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的天空:放空一分鐘

人生有幾多個10年?10年太遠了吧?那麼活一天有幾多分鐘?地球自轉一周24小時叫做一天,一天下來我們可以有1440分鐘,人人平等。 假設睡眠時間大概是8小時(上班一族應該少一點吧),我們一天大約有16小時是醒着的。請想一想:在這16小時裏,你有幾多時間是「清醒的」?不要誤會,我不是在反詰工作過勞,沒精打彩那種狀態;我是說我們有否在意自己「活着」。 短暫「出走」 生活添味道 急促的生活節奏,重複又重複的城市生活,「活着」彷彿有點像進入了一種自動導航模式(mode):聖誕過後就是農曆年,情人節後就是復活節,復活節後很快便是暑假。現代人對節日本來的意義已愈來愈無視,皆因假期的安排比較重要,而「出走」成為我們不少人的選擇。短暫的「出走」,食住行豐儉由人,行程自己安排,種種體驗意味着新鮮,讓人份外回味,對比起「現實生活」,「工作、旅行,再工作、再旅行」是生活輪流轉。或許「出走」去一趟旅行,有多一點活着的味道,起碼我們可以大部分時間「自主」地安排那幾天的生活內容吧? 「自主」活着 找回「主場」 原來「自主」是構成活着的重要元素,無論「自主」之後的光景是快樂還是麻煩。自:這個漢字的原意是鼻子。古人看不到自己的臉,微看到的是自己的鼻尖和鼻翼,「自」就是主體。主:造字原意有指是撐起屋架的核心房柱,是重要和根本的。英超西甲年代的今天,大家一定明白主場和作客的分別吧?主場輸波就是羞家了…… 相信沒有人反對,無論工作或者旅行,我們都要活下去的。如果活着的核心是自主,那就是自己意識到當下自己活着的狀况了。究竟當下的自己是喜樂、是憂愁、是冷是暖,我們有多少時候能夠察覺到自己「主場」的狀態呢? 廿一世紀,網絡世界,資訊氾濫,一心多用,皆因事不等人。我們要內心專注下來不易,原來不專注也不容易。容許自己在一件事與一件事之間擠一個空檔,哪怕只是一分鐘,一分鐘留白,不思考,任由放空。自主的一分鐘,你可能會找到更多「活着」的感覺。不信?那不如現在就試試吧…… 作者簡介:擔任管理工作超過25年。認為孩子的發展有着無限可能,透過不同的互動經歷與自我追尋,就能找到幸福。 文﹕楊永明(保良局陳守仁小學校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24期]

詳細內容

教大GPS:在職媽媽 肯定不利教養?

