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維特:我真正想要的?

奇怪的「暑假」結束了。這突如其來的長假曾令很多家長手足無措,大概除了憂慮疫情外,也擔心孩子百無聊賴,成為宅女宅男。猶記得假期之初,一些有心團體紛紛緊急張羅,開辦不同的網上興趣班、社交班等,讓孩子們隔着屏幕參加「暑期活動」。陳葒校長更伙同幾十名義務導師,創立名為「三月百課」的網上自學平台,提供不同範疇知識的免費學堂。 就是這樣,為免孩子暑假「空白」,家長們既要了解瞬息萬變的疫下安排,也忙於交換各式活動的資訊。再加上學校臨時安排的暑期興趣班,選擇多得竟然讓我這個居中打點的,也有應接不暇的感覺。 豐盛年代 令孩子麻木 是的,我們生於豐盛年代,孩子們大都擁有豐富的選擇,即使是相對基層的一群也能找到不同的社區資源。我甚至覺得,資源豐盛得也許令很多孩子都麻木了,根本不在乎了…… 回想起自己小學時,那年暑假,寮屋區的社區中心有一個水晶膠手工班,我自己填表報名,興奮不已。可是,同樣的主動和興奮,在我孩子身上並不存在。我從來都跟孩子們一起決定參加哪些活動,不會強迫他們,但面對琳琅滿目的選擇,我發現兩個孩子的反應卻是無可無不可。 我自問不是虎媽,平日給予兩小子極大自由空間,不用補習,每周只參加一個恆常的運動班。是什麼讓他們被動至此呢?似乎,單單是平日的上學作息,已經讓他們累積起一重深厚的怠倦……我發現,當我見到不同的活動資訊,覺得幾好玩、幾有趣時,有感覺的其實只是我,孩子大多數時間都「無感」。也許,是他們擁有得太多了? 怕錯失「好嘢」 忙碌追趕 其實不單止是孩子,大人也不時會收到澎湃的家長教育資源、課堂資訊。當然,豐盛值得感恩,那是我們這一代的幸運;但同時,現代人面對排山倒海的資訊,也容易迷失於「錯失的恐懼」(fear of missing out)當中,怕錯失「很好很重要」的東西。於是,我們變得好忙,愈來愈忙。 早幾天,家長朋友傳來一個「做快樂媽媽」的網上講座資料。講者有分量,講題也切合我的理想,但我還是放棄參加。我想,天下間的好東西太多太多了,我沒必要、也不可能全都擁抱。我能投放的專注畢竟有限。 我想起廣嶋玲子的短篇故事系列《神奇柑仔店》。柑仔店擺滿迷人的魔法零食,每個有緣走進店的客人,都覺得它們看起來全都好棒,「我想要這個、也想要那個」,但伸手拿時卻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這不是我想要的」。最後,客人都只會看上一種對自己有特殊意義的零食。 我想,內心要有那份觸動,才會想擁有,才會珍惜吧——孩子們對於琳琅滿目、理論上有趣的東西都提不起勁,因為他們都真正沒被打動。他們跟我一樣,能投放的專注有限。而現實是,纏人的課業和孩子們嚮往的電子娛樂,已耗用他們相當的專注。 最後,我和孩子們過了一個頗空白的暑假。我覺得那對我、對他們都是好事。話說《神奇柑仔店》的一名女客人元華說:「我想要的是……美好的東西,能夠讓內心變得美好的東西。」這一段很打動我。但願,每個孩子都找到「真正想要的」東西。 文:葉杏麗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5期]

詳細內容

解鎖孩子心:如何建立時間觀念和自主?

