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育兒記:日本醫生到診服務

上回講述我們全家於聖誕節感染了新冠病毒,以為當弟弟轉為陰性後,我們可以出關,誰不知原來事情還有下文。 國民保險包到診服務 費用全免 我們一家早於上年10月預訂了聖誕滑雪之旅,全家中招,當然旅程也只好延期,我便將旅程延遲至今年1月8日那個星期,照估計什麼病也好起來了吧?弟弟是於去年12月31日轉陰性,隨後兩天也非常精神,但1月3日早上一起牀便開始嘔個不停,每吃一口包,呷一口水也嘔吐,由於尿液量也大大減少,我們開始着急。可是年末年始的假期要到1月4日才完結,我區附近所有的兒科診所也關門,正正像我們農曆新年一樣。我們打了電話到兒童急症室,對方說現在的人數不少,在醫院也要乾等2小時。我們猶如熱鍋螞蟻,不知如何是好,突然記得一名媽媽朋友之前介紹了一個醫生到診服務給我們,我便向這名媽媽朋友取了聯絡,嘗試打給醫生提供到診服務。在電話上,他們很詳細了解弟弟的病况,問及這3天吃過的所有東西,他們懷疑是1天前在壽司店所吃的壽司,我們很驚訝,因為弟弟從來不吃未經煮熟的食物,醫生說之前也有小朋友可能吃了一些曾觸碰未經煮熟的食物,可能他們沒有換刀或砧板,而弟弟吃了那些壽司而引致腸胃炎。他們了解了我們家的情况及地址後,大概2小時後醫生便和一名護士前來。經過10分鐘的診症,醫生更可即時開藥(由於日本診所及藥房分開,一般看醫生後要再到藥房取藥),日本醫生比較喜歡開一包包藥粉給小朋友,所以這名醫生也帶備了磨藥機,即時準備好15包藥粉、5天的療程,我們也頓時鬆了一口氣(因為周圍的藥房也全部關門)。我們估計到診服務價錢可能不會便宜,但原來到診服務價錢包括在國民保險內,所以一切全免! 好了,過了3天,弟弟痊癒了,體力也恢復了,我猜我們也可以繼續去滑雪了吧,誰不知這一回輪到哥哥了,他晚上11時開始發病。經過上次的經驗,今次二話不說便預約了到診醫生,他們於凌晨1時來到,同樣給他診症,說哥哥應該是感染了弟弟的腸胃炎病毒,同樣即時給藥、磨藥,費用也一樣全免,服務非常貼心。 公眾假期或凌晨照常應診 滑雪之旅,當然泡湯,但經過一個多月來的經歷,真的感恩日本有這樣的到診服務,最重要是於公眾假期或凌晨時段也照常應診,這個服務可算是媽媽恩物,特別對有年幼小孩的家庭,更是方便不過。雖然我們不時會抱怨日本的稅項貴得很,但這些服務正正是市民需要的。 文:椰菜媽 作者簡介:最愛DIY玩具,與肯尼亞爸爸生了兩個椰菜B,移居日本生活,盼與兒子一起經歷快樂童年。 http://www.facebook.com/cabbagepatchkidsinjapan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6期]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離婚管養權 以子女利益為先

