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闢途徑 爭取「靚」校網入場券(蘇智鑫攝)
每年的升小遊戲,總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家長為幫子女鋪路入名校,可以搏到盡。銀彈充裕的父母,固然可輕鬆進駐名校網,但基層家庭就無望?那又未必。條條大道通羅馬,把目光放遠一點,退一步利用網內競爭較小的二線學校作「跳板」,相信會較易取得「靚」網入場券。其實只要孩子肯用功,校內成績夠「標青」,最終一樣可挾着band 1生身分在名校網內升讀心儀中學,踏上青雲路。
說到城中公認的名校網,九龍城區41校網肯定上榜,區內傳統名校林立,不少家長趨之若鶩。但假如你們一家並非住在41校網,孩子無「世襲」關係,父母亦非在心儀學校任職或當校董,那孩子便只可靠在「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的甲部,跨區選校。不過,每年能夠循此途徑高中名校的,又有多少個?
對比九龍城其他學校,耀山學校規模細、學生人數少,反而更易成為班中的高材生,升中時有利取得較高的派位組別。(黃志東攝)
挾band 1生身分選校
若家長心意已決,一定要把子女送入41校網的話,或許就要兵行險着,另闢途徑。建議可考慮報讀一些進可攻、退可守的二線學校,皆因在現行的升中遊戲規則下,不論孩子讀哪一間小學,只要校內成績出眾(理論上是全級排名最前的三分之一),他便屬band 1組別的學生,升中選校時和其他名校生享有同等優勢。試想,你的孩子在「高手林立」的名牌小學名列前茅容易些,抑或在整體實力平均的二線小學較易「出線」呢?
在九龍城嘉林邊道的耀山學校(下稱耀山),近年就被不少外區家長視作進駐41校網的「踏腳石」,校長石禮仁見怪不怪,「每年都有若干跨區學生,包括住大埔、粉嶺的走來叩門想插班,家長講明來意的,說看中KL3(九龍城區)的中學校網,想幫子女爭個band 1位」。他也答得坦白,「我們一級得一班,收盡27人,競爭對手就是這麼多,只要孩子考到前幾名,去到band 1中學的機會便很大」。石禮仁透露,該校每年都有小六學生派往喇沙書院、九龍真光中學、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等受歡迎的中學,打破只有一線小學才可與一線中學結連的迷思。
學校行雙班主任制,低年級的課堂更有多名教學助理協助,讓學生得到充分照顧。(黃志東攝)
名校生插班 重拾信心
然而,即使在小一時把孩子送入名校,又是否代表他已經坐上「直通車」呢?石禮仁指出,因抵受不住學業壓力而中途「跳車」的,大有人在。於是兜兜轉轉,又來到他那間毫不起眼,甚至被形容為「寶校」(意指弱勢學校)的學校「療傷」,反而休養生息過後,又可再振翅高飛。
「我有幾個學生,都是在三、四年級由附近老牌名校轉來插班,由最初『頭耷耷』到之後重拾信心,每年考第一,去到升中時,有部分學生會選擇返回原先學校的中學部跟昔日的同學再一決高下,當然,亦有些覺得當年的打擊實在太大,縱然今天成績達標,也寧可選擇去其他band 1中學。」
校長石禮仁(中)在耀山學校任職25年,笑指若說耀山是「寶校」,是因為他視每個學生也是「寶貝」。(馮凱鍵攝)
師生比例1:8 充分關顧學生
對於「寶校」兩個字,石禮仁未言抗拒,只是略作補充,「我會說,耀山視每個孩子也是『寶貝』,每個學生在這裏都有發光發亮的機會;對家長來說,耀山也是一個『寶藏』,因為我們對孩子的關顧度很高」。學校行雙班主任制,師生比例1:8,一至四年級各科課堂都有教學助理,每個學生都會得到充分的關顧。
每個學生都有上台表演的機會,是學校對孩子的承諾。(學校提供)
■家長心聲
一人一職 改善學生短處
家住牛頭角的鄭太,育有3名子女,但念小一的幼子俊賢卻沒有「世襲」兄姊在原區的學位,反而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跨區報考耀山,「因為這個兒子的專注力稍遜,很難得這間學校行小班教學,一級得一班,師生比例很理想,相信競爭壓力會比傳統學校小,他會讀得開心些 」。另一個耀山的學生家長吳太,5年前亦因類似理由,讓兒子子淳由新蒲崗跨區來耀山讀書,她說,子淳在這裏成長,變得愈來愈懂事,「學校重視每個學生,會因應他們的長短處安排『一人一職』。子淳身材高大,多數做『黑板長』,負責擦黑板,亦試過做『司令長』,上下課叫同學『起立』,老師想訓練他專心些」。看來,耀山除了適合進取型的家長,重視師生關係的家長,亦大可考慮。
