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樂天地:鏡頭下的興趣班

疫情期間,投考小學或幼稚園的小朋友,大部分首輪面試都改為遞交短片,於是一眾家長都頓時變身為荷李活大導和剪片大師,日以繼夜地按不同學校所要求的,為子女拍攝。面試短片要求多多,無論2歲至6歲,都要先來個自我介紹,親子活動當然不可少,有些「名校」甚至要求「一起食飯」、「一齊做運動」, 校方彷彿想來一個AR親身視察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從此,餐桌和球場的旁邊,也多了很多鏡頭。 孩子面試短片 爸媽也要出鏡 有一天,一個女孩來跟我上堂打網球,不同的是,今天她要在鏡頭下打球。別誤會,小女孩不是在打公開賽或在做訪問,只是她報讀了某間名校,需要準備面試短片。學校其中一項要求是親子運動,還需要爸爸媽媽同時在鏡頭前出現,我心想,其實這是面試學生還是家長呢?難道家長也要有十八般武藝? 事不宜遲,媽媽已經不耐煩催促我開始課堂,她不時向我強調,說只需要和平時上堂一樣便可以了,不需要太過刻意理會鏡頭。於是,我便和女孩對搓球熱身,但不久,媽媽開始提出不同要求,例如爸爸的站位,爸爸媽媽誰面向鏡頭,其間又不時埋怨女兒打失球,繼而也埋怨爸爸失球,可是最後連她自己也失球!而我,則由教練化身成一名攝影師,隨時候命地聽從「導演」的指示,如何捕捉鏡頭。第一輪拍攝花了15分鐘,可是媽媽不滿意效果,直至拍到第三輪,「導演」總算收貨, 爸爸、女兒與我都如釋重負,可惜課堂時間只剩下5分鐘。 學校真的要看這樣的表演? 女孩全程看來都有點掃興,或許因為未能盡情地打網球,而且還要不停眼望鏡頭,壓力導致很多球都來回得不好。媽媽也比平日格外緊張,不停責怪女兒,說她平日表現那麼好,今天為何特別差。 坦白說,鏡頭中的三位,都沒有展示出平日的表現。難怪有些家長會聘用專業團隊,為的就是要展現最好的一面給各校校長與教師看。但學校真的想看這樣的「表演」嗎?一些經過無數次「NG」的完美作品? 疫情下,難以舉行實體面試,可能無計可施下,學校便唯有要求考生拍片。但期望校方的拍攝要求盡可能簡單寬鬆一點,好讓小孩和家長都有空間,可輕鬆展現真性情,還大家一些正常的生活空間吧! 文:謝昫光 作者簡介﹕專業網球評述員,香港網球總會教練導師,資深網球教練。着重網球員的身心發展,相信透過小型網球比賽訓練,能提升小童的手眼協調、情緒管理及獨立思考能力。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25期]

