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媽CEO:孩子們,對不起!

開學才短短不到兩個月,已接二連三發生學童輕生慘劇,其中有一個是只有十歲的小學生。我問我自己,除了繼續沉痛悲痛,究竟還可以為孩子們做些什麼? 社會畸形 無憂童年飽受煎熬 孩子們,對不起!這個畸形扭曲的社會,真的不適合生活成長。明明應該是無憂無慮、愉快過日子的童年,已經不復存在。有的只是無止境的功課考試,還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皆精、背負着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必要出人頭地的願望。連喘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的時候,遊戲玩耍顯得太奢侈;日復日,不停被迫拖着疲乏不堪的身軀,應付各式各樣的學習、學業的沉重壓力。這樣的日子,教孩子們如何承受種種煎熬? 孩子們,對不起!你們的日子過得比做父母在職場的生活更加痛苦。換過角度、換個角色想一想,每日返學,課程密密麻麻,在公即是在學校,本來該好好食個午餐的時間,都被徵用來補課。一體一藝一音樂,課外活動當然不能少;在私即是私人時間,但學生沒有私人時間,放學後要補習,還有父母悉心安排下沒有興趣可言都要上的各種興趣班。回家還要趕功課,準備默書測驗考試,食晚飯一樣要趕頭趕命,做到凌晨是等閒事。父母嘴裏說可憐心痛,但行動卻很堅定,把已經累得攤睡在桌上的你們喚醒,總之必定要完成。如果父母們的老闆,如此這般依樣葫蘆地要求他們一樣照做的話,作為員工的父母,又可以忍得幾多日? 角色掉轉 大人都受不了 孩子們,對不起!當你們集中力不夠時,父母想盡一切辦法為你們找來精神科藥物提神醒腦。即使身在病房中,一樣要繼續做功課,否則出院就跟不上進度。當你們哭叫辛苦,不想讀書時,父母會使出殺手鐧,打出愛的旗號,用父母至高無上的身分,義正辭嚴地說「一切都是為你好」,所以你們不能不識抬舉,身在福中不知福。這種所謂福氣,是枷鎖甚至是詛咒,不要也罷我明白,可惜你們的父母不明白,我只能為你們祈禱,他們明白的那一日,希望不會來得太遲! 珍惜生命 事情一定有轉機 孩子們,對不起!我們沒有辦法保護你們的生命得以做自己的自由,還有發揮你們每一個人都有的獨特才華的機會。明明生下來就是唯一的,明明各有各的路要走,明明未來是要靠自己打造,明明跟着興趣走準沒錯,明明創造力、想像力才是最重要,明明成功只能從失敗中學習,明明分數成績不能評定任何人的價值,明明人生不是一張或幾多張畢業證書能夠證明,明明夢想是無價,能帶我們到最遠最高的地方去……偏偏所有明明,做父母的就是不明! 孩子們,對不起!請原諒我人微言輕,聲嘶力竭還是叫不醒陷入瘋狂的怪獸。但我不會袖手旁觀,我會爭取機會繼續努力為你們加油發聲。一定要珍惜生命,只要不放棄,一定有轉機,一切有可能!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文﹕張慧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13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讓孩子「驚歎」地成長

「嘩,很厲害呀!」家長們還記得孩子何時說過這句話?是上次遊覽萬里長城時?到太空館看銀河系、星空和黑洞的介紹?在家看大草原的生態紀錄片?聽一首動人的樂曲?還是到鄉郊野外「親親大自然」的時候? 驚歎推動探索成長 以上情境的共通點是,當孩子感到「很厲害」時,孩子大概正因為身處或看見壯麗的環境中,產生一種「驚歎」的感覺。當感到「驚歎」時,人會愈感自己渺小,感覺與外在環境世界的浩瀚相比,自己其實「微不足道」;並察覺原來自己的知識有很多不足,以推動探索和學習,改善自己不足之處,擴闊自己的知識領域。 因此,如果孩子對自己學習的內容或個人的進度感到驚歎,將有助孩子持續的學習、探索和成長。 驚歎或可促進身體健康 另一方面,「驚歎」會讓人更有動機去完成一些讓自己感到「壯大」的事情,例如更樂於助人、更樂於分享等,使別人變得更好。此外,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學者更發現,在眾多正向情緒中,唯獨「驚歎」有效降低身體內已受損細胞所產生的發炎因子,或許有助促進長期健康。因此,驚歎的感覺實在是一個「為己為人」、不可多得的正面情緒。 多見世面 方懂「驚歎」 既然「驚歎」如斯美好,家長不妨參考以下建議,使孩子更懂得「驚歎」: 1. 放下手機,與孩子走出屋外閒逛,並留意身邊一事一物,例如街道上鋪滿黃葉,原來秋天正濃,黃葉在陽光映照下卻現一片金光。 2. 除了興趣班、補習班,也帶孩子到自然郊野遊玩,微風吹起金黃落葉,孩子就在當中跑跳走動,是另一番的生氣。 3. 到太空館、科學館或藝術館參觀,看看星際的無邊、自然的浩瀚、科學的神奇,在家也可看看相關的紀錄片。 4. 日常生活中,與孩子留意和分享一些為助人、為社會、為公義的人和事。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少看電子屏幕 小朋友學習運動表現更佳

