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媽育兒記:讓媽媽減減壓

自從當了媽媽,不但每年的24小時不夠用,就連如每天有48小時,相信也不夠用。無論全職媽媽、在職媽媽,均會感到很大壓力,甚至連放假都難以休息一下。我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有時也感到很疲倦,很想「抖抖氣」、「叉叉電」,無奈孩子每天有新事,有時候妹妹會生病、大兒子哥哥即將考試、二兒子細佬有不同表演,又或家中的狗狗阿B需看醫生等等,煩瑣的事數之不盡。 媽媽眠乾睡濕照顧孩子,都是希望他們開心健康地成長。(秦蓁提供) 媽媽這身份,由孩子出世起,我們已註定需無時無刻照顧他們,但要抽空減壓,我們只能善用時間及機 不過無論多忙碌,媽媽們也記住要找方法減壓,好好保養自己,否則我們的負面情緒,也會隨之而傳給孩子。我自己有一些減壓方法,想與大家分享。世上沒有兼職的媽媽。媽媽這身份,由孩子出世起,我們已註定需無時無刻照顧他們,但要抽空減壓,我們只能善用時間及機會。如我的孩子較為早睡,大概晚上8時左右便已睡覺,我會趁他們睡覺時抽空閱讀。由於我愛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我的壓力也有所紓緩。另一種簡單而又易做到的減壓方法,就是沖一個熱水涼。無論小朋友是否已入睡,沖熱水涼能令人肌肉及神經放鬆,紓緩疲勞,即使沖涼後仍要跟孩子溫習功課,情緒上各方面也會感到輕鬆一點。 當媽媽的壓力及辛酸,往往非外人所能明白,所以媽媽在媽媽谷中尋找同路人的「十卜」(即support、支持)都是十分重要的。有時候,我會相約其他媽媽在上班前一起吃早餐,互相給力打氣;又或趁假日相約出來茶聚,互相分享孩子的趣事,為自己注入一些正能量。傾談間,媽媽們都可以掃走不少壓力。 媽媽最大的壓力來源,往往是如何培育子女。當子女無法達到預期要求及期望,不少媽媽或會怪責自己,尤其是在職媽媽 當我感到很疲倦時,我會慰勞一下自己的五臟廟,買自己愛吃的東西吃,甚至買一些不健康的零食發洩一番。如果想健康地減壓,我們也可跑步、做瑜珈。當到了週日,無論手頭上尚有多少工作未完成,我會索性攬著孩子一起午睡,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減壓方法。 其實媽媽最大的壓力來源,往往是如何培育子女。當子女無法達到預期要求及期望,不少媽媽或會怪責自己,尤其是在職媽媽,更會自責陪伴子女的時間不足。這種壓力產生的內疚,久而久之,媽媽會有很大心理壓力,小朋友亦會因而感受到媽媽不開心,負面情緒互相影響下,這可能會導致媽媽及孩子均造成情緒上困擾。 我們當媽媽,十月懷胎時,都只是希望看到小朋友開心健康地成長。只要我們憶起初衷,媽媽們嘗試一起放鬆心情,讓小朋友擁有健康的成長過程,媽媽和小朋友也可以一起快樂成長。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英語繪本助孩子建立閱讀習慣

要鼓勵培養閱讀習慣及提升他們對英語的興趣,英文繪本是不錯的選擇。首先,現時坊間的繪本製作精美,多以圖為主,孩子易於認知;加上英語繪本的故事,多數有趣、生動,這能激發孩子的思考及興趣,輔以語言輸入的故事,小朋友易於理解及接受。孩子閱讀能力可分為六大階段,第一階段聆聽階段。繪本的語言簡單,大多一頁僅一句話,句式經常重複,小朋友喜歡簡單的文字及重複的句式,在大人的朗讀下,很易入腦。 當小朋友反覆聽到「I like the car.」、「I like the ice-cream」他們會吸收有關句子,而不是單詞「I」,或「like」,他們會理解到「I like……」相連話語結構。在這階段,家長可用繪本來講故事,讓小朋友一邊看書,讓孩子複述故事來閲讀。 小朋友培養閱讀習慣,可從英文繪本開始。(秦蓁提供) 在這個階段的孩子,經常把注意力放在單詞形狀和讀音上。 