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自聊:建立詞彙小貼士

近期多了幼稚園家長問Konnie姑娘有關詞彙學習的輔助技巧,因為爸媽都覺得小朋友受疫情影響,減少了外出及上學時間,語言發展好像比哥哥姊姊當年慢得多。其實,家長的擔心不無道理,因為根據詞彙學習理論,小朋友學習詞彙有兩大方法:偶然學習(incidental learning)及有意識學習(intentional learning)。小朋友早期學習詞彙主要靠偶然學習,即是在生活環境或日常對話中學習,就好像我們小時候學習紅色的水果是蘋果,用來抹面的是毛巾,這些詞彙都是我們透過觀察和聆聽其他人運用而習得。所以,如果小朋友的生活經驗愈豐富,有愈多觀察和聆聽的機會,理論上詞彙也會愈多。惟在疫情或隔離期間,偶然學習詞彙這方法就未必可以完全實行了。 今次就讓我介紹幾個有意識學習詞彙的方法。根據美國國家閱讀評審委員會(National Reading Panel)的研究,詞彙與閱讀能力相輔相成,小朋友的詞彙愈多,閱讀能力就會愈強;而閱讀是其中一種可以代替偶然學習詞彙的方法,因為書籍有無限的主題,可多方面發展小朋友的詞彙。在伴讀期間,爸爸媽媽可以先自行閱讀圖書,並在書中找出目標的詞彙,再用以下5個方法來介紹書中艱難的詞彙,在家中來一場有意識學習詞彙的訓練: 1. 以小朋友友善的方法來定義詞彙 遇到不懂的詞彙,教師總會叫我們查字典,但查字典後學到的詞彙對小朋友來說未必深刻。而所謂「小朋友友善」(kid-friendly)的方法,就是用他們的語言來運用某個詞彙:例如在故事中出現了「靈機一觸」這個詞彙,爸媽可以解釋這詞語怎樣用,並以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作例子來解說。 2. 利用故事場景解釋詞彙 閱讀有一個好處,就是有場景(context),場景有助小朋友理解詞彙,尤其是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在故事中主角很「尷尬」,這情緒詞彙實在有點難解釋,但家長可以用故事場景來引入,再加以解釋,這樣小朋友就更易理解了。 3. 故事情節協助理解詞彙 除了利用故事場景來解釋外,故事情節也能協助我們理解詞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利用「前文後理」推斷某個詞彙的意思?其實這也是小朋友理解詞彙的方法。當然,對於年紀較小的小朋友,他們需要家長的協助來推斷,但這技巧會隨着小朋友的閱讀能力提升而成熟,亦會成為他們理解詞彙的方式之一。 4. 畫出詞彙意思 這個貼士對喜歡畫圖畫的小朋友特別有效,因為畫畫能將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亦由於是小朋友自己畫的,他們的理解會更深刻。而這裏所指的畫畫是速畫(sketching),並不追求什麼藝術造詣。 5. 運用詞彙腦圖 最後,詞彙腦圖就是利用腦圖的概念列出與詞彙相關的一切,包括詞彙的類別、同義詞、反義詞及一切有關的事情。以「海灘」為例,海灘是一個地方,它的近義詞是沙灘,與海灘有關的詞彙包括游泳、夏天、滑浪、砌城堡等等,這樣就能幫助小朋友建立一系列的詞彙了。 以上5個方法,家長可以按小朋友需要隨意運用,但緊記每次閱讀都應按小朋友的興趣和能力調節,如果強迫小朋友閱讀,不但令他們失去閱讀的興趣,更埋沒了對詞彙學習的好奇心,就得不償失了。 文:Konnie姑娘(言語治療師、家庭輔導及家庭教育文學碩士)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7期]

