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教育:培訓校董會成員 不得馬虎

除非係一個老爺一個兵的個體戶,否則所有商業機構都有董事會,上市公司更規定有法定董事會及非執行董事。學校雖非商業機構,但都設有校董會,負起領導和管理整間學校責任,包括財政、人事、教育方向等,責任至為重大。校董會如何組成,辦學團體當然是選賢與能,斷不會求求其其搵個賣缸瓦的外行人上馬。 人人都知教育重要,關乎社會、國家民族的興衰,人才的栽培,不能求求其其。一間學校,閒閒哋五六百人,較大規模的甚至近千,人數愈多,校董會責任愈大。教育局似乎不太介意校董會的質素,任由一些不懂教育的人去牽住數十名教師和近千的學生走。王師奶不會一竹篙橫掃一船人,仍有少數校董會是健全的,悲觀的估計,約有30%左右。觀乎過去出亂子的學校所見,都是校董會不懂事,或校監弄權;有些是校監一嚿雲,全不知學校運作,只係掛個名,事事仰賴校長,逼到教師走上絕路有之,辭職潮者有之。執筆至此,小婦人不禁悲從中來,教育是偉大崇高的工作,是作育英才的事業,香港是國際級城市,人才鼎盛,點解教育會咁一鑊泡㗎? 培訓3粒鐘速成校董? 王師奶處處與人為善,凡新官上場都寄予厚望,孫明揚如是,吳克儉如是,楊潤雄如是,新鮮熱辣的蔡若蓮亦如是,總給他們一段時間熱身,然後投入。同樣道理,小婦人曾對教統會主席雷添良有過期待。2021年5月他連任,第一個任期平平淡淡,卻也無大得失。可是第二任期,屬下校本管理政策專責小組,發表檢討報告,除擴大教育局「學校投訴覆檢委員團」職能,處理教師投訴,另一焦點是為校監及校董訂定培訓「軟指標」。這「軟指標」一出,嚇到小婦人暈倒,大喊:「香港教育玩完!」「軟指標」是規定校監首年培訓6小時,校董3小時。簡而言之,全無學歷要求,即使你ABC 3個字母都唔識,又或你的職業是理髮師或搞衛生的都唔拘,只要有辦學團體睇中你,只要接受6粒鐘培訓就可以做校監,3粒鐘就可以做校董。 上述例子可能有點極端,但的確合乎教統會規定。有人質疑所謂培訓時間過短,小組的解釋荒謬兼荒唐:因為校董和校監並非受薪,是義務工作,強制培訓會令有意做校董的人卻步,招募校董會難上加難。呢啲說話都講得出?你們置近千學子的前途何在?讓一群學生跟住班盲人騎瞎馬如臨深淵?雷添良先生,這叫削足適履呀。香港教育有心人不少,有學問的人不少,不能讓所謂「軟指標」戕害香港教育下去,雷添良主席,不要做香港教育罪人。 王師奶在此呼籲天主教香港教區、聖公會、中華基督教會、循道衛理會、東華三院、保良局等較具規模的辦學團體,一定要不斷自行培訓校董會成員,提高要求,讓他們成為稱職的、懂事的校董會董事,將校政健全地推行,將教育辦好。附加一句:不要囿於狹隘的宗教觀念,只要是人才而有心教育,就邀請加入;慈善團體如東華、保良局也不一定要主席和總理才可以做校監、校董的。心胸放寬,天地更闊。 但願「係咁意」6粒鐘和3粒鐘培訓校監校董的「軟指標」不復存在。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email protected] (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2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發展孩子的同理心

