo》 作者:Julia Donaldson 繪者:Axel Scheffler 出版:1999年 官方網站:http://www.gruffalo.com/ 《The Gruffalo》的電影拍得相當高水準,值得一看。片中開首可以清楚看到弱肉強食的世界,似乎,小老鼠不是存心欺騙狐狸、貓頭鷹、蛇以及Gruffalo,牠只是自保而已。   故事中的押韻字詞 書中很多重複的押韻句子,令孩子易上口。作者用了不少形容詞形容Gruffalo,這是個好機會讓孩子學習描繪容貌的形容詞。當然,不必太過刻意講解語法或文化結構,對孩子來說,它們都是悶東西,這樣反而會令他們對故事失去興趣,我們可以輕輕說過,觀察他們,如果他們提問,才主動回答。 td{min-width:120px; font-size:18px !important; valign: top !important; text-align:center!important;} wood good hid slid mouse house claw Jaw no know see me stream ice cream laughter after lake snake rumble crumble     形容Gruffalo的形容詞 .He has terrible tusks, and terrible claws, and terrible teeth in his terrible jaws. .He has knobbly knees and turned-out toes, and a poisonous wart at the end of his nose. .His eyes are orange, his tongue is black; he has purple prickles all over his back.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閱讀樂】用繪本跟孩子談性(2) 媽媽是怎樣生BB?

內容提供:黃益玲(資深中小學老師、童夢讀書會創辦人) 既然要讓孩子明白BB的由來,性行為的討論就避免不了。不能讓孩子對性有負面的感覺,我便配合繪本,並用淺語一步一步地解釋,以下是我給孩子解釋的例子。   點解媽媽會有BB嘅? BB是需要爸爸媽媽合力一起製造才能擁有。 爸爸首先會用他的小雞雞(即陰莖),把睪丸製造出來的種子(即精子)放入媽媽用來孕育BB的屋仔(即子宮),精子被射入去子宮後,是會好努力游水,游去找媽媽的種子(即卵子)。當精子遇上卵子後,他們會結合(來一首結婚進行曲),變成了受精卵,這就是BB最初的樣子。但受精卵無營養無食物不會大,於是又要滾回到媽媽的子宮內壁,著陸(著床)。 這時候,子宮壁和受精卵間就會有一條輸送帶(即臍帶,之前你見到BB肚臍有一條嘢用夾夾住了,那條就是臍帶啦!),媽媽就是靠這條臍帶源源不絕地送上營養、氧氣,令BB快高長大。他們會慢慢長出手手腳腳,然後大到連子宮都放不下BB時,大概10個月左右吧!媽媽就要「痾」BB出來囉! 註:所有性器官的正名都會讓孩子知道,但要先用他們可理解的物件比喻一下,才正式介紹正名。   點解媽媽會流血(同月經有什麼分別)?點解媽媽生BB有傷口?媽媽用的是什麼?(指著衛生巾說) 咁就要解釋媽媽是怎樣生BB啦! 媽媽「痾」BB出來並不等於痾Poo Poo咁容易,如果媽媽生BB的通道不夠大,有機會被醫生剪一刀,讓通道口擴大,方便BB出來,這樣媽媽就會有傷口又會流血。 如果BB未能通過「通道」出來,醫生還要用刀剖開媽媽的肚,直接「拎」BB出來,這樣媽媽的傷口便會更大,流更多血。(剖腹產的媽媽還可以展示腹中的疤痕,讓孩子摸一摸)。 孩子知道生產的經過,了解到媽媽生產的痛苦,自然更體會到媽媽的愛。所以及早開始性教育,除了讓孩子認識自己身體、學會保護自己,更是學習尊重生命和體會父母的愛的良機。   《我的小雞雞》 作者:山本直英 繪者:佐藤真紀子 譯者:游蕾蕾 出版社:維京   《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 作者:提利 繪者:戴爾飛 譯者:謝蕙心 出版社:米奇巴克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世界閱讀日】6歲前培養子女閱讀習慣 2個關鍵期你掌握了嗎?