詳細內容

升學攻略:幼稚園及小學篇

高主教幼園生六成可直升 問◢ 我們家住將軍澳,大兒子讀北角衛理堂幼稚園PN(學前班),現獲高主教書院幼稚園部、保良局方王換娣幼稚園、聖安當幼稚園、藍田靈糧幼稚園及根德園幼稚園的K1學位。我們心儀的小學有高主教書院小學部、將軍澳循道衛理小學、將軍澳天主教小學及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小學我們可報48或95校網,希望小女兒跟哥哥一起讀,但我們只有基本15分。請問報哪間幼稚園較合適?還是繼續讀北角衛理堂?希望你提供意見,選擇一間對入讀心儀小學有幫助的幼稚園。 答◢ 有一點你要知道,香港的「免費」幼稚園與官津小學並沒有直升關係,官津小學之取錄標準只按分數計算,並不關乎學生曾讀過哪一所幼稚園。所以,如果你孩子「只有15分」,想入將軍澳循道衛理小學機會應該不大,因該校去年在該校網排名三甲;將軍澳天主教小學及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雖然分別排名第10及11,但因為有宗教背景,有很多25分的人報讀,15分只能說有少許機會。你孩子機會最大是報高主教書院,因小學部是私立小學,所以約有50%至60%的幼稚園部學生可以直升,而且高主教辦得不錯。對你來說唯一缺點是「山長水遠」,需要解決路途遙遠這問題! 九龍靈糧堂A+級優良學校 問◢ 家住馬鞍山,小兒2021年會讀K1,現手上有3間幼稚園可供選擇:1、九龍靈糧堂幼稚園;2、大圍的聖母無玷聖心幼稚園;3、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幼稚園。以上3間學校都各有優劣,懇請提供專業見解! 答◢ 最可靠的專業意見應該是教育局質素評核報告。本人參考該些報告,把3所幼稚園排名(從A++至A-)為:九龍靈糧堂A+;聖母無玷聖心A;張煊昌幼稚園A。因此,九龍靈糧堂略為優勝! 明雅歷史悠久 綠茵利報考直資 問◢ 本人一家現住元朗,為方便小朋友上學,考慮搬到大埔近娘家。以下幾間幼稚園,哪間對將來升直資小學較有利?綠茵英文(國際)幼稚園(嵐山)、明雅中英文幼稚園、約克蒙特梭利國際幼稚園(元朗)。 答◢ 3所幼稚園中,明雅中英文幼稚園比較歷史悠久,亦比較受歡迎,最多學生升讀的小學為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及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小學兩間津小;至於綠茵英文(國際)幼稚園(嵐山)及約克蒙特梭利國際幼稚園(元朗),前者創校於2016年,後者2017年,網上有關畢業生升學資料並不多,只知道綠茵有畢業生升讀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約克則不詳,因此如將來要升直資小學,可考慮綠茵。 文:趙榮德 作者簡介﹕前喇沙書院副校長、資深教育工作者 (歡迎查詢幼稚園及升小問題,電郵:[email protected])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7期]

詳細內容

喜閱愛麗絲:小王子閱讀樂滿fun

「小王子書籤設計比賽」作品(作者提供) 4月份是舉辦校園閱讀活動的高峰月,筆者一如以往在校園內舉辦以名著為核心的閱讀月。最近便以安東尼.聖修伯里著的《小王子》這本經典作為主題,貫通閱讀月內的各項活動。《小王子》是最多讀者和譯本的世界名著,為了配合423世界閱讀日及《小王子》法國出版75周年紀念,我校於4月份舉辦了「iSTREAM小王子閱讀月」活動以響應盛事,除了閱讀外,還結合了視藝和科學教育等學習元素,融入到各項學習活動之中。《小王子》講述一個墜機的飛行員(作者),遇上超越俗世的小王子的故事。透過兩人之間的寓言式相遇,引領着大人和孩子看見內心深處,不同年齡的讀者,都能有不同層次的獲益。有價值的世界名著,是孩童在小學階段應該一讀再讀的;當然,不少中國古代名著,如《西遊記》和《三國演義》也可以作為閱讀月的主題書,筆者希望未來能將我國的名著,活化為校園裏的閱讀活動。 多元活動 結合視藝、科學教育 配合閱讀日主題《小王子》,透過TEAMS網上的閱讀活動,特設「423小王子網上閱讀嘉年華日」,除了讓學生認識這本名著外,亦藉此提高學生對閱讀其他名著的興趣。活動很多元化,列舉一部分,供學界參考:小王子心得及金句分享(校長和教師)、好書推介、小王子故事及評賞、小王子電子書閱讀、小王子角位書籤製作、閱讀小常識、小王子模型製作、課室漂書樂(閱讀科學書及不同版本的《小王子》)、「親親小王子」合影等。 小王子的身影還貫穿了閱讀月內的各項活動,好像以小王子為主題的「小王子Wordwall網上問答遊戲比賽」及「小王子書籤設計比賽」;「小王子STEM讀書會」(各年級學生在共讀小王子故事後,分別也認識玫瑰花結構、飛機的飛行原理及天文宇宙的知識)。在校園內更有不同的小王子展板佈置,供師生合影留念;並設有「認識小王子」小展覽等活動,製造濃厚的閱讀氛圍,令學生更投入閱讀活動。我們的小王子閱讀活動,還備有跨學科的延伸活動,都拍成了有趣的自學影片(幼兒親子網上課程),歡迎家長與子女一起瀏覽有關影片。 文:董雅詩 作者簡介﹕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熱愛文字,兼且創意無限。著作包括《一書一天堂——圖解家校讀書會》、《愛麗絲老師讚好的50本必看童書》等。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6期]

