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masmart] 聽莫札特可以讓孩子變聰明嗎?

相信每個人都聽過,給肚裏面的寶寶聽莫札特會變聰明這回事。 原來,世界上只有人類能創造與理解音樂。音樂由聲韻(melody)與節奏(rhythm)組合而成,即使有些動物可以理解不同音調,甚至隨著節奏打拍子,但兩者的混合就只有人類複雜的腦袋可以駕馭。 莫札特效應 「莫札特效應」風靡90年代,當時有認知科學的研究發現,受測試的人在聽畢莫札特奏鳴曲後,在解決一些時空推理(spatial-temporal reasoning)的題目——例如想像一艘船,然後用Lego砌出來 —— 能取得更好成績。一些腦素描指出,當人類在進行某類型活動,譬如閱讀或者運動的時候,腦袋都有特定的負責部位,只有在聽音樂的過程中,整個大腦的不同位置都會活躍起來。 但後來更深入的研究證明,學習彈奏音樂才是真正替腦袋「做運動」的關鍵。中佛羅里達大學就有教授作出了關於「音樂與大腦」的研究,可理解大腦不同部位如何對音樂作出反應。 當研究人員測試一個正在演奏音樂的人的腦袋時,發現大腦不同區域均在同步整理並互相傳遞大量訊息,於視覺(樂譜)、聽覺(樂聲)、及橫跨左右腦的肢體協調(彈奏)部份尤其明顯。這組訊息網絡連接著左腦的語言和算術,也通達右腦的意念與創新。音樂家的腦袋受到長期「訓練」,不但能夠處理及策劃複雜的事項,認知技能與情緒管理也更佳。彈奏的練習打通了腦袋的經絡,甚至可以幫助啟動更有效的方法儲存記憶。 由兩位小女孩組成的 The Chitty Band 在mamasmart 活動中表演。 學音樂的好處 根據測試,音樂家亦有更高的算數技巧,並有這樣的解釋:由於音樂節奏跟數學格式有共通之處,所以腦袋對節奏的預測與理解,跟推算算術運用的,是大腦的同一部位。 音樂的神奇在於它聯繫著人體多個層面的技能,包括認知能力、語言、創意、手眼協調、情緒表達、社交技巧等等。它能夠幫助任何人達到他們表現所需的狀態,也能令人對彼此變得友善。 莫札特無疑能刺激寶寶發展中的腦袋,但巴哈、陳奕迅或熊熊兒童合唱團也同樣可以!寶寶在肚子裏聽得最清楚一定是媽媽的聲音——準媽媽不妨多唱歌給寶寶聽。學習樂器方面,學前兒童可先接觸一些簡單的敲擊樂如木琴、手鈴和鼓,到達4至5歲時可嘗試彈鋼琴或小提琴;而木管及銅管樂器,則需待孩子有一定力氣時才能學習,一般建議7至8歲。不過家長應尊重孩子的喜好,切忌以考試為目的作密集操練,不然除了讓孩子反感外,昂貴的學費和時間更會付諸流水! 內容提供:mamasmart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愛泡溫泉的日本雪猿

在日本,有種獼猴被稱為「雪猿」,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日本獼猴。牠們是世界上生活地區最北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能在零下十五度的氣溫下生存。亦因為下雪的時候,牠們身上披上一層雪,因而其名「雪猿」。 (圖片由筆者提供) 人類都巿生活緊張易有壓力,常常尋找減壓方法,不說不知,雪猿都有一個十分「地道」的減壓方法,就是深受人類喜愛的「泡溫泉」。研究指出,泡溫泉後的雪猿體內產生的糖皮質激素比沒有泡溫泉的雪猿要低20%,證實了雪猿泡溫泉能抒發壓力。 (圖片由筆者提供) (圖片由筆者提供) 雪猿跟人類泡溫泉的行為動態十分相似,從中可看到雪猿之間親切的互動,以及露出與人一樣豐富的表情。不少遊客更會特地到當地去捕捉牠們這些表情呢! 現今的小孩不但面臨巨大的學業壓力,他們心理成熟的程度也比大人想像的高,所擔憂的事情遠比大人想像的多。我們雖然無法經常飛往日本去泡溫泉,但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在餘暇時間多陪伴孩子,細心聆聽他們的內心世界,或許真正讓雪猿減壓的原因並非來自溫泉的療效,而是家人有質素的陪伴。 (圖片由筆者提供) 內容提供: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東非「師」語] 閱讀閱愛讀(一)-「邂逅」圖書