提起孩子的社交發展,不少家長都會立即想起左右逢源的交際手腕和四面八方的知心好友。但愈來愈多學者認為,孩子社交發展的其中一個重要指標,在於他們能否表現出與年紀相配的利他行為(prosocial behavior)。究竟利他行為是什麼? 2歲懂分享 減輕別人負面情緒 利他行為是指孩子為別人的利益着想而衍生的行為。利他行為可以分為3類:幫助別人、安慰別人和分享自己的東西。孩子見到同伴的點心掉在地上,同伴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於是便主動幫助同伴抹乾淨地板,安慰感到失望的同伴,並把自己的點心與同伴分享——這些都是利他行為的例子。 要孩子自動自覺為別人的利益着想,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加強孩子的同理心,即是讓孩子從別人的角度出發去考慮事情,體會別人的感受。心理學家發現,就算是2歲的幼兒,在看到別人的玩具被搶後都會顯現負面情緒,並更願意與「受害人」分享自己的玩具,證明幼兒能感到和「受害人」相似的情緒,並想通過分享自己的玩具去減少「受害人」的負面情緒。 (插圖:黃清渝) 家長多向子女展示利他行為 要加強孩子的同理心,家長可以由「身教」做起。家長應該重視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身邊的人(如伴侶、孩子、家傭、鄰舍等),並多多向別人展示幫助、安慰和分享等利他行為。家長更可以在孩子面前開口描述自己的猜測和意向,例如「隔壁的哥哥沒有帶鎖匙,我猜他現在一定覺得不知如何是好。我打算叫他到我們家坐一坐,等他的家人回來,讓他好過一點」。 除了以身作則,家長還可以通過故事幫助孩子從別人的角度出發去考慮事情。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編寫了一個名為《尋龜記》的故事,故事裏的海豚斑斑與朋友一起去尋找自己的寵物龜龜,但大海如此遼闊,究竟從何入手好呢?斑斑和朋友又能否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猜想別人的想法和感受,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呢? 有聲書《尋龜記》:youtu.be/DS3xjEyS6jw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http://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2期]

詳細內容

辣媽CEO:幸福儀式感

兩年前我在這個專欄寫過一篇〈儀式感養出幸福小孩〉,孩子的幸福感,來自於儀式感,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吹蠟燭生日蛋糕,對小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大小T小時候的麥當勞生日會、大T年年堅持的公主裙、小T的超人蜘蛛俠化身,每次講起我們還是會笑得人仰馬翻,所有回憶返晒嚟! 重視生日和節日,還有每一日的晚飯,是我們家的傳統。傳承自我父母,也傳給下一代。很想做個非正式調查,這每日一起晚飯的傳統,有幾多人在成長年代曾經歷過? 愛和陪伴是最佳生日禮物 最近網上瘋傳一張本來簡單不過、父親在快餐店為兒子慶祝生日的照片,據說因為有人批評父親「寒酸」,連開個生日會的財力都沒有,就不應該生仔云云,成為全城熱話。網民的留言一面倒認為場面非常溫馨溫暖,異口同聲說爸爸很有愛心,兒子很幸福!蛋糕大小、漂亮不漂亮根本不重要,最緊要是爸爸的陪伴和愛。 對我來說,這張照片令我很感觸,很多父母努力工作,以致沒有時間陪伴照顧子女,爹親娘親不及姐姐親的情况絕不罕見。父母認為子女物質豐富、衣食無憂,供他們讀最好的學校,琴棋書畫樣樣都有得學,子女身在福中就是幸福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幸福是用錢堆砌、打造出來的嗎? 什麼時候社會上會出現這些價值觀?活得簡樸簡單就一定是窮,活得奢華豪華就一定是富? 有些人的一生遺憾,就是父母從未為自己慶祝過生日,莫講一個,即使一件生日蛋糕都未曾有過。和家中經濟條件無關。儀式感不需要蛋糕,一隻雞蛋,一個麵包,只要有心,一樣幸福!相反,幾奢華的生日會,幾豪華的生日蛋糕,都彌補不了孩子心中的孤單孤獨感。 一個人數銀紙過生日 我想起一名超級富二代,在一個訪問中提及自己小時候的生日禮物,是10萬元大利市。過生日不是和父母一起食飯切蛋糕,是獨自一人玩「數銀紙」。我知道人比人比死人,10萬元大利市,和一餐快餐店或生日小蛋糕,論價錢的話,根本無得比!但一個有價,一個無價。哪一個,更珍貴,更難得? 一個在快餐店和爸爸一起切蛋糕的孩子,和自己一個數銀紙過生日的孩子,誰比誰更富有?誰比誰更幸福? 父母能給子女最珍貴的禮物是陪伴、是時間。孩子最需要的是愛和關懷,擁有一個能讓他們懷念一生的愉快童年,令他們心靈永遠富足的愛。這種幸福,無與倫比。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2期]