最近很多報道專欄都提及過早讓小朋友接觸電子屏幕產品,會影響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腦部發展,甚至可導致患過度活躍症。有見及此,這也讓我多加留意在網球班課堂上的小朋友,發覺表現較佳的小朋友的確在平時比較少接觸電視和電子產品,或是會有節制地使用電子產品;相反平時愛看電視或沉迷電子遊戲的小朋友,表現未達理想。 較少用電子產品的小朋友學習新技能、理解能力、記憶力和自制力略勝一籌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較少使用電子產品的小朋友在學習運動上普遍有這樣的優勢: 1.學習運動技能時掌握的速度較快 在網球課堂上,小朋友需要學習很多不同技術,如:正手、反手、發球和網前截擊球等技巧,他們需要透過觀察教練的示範來學習新技能,當中需要很多動作上的分析理解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 2.接收理解能力較佳 課堂上的遊戲練習常常有不同的規則,教練講解清楚後,便要學員一一去遵守,一般少接觸電子產品的小朋友的解能力較佳通常會被選為隊長。 3.記憶力較強 一般網球興趣班大概一星期兩次課堂,在堂上都會學習一些新技術,每次上新一課時都會刻意留大約半小時做一次重溫練習,所以小朋友要有一定的記憶力。一般常看電視或電子遊戲的小朋友,在球場都比較鐘意討論電視節目劇情和電子遊戲的進度,每當我提問關於課堂上的進度時,他們都要思考一段時間才能回答,又或已忘記。 4.在課堂較自制和集中 在整過學習過程中,氣氛都比較輕鬆,所以個別小朋友對課堂的知識的吸收,取決於他們的自制和集中能力。接觸得較多電視節目或電子遊戲的小朋友,一般都喜愛沉醉於自我世界裡,比較難全情投入於課堂上。 觀察力多角度和深入,走動時間比較多,運動能力較高 較少用電子產品的小朋友無論在學習新技能、理解能力、記憶力和自制集中方面明顯有略勝一籌,觀察力也比較多角度和深入,而且走動時間比較多,運動能力亦比較高,明乎其實是「眼明手快」。 家長應管制小朋友採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和盡量避免參與與暴力有關的電子遊戲,多出外走走,不但有助鍛鍊強健的體魄,也可以改善小朋友的學習能力。

詳細內容

升學攻略:憂子上課不適應 可跟校方商量

問:小朋友現時18個月大,一直由老人家照顧,性格比較依賴,自立能力較弱。現想幫小朋友報playgroup,打算報Mori Lisa國際幼稚園,但考慮到家長不能一起上課,3小時課堂及混齡,擔心小朋友不適應。哪間playgroup比較適合我兒子,我想他學懂自立,同時為學前班面試作準備。 答:Playgroup興趣班屬非主流教育機構,不受教育局監管,故不宜介紹。不過,你既然打算報Mori Lisa國際幼稚園的playgroup,何不與該幼稚園主辦人提出你的要求?因我知道Mori Lisa在該區頗受歡迎,校長和教師都用心管理和教學,所以不妨和校長商量,看看能否達到一個雙贏解決方法。 (歡迎查詢幼稚園及升小問題,電郵:[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2537)