「在職媽媽」屬兒童及家庭研究中一個重要的課題,然而,各研究的結果並不一致。有的研究指媽媽在產後繼續工作,缺少與孩子相處時間,以致未能積極回應孩子的需要,或會令孩子缺乏安全感,對成長帶來不良的影響;但同時亦有研究指出,母親工作能增加家庭收入,並擴闊媽媽的世界及視野,對孩子、家庭的發展反而更有裨益。事實上,探討「在職媽媽」這個課題,不能單看工作狀况一概而論,畢竟母子相處的「質」和「量」同樣重要,而教養模式與管教方法亦對孩子有重要影響。 媽媽上班有利有弊 根據政府數字,本港有逾半的母親正在職場工作。筆者曾有一項研究,對6名育有幼童的在職媽媽及其丈夫分別個人訪談,並對另外193個家庭作問卷調查,探討幾個與香港「在職媽媽」教養相關的問題。是次研究有幾點重要發現: 1、母親基於不同原因選擇在職。除家庭經濟考慮外,個人與社會接軌、孩子年紀及其發展階段亦是重要考慮因素 2、在職母親認為,雖然投入職場令親子時間減少,但她們依然能保持良好的管教及親子關係 3、基於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加上本地雙職家庭依賴家傭及/或祖父母照顧子女等因素,以致父親並沒有因母親投身職場而提高了在家庭內的參與度。爸爸的參與比較受自身工作壓力及時間所影響 4、母親的心理健康、父親的參與度,以及母親在工作上所獲得的支持,均影響母親使用較高程度的有效教養與管教模式 爸爸參與是關鍵 以往女性被視為主要料理家務者。時移世易,雖然今時今日,出門掙錢的並不只有爸爸,但有受訪爸爸不諱言,受原生家庭觀念所影響,料理家務或日常照顧孩子的責任,依然集中在媽媽身上。長遠來說,有可能令夫妻矛盾增加,令在職母親身心蒙受壓力,對夫妻關係及家庭健康構成影響。雖然外傭替不少香港家庭提供了家務上的協助,但教養孩子,畢竟需要父母共同努力,並不宜外判。筆者建議社會應大力鼓勵父親在家庭的參與,扭轉傳統但不合時宜的家庭崗位及性別定型前設,促進媽媽爸爸的共親職(Co-parenting)關係。 此外,社會應多關注在職媽媽面對育兒及工作所帶來的雙重壓力,並對她們提供更多支持。例如:在職場推動更多家庭友善措施,幫助在職母親平衡工作與家庭壓力。家庭友善的公司政策及文化,有助雙職母親在時間及安排上作出配合,並能減低媽媽們的心理負擔,對家庭健康、母親教養及孩子成長發展也能帶來正面影響。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 http://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文﹕吳凱霖(碩士課程畢業生)、劉怡虹(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教育課程主任)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22期]

詳細內容

媽媽維特:目露凶光

偶然檢查舊記憶卡,發現幾段兩年前拍下的玩「搖搖被」短片。「搖搖被」是我們喚的名字,玩法就是孩子坐在大毛巾被上,爸爸媽媽各執一端,讓大毛巾變成船兒,像搖籃般搖來搖去。當時他們兩兄弟分別六歲和兩歲,我們拚了老命,勉強還可以讓他們一起坐到船上搖。 那時候我心想,孩子再大些,我們就沒氣力再玩這遊戲了,值得拍下這個歡樂情景,所以叫老公拿攝錄機出來。拍完後累得要死,記憶卡就一直留在機內,徹底忘記。 這天記憶卡突然出土,珍貴片段重現眼前,當然是滿心歡喜的重溫舊片。但沒想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竟不是孩子們的爛漫笑聲,而是自己偶然被鏡頭捕捉到的肅穆殺氣。 片段裏,先聽到鏡頭外老公興奮宣布「好啦,開始搖被被!」和孩子爆發的笑聲,卻見我一臉遲疑,帶着一股有如神探審視案發環境的氣場,木然掃視四周,然後說:「唔得㗎,咁擺個鏡頭影唔到佢哋兩個,要由高位影落嚟至得。」 其中凝視鏡頭的一刻,我腦中應該是在盤算取景角度,但眼神中卻散發出一種森冷的凶光。當然,之後重擺鏡頭,就再看不到我的臉容,而是留下小子們快樂的見證。 歡樂中發出森冷目光 記得有次聽一位過度活躍症孩子母親的講座,她說拍下了自己教阿仔做功課的影片,看到自己目露凶光的樣子,真的非常震撼。講座當時就令我想起,自己同樣會在阿仔誤踏我雷區時,兩眼發出死光,那樣子一定非常害怕,我該好好調節自己。 如今我卻發現,原來即使理應享受親子樂的時候,我也會展現如此嚴峻的表情,而不是自己想像中的慈臉歡顏。我終於明白,面對自己惡相的震撼。 我想,也許是由於母親這個偉大崗位年中無休的訓練,我習慣了時時一眼關七,打點所有大小瑣碎事項,確保執行無誤。不是不容許自己出錯,但錯了就要盡力修正,排除問題,從幼嬰襁褓、出門七件事、生病對策、上學規劃、生活流程、誘導模式,莫不如此。檢視鏡頭如何擺佈,只是整副巨大執行機器的小小一環。 但也許,這其實不完全跟母親角色的訓練有關……? 最近讀一行禪師所寫的《與自己和解》,書中寫到,「假設我們與眾人一起欣賞日出,但我們心中充塞着各種工作計劃或者擔心憂慮的心情,想着過去或者未來的事情,無法真正享受美麗的日出。」這不正正是我的寫照嗎? 擔心過去未來 無法享受當下 大部分時間,我腦中都充塞着各式的念頭和擔憂,忙於找尋和排除各式的大小問題。這種頭腦不自覺的運轉,往往令我跌出當刻的時光,不能專注享受生命的美好。我的確需要學習靜下來,放下自己的頭腦,用心感受當刻的幸福——學習放鬆自己,活在當下。 同時,這段短片也在溝通層面上提醒了我,注意自己在生活中對家人不自覺的批判。在搖搖被一例中,我看到自己並非純粹在盤想如何調校鏡頭,而是背後帶着一種批判老公「點會放個咁嘅角度㗎」、「都唔諗下可唔可行」的心態。連拍攝一段歡樂家庭片,我都這般德行,可以想像平日老公受我的臉色認真不少,真的對不起。面對孩子,我也可能同樣嚴苛。 看到自己的問題,就是解決的一半。願以此為起點,讓自己和家人活得更寬容自在。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文﹕葉杏麗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21期]