記得曾經問班上的學生:「如果讓你們自己規劃一個星期的行程,你們會如何安排?」不要以為他們會很雀躍地討論,事實上他們沒什麼想法,只是說睡覺、打機吧……他們坦言每天的行程多數由父母安排好,說:「總之我起身之後,就等爸爸媽媽告訴我去哪裏學習和玩耍。」 教導孩子規劃自己的生活,為自己負責,對家長和孩子都是一大考驗。許多家長會到孩子高小至初中階段嘗試「放手」,開始讓孩子去自我管理,但往往發現孩子顯得「無所謂」,功課會「唔記得做」,興趣班可以「唔記得去」……一連串的「甩漏」和「唔上心」,令家長感到掙扎,不太敢「放手」。 父母「放手」三大原則 如果孩子從小甚少參與規劃自己的生活,一下子放手會讓他們無所適從。在陪伴孩子規劃生活作息時,我們可着重: 分階段: 我們適宜從小目標開始,例如先規劃做功課的次序或休息時間的活動,父母也需要給予正面的肯定。 清楚界定責任: 過程中讓孩子知道哪些任務他們是有能力完成的,是他們的責任,並預早協定未能完成責任的後果。 給孩子選擇的空間: 根據孩子的年紀,讓他們在合理的範圍內作決定,例如讓小學生決定休息時間的活動,讓中學生選擇他們的興趣活動,藉此更可聆聽他們的內心想法。 自我管理技巧 三階段培養 其實,愈早建立孩子的自我管理技巧,他們的接受程度會愈高。不同階段的孩子可以有不同着重點: 幼兒期建立習慣: 多運用沙漏和計時器來訓練孩子專注做事,建立他們對時間的概念;製作視覺化提示,將日常活動製成圖卡,讓孩子了解每天要做的事和次序。 小學期共同參與: 邀請孩子一起規劃恆常時間表,讓孩子有參與感,可以由放學後的作息時間表開始。 中學期相互溝通: 讓孩子為自己安排時間,如孩子有不足,家長宜先聆聽當中的難處,協助他們調整;邀請孩子為家人安排假日節目,包括計劃行程、車程,預訂門票等,讓他們建立生活技能。 文:陳志耀 作者簡介﹕EDIT Workshop學習及個人成長教育中心創辦人及課程總監,從事生命教育工作接近20年,經常受學校和機構邀請,分享教養心得和孩子同行經驗,是一位資深青少年及家庭教育工作者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6期]

詳細內容

教大GPS:在家訓練「小司儀」

為人父母,無不掛心子女成長,憂心其前途。從街上琳瑯滿目的幼兒興趣班、補習班,可見本地父母望子成龍之心切。筆者最近發現友人正積極為子女報讀「小司儀訓練課程」,好奇友人何以突然有志讓子女從事司儀行業,一問之下原來是希望藉此提升小朋友的語言發展及表達技巧。有見及此,筆者嘗試於本篇章淺淡幼兒語文發展簡論,讓父母了解,其實除替子女報讀興趣班,也有其他方法有助提升小朋友的語言能力。 聽說能力影響成長 一般來說,語文能力的基本要素可分為「聽、說、讀、寫」4大範疇,因此大部分的語言測考也是從這4方面來評價學習者的語文能力。我們不難觀察到,幼兒的語文發展大致先從聽說開展,然後在聽說基礎上萌發出其讀寫之能力。不少研究已證實,早期的聽說能力與日後讀寫成績關係密切。 此外,早期口語發展亦同時與多項幼兒發展息息相關,不但能促進幼兒認知發展(試想想,所有認知概念也需要透過語言來理解、表達),而且對幼兒的情緒和社交發展亦有直接的影響(沒有語言,難以表達個人情感,更難與人溝通互動)。由此看來,早期語言能力在幼兒成長階段的確扮演着相當重要的角色。 飯桌上收起手機 既然確知語言發展對幼兒的重要,作為父母,除報讀興趣班外,還有什麼方法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呢?答案很簡單,就是從自身出發!不要忘記,父母是小朋友的第一個教師。從初生起,小寶寶就已經開始努力接收外界聲音,探索語言的奧秘,照顧者的語言使用成為了最直接的語言示範。提升幼兒語言發展之最佳方法其實十分簡單,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地多與小朋友保持着真實有意義的語言互動。 近年筆者經常看到一家大小外出用餐時,小朋友的飯碗前放着手機,一邊看影片一邊用膳。結果一頓飯下來,與照顧者幾乎沒有任何語言互動。試想想,久而久之,兒童在缺少說話的動機與需要下,又如何好好發展其語言及溝通能力?其實,成人只要多些讓小朋友參與「傾談」生活中的大小事情,例如:你覺得今天的飯菜好吃嗎?你最喜歡吃什麼?有沒有注意到餐廳環境中有哪些特別的裝飾品?一會兒吃飽後我們有哪些節目?這些生活中每一次最微不足道的閒聊,不單為小朋友的語言發展提供了最肥沃的養分,更是在不經不覺間滋養着你和孩子們獨一無二的親子連繫。 文:李仙仙(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講師)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1期]