詳細內容

【孔聖堂中學】獨特校規禁「駁嘴」 十人「成團」辦課外活動

欖球是孔聖堂中學重點項目。(校方提供) 學校要求「一學生一體藝」,學生必須參與一項體育運動或學一種樂器作為課外活動。(校方提供) 孔聖堂中學有些與別不同的校規,例如新生入學後要背誦儒家經典篇章:「禮運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和「亞聖孟子經訓」(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外籍學生亦要以廣東話背誦。今年9月新學年更有「加強版」,學生需要背誦指定篇章,才能放學。 另一個校規是:嚴禁學生「駁嘴」,楊永漢校長解釋是不想出現師生對罵的情況。學生可以不同意老師,但不能當面反駁,而應向主任投訴,若不同意主任的處理,再向副校長,以至校長投訴,惟不能與老師對罵,違者要到校長室外罰企反省。另一方面楊校長亦告誡老師不能大聲喝罵學生。 課外活動方面,中一學生都必須參加制服團體及由欖球總會提供的欖球課程;學校另要求「一學生一體藝」,學生必須參與一項體育運動或學一種樂器作為課外活動。 此外,如學生有其他興趣趣,只要有10人報名,學校便會聘請導師免費開班;學校過往曾因此開辦了滑板班、飛鏢班等;不過這些興趣班並不屬於上述的「體藝」類別。貫徹幫得就幫的原則,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時,如因經濟困難,未能負擔團隊制服或體藝器材,家長亦可向學校尋求協助。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尊重孩子主導的遊戲

香港的小朋友真是「分分鐘幾百萬上落」,密密麻麻的日程中,當然沒有放空發呆時間,連睡眠的時間也不足夠,談什麼自由遊戲時間?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早前公布一項本地父母對兒童自由遊戲認知的問卷調查,發現差不多百分之一百的受訪家長,都認同自由遊戲對兒童早期發展十分重要;然而,超過八成的家長卻誤解遊戲的定義,以為自由遊戲時間包括電玩、課外活動、參加各類興趣班等等。 我也反省過,未上學的雞蛋仔有沒有自主的遊戲時光?去年好朋友送了一個玩具,滾筒型、附有不同表情樣子及情緒聲音的玩具給雞蛋仔。根據說明書所示,設計原意是為了協助幼兒認識並掌握不同的情緒反應。由他四個月大一直玩到現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半年了。隨著大小肌肉發展,雞蛋仔能不停轉動滾輪改變「表情」,當然還有無間的配音…… 我已經習慣了他跟從說明書的「玩法」,不過今回他用了一個新的遊戲方法,就是不斷將整個玩具反轉再反轉,因為手抓不穩這有點重量的玩具,結果給掉在地上幾十回。見他蹲下來檢起玩具,重覆又重覆讓我摸不着頭腦。偏離「標準玩法」又怕他砸壞玩具、砸壞腳趾,於是我出手「幫助」他按著玩具數次,每一次都會推開我甚至發脾氣嫌我囉嗦,最後直接拿起玩具背著我繼續砸。 他興致勃勃地撿起一再被推跌的玩具,十五分鐘之後終於真相大白了! 被雞蛋仔拒絕當然傷心,但為了防範意外發生,唯有厚顏坐在旁邊觀察。他興致勃勃地撿起一再被推跌的玩具,十五分鐘之後終於真相大白了!這個月齡的幼兒會尋找聲音來源,而雞蛋仔正在研究玩具發出怪聲的位置。他有意識及堅持地追查聲音來源,讓他最終明白到撥動前方的滾輪,後方的小洞便會同時發聲,所以按住小洞時聲音會變小。他兩邊摸摸,流露出滿足的表情,望著我笑然後放下這個玩具弄別的東西了。忽然發現,兒子腦袋分析能力、手眼協調、觀察力等等,都一日千里!而且透過自由自主的遊戲,把各種技巧融會貫通。 治療師或成年人不會主動介入遊戲,反而重視過程中讓兒童感受到我們的無條件的尊重和同理心,真誠地相信孩子有把握機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反而我這位「專家」媽媽,忍不住干涉他的遊戲,心裡不斷批評質疑雞蛋仔的行為。記得Axline 創立的兒童為本遊戲治療法中,相信兒童由於年紀尚小,未能用語言完全表達自己,於是成年人需要透過遊戲的與他們溝通。 她提出的理論及八大原則不在此贅了,只想帶出這學派之下,治療師或成年人不會主動介入遊戲,反而重視過程中讓兒童感受到我們的無條件的尊重和同理心,真誠地相信孩子有把握機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就像雞蛋仔的遊戲時間一樣,說明書建議了玩法,但不代表這是唯一合理的方法。雞蛋仔在自主的遊戲中,他可以什麼也學不會,純粹地享受與媽媽一起的時光,建立親密感、安全感就已經足夠了。