「Miss Samwise,我要告訴您一件事情……」今年中一預備班新生Jacob甫進入班房,跟我打招呼後,站在我面前,不願走到他的座位預備上課。他那驚訝的眼神告訴我,事關重大,非聽不可。「您看!海豚啊!」他拿著昨天在課室圖書館借閱的一本圖書《Dolphins》滔滔不絕的說著。 一本十來頁的小書《Dolphins》打開了Jacob的課外閱讀之門 「世上原來有如此奇妙的海洋生物。老師,您知道嗎?牠們是在水中行動最迅速的哺乳類動物,還有,牠們是智商最高的動物家族之一……」要是告訴他海豚是我最愛的海洋生物,去香港海洋公園和芝加哥海洋館就是為了看牠們一眼,到台灣花蓮也只是為了出海近見海豚,相信對於求知慾甚強的烏干達學生如Jacob,肯定不會放過我呢! (圖上)台灣花蓮的出海觀豚團及(圖下)香港海洋公園的海洋劇場(網上圖片) 一般學校圖書館沒有課外書 欠缺資源下,烏干達中小學的圖書館(國際學校除外)並非一個課外讀物的知識寶庫,乃是一處只收藏各科教科書和工具書,例如字典。以中一英文教科書為例,圖書館會存放大約三十多四十本的數量,並給每本編碼,從1至40。 每學年的開始,老師都會給學生配上一個號碼 。您若是1號,那麼每次上課便使用一號編碼的教科書。使用期間,學生必須保持書籍乾淨,不可在其上書寫。用後也要立時歸還,以便其他班別的同學和往後的師弟妹使用。每逢測驗考試將至,學生可到圖書館借閱有關教科書,方便溫習。 初中生學用圖書館 那麼,學生可以在哪找到課外讀物呢?原來除了國際學校的圖書館外,便是首都坎帕拉的大型書店。我居住的小鎮只有一家三百多尺大的書店,賣的不是教科書,便是中學公開考試(類似昔日香港的會考和高考)的補充練習。 在鮮有機會接觸課外圖書的背景下,認識學校圖書館是每一位TAS(The Amazima School)新生另一個放下已有知識,重新學習(unlearn、relearn)的重要學習經驗之一。 每學年的迎新週,圖書館主任走訪每班新生,除了介紹圖書館的運作,如書籍分類和編碼、借閱歸還程序,更多的是推廣課外閱讀、教導如何選擇合適圖書和保養書籍等等。簡介完畢,圖書館主任帶領他們到圖書館短暫參觀。之後圖書館主任會編排各級使用圖書館的時間表,讓學生開始每週一次在英文課時段,分組到圖書館借閱圖書。 TAS圖書館藏書量約2,000本,不論新書或二手書,全部從美國船運抵烏。當中涉獵類別30多種,如人物傳記、小說、科技等。 見書如見糖 我教的中一預備班是逢週三到圖書館借閱圖書。每次來到圖書館,他們就像小孩到糖果屋一樣,被琳琅滿目、五彩繽紛的各式糖果和棒棒糖吸引著,巴不得試吃每一款。同學們戰戰兢兢的從書櫃裏取出一本又一本的讀物,有些試閱頭幾頁,有些隨意翻看書中的插圖,又有些定睛閱讀書背的簡介。選定了圖書,完成借閱程序後,他們便迫不及待的開始閱讀。即使回到班房繼續課堂,還是忍不著把圖書放在書桌下,偷偷翻看呢! 今年中一預備班的Zahara從圖書館借書回到班房後,便迫不及待的閱讀。 當他們閱讀過後,總愛如數家珍的走過來跟我分享:「Miss Samwise,這故事裏的烏龜和白兔會說話的,牠們更賽跑,看看誰跑贏。」「Miss Samwise,原來您們吃飯是用兩支竹籤夾起食物,叫筷子。我想學,可以教我嗎?」「Miss Samwise,已故南非總統曼德拉原來是他家族裏第一個上學的人,我也是啊!他日我會像他一樣,改變烏干達。」您便知道這扇課外閱讀之門終於打開了! 到底這扇剛打開的門,該如何繼續推開呢?下星期告訴您。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GRWTH生活】五大貼士幫你正確攝取維他命C (下)