詳細內容

[停課不停學] 藝術興趣班 網盡生機

面對逾百日的疫情,本地各行業皆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可是, 有「危」自有「機」,一些教育機構亦趁機轉型,相信憑着雄心壯志,加上來自外間的技術與資金支援,定能乘風破浪,除為業界帶來新氣象,亦為課程學生或活動參加者,提供突破傳統模式的學習體驗。 Picasso Creative Arts Gallery於本地共有3間分校,為就讀幼稚園至小學的兒童,提供藝術教育。除了恒常興趣班外,導師還會到小學教班。遇上節日,分校更與商場的咖啡店合辦相關工作坊。創作總監黎泳妍表示,疫情前,全校聘用8名全職導師,每月平均有500名學生   相關文章 : [停課不停學] 串連學生家校與社區 GRWTH 網上教育綜合平台 家校App功能多元化 [停課不停學] 轉型求生遇挑戰 疫情影響私營學術機構   創意藝術 遙都可及 隨着疫情出現,分校做好防疫措施的恒常班和新增的網上課程,合共不超過100人參加。至於小學停課,則使赴校教班的安排停頓;商場工作坊亦因限聚令而要延期。人手方面,有導師停薪留職,亦有人決定辭職稍事休息。 黎泳妍表示,機構提供網上課程及免費勞作包等,減輕疫情對生意的衝擊。 黎泳妍續說:「面對疫情挑戰,我們除了提供網上課程,亦把錄好的課堂上傳至影片分享網站,免費供家長及孩子觀看。此外,我們積極提供免費勞作包,方便家長及孩子於家中跟着步驟做小手工。論成效,導師反映網上課堂較實體課堂難以凝聚學習氣氛,而且稍難吸引和保持學生的專注力,實在是一種挑戰。另外,上述兩個方案,確是較富新鮮感及很好的嘗試,讓我們有機會開拓業務領域,以低成本創作與分享親子抗疫小遊戲。」   重整網站 拓展業務 目前,他們有意透過教育綜合平台GRWTH的協助,申請納入政府「防疫抗疫基金」,由創新科技署推展的「遙距營商計劃」資助。黎泳妍解釋:「疫情前,我們已於該平台分享一些興趣班的資訊及講述如何培育子女創意的文章。現在,或許我們會尋求該平台的意見,然後申請基金資助。」若獲有關資助,她的機構打算重整網站內容及設計,以用家角度為主,讓瀏覽者更容易及全面認識藝術教育。 至於網上學習方面,亦會注重保安等事宜,讓導師及學生都可安心使用。當網上學習平台妥善運作,加上有效的推廣宣傳,相信有助未來開拓內地網上學習市場,遙距跨領域的營商模式蓄勢待發。   表演藝術 網眾樂樂 表演藝術包含體驗與互動元素, 無論玩音樂或創作音樂, 亦是希望能夠達到眾樂樂。設有專業錄音室的商業社企Addoilmusic加油音樂, 面對疫情的催魂曲, 亦打亂經營的拍子。該社企的共同創辦人之一葉彩霞表示,Speed Jam是他們自家品牌的音樂體驗活動, 歡迎任何企業、小學至大學及其他社企等參加,讓約8至60歲的人士,一同體驗玩音樂的樂趣。 葉彩霞指出,遇上疫情,難免令表演藝術減少很多體驗與互動成分。 疫情前,他們聘請20名兼職導師,負責教授恒常興趣班、到校教班和舉辦Speed Jam活動。那時,每月平均開近20班與50堂,約共有100名學生。此外,每月在學校或商場舉行2至3場音樂演奏或表演,觀眾約有150人。反觀疫情期間,他們只有部分樂器班可以改用免費應用軟件,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四的遙距教學。現場表演則轉用網上直播形式,Speed Jam活動更是難以舉行,換言之,在表演藝術裏,一下子減少了很多體驗與互動元素。 葉彩霞坦言,綜合導師意見,轉型後的教學模式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導師於遙距教學時,較難具體地示範演奏樂器所用的手勢、指法或其他技巧,令年幼學生需要多花點時間才能掌握。」   善用網絡 締造共贏 她續表示,加油音樂與GRWTH是聯盟合作夥伴,在GRWTH的平台一直有文章介紹他們的課程。「我們將考慮透過GRWTH做顧問,申請政府的『防疫抗疫基金』。若成功申請,獲發資助,我們想跟兼職導師研究長遠開設網上課堂的可行,亦會參考外國同類課程,對象是小學高年級以上的學生。 除了一貫的實體課程外,葉彩霞的社企有意研究長遠開設網上課堂。 另外,我們有意舉辦兩類較特別的網上課程。第一類是跟音樂藝術有關的工作坊,第二類主要教導不同年紀的人士,成為與創意文化有關的社交媒體網絡紅人。人手方面,我們希望培訓年輕人參與網上營銷的工作,例如拍片宣傳的工作。」至於未來發展,她的社企有意邀請GRWTH作為策略夥伴,採用對方的網上學習平台做宣傳,並電子付款系統進行繳交學費的程序。 因應疫情影響下,GRWTH教育科技初創公司及明報於2020年4月23日至5月11日以網上問卷形式對131間教育業界營運及轉型情況作調查。在資金及財務管理方面,結果發現首要難題為減輕租金負擔,其次是申請政府資助。但大型教育/活動中心則認為申請政府資助比減輕租金負擔更困難。 .tg {border-collapse:collapse;border-spacing:0;} .tg td{border-color:black;border-style:solid;border-width:1px;font-family:Arial, sans-serif;font-size:14px; overflow:hidden;padding:10px 5px;word-break:normal;} .tg th{border-color:black;border-style:solid;border-width:1px;font-family:Arial, sans-serif;font-size:14px; font-weight:normal;overflow:hidden;padding:10px 5px;word-break:normal;} .tg .tg-c6np{background-color:#f1db61;border-color:inherit;text-align:left;vertical-align:top} .tg .tg-0pky{border-color:inherit;text-align:left;vertical-align:top}   困難/ 十分困難 總數 人數 (1-99) 人數 (100+) 減輕租金負擔 73% 73% 73% 申請政府資助 70% 65% 75% 解決現金流的問題 64% 65% 61% 家長購買流程的管理 41% 40% 41% 對帳後台管理 35% 32% 33% 備註: 教育/活動中心的學生人數 (1-99): 63間 教育/活動中心的學生人數 (100+): 51間   「遙距營商計劃」 其中私營學術機構大受打擊,眼看業界轉型面對不少挑戰,GRWTH教育科技初創公司發起,結合Cyberport、明報、WAW Creation、資深營銷專才徐俊文(徐緣)、Toast Communications、Dreamstarter、GRWTH Foundation Limited、Mastercard、AI Academy及騰訊等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及機構組成「遙距教學支援聯盟」,以跨界別合作形式,為教育界業務轉型提供數碼營銷、客戶配對、並授之以漁,協助業界盡快掌握轉型的方法,得著成功的契機。 查詢電話:39556600 網址:https://www.grwth.hk/D-Biz/ Presented by: WAW Creation