詳細內容

幼園選校:非人人「受谷」 了解孩子特質勿錯配 揀啱幼園 先甜也能後甜

專家教路 選對幼園成贏家(蘇智鑫攝) 家有寶寶準備在2022/23年度入讀K1的家長,是時候要開始物色幼稚園了。在學習路上,幼稚園可說是人生第一條賽道,所以不少家長都擔心,揀錯幼稚園會影響孩子的升小前途。其實香港家長在揀選幼稚園時,往往有不少迷思,專家指並非所有孩子也「受谷」的,胡亂錯配,有可能令小朋友討厭上學,甚至窒礙他們的成長發展,分分鐘「贏」家變「輸」家,得不償失! 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學校,雖然英語外籍教師的數目或不及私立獨立幼稚園,但一樣重視英語教學,花心思設計英語教材。(蘇智鑫攝) 學好英文不一定要靠NET 迷思1︰「平嘢無好嘢」,免費幼稚園不及收費幼稚園般好。 趙︰那就要先定義什麼是「好」。如果「好」是指課程較深、外籍教師(NET)較多,較大機會考入直資、私立小學等,那麼私立獨立幼稚園,的確比「幼稚園教育計劃」下的幼稚園「好」。由於受教育局所限,計劃內的幼稚園必須以母語教學,局方亦不會提供額外資源讓學校增聘NET。反之,私立獨立幼稚園的自由度較大,在市場主導下,學術水平、語境都勝一籌,因此學生考入重視兩文三語的直私小學,機會率亦較大。 但假如「好」的定義,是順應小朋友的天性,透過遊戲學習,讓他們讀得開心、愉快,那麼免費幼稚園都有很多「好」學校。我想指出,並非所有孩子也「受谷」的,胡亂錯配,只會適得其反,甚至令小朋友討厭上學,不利升小。假如家長擔心免費幼稚園的英語語境不夠,不妨平日多抽時間陪伴子女一起閱讀中、英文圖書,培養小朋友的閱讀興趣,我相信,愛閱讀的孩子,語文水平不會差。 朱︰現在即使是免費幼稚園,大部分也有NET的,以我學校為例,亦有兩個。其實政府在過去10年,一直推動由本地教師教授英語,因為只有本地教師,才最認識香港人的文化,了解香港學生學習英語的難處,而語常會(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亦有專為本地教師而設的英語課程,讓我們掌握教授英語的技巧和策略,我覺得成效不錯,至少我的學生不怕英語,而且很感興趣。 就家長選校時最常見的5大迷思,今期《HappyPaMa教得樂》請來升學專家趙榮德,以及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幼稚園校長朱惠芳拆解。 趙︰趙榮德(資料圖片) 朱︰朱惠芳(蘇智鑫攝) 培養小孩愛上閱讀,不單有助提升語文能力,也讓他們日後可更輕鬆應付學業。(szeyuen@iStockphoto) 直私小學未必只收「神級」生 迷思2︰直私小學只收「神級」幼稚園學生。 趙︰實情是,愈來愈多直私小學不喜歡這類學生。我有些教育界朋友透露,某幾間連鎖幼稚園把「小一面試」變成常規課程,小朋友學足3年,面試表現當然優秀,但當他們考入直私小學後,便很快「走樣」。原因是這批學生,從小只慣於「操練」強記,而非真正理解,一、二年級尚可應付,但升上三年級後,課程艱深了,需要運用更多推理及常識,孩子的「老本」耗盡便現「真章」,導致成績一落千丈。反之,來自一般幼稚園的學生,他們成績好,是因為他們真的喜歡學習,不是逼出來,自然愈學愈開心,成績便愈來愈進步。正因為這樣,據聞有些名直資私小也漸漸改變收生策略,傾向錄取多些「平民」幼稚園的學生。 幼兒教育不在於教得有多深,「揠苗助長」的風氣不可長。(PixelsEffect@iStockphoto) 循序漸進 毋須提早催谷 迷思3︰讀書不是「先甜後苦」,就「先苦後甜」,早些催谷,升上小一便更容易適應。 趙︰這的確是香港教育的一大問題,不單幼稚園升上小學,就是小學升上中學,在課程上,都缺乏專人整合,以致每一個階段,都很難銜接。但我不相信,「先甜」便一定會「後苦」,學習旅程應該是「先甜」也「後甜」的。正如前述,「甜」的秘訣在於讓孩子愛上閱讀,一個愛看書的學生,語文不會差,應付各學科也會相對輕鬆。 朱︰其實教育局近幾年都很努力做幼小銜接,2017年新推的《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也特別強調這個部分,亦提供培訓課程,讓小一教師更了解幼稚園的教學內容。我想說,一般情况下,幼稚園給學生的裝備,是足夠應付小學階段的學習,因此家長不用太過擔心,也毋須提早催谷。但當然,整個業界都需要通力合作,尤其小一各個學科,都應該循序漸進,由基本概念教起,不要刻意刪減、調深程度。 幼稚園是人生第一條賽道,揀選適合孩子特質的幼稚園,可助他「贏在起跑線」,愛上學習,愈讀愈開心。(蘇智鑫攝) 全日制不比半日制學得多 迷思4︰全日制幼稚園比半日制學得更多;讀上午班比讀下午班好。 朱︰若純粹比較正規學習課程,其實全日制和半日制幼稚園,學的都是一樣,沒有分別的。以我的幼稚園為例,全日制學生吃過午飯、玩一會兒,便要午睡休息,睡醒後吃些茶點,然後做功課或聽故事,便差不多放學了。因此,全日制學生不會比半日制學生學得多,但自理、跟別人相處溝通,則無疑有較多練習的機會。 至於讀上午班是否較好?不少專家也指出,小朋友吃過早餐去上學,吸收力、專注力都較佳。但是否代表所有孩子都應該報讀上午班呢?家長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包括自己家庭和小朋友的作息時間表,如果孩子偏向遲起牀的,那就無謂勉強他一定要讀上午班了,否則大家都辛苦。 參考質素評核報告 迷思5︰揀幼稚園都是靠口碑、憑感覺。 趙︰其實家長還可以參考教育局的質素評核報告,這是局方替全港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約750間幼稚園所做的視學質素評核,資料全部上載教育局及學校網頁,比較客觀。評核着眼於學校管理、學與教、與家長溝通等,有讚有彈,亦有建議,家長不妨重點看看局方「彈」什麼,好壞便心中有數。 最新的《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強調「遊戲學習」,並鼓勵加強自由探索的元素。(蘇智鑫攝) 幼兒教育是兒童一個重要的啟蒙階段,如何提升幼兒教育的質素,是全球共同關注的議題。香港幼兒教育當下的情况是怎樣呢?耀中幼教學院校長袁海球引用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在2012年公布的全球幼教評級報告指出,香港幼兒教育在亞洲區表現算不俗,但對比北歐國家,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該報告從4個領域比較全球45個國家及地區的幼兒教育發展,包括Social Context (社會背景,如營養不良比率等)、Availability(可獲得性,如學前入學率等)、Affordability(支付能力,如學費水平等)和Quality(質素,如師生比例等),結果香港整體得分66.2,排名19,是亞洲區的第二位(第一位為韓國,72.5分);全球三甲則分別是芬蘭(91.8分)、瑞典(91.7分)和挪威(88.9分)。 雖然這份報告已發表了一段日子,但袁海球認為仍然具參考價值,「其實到現在,從資源和制度上,香港政府對於幼兒教育的關注度,還是落後於小學、中學和大學,希望可以逐步『睇齊』」。另外,在監管和評核方面,他說香港同樣要加把勁。 耀中幼教學院設有一個專為0至8歲嬰幼童的遊戲學習空間「耀學園」,有不同主題的場景,如餐廳、超市、港鐵、動物診所等,公眾可預約參觀,亦有準幼師「陪玩」。(受訪者提供) 從事大學教育逾20年的袁海球,1年多前毅然轉職擔任耀中幼教學院校長,正因為他看重幼兒教育,因此希望提升本地幼師的培訓。(林靄怡攝) 提供生活化、感官探索學習 談到教育局在2017年新推的《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重點提倡「遊戲學習」,袁海球說,這也是全球幼教的發展方向,但不得不承認,本港業界仍有一部分是採取操練模式,以成功幫助學生考入直私小學作賣點,「當教育走向商品化時,教育的目的就被扭曲,最受害是下一代」。他補充,幼兒教育不在於教得有多深,而是在於提供生活化、重視感官探索和富趣味的學習經歷。 入學面試低齡化,同樣困擾不少香港家長和幼兒,袁海球認為問題值得關注,「我極之反對幼稚園要通過面試收生,當校方設立考評機制,即預設了一些標準,去辨別學童之間的差異。請問這些評核準則是什麼?具客觀性嗎?準確度又有多高?」他強調,要扭轉歪風,需要教育工作者、家長和學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教師、家長固然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不『揠苗助長』,但如果學生都有能力為自己去選,大家都摒棄這類學校,三股力量合起來,或會有新景象」。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6期]

