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師」語] 活在咖啡王國 發現2大咖啡冷知識

香港的咖啡文化日益濃厚,從咖啡連鎖店到深水埗文青街的獨立精品咖啡店到在家自行磨豆沖泡咖啡,豐儉由人,各適其適。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筆者邂逅咖啡,多得烏干達這位「紅娘」的穿針引線。不說不知,這個東非國家是非洲第一大咖啡出口國,同時也是全球第八大咖啡生產國,更是羅布斯塔品種咖啡 (robusta coffee) 的發源地。羅布斯塔品種咖啡跟最主要的咖啡品種阿拉比卡咖啡 (arabica coffee) 不同,含咖啡因濃度高,顆粒較粗、酸味較低而苦味較濃,一般用作即溶咖啡。 野生咖啡樹在烏干達鄉間是隨處可見。 生活在這樣的咖啡王國,接觸和認識咖啡的機會自然多了。品嚐過平生第一杯現磨咖啡後,每天清晨便多了一個生活習慣——在家自行磨豆沖泡咖啡。 自問是咖啡初哥,我就不在這班門弄斧,免得貽笑大方。反倒想分享有關咖啡豆鮮為人知的冷知識。 野生咖啡樹在烏干達鄉間是隨處可見。 咖啡冷知識:用蕉葉蒸咖啡豆 最近一次入村進行「流動教室」,快來到鄉間之際,在村口看見幾個路邊小攤,售賣用繩子串起一個又一個看似迷你糉子的小吃。 「Teacher Brian,那些用蕉葉包裹著的小吃是什麼呢?」 「咖啡豆。」 咀嚼咖啡豆? 原來咖啡豆在烏干達最初的食法,並非烘焙後磨成粉末沖泡成飲料,乃是一種小食,用來接待賓客。做法是把咖啡豆放在太陽底下曬數週,定時翻動。待咖啡櫻桃曬乾後,加上幼鹽(或同時加入辣椒粉調味),用蕉葉包裹後蒸煮即可。 這個用蕉葉包裹著,貌似粽子的小吃便是可咀嚼的咖啡豆。 若你還是覺得理解不來的話,咀嚼咖啡豆彷如嚼煙。將一塊曬乾了的煙葉,放進口腔中,用牙齒進行咀嚼,有點像吃口香糖或檳榔。在經過咀嚼後,嚼煙會釋放出香味及尼古丁。同樣地,咀嚼咖啡豆會釋放咖啡因,有提神及穩定情緒之用。 由於烏干達的地勢和氣候適合種植咖啡豆,在鄉間到處可見野生咖啡樹。不過,這樣零星的咖啡樹多由小型家庭農場種植。採豆後缺乏資源和科技烘焙、包裝和營銷,故以咖啡豆為小吃還是非常普遍。 種植咖啡豆的農耕小戶若能品嚐到他們栽種的咖啡,你說多好。這也意味著他們得以藉生產咖啡而改善生活。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東非「師」語] 嚐出烏干達文化 淺談兩道無添加道地菜

香港享有美食天堂之譽,從米芝蓮星級食府到人流不絕的街頭小吃;從傳統的巧手小菜到創新的分子料理,應有盡有,豐儉由人。 烏干達人也很重視吃,但不太重視飲食的多樣化,食物是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燃料,這也是許多農業社會的共通性。大量的勞動力需要大量的澱粉質補充體力,對飲食精緻與否,其實不太在意,對飲食的講究是商業社會的追求。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烏干達人對餐點比較保守和傳統,對傳統食物的執著到一個地步,喜歡每天每餐吃同樣的食物,吃一輩子也沒有問題。有次請本地朋友到外用膳,來到一家餐廳。雖然菜單上的選擇豐富,她想也不想便點了烏干達人的至愛--matooke。問她為什麼不嘗試其他菜式,她帶著微笑,一臉滿足的說:「我每天吃matooke也不膩!」到底matooke是什麼? 烏干達道地菜:Matooke Matooke是「青香蕉」,是一種綠色皮的無糖芭蕉,含高澱粉質。它跟我們吃的黃皮香蕉屬不同品種。Matooke不管是生或是熟均是綠色。未煮的蕉身很硬,需要用刀子削掉蕉皮。最傳統和具風味的料理方式是削皮後用蕉葉包裹放在鍋裏,然後用柴火灶蒸煮一至兩小時。 待收割的matooke 未煮的蕉身很硬,需用刀子削掉蕉。 熟後顏色變黃,質感也變軟。搗爛成泥後 (像薯蓉),由於味道淡淡,必配上煮得糊糊的豆子、蔬菜、燉肉和花生醬(groundnut sauce,簡稱gnut sauce) 。別誤會,此花生醬並非我們塗在麵包上的花生醬,乃是用花生、洋蔥、番茄、蒜頭、菜油攪碎後煮成的醬汁,顏色多是淺粉紅/淺紫色。 傳統的matooke做法是用蕉皮包裹削皮的matooke,用柴火慢煮一至兩小時。 Groundnut是花生的一種,是做gnut sauce的主要材料。 Matooke配gnut sauce是絕配 另一種高澱粉質的主食是posho,是玉米麵粉加水煮,邊煮邊攪拌至濃稠,約二十分鐘左右。跟matooke相比,它的味道更清淡。我的學生覺得淡而無味,我卻喜歡它無加添的原味。配菜同樣是煮得糊糊的豆子、蔬菜、燉肉和花生醬。由於posho的價格低廉,容易料理,是學校午餐的基本食糧。 Posho配燉煮的豆子和醬汁是本地主食之一,也是本地學校最常供應的膳食。 由於烏干達是務農國家,每餐總會有兩三種澱粉,主要的種類有米飯、matooke、posho外,還有馬鈴薯、木薯和地瓜。配菜的選擇卻比澱粉的選擇少,只有番茄、椰菜、燉煮豆子,一盤堆得像小山的澱粉,旁邊只有一點點的配菜。 飲食文化反映當地的風俗習慣和人們的生活,從這兩種烏干達的主要食糧和它們的烹調方法便可見一斑。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東非「師」語]烏干達寄宿生活系列(1):頻撲的日校VS擁逼戶的寄宿 選校成了人生交叉點​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過去半年, 我在此專欄藉著文字、圖片和影像帶你遊歷烏干達,想必你對這顆「東非明珠」已有初步認識。現在,就你對這個東非國家的理解,給你一個人生交叉點問題,你會如何選擇? 燒餅 (chapati) 是烏干達的流行小吃,用麵粉、水和鹽搓成團狀後,推壓碾平成圓形餅狀,最後放在火爐上煎熟。 你一家五口居住在烏干達的鄉間,務農維生外,也擺路邊攤賣烤餅,月入大概港幣$500,養家糊口不成問題,手頭上卻沒有積蓄。今年你的長女小學畢業,升中試 (Primary Leaving Examination) 考獲優良成績,絕對可以入讀一所不錯的中學。奈何,村落的幾間中學良莠不齊,不是沒有校舍,便是沒有固定教師,有些更不收女生。你四處奔波尋找學校,最終物色到鄰近小鎮一所合適女兒的中學。跟烏干達許多中學一樣,這所中學分日校部和寄宿學校部。惟獨它距離你家路程甚遠,每天往返車程起碼五小時,遇上堵車就更難說!因工作關係,你無法接送女兒上學;學校亦沒有校車服務。人生交叉點來了:  1/ 選擇日校的話,孩子便要每天獨自乘坐出租電單車或擁擠不堪的小巴上學。你擔心她的人身安全外,這樣的舟車勞動也會影響她的學業和作息。 2/ 選擇寄宿的話,你只能於每三個月學期完結後,孩子放假回家兩個禮拜才能看見她。每年的教育費從港幣$2400躍升至$5200左右,增幅超過一倍。 作為家長,你會如何抉擇? 烏干達升中試 (Primary Leaving Examination) 於每年十一月分兩天舉行,學生每天考兩科,合共四科。分別是數學、常識與宗教、綜合科學和英文。每科考試時間約2.5小時。 有經濟能力送孩子上學的本地家庭,總會遇上這樣的人生交叉點。上述的客觀環境解釋為何寄宿學校在烏干達,甚或其他東非國家,極為普遍。與其說寄宿學校是英國殖民統治烏干達六十八年後遺留下來的文化產物,不如說出於實際需要而繼續繁衍下去。 眾所周知,寄宿學校是英國教育的象徵之一,歷史悠久,充滿濃厚的「貴族」、「精英」色彩,銳意培訓紳士淑女。然而,來到烏干達卻是有形無神。 學童乘坐出租電單車上學,超載只是因為分擔車費。 逼住瞓四層床 本地寄宿中小學校分公營和私立。一般來說,小學三年級才可以開始寄宿,即大約八歲的學童 。資源嚴重缺乏下,即使是全國其中一所最好的寄宿小學Bwanga Progressive Primary School,每間二百多呎的寢室擺放著十多張標準單人雙層床 (91 x 190 厘米),容納五十位學生。宿生寄宿用的所有家當則存放在一個藍色鐵箱內,尺寸大小猶如登機手提行李 (56厘米x 36厘米x 23厘米)。公共空間有限,箱子必須放在床尾。 每一位寄宿學生多數使用這樣的藍色鐵箱把需用的家當帶到宿舍。 本地小巴可以載客12人,惟常常超載至16人,弄至擠擁不堪。 一些寄宿學校更是名副其實的「擠迫戶」,睡的是標準單人三層床,甚或四層床。上、中、下層之間空間狹窄,學生要捲縮身體方能爬上床。每一百至三百位宿生才設有一位舍監,負責管理宿舍,處理宿生的紀律問題,如午夜喧嘩。舍監與宿生的比例如此高,宿舍是「無掩雞籠」般的「無皇管」,以致朋輩欺凌猖獗。 至於宿生生活,我的本地同工分享他們求學時期的寄宿生活是枯躁乏味。晨早五點到課室預習至七點開始上課。四點下課後是自由時間,學生多打球嬉戲。六點吃過晚飯便做家課和溫習至十點上床睡覺,每天如是。週末雖不用上課,卻要在校園和宿舍幹粗活。 一些寄宿學校的寢室用三層床,容納更多宿生。 四層式碌架床,學生要捲縮身體方能爬上床。 略知本地寄宿學校的實況後,有否動搖你剛才的抉擇呢?下禮拜帶你參觀The Amazima School的寄宿生活。 閱畢歡迎留言至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分享您的感受。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東非「師」語] 把學校帶到農村系列 (4):疫境中發揮創意 將屋企變課室 助學生在家「復課」

內容提供: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我的「把學校帶到農村系列(2)」提到五月尾放寬出行限制後,The Amazima School (TAS)的教師團隊立馬動身,在七月開始以兩人一隊到村落探訪學生,進行一對一功課輔導。家訪兩個多月後,烏干達政府在九月二十日宣布四級應考公開試的畢業班可在十月十五日復課,分別是升中試的小七、O-level的中四、A-level的中六和大學四年級的畢業生。 這公布隱藏著一個訊息——其餘的中小學和大學級別復課無期,學生繼續在農村聽收音機和看電視進行遠程學習,直至另行通知。TAS開校至今四年,現有的級別為中一預備班、中一至中三,故不符合十月中復課的條件。   將屋企變教室 我們是否繼續家訪直至年底這學年結束為止? 烏干達政府雖然繼續禁止大型聚會,如體育賽事、遊行示威、社交活動,如婚禮、葬禮等,十多二十人的聚集,在保持社交距離和參與者配戴口罩下還是可以進行。 限聚令稍微鬆綁,我們機構The Amazima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 (AMI) 見招拆招,繼續發揮創意,突破常規思維,來個家訪升級版——「流動教室」。即使復課無期,還是可以在限制中關顧和服侍這群被遺忘的弱勢社群。 早前提及家訪在烏干達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流動教室」更是罕見新奇。到底什麼是「流動教室」?