詳細內容

【創意教育】查篤撐兒童粵劇協會善用教育科技 拓展付費領域 助粵劇「入屋」 連繫三代情

「查篤撐兒童粵劇協會」(下稱「查篤撐」)於2002年創立,是香港唯一持續至今專注於原創兒童粵劇創作的非牟利團體,致力推廣兒童粵劇,加深孩子對傳統本土文化的認識。「查篤撐」創辦人馬曼霞老師說:「要讓小朋友了解本土文化,最有效的方式並不是背誦、考試,而是讓孩子親身接觸及感受,而粵劇便是一個很好的媒介。」   多元智能全方位訓練 為了鼓勵兒童接觸粵劇,「查篤撐」創作了專屬兒童的粵劇劇本。馬老師說:「傳統粵劇大多有關國恨家仇、兒女私情,小朋友怎會喜歡?小朋友要有小朋友的粵劇,我們的兒童粵劇以讀書、功課、友愛等生活題材作主題,唱出孩子活潑俏皮的心聲,產生共鳴,讓兒童愛上粵劇。」「查篤撐」成立至今,共創作了七套全本兒童粵劇,包括兩齣英文粵劇。 更重要的是,「查篤撐」藉粵劇課體現「以粵劇為工具,借舞台作教室」的理念。馬老師指出跟其他興趣班相比,粵劇能給予小朋友全方位的訓練。「手眼身步,每個動作都活動到手腳每個關節,同時可學習音樂、中英文、體育、美術及常識分科知識,且更是多元智能培訓,培養自信心、責任感、表達能力、刻苦及團隊精神等。」 粵劇能給予小朋友全方位的訓練。 在粵劇訓練中,除學習音樂、中英文、體育、美術及常識分科知識,更是培養自信心及刻苦等精神。   網課促進親子情 全球新冠疫情為「查篤撐」帶來挑戰,也迎來轉型的契機。「疫情初期,我們也停了課,但無論是我們抑或家長都想子女持續學習,所以之後便用Zoom上網課。」雖然課堂內容需稍加調整,如只能教造手、同步合唱變成每人輪唱等,但最大的收獲是,可以促進親子關係。 小學生上網課花絮 親子上網課花絮(一) 親子上網課花絮(二) 傳統的粵劇連繫了現代三代的親子關係。 馬老師說:「粵劇現已加入中小學的課程,但不少家長從未接觸過粵劇,網課則可讓親子間一起在家學習,加深雙方了解,更能連繫熟悉粵劇的祖父母輩,促進三代關係,令粵劇變成一家人的共同興趣。」   中學生上網課花絮 現時「查篤撐」跟學校合作的課堂,仍然有一半維持網課模式,亦舉辦網上親子工作坊。此外,學生演出採用錄影形式,並剪輯成影片於線上播放,如「查篤撐線上兒童粵劇節」。至於今年已是第八屆的「校際兒童粵曲大賽」,近兩年皆採用網上遞交影片參賽。 中學生上網課花絮 疫情下,校際兒童粵曲大賽以網上遞交影片的形式進行。   拓展收費領域 「查篤撐」亦精心製作了一系列充滿趣味性、加入動畫元素的教學影片,上載至自家網頁及社交平台,並於今年年初起,利用GRWTH「雲課堂」平台儲存教學影片,透過即時訊息發放影片連結,讓學生以至老師都能隨時隨地重溫,更助拓展收費領域。 「查篤撐」製作粵調兒歌《香港九龍新界》3D動畫影片,為學生提供粵劇教材。 「以前我們把電子資源放在公開平台上供免費瀏覽,而由於『雲課堂』有登記功能,所以現在可以為購買了課程的學生,製作特定的教學影片,並上載至『雲課堂』平台上。如果沒有這個平台,每套教材要跟三隻光碟才成。」 ​GRWTH 推出的「雲課堂」功能,有助教育中心管理教學影片的存放。 網上科技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也助推廣粵劇至更廣闊的層面。她分享道:「以前接觸粵劇的途徑少,只靠購票入場觀看或電視籌款節目中的粵劇表演。現今網上科技增加粵劇『入屋』的途徑,令兒童及家長更易接觸到。」   撰文:《GRWTH日報》特約記者Pearl Lee 整理:《GRWTH日報》編輯組 圖片來源:受訪者、查篤撐兒童粵劇協會網頁及Facebook專頁提供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客座隨筆:過分責罵孩子 等同情緒虐待