詳細內容

小學雞媽媽:百年兒童敘事

台灣兒童權利推手林真美,翻譯其老師兼兒童學學者本田和子的作品《百年兒童敘事》,雖然中文版比原作遲了20年,但依然意義非凡。那是從「20世紀的兒童」說到「兒童權利公約」,把百年兒童史沉澱並且審視的艱巨工作,藉着成人觀照兒童的視角變遷,抽絲剝繭,透視出在永恆的拉扯中的兒童命運。 被成人利用的兒童命運 說穿了,兒童從不止是客觀存在,而是成人和兒童關係互動的結果——譬如說,殺嬰曾經是合乎道德的人口控制方式,兒童是提供勞動力的「小大人」,「增產報國」是戰時口號。到後來,「永遠的兒童」何時成為夢想一種?醫療進步如何改變兒童的命運?變身為「保護和教育的對象」的兒童該由誰負責?兒童在21世紀如何被數據化?他們作為「權利主體」的思考可曾真正扎根? 書中討論角度如斯豐富,小小專欄只抽取一個小節分享:「法西斯主義與兒童的大合唱」。 本田和子寫道:「法西斯主義對『童心』的利用非常巧妙。他們在兒童的樸素特質及健康野性上大作文章,把孩子們塑造成無畏無懼的勇敢戰士。另一方面,他們也經常將象徵純粹、被理想化了的『童心』,放到他們所揭示的目標,例如為了祖國這個目標,他們可以很輕易地動員孩子們全心全意的獻身。」 充滿鬥心的「無垢戰士」何止一例?書中列舉如下: 二戰期間,參加「希特勒青年團」的德國孩子,舉發猶太人和密告藏匿者的能力遠超大人…… 日本孩子高唱「我日本乃神之國」,不少自願當少年飛行兵,以「戰死沙場」為光榮夢想…… 文化大革命時,暴虐行止的紅衛兵大肆舉發學者專家,斷送了很多知識分子的性命…… 點起家中那盞燈 本田和子以「洗心」而不是「洗腦」,來形容這些國家惡行,因為唯有孩子們年幼純潔的心靈,才是動員的最佳選擇。「只有一小部分的孩子,因為來自有批判性的家庭,父母基於良知暗中譴責國家政策,並藉由給予特殊的資訊來培養孩子有別於他人的判斷力。」 舉目無光時,更要點起家中的那盞燈。縱使多微弱。 最後容我引用真美的一句話:「而當我們都願意從兒童的視角出發,去瞭望他們的未來時,那每一個降生於世的孩子,也才有機會走出千年百年的魔咒,不再受到來自成人世界的任何一丁點的傷害……」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5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教大GPS:「文化回應」豈止少數族群適用