近年,香港已繼倫敦之後成為「離婚之都」。據政府統計處2019年香港離婚率達48%,2020年的離婚率飈升至接近六成(58%),可能會令很多人感到驚訝。2020年的離婚率如此高,並非港人喜愛離婚,而是因為疫情令很多想結婚的新人延遲婚期,因為離婚率的計算方法是﹕(該年獲頒布離婚判令數量)÷(該年所有結婚數量)×100%。因為2020年的結婚數量只有27,863宗,較2019年44,247宗,大幅減少了37%,相信當一切復常之後,離婚率應會有所下降。 鼓勵父母共同管養 雖然離婚率很大程度受到結婚的數目影響,但過去10年,每年平均有接近20,000宗離婚,情况也值得關注,尤其是當中很多育有未成年子女。為了兒童於父母離婚後仍能得到父母的養育及管束,家事法庭近年很多時都會鼓勵「共同父母責任模式」,判雙方可得子女的共同管養權,而非其中一方獲獨有照顧及管束權,另一方只獲得探視權。但是,鼓勵共同父母責任並非法庭判決的主要考慮,而是以未成年人的最佳利益為首要考慮。 取決父母是否可以合作 2021年法庭就一宗離婚訴訟中,將兩名子女——年長的11歲兒子及年幼的8歲女兒的獨有管養、照顧及管束權判給父親,母親則可獲得合理探視權。法官在判辭中提到,法庭在考慮是否給予共同管養權或獨自管養權時首要的考慮是子女的最佳利益,除非雙方有互相合作的合理前景,否則法庭不一定給予共同管養權。互相合作的合理前景標準,可以指雙方沒有存在太多分歧,以及有真正證據顯示雙方為了孩子着想彼此可以真正合作。因此,共同管養是否可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是否可以合作,如果雙方沒有互相合作的合理前景,判予共同管養權可能會導致災難的情况及違反孩子的福利/最佳利益。若共同管養明顯不可行,法庭不大可能只為鼓勵雙方克服他們的分歧而仍然給予共同管養令,勉強父母合作,只會令子女的利益更加受損。 欠缺教導方法或能力 不適合管養 在這宗離婚訴訟中,法官認為母親明顯不了解為何子女抗拒她。當兒子對母親在居所附近的街頭演唱及被票控違反「限聚令」感到尷尬時,母親卻認為沒有問題。母親只是將問題歸咎子女因害怕父親不悅而有抗拒的表現;總之問題不在她身上。她一廂情願地認為子女在心中仍然愛她。法官同時認為,母親仍不了解問題癥結所在,她欠缺教導子女適當的方法或能力,加上雙方有嚴重的溝通問題,現階段讓她獨有管養並不符合子女的最佳利益。因此,法官將子女的獨有管養權給予父親。 由此可見,父母在離婚後,想獲得子女的管養權,必須說服法官,他/她能以子女的最佳福利着想,而非自己作為父/母的權利。因為法官會將子女最佳利益作優先考慮。 文:傅丹梅(註冊社工、輔導員)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6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睡眠不足 大腦「自我吞噬」

睡眠不足帶來的難受感覺人人都懂,但原來睡眠不足可以引致大腦「自我吞噬」,真正的「自己食自己」! 腦細胞之間有一種叫「突觸」的連結,就像電話線一樣讓腦細胞能夠互相溝通。大腦另外有一種「星形膠質細胞」,負責修剪不必要的突觸連結,令神經網絡運作得更快捷、更有效。有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令星形膠質細胞變得過分活躍。過分活躍的星形膠質細胞會過分修剪突觸連結,甚至會吞噬正常的腦細胞! 勿讓「星形細胞」太活躍 美國腦神經科學家Michele Bellesi隨機將老鼠分成4組,改變牠們的睡眠習慣,再比較牠們腦內星形膠質細胞的活躍程度。結果顯示: 第一組老鼠:有足夠睡眠,大腦5.7%的星形膠質細胞顯得活躍。 第二組老鼠:在睡眠中定期被喚醒,7.3%的星形膠質細胞顯得活躍。 第三組老鼠:連續8小時不能睡覺,8.4%的星形膠質細胞顯得活躍。 第四組老鼠:連續5天只能睡2、3小時,13.5%的星形膠質細胞顯得活躍。 星形膠質細胞過分活躍帶來的後果,與罹患腦神經退化疾病十分相似。難怪睡眠不足是阿茲海默症(俗稱「老年腦退化症」)的其中一個高危因素。 (圖:黃清渝) 睡眠助銳化記憶 加強創意 美國腦神經科學權威Matthew Walker在Why We Sleep一書就總結說,睡眠不單可以防止腦神經退化疾病,還可以防止心臟病、糖尿病、中風和癌症。除了防止嚴重疾病,睡眠還可以增強免疫系統,減少我們患上傷風感冒等小病的風險。睡眠的好處還包括銳化記憶、加強創意、減少焦慮和保持正向情緒。睡眠甚至可以幫助我們維持健康體重,令我們更加容光煥發,從而令我們更受朋輩歡迎! 究竟我們的孩子每天需要睡多少覺呢?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就建議,新生兒每天睡14至17小時;1至2歲幼兒每天睡11至14小時;3至5歲幼童每天睡10至13小時;6至13歲兒童每天睡9至11小時;14至17歲的青少年每天睡8至10小時。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http://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6期]