有些家長會用責罵來教導小朋友,認為只要罵得夠狠,他們便害怕,自然變乖。但事實並非如此,嚴重及長期的責罵,等同心理或情緒虐待,只會為兒童帶來極負面的影響。以下個案,值得引以為鑑。 李女士(化名)和丈夫因着婚姻關係問題前來接受輔導,二人育有兩名就讀高中的女兒。但當我們知悉大女兒曾墮胎,小女兒又有自殺念頭,就察覺到這個家庭有管教問題,比婚姻問題更複雜、難處理。 大女援交 細女抑鬱 丈夫長年以工作理由缺席父親一職,李女士不懂管教,於是用了極端方法。她對大女兒非常嚴苛,對小女兒則很寬鬆。當大女兒還是小一生時,李女士就要求她上完興趣班後要自行回家;每次當大女兒表現未夠好,例如做錯功課、字體不夠工整,李女士便辱罵她「無腦」、「死蠢」等。媽媽長時間辱罵、貶低自尊,就好比心理虐待,重創大女兒的自我形象,令她不懂表達情緒和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由於自尊感低,校內朋友寥寥無幾,她漸漸把重心轉移到校外朋友。受這些朋友影響,她的自我概念有偏差,不但同時糾纏於多段感情,更由中四開始援交去獲取金錢、認同感,終因意外懷孕需要墮胎。 雖然小女兒得到的母愛相對較多,但因為長期目擊母親對姊姊的辱罵,小女兒亦受到負面影響。她讀小學時,經常與同伴使用暴力,例如破壞學校公物和打架。她說,看着姊姊受罰卻愛莫能助,愧疚感一直纏擾。小女兒升中後,李女士的丈夫遭逢生意失敗,掙錢養家的重擔落到李女士身上,她在沮喪和不忿下,脾氣變得更暴戾。每每看到不順眼,例如女兒在玩手機沒有努力溫習、家中的雜物亂放,就破口大罵。 輔導服務展開之初,儘管李女士每次都表達很後悔衝口而出,也自知傷害了女兒,但從不道歉;而且愧疚過後,下一次情緒來襲時,又是另一番傷人的話。久而久之,小女兒覺得自己毫無價值,感到焦慮、沮喪和自責,最近證實患上嚴重抑鬱症,有自殺念頭。 家庭悲劇惡性循環 探究這個家庭悲劇,其「因」可追索到李女士的童年。原來她父母也極為嚴苛,處處挑剔及責罵;亦因為兄弟姊妹多,缺乏父母的愛,驅使她喜歡在外結交朋友,導致家庭關係更惡劣。長時間受責罵,令李女士的心理發展受影響,以致她用相同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女兒。 正如文獻所指,情緒虐待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和情緒影響,例如自尊感低落、自我形象負面、沒有自我價值、難與人建立正面關係等。情緒上,他們較波動,容易憤怒、羞愧、恐懼、絕望、焦慮、混亂及懷疑等;行為上,他們較易衝動、暴力、難以集中精神及不能作為等;甚至影響到身體健康,例如有長期痛症、失眠等。 情緒虐待和其他形式的兒童虐待都可以預防,但前提是要社會大眾一起關心。否則,若大家都不把兒童的心理健康當作一回事時,便有可能形成惡性循環,一代傳一代,這不單影響個別兒童的成長和其家庭生活,甚至整個社會都要付上沉重的代價。 文:陳倩嫻(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講師)、羅詠琪(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學生)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9期]