詳細內容

媽媽維特:等到16歲

念小四的大仔最近跟我說,身邊許多同學都已有手機了。當然,他指的是能夠上網玩遊戲看短片用WhatsApp的智能手機。因我常跟他談到電子產品對身心的禍害,阿仔很清楚知道手機與現階段的自己無緣,在認知上,他也明白並接納這是媽媽對他的一種守護。但當然,認知跟情感往往不一致,看着好友們人人手執一機,阿仔內心如何酸葡萄是可以想像的。 的確,處在網絡徹底滲透生活的時代,要獨力把持當真不易。朋儕影響對孩子尤為深遠,再過一兩年,他更會慢慢步入「社交就是生命」的階段,那無形壓力只會更大。 盲目吸「like」被手機囚禁 然而,正正是社交大過天的少年心理,令浮沉於網絡的孩子更脆弱。近日我看到一篇美國老師寫的相關文章,當中對照十年前與今天初中生的日常。容我在此撮譯大意: 「12歲的拜恩當了半年中一生,開始猜想自己在校內的社會地位,但還不是太在意。每天放學回家,他就可以卸下校內的社交壓力,大部分晚上了無牽掛,那是2008年。有一天他在學校飯堂滑倒,被冷湯弄濕校褲,但沒多少人留意到這一幕,他快手換過運動褲就安然度過所有尷尬了。 「同樣12歲的拜恩,活在2018年。他不單會猜想自己在校內的地位,也因實際知道自己的地位而不安,因為社交媒體上的『追隨者』數字一目了然。課堂上,他一直記掛着自己追隨者數目偏低,不時偷瞄半插褲袋的手機,比較同級生的追隨者數字。 「高他一年級的馬克已有5年手機資歷,流連多個社交媒體,追隨者眾,同時也成癮極深,時刻渴望收到『讚好』時大腦釋出多巴胺的興奮滿足感——展示自己遙控車相片而得到『讚好』的滿足感,甚至大於真正玩遙控車的快樂。但每當讚好停止增加,他就開始空虛了。為了吸引更多讚好,就要貼新的內容,而且是『好的內容』。馬克試過把遙控車開上馬路,拍下其被真車撞毁的震撼短片並放上網,但那激發的讚好潮,最終還是會停止的。 「為發掘更好的內容,馬克這天守在飯堂,捕捉冒失者被積水滑倒的一刻,結果拍到拜恩的滑稽片段。短片即時放上社交媒體,讚好不斷湧入,不少人出於八卦紛紛分享,同時尋找誰是那狼狽小子。拜恩換完運動褲回到教室,發現周遭同學報以好奇目光,有人更舉起了手機一下,狀若拍照…… 「這一堂,人人都不時偷滑手機又偷看他。拜恩藉口上廁所細查手機,才發現自己的狼狽短片大熱,有同學更貼出他換褲後的最新照片。因為分享次數太多,他無法找出最初是誰偷拍他。即使放學後,仍不時有人朝他舉機拍照。 「換了在2008年,家是個安全的地方,學校的事止於校園。但現在不同,拜恩不斷刷新手機,沒法專心做功課,沒心情吃晚飯。他發現了兩個惡搞版本,有許多人留言。他無力反抗,卻不能不理,也沒法向師長求助。凌晨3點,拜恩和馬克分別因為情緒低落和高漲,而無法入睡。」 智能手機對孩子身心有許多不良影響,如剝奪真正童年、影響專注、干擾社交以至情緒、破壞睡眠、網絡欺凌等 故事發表於美國一個名為「等到八年班」(Wait until 8th)的倡議網站。八年班即是香港的中二,倡議組織指出,智能手機對孩子身心有許多不良影響,如剝奪真正童年、影響專注、干擾社交以至情緒、破壞睡眠、網絡欺凌等。回看故事中的拜恩、馬克、其他看似角色不大的學生,他們經歷的不正正是這些嗎?故事作者是一位中學老師,內容儘管虛構,卻是發人深省。 我沒跟大仔提過這故事和相關倡議,但他早幾天主動提出,到16歲時才有手機。這條線定得比中二更高,我不期望能達到,但重要的是方向而非最終結果。孩子,就讓我們試試挺着走吧。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文﹕葉杏麗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19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昔日狀元何處去