詳細內容

辣媽CEO:三歲定八十

中國人常說的三歲定八十,原來有科學根據。最近有育兒心理專家指出,只要家長在孩子3歲前養成以下三個好習慣,子女觀念正確基礎打好,將受用一生。我雖不是專家,這三個好習慣,和我自小教導大小T的方針方法,完全不謀而合,當然亦有心得可以分享。 一、 孩子的事孩子做 家傭普及化,孩子殘廢化。3歲孩子,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四肢的協調能力,足以應付日常生活,包括洗臉刷牙,穿衣穿鞋著襪扣衫鈕,吃飯飲水統統可以做得到。從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獨立和自理能力的同時,也培養出孩子的責任感,對自己的生活行為負責。可惜事實是,即使上到小學,從未自己刷牙洗臉吃飯穿鞋的殘孩,不幫他就不穿,不餵他就不吃,還要亂發脾氣。我親眼見過十幾歲的中學生,為玩電腦廢寢忘餐,父母傭人只好把食物切細剪碎,輪流在旁一羹羹餵食。做仔的習以為常,做父母的不以為忤,我眼冤是我自己的事。所以今日發展到阿媽每天煮新鮮飯菜送到辦公室陪寳貝仔食飯,有什麼出奇? 尋孩子興趣 遊戲中獲啟發 二、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執行力 小孩子容易分心,專注力不足很正常,父母只要肯花心思時間,絕對可以培養。所以不要期望孩子從一開始便十八般武藝樣樣皆能,要先找出孩子的興趣,加以引導輔導。不是去學什麼,上什麼興趣班之類,最好的方法就是從遊戲中得到樂趣和啟發。大T兩三歲人仔時,最愛玩泥膠,她搓出不同顏色形狀的東西,只有她知道是什麼,對此,她樂此不疲,能坐定定玩一個鐘,絕無難度。小T只要能夠和家姐一起玩就開心,玩層層疊UNO煮飯仔都無問題。 根據專家所講,專注力除了有助孩子學習,專注力愈集中的孩子,智商比同齡孩子愈高。 智商會不會真的有增長,我不知道,但看大T單人匹馬赴韓升學,自己顧自己,有紋有路,頭頭是道,應該歸功自小打好的基礎。 三、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專家提醒父母,必須在孩子小時候刻意製造讓小朋友們發言的機會。原因有兩個: 1. 可以鍛煉孩子膽量,避免性格內向、懦弱,被欺凌時都不敢出聲反抗,不懂保護自己。 2. 讓孩子敢於表達,鼓勵他們把心底話說出。孩子把所有問題藏在心裏不敢說,父母無從知道孩子的想法心事,欲幫無從。 細心聆聽 發掘當中智慧 這一點我最有心得,因為大小T兩歲會行識講話,我帶他們到快餐店直接和姐姐哥哥溝通,自行點餐。帶他們到超級市場便利店自行選擇飲品食物,去收銀處自行畀錢。家中大小事情我們都習慣一起商議,由今餐食乜餸,去什麼地方旅行,買車換樓揀學校,到家庭倫理家族中人的相處,兩個孩子都有參與。不要以為孩子年紀小什麼都不懂,其實因為他們純潔的心最簡單,亦沒有我們諸多的顧忌顧慮,細心聆聽他們的意見,其實當中不無智慧。