詳細內容

感講你知:幫助孩子面對聚散

移民潮下,面對聚散成為了許多人的課題,小朋友也不例外。在今個農曆新年,我與已舉家移民外國1年多、回港過年的朋友重聚。回到熟悉的地方,他們的孩子都顯得十分雀躍,外向的大女兒更結識到新朋友,相處數天已「friend過打band」。媽媽感到欣慰的同時,也感嘆「可惜認識得太遲」,擔心女兒和朋友分別時會難受,因為機票昂貴,此次一別後,可能要數年後才能再見了。面對離別,每個孩子都有不同感受,當看見他們悶悶不樂,甚至嚎啕大哭時,作為父母、教師的我們,或許會束手無策,情急之下只懂講些安慰的說話去平復孩子的心情,例如「你哋好快就會再見㗎啦!」、「乖啦,唔好喊住先啦!」這些語句可能暫時止住孩子的眼淚,但未必能幫助他們認識和接納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善意溝通 走進內心世界 幫助孩子抒發和接納離別的感受,避免長期壓抑和累積負面感受在心中,能更有效提升他們的身心靈健康,預防心理和行為問題。我們可以用以下「善意溝通」的技巧與孩子對話: 1.以「觀察」出發,避免評論和分析孩子的行為,着重了解孩子的「感受」。例如:「媽媽見到你皺晒眉頭,唔講嘢,眼有淚光,你𠵱家係咪好唔開心呀?定係有其他感受呀?」 2.透過「同理傾聽」的舉動,肯定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感到安全和被接納,更願意表達自己和尋求協助。例如:眼望子女、身體傾前、點頭、簡單的語言確認(嗯……原來係咁……) 3.嘗試了解孩子感受背後的「需要」,協助他找到適當策略滿足需要。例如:當孩子說「好驚佢哋唔記得我呀」,可能是需要「友誼」,我們可以鼓勵他透過視訊通話和信息,與朋友定期見面和聯絡;當孩子說「以後無人陪我啦,得番我一個啦」,可能是需要「陪伴」,我們可以花更多時間與他相處,聆聽他的心聲,或幫助他在不同興趣班和社群中認識朋友。即使我們想不到可行的策略滿足孩子需要,我們也可以陪伴他們一同哭泣,去接納這些負面感受,而不是逃避、壓抑或批評這些感受。 從古詩學習抒發離別感受 在上學年,我們與伙伴學校合作製作了小三的跨學科課程,將「社交情意教育」融入中文科,藉李白的《贈汪倫》教學生面對離別的感受,亦講解同理心、關愛等價值觀,呼應教育局「以全面和綜合的模式推廣價值觀教育,不局限於特定課堂」的理念。 《贈汪倫》記載李白與好友汪倫送別的場面,教師以詩的內容為例,讓學生明白「感受無分對錯」:「這首詩寫村民唱歌跳舞,以熱鬧的氣氛表達離別。離別時可能會傷心、不捨,也可能會有感激、祝福對方的感受。我們的感受就像天氣一樣,有時晴、有時陰、有時雨,還有許多變化。不論正面或負面感受,都是我們重要的一部分,我們可以接納自己有快樂的時候,也會有失落的時候。」在另一節課堂,教師帶領學生撰寫一封給朋友的書信,在感講的感受詞彙卡幫助下,學生嘗試在信中分享感受,其中一名學生寫給最近移民好友的信,令人十分動容:「你好嗎?自從你去了英國定居後,你和你的貓過得好嗎?你愛吃那裏的食物嗎?這3個月我很孤單,小息時也沒有人跟我一起玩了。謝謝你能成為我的朋友。」 人生難免有聚有散,即使親友沒有移民,像升小、升中階段的轉變,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離別,需要適應和消化。各位家長和教師,讓我們一同以「善意溝通」,聆聽和接納孩子的感受,陪伴他們面對變幻莫測的生活。 文:李楚倩(「JUST FEEL 感講」項目主任) 作者簡介:註冊非牟利機構「JUST FEEL感講」的願景,是轉化學校和家庭的溝通文化,透過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攜手共創同理心校園和家庭文化,提升孩子的身心靈健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0期]

詳細內容

故事拼盤:我筆下的「獅子山下」(一)

我是個不太勤於練字的中文書法愛好者。在來英的旅途上,隨行除了家當,還有三兩支在香港一直用開的毛筆、一瓶餘半的墨汁、幾本名家字帖和一些九宮宣紙。帶它們同行,就好比小孩子出門遠遊,在行李箱藏起自己心愛的小玩意,喊悶時有玩物相伴,心情又會好起來。 重拾毛筆 寫字打發時間 來英的第一個冬天,才真正明白什麼叫「長夜漫漫」:下午4點夜幕低垂,午餐還在消化,星月已出動。昔日當港媽,4時才開始趕忙買菜煮飯、帶孩子上興趣班、跟進課業的繁忙時段;英國的生活節奏比香港慢得多,日短夜長下,夜晚時間拉長了,即使把飯煮好,將全屋家務做好,看看時鐘,噢,還不過是晚上7點多而已,睡意未濃,怎打發才好? 因為無聊,我重新開始寫字。無無聊聊地隨心寫,每在網絡上見到好看的字體,便臨摹人家的作品,或單字,或中國詩詞,或近年香港流行曲歌詞……抄抄寫寫一段日子後,有天驀然發現,在被儲下來的習字紙裏,所抄來的文字堆中,竟有意無意地書寫了自我面對離散的心情和思緒,以及對香港的惦念。其中一件自娛的小作品是寫「獅子山下」四隻字(右圖),為了臨摹,我找回此經典港台電視劇的宣傳海報,把劇名抄了又抄,每一遍抄寫,那首家傳戶曉的主題曲歌與詞,便不期然縈繞腦際,隨熟悉的旋律而來,是我那還未褪色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成長憶記。 (作者提供) 過年寫超過100張揮春 寫書法,讓我的漫長冬夜變得不太難熬,更寶貴是,一筆一畫成了我手寫我心的情感出口,原來在面對生活的大變遷,我更需要如實地聆聽和接納真正的自己。在臨摹的過程,經驗過無數東施效顰的劣作,大多歸因於眼高手低,急於求成,心煩氣躁。每次將劣作扔進廢紙箱,也是把連自己都看不順眼的「舊我」一併丟棄,然後重提筆桿,將心歸零,重新修煉、調節,遇着老是寫不好的地方亦沒相干,只要好好包容當下尚未達標的自己,給自己打打氣就夠了。 嚴冬過去,在迎接龍年的日子,我寫了平生以來最多的揮春,足足超過100張,有部分送贈親朋好友,也有部分放在英國的香港人年宵市集出售,同場又即席教導對中文書法有興趣的大小朋友寫揮春。由原來閉關式的自娛寫字,到帶着作品走進英國不同社區以書法與眾同樂,又是人生另一場奇遇。到底我遇見什麼?下回再分享。 文:CanCanMa 作者簡介:ungoogoo故事館創辦人、香港繪本作者,著有繪本《我不想唱歌》。曾任編劇、編輯及兒童節目說書人。原為跟女兒伴讀,後來體悟繪本的力量,愛上說故事;也因繪本,發現更多生命的寶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0期]

