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閱讀與教養反思 閱讀訓練應是Learn to read還是Read to learn?

哈佛大學教授Jeanne Chall的”Learn to read”(從學習閱讀)到”Read to learn”(閱讀學習),把孩子閱讀過程分為兩大主要階段,幼稚園到3年級算是前者;4年級開始,小孩子才正式進入”read to learn”的時期。3年級以前,他們的閱讀界分是只停留在「解碼」及「學習認字」(Sight Words/視覺字)的層次;4年級起,閱讀才是為了獲取資訊。   內容提供:Hello Bonnie 國際親子台   拼音與Flash Card的迷思 但近20年,愈來愈多研究指出,其實”Learn to Read”與”Read to Learn”是同步及連續地出現的,而閱讀理解本身亦是從”Learn to Read”中已開始學的。 若我們在孩子幼兒至3年級前,都只給他們狹窄的閱讀經驗,甚至在這些階段過分強調認字,或只集中學習拼音。留待4年級時,才讓孩子消化閱讀內容,並在此時才強調理解,這並不是一種好的閱讀法,也不見得對孩子的語文能力有很大幫助。 “Read to Learn”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孩子一到達8至9歲,就能自然獲得的新技能。若在前期認字階段,只懂得把文句中的每個字認出,卻不會逐步理解整句句子的意思,那孩子又怎可能忽然在9歲時,自行把一個故事或整篇文章消化並看懂呢? 這種過於簡單的二分法,背後的源起大約來自20世紀初,大家開始對拼音的著迷,而的確拼音是有助孩子的讀音及串字,因為家長都希望孩子的語文能力能快速提升,亦看得見(聽得見)的進步,於是不少人沉迷讓孩子學習字母與聲音的關係。 的確,孩子能因此串出大部分的英語字詞(當然,有些英文字詞的字根是從拉丁文、希臘文而來,那就不能單從一般拼音學會,對文化及字根的了解,才會全盤掌握)。於是,合成拼音(Synthetic Phonics,英國用)或混合拼音(Blended Phonics,美國用),成了英語教學主流,亦取代了全語言方式所強調的閱讀能力。由於學習拼音的確會加強”Learn to Read”的能力,但單一的強調拼音,卻是忽略了”Read to Learn”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直至數十年前,Flash cards開始流行,於是坊間又出現了另一種重視「看與說」的視覺閱讀方式。但閱讀與語言並不只停留在聽與說,只會拼說出來或看完即讀出字詞,並不算是真正閱讀,也不是真正穩紮的語文能力。   在浩瀚的書海中暢泳 閱讀是需要理解的,語文中的讀,是要在文本中吸收的。閱讀的吸引之處,在於我們可以把前文後理關聯的東西結合起來、可以推測下一步情節、可以反思與發問、可以天馬行空的想像,而這些都不是單學拼音與Flash Card可以比擬的。 閱讀理解是”Read to Learn”的關鍵。我們跟孩子一同成長的歷程,一直告訴我們,孩子是不斷學習,快速成長的個體。只讓孩子停留在”Learn to Read”階段,便是讓孩子即使機會來到,以及能力所及下,依然白白浪費孩子的學習天份。 因此,近年的語文課或閱讀課,已把”Learn to Read”及”Read to Learn”兩者交替使用。在教拼音時,既學他的Word Families(字詞家族)、拼讀及串字方式,同時也在文本中讓孩子應用閱讀技巧。那當孩子升上高年班時,課堂就能主力讓孩子理解、反思,甚至分析所閱讀的文本,而不是從最初階的書籍看起。 因為幼年時孩子的閱讀訓練,讓他們能透過閱讀認識了不少基本詞彙,亦知道詞彙在文章或故事中的應用。因著這種互動,從閱讀中學習語文的過程,才能事半功倍。 下篇將會探討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希望這浩瀚的書海中,有你我的孩子在暢泳。   作者簡介 Hello Bonnie 國際親子台。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著作《跟孩子說OK–釋放孩子的99種可能》。被老公視為遊手好閒的三職媽咪,每日在讀書工作湊女中努力掙扎。同老公拍拖結婚到生女以來,身型改變甚大,據說多年來唯一沒變的,只有鍾愛Hello Kitty。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世界閱讀日】6歲前培養子女閱讀習慣 2個關鍵期你掌握了嗎?