日前看到一篇講秦檜的文章,這個遺臭萬年(誇大了)的丞相,相傳是狀元出身,書法好到不得了,如果不以人廢言,他的書法絕對可以傳世;但因為他背負迫害岳飛臭名,連帶他的書法也打入十八層地獄。至於他應否負上殺害忠良的責任,後世史家有不同看法。由古代狀元聯想到今日DSE高考,更早些日子中學會考狀元,他們現况如何? 能夠在數以萬計考生中脫穎而當狀元,人生旅途中應是贏在起跑線的一群。他們入大學很多選讀醫科,如此說來,中環中建大廈這座醫生樓應有很多昔日狀元,似乎又並非如此。 四屆特首無一狀元 如果以社會地位衡量成就,四屆特首都不是狀元,即使是考試年年第一的林鄭,也非當年會考狀元,曾蔭權不是,梁振英更不是。向下掃一掃,歷屆行政局及行政會議成員無人是狀元出身,立法局/會人數眾多,記憶所及存疑的僅有一個李汝大。大學校長中,據他報作者左丁山說劉遵義曾是中學會考狀元。由此可見,考試狀元與社會地位、社會貢獻並無必然關係。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是孔融和陳韙的故事,陳韙雖然有點老氣橫秋,但所言並非無理,何况他也留有餘地,「未必」而已。今時今日好多家長擔心兒女輸在起跑線,樣樣驚執輸,雖說父母愛子之心無微不至,照上述所言,應該放開懷抱。王師奶遇過好多有學歷無能力的人,但不至偏激到叫人唔使讀書,話讓兒女隨心所欲,讀又好,唔讀又好。基本的路仍是要行的,人生處處都是起跑線,無所謂輸贏,看一眾狀元,各奔前程,未必可以「狀」完一次又一次。 王師奶有個世侄,在傳統名校教DSE班,趕課趕到氣咳,可以說應教的都教了,世侄認為今次考試成績應該無問題,怎料調查之下,原來全班有四分之三人有去補習社補習,另有兩個是專人一對一。世侄問呢批去不同補習社的學生,補的是什麼?原來不是課程內容,是補答題技巧,還有包圍題目、估計考試內容,有點似馬場落注。事實他們的大包圍再細選頗為準確,狀元就是這樣產生。當然不是所有狀元都要補習,但確實好多榜眼探花都是這樣產生,這些學生還告訴世侄一個秘密,校長的兒子也是補習社的學生。看!教課程的是學校的老師,捉題目的是補習社的阿sir,狀元就是這樣產生。 課程靠老師 捉題靠補習 理論上狀元入讀大學理應成績特別標青,一級榮譽畢業應該無走雞,事實又是否如此?中學純是記問之學,大學成績參考因素好多,所以中學會考狀元並非坐定粒六。老爹有個學生女兒在美國長春藤大學讀新聞系,平時功課做得好好,絕不走堂,考試時知道自己答得完美,怎料放榜時該科只得B。她自然不服氣,質問教授。教授說:「你上課足,功課做得好,試卷也答得完美,但你上課時從來不發問,討論問題時也從來不主動提出意見,這不是做學問之道,何况你選的是新聞系,這是我給你B的原因。」幾經爭取,教授改給了她一個B+。 王師奶好想記者們深入調查過去20年的考試狀元成就,好讓家長們參考,讓他們知道正如傅聰先生所說:「拿一次鋼琴比賽冠軍並不代表什麼。」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email protected] 文﹕王師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18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為恒生大學定位鼓掌