詳細內容

善養救未來:父母的道德創傷

近年,我在工作中接觸到不少有情緒困擾的家長,當中讓我格外感觸良多的一個現象,稱之為「道德創傷」。「道德創傷」一詞大約出現於20年前,原指當人做了僭越自己道德標準的行為後,情感上傷害到內在的道德良知,所引發的嚴重羞恥或罪咎感。這個概念最初被應用到倖存的軍人身上,近年也有人提出從事某些行業的人,例如醫護人員、新聞工作者等較大可能出現「道德創傷」。 那麼,我從家長身上體會的「道德創傷」又是怎麼樣的呢?或許,你我都曾有過類近經驗。 舉例說,媽媽阿芝定期參與一個網上的家長聚會,一直熱心關懷其他家長。一次,當另一名家長提起一個只出現了一次的成員時,阿芝沒有一絲印象,她內在即時出現了一把嚴苛的指摘聲音,並罵自己「無良心」。她突然自慚形穢,覺得自己很可恥,愧對他人。多年來,阿芝這個內在「無良心」的批判聲音,不單讓她時常陷於自責之中,也讓她在所有人際關係中不斷退縮,並影響和女兒的關係。 有一次,阿芝因一名身在外國的朋友的嬰孩夭折了,接連好幾天她都為了自己不能親身去幫忙而十分自責,情緒低落。當她10歲的女兒提出,希望阿芝陪她玩耍的時候,阿芝便大發雷霆,罵女兒「無良心」!在阿芝的潛意識中,她認為女兒即使不認識那個朋友和她的嬰兒,但也應要懂得為她們悲傷,並停止玩樂,這才算得上是「有良心」。可是,年幼的女兒並不明白,為何要為不認識的人哀傷,反倒因阿芝突如其來的怪責而哭了一場。這個孩子此時尚未發展出同理陌生人的能力,而阿芝對她的道德要求,卻為她的情感帶來創傷。 兒子喜歡奶奶 妒忌變自責 又例如,另一名媽媽菲燕,她的奶奶會在她兼職上班時幫忙照顧她的兒子,她因兒子好像喜歡奶奶多於自己,內心開始感覺酸溜溜,醋意慢慢變成了自責。她覺得,明明奶奶好心輔助自己,又很愛惜孫兒,她反而去妒忌奶奶,實在是一大過錯。就這樣,她有好幾天都陷於妒忌與內疚的糾結情緒之中,心情低落,無法好好陪伴兒子。後來,我跟她說:「妒忌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必須特質,由於幼兒要依附媽媽才有最大機會好好生存,就像海豚寶寶要黏緊媽媽6年才分離一般,妒忌可以驅使媽媽自然渴望要更親近和滋養孩子,那是對小生命的安全和成長都最有利的。所以,你可以完完全全地接納自己妒忌奶奶的情緒和感受。」菲燕一聽到這番話,便哭了出來,她困在妒忌與內疚的漩渦裏,那些掙扎多時的痛苦,忽然消解了。 其實,不少家長都擁有不同程度的「道德創傷」,有些內在批判聲音很強烈,讓他們教養孩子時不自覺陷入四面楚歌,有時既憤怒又自責,有時既羞恥又焦慮;我看見他們感覺束手無策,又不知如何自處,為他們感到很難過。 我想為這些家長作出建議:當苦惱情緒出現時,嘗試細心聆聽批判聲音在說什麼,記錄下來並向可信任的人說出,然後持續跟那些聲音磋商,找尋一個能夠自我接納的新定位。例如像菲燕那樣,可以重複對指摘的聲音說:「妒忌不一定是可恥和可惡的,我這樣妒忌奶奶是大自然賦予我的特質,背後有美好的原因。」 我衷心希望活在大小「道德創傷」夾縫裏的家長們,都有機會在內心開創一片更自由自在、輕鬆愉快的新天地。 文:周凱旋(教育大同聯合創辦人,生命教練) 作者簡介:教育大同是由家長發起的慈善機構,自2014年成立以來,一直推動家長及教師透過反思教育的意義,從尊重孩子的不同需要出發,革新在家、在校、在社區的教育/教養模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6期]