潮商有六成是非華語學生,校長詹漢銘(左)遂刻意把學校打造成「平民國際學校」,並引入創意及互動教學模式。(蘇智鑫攝)
港島中西區11校網,同樣是大熱校網,連升學專家趙榮德也形容這個是「最有價值的校網」,意思指11校網多著名小學坐鎭,並相對少辦得差的學校。中學方面,區內有11間中學,超過一半屬於band 1,極之吸引。不過,11校網學額一直供應緊張,自2017年起,更要向南區18校網借位以補網內的需求,雖然今年情况稍稍緩和,毋須靠「外援」,但相信外區學童想透過「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的甲部來此區分一杯羹,亦不容易。因此,在策略上,一定要選一間「勝價比」高的二線學校,希望殊途同歸,最終孩子可在中西區入讀好中學。
學校大部分課堂均採用英語教材,並用英語授課。(蘇智鑫攝)
六成非華語學生 主科英語授課
盤點中西區二線學校,有「平民國際學校」之稱的香港潮商學校(下稱潮商)值博率高,升中成績也不俗。由於該校有約六成非華語學生,因此學校的主科,包括英文、數學和常識,均以英語授課,並採用英文課本。「所以我們華語學生的英語水平很高,尤其說話和聆聽方面,因為平日同學們之間都是以英語溝通。」校長詹漢銘說。
潮商創校98年,遷至薄扶林道校舍也有60年,熟悉此區的家長,相信也聽過它曾是「中西區4寶」之一,但自2009年詹漢銘出任校長後,他銳意革新,參考國際學校的教學模式,把學校打造成funny school,遂逐漸得到家長的認同,成功「脫寶」,這個可從它的收生人數得到證實,「學校以前每級只收到2班學生,但8年前開始,我們小一慢慢擴至4班,到目前各級都開足4班,四年級更有6班,已經用盡全校26個課室」,詹漢銘更透露,有幾名學生是來自天水圍、青衣和離島。
資源充足:在太空艙設計的STEM課室,學生除了學習電腦的基本知識、編程技巧,亦有機會嘗試虛擬實景(VR)及擴展實境(AR)的製作。(蘇智鑫攝)
2周「期中休假」 走出課室研習
每個家長,總想替子女找間「好」學校,但「好」的定義,每人不同,在詹漢銘眼中,能夠讓學生喜歡上學、享受學習、保持童真心境的,就是好學校。潮商走funny school路線,全年4測2考(一年級1考),一、二年級其中一次測驗更採用攤位遊戲形式,學校又設2星期「term break」(期中休假),把學生帶出課室,透過專題研習,汲取更多課外知識。但不催谷不代表學生成績不行,近年該校都穩定地有升中的學生被派往英皇書院、聖若瑟書院、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英華女學校等傳統名校。
值得一提的是,潮商是一間財力十分雄厚的學校,辦學團體香港潮州商會投放給學校的資源,多得令人咋舌。早在9年前,潮商已經快人一步,花逾百萬元在全校課室安裝電子白板,太空艙設計的STEM課室又要百多萬元,2018年更帶了10個學生到哈薩克交流,還斥資120萬元找ViuTV拍成電視節目,亦預算暑假用130萬至140萬元豪裝學校圖書館……詹漢銘一臉自豪說:「感謝辦學團體、校董會的支持,我來當校長12年,未試過想做的工作,因為無錢而做不到!」
由於不想為低年級學生帶來測考壓力,其中一次評估採用攤位遊戲形式。(學校提供)
■家長心聲
「國際學校」語境 提升英語能力
Jessica一家住西營盤,但當年長子卻跨區派到16網(東區)的小學,她便帶兒子來潮商叩門,而幼女雖獲私校取錄,惟最終也隨哥哥在潮商讀書。Jessica形容,兒子4年來,都享受着「國際學校」的語境培育,孩子說得一口流利英語,「他初小時,跟我們去台灣旅行,最深刻是他在巴士上,全程跟外籍人士用英語交談,非常有自信」。她補充,不少人對非華語生有誤解,但其實他們十分單純和主動,一對子女的校園生活很愉快。另一名家長Eva,兩名女兒也是從傳統學校申請來潮商插班的,相比下,她認為潮商學習氣氛較輕鬆,壓力不大。不過,她提醒,在現行機制下,潮商的非華語生的派位優勢較華語生強,他們派到band 1中學的機率較華語生大,但本地家長也不用愁,「即使派band 2學校,很多也入精英班,始終我們學生的英語水平較高」。她透露,長女目前在區外的直資學校念中二。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5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