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爸爸的音樂教育] 停課真正需要的,是一顆育兒心

香港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停課,學校老師和家長都備受考驗。政府資助的學校在改變教學模式,增加網上教學和資源,讓小朋友在家也能學習。私校和一些學習中心可能要停收一個月學費,N班更引發了退學潮,面臨經營上的挑戰。而家長除了要全天候照顧小朋友外,更要想儘辦法,讓小朋友可以停課不停學。 現時供給家長下載的網上資源很多,但真正需要預備的,是一顆育兒的心。 作為家長,莫爸爸同樣面對這些問題。感恩自己是蒙特梭利和音樂老師,可以為自己小朋友製定很多學習,讓他可以好好享受這個月與父母一同在家學習的時光!   製定流程表 與孩子製定每日學習的流程表。 與孩子製定每日學習的流程表,讓他自主選擇和決定學習的優先次序。我和囝囝華恩(唸K2)共同製定的流程中有:中文、英文、數學、音樂、洗澡、故事、早午晚餐及大肌肉訓練。共同製定流程表的時候可以觀察小朋友的秩序感,留意他們決定什麼事情該在什麼時候做。另外,如果小朋友年紀較小,他們未必有時間概念,家長可以以「小時」為單位製定時間表,先給小朋友解釋哪個是起床時間、哪個是晚上,再讓小朋友以畫畫的方式決定處理事情的先後。   工作後的自由時間 當小朋友完成了該小時要完成的工作後,便是屬於他們自己的自由時間,只要是愛護環境、別人和自己的情況下,做什麼都可以,讓他們自己決定。為了幫助小朋友知道什麼時候要再開始,可以以沙漏計時,讓小朋友具體看清楚這節時間什麼時候完結,也可以藉這個月教導小朋友認識時間,例如當短針指正某核數字,而長針指正十二點,便是一個小時。   準備學習內容 對某些家長來說,要準備在家學習的內容會有點困難,不過其實現時供給家長下載的網上資源很多,但真正需要預備的,是一顆育兒的心。 香港人的行為言語普遍都十分急躁,很多時急於見到成果,卻忽略孩子學習需要時間。這個停課月正好可以讓我們和孩子一起調節,當我們能夠慢下來,與孩子同步伐的時候,便能更明白孩子真正需要什麼。另外,不要錯過生活的學習,讓孩子自行在安全的環境和設置下製作食物(視乎孩子能力)及打掃清潔家居用品,也是每天的必修課! 協助打掃也是學習生活的必修課! 讓孩子在安全環境和設置下嘗試下廚。 作為音樂老師,我也給自己孩子和學生製定了一個每天進行的音樂課。他們在我的臉書專頁報名,每天通過視頻與我和其他小朋友一同上音樂課,雖然只有短短20分鐘,但已讓孩子更有秩序感和參與感。 方法總比困難多!在這段時間,我們需要好好享受與孩子相處的時光,讓他們健康快樂的學習和成長。 刊載於︰莫爸爸的音樂教育

詳細內容

【莫爸爸的音樂教育】幼兒學音樂,該如何起步?

