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講媽:童信自己(上)

我最喜歡的freelance工作是家長活動,例如減壓、正向管教子女。這個星期就完成了一場親子繪本伴讀與自信心的工作坊,活動名稱就是「童信自己」。

未有雞蛋仔時,我已經很喜歡看兒童繪本,覺得繪本題材多元化,很適合成人閱讀。故事書篇幅短、藝術性高、發人深省,可以啟發我思考生命。 近年越來越多家長知道繪本的好處,都會自己找書看,開始會問如何挑選合適的繪本、如何改善伴讀技巧。

家長透過繪本伴讀,實現對子女的期望。

我聽到最多的期望是,第一,學會選擇繪本;第二,提升子女閱讀興趣;第三,疏導子女情緒。這三款答案很「大路」,絕大部分的家長面對數而百計的故事書都感到無從入手。而我作為媽媽,也會希望雞蛋仔和我一樣,會自動自覺看書;加上我重視兒童的情緒需求,自問也希望多學一些招式旁身,將來可以幫助雞蛋仔。

彭梓雅向家長講解繪本伴讀的技巧。(彭梓雅提供圖片)

其他林林種種的家長期望還有:改善溝通,了解子女需要;得到子女的尊重;培養品格例如自信、禮貌;訓練說話能力、語文能力;還有改善家庭關係包括祖孫之間、兄弟姊妹及夫妻之間;還有一些期望更務實,例如在哪裏買繪本比較便宜、有沒有建議書單、哪兒有興趣班讓小朋友聽故事等等。

帶着這些期望參加工作坊,絕對合情合理。事實上,讀繪本的而且確可以回應大部的期望。繪本種類繁多,不同出版社、作家畫師、藝術風格、故事寓意等,舉凡孩子生活上遇到的挑戰,你都有機會找到相關繪本,透過故事讓小孩消化一些道理。參加工作坊亦當然希望掌握一些技術,回家後可以說一個精彩的故事。這些技術包括聲線運用、語氣表達、控制表情、選擇伴讀的時間及場地,改變這些技巧,當然會提升與小朋友互動過程的質素。

參與工作坊的家長都有積極態度,願意為小朋友學習自我增值。(彭梓雅提供圖片)

不過呢,上列的期望都只是技術層面的學習,算是繪本伴讀的一半功夫;另一半功夫,看似簡單卻又很容易忽略的,就是伴讀中的「伴」字。

我一直很欣賞參加工作坊的家長,他們有良好的學習態度。而願意自我增值, 為小朋友學習新技巧、說故事的家長,又怎麼會忽略「陪伴」子女呢?

家長也會在伴讀過程中迷失方向,不止一次有家長問我,如何可以一氣呵成把故事書諗完,而不被孩子東拉西扯的問題打斷故事。

人始終是有盲點,家長也會在伴讀過程中迷失方向。不止一次有家長問我,如何可以一氣呵成把故事書諗完,而不被孩子東拉西扯的問題打斷故事。我會反問一句:「究竟要小朋友專心聽你講故仔重要,還是小朋友享受你的陪伴,建立親密的關係重要呢?」

家長總會希望透過說故事達到一個或多個目標,亦因此側重學習說故事的技巧,如何挑書本、如何製作小道具……看到了一棵樹卻忘記了森林!說故事的另一半基本功,就是沒有批判、全然接納、純粹的陪伴。

在陪伴孩子看繪本的過程,家長與子女雙方都在享受那純粹的親密關係,正正就是自幼培養了像閨蜜談心說秘密的那種聯繫,當孩子一路成長,他們才願意讓家長繼續參予他們的生命,遇上開心或不快都不會「收收埋埋」而是願意跟父母傾訴。

所以除了追求說故事的技巧,我們也要時常反省是否真誠地接納孩子。陪伴他們看書時,是純粹享受親子時光, 還是腦袋充滿了agenda,希望他這樣、希望他那個?當我們帶着太多期望,就很容易品評孩子,某程度上不是全然接納孩子,失去了繪本伴讀的深層意義了。

下期說說繪本與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