自資專上院校恒生管理學院,獲行政會議通過升格為私立大學,正名為香港恒生大學。恒生大學前身是恒生管理學院及恒生商學書院,由恒生銀行高層何善衡先生及利國偉爵士創辦。經過三十多年的經之營之,繼樹仁大學後成為本港第二所私立大學。校方強調致力成為優秀的非牟利博雅大學,辦學定位清晰,不會隨波逐流參與大學排名遊戲。 不隨波逐流玩排名遊戲 香港恒生大學成立伊始,強調自己辦學方向,不追逐排名,不啻是大學教育的一服清涼劑,亦即顯示某些大學營營役役追逐排名位置(公營大學受政府資助,受教資會監察,本身亦有不得已苦衷)。大學行政部門十分關注教授論文數量,教授顧此失彼而疏忽指導本科生,這現象並非罕見,甚至是常態。接受政府資助的公營大學,對排行榜的升降至為緊張,家長亦以排行榜作為兒女選擇大學的指標。在本港讀大學的,關心港大、中大、科大的排名,大學能否吸納DSE尖子學生亦與排名有關。大學排名權威刊物是世界性的,經常上榜的有英國的牛津、劍橋,美國的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麻省理工、史丹福、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等,亞洲區的常客是北大、清華、東京大學和新加坡國立等。 名校之所以成為名校,自然有它成功之道,年年上榜兼愈升愈高,更是難能。辦學而成名校,是每個大學校長夢寐以求的事,創業難,守業亦不易,大學除冀望排名向上,守住不退也是要務。今香港恒生大學何順文校長,開宗明義講明不會投放資源參與排名遊戲,但着重小班教學,明顯與公營大學不同,小婦人但願恒生大學真能將此清流,洗濯一般大學的疏離與淺見。觀乎世界名校多是私立,究竟恆大能否在本港公私大學群中,獨樹一幟,實踐真正的博雅精神,甚至有朝一日與世界私立大學看齊,獲取家長和社會人士信任,相信要經歷一段時間才見端倪。小婦人是樂觀的。 首步先要博取家長信任 私立大學沒有政府資助,最重要是財力支持,何順文校長透露已有熱心人士願意以千萬元計捐款,以恒生大學前身的務實作風,樂意資助人士一定會很多。每年DSE考生能入公營大學的約1.5萬人,低於30%,恒生大學將會給矢志入大學的年輕人一點曙光。恒大第一步要獲得家長的信任,下一步畢業生水準要得到大企業及商業機構的認同。 香港恒生大學,小婦人為你一士諤諤的定位鼓掌。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email protected] 文﹕王師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17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你點睇體罰?