詳細內容

升學攻略:幼稚園及小學篇

家長採「大包圍」策略 可先註冊安仁 再等後補位 問◢ 小朋友將會入讀K1,她的性格慢熱有點害羞,選校希望以「學術」為主,半催谷,不想她壓力太大,想她愉快開心。現在有基督教香港崇真會安仁幼兒學校、基督教宣道會太和幼稚園、大埔循道衛理幼稚園、大埔禮賢會幼稚園和大埔浸信會幼稚園取錄,而香港保護兒童會林護幼兒學校則是後備生,應如何選擇? 答◢ 你用「大包圍」策略替女兒報考好幾間幼稚園,這6間幼稚園都參加了教育局「幼稚園教育計劃」,本人參考了教育局在網上公布的評核報告,給該6間幼稚園的排位為(從A++至A-)基督教香港崇真會安仁幼兒學校A+,其餘4間幼稚園:基督教宣道會太和、大埔循道衛理、大埔禮賢會和大埔浸信會都是A;而你女兒為後備生的香港保護兒童會林護幼兒學校是A++。所以你可以替女兒到安仁幼兒學校註冊,然後看林護幼兒學校是否有機會補上,有的話便替她註冊。受教育局資助的幼稚園全都是愉快學習中吸收知識的! 家住屯門車程2.5小時 應否轉讀九龍名校? 問◢ 小兒比較文靜慢熱,現就讀心怡天地國際幼稚園(屯門)PN(學前班)上午班,他9月升讀K1,現考獲民生書院幼稚園及香港培正小學(幼稚園)K1。我們家住屯門,暫未有計劃搬到九龍,長遠會於小兒小學前搬到荃灣。 我先生是荃灣的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校友,我們家庭亦是同宗教背景。浸信會聯會小學是活動教學,感覺上非常適合小兒,惟要考慮升中及學校資源支援、學生眼界及人脈是否足夠。考慮到私校(培正及民生)資源多亦是名校,但家住屯門小兒要乘校車(來回2.5小時車程),擔心他精神不夠或浪費太多時間在車程上,得不償失。我們猶豫是否應讓小兒轉校到培正或民生,希望趙sir給予意見。 答◢ 明白你的憂慮,家住屯門去九龍城,校車來回時間長達2.5小時真的難以接受,如果將來住荃灣報浸信會聯會小學,比較起來當然符合就近入學的原則。唯一考慮是荃灣浸信會聯會的畢業生升學情况,截至2022年8月,該校畢業生頗多升往B1A/B以至B2頭中學的,所以與培正、民生等直升的中學相差不大,何况爸爸是舊生,兒子讀起來比較有信心。 K1二選一 浸信會培理略勝一籌 問◢ 小女2023年入讀K1,想請問浸信會培理學校及宣道會上書房中英文幼稚園應該如何考慮?上書房英文語境及雙班主任制很合意,培理評價與規模則較好。家住筲箕灣,兩者也要坐校巴。 答◢ 兩間都參加了教育局的「幼稚園教育計劃」,我參考過兩校之質評報告,給浸信會培理學校評級為A++,而宣道會上書房為A,因此浸信會培理「秤先」一些! 文:趙榮德 作者簡介:前喇沙書院副校長、資深教育工作者(歡迎查詢幼稚園及升小問題,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6期]