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image_browser_images_conteiner_0 * { -moz-box-sizing: border-box; box-sizing: border-box;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image_browser_images_conteiner_0{ background-color: rgba(245, 245, 245, 0.90); text-align: center; width: 100%; border-style: none; border-width: 2px; border-color: #F7F7F7; padding: 4px; border-radius: 0; position:relative;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image_browser_images_0 { display: inline-block; -moz-box-sizing: border-box; box-sizing: border-box; font-size: 0; text-align: center; max-width: 100%; width: 500px;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image_browser_image_buttons_conteiner_0 { text-align: center;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image_browser_image_buttons_0 {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100%;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bwg_image_browser_image_0 { background-color: rgba(235, 235, 235, 0.80); text-align: center;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 2px auto; padding: 4px; border-radius: 0; border: 1px none #F5F5F5; box-shadow: ; /*z-index: 100;*/ position: relative;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bwg_image_alt_0{ display: table; width: 100%; font-size: 15px; font-family: Ubuntu; color: #000000; text-align:center; padding-left: 8px; word-break: break-word;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bwg_image_browser_img_0 { padding: 0 !important; max-width: 100% !important; height: inherit !important; width: 100%; }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 320px)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displaying-num_0 { display: none;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bwg_image_alt_0 { font-size: 10px !important;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bwg_watermark_text_0,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bwg_watermark_text_0:hover { font-size: 10px !important; text-decoration: none; margin: 4px; font-family: Arial; color: #FFFFFF !important; opacity: 0.30; text-decoration: none;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0141;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bwg_image_browser_image_description_0 { color: #000000; display: table; width: 100%; text-align: left; font-size: 8px !important; font-family: Ubuntu; padding: 8px 8px 8px 8px; /*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style: none; background-color: #EBEBEB; border-radius: 0; border-width: 1px;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tablenav-pages_0 a { font-size: 10px !important; }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bwg_image_browser_image_desp_0 { display: table; clear: both;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0px 5px 0px 5px; width: 100%;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bwg_image_browser_image_description_0 { color: #000000; display: table; width: 100%; text-align: left; font-size: 15px; font-family: Ubuntu; padding: 8px 8px 8px 8px; word-break: break-word; border-style: none; background-color: #EBEBEB; border-radius: 0; border-width: 1px;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bwg_image_browser_image_alt_0 { display:table; clear: both;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8px; width: 100%; } /*watermark*/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bwg_watermark_text_0,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bwg_watermark_text_0: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margin: 4px; 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Arial; color: #FFFFFF !important; opacity: 0.30;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0141;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bwg_image_browser_image_contain_0{ position: absolute; text-align: center; vertical-align: middle; width: 100%; height: 100%; cursor: pointer;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bwg_image_browser_watermark_contain_0{ display: table; vertical-align: middle; width: 100%; height: 100%;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bwg_image_browser_watermark_cont_0{ display: table-cell; text-align: ; position: relative; vertical-align: ;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bwg_image_browser_watermark_0{ display: inline-block;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vertical-align: middle; z-index: 10140; width: 90px; max-width: 18%; margin: 10px 10px 10px 10px ;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bwg_image_browser_watermark_text_0{ display: inline-block;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vertical-align: middle; z-index: 10140; margin: 10px 10px 10px 10px;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bwg_image_browser_watermark_img_0{ max-width: 100%; opacity: 0.30;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0141;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bwg_none_selectable { -webkit-touch-callout: none; -webkit-user-select: none; -khtml-user-select: none; -moz-user-select: none; -ms-user-select: none; user-select: none; ecoration: none;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bwg_gal_title_0 { background-color: rgba(0, 0, 0, 0); color: #323A45; display: block; font-family: Ubuntu;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bold; padding: 2px; text-shadow: 0px 0px 0px #888888; text-align: center; } 流動教室 坐在空曠的庭院裏,在椰子樹下學習,如此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流動教室」,實在令人心曠神怡。 /*pagination styles*/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tablenav-pages_0 {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12px; font-family: Ubuntu; font-weight: bold; color: #666666; margin: 6px 0 4px; display: block; height: 30px; line-height: 30px; }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 320px)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displaying-num_0 { display: none; }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displaying-num_0 { font-size: 12px; font-family: Ubuntu; font-weight: bold; color: #666666; margin-right: 10px; vertical-align: middle;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paging-input_0 { font-size: 12px; font-family: Ubuntu; font-weight: bold; color: #666666; vertical-align: middle;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tablenav-pages_0 a.disabled,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tablenav-pages_0 a.disabled:hover,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tablenav-pages_0 a.disabled:focus { cursor: default; color: rgba(102, 102, 102, 0.5);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tablenav-pages_0 a { cursor: pointer; font-size: 12px; font-family: Ubuntu; font-weight: bold; color: #666666; text-decoration: none; padding: 3px 6px; margin: 0; border-radius: 0; border-style: solid; border-width: 1px; border-color: #E3E3E3; background-color: #FFFFFF; opacity: 1.00; box-shadow: 0; transition: all 0.3s ease 0s;-webkit-transition: all 0.3s ease 0s;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tablenav-pages_0 a.next-page:hover,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tablenav-pages_0 a.prev-page:hover { color: #000000;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tablenav-pages_0 .first-page,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tablenav-pages_0 .last-page { padding: 0% 7%;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tablenav-pages_0 .next-page { margin: 0% 4% 0% 0%;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tablenav-pages_0 .prev-page { margin: 0% 0% 0% 4%;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tablenav-pages_0 a { font-size: 15px !important; padding: 0% 7% !important; border-style: none !important; border-width: 1px; border-color: #E3E3E3; background-color: #FFFFFF; opacity: 1.00; transition: all 0.3s ease 0s;-webkit-transition: all 0.3s ease 0s; } .bwg_image_browser#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tablenav-pages_0 a { padding: 0% 11% !important;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tablenav-pages_0 { background-color: rgba(245, 245, 245, 0.90); margin-top: 0; } .bwg_image_browser .pagination-links_0 { white-space: nowrap; } @media screen and (max-width: 465px) { .bwg_image_browser#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tablenav-pages_0 a { padding: 0% 5% !important; font-size: 13px; } } « ‹ 1 of 2 › » function spider_page_0(cur, x, y, load_more) { if (typeof load_more == "undefined") { var load_more = false; } if (jQuery(cur).hasClass('disabled')) { return false; } var items_county_0 = 2; switch (y) { case 1: if (x >= items_county_0)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ge_number_0').value = items_county_0;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ge_number_0').value = x + 1; } break; case 2: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ge_number_0').value = items_county_0; break; case -1: if (x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ge_number_0').value = 1;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ge_number_0').value = x - 1; } break; case -2: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ge_number_0').value = 1; break; default: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ge_number_0').value = 1; } bwg_ajax('gal_front_form_0', '0', 'bwg_image_browser_0', '0', '', '', 0, '', '', load_more); } jQuery('.first-page disabled').on('click', function () { spider_page_0(this, 1, -2, 'numeric'); return false; }); jQuery('.prev-page disabled').on('click', function () { spider_page_0(this, 1, -1, 'numeric'); return false; }); jQuery('.next-page-0').on('click', function () { spider_page_0(this, 1, 1, 'numeric'); return false; }); jQuery('.last-page-0').on('click', function () { spider_page_0(this, 1, 2, 'numeric'); return false; }); jQuery('.bwg_load_btn_0').on('click', function () { spider_page_0(this, 1, 1, true); return false; }); #bwg_container1_0 #bwg_container2_0 #spider_popup_overlay_0 { background-color: #EEEEEE; opacity: 0.60; } 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 bwg_main_ready(); }); AMI先將全校學生居住在不同村落的所在地,按其地理位置劃分為五個區域。