上星期老爹一批舊學生來訪,這十七八個學生,大都已「登陸」,講下講下講到體罰。他們回想當年給老師們體罰(當然我老爹有份),聲中不含恨意,還當作為童年美好一部分;有些甚至感激當年體罰,否則不會循規蹈矩,踏上奮發之途。這批學生有的已為人祖父母,似乎大部分都頗贊同適度體罰。 今年6月尾,報章有一則新聞,報道泰國數十名小學生和家長手持標語,要求學校開除一名女教師。家長稱,該名女教師平日經常以粗言穢語辱罵學生,又用尖銳鉛筆戳學生,整天只顧談電話而疏於教學;又今年8月,香港一名補習社女導師不滿10歲小五男生無交功課及默書不及格,在課堂當眾拳打腳踢,又用膠棒打他,又以清潔劑噴頭後再用髒毛巾抹,虐打招數有9招。其間她自稱:「我係黐線,你知唔知?」,又揚言:「你係一個示範品,邊個唔乖就係咁下場。」最後官判該教師入獄8個月。小婦人見到老爹舊學生講體罰講到眉飛色舞,因而記起這兩則新聞。 時移世易 「棒頭出孝子」不再 體罰因時代轉變而有不同看法,老爹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社會保守,「棒頭出孝子」觀念濃厚,父母以藤條或雞毛掃打仔十分普遍,視為教仔方法。教師上下課戒尺隨身,打手心是輕刑,以藤條打足部或臀部常有。父母忙於工作,每日工時11、12個鐘頭十分普遍,如果老師因學生懶惰而體罰,家長感激還來不及,因為你替他教仔,罰企或留堂是微不足道小事,決不會因此惹上官非;加上《三字經》有「教不嚴,師之惰」之句入腦,老師們更不敢鬆懈。最後老爹向舊生們說:「回顧往日,要向你們道歉。體罰害多於利,而且體罰方向是會轉移的。」 教育專家和學者多不贊成體罰,認為教育不應用暴力去實踐,而是用愛心循循善誘,孩子應在愉快中學習,知識不應該由淚水累積而成。再者,社會結構改變,一般家庭生兒育女一個起兩個止,不再是兒孫滿堂,一般家長略有溺愛傾向,自然不接受任何程度的體罰,即使罰企也認為有損尊嚴,影響自信,所以教師因體罰而鬧上法庭案件時有所聞。 體罰易變質 王師奶對體罰另有體會,記得小時候隔座一個同學因欠交功課,給老師打了三下掌心,吩咐他第二日補交;翌日同學沒有補交,老師加倍打了六下手掌,一面打一面說:「叫你補交你唔補交,唔聽話,當我的說話是耳邊風。」王師奶覺得這六下手掌已偏離原意。讀者諸君,這體罰已轉移方向,不是因為欠交功課而體罰,而是因為當老師的話是耳邊風,不聽話。這種轉移十分危險,再進一步,老師覺得尊嚴受損,認為你挑戰他的權威,體罰已徹底變質。權衡輕重,小婦人選擇不宜體罰,拿捏不易吖! 老師們對「教不嚴,師之惰」改為「教得嚴,師之禍」,一時失手,教師牌照被釘,連份公積金都無埋,何苦!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email protected] 文﹕王師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15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校董培訓得個噏字