在第二階段,孩子會開始猜測單詞及逐漸懂得認字及理解,相比於看圖聽故事,孩子會覺得閲讀需動腦筋。他們會意識到自己無法認識所有字,有時候會因而拒絶朗讀整篇文本。那父母可以如何協助小朋友閱讀? 在這個階段,家長可教孩子認識視覺詞彙 (Sight Words)、自然拼音(Phonics)及注意英文字母與讀音之間的聯繫。視覺詞彙如 at,and, that,the,he,it, on,she等單詞,孩子見字能讀,無需分析字母發音。有些幼稚園更會把視覺詞彙寫在星形卡片上,然後將在卡片掛在課室內,以助小朋友加強記憶。在這個階段的孩子,經常把注意力放在單詞形狀和讀音上。 當孩子開始懂得讀單字時,我們需協助孩子建立閱讀自信。在第三階段,孩子將熟悉字母與發音的關係,並通過一些簡單的書籍,體驗流暢閱讀,逐漸培養閱讀自信。隨著閱讀能力的提高,孩子開始自主閱讀,好奇心增加了,他們會開始透過書本來認識世界,這是第四階段,家長可以工具書輔助孩子閱讀。 即使小孩不懂太多英文,透過繪本內的圖畫,也可理解故事內容。(秦蓁提供) 閱讀英語繪本門檻不高,即使是英語零基礎的孩子,家長也可讀英語繪本給他們聽 當孩子能主動閱讀各種觀點的書籍時,即表示他們已進入閱讀的第五階段,閱讀已不再局限於文本的字面意義,已能回應文本,甚至可提出疑問,開始建立批判性思維。當小朋友能掌握綜合運用精讀、速讀、略讀等等閱讀策略,他們已成為成熟的閱讀者,屬於閱讀的第六階段。 閱讀英語繪本門檻不高,即使是英語零基礎的孩子,家長也可讀英語繪本給他們聽,亦不用擔心孩子聽不懂,因繪本可借助圖畫,協助小朋友理解內容。培養小朋友閲讀習慣,提升英語能力,不妨先以英語繪本閲讀入手。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情緒管理更勝求分數

開學已一段時間,即使每年到11月份,我仍會收到一些由老師轉介的新個案,當中有部份為一年級學生,老師及家長發現他們在情緒表達及課堂上表達比較細膽及遜色。 有些個案在升小一後,覺得有許多新事物需要適應,包括新學習環境、需要學習自己寫手冊、執書包、自己做功課,又或許多課堂上的新事物等,對小朋友來說突然多了許多新挑戰需要適應。他們會因未適應小一生活,經常擔心做得不好,連帶在課堂上也不易專注,這些情況都為小朋友帶來不少壓力,令他們在情緒表達上更加論盡,家長及老師往往也束手無策。 小朋友不懂表達時,或會影響情緒。當小朋友情緒不穩時,家長應聆聽及了解。(秦蓁提供) 根據許多研究指出,學生社交能力與學業成績會直接掛勾。若越早培養子女的解難能力、正面情緒,相信對他們的學業成績有正面影響,所以家長別單單著眼於孩子所有東西都贏在起跑線。我們不應只希望他們學術上得到很多分數,當他們情緒表達較弱時,仍不斷操練,這不代表孩子的學術成績會進步或改善,更重要是我們應協助他們培養正面處理情緒、面對逆境的能力,這才真正幫助到孩子可專心及有效率學習。 當家長冷靜理性了解事情,小朋友看到父母的處理方法,也會有樣學樣 記得大兒子哥哥去年升小一,亦面對許多對他來說的新鮮事物,慶幸學校環境令他很安心,他很快便適應小一生活。其實,哥哥由幼稚園的生活,每天返半天學,變成返全日,他亦會有些緊張,如擔心帶漏物品、又或上游泳課時不見了襪子等。對媽媽來說,無論是兒子放學回家遺失了一隻襪、抄漏功課,又或忘記交已做了的功課,這些在成人看中看似是芝麻綠豆的小事,但對於小朋友來說卻是「大事」,很多時因而擔憂,甚至不開心,也擔心會因這些事被媽媽責備。 小朋友吵架,父母應冷靜處理,了解他們背後原因。(泰蓁提供) 當小朋友情緒不穩,作為父母也要提醒自己,我們要放鬆情緒。因為當子女情緒不穩,父母的本能反應,面部表情、肢體動作也會一起緊張起來,大人也變得緊張、忟憎,所以當小朋友情緒不穩、不懂表達時,家長應先保持冷靜,了解小朋友為何有情緒及背後原因。