閱讀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有很多好處,這一點毌庸置疑吧。閱讀能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關乎孩子的心智啟發與終身學習的能力。這些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孩子在閱讀黃金期時受到的教育影響的。想奠定孩子的閱讀基礎該如何做呢?     內容提供:《GRWTH日報》編輯組 圖片來源:pexels.com   閱讀啟蒙期 通常,我們會把0至3歲視為幼兒閱讀的重要啟蒙時期。選擇適當的讀本有助建立幼兒對閱讀的興趣。 親子共讀時可以把握這些要點,就能為孩子的閱讀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或許爸媽會好奇,孩子還這麼小,真的讀得懂嗎?事實上,父母與寶寶共讀具備多重的意義。當父母和寶寶共讀時,「書本」就對寶寶產生了特殊的意義。   孩子在2至3歲階段,能夠慢慢地理解較長的句子,爸媽可以用簡短的小故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進而讓孩子喜歡上閱讀。此外,爸媽也可以將故事中的圖片,例如:動物的模樣、建築物的風格等,與孩子的生活經驗做連結。 當孩子還是小寶寶時,父母就可以開始和寶寶進行親子共讀了。寶寶很快會發現,當書本出現,爸媽就會把他抱在懷裏,會用不同於平常的語調對他說很多話;書本不是拿來玩或拿來吃的,書本要一頁一頁的翻;書本中有色彩鮮明的圖畫,有些好像還在生活中看過。這就是書本概念的萌芽,也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啟蒙!   閱讀敏感期 4歲半至6歲被視為孩子重要的閱讀敏感期,他們會對單字與聲音產生連結,甚至會開始編起自己的故事。 這個時候,建議爸媽不妨在共讀時,多加指著書本上的字讓孩子產生聯想。   當孩子熟悉故事並討論過後,爸媽可以多鼓勵孩子主動說故事給大家聽。這麼做,孩子必須回想故事情節、選擇適當語彙,並以合乎邏輯的方式呈現故事。經常說故事對孩子各種重要的語言技巧,有很大的增進效果。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閱讀樂】移民潮下去或留 共讀繪本《下一站哪兒》處理「離別」問題

「下一站哪兒」是我們香港幾代人都會問的問題,尤其近年再興移民潮,大人孩子都要處理「離別」的問題,不禁令我想起本地新晉繪本作家卡文愛樹的《下一站哪兒》。 內容提供:黃益玲(童夢讀書會創辦人、資深中小學老師) 猴子阿寶在一棵樹上出生,本來牠「心愛」此樹,從來沒想過要「離開」,可是一次的旱災「迫」牠離開了,牠先後到漁村、香蕉園,結婚後再搬到綠草國、月球,甚至再遠一點的星球,「離開」似乎成了牠生命的主調。可是,一次又一次的離開,阿寶感到很累,「牠的心彷彿被掏空了」、「阿寶的眼睛漸漸濕了」,作者問:一生中的一站又一站,究竟哪裏才是你可以真正安定下來的地方呢? 記得初閱讀這本作品時,作者仍未生孩子,但作為三子之母的我卻很扎心,感覺作者問中了一條窮一輩子也不能回應的問題。有時離開似乎是為了生存、謀生,有時可能是為了社區、世界的問題,但無論走到哪裏,好像瀰漫着永無樂土的絕望。 每一次的離開,似乎都是為了很多無奈的原因…… 正當我們以為這已是故事的結局,故事突然變調─新聞廣播:「回憶時空隧道將於明日開始運作,市民可以申請回到過去一次。專家預料……」如果你是阿寶,選擇再次離開的話,是尋覓妻兒?還是回到過去? 誠如卡文愛樹的序文:「下一站哪兒?」是一條選擇題,我們在各個人生階段會有不同的追求,每人的取捨不同,離開還是留下都是一種選擇,這無對錯之分,只要適合就好。讀到這裏,不論你的選擇是什麼,你有沒有一點點的釋懷?又有沒有一點點被理解的感動? INFO 《下一站哪兒?》 圖、文:卡文愛樹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閱讀樂】新書推介:幾米為寶寶創作首本晚安繪本《地球寶寶晚安》

談到幾米,我們每個人都能說出許多經典作品,如《月亮忘記了》、《地下鐵》、《向左走向右走》等,不過你可知道,創作繪本超過二十年的他最近為孩子創作了第一本適合親子共讀的晚安繪本《地球寶寶晚安》,以孩子的觀點和愛的守護出發,洋溢著幸福圓滿的氛圍,重複又具韻律感的語句,宛如一首溫柔的搖籃曲,以故事伴孩子安穩入眠,也陪孩子一同長大。 內容提供:《GRWTH日報》編輯組 圖片來源:誠品線上及網上圖片 故事簡介 故事從霞光下的小屋開始,天色漸暗,樹下出現了鹿媽媽和小鹿,屋內亮起了燈光,窗前的母子正等著月亮升起。月亮出來了,誰看見月亮呢?是小鹿!小鹿的眼睛裡有月亮,那月亮的眼睛裏有誰呢?原來是地球寶寶!地球寶寶轉、笑、玩、鬧,然後他累了,卻睡不著,開始哇哇大哭。有誰聽見他的哭聲嗎?是飛飛龍!飛飛龍著急的趕過來哄寶寶睡覺……沒一會兒,地球寶寶又哭了,嘟嘟鳥也趕來哄睡……但地球寶寶沒一會兒又哭了,這次換咪咪貓趕來…… 繪本以幼兒為對象,幾米以重複又具韻律感的語句(隨書附贈朗讀CD,包含中英雙語朗讀及幾米驚喜獻聲),使幼兒聽誦時感受閱讀樂趣,也透過獨特的圖像語言和觀點,以「看見」出發,用映照在眼睛裏的影像帶出故事,既神祕又美麗,如同電影運鏡般交替變換著全景與特寫鏡頭,節奏分明,圖像中不斷出現層層包圍的同心圓和擁抱的畫面,更帶給孩子無比的安心與滿足。 《Good Night, Baby Earth》 作者:幾米(Jimmy Liao) 出版社:小天下出版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推動種族共融 從閱讀做起 推介6本種族主題英文繪本