詳細內容

音樂起跑線:阿美城

連續做了三場兒童音樂劇「阿美城」,今天終於完成了! 看了總綵排的演出,很驚訝自己小朋友好像變了另一個人  20多位演員,最少年紀的是五歲而最大的也只有九歲,他們今天看着台上面的佈景一塊一塊拆下來,他們的眼涙也一滴一滴流下來,其中有小朋友問:「明天放學還有排練嗎?」另一個說:「我不會忘記這裏的,我會記得阿美城的!」小朋友天真爛漫,非常可愛,由開始面試到演出前一天,他們都以為來沙田大會堂是參加興趣班,有些家長沒有來探班的,會有一些抱怨,因為最後一星期的排練要到晚上八點半,打亂了他們的時間,直至來到現場看到一個舞台,又有一班台前幕後的工作人員,心情馬上緊張起來,看了總綵排的演出,很驚訝自己小朋友好像變了另一個人,又懂得唱歌跳舞,又懂得做戲。  一連3場的音樂劇「阿美城」終於完成。(「花火光映」提供圖片)   這些小朋友都是來自深水埗的基層家庭,平時放了學最多也只是在公園玩耍,週末和爸爸媽媽去一趟西九龍中心已經算是一個相當好的節目,難得有機會在外面吃一頓晚飯,想必是有事情慶祝才可以。這次的演出給了家長們一個新的思維,到底孩子除了讀書要拿取好成績,還有其他東西可以做嗎? 還有其他目標嗎?和孩子的相處要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需要很多時間來投資的,這不只是基層家庭要做,而是每位父母也應該做,既然下定決心把孩子養育成材,必須習慣和孩子相處融洽。   可是不是每位家長願意參與,他們難得的一天放假,總想留在家中休息或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是每個會注重親子關係 很高興能夠用音樂把大家連起來,小孩子學會了一首歌,在家中必定忍不住哼起來,做父母的聽見,一天的煩惱立刻拋諸腦後,如果我們能夠提供更多機會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對整個社會氣氛也有正面影響,可是不是每位家長願意參與,他們難得的一天放假,總想留在家中休息或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是每個會注重親子關係,特別是基層父母,認為孩子漸漸長大後便成了包袱,開始有抱怨。我們讓孩子有音樂學習,透過表演這個平台來邀請家長來觀看,讓他們為孩子而感到驕傲,不但有多點話題,最緊要是一起留下美好回憶。   阿美城的孩子不須為分數去讀書,成績不是一切,父母和老師較注重小朋友的平時表現,也尊重不同孩子有不同的優點,不會用分數來標籤某個同學。散場時,有孩子立刻問媽媽,阿美城其實在那裡呢?媽媽回心微笑,不知怎回答。是的,我們的阿美城在那裡呢?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同一個訓練 兩個不同的效果

暑假快將殺到,又到家長頭痛如何安排子女參加大大小小、各適其適的暑期活動的時候。記得以前小時候,暑期一星期會參加兩至三樣興趣活動,但現在小朋友的趨勢已增至一日參加兩至三樣!真是可謂放假還比上學忙。以前落街踢足球已是其中一樣最便宜和簡單直接的暑期活動了,但是現在小朋友踢足球是跟隨某某國際足球學校或是某個區隊青年軍操練。毫無疑問,現今社會環境富裕,小朋友所得到的資源亦比以前多,無可置疑因為需求關係,很多有系統的興趣課外活動訓練班紛紛湧現市場。對小朋友而言當然是好事,但家長又有沒有想過,當小朋友參加課外活動時,家長的參與度會對小朋友有多大的影響呢? 一樣的訓練,不同的效果,分別在於家長的參與 我曾經教過兩個小朋友,大約八至九歲,兩位都參加了我教的網球班。初初開始時,兩位小朋友的資質也差不多,都是普通正常水平。但大約開始兩個月後,我發覺其中一位小朋友進步神速,只需短短兩個月時間,便由初學水平到達比賽程度;而另外那位小朋友,就停留在建立穩定基本功階段。他們在上堂的學習態度、專心程度和體能,也沒有太大分別;於是我留意他們在球場內外的一舉一動,終於找出他們之間最大分別,就是他們家長在球場的參與度。 進步較快的那小朋友家長,每次接送小朋友到球場後,便離開球場;出去跑步,或是找其他事做,到差不多落堂前十分鐘才回來,站在球場一旁,看看小朋友打成怎樣,不評論也不插手;另外進度較慢的小朋友的家長,全程坐在球場內,負責幫小朋友拾球、抹汗、撥凉遮蔭、遞水和毛巾等等,打得不好亦會立即提醒或批評,那位被照顧周到的小朋友個性比較依賴,在學習能力和專注力都比不上較為獨立的小朋友。 勿將嬰孩階段關懷備至的照顧,延伸到兒童甚至青少年階段 我工作時候要到不同的地方教網球,如:學校、總會、會所或私人場地,我上堂時都會建議家長離場,即使在場也盡量不要參與,令小朋友可以專心學習;同時亦會訂立一些規矩給小朋友遵守,例如:來去全程要自己拿拍、喝水和抹汗。當他們遇到問題時,亦懂得自己主動向教練提出。 我明白家長無時無刻都擔心小朋友,在球場上會太熱不懂得抹汗, 太累不懂得休息,口渴不懂得喝水, 其實這種種也是小朋友在興趣班內要學懂的範疇,如家長取而代之,那小朋友就不能夠完全汲取課堂的知識。有時候小朋友是偏向自立的,但父母基於太溺愛子女的關係, 將嬰孩階段關懷備至的照顧,延伸到兒童甚至青少年階段。我建議家長在小朋友上活動班時段,將小朋友交給課堂導師看管;家長亦可在附近報讀一些自己喜愛的興趣班,和子女一同學習分散注意力,讓小朋友有更加多的獨自思考和學習的空間。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童信自己(上)