當家長冷靜理性了解事情,小朋友看到父母的處理方法,也會有樣學樣,當小朋友遇上這些大事情,他們都不會發脾氣或緊張,因為他們知道回家後,媽媽會慢慢了解事情,不會盲目打鬧、會認真找出背後原因,並與孩子談回背後原因。當家長將冷靜成為習慣,對小朋友一定有正面影響。 當小朋友情緒不穩時,父母一個簡單的擁抱,已是最好的支持及安慰 除了冷靜之外,當小朋友情緒不穩時,父母一個簡單的擁抱,已是最好的支持及安慰。父母應充當聆聽者,聽回小朋友背後因由,這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家長不妨多觀察,當小朋友面對困難、擔憂時,他們會如何表達,如考試測驗時,小朋友的情緒會如何?孩子會否懂得表達?還是會發脾氣?同時,家長也需留意自己的反應,會否與小朋友一同擔心、緊張,令到小朋友情緒惡化。 學習是一段很漫長的路,不是單單一次考試、測試,所謂贏在起跑線便贏了場比賽。反而當小朋友懂得如何管理自己情緒,懂得與人分享,對他們更有正面影響、更持久,是需要終生學習。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小朋友的審美標準

妹妹最近不知為何,越來越貪靚。由於我的三個孩子,頭兩個孩子都是男孩子,妹妹以往多數只著回哥哥的舊衫,而哥哥們的衣服多數是藍色為主,並無粉紅色的衣服,妹妹穿上他們的衣服時,會顯得比較男仔頭一點。不過,妹妹最近變得「女孩子」了,甚至開始會要求自己揀衣服。有時候我們替她揀了一些衣服,她會開始懂得「say no」,甚至因而發脾氣。 莫非妹妹想做Ladygaga? (泰蓁提供) 小朋友大約在2歲半至3歲時,他們會開始發展審美能力,這段時間小朋友會有自己的標準,追求完美,建立自我形象 她的轉變,令我突然想起兩個兒子曾有一段時間,也開始有自己的審美眼光,會要求自己揀衣服。其實小朋友大約在2歲半至3歲時,他們會開始發展審美能力,這段時間小朋友會有自己的標準,追求完美,建立自我形象,自行配搭不同的衣服。但作為家長有時會覺得小朋友為何這麼奄尖?我更開始擔心小女會否要將自己變成公主般! 記得有一日,我到髮型屋整理頭髮,做了啡紅色挑染。回到家時,我的大兒子哥哥首先察覺,問我為何要挑啡染紅色,他認為我黑色頭髮最好看。但二兒子細佬即插嘴說:「媽媽,我覺得你個頭應該染成綠色,我認為綠色好靚。」此時,妹妹也加入討論:「媽媽,我覺得你現在很美麗。」這刻我很驚訝,為何這三兄妹的審美標準那麼大分別,尤其是細佬竟然認為我應該染一個綠色的頭髮!究竟小朋友的審美標準是什麼? 這是妹妹最近愛上的造型。(泰蓁提供) 我相信美學教育,並非去報堂上課便能學習,反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透過視覺、觸覺各方面的感觀刺激,探索身邊的人和事,從而辨別當中差異,從而慢慢建立審美模式。而父母希望協助孩子建立審美標準,父母本身都要多加留意個人儀容,如需保持整潔,成為讓孩子學習的最好示範。 美麗不只是外表的美,我們要讓小朋友知道,不要單單以朋友之間的公主裙作比較,內心美善也很重要。 年紀小小已懂得擺甫士影相。(秦蓁提供) 另外,我們要讓孩子明白,美與不美,因人而異,你覺得美,或許別人不認同,相反亦然。而且,美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美麗不只是外表的美,我們要讓小朋友知道,不要單單以朋友之間的公主裙作比較,內心美善也很重要。 作為家長兼媽媽,有時候看到小朋友的搭配感到哭笑不得,有時候會認為女兒的審美眼光很特別。不過父母不要只是否定小朋友審美標準,有時候我們可以引導他們何謂美。例如當他們玩玩具、砌積木、畫畫時,他們所用的顏色很美麗,我們可以多讚賞,以示鼓勵。又或在做手工的過程,小朋友可以根據個人意願,創造不同的手工作品,我們都可以讚賞及告訴小朋友,這些都是一種美感。 妹妹最近愛穿裙。(秦蓁提供) 美是一種學問,作為父母,應讓孩子知道「美」不是單靠外在,而是在家中,我們的內心都能感受到的。家長可以讓小朋友意識到內在美及外在美同樣重要,從而協助小朋友建立一套正確的審美標準。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在職媽媽還是全職媽媽