詳細內容

多元導航:同理心 同你傾

每次舉行家長小組,我都會和家長作角色扮演練習。第一回合,A家長先分享一個自己喜歡的活動,而B家長要扮演一個對抗A的角色,無論A家長喜歡什麼也要反駁,質疑該活動沒有意義;第二回合角色轉換,由B分享一個喜歡的空餘活動,無論A先前有沒有參與過該活動,也要嘗試了解B喜歡該活動的原因。 練習結束後,我們會訪問家長在兩個回合的感想。大家的感受通常也很一致——不想跟一個只會反對、質疑自己的人繼續談話,但樂意和嘗試了解自己的人傾談。 反思親子相處方式 這個練習原意是讓家長反思他們的親子相處,究竟屬於「意見不同便反駁」,還是「和而不同嘗試了解」。維持親子關係與結交朋友相似,大家都想認識一個有共同話題、親切和善,即使意見不同也嘗試了解對方的朋友。父母要和子女維持和睦的關係,也應建基於這個概念。 家長也有不同興趣,可能是看韓劇或是烹飪影片。如果向伴侶、子女分享自己的興趣後,換來第一句是「吓?好無聊!」相信大家也不願意繼續分享。現在很多青少年享受投入網絡世界文化,喜歡上網玩「王者」、「食雞」,看YouTube、IG。但是家長對子女上網有很多憂慮,否定上網是「有意義」、「可取」的興趣。當青少年嘗試和父母提出希望上網時,不少父母很斬釘截鐵反對,擔心上網時間太長,或是容易接觸不良資訊。長久以後,子女認為父母不會理解,便會抗拒與父母分享自己在網絡世界吸收的資訊。當父母了解子女的事情愈少,憂慮便會愈多。最終可能釀成親子衝突,令親子關係更差,構成一個惡性循環。 開放溝通 從了解到理解 在家長小組練習中,當家長以一個正面的態度去了解對方喜歡的活動時,普遍聊天時間比較長,討論也較熱烈。記得有一對家長,B喜歡行山,A表現得十分熱切,了解B喜歡的行山地點以及推介路線。練習後訪問他們, B十分驚訝原來A本身並不熱中戶外活動,但也可以和他聊得興高采烈。 其實親子關係也如是,家長並不需要和子女有相同興趣才能聊天,只要懷着想更加了解子女、關心子女生活的心情便可。透過和子女聊天,家長能了解子女上網的習慣,繼而更理解子女喜歡上網的原因。從了解到理解,當子女感受到父母嘗試明白自己,自然願意分享更多想法和感受,建立融洽的家庭關係。 開放溝通小貼士: 以下是一些和子女開放溝通的小貼士,幫幫各位家長和子女聊天。 1. 什麼——你通常上網喜歡做什麼?玩什麼遊戲?上什麼社 交平台? 2. 如何——遊戲是如何玩的?你如何用IG? 3. 誰——你喜歡和誰一起玩遊戲?你的IG追蹤了誰? 4. 推介——可以教我一起玩遊戲嗎?有好看的影片嗎? 文:葉泳彤(香港家庭福利會網絡教育及輔導服務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6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蒲公英教室:人人可入樽

最近筆者看了動畫電影The First Slam Dunk,相信對各位家長來說並不陌生。原作Slam Dunk是一套非常著名的熱血籃球漫畫,於30多年後搬上大銀幕,作為粉絲的筆者當然要支持,看罷卻有一番新的體會。電影並非與漫畫內容一樣,而是以漫畫甚少着墨的隊員宮城良田的角度敘事,以最後之戰作為劇情主線,貫穿良田的故事。不過,除了電影主角良田,其他角色亦給筆者不少啟發。 不放棄追夢 向着標竿直跑 電影主角良田的身材矮小,儘管他對籃球充滿熱誠,但他的身高使他打籃球較吃虧,再加上母親總是把他跟已逝世的哥哥作比較,認為良田球技不如哥哥,也常忽略良田。然而,雖然受自身和家庭因素限制,良田卻未有認命,反而努力鍛煉,最後之戰後成為球隊隊長,更和敵隊的最強球員澤北一同走到「籃球強國」美國打籃球,繼續追尋自己的「籃球夢」。每個人的天資定必有高低,有人或會因學業或家庭等因素要暫時放下自己的理想,但只要自己不放棄追尋理想,努力向着標竿直跑,最終也可達到個人目標。 改過自新 永不言敗 電影另一個角色三井壽,於初中時曾被譽為「籃球天才」,其後卻因誤入歧途放棄籃球,直到高中時才改過自新,再次回到球場上,成為良田的隊友。經過幾年空白期,他重新參與籃球比賽,對他的體能自然是極大的考驗。儘管如此,他憑着強大的意志力堅持下去,最終在比賽中投出25分的佳績,獲得全隊最高分。在成長路上,人或有機會走上歪路,犯下過錯,但這並非人生的終點,只要願意回頭,願意作出改變,在正確的路上保持永不言敗的精神走下去,最終也可以步向成功。 悉心栽培 讓子女發揮潛能 相較以上兩人,櫻木花道則是個籃球新手,一開始加入籃球隊只是為了追求女生。不過他天資聰穎,也幸好得到球隊教練和隊長的悉心栽培,他在短時間獲得很大的進步,由一名籃球門外漢,搖身一變成為球隊的靈魂人物。在最終比賽中,他們遇上稱霸多年的山王,更落後敵隊20分之多。正當旁人都萎靡不振、打算放棄之時,花道卻成為球賽的轉捩點。他除了勉勵隊友不要放棄,更在背部受傷下場的情况下,請求教練讓他再次上場,因為他覺得現在正是他最光榮的時刻。憑着他對籃球的滿腔熱誠,最終他投入致勝一球,勝出該場賽事。筆者常跟家長分享,小朋友有無限潛能,也許他們一開始真的一竅不通,但只要對子女悉心栽培,以及勉勵他們努力和堅持下去,最終他們也能發揮個人所長。 故事的結尾並不是一個幸福的結局。儘管主角勝出該場賽事,但因為全力以赴後負傷纍纍,最終也未能奪得比賽冠軍。筆者倒是認為這是一個很貼近現實的結局,畢竟現實中人往往未能如願奪得最後的成功。然而,這並不代表我們全盤失敗,在過程中我們也曾成功過。即使我們並非天資聰敏,即使我們一開始只是個門外漢,但只要我們曾經盡力迎接挑戰,我們也可成功跨越逆境,像主角一樣「人人皆可入樽」。 文:黃偉立(通德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自小古靈精怪,好動多言,現為一校之長,化名「蒲公英」,希望分享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將愛的種子散播開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6期]