「文化」看似抽象,但又實在,一般可理解為一套價值觀系統,由一群人所共享,並結合起來構成一種生活模式及習慣,當中可包括廣義的宗教、法律、社會結構、語言、經濟、教育、道德、風俗,以至狹義的家庭習慣等。至於「文化回應」教學,乃是從多元文化教育發展出來的一種教學實踐取向,指教師參照不同族群的特色,運用該族群的文化知識作為學習橋樑——「文化相關」(culturally relevant)。 在「文化回應」的意思中,除了包含文化相關,亦包含「文化合適」(culturally appropriate)。因此,在多元文化教育中,除了參照族群的文化知識,亦需要考慮他們已有的經驗及表現風格,以協助少數族群幼兒學習。那麼,文化回應教學是任教少數族群的專屬取向嗎?非也!非也! 教學應配合幼兒背景 筆者認為,雖然文化回應教學乃多元文化教育發展出來的一種教學實踐取向,但該取向亦值得任教本地主流幼兒的教師們思考,套用於本地的主流教學中。既然文化乃由一群人所共享,並結合起來構成一種生活模式及習慣,作為教師便需要考慮正任教的該群幼兒之家庭背景及生活模式。 筆者曾遇上一名教師,本來在高社經地位的幼稚園任教多年,因有意為弱勢社群服務而轉職到一間服務基層的幼稚園。然而她的教學內容取向,並未能充分涵蓋該社群的「文化合適」。就以講解交通工具主題為例,她以一貫的教學模式分類為海、陸、空作介紹,講解時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把教學重點放於海上的遊艇、陸上的私家車及空中飛機上的經驗。然而,對於一群弱勢社群的幼兒,這些經驗暫時似乎遙不可及。 應選渡輪定遊艇? 因此,在文化合適的原則下,教師應調整教學內容的重心,貼近幼兒生活直接相關的經驗為先。教學課程可以全方位,但大前提是幼兒對直接相關的內容已有一定的認識及了解。以上述情况作例子,教師的課程編排如果先介紹天星小輪、港鐵及機場的設施,相信會比較貼近該社群所共享的生活模式及習慣。 當我們主張多元文化教師應把教學重心放在幼兒的「有」,而非「無」上,以肯定少數族群獨有的文化背景和特色,任教本地幼兒時,亦應細緻地覺察、感知、理解及分析其家庭背景因素對幼兒學習歷程中產生的作用,配合幼兒的學習模式和經驗。 文:馮詩韻(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講師)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5期]

詳細內容

日式育兒記:日本小學文化衝擊

大兒子升上日本小學差不多1個月,好像慢慢開始適應;相反我還未適應過來,可能因為自己不是在日本長大,也未讀過日本學校,差不多天天「黑人問號」。由於日本人真的對每樣東西都很仔細,大多數日本媽媽也跟得妥貼,我也不希望兒子因為帶漏東西而徬徨無助,所以每天都努力適應中,希望他盡快成為快樂小學雞。以下這幾點,是我在第一兩個星期對日本小學感覺最大的cultural shock。 高個子卻坐前排? MJ身高130cm,作為小一生其實真的很高,甚至是全級最高。然而他第一天回來告訴我,他的座位在班房中間第1個,正正在教師桌子前面。我心想是否他做了什麼事得罪教師,要罰他坐在第1個?後來忍不住問日本媽媽好友,原來日本公立學校都依據學生名字的50音順序來排座位,而MJ名字的首個拼音是な(na),結果排到第4行第1個位,小學6年都會這樣安排。而且日本小學的班主任簡直像超人,要教全課(日文、數學、美術、音樂、體操)之餘,還要管理班房秩序,接見家長等,全部一腳踢,跟香港小學的制度很不一樣。 (圖1)(作者提供) 手帕帶2條 去日本旅行時,大家應該也發現廁所洗手盆旁邊沒有擦手紙供應,因為日本人真的每個人口袋裏也會有一條手帕或一包紙巾,洗手後用來擦手,原來這是從小培養的習慣。其實打從幼稚園,教師已經叮囑家長每天也要放一條乾淨手帕及一包tissue在口袋裏,但原來小學生要帶兩條手帕,一條是平時洗手後用來擦手,另一條放在「給食袋」裏,專門在午餐時用來擦手,教師吩咐一定要分開使用。 準備給食袋 日本公立小學全部也有「給食」供應,即由學校供應午餐。學校每個月也會派發午餐表,家長需按照表上的日子查看該天是不是「筷子日」而為孩子準備。此外,每個學生也要把筷子、口罩夾、手帕、午餐巾(一定要燙好)放在特定尺寸的袋子裏(圖1),然後掛在書包旁邊。 (圖2)(作者提供) 通宵貼名字 其實在幼稚園時,我已經習慣了將所有小朋友的用品都貼上名字,真的是「所有」——例如一盒12支木顏色筆,是每支也要貼上名字。去到小學時我已有心理準備,但不知道原來每個學生也要買一套「算數set」,裏面有超過200件大大小小的數學教材,大至紙張,小至錢幣、小棒等微細配件,家長也要統統貼上名字,一件不留,我真的貼到通宵達旦。(圖2) 文:椰菜媽 作者簡介﹕新手媽媽,最愛DIY玩具,與肯尼亞爸爸生了個椰菜B,最近移居日本生活,盼與兒子一起經歷快樂童年。 www.facebook.com/cabbagepatchkidsinjapan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5期]