詳細內容

升學攻略:幼稚園及小學篇

以孩子為中心 創價適合慢熱男孩 問◢ 兒子性格慢熱,怕生保,升小時心儀傳統津小。想問香港創價幼稚園及根德園幼稚園哪一間更適合他? 答◢ 如果你心儀的是傳統津小,需要有25分才有把握獲取錄,而分數是基於父母是否在該小學畢業、宗教信仰是否與該校一樣等,讀任何幼稚園都沒有分數。若兒子怕生保,似乎創價幼稚園比較適合,因該校以「孩子為中心」作辦學理念。 論選擇論世襲超收額 80網更勝32網 問◢ 小女是2017年出生的細B,現讀又一村學校K2,有太子地址,但會搬去上水。女兒性格熱情活潑外向,但有言語遲緩問題,因過往報考經歷(N班4間全部失敗,K班報16間只1間收),深感她資質平庸,只有英文略好,也沒有任何興趣班或獎狀資歷。我先生主張在北區80校網升學,覺得跨區上學路途遙遠,怕小朋友辛苦;同時他本身是東華三院港九電器商聯會小學舊生。但我不熟悉80校網,只是感覺如果大抽獎,旺角32校網相對較好。兩夫婦為升小問題分歧很大,對於女兒未來升小深感憂慮,還望趙sir就選擇校網問題,以及該區學校對學生支援方面(怕到K3畢業,都未必排到到校服務)指點迷津,謝謝! 答◢ 雖然你女兒報4間N班都失敗,但K班取錄她的1間,卻是辦得很好的又一村學校。校園面積大,用螺旋式教學,讓小朋友循序漸進的透過遊戲來學習。而且該校有頗多英文外籍教師,對小朋友英語學習有幫助。其實每個校網都有排名高及排名低的學校,32校網不一定好過80校網,本人根據世襲超收額來排位,80校網中超收額10個以上的小學,前年有10間,去年有9間,而32校網去年和前年都只有2間;况且80校網有14間小學供選擇,32校網共得8間,因此無論從世襲超收額或可供選擇學校數目來看,都是80校網佔優。至於東華三院港九電器商聯會小學,在80校網14間學校中前年排名第4,去年排13,兩年平均排第8,是不錯的小學。 獻主會華德同級 博跨區不值得 問◢ 家住土瓜灣34校網,小朋友有天主教分,即20分。如在自行階段,應選擇獻主會小學,還是值得用20分去博一博跨區的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呢? 答◢ 如果用世襲超收額來排位,獻主會小學去年在34校網17間小學中排名第10,而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在41校網10間小學排名第7。兩校排名差不多,但論取錄機會似乎獻主會小學較大。 文:趙榮德 作者簡介﹕前喇沙書院副校長、資深教育工作者 (歡迎查詢幼稚園及升小問題,電郵:[email protected])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8期]