水果和蔬菜是維他命C的最佳來源,常吃蔬果令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從吸收足夠的維他命C。營養學家為大家提供五個簡單小貼士,幫助你從天然食物中吸取更多的維他命C。 相關文章:[GRWTH生活]五大貼士幫你正確攝取維他命C (上)   五大吸收足夠維他命貼士 1.儲存含豐富維他命C的蔬果時,盡量保持完整,避免切碎。 – 切碎後會增加食物中的維他命C與空氣的接觸面,並產生氧化作用,令維他命C失去功效。   2.避免用水煮蔬菜及盡量減少烹調時間 – 水煮蔬菜會令水溶性維他命C快速流失;長時間高溫烹調也會破壞維他命C功效。 – 營養學家建議,以快炒或焗的方式代替水煮,以保存更多營養。 – 外出用餐時可點選快炒菜式 想知道更多富有維他命C的菜式?可以瀏覽Green Common網頁了解更多家常食譜,不怕沒有「煮」意。   3.水煮蔬菜前先用油快炒 – 快炒後,停留在蔬菜表面的油分可以阻隔水和維他命C的接觸,減少維他命C在水煮過程中的流失。   4. 在水中加入兩至三片檸檬 – 維他命C屬水溶性,將2至3片檸檬加入溫水之中,能有助提取維他命C,同時補充水分及維他命,方便工作忙碌的上班族。 – 注意避免將檸檬放進熱水中,高溫會破壞維他命C結構,減低功效。 5. 以富含維他命C的新鮮水果代替零食 – 水果能增加天然維他命C的吸收,增加飽肚感,減少因食零食所攝取的額外卡路里。 – 冷凍乾燥水果片也是另一選 – 冷凍乾燥的水果片保留了水果中大部分營養及鮮味。進食時可減少水份吸收,避免過飽。 – 如外出時不方便進食新鮮水果,可以用水果片代替。 溫馨提示:要注意水果片中的糖份及熱量攝取,不要食用太多!我們每天食用兩份水果,如果當天吃了水果片,就記得要留意進食其他新鮮水果的分量了。 內容提供︰Green Monday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愛團結的「雪之妖精」——銀喉長尾山雀(自然科學篇)

這些一團團的白色糯米糍,就是大名鼎鼎的「雪之妖精」銀喉長尾山雀!牠們主要分佈於歐洲東北部及亞洲北部等山地針葉林及落葉松林一帶,以昆蟲及種子為主要食糧。 在日本,銀喉長尾山雀是體型最小的雀鳥,身長僅約13至15cm,其中尾巴佔了總長度的一半,胖嘟嘟的二頭身比例讓人看了有說不出的歡喜,更有日本網友把山雀的照片與日本傳統食品豆大福放到一起,發現兩者極為相似,引起網民熱論。   (圖片由筆者提供) 牠們了外表可愛,銀喉長尾山雀更是不可多得的同伴。由於體型細小,冬天的時候牠們身體的熱能流失得很快,所以牠們會聚在一起互相取暖,有時數量甚至多達百隻以上呢!不單如此,牠們有時還會「仗義」幫忙照顧同伴的孩子。當外敵入侵時,牠們更會群起反抗,非常團結。 在大自然中,互相合作是其中一種生存策略,並不罕見。獅子能捕獵身型比自己大的獵物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牠們會合作圍捕,可見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同理,在人類的社會中通力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家長可透過動物的故事及模型,配以精彩演繹的方式,讓孩子從動物世界中更深了解什麼是合作精神。 內容提供: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東非「師」語】得來不易的一句:「老師,早晨!」