詳細內容

升學攻略:幼稚園及小學篇.性格外向 宜選「以兒童為中心」幼園

問◢我們住在中西區,女兒2019年10月出生,所以今年要報幼稚園了,她性格比較外向,喜歡走來走去。請問中西區有哪些幼稚園可以推介一下?另外,我想請教有哪些幼稚園推行learning by doing,但學術又不會差? 答◢性格外向的小朋友宜選擇一些「以兒童為中心」而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幼稚園。以下幾所幼稚園,是本人參考教育局質評報告後,給予較高評級的:A++包括明愛凌月仙幼稚園、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戴翰芬幼兒學校;A+包括嘉諾撒聖心幼稚園、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幼稚園。以上全都是「以兒童為中心」學校,值得考慮! 免費領取資深升學專家趙榮德最新著作:「2022-2023小學選校一本通」,價值$98,名額50個。(截止日期為2021年5月19日)   聖心按能力編課程 較合靜態幼童 問◢你好,我孫女今年9月將入讀K1,已獲銅鑼灣聖保祿幼稚園及嘉諾撒聖心幼稚園取錄。她性格較偏向喜歡靜態活動,如閱讀、藝術創作;有好奇心,亦好玩,想請問哪一間學校較為適合? 答◢兩所幼稚園都非常受家長歡迎,嘉諾撒聖心幼稚園「按照幼兒的能力、生活經驗及學習興趣編制適切而均衡的課程」;而聖保祿幼稚園則以「多元化教學策略,培養幼兒主動學習能力和喜愛學習態度」。前者「以兒童為中心」,後者培養兒童主動學習態度。你孫女偏向靜態,似乎聖心比較適合她。 博直資可選聖瑪加利大 問◢我們居於黃竹坑,小兒現就讀蘇浙小學暨幼兒園(本地)K1,但剛收到聖瑪加利大幼稚園(跑馬地)K1學位,請問應留在蘇浙還是選擇聖大呢?小兒性格外向(坐不定),愛說話(但在陌生環境會害羞),學習亦快。我們心儀直資小學,因為南區校網沒有太好的小學。 答◢論名氣,兩所幼稚園不分伯仲;論特色,蘇浙用普通話教學,並重視英語;而聖瑪加利大則以兒童為中心,每年畢業生獲派官津名小學如瑪利曼小學、聖保祿天主教小學極多,直資私立小學亦不少,去年校網便透露有不少學生考到高主教書院小學部、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及救恩學校。因此,如想一勞永逸,可選蘇浙;如博直資,可考慮聖瑪加利大。 文:趙榮德 作者簡介﹕前喇沙書院副校長、資深教育工作者 (歡迎查詢幼稚園及升小問題,電郵:[email protected])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5期]