詳細內容

上一課:發掘演藝潛質 全方位培育孩子4Q

坊間有不少興趣班為小朋友提供演戲、唱歌或舞蹈等訓練,但同一個課程,同時涵蓋專業演、唱、舞及溝通藝術的,就較為少見。最近有藝術教育機構就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表演及創作課程,發掘孩子潛質之餘,也培育他們的4Q,包括IQ(智商)、DQ(數碼智商)、EQ(情緒商數)、AQ(逆境商數)的發展,以迎接21世紀新時代。     說到全方位的藝術學校,大家第一時間或會聯想到香港演藝學院,但這類機構一般只接受青少年或具相關學歷的學生申請,小朋友只能望門興嘆。為照顧不同年齡學生的需要,2020年成立的I.D.E.A.Q教育中心在成人班以外,更特別設有8至12歲及13至17歲的組別,讓年輕的一代亦有機會接觸表演藝術,當中不少課堂更是由演藝學院畢業的導師親自教授。 學齊演戲、唱歌、跳舞、溝通 I.D.E.A.Q教育中心校長王嘉翊(Garrick,圖)便是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導演的他,坦言希望把中心打造成一間小型演藝學院,「我們與外間興趣班較大分別是它的整體性,不是唱歌還唱歌,跳舞還跳舞,而是像到學校上課一樣,由各方面專長的導師去教同一班學生,會互相了解學生上課的情况。加上我們每一個導師對藝術和教育都很有心,不但致力令上課氣氛愉快,也會經常開會溝通,盡量把教學內容融入IQ、DQ、EQ、AQ的元素,例如在溝通藝術的環節,學員需要運用IQ去分析及聆聽其他同學的說話,戲劇課則不時要運用數碼科技(DQ),去重溫導師們為學員所拍的片段」。 中心課程除了分年齡組別,每組亦有初、中、高級班,每40堂為1期,當中包括演戲、唱歌、舞蹈及溝通藝術各10堂,完成初班後,學員需要通過畢業考試才能升班。雖然中心打正表演藝術旗號,但宗旨並不是要培育小明星,而是要讓學生在過程中找到自己所長和熱愛的東西。所以,每一個學生報讀時均需要通過面試才能入學。但Garrick強調,中心並非要透過面試來選秀,一來是因為學額有限,二來是希望在面試中了解小朋友多一點,看看他們是否真的有熱誠,不想有孩子是因為家長要他們參加而勉強來上課。 這天記者來到中心位於火炭的教室,8至12歲的初班學生先上溝通課程,小休後便是戲劇課。溝通課由Garrick親自教授,戲劇課則由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藝術(榮譽)學士的舞台劇演員黃釗鑫任教,她指每堂都會跟學生玩熱身遊戲及做演出練習,包括讀劇本、即興演出等,一些舞台小細節如演員企位、看劇本技巧等她都會提及,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舞台劇演員訓練。有時她更會給予「功課」,如要學生觀察不同職業的人物,因為戲劇很多時候都是在扮演和模仿別人,每次排練後更會給學生來一個小檢討。「我也會把4個Q放進課程中,所以檢討是很重要的,當孩子演得不理想,心態可能處於逆境,但檢討可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強弱,繼而懂得解決問題和改善,提升逆境商數。」釗鑫說。 王嘉翊(李紹昌攝) 小朋友上溝通課,透過不同的分享活動很快便打成一片,充滿歡樂氣氛。校長Garrick說,不要以為溝通與演藝無關,其實溝通與演戲、唱歌和舞蹈都是環環相扣,如舞蹈是透過身體語言與人溝通,唱歌則是用聲音表達情感。(李紹昌攝) 導師黃釗鑫(圖左)與學生玩閃避球遊戲來熱身,別小看這些遊戲,她指這都是經過設計的舞台活動,「因為演戲是一個全身的活動,身體、腦袋和心靈都要有所準備,過程中除了可熱身,也可加強他們互相認識、合作,是包含觀察、分析、思考和判斷的訓練。」(李紹昌攝) 在唱歌的課堂中,學生有機會到真正的錄音室上課,錄製歌曲。Garrick說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小朋友都表現得很興奮。(機構提供) ◆與學校合作培訓計劃 除了公開招生,在剛剛完結的暑假,中心更與小學合作,讓學生在假期可以參與這個演藝速成班。這個名為「香港中小學藝術培訓課程計劃」參與學校包括英華小學、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及黃埔宣道小學,由學校安排學生來中心接受為期5星期的「溝通」、「戲劇」、「舞蹈」、「歌唱」藝術培訓,完成課程後學生更可參與由「主創藝術坊Community Art」製作的音樂劇演出。 香港中小學藝術培訓課程計劃(機構提供)   ■INFO I.D.E.A.Q教育中心課程 對象:8至12歲、13至17歲、成人組別 上課日期及時間:逢周六、日上課,每課1小時20分鐘,共40堂,為期3個月 地點:火炭銀禧花園銀禧薈5樓504室 報名:bit.ly/3BleeSj 課程查詢:6709 7037(WhatsApp)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1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橙色Donut運動場 培育體壇新星