詳細內容

華德物語:教育的真正價值

年關將至,大家準備好迎接龍年了嗎?這年我跟中文興趣班的德國學生一起寫大字,迎春接福,希望大家在龍年福氣滿滿、心想事成!話說我在德國的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帶領中文興趣班已經兩年,由最初一頁又一頁工作紙的課堂,蛻變成現在以活動為主、生活化的形式。每月我們都會投票決定該月的廚藝挑戰,題材包括月餅、炒麵、烤鴨、酸菜等,學生跟我由準備食材、切菜、煮食、享用、清潔,以全體驗的方式來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 坦白說,身處人工智能的時代下的我們,有什麼不能從互聯網上問到呢?這樣的科技發展下,教育的真正價值是什麼呢?中途我因為在華德福教育的工作關係,要到中國參與研討會,走訪的城市包括廣州、北京、成都等地,從研討會、講座,以及跟師生家長的交流裏,體會現代華德福教育的應用及前景。在這個教育圈裏,人們也都非常關心科技和人類生活的相互影響,與會者問來訪的德國教授們:「在我們這個一向致力於營造體驗式、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教育體系裏,該如何應對這個科技掛帥的年代呢?」 忽視社交或情緒管理能力 在華德福教育裏,學生從智能(cognitive)、情感(emotional)、意志(will)3個層次發展,但現代社會大多注重智能方面的培育而忽視其餘兩方面。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小孩子能在學科上學到、運用到超出他們年齡的知識,但社交能力或情緒管理能力卻可能有所不足。大家若回想以前我們為公開考試所背的書,在考試過後,我們很容易就把那些知識忘得一乾二淨,當年學得多快,忘得也多快! 研討會裏,教授拿了一個孩子學外語的例子。很多人學了多年外語,都只在「智能」方面下工夫,即使背誦很多字詞,卻不會因為這些文字而牽動到情緒的投入;學外語的人當中也有很大部分找不到堅持鑽研的意志層面,就不會發展到以這門外語去成就自我個性的程度。教授說,他看到學生們在學校痛苦地背生詞、範文等,但只是在單一層面日復日的下苦工;他也看過有年輕學生跟外國人一見鍾情後,幾個星期就把一門新的外語把握得挺不錯。這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來形容「學習」上,主流教育方法裏甚少觸及情感和意志層面的現象。 科技不能代替情感、意志和道德觀念 由此可見,科技發展令機器人的「智能」大大提升,卻不能代替人類在情感、意志和道德觀念的需要。因此我們不必過分恐懼人工智能,反而可以加強人類在另外兩方面的教育和發展,讓孩子的身體和心靈都發展起來,有自信地為自己的未來而努力。 文:華德媽 作者簡介: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6期]

