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慣做判官 子女更難打開心扉
小朋友總有無限的新點子,有時候,身為家長我們真的跟不上。一陣子「鬼口水」,一會兒「抖音」,待跟得上這,他們又已經不知往跑那。 當你看到孩子正在做你不認識的事時,你會有甚麼反應?無奈嘆氣說著:「你又在搞甚麼?」還是直接提醒:「你別做那些可有可無的了,快去溫習吧!」 內容提供: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艾文妮姑娘(註冊社工) 有很多家長分享,隨著子女日漸長大,他們像有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每每問著他們,他們都「嗯」﹑「哦」﹑「呀」的敷衍了事。當我們社工介入了解時,很多子女會分享因害怕父母的反應而避免讓他們知道自己在做甚麼。那我會想:「我們做了甚麼反應,令子女對我們小心翼翼﹑處處防備?」我想大概離不開一些質疑、否定、制止? 如果孩子因懼怕我們的反應而「收收埋埋」,那親子距離一定越走越遠,更甚是當他們遇到困難時,他們都不會向我們求助。所以,我們應避免太快下判斷,多持開放態度了解子女世代的文化及事情,多問、多聽、多了解,相信有此作基礎,我們更容易了解子女的心扉。 (圖片:青協家長全動網) 打開話題最好的方法,就是由對方喜歡的事情著手,所以,如果某天你看到孩子正著迷地在做著或說著一件事,不妨放低趕急的時間表,放低一籃子的提醒,放低一連串的否定,帶著輕鬆的語氣先問問他「你在做的這件事好有趣啊,可否跟我分享一下?」相信你會得到滔滔不絕的回應啊! 如果孩子正專注地做一件事,或許他不想被打擾,那我們也需考慮當下是否適合的時機。我們想教孩子「適當時候做適當的事」,我們自己也要多多留意啊!否則,關心變成打擾就徒勞無功了! 欲了解更多親職教育資訊歡迎登入「青協家長全動網」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