(圖、圖2)運動場以橙色作主調,設計上亦加入不少卡通元素,一看就知道是專為小朋友而設呢!(馮凱鍵攝) 延續奧運的體育熱潮,大小朋友都似乎愈來愈熱愛運動呢!城中最近亦誕生了一個小朋友專屬的運動天堂,不但有兒童運動訓練班,還可用作舉辦全港比賽、大型活動等,為培育新一代體壇新星做好準備! (圖2)卡通元素(馮凱鍵攝) 趁運動熱潮仍未減退,正是好機會叫小朋友動動身體,不要躲懶!荃灣D.PARK愉景新城最近多了一個非常搶眼的橙色運動場,旁邊還有乒乓球桌和觀眾席,原來這是室內多用途「Donut運動場」,由8月中開始,會舉辦各種專為小朋友而設的運動訓練班,包括籃球班、排球班、體適能訓練班,更特設新興運動興趣班,包括地壺冰球、健球、雪合球、旱地冰球等,讓小朋友在不同類型的運動中尋找樂趣。這些訓練班絕對不是「玩玩吓」,因為大會請來多個著名教練坐鎮,包括前港隊及甲一籃球名將沈聰、現役港隊及甲一排球明星蕭昌鴻、躲避盤運動協會裁判及教練黃秋南等,為香港體壇明日之星提供訓練! 運動場會舉行不同的訓練班,當中不少是新興項目,如這巨型的健球直徑1.22米,玩法近似「4人版數字球」,樂趣十足!(馮凱鍵攝) 旁邊兩張乒乓球桌是讓大家自由使用,爸媽想在此展露一下身手也可以!(馮凱鍵攝) ■INFO 「Donut運動場」運動訓練及新興運動興趣班 對象:3至12歲(有適合不同年齡之課堂可供選擇) 日期:8月中旬開始 時間:上午11:00至晚上7:00 地點:荃灣D.PARK愉景新城 L1 課程查詢及報名: 留意D.PARK愉景新城facebook及Instagram 其他活動:多用途空間 發掘多元智能 「Donut劇場」內會有運動以外的各種興趣班,如非洲鼓等。(馮凱鍵攝) 現今小朋友需要有多元智能發展,所以除了運動場,商場同層亦加設了不少親子玩意,照顧小朋友不同學習和玩樂所需。當中以宇宙小飛船作為設計靈感的「Donut劇場」,是全港首個以多元智能(M.I.)為核心的多用途活動空間,可供表演、講座、興趣課堂及消閒娛樂使用。於暑假期間就有各種興趣課堂和工作坊,如小劇場、氣球扭扭樂、非洲鼓體驗班等,讓小朋友發掘多元智能。Donut & Ah Meow更每逢周末會來到「Donut劇場」表演,與小朋友載歌載舞或展開故事之旅。 ■INFO 「Donut劇場」興趣課程和工作坊 日期:即日開始 時間:上午11:00至晚上6:00 參加方法:登記成為DP CLUB會員,於以下連結報名:www.dpark.com.hk/tc/mi 插畫家為小朋友和媽媽即場繪畫卡通化人像,非常神似!(馮凱鍵攝) 以露營為主題的「Donut 開心營地」是一個休憩區,多個色彩繽紛的露營裝置可以讓大家休息和打卡,而場內更有自由填色桌,讓小朋友發揮創意把營地添上童趣顏色。此外,D.PARK更不定期找來專業插畫家為大家作人像速畫,為一家人以趣味畫像記錄難忘回憶。 ■INFO 「Donut開心營地」 日期:即日開始 時間:中午12:00至晚上7:00 快開學了,大家可以在這裏一次過選擇各款開學用品。(馮凱鍵攝) 暑假即將結束,很快要迎接新學年。「Donut校園」就是為了方便家長而設的零售快閃店,集近千款上學裝備,包括繪本童書、中英文圖書、護脊書包、文儀用品、精品等,為開學作好準備。 ■INFO 「Donut校園」用品展 日期:即日開始 時間:上午11:30至晚上7:30 文︰顏燕雯 小模特兒:Yoyo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0期]

詳細內容

營媽在加:加拿大孩子如何過暑假

(作者提供) 從前在香港,暑假總喜歡安排一兩次外地旅行,加上參加興趣班、做暑期作業,一個假期轉眼便過去。在加拿大,小朋友的暑假特別長,由6月中旬開始放假,一直至9月勞動節假期後才展開新學年。在這個漫長的暑假,加拿大小朋友又是怎樣度過的呢? 半日/全日營 玩樂為主 對加拿大雙職父母來說,暑假可以說是一個十分頭痛的日子,因為每個星期都要安排節目給小朋友,使自己可以安心離家上班。很多時候,家長都會讓小朋友參加全日營。但去年因着疫情,不少雙職父母都可以留在家工作,因此不用送小朋友去全日營,畢竟幾個星期都去的話,收費對不少家庭也是財政負擔;今年暑假,雖然加拿大疫情逐漸受控,但打工仔仍未全面恢復回到辦公室工作,所以去年和今年的暑假,多了父母和小朋友共聚在家。 針對小學生的日營,大多數是群體活動,玩樂為主。當中有很多主題,例如科學、運動、音樂,也有教會辦的聖經日營等。價錢有高有低,任君選擇。暑假的確是小朋友涉獵不同知識範疇的好時機,例如我的女兒便報讀了辯論班、烹飪班等,從中發掘不同的興趣。 野外露營 共享親密時光 加拿大家庭很喜歡露營,接近大自然。卑詩省有不少湖泊、海灘,所以營地也非常多,當中不少並沒有網絡覆蓋。難得幾天沒得上網,大人和小朋友可共享親密時光,日間一家人或會行山或到湖泊玩水上活動,晚間則一起燒烤、傾談。不說不知,很多加拿大家庭都擁有齊全的水上活動裝備,包括私家划艇。 親近大自然自駕遊 對加拿大家庭來說,旅遊也是暑假的重點節目。除了坐飛機或坐郵輪到外國玩,更多是親近大自然的短途自駕遊。例如在卑詩省內,不少人會常去鄰近的溫哥華島、威士拿,旅途中可租住度假屋。目前也有不少人正等待疫情後解封邊境,可以去美國短線旅遊。 暑期作業自由做 就算上學的期間,大部分學校都鼓勵小朋友下課後好好享受家庭生活,因此周末也沒有太多功課;暑假也一樣,學校沒有規定小朋友要做暑期作業。反而一些比較進取的家長,會自行安排暑期作業給小朋友在家做。 儘管加拿大小朋友沒有五光十色的暑期節目,但回歸大自然、享受家庭樂,他們的假期一樣精彩! 文:Priscilla 作者簡介﹕註冊營養師,追求事業與家庭平衡,5年前, 一家三口毅然帶着兩隻小狗回流溫哥華。此刻心靈富足,享受慢活生活。個人網誌︰nutritionmama.online/blog2/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9期]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體藝栽培