詳細內容

特色校園:主張生活體驗 推動全港環保教育 「無牆」小學 大膽實踐回饋社區

2024/25學年小一「統一派位」(俗稱大抽獎)下周一起接受申請,家長與其只着眼於學校是否屬於「一線」,不如多考慮學校的教學模式,是否適合自己的小朋友。除傳統學術型學校,或上期介紹過的愉快學習型學校,其實各區亦有不少提倡體驗式服務學習的學校。像今期屬東區16校網的愛秩序灣官立小學(下稱愛官),便是一間經常帶學生跑出課室,走進社區,推動無牆教室,主張要在實際生活場景學習、應用並回饋社區的學校,難怪該校的孩子,特別大膽又富熱忱! 善用東區特色 跟課程掛鈎 如果單從課堂秩序管理角度來看,讓學生乖乖坐在課室裏聽書,回家做作業,這種安排是最穩妥保險的。不過,愛官校長崔家祥,卻勇於向難度挑戰,銳意推動無牆教室,「愛官很強調『從體驗中學習』,而體驗學習是不能夠在課室發生的,一定要去真實的場景」。 既立心拆牆鬆綁,崔家祥便以「小學校.大社區」作理念,用社區做教材,豐富學生所學。「我相信每個社區都有它的特色,例如學校所處的東區筲箕灣,這裏不單有海防博物館,也是昔日的漁村,有不少廟宇,亦有很多小店,而這區長者比例很高、人口老化等,這些特色,統統都可以跟課程掛鈎,化成體驗學習活動。」 盾臂龜「菠蘿包」是學校的「生命大使」,校長崔家祥(左一)期望藉着牠,教導小朋友珍惜生命。學生小息的時候,可以來親親「菠蘿包」,而牠所吃的蔬菜,亦由學生擔任的小農夫親手種植。(楊柏賢攝) STEAM跨科學習 北上觀摩 學校每學年都有2至3星期「From School To Society」的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跨科學習,讓各級學生走出課室,透過戶外參觀、考察、參與體驗活動等,研習不同的主題。舉例,今年五年級學生,便將到訪一間專門推動樂齡科技發展的科研機構,又會參觀創新科技署的「標準及校正實驗所」;六年級學生,更會跳出香港,到深圳觀摩「智慧城市」的建構。 然而,學生並非「齋睇」,他們都帶着任務在身,「『From school 』是跨科老師在學校輔助同學蒐集、預備、整理相關的資訊;『To Society』除了是利用社區資源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孩子回饋社區」。崔家祥說,今年會讓小五生嘗試借助科技,設計一些物品,去幫助長者改善生活;小六生則會從市民的需要作出發點,設計智慧城市。他更期望,最終能把當中優秀的設計概念,製成實物原型,使之成為一件可以真正改善社區、造福人群的產品。 學校的校本體育課程,以學生健康為本,同時也積極推動家庭、社區參與,包括舉辦校內親子運動日營等大型體育活動。(楊柏賢攝) 製作生態熱點VR 服務公眾 學校所提倡的「小學校.大社區」理念,實際上是分作兩個層次的,其一是由該校學生服務社區;其二是伙拍學界同路人,形成一股更強大的力量,再一起服務教育界、整個社會,以至全世界。 以環境教育為例,崔家祥是一個很重視環保的校長,學校在他掌舵之下,師生都累積不少本地以至海外包括在加拿大、新加坡、澳洲等考察生態、氣候變化的經驗,「說到關注氣候變化、環境保育這些議題,若只得愛官學生關心,其他孩子卻無動於中的話,又有什麼用呢?」於是學校先後在2022及2023年,突破疫情的阻礙,跟環保機構合作,牽頭與來自18區的小學,在學界舉辦「全港小學野外大搜查」比賽,藉着線上線下多元化的活動,包括網上專家講座、虛擬實境(VR)與實地結合的考察、網上問答比賽、親子自然生態攝影比賽等,向超過180間小學、逾700名師生散播環保概念的種子。 與此同時,學校亦是港大教育學院「環保基金香港環保小先鋒:虛擬實境創客計劃」的協辦單位之一,並與11間學校攜手,借助大學研發的VR創作平台,為公眾製作6大生態熱點的VR,提升學生保育意識之餘,亦強化他們的公民責任感。 為環保出力:秉承「小學校.大社區」的精神,學校最近透過港大研發的VR創作平台,與11間學校攜手,為公眾製作6大生態熱點的VR,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之餘,亦讓他們回饋社會。(受訪者提供) 為提升學生的創造和解難能力,訓練邏輯思維,學校十分重視編程教育,亦與學界合辦「全港中小學無人機比賽」,鼓勵莘莘學子把編程知識應用在生活上。(楊柏賢攝) 唱民歌學英文 聯繫社區 崔家祥除了挺環保,生於1970年代的他,也酷愛民歌,「民歌曲簡意賅,也蘊含很多正面價值觀」。學校自2017年,便推動「唱民歌學英文」計劃,透過英文科與音樂科合作,把民歌活化成有趣的學習材料,在疫情停課期間,校方更錄製了12集教學影片,「當時邀請了多名民歌歌手為我們演繹12首經典英文民歌,讓學生可藉着樂曲,輕鬆學習英語」。他補充,這些影片和教材,也是全部免費開放予學界使用,貫徹「小學校.大社區」的精神。 這個民歌教育計劃,也成為學校聯繫社區的橋樑,「我們由最初不到10人的民歌小組,慢慢感染到愈來愈多學生,甚至家長,成為民歌『發燒友』,還成立親子民歌隊,應邀擔任多個音樂活動的表演嘉賓」。在2019年,學校更反客為主,主辦了該校首個民歌匯演,向200多名家長、區內長者及友校學生,展示英文民歌的價值。「同年12月,在東區區議會撥款資助下,我們又與香港青年協會合作,一連兩日,分別在愛官及東區文化廣場,舉行大型民歌活動;在2022年,也參與協辦『民歌馬拉松』,以音樂跟社區深度交流。」 校園裏經常響起英文民歌的樂聲,因為學校推行「唱民歌學英文」計劃,以民歌做媒介,讓學生輕鬆學習英語。(楊柏賢攝) 邀趙增熹做導師 教作曲編曲 學校不單以音樂陶冶學生的性情,更用來啟迪學生的創意。學校近年找來著名音樂家趙增熹做星級顧問導師,指導孩子如何利用平板電腦及音樂創作程式去作曲及編曲。有見成效不錯,學校也不吝嗇在學界分享經驗,並吸引了一些同路人加入,在2023年5月,學校與4間來自不同辦學團體的友校,舉行了一個聯校音樂節,有逾200名學生落力演出,齊齊展示他們的音樂創作成果。 一半畢業生升band 1中學 綜觀體驗式服務學習型的學校,的確跟傳統學術型學校的教學模式有很大分別,但假如升中派位是一間小學的終極成績表的話,兩者的「成績」又存在差異嗎?「愛官近年約有一半畢業生,是升上band 1中學的!」崔家祥相信這都是歸功於體驗式服務學習,讓學生從小就跳出課程的框框,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活動,發展出不同的共通能力,包括有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解難能力、表達和溝通能力等,這些既有助吸收知識,亦有利升中面試。 正向教育:學校全方位培育學生的「成就感」、「歸屬感」、「樂觀感」,期望孩子擁有快樂、正向的人生。(受訪者提供) 學校近年引用AI會話訓練平台,幫學生愉快地學習英語會話,系統不單會發聲指導學生朗讀短句,還會即時糾正孩子的發音。(受訪者提供) 及早辨識:「看」「聽」「八」「知」 照顧學童情緒健康 學童的情緒健康,一直是社會非常關注的議題。身為父親的崔家祥,在這個問題上,尤其「肉緊」,不單調撥資源聘請3名全職社工駐校,還提倡全體教師以「看到」(觀察學生言行舉止有否異常)、「聽到」(聆聽學生的表達)、「八到」(向學生身邊朋輩蒐集情報)、「知道」(以自評量表、問卷了解學生身心健康狀况)4種不同的角度,及早識別有需要的學生。 以「三感」從源頭做起 但他知道,最重要還是從源頭做起,「我們以『三感』,即是『成就感』、『歸屬感』、『樂觀感』來提升學生的身心健康」。崔家祥解釋,他深信每個孩子都有個人天賦,因此藉着提供過百項課外活動、興趣班,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現「亮點」,建立「成就感」;也透過「小學校.大社區」的各種體驗式服務學習活動,使孩子對學校、社會、國家及世界產生「歸屬感」;再配合生命教育活動、成長課及班級經營,增強學生的「樂觀感」,使他們熱愛生命,常存感恩。「其實我怎樣教自己的兒子,也怎樣教自己的學生,同樣是希望他們開心生活,有更好的抗逆力!」這位校長爸爸語重心長地說。 ■INFO 愛秩序灣官立小學 類別︰資助男女校 辦學團體︰政府 宗教︰無 校網︰16 地址︰筲箕灣愛禮街1號 電話︰2561 1118 網址︰www.abgps.edu.hk 提提你:「統一派位」22日接受申請 2024/25學年(大抽獎)將於1月22至28日接受申請,家長可於上述日期,透過「小一入學電子平台」遞交統一派位「選擇學校表格」,或在1月27至28日前往指定統一派位中心辦理選校手續。有關結果,將於6月5至6日,以郵遞方式通知申請人,家長亦可在6月5日上午10:00起,透過「小一入學電子平台」查閱結果。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4期]