「校本管理政策專責小組」與「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專責小組」發表諮詢文件,身兼兩個小組主席的雷添良稱,過去半年諮詢過校長及校董意見,大致認同校董應接受培訓,避免發生興德學校的混亂事件。 強制培訓 前路艱難 雷添良主席要培訓校董是好意,因為他以校政專家身分體驗過興德學校這醬缸的「混醬」,知道由校監以至校董全是賣缸瓦的,盲人騎瞎馬,把一間育人育才的學校帶向不堪聞問的深淵。自從2005年起,所有資助學校均須成立法團校董會,表面是加強管治質素,有利學校自主,背後其實有隱藏動機。題外話不說了,免惹麻煩。雷先生說學界普遍認同校董要接受培訓,但模式是強制抑自願則意見紛紜,「紛紜」兩字可圈可點吖!雷先生是資深教育界中人,他留下一手,說要聆聽更多意見才再釐定,即係話,佢都知道前路艱難。王師奶願以麥記魚柳包加一杯咖啡賭「校董培訓得個噏字」。 校董成日飛 睬你都生積 群仙拱照張果老     Ball埸貴婦下塵寰 校董培訓不是新鮮事物,想當年,羅范椒芬任教育署長期間,係威係勢,強制所有學校校董參加3天半講座,否則取消校董資格。王師奶親眼見過這偉大場面,曾在本欄寫過《千年校董》一文,以絕妙好句「群仙拱照張果老」及「Ball埸貴婦下塵寰」形容最搶眼球的男女校董。羅范構想雖好,可惜慘淡收場,張果老和貴婦無得坐軟綿綿的Cushion,又唔知台上講者噏乜,半日就打道回府或文華酒店歎下午茶去也。 香港好多學校由東華、保良局、仁濟等慈善團體贊助辦學,主席兼任校監、校董,佢哋日理萬機,生意一籮籮,今日北京,明日東京,飛來飛去,職員搵佢哋簽支票都好似遇仙咁遇,培訓?睬你都生積喇!羅太就咁靜雞雞躀低,所以小婦人唔信培訓校董可以強制執行。雷添良主席是老差骨,羅太3日半培訓校董這件偃旗息鼓的事一定記憶猶新,所以他留下一手,不敢強制,諒他也不敢接受小婦人的魚柳包的怡情小注。 資深校董更加要培訓 新校董固然要培訓,資深校董更加要培訓。既云資深,梗係年紀有番咁上下,他們大多比較主觀…… 自願性質當然可以,據知教育局有委託中文大學辦這些培訓班,聽說成效也不錯。王師奶相信本港仍有教育有心人,任校董前了解多些學校運作程序,熟習教育則例是應該的。教育終究是百年大業,如果自己太忙或是無興趣,甚或知力有不逮的,乾脆就讓賢吧,無謂霸住茅廁唔Poo Poo吖。順道與雷主席討論新任校董和資深校董不同要求,甚至有說資深校董毋須培訓。以王師奶冷眼旁觀所見:新校董固然要培訓,資深校董更加要培訓。既云資深,梗係年紀有番咁上下,他們大多比較主觀,而且好多時自恃資深,未必跟得上時代步伐(或有少數例外嘅),將二十年前嗰套放在今時今日,咁就阿蘭嫁阿瑞,累鬥累了。 小婦人好賭成性,原來2017年9月12日在《賣缸瓦的校董》一文中,曾同樣以麥記魚柳包一個向楊潤雄局長賭他不敢強制培訓校董。罪過罪過!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文:王師奶 [email protected]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03期]