相信大家見證着香港運動員的努力成果,不論獎牌贏輸,都為他們付出的血汗感到驕傲!(其實香港隊在殘疾人奧運會也值得支持!大家都要留意!) 今個暑假,雞蛋仔開始學游水,教練「1對2」引導兩個幼兒,老公都要陪伴在側。據觀察,雞蛋仔對游泳充滿好奇,不聽指令地玩水。但初生之犢不畏虎並不是必然,另一個孩子咬牙切齒、死命就是不肯下水,在池邊乾煎日光浴了數堂。看着孩子們學習,老公不禁感慨,究竟一個運動員,由害怕到突破、苦練基本功到不分晝夜加操,到底要經歷多少身心苦楚和犧牲,才可以換取一次奧運入場券?一想到這裏,就覺得每一個職業運動員都值得尊重,而香港運動員又似乎特別艱辛。 我沒有運動細胞但老公卻總有點遺憾,成長過程中,沒機會發展他的體育志向。自從我懷孕開始,他一直都認為,小朋友不應只局限於念書,相信栽培孩子發展一項運動興趣更重要,一為了強身健體、二為了鍛煉意志、三是為了讀書不成也能賣苦力換飽飯吃,踏實地過日子。 最近看張家朗才知道他的父母容許兒子中四輟學專心練劍,除了肅然起敬也認真反思,如果犬兒想停學專注發展運動或藝術項目,我們又能否那麼豁達?在香港職業運動員的生活,大概如文人賣墨一樣舉步維艱。 報讀證書課程 為小一面試準備 諷刺的是,普遍香港家長都催谷孩子,希望他們能歌善舞,就拿今個暑假為例,和其他家長閒談才發現,很多小朋友報讀的體藝暑期活動都是證書課程,完成後會有證書及精美的簡歷,都是「方便」明年小一面試而準備。我這個沒心沒肺的媽媽,報讀興趣班卻只考慮金錢和時間。老公聽罷後說,反正有幾多家長會鼓勵小朋友放棄學業、暫緩升學安排,專心比賽打球?考到心儀的小學之後又或者面對呈分試,體藝活動都會成為炮灰,是第一樣被犧牲的「童年玩意」。 想深一層,又難怪父母尚商輕文武,奧運期間大家又再熱議,職業運動員的支援怎麼可以這麼少?精英運動員或許得到較穩定的經濟支持,如果拿到國際賽獎牌就得到較大力度的培訓。問題是,由幼兒開始去到有機會參與香港隊選拔,整整十多年的時間,運動員及他們的家人吃風嗎?未有成績,又會否有人願意贊助合身的球衣及專業運動器材?撇開銅臭,一般學校又是否容許有潛質的孩子,減少抄寫默書時間用來做體能訓練?還有退役運動員的生活保障、醫療支援等,這一切都讓家長感到為難。 仍然有很多人為夢想奮鬥 香港雖然是彈丸之地,但仍然有很多人為夢想奮鬥,請不要太善忘,奧運之後仍然要知道運動員還在默默耕耘。尤其是當家長風塵僕僕地帶子女參與不同體藝興趣班,我們要反省一下是為什麼投放這些資源。我和老公也會好好思考,當孩子執著而且有潛質發展體藝項目時,如何成為他們最強的後盾。 文:彭梓雅 作者簡介﹕前懲教主任,放棄鐵飯碗轉型全職主婦,兼職實習社工督導/繪本伴讀導師/家庭輔導員。興趣廣泛,不務正業。最大成就是生了一個「雞蛋仔」,置了一頭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9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