詳細內容

特色校園:經過「機場大堂」 進入愉快學習旅程 童趣小學 玩樂激發無限可能

2024/25學年小一「統一派位」(俗稱大抽獎)將於1月下旬接受申請,或許仍有家長十五十六,未決定到替孩子選什麼類型的小學。本刊一連兩期,將分別介紹愉快學習型、體驗式服務學習型學校的特色,看能否為家長帶來啟迪。今期先有近年在大埔區(84校網)人氣急升,收生率節節上升的三水同鄉會禤景榮學校,校長銳意把校園打造成兒童樂園一樣,讓學生愛上學校,從而愛上學習。   「毋庸置疑,讀書怎麼都會有壓力,最重要的,是能夠把它變成正向壓力,讓小朋友懷着愉快的心情接受學習上的挑戰。我想,心情好,萬事就順暢。」這是三水同鄉會禤景榮學校(下稱禤小)校長李小寶上任7年,決心把學校轉型happy school的原因。 李小寶(賴俊傑攝) 走進禤小位於大埔富善邨的校舍,率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個鮮橙色的「機場大堂」,離境閘口,是通往巴斯光年經常掛在嘴邊的To Infinity and Beyond(飛向宇宙,浩瀚無垠)!「禤小的大堂和辦公室都以機場做設計藍本,寓意學校將帶領學生放眼世界,通往無限可能。」事實上,「機場大堂」不單有象徵意義,大堂內的85吋互動屏幕,更有實際用途,李小寶補充:「主要是給同學在小息、午息的時候,參與由老師親自設計的電子互動遊戲及比賽,從玩樂中學習。」 除了「機場大堂」,禤小還有4大吸睛「景點」。不過,李小寶一再重申,校園每個設置,着重童趣之餘,其實也是一個學習場景,最終目的,都是希望促進學生的學習效能。 醒神設計:禤小的正門入口以「機場大堂」做設計,不單吸睛,也是學校的願景,希望帶領學生放眼世界,通往無限可能。(賴俊傑攝) 景點1︰時光隧道 這是一個沉浸式的虛擬學習空間,透過影像投映,配合感應器產生互動效果,使學生能夠跨越時空地域,學習學科知識。隧道內有不同的學習主題,李小寶舉例,五年級學生便會涉獵當中關於秦始皇兵馬俑的課題。 時光隧道(賴俊傑攝) 「我們有3S(smart、star、shine)校本特色課程,小五同學在『時光隧道』所學的,都是緊扣star演閱課程(結合閱讀、戲劇和中國歷史文化)。老師會先讓同學閱讀一些關於秦朝和秦始皇的書籍,令他們對這個朝代有初步認識;繼而安排小朋友進入『時光隧道』,回到秦朝,親歷其境;即將到來的3月,同學們更會去到西安,實地考察兵馬俑;回港後,再一起創作一齣話劇,合力改寫秦始皇的結局。」她相信,通過不同的學習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 景點2︰恐龍閱讀廊 禤小重視閱讀學習,校內有兩個非常破格的閱讀基地,一個是位於室內、仿照舊大埔墟火車站而設計的圖書館,另一個是連接圖書館的戶外閱讀空間——恐龍閱讀廊。長長的有蓋走廊,佈置成森林一樣,沿路有大大小小的「恐龍」出沒(下圖),恍如返回恐龍時代!李小寶說,不少孩子都是恐龍迷,於是在學校打造一個以恐龍為主題的閱讀空間,藉此吸引學生在這裏逗留及看書,「為配合『恐龍閱讀廊』,我們購入大量有關恐龍的書籍,希望透過這個孩子極之喜歡的主題,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並慢慢建立起閱讀習慣」。 恐龍閱讀廊(賴俊傑攝) 恐龍閱讀廊(賴俊傑攝) 景點3︰未來教室 宇宙、太空、科幻……這些都是小朋友喜歡的元素,禤小建構的「未來教室」,正正是要滿足孩子這方面的好奇心。教室以黑色做主調,加上cyber味濃的特色燈槽,營造出神秘外太空的感覺,學生在這裏接受STEM教育,相信一定更投入、更吸收! 未來教室(賴俊傑攝) 李小寶表示,「未來教室」最大的任務,除了培養學生的創科技能,更加重要的,是裝備學生面向未來。「我覺得未來人才,既要善於運用各種資訊科技工具,更要有分析、組織和表達能力。」因此,教師將會利用此教室完善的硬件及環境配置,以嶄新的教學法,幫助孩子建立未來必備的能力。 她續稱,學生在「未來教室」,將以小組形式作不同的學習活動,而每個小組也有一部專屬的互動大屏幕,組員可一起上網蒐羅資料,從中掌握自學技巧,再透過不同工具做分析和展示,然後向全班分享及匯報,也可即時得到教師及其他組別同學的回饋。 景點4︰喜.動空間 剛剛落成的「喜.動空間」,簡直是兒童版健身室,每逢小息、午息都人頭湧湧,皆因內裏有不少好玩的設施,當中包括最受禤小學生歡迎的智能運動地墊和反應燈。 喜.動空間(賴俊傑攝) 李小寶關注到這幾年疫情,令小朋友失去很多做運動的機會,而且運動動機也逐漸失去,「復課之後,不單個個都變成肥仔肥妹,還因為懶做運動,變得很『論盡』,醫療室經常都坐滿跌倒的同學」!為了在校園建立運動文化,校方在「戴麟趾爵士康樂基金」撥款逾300萬元資助下,花了大半年時間,把有蓋操場改建成體健中心,並配備各式各樣的運動器材,例如跑步機、電競單車、阻力雪橇、平衡板、健身球等,供各級體育課堂、不同運動興趣班及多支體育校隊使用。李小寶又謂,學校全方位鼓勵學生多做運動,除了是希望孩子擁有強健體魄,還想孩子懂得使用正確的渠道發泄精力、紓緩情緒。 打好基礎:英語教師團隊 陣容鼎盛各司其職 禤小不單以裝潢美輪美奐聞名,龐大的外籍英語教師(NET )團隊,也非常矚目。該校共有5名NET教師,相對於大部分津貼小學只有1至2名而言,團隊陣容的確十分鼎盛。如此「駐重兵」,皆因禤小極之注重英語學習,這也是它能夠成為「逆市奇葩」,愈來愈受區內家長歡迎的原因之一。 李小寶透露,5名NET教師各司其職,「一個專責英文校園電視台的節目製作並培訓小主持;一個負責英語閱讀計劃;一個主力統籌英文寫作學會;一個協助訓練本校的英語大使;一個則負責國際文化交流活動」。雖然5人工作範疇不同,但目標卻一致——營造英語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 禤小十分重視英語學習,該校共有5名NET教師,陣容鼎盛。學校更逐步在各個學科滲入英語教學,包括數學、常識、音樂、視覺藝術和體育科,以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賴俊傑攝) 此外,為讓孩子從小打好英語基礎,該校一至三年級的音樂、視覺藝術和體育科,均以英語授課,而初小個別班別的數學科和常識科,部分單元亦同樣採用英語教學,「我相信這樣去鋪墊,對提高小朋友的英語聽力和說話能力是有幫助的」。至於高小學生,李小寶說,學校於周六特別開設英文數學及英文常識的增潤班,以協助學生銜接英文中學。 禤小十分重視英語學習,該校共有5名NET教師,陣容鼎盛。學校更逐步在各個學科滲入英語教學,包括數學、常識、音樂、視覺藝術和體育科,以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賴俊傑攝) 提提你:「統一派位」22日接受申請 2024/25學年(大抽獎)將於1月22至28日接受申請,家長可於上述日期,透過「小一入學電子平台」遞交統一派位「選擇學校表格」,或在1月27至28日前往指定統一派位中心辦理選校手續。有關結果,將於6月5至6日,以郵遞方式通知申請人,家長亦可在6月5日上午10:00起,透過「小一入學電子平台」查閱結果。 這架退役巴士,被學校改建成另一個STEM教室,內裏更有不少AR(擴增實境)圖書,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賴俊傑攝) 這架退役巴士,被學校改建成另一個STEM教室,內裏更有不少AR(擴增實境)圖書,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賴俊傑攝) ■INFO 三水同鄉會禤景榮學校 類別︰資助男女校 辦學團體︰旅港三水同鄉會 宗教︰無 校網︰84 地址︰大埔富善邨屋邨小學第一校舍 電話︰2661 9383 網址︰ssnahkws.edu.hk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3期]