詳細內容

選校策略:小班教學易「出線」 博入名校網中學

另闢途徑 爭取「靚」校網入場券(蘇智鑫攝) 每年的升小遊戲,總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家長為幫子女鋪路入名校,可以搏到盡。銀彈充裕的父母,固然可輕鬆進駐名校網,但基層家庭就無望?那又未必。條條大道通羅馬,把目光放遠一點,退一步利用網內競爭較小的二線學校作「跳板」,相信會較易取得「靚」網入場券。其實只要孩子肯用功,校內成績夠「標青」,最終一樣可挾着band 1生身分在名校網內升讀心儀中學,踏上青雲路。 說到城中公認的名校網,九龍城區41校網肯定上榜,區內傳統名校林立,不少家長趨之若鶩。但假如你們一家並非住在41校網,孩子無「世襲」關係,父母亦非在心儀學校任職或當校董,那孩子便只可靠在「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的甲部,跨區選校。不過,每年能夠循此途徑高中名校的,又有多少個? 對比九龍城其他學校,耀山學校規模細、學生人數少,反而更易成為班中的高材生,升中時有利取得較高的派位組別。(黃志東攝) 挾band 1生身分選校 若家長心意已決,一定要把子女送入41校網的話,或許就要兵行險着,另闢途徑。建議可考慮報讀一些進可攻、退可守的二線學校,皆因在現行的升中遊戲規則下,不論孩子讀哪一間小學,只要校內成績出眾(理論上是全級排名最前的三分之一),他便屬band 1組別的學生,升中選校時和其他名校生享有同等優勢。試想,你的孩子在「高手林立」的名牌小學名列前茅容易些,抑或在整體實力平均的二線小學較易「出線」呢? 在九龍城嘉林邊道的耀山學校(下稱耀山),近年就被不少外區家長視作進駐41校網的「踏腳石」,校長石禮仁見怪不怪,「每年都有若干跨區學生,包括住大埔、粉嶺的走來叩門想插班,家長講明來意的,說看中KL3(九龍城區)的中學校網,想幫子女爭個band 1位」。他也答得坦白,「我們一級得一班,收盡27人,競爭對手就是這麼多,只要孩子考到前幾名,去到band 1中學的機會便很大」。石禮仁透露,該校每年都有小六學生派往喇沙書院、九龍真光中學、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等受歡迎的中學,打破只有一線小學才可與一線中學結連的迷思。 學校行雙班主任制,低年級的課堂更有多名教學助理協助,讓學生得到充分照顧。(黃志東攝) 名校生插班 重拾信心 然而,即使在小一時把孩子送入名校,又是否代表他已經坐上「直通車」呢?石禮仁指出,因抵受不住學業壓力而中途「跳車」的,大有人在。於是兜兜轉轉,又來到他那間毫不起眼,甚至被形容為「寶校」(意指弱勢學校)的學校「療傷」,反而休養生息過後,又可再振翅高飛。 「我有幾個學生,都是在三、四年級由附近老牌名校轉來插班,由最初『頭耷耷』到之後重拾信心,每年考第一,去到升中時,有部分學生會選擇返回原先學校的中學部跟昔日的同學再一決高下,當然,亦有些覺得當年的打擊實在太大,縱然今天成績達標,也寧可選擇去其他band 1中學。」 校長石禮仁(中)在耀山學校任職25年,笑指若說耀山是「寶校」,是因為他視每個學生也是「寶貝」。(馮凱鍵攝) 師生比例1:8 充分關顧學生 對於「寶校」兩個字,石禮仁未言抗拒,只是略作補充,「我會說,耀山視每個孩子也是『寶貝』,每個學生在這裏都有發光發亮的機會;對家長來說,耀山也是一個『寶藏』,因為我們對孩子的關顧度很高」。學校行雙班主任制,師生比例1:8,一至四年級各科課堂都有教學助理,每個學生都會得到充分的關顧。 每個學生都有上台表演的機會,是學校對孩子的承諾。(學校提供) ■家長心聲 一人一職 改善學生短處 家住牛頭角的鄭太,育有3名子女,但念小一的幼子俊賢卻沒有「世襲」兄姊在原區的學位,反而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跨區報考耀山,「因為這個兒子的專注力稍遜,很難得這間學校行小班教學,一級得一班,師生比例很理想,相信競爭壓力會比傳統學校小,他會讀得開心些 」。另一個耀山的學生家長吳太,5年前亦因類似理由,讓兒子子淳由新蒲崗跨區來耀山讀書,她說,子淳在這裏成長,變得愈來愈懂事,「學校重視每個學生,會因應他們的長短處安排『一人一職』。子淳身材高大,多數做『黑板長』,負責擦黑板,亦試過做『司令長』,上下課叫同學『起立』,老師想訓練他專心些」。看來,耀山除了適合進取型的家長,重視師生關係的家長,亦大可考慮。 潮商有六成是非華語學生,校長詹漢銘(左)遂刻意把學校打造成「平民國際學校」,並引入創意及互動教學模式。(蘇智鑫攝) 港島中西區11校網,同樣是大熱校網,連升學專家趙榮德也形容這個是「最有價值的校網」,意思指11校網多著名小學坐鎭,並相對少辦得差的學校。中學方面,區內有11間中學,超過一半屬於band 1,極之吸引。不過,11校網學額一直供應緊張,自2017年起,更要向南區18校網借位以補網內的需求,雖然今年情况稍稍緩和,毋須靠「外援」,但相信外區學童想透過「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的甲部來此區分一杯羹,亦不容易。因此,在策略上,一定要選一間「勝價比」高的二線學校,希望殊途同歸,最終孩子可在中西區入讀好中學。 學校大部分課堂均採用英語教材,並用英語授課。(蘇智鑫攝) 六成非華語學生 主科英語授課 盤點中西區二線學校,有「平民國際學校」之稱的香港潮商學校(下稱潮商)值博率高,升中成績也不俗。由於該校有約六成非華語學生,因此學校的主科,包括英文、數學和常識,均以英語授課,並採用英文課本。「所以我們華語學生的英語水平很高,尤其說話和聆聽方面,因為平日同學們之間都是以英語溝通。」校長詹漢銘說。 潮商創校98年,遷至薄扶林道校舍也有60年,熟悉此區的家長,相信也聽過它曾是「中西區4寶」之一,但自2009年詹漢銘出任校長後,他銳意革新,參考國際學校的教學模式,把學校打造成funny school,遂逐漸得到家長的認同,成功「脫寶」,這個可從它的收生人數得到證實,「學校以前每級只收到2班學生,但8年前開始,我們小一慢慢擴至4班,到目前各級都開足4班,四年級更有6班,已經用盡全校26個課室」,詹漢銘更透露,有幾名學生是來自天水圍、青衣和離島。 資源充足:在太空艙設計的STEM課室,學生除了學習電腦的基本知識、編程技巧,亦有機會嘗試虛擬實景(VR)及擴展實境(AR)的製作。(蘇智鑫攝) 2周「期中休假」 走出課室研習 每個家長,總想替子女找間「好」學校,但「好」的定義,每人不同,在詹漢銘眼中,能夠讓學生喜歡上學、享受學習、保持童真心境的,就是好學校。潮商走funny school路線,全年4測2考(一年級1考),一、二年級其中一次測驗更採用攤位遊戲形式,學校又設2星期「term break」(期中休假),把學生帶出課室,透過專題研習,汲取更多課外知識。但不催谷不代表學生成績不行,近年該校都穩定地有升中的學生被派往英皇書院、聖若瑟書院、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英華女學校等傳統名校。 值得一提的是,潮商是一間財力十分雄厚的學校,辦學團體香港潮州商會投放給學校的資源,多得令人咋舌。早在9年前,潮商已經快人一步,花逾百萬元在全校課室安裝電子白板,太空艙設計的STEM課室又要百多萬元,2018年更帶了10個學生到哈薩克交流,還斥資120萬元找ViuTV拍成電視節目,亦預算暑假用130萬至140萬元豪裝學校圖書館……詹漢銘一臉自豪說:「感謝辦學團體、校董會的支持,我來當校長12年,未試過想做的工作,因為無錢而做不到!」 由於不想為低年級學生帶來測考壓力,其中一次評估採用攤位遊戲形式。(學校提供) ■家長心聲 「國際學校」語境 提升英語能力 Jessica一家住西營盤,但當年長子卻跨區派到16網(東區)的小學,她便帶兒子來潮商叩門,而幼女雖獲私校取錄,惟最終也隨哥哥在潮商讀書。Jessica形容,兒子4年來,都享受着「國際學校」的語境培育,孩子說得一口流利英語,「他初小時,跟我們去台灣旅行,最深刻是他在巴士上,全程跟外籍人士用英語交談,非常有自信」。她補充,不少人對非華語生有誤解,但其實他們十分單純和主動,一對子女的校園生活很愉快。另一名家長Eva,兩名女兒也是從傳統學校申請來潮商插班的,相比下,她認為潮商學習氣氛較輕鬆,壓力不大。不過,她提醒,在現行機制下,潮商的非華語生的派位優勢較華語生強,他們派到band 1中學的機率較華語生大,但本地家長也不用愁,「即使派band 2學校,很多也入精英班,始終我們學生的英語水平較高」。她透露,長女目前在區外的直資學校念中二。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5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溫習英文默書小技巧