詳細內容

增添父能量:爸爸開始成為孩子「首選」

母親照顧孩子時間較長,建立感情相對較深厚。我的家庭也不例外,特別子女年幼時,他們有要事都會先找媽媽。媽媽在生理方面的照顧確實周全得太多了。不過最近情况開始逆轉…… 女兒今年5歲,爸爸開始成了她的「首選」。 兒子今年3歲,最近一次扭計時,竟然說:我唔要媽媽,要爸爸! 隨着成長 孩子需要會轉變 我當然晴天霹靂,不過也沒有蒙蔽我的敏銳心思。這正好讓我反思:「Timing唔同咗!時機到了!」子女能夠黐實爸爸——我的丈夫——不也是作為媽媽的心底願望嗎?隨着孩子長大,成長需要亦會轉變。撐丈夫做爸爸的太太,要把握着這些時機,一起成就這3個目標。 1. 為爸爸刷存在感 丈夫在外工作養家,我就「日對夜對」地照顧孩子,這樣似乎很對等,但真的嗎?其實爸爸都需要在家中刷存在感,而且需要太太的配合。我會嘗試在爸爸每天放工回來時,一家大細地歡迎他,讓爸爸感受到自己存在對家人有價值和重要。 2. 抓緊不同階段的父親角色 爸爸的角色隨着子女成長而有不同的變化,由產前產後、嬰兒幼兒、學童、青少年、成人,甚至到孩子為人父母……父親都在扮演着不同角色。 爸爸建立鮮明形象 配合孩子成長需要 有研究指出2歲的孩子如獲得爸爸經常陪伴閱讀、講故事和唱歌,到4、5歲的時候,有較好的閱讀和算術能力。我亦相信子女年幼時,有爸爸的支持和鼓勵,在運動、音樂方面同樣會發揮得更好。我們要抓緊這些時機,讓爸爸發揮「功能」。 3. 加強父親的特異功能 說到照顧子女,焦點都落在媽媽身上。怎樣令丈夫一起協作?太太必須為爸爸建立一個更加鮮明,有「特異功能」的形象,配合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 我經常在子女面前,鼓勵爸爸與孩子一起做運動,讓孩子想起運動時,就想起邀請爸爸。 我把睡前約15分鐘的閱讀時間,全權交給爸爸負責。到了假日去圖書館時,子女就總嚷着要和爸爸一同看書。 給爸爸設定了特異功能,就是某些特定的形象,可分擔我的繁重照顧和工作,亦能讓爸爸更投入於孩子的生活上。想達至良好的親職協作,要把握着孩子成長的時機。 文:馬舜潁(維護家庭基金網誌作者) 作者簡介:由一群撐爸爸角色的父母共同寫作,記錄他們怎樣在孩子生命中,築起爸爸形象。好爸爸中心由維護家庭基金設立,深信每個孩子需要好爸爸;爸爸角色可由夫妻共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2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你的孩子能表達心中所想嗎?

作為中學駐校社工,近年觀察到有些學生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曾經有一名學生低着頭鬱鬱不歡過來找我傾談,他只懂得說自己不開心,並敘述很多事情,卻不懂表達和抒發自己的感受。當我探索他的成長背景時,發現到他的表達能力與親子溝通模式有密切的關係。 溝通過程勿顯得高高在上 之後,我開始問起他自小與家人溝通的情况,他說:「媽媽對我的要求很高,從小學起便為我報名參加不同的補習班和興趣班,我亦曾經向她表示過我不喜歡。其實我不是不喜歡讀書和那些興趣,只是有時候我不喜歡那些老師和學習氣氛。不過當我跟家人提出不想參加的時候,他們第一句就說我的成績不夠好,培養興趣才能幫助升中,漸漸地我對所有的安排都默默接受。經過多次類似的情况後,我更加沒有勇氣說出來,甚至不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直到中學,母親仍繼續為我打點一切。」 我回應:「你自小在家裏很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就算有時被誤解,你也沒有勇氣去澄清。」 「母親有時候會在與我爭吵後問我的意見,但就算我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她都會在聽了一句後便開始駁斥,跟我說道理,根本不是給我機會去表達。」 其後我們談及母親與他溝通的方式,他發覺在溝通的過程中,母親給予他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只顧向他教育成功經驗和路向,卻忽略了聆聽他的想法和感受。他期望母親可以好像朋友般傾訴,而且最清楚讀書升學現况的是他自己。 坦誠對話 了解子女真實想法 我與他的媽媽聯絡,了解她的擔心與期望。多次傾談後,媽媽開始理解自己忽略了兒子的內心感受和想法,亦看到兒子有為自己着緊。媽媽也反思原來自己的管教方式與自己的父母相似,她開始探索更多管教的可能。母親調整溝通方式同時,我也跟她的兒子探索如何能安心表達意見和感受,並一步步練習。後來到了中五時,他終於能主動向父母提出如何為大學心儀的科目做準備。 我記得早年家長日曾派過一張卡片,上面寫道:父母是孩子的朋友、教練和榜樣。家長可以相信孩子是最清楚什麼決定對自己是最好的,耐心理解他們的看法,再與他們像好朋友般對話。不過,不同家庭的狀况不一樣,你的子女可能覺得親子關係太嚴厲或太寬鬆,又可能是太多或不夠關心;子女最真實的想法,仍需要家長坦誠的對話才會浮現,才能夠建立最合適的親子溝通方式。 文:張其樂(香港家庭福利會駐校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2期]