早幾天與很久沒見的舊同學聚會,大家見面時互相了解近況,談談現時生活,話題也離不開談湊仔經,分享當媽媽的苦與樂。我們幾個當中,有兩位同學和我一樣,是在職媽媽,亦有部份同學是全職媽媽。 當大家談到小朋友開學的話題,我和另外兩位在職媽媽均不約而同表示,自小朋友開學後,便非常忙碌。當他們派了校曆表後,我們便需立即核對清楚日子,我們要看清楚的不是他們何時放假,而是要立即記下他們的旅行日、家長日、觀課日、學校分享會等,然後我們這些在職媽媽便需立即在自己的行事曆中記錄下來,希望盡量在這些日子能陪伴自己的小朋友。例如學校旅行,通常於10月、11月舉行,如在職媽媽能早點知道日期,我們可預先向公司請假或預先安頓好工作,騰空當日,陪伴子女參加學校旅行。 在職媽媽需分配好時間出席子女的活動。早前出席大兒子的開放日活動。(秦蓁提供) 我本身有3個小朋友,對於夾日期參加子女的學校旅行上更加困難重重,因為小朋友就讀不同學校、不同級別,幸好今年他們3人的學校旅行日子也沒有撞期,我不用取捨便可陪足他們3個參加旅行了。 在職媽媽經常都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間中可提早放工,親自接小朋友放學 除了學校旅行的大日子令在職媽媽煩惱外,我和朋友也曾試過在工作極度繁忙的日子,收到四大長老(即指老爺、奶奶、我的爸爸、媽媽)或工人姐姐的電話,告訴你小朋友正在發高燒。每次聽到這些電話,我都會心急如焚,很想立即飛返家中看顧孩子,但往往那刻工作卻忙得無法走開,相信不少在職媽媽都曾受此煎熬。慶幸的是,我們還有四大長老或工人姐姐的協助,照顧病榻中的孩子。 另外,我們在職媽媽經常都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間中可提早放工,親自接小朋友放學。因為每次去接放學,當見到子女見到媽媽時的喜悅眼神,作為媽媽,會感到很開心,很想見到那情景。所以在職媽媽自從有了孩子之後,無論在工作上或生活瑣事,均會有所轉變。   返工時聽到子女病了的消息,的確會令媽媽很煎熬。妹妹早前發高燒,真的令我很擔心。(秦蓁提供)     全職媽媽每天24小時on call,是由整早餐、接返學放學、對功課等,全日跟著孩子走 當我們這些在職媽媽在分享生活難處時,身邊的全職媽媽忍不住插嘴,「在職媽媽有你們的苦處,難道全職媽媽又很過癮嗎?全職媽媽需要24小時on call。」全職媽媽每天24小時on call,是由整早餐、接返學放學、對功課等,全日跟著孩子走。而在職媽媽其實正在打緊兩份12小時的工作,12小時在處理公事、12小時在處理小朋友的事務。我們這群媽媽組均覺得,無論全職或在職媽媽都各有樂事和辛酸史。 早前出席二兒子作品分享會。(秦蓁提供) 無論選擇做在職媽媽或全職媽媽,均不能分辨那一種方式付出多點或少點,更加無分對與錯,只要當你選擇當媽媽一刻開始,生活已開始有所變化,媽媽會希望多點時間親近小朋友,做好媽媽的角色。所以作為媽媽的我們,24小時on call,無論是被小朋友call、被老公call、被老細call,我們也要好好珍惜與小朋友一起的時間。我們更加要好好照顧自己,這才能照顧身邊的小朋友及家人。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大B細B的謎思