最近在不同的場合,都遇到一些家長不約而同地問: 什麼時候才能讓小朋友學音樂呢?很多小朋友一歲開始已手舞足蹈,聽到音樂時又馬上有反應。到三四歲語言成熟時,開始懂得表達自己想學習什麼樂器。通常就在這個時候,家長們就會開始感到困惑:先上唱遊班,待年紀再大一點才學習樂器?如果學樂器的話又應該學哪一種? 兒童學習音樂需要經驗「發現-驚嘆-探索-了解-內化」五個基本階段   瀏覽更多《停課不停學》文章,請按此。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我們都害怕拔苖助長,但同時也不想錯過學習時機。 在這兩種矛盾的心態交織下,我們總難免開始在市面上尋覓不同的幼兒/兒童音樂課程。市場上的幼/兒童音樂課程可說是琳琅滿目,有的標榜融合各大教學法,有的標榜名師資歷,也有宣傳比賽考試及演出的。 然而我個人覺得,兒童學習音樂需要基本上要經過「發現-驚嘆-探索-了解-內化」五個階段,才是經歷了真正的教育,音樂才能在心中植根發芽。任何幼兒/兒童音樂課程都應該是進行這個過程的地方。   發現 曾經見過一些試學課程,可以一次過試玩十多種樂器,小朋友可以先試試不同樂器,再選擇自己喜歡的。這種課程想法很美好,不過現實是太刻意反而不太自然。我想最好的開始,是一個不經意的小型音樂會,不用過多介紹,默默等待他們自己發現和提問。當他們主動發現發問時尋求時,這個種子就經已植入他們心中。 閱讀舒伯特叔叔的故事,過程也是一種由孩子主導的發現。   驚嘆 留下讓孩子們驚嘆的空間,對成人來說一切都已經太理所當然了。振動會發出聲音、弦線短發出高音、弦線長發出低音等等,對成人來說不難理解亦無驚訝,但對只有幾歲的小朋友來說,一切都是新奇新鮮。 很多時候,幼兒和兒童的教育和「課程」重於追求急、趕、快和效果,學幾堂便要彈出音樂、短時間內要考試比賽。不少課程還炫耀這個單向硬塞的過程。孩子一旦被硬塞知識,驚嘆的機會就被奪去。成人應該保留及創造讓小朋友驚訝和驚嘆音樂的機會。深刻的感受可以伴隨一輩子,知識反而很多時轉眼即逝。試想我們從幼稚園時期學習開始,多少知識已被遺忘,留下來的只有改變一生的感覺和瞬間。   探索 經歷了發現和驚嘆,孩子就像原始人發現火把一樣。內在動力驅使他們不停探索,直至內在需要被滿足為止。成人需要多加觀察孩子,再按步就班繼續協助孩子回到發現--驚訝之中,其實就是探索的過程。而這個探索過程需要老師或成人細心耐心地設計和安排。   觀察珠子流動的聲音,試試從探索中發現驚嘆。   了解 直至了解事物的全面,孩子內在需要才被滿足。而言,這個滿足會驅使孩子繼續重覆整個學習過程。就如很多家長也見過,當小朋友試過滑梯後,會不停重覆,甚至要玩上十數次才會滿足。 享受完成一線譜的樂趣,因著對事物得著全然了解,孩子的內心得以滿足,那就樂透了。   內化 在不斷重覆下,學習變成吸收。知識、記憶和習得的能力開始內化。如踏單車、游泳一樣,能力內化了就不會忘記,從而成為他們的一部份。 刊載於︰莫爸爸的音樂教育

詳細內容

【莫爸爸的音樂教育】又到聖誕、又到聖誕……

聖誕節是普天同慶的日子,全世界都為慶祝耶穌降生而譜寫出不同的聖誕歌。除了耳熟能詳的聖誕歌如《平安夜》、《Jingle bells》、《White Christmas》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外,其實還有很多不同地區和類型的聖誕音樂。關於聖誕的歌曲有近幾百首,在網上找的話,不難找到古今中外至少數十首聖誕音樂及歌曲。 在聖誕節來臨之前,教會會有一個Advent Calendar「降臨期日曆」,一般是從11月30日最近的星期日起倒計時,直至聖誕節。現代降臨節日曆為了簡便,則通常從12月1日開始計算。日曆多以紙盒製成,上面有24個分隔開的小格子或小口袋對應着24天。市面上也有各式各樣精美的降臨期日曆出售。如果家長有心思製作,可以日曆的每一格加入一首不同文化的聖誕音樂或歌曲,為小朋友介紹不同文化及音樂特色。 我十分喜歡一首名叫《El Noi de la Mare(The Child of the mother)》的加泰隆尼亞的聖誕音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rdpmM-dI3g&feature=youtu.be 這首音樂是著名結他的改編曲目,D大調的音樂配合緩緩的3拍子配合結他多變的音色。介紹給小朋友這首音樂的時候,把文化、地理、聖誕的故事及小小音樂知識順道作一些簡介。除了增進小朋友知識外,更加培養孩子的感覺和靈性。孩子與家長的話題也更廣泛,聖誕節及其他節日正是感受和學習的好時機! 「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裏。」 (《聖經》箴言25章11節) 教育和說話一樣,講求合宜的時機;在一個合適的時間、氣氛和場地下進行,效果往往是意想不到。 刊載於︰GRWTH app   瀏覽更多《停課不停學》文章,請按此。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詳細內容