詳細內容

童讀好書:繪本以親情為主題 細味「家」的意義

情人節的浪漫,放諸與家人的關係,可演繹為家的溫馨。不過即使家庭成員間關係多好,一個家很難每天都充滿溫暖感,要靠大家努力去經營。因此,不少繪本也以家人為主題,提醒家長做好維繫家庭的角色。   ungoogoo故事館創辦人及「擔凳仔讀書會」召集人CanCanMa認為,真實的家庭生活總會有不完全的地方,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就是因為不完全,才令我們更加希望努力追求與家人緊密的關係、締造溫馨的感覺。縱使以家為主題的繪本有很多,但CanCanMa從以下幾個溫馨家庭必有的重要元素中,選擇相關繪本跟讀者分享。 CanCanMa(受訪者提供) 一,感恩知足,能珍惜眼前擁有的人和物 二,有同理心,能將心比己。明白家人的需要,可令溝通更到位 三,可以超越時間的衝擊,並代代流傳下去 家人密語——CanCanMa提供一個親子貼士,就是說一些只有家人之間才明白的密語,能代表家人共同擁有的美好回憶或經驗,每每重提,就會回味,像正能量一樣增潤家人關係,如《誰是魔法王》中常重複「啵啵啵啵……我是魔法王」,是橫跨兩代的語句。(資料圖片) 好好珍惜 與家人共同回憶 英文繪本The Tide是講述祖父、媽媽與孫女的故事。「故事寫祖父與孫女的關係很好,祖父常帶孫女到海邊玩耍,但由於他年紀大,記憶也漸漸衰退,孫女很怕祖父會忘記她。這一段我看時感到心酸,因為與家人失去了共同的回憶,的確是很傷心的事。但媽媽卻安慰女兒,說祖父的記憶雖如潮水退去,但這是自然的事,我們不要過於傷心,只要你對祖父記憶仍在,好好珍惜它便足夠。認知障礙症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這故事正好讓小朋友學習接納長輩老去,也明白把回憶好好保存,也是一種愛的力量。」CanCanMa說。 The Tide(網上圖片) 作者:Clare Helen Welsh 繪者:Ashling Lindsay 出版社:Tiger Tales 身處難民營 仍懂感恩 另一本Just Like You,就是講述知足的故事。作者的表達手法很簡單平實,就是一個女孩子,有眼睛、耳朵,有手和腳,她還有一個不起眼的布娃娃。但作者最後揭示這個女孩原來身處難民營,也沒有太多的家庭成員陪伴,「女孩面對這樣艱難、不確定的生活,仍然可以安心地躲在母親懷中、感恩擁有的一切。這本書閱後讓人有一種盼望,也明白父母的陪伴,對孩子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Just Like You(網上圖片) 作者、繪者:Jo Loring-Fisher 出版社:Otter-Barry Books Ltd 一個小家庭日常故事 來到中文繪本,CanCanMa推介曾獲「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佳作獎」的《生日快樂》 。書中有大家熟悉的灣仔街景,描述母女為父親買蛋糕作生日禮物。一個普通小家庭的日常故事,沒有震撼的故事內容,也沒有太多一家三口一起的溫馨場景,但就正正表達出維繫家庭的重要元素,就是把大家放在心上,到故事最後,就是一番感動。 《生日快樂》(網上圖片) 作者、繪者:高佩聰 出版社︰香港繪本文化 與外婆經歷 傳承下一代 另一本《誰是魔法王》,其原畫入圍第55屆意大利波隆納世界插畫展,背景是1980、90年代的香港,講述幾代感情。「珊珊小時候到外婆家過暑假,與為治療腰患的外婆一同游泳,讓她明白原來這個年紀也可以學新事物,也成為了她與外婆的經歷。到她長大了,再帶孩子到外婆家探望,她對外婆的敬愛、尊重,一直沒變,更傳承了給下一代,讓孩子也感受到『太婆』的生命力。」CanCanMa認為這幾本書蘊含了「家」的元素,讓大家可以細味「家」的真正意義。 《誰是魔法王》(網上圖片) 作者、繪者:張韻珊 出版社:香港繪本文化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6期]