相信許多家長最近忙於帶小朋友參觀不同幼稚園的開放日,或到不同幼稚園面試。回想當年大兒子出生後不久,我作為新手媽媽,都不太清楚報幼稚園是怎麼一回事。記得當年曾有朋友問,我的兒子是大B還是細B ?我還說兒子重6、7磅,是不算太重的BB。朋友即連忙解釋,她是說報幼稚園的事,因為幼稚園會以小朋友年頭或是年尾出生來分辦大細B,並不是以重量分大細B,那刻我才恍然大悟。 在面試方面,大B與細B不一定有所差別的。 二兒子只得15個月大便要去面試。(照片由秦蓁提供) 過了一段時間,二兒子細佬出生了,他出生的月份稱為是細B的9月,起初我也不為意。直至替他報讀前學班時,才發現原來大B、細B是有頗大的分別。這分別並非能力上的分別,而是年紀大小的分別。我很深刻記得,當年細佬報讀學前班時,連走路也未行穩,仍在牙牙學語,我心想如果他面試失敗,就索性讓他留在家中玩多一年吧。 妹妹兩歲時也需往幼稚園面試。(照片由秦蓁提供) 到了三女兒妹妹出生,她是1月份出生,恰巧是被稱為大B的月份,回顧他們的成長及發展,各有各長處,也絕不會是大B或細B而有所影響。記得看過一篇文章,說小朋友搵學校要贏在起跑線,並指不單單是能力要贏,更要贏出生月份,究竟是大B還是細B。 對於我來說,大B或細B有一定分別,因為小朋友年齡相差6個月,他們的言語能力及發展或會有所不同。至於是否很大分別 ? 那就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後天的培育更為重要。我曾見過有大B在語言發展上遲緩,亦曾有細B因為家中給予許多言語刺激,面試時已伶牙俐齒。所以在面試方面,大B與細B不一定有所差別的。   大兒子哥哥十八個月大準備面試前的模樣。(照片由秦蓁提供) 另一方面,在幼稚園面試時,學校會考小朋友部份的概念及大小肌肉發展。在概念上,如果家長揀選合適玩具,與小朋友玩多一點,尤其是一些互動遊戲,大B細B分別都不大。至於大小肌肉方面,家長有時候需留意細B,由於年幼,大小肌肉發展或會有一點分別。其實幼稚園老師在面試時會留意小朋友出生的月份,然後安排合適的面試小組,認真看清楚他們能力,絕對不會因為他們年紀大細而有所影響。 無論大B細B,家長也需留意著小朋友的發展步伐,視乎他們的心理及身理質素然後作出安排,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會更佳。 當家長替大B細B揀選學校時,我則有少許心得。以細佬為例,他屬於細B,剛巧他的小肌肉發展較慢,所以他起初入學時,我會為他揀選一些規模較細、師生比例低的學校,這能對他的關注較多,也令他少一點壓力,讓他可慢慢跟著自己發展步伐,發展其小手肌能力,有助他培育自信心。 我曾經聽說有一位媽媽,為了讓細B考小學更有把握,索性讓孩子重讀K3成為超大B,但小朋友身邊的同學也臨近畢業,其他小朋友也升讀小學,每個小朋友正為畢業禮作綵排,相信家長需要事前為小朋友做好心理輔導及準備,要讓他了解為何要重讀,否則這對小朋友之後的成長影響更大。 無論大B細B,家長替小朋友揀幼稚園或是否重讀做超大B,也需留意著小朋友的發展步伐,視乎他們的心理及身理質素,然後作出安排,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會更佳。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有今生無來世的兄弟姊妹

兄弟姊妹之間關係很微妙,他們可能會互相合作,亦可能會互相競爭。而兄弟姊妹之間的關係,對小朋友的成長有很大幫助,因為透過彼此之間的相處,給予他們很多機會認識自己、面對自己的情緒、學習如何關心身邊的人和與人相處,這對人際關係的成長上有很大幫助。 兄弟姊妹之間所產生的情緒亦可以很複雜,他們很愛對方……亦會有吵架、會有憤怒的時候,亦會在互相比較下產生嫉妒 常言道,兄弟姊妹是上天安排的,我們無法揀選,能成為兄弟姊妹,是有今生無來世的緣份。兄弟姊妹朝夕相對,一同生活,一同共享空間、資源,大家少不免會有衝突、吵架的時候,但亦會有一同開心玩樂的時光,彼此一起擁有一段共同成長經歷。兄弟姊妹之間所產生的情緒亦可以很複雜,他們很愛對方,可以因為一同快樂而快樂,但在日常生活中,亦會有吵架、會有憤怒的時候,亦會在互相比較下產生嫉妒。