然後,AMI的社工和學校的領導,包括校長和宿生事務總監,到這些區域實地考察和家訪學生家庭,成功邀請了十九個家庭借出他們的家和屋外的空地當「流動教室」。接著,學校將上課需用的設備,如桌子、椅子、教學用的白板、消毒搓手液和口罩等物資送到每間「流動教室」。 來到「流動教室」才發現白板還沒送到,我們就地取材,借用接待家庭的掛牆年曆,以其背面當作白板,使用便利貼書寫教學重點,然後貼在「白板」上。 接待家庭除了答應騰出地方作上課用途,更願意肩負預備學生的午膳。AMI於每禮拜四運送所有食材、柴枝和木炭至這些家庭。為表謝意,他們會同時獲贈非上課日子(即禮拜五至禮拜天)的食材,好使他們在禮拜一至四能無後顧之憂的協助「流動教室」的運作。 停泊在大樹菠蘿樹下的校巴每天接送教師團隊前往不同的「流動教室」上課,單程車途約三十至五十分鐘不等。   小班教學 場地預備好後,我們按級別把學生分派到距離他們住處最近的「流動教室」上課,教室的學生人數由三位至十五位不等。他們於禮拜一至四帶備上課所需用品,徒步十五分鐘至一小時,於九點前來到「流動教室」報到,上課至下午一點。四小時的學習分兩節,每節兩小時,分別由兩位不同科任老師授課。一小時的午膳後,則由我們的家舍爸媽(house parents)接棒,跟學生團契約兩小時,如讀經、靈修、唱詩、聊天、遊玩等。學生下課回到家大約是下午五點,天還是亮,也來得及幫忙做飯和幹活。禮拜四是半天的「朋輩學習日」,老師和家舍爸媽不會在其中。反之,每個 「流動教室」選定一位同學為組長,負責帶領組員一起研習和討論功課。這設計是補足他們停課七個多月缺乏的朋輩交流和當中賦予彼此的支援系統。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image_browser_images_conteiner_1 * { -moz-box-sizing: border-box; box-sizing: border-box;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image_browser_images_conteiner_1{ background-color: rgba(245, 245, 245, 0.90); text-align: center; width: 100%; border-style: none; border-width: 2px; border-color: #F7F7F7; padding: 4px; border-radius: 0; position:relative;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image_browser_images_1 { display: inline-block; -moz-box-sizing: border-box; box-sizing: border-box; font-size: 0; text-align: center; max-width: 100%; width: 500px;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image_browser_image_buttons_conteiner_1 { text-align: center;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image_browser_image_buttons_1 {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100%;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bwg_image_browser_image_1 { background-color: rgba(235, 235, 235, 0.80); text-align: center;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 2px auto; padding: 4px; border-radius: 0; border: 1px none #F5F5F5; box-shadow: ; /*z-index: 100;*/ position: relative;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bwg_image_alt_1{ display: table; width: 100%; font-size: 15px; font-family: Ubuntu; color: #000000; text-align:center; padding-left: 8px; word-break: break-word;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bwg_image_browser_img_1 { padding: 0 !important; max-width: 100% !important; height: inherit !important; width: 100%; }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 320px)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displaying-num_1 { display: none;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bwg_image_alt_1 { font-size: 10px !important;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bwg_watermark_text_1,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bwg_watermark_text_1:hover { font-size: 10px !important; text-decoration: none; margin: 4px; font-family: Arial; color: #FFFFFF !important; opacity: 0.30; text-decoration: none;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0141;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bwg_image_browser_image_description_1 { color: #000000; display: table; width: 100%; text-align: left; font-size: 8px !important; font-family: Ubuntu; padding: 8px 8px 8px 8px; /*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style: none; background-color: #EBEBEB; border-radius: 0; border-width: 1px;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tablenav-pages_1 a { font-size: 10px !important; }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bwg_image_browser_image_desp_1 { display: table; clear: both;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0px 5px 0px 5px; width: 100%;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bwg_image_browser_image_description_1 { color: #000000; display: table; width: 100%; text-align: left; font-size: 15px; font-family: Ubuntu; padding: 8px 8px 8px 8px; word-break: break-word; border-style: none; background-color: #EBEBEB; border-radius: 0; border-width: 1px;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bwg_image_browser_image_alt_1 { display:table; clear: both;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8px; width: 100%; } /*watermark*/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bwg_watermark_text_1,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bwg_watermark_text_1: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margin: 4px; 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Arial; color: #FFFFFF !important; opacity: 0.30;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0141;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bwg_image_browser_image_contain_1{ position: absolute; text-align: center; vertical-align: middle; width: 100%; height: 100%; cursor: pointer;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bwg_image_browser_watermark_contain_1{ display: table; vertical-align: middle; width: 100%; height: 100%;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bwg_image_browser_watermark_cont_1{ display: table-cell; text-align: ; position: relative; vertical-align: ;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bwg_image_browser_watermark_1{ display: inline-block;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vertical-align: middle; z-index: 10140; width: 90px; max-width: 18%; margin: 10px 10px 10px 10px ;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bwg_image_browser_watermark_text_1{ display: inline-block;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vertical-align: middle; z-index: 10140; margin: 10px 10px 10px 10px;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bwg_image_browser_watermark_img_1{ max-width: 100%; opacity: 0.30;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0141;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bwg_none_selectable { -webkit-touch-callout: none; -webkit-user-select: none; -khtml-user-select: none; -moz-user-select: none; -ms-user-select: none; user-select: none; ecoration: none;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bwg_gal_title_1 { background-color: rgba(0, 0, 0, 0); color: #323A45; display: block; font-family: Ubuntu;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bold; padding: 2px; text-shadow: 0px 0px 0px #888888; text-align: center; } 流動教室 坐在空曠的庭院裏,在椰子樹下學習,如此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流動教室」,實在令人心曠神怡。 /*pagination styles*/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tablenav-pages_1 {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12px; font-family: Ubuntu; font-weight: bold; color: #666666; margin: 6px 0 4px; display: block; height: 30px; line-height: 30px; }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 320px)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displaying-num_1 { display: none; }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displaying-num_1 { font-size: 12px; font-family: Ubuntu; font-weight: bold; color: #666666; margin-right: 10px; vertical-align: middle;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paging-input_1 { font-size: 12px; font-family: Ubuntu; font-weight: bold; color: #666666; vertical-align: middle;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tablenav-pages_1 a.disabled,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tablenav-pages_1 a.disabled:hover,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tablenav-pages_1 a.disabled:focus { cursor: default; color: rgba(102, 102, 102, 0.5);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tablenav-pages_1 a { cursor: pointer; font-size: 12px; font-family: Ubuntu; font-weight: bold; color: #666666; text-decoration: none; padding: 3px 6px; margin: 0; border-radius: 0; border-style: solid; border-width: 1px; border-color: #E3E3E3; background-color: #FFFFFF; opacity: 1.00; box-shadow: 0; transition: all 0.3s ease 0s;-webkit-transition: all 0.3s ease 0s;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tablenav-pages_1 a.next-page:hover,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tablenav-pages_1 a.prev-page:hover { color: #000000;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tablenav-pages_1 .first-page,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tablenav-pages_1 .last-page { padding: 0% 7%;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tablenav-pages_1 .next-page { margin: 0% 4% 0% 0%;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tablenav-pages_1 .prev-page { margin: 0% 0% 0% 4%;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tablenav-pages_1 a { font-size: 15px !important; padding: 0% 7% !important; border-style: none !important; border-width: 1px; border-color: #E3E3E3; background-color: #FFFFFF; opacity: 1.00; transition: all 0.3s ease 0s;-webkit-transition: all 0.3s ease 0s; } .bwg_image_browser#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tablenav-pages_1 a { padding: 0% 11% !important;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tablenav-pages_1 { background-color: rgba(245, 245, 245, 0.90); margin-top: 0; } .bwg_image_browser .pagination-links_1 { white-space: nowrap; } @media screen and (max-width: 465px) { .bwg_image_browser#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tablenav-pages_1 a { padding: 0% 5% !important; font-size: 13px; } } « ‹ 1 of 2 › » function spider_page_1(cur, x, y, load_more) { if (typeof load_more == "undefined") { var load_more = false; } if (jQuery(cur).hasClass('disabled')) { return false; } var items_county_1 = 2; switch (y) { case 1: if (x >= items_county_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ge_number_1').value = items_county_1;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ge_number_1').value = x + 1; } break; case 2: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ge_number_1').value = items_county_1; break; case -1: if (x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ge_number_1').value = 1;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ge_number_1').value = x - 1; } break; case -2: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ge_number_1').value = 1; break; default: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ge_number_1').value = 1; } bwg_ajax('gal_front_form_1', '1', 'bwg_image_browser_1', '0', '', '', 0, '', '', load_more); } jQuery('.first-page disabled').on('click', function () { spider_page_1(this, 1, -2, 'numeric'); return false; }); jQuery('.prev-page disabled').on('click', function () { spider_page_1(this, 1, -1, 'numeric'); return false; }); jQuery('.next-page-1').on('click', function () { spider_page_1(this, 1, 1, 'numeric'); return false; }); jQuery('.last-page-1').on('click', function () { spider_page_1(this, 1, 2, 'numeric'); return false; }); jQuery('.bwg_load_btn_1').on('click', function () { spider_page_1(this, 1, 1, true); return false; }); #bwg_container1_1 #bwg_container2_1 #spider_popup_overlay_1 { background-color: #EEEEEE; opacity: 0.60; } 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 bwg_main_ready(); }); 每間「流動教室」的聚集人數(老師/家舍爸媽+學生)均在二十人以下,沒有觸犯鬆綁了的限聚令。然而,如此定時定點在山旮旯的村落進行教與學,始終引人注目。遇上外籍老師在其中,如筆者,更無可避免的惹來村民圍觀。再說,今年是烏干達的選舉年,我們這樣的聚集容易招人誤會,以為進行什麼選舉拉票活動。為了保護學生、學生家庭和教師團隊,AMI在推出「流動教室」前,約見管理這些村落事務的政府官員 (Local Council),提出我們的建議,在取得他們的一致同意下,我們才正式行動。 從家訪至「流動教室」,我充分體驗到一句非洲諺語: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這句話翻譯出來是「傾盡全村之力才能撫育一個孩子。」誠言,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不言自明。奈何,在貧困落後的非洲國家,如烏干達,許多孩子均不能在原生家庭成長。以TAS三百位學生為例,超過八成是孤兒。就是說家庭以外的人,如監護人、親朋戚友、鄰居、老師,甚或Local Council,對孩子的影響是舉足輕重。這樣看來,整條村以至整個社會對孩子的成長負上了集體責任。 學生在上課,這位接待家庭的媽媽照顧幼兒之的同時,在廚房忙於為他們預備午膳。 這接待家庭在房子邊上蓋上私家茅廁,是我在鄉間見過最乾淨的。   歡迎留言至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分享您的感受。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東非「師」語] 把學校帶到農村系列 (3):入鄉隨俗 關係重於一切

內容提供: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有些文化未能適應網上生活,如烏干達的鄉間,非常著重群體,高度看重面對面關係,為我們的家訪提供有利的條件。 到人家作客,您有什麼準備?會否如廣東俗語所言,帶「梳蕉」去見人?中國是禮儀之邦,即使與主人家親疏有別,總會帶點小禮物。 烏干達的鄉間彷如世外桃源。 我們家訪則是理直氣壯的帶「梳蕉」。「外國的月亮特別圓!」多虧荷李活電影和西方傳媒的渲染,烏干達人對外國人有一種錯誤的看法 —— 他們都像蓋茨或巴菲特那樣家財萬貫。在這裏生活三年,我曾多次被陌生人或本地朋友索求智能電話、數碼相機,以及金錢 (港幣10元至1,000元不等) 以解燃眉之急。我們入村,尤其是外籍教師,強調的是關係。授人以魚,長貧難顧,授之以漁,方為上策。我雖兩手空空到訪,卻不感尷尬,反倒輕鬆自在,畢竟不涉及金錢或物質的關係來得更真實和長久。遇上經濟拮据的家庭,我們即時轉吿辦事處同工,由他們跟進,提供協助。 烏干達是男尊女卑的社會,入鄉隨俗,來到村落,女士必須穿上端莊大方的服飾,即是短或長袖上衣、及膝長裙和密頭鞋子。緊身或無袖上衣,任何類型的褲子和濃妝豔抹均視為有欠得體。男士則穿襯衣、西褲和皮鞋。 限聚令下,我們以兩位教師為一小隊,每天走訪兩個學生的家庭。車輛停泊在村落入口後,我跟同工下車走在鄉間的泥土路上。山路崎嶇不平,容易摔跤。縷縷微風吹來,夾雜著泥土的氣息,讓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特殊的味道。進到村裏,看見錯落有致的泥巴房子,屋外有圍坐納涼的婦女在閒聊,赤腳孩子在追趕雞群,嚇得牠們跑來跑去,神情慌張,喔喔大叫。香柏樹下有一群小孩在撿樹枝。他們把樹枝插在泥土裏,有的把樹枝折成一根根小棒;有的乾脆把樹枝當成一束花送給他們的媽媽,玩得不亦樂乎! 走在鄉間的泥土路上,到處可見野生咖啡樹。 這一幕小孩在大自然無拘無束地玩耍,勾起我的兒時記憶。跟他們一樣,我也享有一個沒有科技的童年。小時曾住元朗崇正新村,最喜歡跟鄰家的孩子滿山跑和爬樹摘石榴吃。遇上颱風襲港,我跟哥哥會拿出一個紅色背心膠袋,在其手挽處綁上10至20米長的棉線,跑到鐵皮屋外的空地,順著風力並對準風向,把「風箏」放到天上,樂而忘返極了。 終於來到預備班學生Christine的家,給予她功課輔導。感恩她遇上的問題不多,不用半小時便搞定。那麼,我們可以離開?非也。她的祖母此時從屋內拿出一張由尼龍米袋剪開來的「地毯」,鋪在屋外的空地。再跟鄰居借來幾張矮木櫈,放在地毯對開的地方,邀請我們坐下。然後,她隨便在地上拾起一根約一米長的樹枝,一邊揮動著「指揮棒」,一邊用本地話盧達語發施號令,把她多名年約三至六歲的曾孫通通召回來,跟她一同坐席。一開始,我們彼此問候,噓寒問暖,待熟悉感建立後,從日常生活的鎖事到人生哲理,無所不談。在社交距離下,我們閒話家常兩個多小時。 數學科老師Miss Ashley去到我們機構的社區中心,跟中一預備學生Chris Michael 見面,進行功課輔導。 曾祖母和她的曾孫跟我們一起坐在屋外聊天。 我有限的盧達語在問安後便「行人止步」,只能透過肢體語言,如點頭微笑和側身聆聽參與其中。如果我是悠然自得的享受現在,那麼,她的曾孫們更勝人一籌。只見他們一直安安靜靜的坐在長輩身旁,絲毫沒有半點坐立不安。沒有曾祖母的點頭示意,絕不隨便走開。曾祖母在跟我們聊天,他們在自娛,不時會舉目盯著曾祖母,又會看看我們,人與人之間如何溝通盡攝入他們的眼簾。跟現今的低頭族被電子產品捲入一個遠離現實的自我世界,「同檯吃飯,各自修行」,這些小孩更懂得如何活在當下。 離開前,我透過同工的即時傳譯,詢問曾祖母能否替他們照相留念。在鄉間隨意舉起手機自拍或拍照,讓人覺得您想販賣他們的照片,消費他們的貧窮。她有否答應我的請求?大家不妨在這期專欄的照片中找找看。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久違了學生們的笑容!紅衣者為我的家訪隊友聖經科老師 Daniel Isabirye。 正當TAS的教師團隊忙於家訪,烏干達政府在九月底對復課有較為明確的安排。那到底是什麼?全面復課結束停課半年的日子?分階段復課?下禮拜的專欄告訴您。歡迎留言至電子郵箱 [email protected],分享您的感受。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東非「師」語] 把學校帶進農村系列 (2) :史無前例的家訪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上期提到新型冠狀病毒在非洲帶來的教育危機,資源配套措施的缺乏下,遠程教育難以開展。復課無期,難道我們一直被動地等待下去? 本地政府實施嚴峻的家居令兩個月後,於五月放寬出行限制,容許民眾外出。The Amazima School就在此時作出一個史無前例的大膽嘗試——家訪——教師親身去到農村,逐家逐戶的家訪學生,並進行一對一的功課輔導。 烏干達政府於三至五月期間實施嚴峻的家居令和宵禁,以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首都坎帕拉街上行人稀少,經濟活動完全停擺。(網上照片) 家訪給您的印象是什麼?如果教師家訪學生,作為家長的您,您的反應是什麼?您若是學生,班主任明天來您家作客,您是欣喜若狂?還是忐忑不安?在香港的教育文化裏,家訪彷彿附帶一個潛台詞,就是學生在校出現了嚴重違規問題,教師欲藉著家訪進一步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從而更有效幫助孩子。雖然家訪看似負面,我知道香港還是有極少數的學校進行「家校合一」的家訪;亦曾讀過一篇新聞,報導一位小學教師在停課期間,親自上門一對一教導學生如何網上學習,讓學生停課不停學。 政府推行的遠程教育難以開展,我們另闢蹊徑—教師設計「在家研習包」,編訂各科工作紙後,由我們的本地同工充當郵差,每兩星期親自給學生派發及收集這些學習包。 家訪在烏干達則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事情。 之前提過本地中小學的師生比例大概是1:80至1:200不等。