在全校師生出席的週會中被表揚,對中一預備班的新生來說是一個何等好的開始! 「今天的早會,我要表揚中一預備班的全級同學。過去的兩個禮拜,不論我在校園的哪個角落,每當他們看見我,必定先停下來,臉上掛上微笑,雙目定睛看著我,然後謙謙有禮的跟我打招呼:『Mr. Fernandes,下午好!』同學們,你們很棒!」說罷,校長Mr. Fernandes率先對著坐在台下中央的中一預備班同學鼓掌,全體師生和家舍家長(註1)三百多人立時和應起來。我往這群孩子的方向瞥看,給他們豎起大拇指,為他們感到驕傲。在TAS(The Amazima School)上學只是個半月,他們已經「後來居上」學兄學姊,第一次在週會被讚賞。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烏干達的教育體制仍存體罰,令這裏的學生對老師總是畏避三分。莫說向老師說一句「早晨」,他們連走近老師身邊也不敢抬頭,生怕做了什麼會惹老師生氣,然後受皮肉之苦。(網上圖片)   學生眼中的「食人族」 成長路上,每個孩子都需要鼓勵和肯定。 也許您會問:哪個學生不會向老師行禮?何需如此表揚?對這群孩子來說,絕非理所當然。他們剛來到TAS的時候,不要說跟我打招呼,連走近我身邊、抬頭看我一眼也不敢,生怕做了什麼會惹我生氣,然後受皮肉之苦(註2)。即使學校跟他們說TAS是一所絕不體罰學生的基督教寄宿中學,他們還是半信半疑。要是避無可避必須跟我打招呼,他們會戰戰兢兢,單膝或雙膝跪下向我行禮 (此乃這裏後輩向長輩所行之禮,以表尊重。香港家長和教師不妨考慮採納之。),但眼神接觸則欠奉。 幫助新生克服他們眼中的「食人族」無疑是全體老師的責任。作為每年新生的英語老師,我更感到責無旁貸,畢竟怎樣恰當地跟老師打招呼關乎正確的語文運用。故每學年初,我必會用一兩節課「改造」他們。 現實中的我,的確有如圖中的老師,邀請同學示範何謂正確的肢體動作,再配以適當的打招呼用語和語氣,學習彼此以禮相待。(網上圖片)   用創意以禮相待 為了讓新生感受老師其實並非生人勿近,我硬著頭皮,以誇張、搞笑的手法,演繹各種錯誤的打招呼,如用紙袋套頭,只動嘴唇卻不哼聲等等,看得他們哈哈大笑,原來老師不一定是「地獄判官」,也可以是「周星馳」。接著,我邀請同學示範何謂正確的肢體動作,再配以適當的打招呼用語和語氣,他們開始進入直路,最後衝刺當然是實踐所學。 每天上課前,我站在課室門口,臉帶笑容的歡迎他們,給每一位同學跟我打招呼的實習機會。頭幾天,他們的肢體語言和說話語氣也顯得生硬。有些緊張得身體不由自主的扭曲起來;有些一邊跟我打招呼,雙目一直往地下看;有些寧可相讓其他同學,好使自己有更多時間在門外排練。 過了兩個星期,我挑戰他們在校園跟其他老師主動打招呼,包括那些他們不認識的老師。在不斷的操練下,他們從避之則吉到主動敬禮;從迴避眼神到四目交投;從拘謹膽怯到臉帶笑容,我是如此見證這樣奇妙的蛻變。今天,他們更初賞成功的滋味,您怎能不以他們為榮呢? 註1:烏干達被稱為「沒有父親的國家」(Uganda is a fatherless country),這兒的孩子對家的觀念薄弱,所以家舍家長(house parents)的角色相當重要。我們學校的宿舍便以近似家庭模式來運作,讓學生感受「家」的溫暖。每棟宿舍均設有一對「家舍家長」,照顧18位宿生身心靈的成長,跟本地寄宿中小學舍監,負責管理宿舍的日常運作 (舍監與宿生比例多是1:100),截然不同。 註2:體罰在這裏的中小學是家常便飯。學生只會「企定定」給老師體罰,如打屁股、長尺打手掌和長棍扙打身體。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停課不停學] 食蟻獸密密食的求生智慧(自然科學篇)