我最喜歡的freelance工作是家長活動,例如減壓、正向管教子女。這個星期就完成了一場親子繪本伴讀與自信心的工作坊,活動名稱就是「童信自己」。 未有雞蛋仔時,我已經很喜歡看兒童繪本,覺得繪本題材多元化,很適合成人閱讀。故事書篇幅短、藝術性高、發人深省,可以啟發我思考生命。 近年越來越多家長知道繪本的好處,都會自己找書看,開始會問如何挑選合適的繪本、如何改善伴讀技巧。 家長透過繪本伴讀,實現對子女的期望。 我聽到最多的期望是,第一,學會選擇繪本;第二,提升子女閱讀興趣;第三,疏導子女情緒。這三款答案很「大路」,絕大部分的家長面對數而百計的故事書都感到無從入手。而我作為媽媽,也會希望雞蛋仔和我一樣,會自動自覺看書;加上我重視兒童的情緒需求,自問也希望多學一些招式旁身,將來可以幫助雞蛋仔。 彭梓雅向家長講解繪本伴讀的技巧。(彭梓雅提供圖片) 其他林林種種的家長期望還有:改善溝通,了解子女需要;得到子女的尊重;培養品格例如自信、禮貌;訓練說話能力、語文能力;還有改善家庭關係包括祖孫之間、兄弟姊妹及夫妻之間;還有一些期望更務實,例如在哪裏買繪本比較便宜、有沒有建議書單、哪兒有興趣班讓小朋友聽故事等等。 帶着這些期望參加工作坊,絕對合情合理。事實上,讀繪本的而且確可以回應大部的期望。繪本種類繁多,不同出版社、作家畫師、藝術風格、故事寓意等,舉凡孩子生活上遇到的挑戰,你都有機會找到相關繪本,透過故事讓小孩消化一些道理。參加工作坊亦當然希望掌握一些技術,回家後可以說一個精彩的故事。這些技術包括聲線運用、語氣表達、控制表情、選擇伴讀的時間及場地,改變這些技巧,當然會提升與小朋友互動過程的質素。 參與工作坊的家長都有積極態度,願意為小朋友學習自我增值。(彭梓雅提供圖片) 不過呢,上列的期望都只是技術層面的學習,算是繪本伴讀的一半功夫;另一半功夫,看似簡單卻又很容易忽略的,就是伴讀中的「伴」字。 我一直很欣賞參加工作坊的家長,他們有良好的學習態度。而願意自我增值, 為小朋友學習新技巧、說故事的家長,又怎麼會忽略「陪伴」子女呢? 家長也會在伴讀過程中迷失方向,不止一次有家長問我,如何可以一氣呵成把故事書諗完,而不被孩子東拉西扯的問題打斷故事。 人始終是有盲點,家長也會在伴讀過程中迷失方向。不止一次有家長問我,如何可以一氣呵成把故事書諗完,而不被孩子東拉西扯的問題打斷故事。我會反問一句:「究竟要小朋友專心聽你講故仔重要,還是小朋友享受你的陪伴,建立親密的關係重要呢?」 家長總會希望透過說故事達到一個或多個目標,亦因此側重學習說故事的技巧,如何挑書本、如何製作小道具……看到了一棵樹卻忘記了森林!說故事的另一半基本功,就是沒有批判、全然接納、純粹的陪伴。 在陪伴孩子看繪本的過程,家長與子女雙方都在享受那純粹的親密關係,正正就是自幼培養了像閨蜜談心說秘密的那種聯繫,當孩子一路成長,他們才願意讓家長繼續參予他們的生命,遇上開心或不快都不會「收收埋埋」而是願意跟父母傾訴。 所以除了追求說故事的技巧,我們也要時常反省是否真誠地接納孩子。陪伴他們看書時,是純粹享受親子時光, 還是腦袋充滿了agenda,希望他這樣、希望他那個?當我們帶着太多期望,就很容易品評孩子,某程度上不是全然接納孩子,失去了繪本伴讀的深層意義了。 下期說說繪本與自信心。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