所以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也在學習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小朋友難免有吵架時,圖中為他們吵架時所攝,媽媽希望他們從中學習相處之道。(秦蓁提供) 兄弟姊妹之間的衝突,其實少不免。不過,當他們一同玩耍、一同生活,他們會學懂互相之間的不同相處方法,例如哥哥會學習容忍。有時候我的大兒子看到妹妹拿了他的東西,他會知道妹妹仍很年幼,什麼都不懂,即使自己發??也沒用,哥哥便會選擇以容忍方式與妹妹相處。但在玩耍的過程中,小朋友都會有時吵架,小朋友之間或會透過互相理論再作出協調,這些都是他們在家中環境下學習如何與其他人相處,學習與不同人相處,應有的態度。當然父母在當中的角色都非常重要。 作為父母需要公平對待家中每一個小朋友 父母如何協助家中孩子建立良好的手足關係,是一個關鍵因素。首先,作為父母需要公平對待家中每一個小朋友,這是最重要。而公平不等於是一樣,因為每一個小朋友都有獨特性格,有些比較大方一點、有些會比較執著,亦有些比較貪玩,父母在家中要讓小朋友知道兄弟姊妹之間的性格均有所不同,而父母最重要應以合適方法對待不同性格的子女,更需要欣賞子女各自的特質,從而讓孩子也懂得互相欣賞。而父母千萬別標榜某一個孩子特別優秀,又或說自己喜歡那一個孩子的性格等,否則只會令小朋友之間出現比較,而影響彼此關係。 二哥充當妹妹的伴讀老師。(秦蓁提供) 手足之情,其實可以令小朋友在家中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我家中有三個小朋友,各有不同性格,每天看著他們一同成長。有時候,我們會見到他們早上吵架,下午已經和好,一同玩到攬頭攬頸。有時候互相安撫、愛錫對方;當弟弟被別人欺負,哥哥便想去保護他。當哥哥身體不適,弟弟和妹妹都會懂得去關心哥哥。在子女成長過程中,看到他們互相支持及表達愛,作為媽媽的我,每日無論工作有多辛勞、忙碌,回家看到孩子懂性,懂得互相愛護,真是一種安慰。 三兄弟妹可以互相交換意見,小狗阿B經常參與其中。(秦蓁提供) 糖黐豆時,二哥細佬與妹妹可以一起玩玩具。(秦蓁提供) 手足之情,其實可以令小朋友在家中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到他們長大後,彼此亦會多了一份支持,所以家長應該協助小朋友學懂珍惜兄弟姊妹之間的感情,維繫彼此的愛與關懷。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讓幼兒從小開始認識自己

在剛過去的兩個星期,幼稚園舉辦了體驗日。今次體驗日除了讓不同的家長認識學校之外,更重要是讓家長接觸和了解不同的教學方法。坊間的幼稚園,教學方法五花八門,各有理念。其實世界上並沒有一間最好的幼稚園,只有是否適合孩子及其家庭的幼稚園,這亦是最重要。 專題研習教學法(Project approach):認識自己,愛自己 今次體驗日,學校選擇了「認識自己;愛自己」為主題,示範新加坡的專題研習教學法(Project approach)。這題目本身為幼稚園的一教學專題,學校會教 K1「my body」(我的身體),K2的學生則會學習多一點內容,名為「all about me」(有關自己),K3的題目為「be yourself,love yourself」(做自己,愛自己),探討更多關於自己身體、情緒及如何表達自己等課題。K1、K2、K3的三個題目雖然有不同,內容均圍繞小朋友本身。 我們為何會以這主題為專題研習? 我與老師一起開會時,大家均認為小朋友在年幼時認識自己非常重要。小朋友最早期會先認識自己身體各部份、五官及五感(5 senses)。五感即指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五種感官的感知。