詳細內容

辣媽CEO:最大持份者是誰?

莫屬。事件發酵至今,各方面相關人等都公開表白自己的經歷,孰是孰非,自有公論。但我一直最關心的,反而沒有被廣泛討論的,是這件事究竟為什麼會搞到如此田地?學校、家長、學生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在公,學校、家長和學生,要問責的話,三者之間究竟分別要承擔什麼責任?最大的持份者是誰?在私,學校對家長、對學生;家長對學校、對子女;子女對學校、對家長,三者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 學校存在有什麼價值? 先講在公,學校收了學生之後,只需對家長負責?因為子女未成年,所以沒有選擇權,父母理所當然全權決定?在網上搵資料做功課,Home Schooling都不是什麼新鮮事的今日,學校的存在有什麼價值和意義?父母為什麼要送子女返學?學生返學是為了什麼?時代以光速進步,香港的教育制度下,學校的辦學宗旨、父母的思想思維非但沒有進步,還在不斷退步! 舊式教育 追不上時代 今日的學生接觸資訊的速度及廣泛程度、思想的成熟程度,跟我們小時候成長的社會及環境,是完全不一樣的,根本不可同日而語。時代不斷進步,但不管是學校還是父母,依然死抱死守舊日的教育方法,強行加諸套用在學生、子女身上。學校要的是乖乖學生,父母要的是乖乖子女,乖的定義,是聽話,總之學校點講,父母點講,乖乖跟着做,就乖啦!要是膽敢質疑問點解,就是不乖,是反叛,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有自己思想的,不聽話的,就被標籤為問題學生、頑劣叛逆。成績不好的學生,未能達到父母要求的學生,返學有多痛苦,活得有多壓抑,他們有被關心過嗎?有被理解過嗎? 我說這些學生被集體欺凌,絕不為過! 求學為求分數 犧牲子女身心靈健康 教育子女的責任從來都在父母身上,學校只是擔當輔助角色。學校辦教育,以學生的利益為依歸為最大考慮,這才是正常的。可是,不管是學校還是父母,追捧追求的是學校排名,求學只為求分數,好成績、能夠考入重點大學讀神科比什麼都重要,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不惜犧牲子女的身心靈健康。 一味打着愛的旗號,因為「你仲細唔識」、一切都是「為你好」,所以不管做什麼都一定是對的、好的。通告內容寫的是什麼,明白不明白都一定要簽的,寫明可以選擇參加不參加的,都一定要參加的。結果最委屈,最壓抑,最疲於奔命的是誰?寫了這麼多年的親子稿,愈寫愈沉重痛心。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習如何好好做一個人,不是教育的最重要核心嗎?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6期]

