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想去示威?看法不同?資深社工建議家長這樣處理

(來源:明報新聞) 「有關逃犯條例」引起社會事件產生很大的迴響。家長面對事件帶來的媒體資訊,對子女可能會引不同的反應,家長可跟據以下重點回應﹕ 1. 家長在分享前先要保持冷靜 家長可能對事件有一定情緒反應,與子女分享事件前,請先緩和自己情緒。 2. 鼓勵子女分享事件感受意見 家長需要給予足夠的空間聽聽子女的情緒反應,目的是讓他們能盡情分享對事件的看法感受及有不明白的地方。 子女有機會出現不同的情緒反應,如感到害怕、悲傷及憤怒。家長可接納其情緒反應,因為情緒沒有對錯之分,最重要給予子女的足夠的安全感。 如子女對事件的畫面及圖片有不安反應,家長不宜在家中長時間播放相關新聞畫面,如需要得到相關資訊,可選擇於個人手機上觀看,或限時接收,家長亦要留意自已有否過份沉溺追看相關新聞及影片,影響個人情緒健康。 3. 保持客觀開放態度回應事件 子女可能對事件的看法各有不同,家長在解說時宜保持開放接納,客觀地描述事實,如事件中有人做了傷害別人的行為。 如家長真的不知如何回應事件,可直接向子女回應不知道並一起了解。回應內容不宜涉及任何的人身攻擊及否定子女全部的想法及情緒。 部份家長或會帶子女到現場了解情況,希望實地教導子女。但由於現場環境仍有不穩定因素及安全考慮,故不宜帶年幼子女親身前往體驗。家長可以用不同資訊讓子女從多角度了解事件。 4. 以行動一齊表達對事件關注 不論任可年齡的子女,家長可與子女一齊以不同行動回應事件,目的是對事件表達關心及得到平安。如有宗教信仰,親子可祈禱祝福事件;又或者製作心意卡給及寫下感受,表達對事件的關注及為當時人送上心意祝福。 家長不宜以傷害人或人身攻擊行動回應事件,以免加強子女負面情緒。 (來源:明報新聞) 家長問答(子女為小學生) 1. 點解會有人打人? 當人的情緒去到一個高漲位置,有時會控制不住做一些傷害人的不對行為。這事件正反映這現象。你覺得打人能解決問題嗎?(引導孩子思考) 2. 我見到新聞報告,我好驚… 見到新聞中的畫面,驚慌是好合理好自然,媽媽爸爸與你一起不會有危險。 你驚些什麼?你驚的事情有多大機會發生,如果我們感到驚慌可以怎做? (引導孩子說出情緒、處理情緒) 3. 件事是邊個對邊個錯? 這是一件複雜的事情,未必你這年紀能很快明白;我們都好難一下子分到邊個對邊個錯,市民想表達意見選擇佔領馬路,警方需要維持公眾秩序,保障安全,執行職務,大家有不同需要和想法,所以我們仍需要多了解才能明白。 (來源:明報新聞) 家長問答(子女為中學生) 1. 身邊的朋友對事件的想法有很大差異,我覺得好迷茫…… 因為我們都好難一下子分到邊個對邊個錯,大家有不同需要,憂慮和想法,。這正反映每個人價值觀的不同,需要互相尊重。所以與人分享時要我們要保持理性及獨立思考,同時避免人身攻擊。 2. 我見到香港這樣,青年朋友受傷,我好難過……好難接受…… 我相信沒有人想見到這事件,感到不舒服及好想哭都是正常。重要的我們需要先平伏自已的情緒,了解自已不安的原因,看看當中有否要自已先處理一下。例如很多在社交媒體中廣泛流傳但又未必真實的訊息、呼籲,嘗試以多角度及資訊思考整事件,我們總能為事情找到出路。 (引導孩子思考和處理情緒) 3. 我好想外出參加示威,表達不滿。 你的安全一定是我們為首要考慮,知道你去參與示威必然擔心。但我們會尊重你的個人意願。如果你決定參加示威,我們需要商討參與示威時令我們安心的方案… 您想去參與示威的原因是……?(引導孩子思考) (來源:明報新聞) 內容提供: 香港青年協會 家長全動網 單位主任 凌婉君姑娘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儲蓄親子關係