隨著社會的多元化,如何以同理、接納、平等和尊重的態度去配合共融的環境,成為現代人需要學習的生活課題。《GRWTH日報》小編選來6本關於「共融」和「文化差異」英文繪本,藉著故事這個好素材,讓親子在共讀裏,都可以認識不同的文化、外表的群體,豐富視野之餘,也為未來建立更有愛的環境。 內容提供:《GRWTH日報》編輯組 1. Saturday Saturday《禮拜六》每個禮拜六是 Eva 和媽媽特別珍惜的日子,因為其他天媽媽都得上班,只有這一天他們才可以一起去做喜歡的事。 他們禮拜六會一起去聽故事、一起去理髮、一起去公園野餐。 這個禮拜六更特別,他們還要一起去看只有一個晚上的 puppet show。 但是,偏偏很多事情發生,讓他們的計劃不是很順利。雖然他們有點失望,但他們不沮喪,他們選擇停下來,深呼吸,接受它。 直到晚上當媽媽發現自己居然忘了帶 puppet show 的門票時,整個人崩潰了,因為她不想讓女兒失望。 看到媽媽這樣,Eva 反過來安慰媽媽說沒關係,還提醒媽媽,其實兩個人能在一起度過才是最重要的事!親子彼此的陪伴,什麼事情都可以一起面對。 文/圖:Oge Mora 適合年齡:3歲或以上 2. My Hair is a Garden 小女孩經常被同學嘲笑她的頭髮「不守規矩」。有一天,她終於忍受不了,於是鄰居蒂莉尋求開解。蒂莉以美麗的花園為隱喻,向麥肯齊細說擁有一頭黑曲髮不是一件煩事,也不是一件令人恐懼的事情。最重要的是,麥肯齊明白到自然黑髮最是美麗。 文/圖:Cozbi A. Cabrera 適合年齡:3歲或以上 3. It’s OK to Be Different 每個孩子們都是獨特的!不論大或小、矮或高、戴眼鏡、用拐杖、坐輪椅、白皮膚、棕色頭髮、愛游泳、愛騎單車……閱讀這本押韻的圖畫書,讓小朋友認識人與人之間的多樣性,也鼓勵孩子接受差異,並對與自己不同的人保持友善,「因為你也不同!」 文:Sharon Purtill 圖:Sujata Saha 適合年齡:3歲或以上 4. All Are Welcome 這本簡單卻意義深遠的繪本,本書設定的場景為學校,學校裏有不同個性的學生,穿不同的衣服,吃不同的食物,玩不同的遊戲,在這裏,無論你是誰,讓每個來自不同背景的孩子,都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文:Alexandra Penfold 圖:Suzanne Kaufman 適合年齡:3歲或以上 5. The Youngest Marcher: The Story of Audrey Faye Hendricks, a Young Civil Rights Activist 這書講述九歲的奧黛麗·費伊·亨德里克斯(Audrey Faye Hendricks)的真人真事。故事講述她在民權運動中,以自信而勇敢的行動,為公平發聲。 文:Cynthia Levinson 圖:Vanessa Brantley-Newton 適合年齡:5歲或以上 6. Sulwe 這位屢獲殊榮的《紐約時報》暢銷書。蘇維(Sulwe)是一個皮膚非常黝黑且不覺得自己美麗的小女孩,她的皮膚比家裏的每個人黑,也比學校裏任何人都要黑。蘇維只想像母親和妹妹的膚色一樣美麗而明亮。一夜,神奇的旅程打開了她的眼睛,改變了一切。作者透過這個異想天開和令人心動的故事,激發孩子們接納和欣賞自己獨特的美。 文:Lupita Nyong’o 圖︰Vashti Harrison 適合年齡:5歲或以上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