詳細內容

教女無方:終於見到牛津的蘇菲

今日是情人節,先祝大家與愛人甜甜蜜蜜、幸福快樂! 撰寫本文時,正是蘇菲21歲生日,祝身處異地的她也幸福快樂! 礙於工作關係,以往能接蘇菲放學的機會實在不多。接放學的好處是能第一時間聽到蘇菲的分享,感受到她當日返學的情緒,更容易了解她一天的校園生活。可是,這些機會不多,每天工作回到家,再早也已經是晚飯時間,蘇菲學校發生的什麼有趣事都沒興趣說了。所以凡遇上我學校的特別假期,我總會以接蘇菲放學為假期優先活動。總算曾經在她幼稚園、小學及中學都有過接放學的回憶。 接蘇菲放學 了解校園生活 2020年10月,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英國宣布封城,蘇菲隻身到英國牛津讀書,在物資短缺情况下適應宿舍內網課的大學生活。11月,蘇菲確診新冠肺炎,為母的除了等消息和消瘦外,根本做不了什麼。之後,在牛津遇到許多的挑戰,也得靠蘇菲自己努力去面對了。好想去牛津接蘇菲放學,想不到直到2023年1月才能完成心願,這年已經是蘇菲大學的最後一年。 到達牛津火車站,氣溫攝氏零度,迎面風雨,加上帶着兩小一大的行李,寸步難行,心一酸,想着當年蘇菲孤單一人帶着三件大行李凌晨來到牛津,眼淚便落下來。終於接了蘇菲放學,二人竟然沒說什麼,靜了數秒,才來個擁抱。來到牛津,沒去探索什麼名勝,也沒有根據YouTuber介紹品嘗美食,我一心要窺探蘇菲日常會去的地方,好想了解她的生活。感謝蘇菲,特意計劃了行程,不,應說她帶我們進入她的生活,我嘗到她最愛的好味手工雪糕、自選朱古力濃度的熱飲、她有錢才會去吃的早餐,還有她和朋友常蒲的酒吧。我經過她上課的地方、參觀牛津大學首間開放予女子的圖書館、遊覽比徐志摩盛讚為全世界最秀麗的一條水的康河更具風韻的牛津運河(Oxford Canal)。她宿舍比我想像的整齊,細看每個角落,驚訝沒有在家混亂一片的場面。最後,蘇菲帶我們去她平日放空、梳理情緒的地方──Port Meadow,一個沒有遊客的寧靜美景,步行着一望無際的田野小徑,望着小狗興奮地跑跳,忽然好像感受到蘇菲曾經的憂鬱寂寞,感謝這片大地安撫了遊子的心靈。 蘇菲特意安排了我們出席她學院的晚宴,與她就讀學院的校長師生共膳,當晚晚宴為紀念蘇格蘭詩人羅伯特•伯恩斯(Robert Burns)的出生。我和蘇菲穿著旗袍赴宴,想像正進入霍格華茲餐廳,會遇上哈利波特,可惜桌上的蠟燭未有在半空飄蕩。感謝蘇菲出錢又出力,當晚還親自幫我恤髮。 第二晚,蘇菲建議我們跟她牛津的好友晚飯,因為她的朋友覺得她母親好有趣,想見見面。作為一個傳統華人的母親,不斷提醒自己放下長輩身分,不要問太個人的問題,也不要打爛沙盆璺到㞘,更切忌以長輩口脗指指點點。我們談及孤星淚、學校教師的趣事、個人愛好,也有未來前途的考慮,最後我也沒有失禮蘇菲,至於為何覺得她母親有趣,我仍未弄清楚。 蘇菲朋友問我喜歡牛津的原因,我呆了一秒,回答因為有蘇菲,他呆了一秒,回應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沿途風光美好,所有小事也變得有趣,因為有所愛的人一起經歷。祝情人節快樂! 文:蘇菲媽 作者簡介:中學副校長,女兒蘇菲中學畢業後負笈英國牛津大學。深切體會培育子女的迷惘,有意栽花花未必發,也非無心插柳柳能成蔭。如今借位分享蘇菲成長路,希望同思貼地教育。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6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