閱讀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有很多好處,這一點毌庸置疑吧。閱讀能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關乎孩子的心智啟發與終身學習的能力。這些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孩子在閱讀黃金期時受到的教育影響的。想奠定孩子的閱讀基礎該如何做呢?     內容提供:《GRWTH日報》編輯組 圖片來源:pexels.com   閱讀啟蒙期 通常,我們會把0至3歲視為幼兒閱讀的重要啟蒙時期。選擇適當的讀本有助建立幼兒對閱讀的興趣。 親子共讀時可以把握這些要點,就能為孩子的閱讀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或許爸媽會好奇,孩子還這麼小,真的讀得懂嗎?事實上,父母與寶寶共讀具備多重的意義。當父母和寶寶共讀時,「書本」就對寶寶產生了特殊的意義。   孩子在2至3歲階段,能夠慢慢地理解較長的句子,爸媽可以用簡短的小故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進而讓孩子喜歡上閱讀。此外,爸媽也可以將故事中的圖片,例如:動物的模樣、建築物的風格等,與孩子的生活經驗做連結。 當孩子還是小寶寶時,父母就可以開始和寶寶進行親子共讀了。寶寶很快會發現,當書本出現,爸媽就會把他抱在懷裏,會用不同於平常的語調對他說很多話;書本不是拿來玩或拿來吃的,書本要一頁一頁的翻;書本中有色彩鮮明的圖畫,有些好像還在生活中看過。這就是書本概念的萌芽,也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啟蒙!   閱讀敏感期 4歲半至6歲被視為孩子重要的閱讀敏感期,他們會對單字與聲音產生連結,甚至會開始編起自己的故事。 這個時候,建議爸媽不妨在共讀時,多加指著書本上的字讓孩子產生聯想。   當孩子熟悉故事並討論過後,爸媽可以多鼓勵孩子主動說故事給大家聽。這麼做,孩子必須回想故事情節、選擇適當語彙,並以合乎邏輯的方式呈現故事。經常說故事對孩子各種重要的語言技巧,有很大的增進效果。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適合親子共讀的媽媽使用說明書

我們去年全家到台灣旅行時,逛書店是我們家的既定行程,三個小朋友有各自喜愛的書籍,我也可以偷閒尋找自己愛看的書籍。當時我無意中發現了一本非常值得推介書籍,名為《媽媽使用說明書》,很適合我和大兒子哥哥和二兒子細佬一起共讀。 這本書講述主角上學前剛巧被媽媽鬧了一頓,回到學校時剛好是作文課,主角於是將媽媽所有不好的地方寫出來發洩,結果老師盛讚主角這篇文寫得非常之好,並著主角回家與媽媽一起親子共讀這篇佳作。主角回家後擔心不已,惟有向爸爸求助,如何與媽媽共讀這篇「作品」。主角的爸爸於是教孩子說,電腦和電視均有使用說明書,一旦用錯方法便不能開機,胡亂操作的話更或會發生故障,媽媽同樣有使用的說明書,如果當孩子使用不當,便會出亂子了。 父母如希望子女多閱讀,身教也很重要的。父母經常看書,子女耳濡目染也會跟隨 這本書很適合親子共讀,我也和哥哥和細佬一起共讀,大家也覺得很寫實,也有共鳴。這本書很多例子都是孩子眼中的媽媽,作為媽媽的,閱讀這本書時也會想想自己平日對孩子的態度,在某些情況下是否需要調教一下。當孩子閱讀這書時,也會明白到媽媽平日囉囉唆唆,是出於關心自己,從而也體諒父母多一點,間中更會學懂欣賞媽媽的溫柔。 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在此推介這本親子共讀的書籍給大家。同時,父母如希望子女多閱讀,身教也很重要的。父母經常看書,子女耳濡目染也會跟隨,以我家為例,哥哥很愛看書,細佬現在也受他影響,經常拿哥哥認為淺白的書籍來看,至於最細的妹妹,雖然只有三歲人仔,但她在兩位哥哥的影響下也愛上看書,早前還靜靜走進房內將心愛的公仔排好,然後逐一講故事給它們聽。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親子閱讀 助了解子女的世界