乍暖還寒,最難將息。最近幾天,天氣持續受霧霾蒙蔽,家中的孩子和小狗睡得特別辛苦。最近有朋友閒談說起,親子關係如天氣一樣,變幻莫測,時好時壞。這話所言甚是。不過,其實我們也可未雨綢繆,為維持親子關係做定儲備,即使是親子關係,也沒有免費午餐,家長需付出努力。 孩子的心被父母傷透  無論花多少時間也不能挽回信任 孩子的童年,我們難以捉緊,時光流逝一去不復返。常有些成年人說,小朋友不會記得什麼什麼,其實小朋友什麼都記得很清楚,我們不能以成年人的目光想像小朋友重視什麼,相反成年人忽略了孩子的童年,往往想追也追不回。父母和孩子建立關係的蜜月期,往往是在小朋友的童年,作為父母,必須珍惜這段寶貴的時刻。因為當孩子成長,父母非以一日、兩日所能追回錯過的時光,失去孩子的信任,甚至難以彌補。所以父母應在小朋友年紀仍小時,好好儲一下暖包及彈藥,珍惜每一刻親子關係,看著小朋友成長每一刻,不要讓小朋友看到父母漠不關心,看到父母看工作較自己緊要,換來每次失望的回憶。當孩子的心被父母傷透了,父母無論花多少時間,都未必能挽回孩子的信任。 親子關係需要儲蓄,我和丈夫(左一)經常爭取和孩子一起的時光。(秦蓁提供) 父母工作忙碌 童年時仍堅持爭取每天和我傾偈 我的父母非常重視親子關係,即使他們工作有多忙碌,在我童年時候,他們仍堅持爭取每天和我傾偈,好讓我感受他們的關心和愛。坦白說,我們之間並無代溝或隔膜。不過,這親子關係得來不易,我亦感激父母的努力。到我這一代,我和我丈夫即使工作有多忙碌,也謹記這些「親子儲蓄」是無捷徑,也無法省時的,所以我們也努力儲存親子credit。 父母要儲親子的蜜月期,往往要絞盡腦汁,如我的丈夫即使工作非常繁忙,他知道孩子每晚8時便需要睡覺,即使他當晚需開會至8時或以後,他在晚上7時45分左右,便會致電或Whatsapp錄音給孩子,問他們今天過得怎樣,又或查問他們是否已刷了牙? 是否已換了睡衣,好讓孩子知道父親記掛著他們。孩子們也不會因為父親工作繁忙,而覺得爸爸或媽媽不見了。 即使無法時刻擁抱孩子  用不同行動讓孩子知道父母關心 值得一讚的是,我的丈夫於早上7時左右,即使身在外地工幹,也會留言錄音或真人出現,好讓孩子和爸爸接觸,好讓他們享受與父母之間的親子時間。工作繁忙,即使我們無法真身做到時刻擁抱孩子,我們也可用心、用言語、用不同行動讓孩子知道父母在關心他們。 親子時光流逝不復返,當許多家長看到子女冷漠的態度,感到心痛時,我們回想過去,或許已經太遲。人生最緊不要做任何令自己後悔的事,父母及子女亦然。請記著儲蓄親子關係的果子。

詳細內容

辣媽CEO:愛的力量從何來?

「Son姐我想知道,你媽媽對你嚴苛,照理來說,你該是自我破碎不完整的人,為什麼你會見解獨到?在臉書裏灑滿愛,你在裝出堅強女強人的模樣嗎?若不是,你工作和專欄上的自信和對子女滿滿的愛,力量從何來?別裝吖,說實話!」 真正的愛是無條件 女人與女人之間的相處,不管是什麼角色關係,即使密切到母女關係般真正切肉不離皮,當中的種種矛盾,涉及的犧牲忍耐、妥協遷就,都令人壓迫得喘不過氣,苦不堪言。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很愛,為什麼不能好好愛,非要把大家折騰得死去活來?如果很愛,就不應該有恨,有什麼仇恨不能被愛化解?年紀大了,不是因為遭受什麼打擊或者什麼原因,要自我妥協,只是我知道不是所有問題都有答案。尤其做了媽媽之後,我領略到真正的愛,應該是無私的付出,不是擁有而是放手,不求回報沒有期望,這種無條件無私的愛,是我能給我子女最大的愛。 按照我一向慣例,對一些質問式的提問,我是採取積極不回應的方針。今次破例,是從你的提問中,我感受到你的憤怒和無奈,希望我的答案對你多少有些幫助,最低限度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看出不一樣的風景。 滔天80呎巨浪,足以把船隻打沉。但最近就有滑浪好手成功衝破80呎巨浪的挑戰,創造世界紀錄。同樣的風浪,有人屢敗屢戰,愈戰愈強,乘風破浪抵達彼岸;有人會被風浪嚇怕,選擇退縮,未曾嘗試已失敗。我從未曾以女強人自居,但無可否認內心的確很強大。 媽媽的嚴苛,不會令我破碎不完整,是因為我心中有愛,我不能更不會讓愛我的人傷心失望。 好媽媽沒有標準答案 你的問題令我想起以前的婆媳關係。做家婆的因為自己當年做媳婦的時候,被家婆高高在上欺負很受氣,所以輪到自己做家婆後,就把當日受過的委屈怨氣,照辦煮碗報仇咁款,加諸無辜媳婦身上。如何做一個好媽媽,根本沒有標準答案,但最低限度我是過來人,自己受過的,己所不欲,不會加諸子女身上;即使己之所欲的,我知子女不是我的附屬品,我尊重他們都是獨立個體,大家的喜愛各有不同,所以我不會強迫他們達成為我的願望。 我一直在文章、面書中分享和子女相處的點滴,不惜揭瘡疤式披露我和母親相處的經歷,是希望透過我的個人故事,給各位為人父母為人子女的,做警惕得,作參考亦得。我和絕大部分讀者素未謀面,但透過文字的交流,可能比身邊很多所謂朋友更知己知心。多謝你們讓我知道,我的文章安撫了一些情緒,撫慰了一些心靈,同聲一笑大家開心,同聲一哭大家連心。真情真誠,真摯動人,何須假裝? 為了保護子女,做母親的,可以毫不猶豫連性命都豁出去…… 愛的力量從何而來?我的力量從愛以來!為了保護子女,做母親的,可以毫不猶豫連性命都豁出去,天底下還有什麼力量比得起這一種?我無從猜測估計你的成長究竟經歷過一些什麼,但無論如何俱往矣,從今以後,善待自己!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