詳細內容

荒失失在加家:加拿大看醫生 難度比天高?

相比去年,今年夏天的溫度明顯比較低,最熱時只得30℃左右,原本是十分舒服的天氣,但同時間亦是病菌蓄勢待發的時機,加上身邊很多朋友都趁暑假時到其他省外遊,吃喝玩樂,患病風險也提升。單是在我身邊,近兩個星期已經有5、6個大人和小朋友被病魔打倒,而且人人病徵相同,傳染力之強,甚至比疫情更嚴重。 政府補貼 家庭醫生跟進 小朋友生病,作為家長當然最為擔心,想快快帶他們去看醫生,盡快醫好。然而加拿大的醫療體制與香港分別頗大,令新來的家長們擔心的事情變得更多。以我身處的Winnipeg為例,醫療主要是依賴由Manitoba Health提供的「保健卡」,政府會為合資格的納稅人及其直屬家庭成員提供醫療補貼,只要申請到保健卡便可到醫院或診所睇醫生,大部分費用由政府支付。取得保健卡後通常都會登記一名醫生作為家庭醫生,有什麼「頭暈身㷫」便可找他求診。由於家庭醫生一直跟進這個家庭所有成員的身體狀况,便可更快判斷出更合適的治療方案,或是轉介到醫院繼續治療。 集中求診 難預約即日 從體制上來看,這個醫療系統對國民的確不錯,但對於新來的香港人來說,卻要面對更多問題。首先我們就算登記了家庭醫生,醫生對我們的家族病史了解有限;其次是亞洲人體質與西方人不同,治療方式也有差異;更重要是語言不通,雖然在Winnipeg很多服務也能提供翻譯,但很多香港人仍為了尋求數量有限的「廣東話醫生」,而集中到1、2間診所求診,這種情况下有病都好難見到醫生一面,除非等診所開門的即日位,有的話便可即日求診,沒有的話明天請早。 就以最近身邊一名朋友的4歲女兒為例,她發燒至39℃左右、有咳嗽的徵狀,打去家庭醫生求診,診所回覆需要4至5天後才有位。家長當然心急如焚,立即打聽其他提供walk-in服務的診所,一打聽到便立即帶小朋友趕去掛號。等了2、3小時之後,終於能夠看醫生。當我聽完後,第一時間表示關心地問:「其實小朋友是什麼病?」怎料朋友也不太清楚,原來看診後,醫生表示小朋友很「健康」,只是一點喉嚨發炎,過幾天便沒事,至於為何發高燒、是什麼病也說不出。相信對於不少香港家長來說,這種回答很難「收貨」。 醫、藥分家 配藥較煩 看完病當然要取藥,但這邊和香港又有很大分別。香港診所一般有配藥服務,看診後同時取藥;而在這裏醫生只提供藥單,病人需要自行到藥房買藥。通常每間診所附近都有藥房,價錢亦不算貴,但由於醫生和藥房分開運作,醫生開藥時究竟藥房有沒有這種藥,醫生也未必知。說回我的朋友,帶小朋友看完病之後,醫生只處方了一支咳藥水,但最後去了4、5間藥房才找得到。或許這已算幸運,因為我另一個成年朋友上星期因咳嗽去看醫生,至今還未找到藥房有藥。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2期]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為學文言文 小學讀《論語》?