教師一天跑幾場(即同時在幾所學校任教),記得學生的面孔和名字已經是一大奇蹟。下課後,教師要急忙趕到另一所學校上課,哪有時間跟學生功課輔導、建立關係?師生互動基本不存在。家校合一的情況呢?家長為了讓孩子在校學習順利或處於優勢,如試前得知試題,他們會主動餽贈禮物巴結教師。一些教師樂於接受好處,以幫補生計。這樣的學習環境下,教師怎會家訪學生? 我們的學生是弱勢社群,家境貧困,誰願意抽空探望他們?遇上有人到訪,難免懷疑對方來意,是否要在他們身上得到什麼好處,如借用他們的地方賣酒?再說,烏干達人熱情好客,即使缺乏,他們總不吝嗇拿出家裏最好的東西款待客人,如他們的農作物,花生、牛油果等,這或多或少對他們的生計造成不必要的壓力。 嚴峻的家居令實施了兩個月後,於五月尾稍為放寬。於是,我們的家舍爸媽給每一位宿生寫信,問候和鼓勵他們。信件由本地同工親自挨家挨戶派發到學生手中。 紙上傳情:家舍爸媽給每位宿生送上飛鴿傳書,表達鼓勵和祝福。 之前在專欄提過一年三次的家長探訪日舉行之前的兩個禮拜,我們的家舍爸媽(house parents)會挨家挨戶的探訪每位學生的家庭,讓家長 / 監護人知道學校重視他們,也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和成長,達致家校合一。 一開始他們對家訪是戰戰兢兢,對我們的同工存戒心,也為接待客人需要的物資感到難為。我們不斷強調家訪目的是建立關係,就算連一杯涼水也端不出來哪有問題?「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經過兩三年的用心經營後,他們期待和歡迎我們的到訪外,一些家庭為表感激之情,更願意把家裏的唯一一隻母雞或山羊送贈給我們的家舍爸媽。 有了同工們作先頭部隊跟這些家庭建立家訪文化,這回教師首次親自到訪,尤其是在實施家居令和停課兩個多月後,學生和他們的家人禁足了一段日子,開始對前景感到焦慮不安,此時得知學校的教師居然專程駕車來到山旯旮的偏鄉作客,學生感受到被愛和被珍視,無怪乎我的一位學生Esther說:「Miss Samwise,當我知道您今天會來我家,我昨晚興奮得睡不著;今早六點便一直站在門口等候您的到來,希望可以第一時間迎接您。」這孩子的真誠和雀躍,比傳統上用來歡迎國家元首的紅毯待遇更顯珍貴和隆重。 教師家訪對本地家庭來說,就像國家領導人來到你家作客。他們感受到的是被愛和被重視。 我們服侍的家庭即使缺乏,每當家舍爸媽探訪他們時,總是不吝嗇分享他們的農作物收成,如花生。 來到學生的家後,怎樣進行家訪?有什麼東西需要入鄉隨俗?又有哪些文化忌諱需要注意?請繼續關注下禮拜的「東非『師』語」。 歡迎留言至電子郵箱 [email protected],分享您的感受。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東非「師」語] 把學校帶進農村系列 (1):電力不足 網課不可行 復課無期怎麼辦?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早前在專欄曾分享一個小小的口罩已看出不同文化帶來南轅北轍的反應,可以想像南方世界(或南半球世界) 如非洲烏干達,應對疫情跟北方世界(或北半球世界)的是大相徑庭。 新性冠狀病毒肆虐全球,南北世界面對疫情差異甚大。 (網上圖片) 先看看您身處的北方世界採取甚麼策略來應對新冠肺炎病毒:社交距離、在家工作或學習、一次過買一週所需的食物和用品、轉向網上生活、勤用肥皂和水洗手、商業貸款、紓困津貼、量化寬鬆,甚至是全民基本收入保障。這一切是為了減慢感染速度,紓緩醫療系統的壓力。 然而,如果不能實施以上任何措施,怎麼辦?要是你和八個人同住只有一個六十呎的房間,當中包括老邁體弱的雙親和祖父母,怎麼辦?要是你惟一一份收入來源是每天在擁擠的市集做小生意,比方說販賣自家種的菜蔬,客源多是街坊,生意不足的那晚你一家就要捱餓,怎麼辦?要是您住在簡陋的房子,水源要走到五公里以外的公共水井,而肥皂是有錢人的奢侈品,怎麼辦?要是你的國家根本沒有公共醫療服務,怎麼辦? 這些看似簡單的防疫措施在非洲實行有一定的難度。(網上圖片) 北方世界多數家庭,一人擁有多部智能裝置或電腦不足為奇。在負擔得起的寬頻上網收費下,生活數碼化之餘,更可選擇第四代甚至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數據,一星期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時保持聯繫早已是平常事,疫情下在家工作和網上學習迅即成了新常態。 網絡技術欠完善和缺乏相關配套下,在家網上學習不適用於非洲多國。(網上圖片)   停課逾半年 上學成奢侈品 奈何,並非世界到處也是如此。 住在鄉郊的人一般沒有這麼好的裝置配合網上活動,以南方世界為甚,這大概可以解釋為甚麼大家在香港甚少聽到有關非洲疫情的報導。一位來自剛果共和國(烏干達西邊的鄰國)的牧師曾分享,儘管網絡技術可行,高昂的上網費用逼使窮人在觀看網上崇拜直播和購買糧食之間作出選擇。許多時候,我的智能手機枉有數據,苦無接收,感覺是得物無所用。至於我們學校服侍的本地家庭,他們既沒有智能裝置,居住的農村多沒有電力供應。 烏干達政府應對COVID-19的教育措施是推行遠程教育,每條村落獲派兩台電視和收音機,讓學生繼續學習。(網上圖片)   今年三月底(註1)全國停課兩個月後,本地政府於每條村落分發兩部收音機和兩台電視機,進行遙距學習。先不說農村是否收到這些物資,即使獲派,在缺乏電力或電力不足下,這些學習工具頓時變得無用武之地,如何有效地推行「停課不停學」的遠程學習? 非洲多國包括烏干達停課至今已逾半年,現時只有六個國家復課。常規教育的停擺引發的骨牌效應衝擊著個人、家庭和社會 。上學原本是奢侈品,在經濟雪上加霜下,我們一些家長表示無力讓孩子繼續讀書,而要他們工作幫補家計。女孩子則面對更大風險,停課增加她們受到家庭暴力和性侵犯的機會,比男生更容易被剝削基本社會、醫療的教育權利。以我們東邊的鄰國肯尼亞為例,在疫情爆發的五個月裏,已錄得4000宗未成年少女懷孕。 教育在非洲並沒有甚麼「贏在起跑線」:由PN班開始訓練孩子「周身刀」,務求十八般武藝,樣樣皆精,以應付幼稚園、中小學的入學面試;更沒有「虎媽」、「怪獸家長」,乃是前南非總統納爾遜 · 曼德拉(Nelson Mandela)所說的:「教育是你用來改變世界最強而有力的武器。」 網上學習在此不可行,政府推行的遙距學習成效存疑。全民居家令下,我們跟學生的距離頓時變得這麼近、那麼遠。如何突破這困局?如何在重重的限制中繼續服侍他們?下期告訴你。 在烏干達推行網上學習,困難重重,我們作教育的,可怎限制中繼續服侍他們?(網上圖片) 註1:烏干達的學年跟香港的不一樣。每年二月開學,同年十二月初結束,共分三個學期。每學期約十三周,首兩個學期結束放假兩個禮拜,第三個學期完成後,則放假兩個月,沒有香港的暑假。本學年開始了七個禮拜便在三月尾全國停課至今。 閱畢歡迎留言至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分享你的感受。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東非「師」語] 一波多折的工作簽證申請過程 單單特區護照也不夠

早前在專欄分享過作為The Amazima School (TAS)美烏團隊中唯一一位華人,生活和工作上總會遇到一些跟其他同工截然不同的經歷,例如其中兩期提到在英語課堂上教中文和乘坐出租電單車戴口罩的習慣。這些軼事,當中一些決定全屬個人意願,做與不做,無傷大雅。然而,遇上大是大非的事情,如處理政府法律文件,我得按著我跟同工的不同而作出適切的應對。 申請工作簽證是其中的佼佼者。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省錢的免簽證九十天 我跟我的美籍同工均是先以單次旅遊簽證九十天入境烏干達的。這三個月是我們申請工作簽證的緩衝期,予以我們足夠時間預備所需文件、遞交申請表格和等候獲批。不同之處在於香港特區護照容許我免簽證在烏干達逗留九十天;我的美國同工則需申請,費用為美金五十元。 這方面,我確是省錢省時。 烏干達簽發的工作簽證共分七大類別,從建造業至外交不等。我辦理的則是G1宣教士工作簽證。所有申請人在申請前必須親身前往位於首都坎帕拉的國際刑警組織(通稱Interpol) 辦事處,申請有效期半年的無犯罪記錄證明,俗稱「良民證」(Certificate of Good Conduct)。 全球護照僅四種主色:紅、藍、綠、黑。為什麼香港特區護照為藍色呢?加勒比海共同體(Caricom)成員國使用藍色護照;藍色護照亦是北美、南美及大洋洲等「新大陸」國家的象徵。(網上圖片) 晨早出發辦「良民證」 一般來說,遞交所有文件後,處理申請約兩個禮拜,申請結果會以掛號郵件寄至入境處。TAS的行政助理Faith會代為跟進辦理我的工作簽證。她是專責所有外籍同工一切有關工作簽證的事宜,包括預備相關文件、繳交所需費用、按時安排續簽、陪同申領「良民證」和領取工作簽證等。幸好有她,我們這群外籍同工才不用費神周旋不同的政府部門。 由於申請「良民證」不設電話和網上預約,亦沒有即場派籌安排;從學校到首都坎帕拉的車程約三小時,我們在辦公時間內越早到Interpol辦理越好。於是,我跟Faith清早六點出發。一路上,她講解申請程序--提交所需文件後,耐心等候職員叫號,捺印指紋。一切順利的話,應該可以在中午前離開。 聽起來頗為簡單,現實又如何? 終於到了Interpol。雖是早上九點半,已有十多二十人排隊等候。輪到我們提交申請,Faith把文件夾遞給身穿白色Interpol恤衫制服的職員。他逐一查看內裏的文件,如「良民證」申請信、受聘通知書、學歷證明副本、香港身分證影印本等。當他看見我的香港特區護照時,他從封面至封底逐頁逐頁的細讀,「研究」完後,抬頭說:「您是中國人?」我點頭。「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護照,這是中國護照嗎?」 我愣了。環顧四週的申請人,不是來自英美,便是印度。他沒有看過香港特區護照,我不驚訝,也沒有覺得被冒犯,只是我該怎樣證明手持的護照是合法和有效?我跟Faith四目相對,不知所措。這位職員道貌岸然的著我們到中國駐烏干達大使館尋求協助,待他們證明我的護照屬於中國護照後再回去辦證。由於我是第一位非來自美國的外籍同工,Faith從未處理過類似情況,我們唯有聽從這位職員的提議,到大使館走一趟。 中國駐烏干達大使館位於首都坎帕拉的使館區。(圖為大使館在四月下半旗,悼念新冠肺炎逝世的同胞)(網上圖片) 申請「良民證」的最後程序便是在申請表上捺印雙手十指的指紋。 幸好Interpol位於大使館區,數分鐘車程便到達中國大使館。甫下車,只見一條大概由四五十個本地人組成的人龍,排隊分批通過安檢入館。進到水泄不通的詢問處,二百多呎的空間擠著二三十個本地人,我猜他們是申請工作簽證,希望出國謀生 。詢問處設有四個服務櫃檯,只開放其中兩個處理查詢,無怪乎等候的人龍這麼長。我下一步是什麼? 原來還須「公證」 六神無主之際,一位身高六尺、穿著便服的本地中年男士走過來,用盧達語問我們的來意。Faith跟他說過明白後,他對我擠眉弄眼,示意我跟在他後面,用肘開路向前行,來到其中一個櫃檯。他以身體擋著從背後擠擁上前的本地人,用英語對我說:「您現在可以跟職員說出您的要求。」先別說他原來是這裏的職員,更想不到他竟會如此幫助我,讓我「插隊」,感覺好像在沙漠中遇到綠洲。 我謝過他後,看見隔著玻璃窗的另一端坐著一位女同胞,終於見到「自己人」,心頓時定下來,即時「轉台」用普通話道明來意,並將護照遞給她。怎料,她跟Interpol的那位職員一樣,皺眉翻看整本護照,說:「我跟領導溝通一下,看看他怎麼說,您稍等。」什麼?使館職員也沒看過香港特區護照,這回我真的無奈,唯有沉著氣繼續等待。 申請「公證」手續簡單,填妥表格,繳付費用,兩個禮拜後便可領取。 猜猜在大使館申請這份「公證」費用多少?約港幣二百元。 過了數分鐘,她跟上司一塊回到櫃檯,告訴我申請「良民證」前,必須在大使館辦理「公證」。我百思不解,說:「 『公證』是什麼?」女職員立馬回答:「『公證』是您在這裏使用特區護照前,必須經使館認證此護照的真實性和合法性。這樣,不論我申請任何法律文件,有關部門也會受理,獲批的就帶有法律效力。」「申請一次便一勞永逸,是嗎?」這問題聽起來有點不經大腦,我還是硬著頭皮的說了。當下我最想知道的不是申請「公證」程序和費用,乃是對方清晰的確定,免得下次續簽工作簽證時,遇上同樣波折,弄得茫無頭緒。 Interpol簽發的「良民證」 (樣本),有效期為半年。即是說每次續簽工作簽證,必須先申請「良民證」。(網上圖片)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東非「師」語] 您寧死於饑餓還是感染新冠肺炎?從口罩看文化差異