當小朋友認識到五感後,更能刺激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從而認識及探索世界。如當小朋友認識到鼻是感受嗅覺,可以聞到花的香味、水果的味道,當他們的父母早上飲咖啡時,小朋友便知道自己是以嗅覺聞到咖啡味。 至於「all about me」,我們希望小朋友了解除自己這獨立個體外,身邊還有許多人和事等,包括有父母、兄弟姊妹、親人等,這都是關於自己的。除自己住在哪兒、喜歡什麼玩具、活動等,小朋友可以開始認識周遭地方、人物和事情。在K2這年紀,正能配合他們語言發展,當他們多了解身邊的事情後,到K2便開始有匯報事情的能力。 學前教育模式繁多,無論什麼教學法,都是希望小朋友學到知識,從而令到小朋友有動力去學習,才最重要 當小朋友達K3時,便需學習「be yourself,love yourself」。因為他們準備進入小學階段,需要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情緒、各有優點。當他們能認識及肯定自己的優點,從而培育正面教育(positive thinking),即使將來面對挫折時,他們也會正面面對及解決問題,他們將來的路更發光發亮,更懂在人生舞台中表現自己。同時,他們更需如何愛自己和保護自己,因為他們在成長階段中,會接觸不同的人,他們需懂得保護自己,這是愛惜自己、愛父母的表現。 學前教育模式繁多,無論什麼教學法,都是希望小朋友學到知識,從而令到小朋友有動力去學習,才最重要。當我們以專題形式,引發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有動力學習、玩耍,因為好奇而去尋找答案,透過與小朋友相處、合作,從而有實踐的機會,相信這較填鴨式的教育更深刻,因為他們是透過經驗去學習,所學到的知識往往超乎我們想像的多。 新加坡政府剛宣佈將逐漸減少中小學的考試,認為不能單靠評核制度來認定學生的能力,他們希望減少考試,學生有更多互動、全面的學習。互動的教育模式,如能從幼稚園做起,相信對小朋友來說,是一件好事。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真正的贏在起跑線

二兒子「細佬」剛於上星期渡過了5歲生日,我們本來打算全家一起到主題樂園慶祝,恰巧遇上超級颱風山竹來襲,計劃被逼取消。我們亦曾想過變陣,計劃留在家中,在天台燒烤慶祝,無奈山竹風勢強烈,風力摧毀了天台的所有物品,燒烤計劃也無法實行。 我提醒他,當日是他的生日,可以揀一盒大盒的玩具或再揀多一盒禮物,於是細佬揀了多了一盒細積木及迷你模型,他說要分別送給哥哥及妹妹。 為了不想細佬失望,在山竹到港前,我提早收工及接細佬放學,帶他買生日禮物。細佬很喜歡砌LEGO積木,但他小時候小手肌發展不太理想,幸好經訓練後大大改善,現時他更經常沉迷於砌積木的世界。當日我帶他到積木專門店逛逛,店內琳瑯滿目,玩具種類繁多,有星球大戰,也有數不出名字的卡通公仔。正當我以為他會選一盒大積木時,他叫我等等,然後他繼續瀏覽。當時我心想難道他還要揀更大盒的積木 ﹖還是他有選擇困難﹖  正當我胡亂猜測之際,他卻拿了一盒很細積木模型車。我問他:「細佬,你真的決定要這盒積木作為禮物嗎?」他說:「是的,我要這盒便可以了。」旁邊的售貨員與我對望一下,我提醒他,當日是他的生日,可以揀一盒大盒的玩具或再揀多一盒禮物,於是細佬揀了多了一盒細積木及迷你模型,他說要分別送給哥哥及妹妹。 那一刻,我真的覺得細佬長大了,更懂得分辨足夠及滿足,懂得與哥哥和妹妹一起分享喜悅 我再三問他要否重新選擇,他則堅持己見。在旁的售貨員忍不住插口稱讚他乖巧,懂得為媽媽慳錢,但細佬解釋家中已有許多玩具,他們已有足夠的玩具,已很滿足,無需再多了。那一刻,我真的覺得細佬長大了,更懂得分辨足夠及滿足,懂得與哥哥和妹妹一起分享喜悅,為各人都挑選一份禮物。 滿足的細佬拿著玩具回到家,第一時間找哥哥,將禮物送給他,然後又忙著替妹妹砌好了迷你模型。