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師」語] 活在咖啡王國 發現2大咖啡冷知識

香港的咖啡文化日益濃厚,從咖啡連鎖店到深水埗文青街的獨立精品咖啡店到在家自行磨豆沖泡咖啡,豐儉由人,各適其適。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東非「師」語] 活在咖啡王國 發現2大咖啡冷知識

筆者邂逅咖啡,多得烏干達這位「紅娘」的穿針引線。不說不知,這個東非國家是非洲第一大咖啡出口國,同時也是全球第八大咖啡生產國,更是羅布斯塔品種咖啡 (robusta coffee) 的發源地。羅布斯塔品種咖啡跟最主要的咖啡品種阿拉比卡咖啡 (arabica coffee) 不同,含咖啡因濃度高,顆粒較粗、酸味較低而苦味較濃,一般用作即溶咖啡。

[東非「師」語] 活在咖啡王國 發現2大咖啡冷知識
野生咖啡樹在烏干達鄉間是隨處可見。

生活在這樣的咖啡王國,接觸和認識咖啡的機會自然多了。品嚐過平生第一杯現磨咖啡後,每天清晨便多了一個生活習慣——在家自行磨豆沖泡咖啡。

自問是咖啡初哥,我就不在這班門弄斧,免得貽笑大方。反倒想分享有關咖啡豆鮮為人知的冷知識。

[東非「師」語] 活在咖啡王國 發現2大咖啡冷知識
野生咖啡樹在烏干達鄉間是隨處可見。

咖啡冷知識:用蕉葉蒸咖啡豆

最近一次入村進行「流動教室」,快來到鄉間之際,在村口看見幾個路邊小攤,售賣用繩子串起一個又一個看似迷你糉子的小吃。

「Teacher Brian,那些用蕉葉包裹著的小吃是什麼呢?」

「咖啡豆。」

咀嚼咖啡豆?

原來咖啡豆在烏干達最初的食法,並非烘焙後磨成粉末沖泡成飲料,乃是一種小食,用來接待賓客。做法是把咖啡豆放在太陽底下曬數週,定時翻動。待咖啡櫻桃曬乾後,加上幼鹽(或同時加入辣椒粉調味),用蕉葉包裹後蒸煮即可。

[東非「師」語] 活在咖啡王國 發現2大咖啡冷知識
這個用蕉葉包裹著,貌似粽子的小吃便是可咀嚼的咖啡豆。

若你還是覺得理解不來的話,咀嚼咖啡豆彷如嚼煙。將一塊曬乾了的煙葉,放進口腔中,用牙齒進行咀嚼,有點像吃口香糖或檳榔。在經過咀嚼後,嚼煙會釋放出香味及尼古丁。同樣地,咀嚼咖啡豆會釋放咖啡因,有提神及穩定情緒之用。

由於烏干達的地勢和氣候適合種植咖啡豆,在鄉間到處可見野生咖啡樹。不過,這樣零星的咖啡樹多由小型家庭農場種植。採豆後缺乏資源和科技烘焙、包裝和營銷,故以咖啡豆為小吃還是非常普遍。

種植咖啡豆的農耕小戶若能品嚐到他們栽種的咖啡,你說多好。這也意味著他們得以藉生產咖啡而改善生活。

刊載於︰GRWTH app
GRWTH社區, GRWTH App, GRWTH教育綜合平台 GRWTH社區, GRWTH App, GRWTH教育綜合平台GRWTH社區, GRWTH App, GRWTH教育綜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