生活在中南美洲的食蟻獸,目前所發現的品種共有四種,當中以大食蟻獸最為引人注目,皆因牠們的頭部長達30cm,並且以細長管狀的口鼻部分為主。大食蟻獸的食量驚人,平均一天能吃下三萬隻螞蟻。此外,大食蟻獸的舌頭長達半米,能深入蟻穴。加上具黏性的口水,讓食蟻獸成為了螞蟻的剋星。 (圖片由筆者提供) 兩分鐘的求生智慧 有趣的是,大食蟻獸每次大快朵頤的時間都只有大約兩分鐘,之後便會離開並尋找另一個蟻穴。科學家相信,這是大食蟻獸一直而來的演化經驗所得出的習慣,因為兩分鐘過後,蟻穴中的兵蟻便會開始對這個外來的入侵者進行反擊,大食蟻獸唯有少吃多餐方能確保自己能全身而退。 多作嘗試 豐富經驗 經驗是我們學習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慣於從自身的經驗之中學習不同的事物,因此社會各界都鼓勵家長多讓孩子作不同的嘗試,以豐富學習經驗。如果家長想把提高學習的效率,可以在孩子嘗試新事物後,與他們一起檢討並作出適當的指導,以便他們再次遇上相似的挑戰時,能實踐新的知識,從中吸收更多的經驗。 內容提供: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港媽「非」常誌】 疫情中的爆笑玩意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我住的尼日利亞亦不能倖免。由2月底有第一宗外地傳入的感染個案,到3月下旬全國封關及停課,然後3月底封州,我們這一家經歷了居家隔離的七星期。在這七星期,我的⌈孖寶⌋完全沒離開過居住的屋苑,而我也只是外出五次,其中三次還是為了打針醫病。 長期留在家真的會令人很沮喪,但「孖寶」初時因不用上學而相當興奮,他們每天不用被鬧鐘叫醒,可以睡到自然醒,然後可以悠閒地吃早餐,接着便是由早到晚的食和玩。 我們規定「孖寶」每天用手機玩遊戲的時間為兩小時,所以他們要不停發掘不同的玩意。別小看他們,他們想到可以玩的東西實在很多,有時甚至超出我的想像!他們想到的玩意兒包括:   1. 模仿大賽 「孖寶」的模仿力相當強,而模仿對象也很多,包裝哥哥/妹妹、Daddy、Mommy、工人姐姐、鄰居、Youtuber、電影中主角等等,而評分是沒有標準的,只以家中其他人的笑聲大小來分勝負。根據我的觀察,妹妹是走演技路線,而哥哥則是走攪笑路線。 其中一次模仿大賽中,大家輪流扮阿拉丁,結果Sonia 大熱勝出。 2. 鬥全屋之「最」 他們能鬥的包括全屋最高、最矮、最肥、皮膚最黑、皮膚最粗糙、居家隔離期間增磅最多、食得最多/最少、閉氣最久、食飯最快/最慢、畫畫最靚、最喜歡鬧人、說話最吵耳、鼻孔最大、眼睫毛最長、肚腩最多脂肪、做完運動後汗味最臭⋯⋯總之是想到或想不到的都可以鬥一番。經過多個星期的比試,我已贏得幾個「之最」,可惜,那些獎都是令我羞愧、感覺被玩及被踩在腳下的。既然不是光彩的獎項,我便不公開是什麼獎了。 眼睛鬥大。我已出盡全力去撐大雙眼,但仍是大比數輸給Sonia。   3. 比「舞」 ⌈孖寶⌋在尼國沒正式學舞,但有YouTube 這位⌈啞老師⌋,由芭蕾舞、街舞、hiphop 、華爾滋、牛仔舞等,都可以大跳特跳,雖然很多時都是亂跳(有片為證,哈!),但遊戲規則又怎會是選擇自己擅長或喜歡的舞去跳! 為了增加遊戲的趣味性,我們要抽籤選出要跳的舞,結果,便出現了非洲雄獅單人跳華爾滋、Spencer(我囝囝)跳芭蕾舞、Sonia (我囡囡)跳街舞、我跳hiphop等超爆笑畫面。現在回想也忍不住笑,但抱歉,那些畫面全是絕密片段及相片,恕我未能公開予大家一起爆笑。   4. 玩電影配音 我們會一起挑選一部大家也看過的電影,然後各自因應畫面而創作全新劇情,再為電影現場配音。而評審標準同樣是以大家的笑聲大小分勝負。這遊戲講求參加者的理解力、創作力、幻想力及反應度,在過程中讓我意外發現「孖寶」所認識及認知的事物,遠比我想像中多,而且他們的表達能力也有所進步,是個寓遊戲於學習的有趣遊戲。 我們住的城市雖已在逐步解封,但沒人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復正常生活,所以我們繼續留在家避疫。而留在家又會很悶,因此仍要不斷發掘新玩意。各位又有什麼遊戲好主意?有好主意的不妨到我Facebook專頁「嫁到非洲習習誌」留言,集思廣益。謝謝。   內容提供:曦晞媽(Hey mom), 嫁到非洲習習誌 hongkonger in nigeria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停課不停學] 從禦寒法看蝙蝠的抗逆力 (自然科學篇)