詳細內容

超人DadDad:提升孩子的自尊感

作為家長,能夠提升孩子的自尊感非常之重要,自尊感是每個人對自己的主觀感覺,我們每天都不自覺地,不斷衡量自己的價值和能力,得出的結論使我們對自己產生一種感覺,這便稱為「自尊感」。 較高自尊感 容易悅納自己 若我們的孩子有較高的自尊感,亦會比較容易悅納自己,懂得欣賞自己的優點,坦然面對自己的不足,為人亦會較誠實、堅強,更有愛自己及別人的能力。反之,低自尊感的孩子,不時會陷入不喜歡自己的狀態,甚至會覺得自己被傷害,並且在行為舉止之中盲目的懲罰自己與別人,認為別人應該對我的行為負責,把焦點都落在指摘別人的身上。 所以,作為家長,若我們能夠培養孩子擁有較高的自尊感時,他們長大後,慢慢便會主動擴展自己的社交圈子,懂得與不同的人聯繫,縮短與其他人之間的距離,減少和別人衝突,懂得透過溝通、澄清去改善關係;而一個自尊感低的人,便有機會將責任歸咎他人,容易被情緒控制,形成仇恨,亦會比較容易要求別人尊重自己,甚至操縱別人。在處理不同的關係上,亦會比較容易感到困難,常常要用愛別人來取代愛自己,形成自卑、自貶及自憐。 以下列舉了其中一些培養孩子自尊感的方法及秘訣,可供大家參考: 1. 引導孩子欣賞自己的優點 家長可以讓孩子列出自己的長處和成就(例如:愛惜家人,精於體藝、繪畫或音樂等),然後將這張清單放在孩子容易看見的地方,讓孩子提醒自己值得欣賞的地方和獨特之處。 2. 發揮孩子的潛能 家長可以教導孩子開放自己,去接受一些新挑戰,參加不同的課外活動或興趣班,亦可以嘗試與孩子一同參與義工服務,從而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興趣及才華。 3. 讓孩子接納自己的不足 家長可以讓孩子明白,自己並不需要十全十美或樣樣皆能,最重要是明白每個人都有長處及短處,凡事只要盡力而為就已經足夠。 4. 避免與別人的孩子及兄弟姊妹比較 作為家長,盡量避免將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或者其兄弟姊妹比較。比較是一個無止境的深淵,只會損害孩子的自尊,要明白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只要孩子有進步便可以了。 5. 主動幫助別人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嘗試從一些微小的事情開始,鼓勵孩子多些主動幫助身邊的人。能夠為他人提供幫助,對別人表達善意,有助提升孩子的自尊感。 6.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與家人、師長和朋友建立良好的關係,當遇到困難時,身邊一些懂得欣賞自己的人,可以為自己提供一些支持和鼓勵。 最後,孩子的自尊感及自信是非常重要,當他們擁有自尊感及自信,成長亦會更快樂,孩子會懂得憑自己的努力,去實踐自己的理想,愛惜身邊的家人及朋友。 文:陳顯庭(Rio Chan) 作者簡介:註冊社工、註冊教師,育有兩名兒女,女兒有ADHD傾向,過往於NGO工作十多年,大部分時間是服務SEN兒童及其家庭,曾擔任「香港啟迪會」總經理,是一位努力追尋夢想的爸爸及繪本作家,擁有兩本繪本著作,《走進森林的刺寶寶》及《我是閃電蛙》。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8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玩創校長:多元宇宙的教育與成長