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這三兄妹互相很愛錫對方,願意互相分享喜悅,我真的覺得他們很幸福,因為他們已學懂知足,滿足所擁有的。 記得當晚與弟弟傾計,再問他為何選擇這份小禮物﹖原本全家到樂園玩的計劃又被逼取消,他會否感到失望﹖豈料這5歲人仔懂性地說:「我不會失望,我有LEGO砌,又可以全家一起吃飯,這樣已很開心﹗」他還說山竹來襲,街上四周損毀嚴重,我們在家安然無恙,已經很幸福了。 當孩子得到父母的愛,他們明白一家人的重要性,明白兄弟姊妹之間的愛,較其他物質更重要,這樣才能讓孩子明白何為愛,這才是真正的贏在起跑線。 回想買禮物給他時,售貨員姨姨說許多小朋友來到玩具店都會愛買大玩具或買多幾份,但我的兒子卻無扭買玩具,還懂性地替媽媽慳錢,問我是如何教育他。 在這講求物質的社會,許多父母擔心沒有給予子女足夠的資源,他們便會輸在起跑線。其實父母教育小朋友,正正不是滿足他們物質上的慾望,子女需要的是父母的愛。當孩子得到父母的愛,他們明白一家人的重要性,明白兄弟姊妹之間的愛,較其他物質更重要,這樣才能讓孩子明白何為愛,這才是真正的贏在起跑線。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孩子生命中獨一無二的角色——爸爸

中國傳統觀念多數認為以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合作模式,爸爸在外賺錢,主導經濟,媽媽則負責照顧小朋友。但爸爸的角色近年也有所轉變,越來越多爸爸投入照顧小朋友,有些爸爸更會陪子女上親子班,在我身邊的學校群組中,亦越來越多爸爸「入谷」參與。 丈夫雖然工作十分忙碌,但他仍堅持每天抽時間陪伴子女和小狗,值得稱讚!(秦蓁提供圖片) 記得幾年前,我曾在英華小學林校長的分享會中聽到她說,爸爸在家庭上的角色十分重要,尤其要教育家中的男孩子,爸爸更加無可取替。我也十分認同這看法,我本身讀女校出身,自己亦從不可能經歷到男孩子的成長,究竟一個男孩子的成長會如何呢?他們有多少能量需要抒發?這些也非女性所能理解,但爸爸便可以了解。 爸爸在家庭上的角色十分重要,尤其要教育家中的男孩子。 以我家為例,雖然我丈夫、孩子的爸爸每天都十分忙碌,但慶幸他每天都會抽時間陪伴三個孩子和家中小狗。我漸漸發覺,三個孩子會覺得爸爸和媽媽是有分別的,有些功能爸爸可以做到、但媽媽做不到,特別是遊戲,爸爸會跟他們玩一些大動作、刺激性的遊戲,或會跟他們玩一些古靈精怪的遊戲,甚至准許他們在床上跳跳紮玩、玩捉迷藏等,孩子都會非常興奮。而爸爸與三孩子的玩樂時間,媽媽就樂得清閒可趁機休息,這也是不錯的親子時間。 這個疊羅漢遊戲相信只有爸爸可以和他們玩。(秦蓁提供圖片) 除遊戲外,爸爸和媽媽陪伴孩子在晚上說床邊故事,也有很大分別。丈夫會跟大仔說一些歷史故事,說說春秋戰國;跟二仔則說說小說《西遊記》。爸爸媽媽在家中可算是最佳拍檔,我們在角色上的分別,在家庭上可互補不足。對小朋友來說,爸爸媽媽這兩角色均不可或缺。 男士體能較佳,尤其是與小朋友玩戶外運動,丈夫更得心應手。 此外﹐我家中有三個精力充沛的小孩,令爸爸的角色顯得更為重要,因為男士體能較佳,尤其是與小朋友玩戶外運動,丈夫更得心應手,對於我這個懶於運動的媽媽來說,爸爸的耐力真的深不可測,對著三個精力無限的小朋友周街走,對媽媽來說真的不易應付。另外,相信很多媽媽也發覺,家中許多科學實驗、研究電器的原理等,都是由爸爸帶領小朋友體驗及探索會更適合,所以爸爸這角色在家庭中真是獨一無二。 爸爸在家庭上有獨特角色,陪伴男孩子成長更加重要。(秦蓁提供圖片) 父愛如山,母愛似海,父母在家庭的角色同樣重要。媽媽有時候也可以放手讓爸爸主導一下,好讓爸爸和孩子有些時間相處,媽媽偷閒一下,相信這也是促進家庭和諧不錯的方法。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