曾經有家長提問,想孩子打好閱讀文言文的基礎,小學時就為孩子選購文言文版本的《論語》或《莊子》,要求孩子閱讀,這樣是否合適? 視文言文如「洪水猛獸」 無樂趣可言 挑選讀物,不是愈難愈好,其中一個考慮重點,應該根據孩子的閱讀能力選擇合適的程度。如果內容太艱深,學生看不明白,這樣的閱讀就未必有意義了。有些家長認為,現在看不明白,不要緊,先接觸一下,長大後自然就會明白當中的道理。如果學生只是單純看不懂,沒有因此而對文言文產生負面印象,這樣還好說;倘若學生發現這些讀物,怎樣讀也讀不懂,父母又不斷逼着自己閱讀,這種感覺應該相當難受。一旦他們產生抗拒心理,日後教師在課堂上開始教導文言文時,學生預計自己不會讀懂,再看文言文教材,又真的讀不懂。如果學生形成了這種想法,教師就要花相當長時間讓他們改變。現時坊間都視學習文言文如「洪水猛獸」,這樣一來,也會讓孩子認為學習文言文是艱辛的畏途,遍地荊棘,當中只有痛苦,全無樂趣可言。 挑選文言經典漫畫 讓孩子輕鬆閱讀 如果家長真的想讓孩子早一點接觸文言文,可以嘗試挑選一些文言經典的漫畫圖冊,讓孩子輕鬆閱讀,初步了解文言文所承載的歷史和文化。有些中國文化知識,對於孩子來說還是比較難懂的話,家長的伴讀和分享就相當重要,如果家長可以將一些知識,連結孩子的日常見聞,這樣就更好了。例如談及「仁」,家長可以跟孩子說說「捐血助人」、「關懷別人」,再加以說明,孩子的理解會更深刻。在日常生活中,這一類例子很多,只是我們平日未必會將它們連繫起來。學生對於古代中國文化有多一點認識,對於日後理解文言文相當有幫助。 而年紀大一點的孩子,閱讀古典小說(例如《三國演義》)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孩子覺得看古文版本還是相當吃力,可以先從連環圖入手,讓孩子對故事的大要有初步的理解。如果能夠觀看相關的電視劇,將有助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故事的認識。當他們對故事內容產生興趣,想了解更多,繼而閱讀小說原文,就能夠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家長應該挑選程度合適的文言文讀本,逐步建立孩子閱讀信心,讓他們從閱讀過程中取得成功感,理解故事的內容,滿足他們求知慾。剛起步時,讀一些比較簡單的文言故事(孩子一般比較喜歡有人物和情節的故事),讓他們覺得「有趣」和「不難」,才能拾級而上,不要一下子就嚇怕了孩子呢! 文:甄沃奇(現職中學中文科教師) 作者簡介:曾擔任明報中學教育版專欄作者,包括〈文言範文〉、〈實用寫作〉等欄目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2期]

詳細內容

6A爸媽:接納自己的勇氣

我們都有接納自己的勇氣嗎? 如果連自己都不愛,又如何愛我們的孩子呢?接納我們的不完美,才能接納我們的孩子。 所謂父母只不過是比較年長的小孩,可能心智也未必成熟,但父母卻被認為可以處理所有問題。社會上不少聲音,都期望父母在孩子面前是一個榜樣,是一個指標,是一個不能犯錯的生物。究竟,所謂父母是什麼一回事? 父母只是普通人 也會力不從心 父母只是普通人,會錯,又會有力不從心、力有不逮的時候。在教養孩子的道路上,也是由新手開始做起。跟孩子一樣,可能經過無數次鍛煉、犯錯、修正才可以掌握一些技巧。所以接納自己的錯處,是十分重要的。 記得有位家長,一直要求孩子達到一些準則,而且要求自己在孩子面前也要顯得完美。顯然這位家長身心也疲累了,終於有一天在孩子面前崩潰了。那種無助的感覺,令她對接納有新的體會。 欣賞自己缺點 學懂接納孩子 其實,要學懂接納孩子,先要欣賞自己的缺點。當我們明白生活上有很多身不由己、能力不及的事,就能夠體諒孩子每天也在摸索如何成長,又會碰着各式各樣的難題,犯下各式各樣的錯誤。而且他們比我們自省的能力低,犯錯也未必會知道。這樣才需要父母在旁告訴他們,鼓勵並協助他們如何跨過眼前的問題。 如果家長對自己要求極高,最終在孩子面前只會顯得無力招架,因為沒有人可以長期處於完美無瑕的狀態。告訴孩子自己有多不完美,也是一種身教,指導孩子也如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父母就是孩子面前的一面鏡子,父母學懂寬恕自己,從而欣賞自己不完美的地方,孩子也會學懂如何接納自己短處,面對困難。 你會原諒爸爸媽媽嗎? 再換一個角度看,真的未能掌握接納自己的方法,不妨向我們身邊的孩子學習。找一件事跟他道歉,就說爸爸媽媽在這件事上做得未如理想,你會原諒爸爸媽媽嗎?我相信他們的答案會令你知道,怎樣才是接納。 文:Vinic爸爸 作者簡介:3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C、龍鳳孖寶A&B),為了不白白浪費了奇妙的恩典而成為香港有品運動6A品格教育講師,希望把心理學說融入6A教養,把正向教育理念分享給父母,特別是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2期]