【莫爸爸的音樂教育】少說話、多音樂的課室管理

從具體大小中學習的感觀教育 最近跟一位老師聊天,她開玩笑地說:「我教音樂班時的音量大概是你的十倍,不過也控制不到他們。」在我工作的其中一所校園,每天大概要教12節音樂課,每班大概有20個三歲的小朋友。剛開始這個工作的時候,校長也很親切地跟我說要好好保養好自己的聲音。 一個有效的音樂課堂管理,老師不需要強而有力的聲音,也不需要不怒而威的氣勢,更不需要掌控獎罰的權力。如果需要靠大聲來覆蓋學生的聲音,學生本身的意願不被尊重、他們的聲音沒法好好的被聆聽及回應。身處在這種課堂中的學生只能淪為被動學習的工具,課堂參與度低,小朋友只會表現出積極不參與的態度,甚至只能通過破壞課室秩序來表達對老師的不滿。 成人或老師當然享有絕對的掌控權,也可以嚴厲地懲戒學生。但對於幼兒發展和長期的課室管理,這種方式可說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下下之策,也只有不具備教育技巧、理念和熱誠的老師才會想控制學生。   了解兒童要望聞問切 然而,很多時候幼兒/小朋友在情緒和自制的發展未成熟,所以在音樂課時可能會不受控制。不過,作為家長或老師,其實我們需要的不是「控制」,而是同理!這個也是作為幼兒教師的第一步,要明白孩子的發展需要,而且孩子的表達很多時候是非語言的。他們會從很多細微的身體動作、面部表情和姿勢等發出信息,如果未能掌握到這些資訊,其實代表我們並了解孩子。 自主觀察和敲擊不同音高的水杯 當了解到孩子的實際的想法或需要後,我們需要先同理,如果他們的想法是不太合理的要求,可以同理但不處理。試想如果有個孩子上課時躺了下來,說他不想上音樂課(有時也不會用語言表達),你可以怎樣處理呢?很多音樂老師會馬上要求他繼續跟著指示做。然而,要先觀察孩子,表情動作等身體訊息,了解他是不舒服?累?昨天睡得太少?父母吵架?覺得課堂沉悶?還是純粹不想上課?當然,單憑身體信息(非語言表達)也不夠全面,要做到像中醫的望聞問切。   音樂教學宜言少 如果是班際課堂,更要快速判斷和處理。因為如果不夠快,可能很快有小朋友覺得好玩便模仿他躺下。經過判斷後,如果是因為單純不想上課或想搗亂(也要看看這個行為是單次或多次。如果是多次,通常發生在什麼時候。)我們可以同理但不處理。一般我會說:「我明白/見到你很累。好吧!既然你這麽累,你可選擇休息5秒或10秒再起來,你決定想5秒還是10秒吧!」 給予同理和空間,課堂會更流暢,也更能回歸到他們需要學習點上。   從合作演奏中發展團體概念   最後,音樂教學上越少語言越好。各個教育家都有這樣的要求。奧褔教育法講求Non verbal的非語言教學、蒙特梭利教育也要求精簡的語言。記得我的達克羅茲老師經常對我說,音樂老師的通病是太多說話,一節音樂課應該大概只能說十句句子!當然這個的確挺難。不過正好是個提醒,低聲而且精簡的指示便足夠了!課室管理包含很多不同實際情況上的技巧和應對,不過一切關乎細節、規矩的訂立和執行上的彈性。所以,因時制宜對成功的音樂教育十分重要!   內容提供:Samuel Mok (莫爸爸的音樂教育) 刊載於︰GRWTH app   瀏覽更多《停課不停學》文章,請按此。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