「咦,妳戴的這個深藍色布口罩看起來厚實,剪裁也貼合面型,從哪裏來的?」來自美國加州的室友Amelia一邊啟動汽車引擊,一邊戴上我們機構(Amazima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分派每位本地和外籍同工的湖水藍色布口罩,一邊好奇的問。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那是五月底實施了一籃子對抗2019冠狀病毒疫情政策(包括禁足、戒嚴、封城、鎖國)兩個月後,烏干達政府放寬出行限制,准許私家車輛接載最多三名配戴口罩乘客 (駕駛者計算在內) ,我們第一次外出。 位於烏干達東邊Kibuku District的市集,在這樣高人口密度的環境實施社交距離,談何容易?(網上圖片) 戴口罩被指指點點 「嗯嗯,這口罩是我早年在台灣購買,專程帶過來這裏用的。 」我輕描淡寫的說:「來自香港的我,怎麼會沒有口罩呢?我還帶備兩包一次性的! 」她愣了一下,幾乎要煞停私家車。「莫非三年前來這裏生活時,妳早已洞悉先機,知道COVID-19會在今年肆虐非洲?」 我搖搖頭,道出原委。每次乘坐電召電單車外出(我在這裏唯一可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我必戴口罩。一些路段是泥土路,車輛駛過時會濺起滾滾紅塵(烏干達是紅土壤國家,如此描述沒有誇大其詞),遇上與重型貨櫃車擦身而過,立時形成短暫的沙塵暴。再說,路上其他車輛行駛時噴出一團團濃濃的黑煙,若不戴口罩,我猶如一台人肉Dyson吸塵機,從頭到腳吸入塵埃和廢氣。說實話,身為這小鎮極少數的亞洲人,我坐出租電單車已引人注目。現在於一個完全沒有戴口罩文化的地方如此出行,就更顯奇突,招來詫異目光,有時也會給路人指指點點,以為我患了傳染病。 每逢坐電召電單車外出,必定戴口罩防塵! 室友聽後,頓時恍然大悟,語帶同情的說:「我要是妳的話,雖然不自在,也會毫不猶豫的戴口罩。奈何,妳卻因此而飽受途人的奇怪目光,那份精神壓力可不少,我替妳難受呢!」來自美國的她,日常生活均是自駕開車,不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代步。她如此有同理心,促使我們繼續有關口罩文化的對談。畢竟我倆來自不同國家,在異文化的烏干達生活和工作,三地人(非洲、北美洲和亞洲)對在疫情中戴口罩與否持不同態度。 口罩文化大不同 不用我多說,大家了解亞洲人「外出戴口罩」的文化由來。 2003年的沙士、季節性的沙塵暴、防止感冒、流感的傳染和被傳染,花粉過敏,甚或日本女生戴口罩可「不用化妝樂得輕鬆」等,戴口罩猶如夏天戴墨鏡、冬天圍圍巾一樣的正常。新冠病毒肆虐,大家二話不說就戴上口罩 ,理所當然。 在西方國家卻引發了意想不到的爭議,其中鬧得沸沸揚揚的是侵犯個人自由,各大主流媒體有不少相關報導,我在此不多說 。反倒想分享室友帶給我的其他角度。在歐美文化裏,戴口罩讓人難以判斷表情,很容易招致身邊人的戒心或被誤會是否「患有高度傳染病」,甚或「強盜」。若是生病,她會申請病假,在家休息,或在家工作;而非戴口罩上班。 再說,歐美許多地方人口稀疏,沒有戴口罩的需要。我曾在美國郊區生活,面積大小跟青衣相若,人口約四千五百,走在路上大半天,遇到的人不超過五個,跟青衣的二十萬人口差距甚大。在他們的自駕開車文化下,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比人煙稠密的地方如香港少,就更沒有需要戴口罩。 本地人趕緊生產布口罩。(網上圖片) 至於非洲嘛,非洲人民長期面對風土病,如瘧疾、伊波拉病毒,早已視疾病如生活日常。現在烏干達政府規定全民外出戴口罩,在執行上遇到困難。一是公民教育,如何在短時間內讓全民明白戴口罩有助防止病毒擴散?二是霎時間哪來幾百萬可循環再用的布口罩?三是民眾每天平均收入不過港幣八元,一個二至四元不等的布口罩委實是奢侈品。在購買糧食糊口和口罩防疫之間,您會如何選擇?您要是在街上看見沒有戴口罩的本地人問您:「您寧可死於饑餓還是感染冠狀病毒?」不要大驚少怪,他們背後是源於這樣的行為邏輯。 為免2019冠狀病毒在社區散播,烏干達政府曾嚴格規定所有地攤商戶和菜販若繼續經營,必須留守在舖子兩個禮拜,不許回家。(網上圖片) 口罩頂多遮掩半邊臉,卻毫不保留的揭示不同群體帶來的文化差異。「一竹篙打一船人」的一刀切摒棄多元文化的獨特性之餘,更助長非我族類的排他性。怎樣才能避免按照自己的價值標準和文化習慣去批判、指責或損害他人?虛心提問、耐心聆聽與理性對話是減少誤解和衝突的第一步。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是多元文化的相處之道。(網上圖片)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東非「師」語] 駐非港師帶領OLE 讓弱勢學生在服侍中學習堅強

「服務學習」在香港中小學教育一點不陌生。顧名思義,「服務學習」是透過「服務」而獲得「學習」的果效。香港中小學校的服務學習活動不乏探訪,探訪對象包括長者、病童、弱智人士等,亦有為長者清潔家居,安排活動給傷健人士。我在香港當中學教師時,曾多次以班主任身份,偕同學生走進社區,參與這些活動。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儘管服務形式有異,服務對象多為社會上的弱勢社群。孩子在成長的過程裏,若能培養關愛被忽略的群體,為他們發聲或給予他們發聲的機會,這份推己及人的情操,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和諧,有助社會共融。 來到第三世界國家烏干達的 The Amazima School (TAS),「服務學習」的情況又如何呢?我們的學生是弱勢社群,許多都是家徒四壁,連最基本生活所需,如食物、水源也缺乏,日常的掙扎可以是生死攸關的問題。 當下角色對調,由他們服務別人,可行嗎? 只要更換兩個英文字母便絕對可行。 由於我們的孩子長期承受生活上的艱苦與困乏,很容易陷入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 (victim mentality)。畢竟生活裏發生的事情,如父母離世、缺乏糧食等,這些均是他們無法控制。年紀輕輕的他們,自然覺得孤苦無助,好像整個世界都在反對他們,自己被卡著,動彈不得,感到悲傷和自憐。要是在這種心態下進行服務學習,豈不是在他們的傷口處撒鹽,雪上加霜? 我們沒有否定他們經歷的種種創傷,反之,更多的教導他們如何跨越這些苦難,積極面對人生。服侍他人便是其中一個法子,讓他們超越受害者的心態,擁抱勝利者的心態 (victor mentality)。英文中的受害者 (victim) 和跨勝者 (victor) 只是字尾兩個英文字母的分別,對他們人生觀帶來的影響卻是天淵之別。前者 (victim) 相信生活不由自己掌握,故對自己沒有自信,需要依賴別人的幫助,無法解決自己的問題 。相反,後者 (victor) 明白人生必然面對困境,與其自怨自艾,倒不如學習克服困難,這正是victor在聖經希臘原文「戰勝」的意思。藉著這些個人成長的催化劑,使生命變得堅強不屈。 抵達後,我們機構的社 工 (站在學生中間的紅衣者) 先跟我們介紹這個家庭的情況。照片中用磚頭蓋成的屋子便是他們的住處,內裡只有一張單人床。 我曾經偕同學生們參與學校為他們預備其中兩類不同的「服務學習」,一是Service Project,由我們的外展社工家訪和評估後,選定一個在社區裏需要即時緊急援助的家庭。在週六清晨帶著二三十位同學去到村落,合手合腳,一起動手服侍受助者(見下圖)。以及這影片中的婆婆,連夜暴雨沖走她那棟用泥巴和稻草建成的房子,逼使她晚上睡在豬欄,我們的學生如何祝福這個家庭?觀看以下短片就知答案︰ 我們先步行15分鐘來到村落唯一的手壓式幫浦水井打水,以供洗衣、洗碗和煮食之用。 照片中所見的黃色大汽油罐 (jerry can) 是這裡儲水用的器皿,每個容量5加侖,等同辦公室座地式水機的一桶水,即18公升。 用磚頭蓋成的茅坑。 學生就地取材,臨時搭建了煮食爐,即場鑽木取火,開始為這個家庭預備午飯—把玉米磨成粉狀,然後加上井水煮成的玉米粥。 本地人的其中一個洗衣方法是同時用幾個載滿水的盤子完成整個洗衣過程,從洗滌至過水一至兩次,到最後的人手脫水。 學生們給四位孩童洗澡後,換上乾淨的衣服,和他們來個合照。 二是跟本地一所照顧智障孩童的非牟利機構Ekisa Ministry合作,推出「家有玩伴」計劃(Ekisa Buddies),為每位有特殊需要的孩子配對兩至三位學生,讓他們成為玩伴。每當我們的學生到家舍探訪這群孩子,便會陪伴他們的「玩伴」,或是一起曬太陽,或是唱遊伴讀,給予他們一個笑聲不絕的早上。要感受一下他們的歡樂嗎?請觀看以下影片,讓我們的女領袖生長Esther Birungi帶您去到Ekisa Ministry,看看我們的學生如何祝福這群被遺忘的孩子。 在「家有玩伴」(Ekisa Buddies)的服務裏,我們的學生跟她的玩伴一起玩氣球傘。 除了「家有玩伴」外,我們每年二月在校舉行「Night to Shine」晚會,邀請Ekisa Ministry的智障孩童到校聯歡。學生們夾道歡迎孩子,讓孩子走紅地毯進場,享受被愛、被重視是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TAS開校至今四年,「服務學習」已成了學生們最喜歡的校園活動之一。為甚麼?他們體會到即使他們有許多缺乏,還是可以身體力行的祝福別人。當他們不再看自己為受害者,而是跨勝者,他們委實在不知不覺間轉化烏干達社會。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