資訊科技發達,無論大人或小朋友都愛拿着智能手機,每天花上大量時間打機、上網。不過,我認為閱讀對大人或小朋友來說依然很重要。今天是世界閱讀日(4月23日),讓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與子女親子閱讀時,所察看到的孩子內心世界。 小朋友在不同年齡會接觸不同的書籍,令我感恩的是,我的三名兒女均很喜歡閱讀,尤其是大仔阿Mo。他在五歲時已熱愛閱讀,直至他升讀小學時,更加達到沉迷程度,經常書不離手。早前他為了完成學校的Science Project,自行尋找多本書籍,由介紹火山的書籍到介紹太空的書籍均有,更自行到圖書館借書及找資料。在閱讀過程中 ,當他愈看得多書,他對探索世界知識會愈有所追求,亦能更認識世界。如果能培育出孩子愛上閱讀,他們更會根據喜好和興趣,追尋知識。 閱讀對兒童的言語發展亦有幫助。以最年幼的妹妹為例,她年僅兩歲,不太識字,但她見到哥哥們很愛看書,也會有樣學樣,自行找一些書本,翻開看看。雖然妹妹看不懂書上的文字,但她會如看圖識字般,手指指、「依依喔喔」,用自己的言語表達其理解。 透過童話故事的形式,讓年幼的小朋友代入角色,從而了解何為情緒。遇上小朋友有心事,家長需了解孩子,引導他們講出感受。 至於排行中間的細佬,他的言語表達上比較弱,作為媽媽,我會揀一些有助表達情緒的書籍給他看。我記得有一段時間,他放學回家後常發脾氣,起初我仍不以為意,於是我揀了《毛毛兔的情緒成長》這套書和細佬一起看書。由sad、angry、lonely等,逐本書與他一起閱讀,讓他了解什麼是抑鬱、什麼是憤怒等情緒,這些名詞或感受,是他以前不懂得的,閱讀了一段時間,我終發現原來他的手部肌肉較弱,影響對自己功課的表現不理想而不開心。 《毛毛兔的情緒成長》系列書籍讓年幼的小朋友代入角色,從而了解何為情緒。(秦蓁提供圖片) 《毛毛兔的情緒成長》系列書籍由Trace Moroney編寫,是我很喜歡的一套書籍。書籍講述動物會遇到的各種情緒,如開心、傷心、孤單、憤怒或妒忌等不同情緒,透過童話故事的形式,讓年幼的小朋友代入角色,從而了解何為情緒。遇上小朋友有心事,家長需了解孩子,引導他們講出感受。 較年幼的小朋友,可選取一些多圖畫、少文字的書,透過內容教導他們如何表達情緒,從而作品德培育。 親子伴讀的確有助家長了解小朋友的內心世界。當我陪三名子女閱讀時,我能更了解三子女在生活上遇到什麼事情、他們有何感受。同時,在親子伴讀過程中,父母也可與子女分享品格價值,例如可教孩子如何與人分享、以愛去關心身邊的人等。 家長或會問,那究竟孩子看什麼書才好?我認為一方面我們可任由小朋友自己揀喜愛的書籍看,當他們看喜歡的書籍,他們會越投入。同時,家長也可協助孩子選擇一些合適的書本,如較年幼的小朋友,可選取一些多圖畫、少文字的書,透過內容教導他們如何表達情緒,從而作品德培育。品德這些概念均非書本上的知識,往往需透過故事,教小朋友代入不同的故事,以培養他們的正面思想(positive thinking),過程中更需家長從旁協助孩子了解。 三名兒女均很喜歡閱讀,尤其是大仔阿Mo(右),更經常書不離手。(秦蓁提供圖片)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