恆溫是哺乳類動物的特性,但蝙蝠是世界上少數會冬眠的哺乳類動物。 蝙蝠主要以昆蟲、水果和花蜜為食。溫帶或亞熱帶地區的冬天天氣寒冷,當食物取得不易時,不同種類的蝙蝠會採取不同類形的渡冬策略:有些會在秋季時成群遷移到氣候較溫暖、食物較豐富的地方生活;也有些選擇適當的棲所進行冬眠,以渡過缺乏食物的寒冬。 (圖片由筆者提供) 蝙蝠也「圍爐」取暖 不遷移的蝙蝠有獨特的應對寒冬方法。 蝙蝠是哺乳類動物,但卻能在冬眠時調整體溫,使新陳代謝率大大降低,減少能量消耗。有些蝙蝠冬眠時每隔幾天或幾星期就會醒來,按當時棲所內空氣中的溫度及濕度,搬到最佳位置繼續冬眠。亦有些會成群的擁擠在一起取暖。有部分更有出洞覓食的行為。另外,蝙蝠的雙翼易於折疊,在寒冬中有保溫作用。 (圖片由筆者提供) 適者生存 關於蝙蝠冬眠的方式還有很多待解之謎,但蝙蝠適應冬天的能力值得我們學習。 適應力是在逆境中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和良好的應對能力。家長宜趁假期安排一些逆境活動予孩子鍛煉適應力,例如參加模擬災難應變的體驗活動,培養像蝙蝠應對寒冬一樣富彈性的適應力,以面對學習及生活所遇到的挑戰。   內容提供: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停課不停學] 疫境下轉型 網上教學成新出路

新冠肺炎肆虐,學生參與團體運動時,因會與別人有緊密的身體接觸,有機會提高感染的風險,難免使學生及家長卻步;加上政府頒布限聚令,禁止超過八人聚集,團體運動更難以進行。面對這些問題,開辦團體運動的機構,在疫情下該怎樣把握機會,轉危為機,考慮能持之以恆的轉型出路? 相關文章: [停課不停學] 串連學生家校與社區 GRWTH 網上教育綜合平台 家校App功能多元化 [停課不停學] 藝術興趣班 網盡生機 [停課不停學] 轉型求生遇挑戰 疫情影響私營學術機構   疫情持續 缺學生零收入 教授專業籃球技術的深籃體育會在新冠肺炎爆發前,有5至6間學校、2至3間教育中心及17隊專屬的籃球訓練隊參加該會開辦的課程。但在1月底疫情爆發後,參加課程的人數逐漸縮減,現時學生人數更跌至零。創辦人劉嘉豪指出現這情況有數個原因,雖然上課前做足消毒及清潔措施,但打籃球時學生會有緊密的身體接觸,以及 不能戴口罩,令家長認為會增加傳染風險,所以選擇讓學生停課。另外,該會是租用政府的室外籃球場,但場地至今仍未解封,令他們沒有授課的地方。同時,政府頒布了限聚令,令他們的復課之路更困難。 劉嘉豪現今是零收入,但仍需每月支薪予負責行政工作的員工;至於十多名兼職及以自僱形式工作的全職籃球教練已暫時停工。據劉嘉豪了解,部分已停工的教練為了生計,都已經轉行,更表示有機會在該行業工作一段時間,不能於短時間內再做籃球教練。他惋惜稱﹕「這個現象會減少籃球教練維持適當強度的訓練,以保持身體質素,這間接導致流失很多優秀的教練,長遠而言會令整個業界受影響。」 深籃體育會專門教授專業籃球技術   透過GRWTH 發放教授籃球短片 劉嘉豪於2018年因機緣巧合下加盟綜合教育平台(GRWTH),開始時只在平台寫與籃球相關或推廣正能量的文章。疫情爆發後,他為了宣傳深籃體育會,在平台分享教授籃球短片。劉嘉豪喜言﹕ 「由於早已加盟GRWTH,讓我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時仍能靈活變通,找到應對方法。」 面對今次疫情帶來的打擊,劉嘉豪希望學校可以購買他拍攝的籃球教學短片。他解釋﹕「這樣做除了能給予我短暫的金錢援助外,更重要是能享受身為籃球教練教授學生的成功感。」至於未來,劉嘉豪會繼續與GRWTH緊密合作,並希望透過他們的科技教育平台及所提供的教育方案,提高申請遙距營商計劃的成功機會。