孩子每逢默書,都像要「上戰場」一樣,戰戰兢兢,希望碰個好運氣,默出好成績?其實家長可以用一些小技巧,提升孩子串字能力和默書表現。 尋找「字中字」 一些較長的英文字,其實可分割為2、3個較短而簡單的字。例如,maintenance裏的main、ten和an,都是一些孩子相較熟悉的字,不妨讓孩子留心這些「字中字」,加以牢記。(圖1) 創作小故事 Maintenance一字包含的main、ten、-ance,可以變成maintenance: The main person leads ten people in the performance。如果家長能幫助孩子創作有趣而影像分明的故事便更好。(圖2) 組合同與異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將最近學到的生字,放到腦海裏那些已建立起來的記憶網絡中。例如:bright可以放到串法相近的night、fight、right和light當中,而story、destroy和storey,則可以互相比較。(圖3) 按意思默字 要在默書表現出色,孩子需要認識所串生字的意思。例如,小朋友打針時會感到pain(痛楚),而不是pane(窗戶玻璃),但是被窗戶玻璃割傷就會很痛(I feel the pain from the cut by the pane of glass)。(圖4) 檢討經常串錯的字 孩子可能經常出現某些錯誤,例如混淆b和d、p和q,又可能經常誤會了近音(甚至同音)的生字,把ph-串成f-、把son串成sun,或把ship串成sheep等。家長可以一對一對地與孩子複習這些相似的字。(圖5) 除了引導孩子用以上方法溫習,家長亦可以提醒孩子邊寫邊讀。因為與中文不一樣,英文是拼音文字,亦即是用符號去代表發音的文字。懂得英文字怎樣讀,可以大概猜到它怎樣寫。當然,不論是默書還是測驗,串字時都需要預留時間覆核答案啦!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專家執筆,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4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