詳細內容

媽媽維特:我不是媽媽的角色

我們都不是一開始就當父母的。猶記得第一個孩子尚在腹中,我肚皮下如有小魚滑行,後來漸變成鼓手般的捶打,感覺雖然深刻,但孩子還沒出來,心底始終無法想像有人會喚我做「媽媽」,那似乎還是難以接納的事實。沒想到熬完漫漫長夜的分娩,經過極盡痛楚的洗禮,當刻無盡謙卑的靈魂自然就走進了新角色,奇妙得難以置信。 之後,新角色一直如影隨形。為了當個好媽媽,為了照應孩子的需要,自然付時間付心機,扭盡六壬,不斷學習。孩子「阿媽~」前「阿媽~」後,而阿媽心甘命抵,徹底臣服於角色的召喚。 如此被馴化多年的我,最近卻學會一句當頭棒喝的話——「我不是我的角色」。 我們大概不時都會聽到,某某含辛茹苦養育子女多年的偉大母親,在孩子長大離巢之後,心靈頓變空虛。面對這個老生常談,我早就常常告誡自己,如果「那一天」要到來,必須學懂放手。 媽媽只是我的一部分 其實不用等「那一天」的到來,才去學習放手,而是今天就要學習切勿作繭自縛…… 「我不是我的角色」這句話卻提醒了我,其實不用等「那一天」的到來,才去學習放手,而是今天就要學習切勿作繭自縛。當然,我依舊會努力當好媽媽,但我必須區分清楚,我只是「擁有媽媽這個角色」,媽媽角色「只是我的一部分」,我還有很多的面相,我不能只以「媽媽」來界定自己。 我擁有一頂喚作「媽媽」的帽子,同時,我可以擁有幾十頂的帽子。如何善用這些帽子,該由我來決定、我來創造。 最近,我學會堂堂然地告訴孩子們,媽媽也要去上課。以往偶爾我找到空檔(當然是盡量不影響孩子日程的空檔)上工作坊或參加朋友聚會,總是不自覺地帶着一點不好意思開溜的心態,不願太着痕迹。現在我卻知道,在孩子面對清楚呈現自己的整體面貌,讓他們認識和接納媽媽角色以外的我,對自己和孩子才更健康。 每見到孩子們哭訴見不着媽媽,她內心就會掙扎,是不是孩子還小、自己不該剝削陪伴他們的時間? 道理當然顯淺,但對於慣於全心奉獻的媽媽們,這份功課並不容易。一位友人告訴我,她往常局限於家庭的圈子,現在能夠貢獻自己做義工、跟朋友相聚,她十分享受。但回家每見到孩子們哭訴見不着媽媽,她內心就會掙扎,是不是孩子還小、自己不該剝削陪伴他們的時間?迷惘了好一段時間,幸好她最終得出結論——孩子最需要的,是有質素的陪伴,質比量更重要。 天堂晚宴 初嘗孩子餵飯 在這個「天堂」裏大家只能依靠身邊的人,以同樣伸直了的手互相餵食。 而我,為了讓孩子認識媽媽自己的天地,有一天帶了他們和爸爸一起去看「媽媽的學校」。所謂學校其實是我上心靈課程的小教室。這天導師特別安排了一餐「天堂晚宴」,讓學員邀請生命中重要的人來參加。晚宴食物簡單,但規定每個人兩手只能伸直,換言之不能如常屈手進餐。在這個「天堂」裏大家只能依靠身邊的人,以同樣伸直了的手互相餵食。如是者,我第一次嘗到了孩子給我餵飯的感覺。 晚宴之後,我邀請家人上台,當眾感謝之餘,也鄭重告訴孩子,我為了學習更好地愛他們,而來這「學校」上課,但我現在更加學會了要好好愛自己,照顧自己的需要。沒想到,現在四歲的弟弟偶爾都會像大人一樣提醒我,「你也要照顧自己啊」,讓我好笑又驚歎。 感謝上天讓我當媽媽,同時,當媽媽只是我的經驗,不是我的本質。至於我是什麼,我相信,我是個永無止境的創造過程。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文﹕葉杏麗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03期]

詳細內容

送禮情報:炸彈人「炸」入商場

大受歡迎的電玩「炸彈人」,今個暑假「炸」入商場!為慶祝面世35周年,各個炸彈人角色,如白寶、黑寶、紅寶等,到訪置富Malls旗下商場,重現多個經典對戰場景,跟小朋友來場大比併。在第一關「鬥智鬥力熱身場」,小朋友要用大錘子玩層層疊、鬥快走過炸彈橋等;第二關是消暑的「泡泡『夏』水池」,用色彩繽紛的水泡跟炸彈人玩遊戲;第三關就要勇闖「森林歷險基地」,先坐上高卡車影相,再挑戰大型彈珠台!戰鬥到最後一關「彩虹遊樂園」,是時候跟炸彈人一同玩滑梯等遊樂設施,為精彩旅程畫下句號。 ■置富Malls×BOMBERMAN夏日擂台大作戰 日期:即日起至8月31日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9:00 地點:馬鞍山廣場(鬥智鬥力熱身場)、置富都會(泡泡「夏」水池)、置富嘉湖(森林歷險基地)、置富第一城(彩虹遊樂園) 查詢:2631 0802(馬鞍山廣場) ■送BOMBERMAN限定禮品 置富Malls送出10份「BOMBERMAN限定禮品」抹抹毛巾予《Happy PaMa教得樂》讀者。名額10個,每人可獲禮品一份。截止日期:8月14日,送禮詳情刊於報章。 整理:李樂嘉 圖:商場提供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