作為一名小學校長,我在每年10至11月都會安排小一面試。與大量家長們會面的過程中,我都發現許多香港的家長的自身教育經歷,都是一條線的香港教育向導:從幼稚園升到小學,經過小五六呈分試進入中學,然後參加中五會考和中七年高考,最後以大學聯招的方式進入大學,完成大學後開啟了他們的人生職場道路。在香港的教育思維中,任何學生偏離了這條單一的升學路徑,就被標籤為失敗的學生,這構成了極沉重的壓力。 然而,我想強調的是,學習並不僅僅是單一的道路。近年來,關於多元宇宙(multi-universe)的概念在電影中被廣泛討論。多元宇宙的理論認為,同一件事其實有許多不同的變數,有許多不同的可能性,不同的多元宇宙也出現不同性格及特徵的英雄人物。 對於學生成長及升學途徑來說,也有多條路可以走,而不僅只一種香港傳統的升學道路。今天的香港家長,擁有更多的升學資訊,香港亦連接國際與內地的發展,香港的中小學教學方法及學制已經變得多元化,有政府津貼、直資、私立學校的選擇,同時也可以選擇香港課程或不同的國際學程;升讀專上院校也有更多選擇,除了升讀香港本地大學,也可以選擇不同的香港自資院校,或者升讀內地及海外大學。這些都說明我們不應該將學生的學習與升學路徑單一化。 按照興趣和能力 探索學習道路 教育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一種學習的方法或者一種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擁有自我學習的能力。如果我們將每個學生的學習想象成一種多重的宇宙,那麼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去探索自己的學習道路。這就是我們教育需要探討的地方。 在現實生活中,學習並不是按照一個固定的順序進行的。例如,如果我們想學習做麵包,我們可能不會從頭到尾參加一個麵包師傳課程,而是會先購買一部麵包機,嘗試自己做,然後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去尋找解決方法,如上網查找教程,甚至報名參加工廠大廈搞的麵包興趣班課程,最後每一個家中做過麵包的人,他們學習做麵包的方法,以及麵包味道的產出,也是各有不同。 學生要有批判思考 自我學習能力 這種學習方式被稱為自我導向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這種學習方式的出現,正好符合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需要有批判思考和自我學習的能力,而不僅僅是記憶和應試的能力。這樣,他們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並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成功。 多元宇宙的電影橋段提醒我們,每個學生都應有自己獨特的學習道路。我們作為家長及教師的責任,就是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道路,並給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我們需要改變我們對教育的觀念,將其視為一種多元化、個人化的學習過程,而不僅僅是一種標準化的訓練過程,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能在未來的世界中取得成功。 文:朱子穎(德萃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 作者簡介:一直致力實踐教育創新,當過浸信會天虹小學「白武士」5年,把它從殺校邊緣挽救回來,成為教育界佳話。 教學網誌:FB.com/mrchuclassro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5期]

詳細內容

英倫助鄰:英國中學的課外活動

無論你是打算舉家移民英國,又或只是送子女往寄宿學校,作為家長的一定會了解英國學制、課程內容。但除了學習以外,課堂外的其他學生活動,大家又知道幾多呢? 英國學校有許多after school club/extended study(統稱課外活動),主要都是各種運動及一些興趣小組。各式各樣的運動、音樂、話劇的隊伍都有大量比賽或表演機會,而且球隊大都會盡量分齡分級,確保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參與機會,不像香港的學校,校隊永遠只有一隊,不是運動尖子鮮有機會參加校際比賽。傳統上,運動在學校教育及校園生活佔很重要位置,英國學生都會通過參與運動去學習互相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好些傳統寄宿學校都會要求學生每日在課後參加運動或音樂訓練。 除了參加課外活動,校園裏,學生可能還有不同角色。例如house captain、prefect都是讓學生可以感到自豪又同時擔起責任的崗位。記得小時候我的學校裏,風紀隊陣容相當浩大。在操場集隊時,不單每班都會有個風紀看管,甚至每層樓、梯級間都會有風紀站崗,以確保校園秩序良好,紀律嚴明!差點忘記,還有負責班中秩序、把頑劣學生記名的班長! 英國大部分中學沒有學生會 然而現代的英國學校都早已摒棄了這種以學生管理學生的治理方式。現在英國學校大都沒有class monitor,head boy/girl、prefect亦已變成學生大使,平時協助教師組織活動,在開放日接待來賓。Prefect更是校園的role model,他們都是品學兼優的高年級生,是教師、校長嚴格挑選以作同學的榜樣。一如香港學校,英國的prefect都會佩戴徽章、色帶以作識別,甚至有學校的prefect可穿著特別顏色的blazer(校褸)! 來英國生活,其中原因自然是希望子女能夠在民主自由的國度裏快樂成長。孩子除了參與多姿多采課外活動外,亦應該在校園內擁有更多自主自立的機會。因為自己年少時是個積極參與組織學生活動的學生,自然以為英國學校裏的學生會生活應該更精彩。但後來發現,英國一般state schools是沒有學生會的! 教師籌辦活動興趣班 沒錯,大部分英國中學都不設學生會。因此,校內的課外活動、興趣班大都是由教師籌辦,學生極其量都是協助性質。學生會,作為一個由學生選出具行政權力的學生組織要在大學或學院裏才會找到。 也許英國教育的設計,在中學階段是以培養學術能力及人文關懷為優先目的,但沒有學生會的確令我有些意外。一個學生在學校裏除了學習知識外,許多時候都可以通過參加各類課外活動及學生組織,學習其他技巧及豐富校園生活經驗。以我個人經驗來說,當年在預科及大學組織學生會的時光,可算是我在校園生活中最精彩的章節,在中學時已主辦不少歌唱、話劇比賽,甚至辦過聯校晚會;事實上,當年這些經驗對我以後成長影響頗大,更令我畢生受用。 雖然英國中學沒有學生會,但有student council 或student representative。他們都是學生自由參加,再由全校或全班、全級投票選出。他們的主要職能是代表學生向學校管理層就着學校的不同政策及設施反映意見,作為溝通橋樑。 文:Eiffel 作者簡介:三個小孩的爸爸,從前在港組織家長組織爭取教育改革;今日出走英倫,繼續關注學校教育,協助香港家長選校入學。 www.facebook.com/LunLondon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3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