若獲得資助,他會利用該筆資金拓展業務,提升硬件裝備,進行網上教學、與學生直接溝通、提供網上報名及收費服務,讓居於不同地區,乃至不同國家的人士都有機會報讀該會的籃球課程。 學生上畢課程後可獲頒證書 疫情爆發 收入大幅減少 Step Up Dance Studio是專門教授2至10歲小朋友拉丁舞的拉丁舞學校。該校市場經理周倬賢(Kris)指旗下的七間分校,每月都要支付龐大的租金、水電費及導師薪酬等費用。但新冠肺炎爆發後,新生人數急遽下跌,使學校收入大幅減少。另一方面,因限聚令原因,課程由12人一堂減至4人一堂,導致導師要為學生補課,加重了他們的負擔之餘,導師及學生留校時間更長,至使水電開支增加。Kris直言,面對這前所未有的打擊,他們有洩氣地曾想關閉分校。但細想後,認為這方法治標不治本;最後董事及高層自願扣減花紅及減薪,使學校有充裕資金發放薪酬,共度難關。 Step Up Dance Studio安排學生進行參與拉丁舞表現活動   加盟GRWTH 進行網上教學 同時,該校提出停課不停學的轉型對策,拍攝了100條拉丁舞短片,以Zoom Meeting的形式上課,讓學生繼續學習。Kris解釋﹕「課堂會播放10分鐘的拉丁舞短片,當有重點的舞蹈動作時,鏡頭會放大這些肢體動作,讓學生更了解拉丁舞步的手腳運用,以及當中細節,學習起來更得心應手。」播放影片後,導師會與學生互動,講解影片要點,並為學生解決練習拉丁舞的疑難。 Kris認為,這個是能打破上課人數及地區限制的上課模式,對學生及學校都有利,無論疫情是否爆發,該校亦可開拓這方面的經營路線。他續指,為讓播放視頻時師生互動能更穩定及保障私隱,該校加盟夠GRWTH,利用平台的設備進行網上教學。該校長遠計劃是與GRWTH以O2O(Online To Offline)的營銷模式合作,包括在該平台開辦網店,出售拉丁舞用品;與學生進行視像教學或面談;讓學生透過GRWTH的手機程式,隨時隨地了解及報讀該校的課程。 學生進行課後練習   因應疫情影響下,GRWTH教育科技初創公司及明報於2020年4月23日至5月11日以網上問卷形式對131間教育業界營運及轉型情況作調查。 在線上課程的實踐方面,結果發現教育/活動中心認為首要難題為實踐遙距課程教學,比較困難/十分困難佔61%,第二是網上課程前後管理,佔56%。有趣的是大型教育/活動中心則認為設計線上課程比實踐遙距課程教學更困難。   困難/ 十分困難 總數 人數 (1-99) 人數 (100+) 實踐遙距課程教學 61% 60% 63% 網上課程前後管理 56% 57% 53% 有效地與學生進行線上溝通 55% 60% 51% 設計線上課程 52% 41% 65% 尋找適合輔助線上教學的設備 49% 43% 57% 管理網上教學資源 46% 46% 47% 備註: 教育/活動中心的學生人數 (1-99): 63間       教育/活動中心的學生人數 (100+): 51間   「遙距營商計劃」 其中私營學術機構大受打擊,眼看業界轉型面對不少挑戰,GRWTH教育科技初創公司發起,結合Cyberport、明報、WAW Creation、資深營銷專才徐俊文(徐緣)、Toast Communications、Dreamstarter、GRWTH Foundation Limited、Mastercard、AI Academy及騰訊等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及機構組成「遙距教學支援聯盟」,以跨界別合作形式,為教育界業務轉型提供數碼營銷、客戶配對、並授之以漁,協助業界盡快掌握轉型的方法,得著成功的契機。 查詢電話:39556600 網址:https://www.grwth.hk/D-Biz/ Presented by: WAW Creation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