詳細內容

解鎖孩子心:如何激發孩子內在動力

一名家長在孩子完成學習技巧課程後,問了一條有趣的問題:「導師,我覺得孩子對學習的信心和態度都進步了,但我還想問問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孩子記憶筆畫順序呢?孩子因筆畫和字體問題被扣分,然後就會說:『我努力都沒有用』、『我寫了都不會有分』……我不知道還可以怎樣幫助他?」 這樣的狀况下,其實學習技巧和方法還是其次,重要的是保持孩子的內在動力。我們給家長的教養建議是──正向的鼓勵。 當孩子覺得自己盡力了,結果卻不如理想時,就會帶來挫敗感,這是正常的。然而,如果孩子沒有梳理這份挫敗感,讓經歷成為負面的歷史,並落入「自我設限」之中,產生一種「我努力是沒有用」的非理性想法,就會成為他成長上的阻力。 正向鼓勵 懂得欣賞自己 正向的鼓勵,是引導孩子調整心理焦點,看見自己的付出,懂得欣賞自己的努力,再尋找方法面對困難或障礙。這樣的鼓勵帶有正向的力量,同時讓孩子懂得為自己負責。 確定孩子價值 不自我控訴 讓我們示範正向鼓勵孩子的原則。就如上述孩子的情况,我們可以跟他說: 1. 讚賞「過程和態度」,而不止是「結果」:「我欣賞你積極溫習的態度,我留意到你有盡力溫習。」 2. 確定孩子的價值,使其不落入自我控訴中:「你已經盡了力,這跟你『有沒有用』沒有關係。無論分數如何,你都『已經夠好』。」 3. 給予孩子客觀評估,明白「努力」和「結果」的真正關係:「考試內容你都懂,這代表你已有一定程度的掌握,這是你努力的成果。你想再進步是好的,我們可以看看有什麼辦法克服筆順方面的困難。」 父母的說話對孩子來說很有分量。父母持續不斷地向他們述說生命(speak life)的鼓勵,讓孩子內在添加足夠燃料,不易躲在挫敗的胡同裏,而是通過困難來發現自己更多,並且有動力地一路向前邁進。 想了解小學課程,請瀏覽:https://www.editworkshop.com/lpd-primary-training-program/ 文:陳志耀 作者簡介:EDIT Workshop學習及個人成長教育中心創辦人及課程總監,從事生命教育工作接近20年,經常受學校和機構邀請,分享教養心得和孩子同行經驗,是一位資深青少年及家庭教育工作者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2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體驗式藝術課程 搓搓畫畫創作樂

以往小朋友學習藝術,如畫畫、做手工,家長都會替孩子報讀恒常的短期課程。然而近年不少地方為孩子提供單次藝術體驗,讓小朋友在短短2、3小時內體驗不同的藝術活動,如art jamming、輕黏土及立體油畫創作等,無負擔下接觸不同的藝術。   剛於7月開幕的The White Box是Little Prince ART(小王子藝術)旗下全新品牌,一個以體驗為主的兒童藝術創作空間。這裏為兒童提供單次藝術體驗,適合3歲以上的小朋友參加,家長甚至也可一同參與創作,當作親子活動。導師梁詠茵(Haze)指這裏是個玩樂地方,小朋友不需任何技巧,只需隨時隨地來享受創作樂趣。 體驗藝術——The White Box主張讓小朋友毫無負擔地體驗藝術創作的樂趣,自然地展現他們的創意力。(劉焌陶攝) 短時間完成作品 滿足感大 這裏的「兒童藝術小工坊」提供不同類型的藝術體驗課,包括泡泡浴球、art jamming、輕黏土及蠟燭體驗工作坊等,讓小朋友運用不同材料和方法來創作。過程中,小朋友按照導師的指引,親手製作,只需短短2小時,便可創作出漂亮的作品,令他們較易獲得滿足感。例如今次的兒童泡泡浴球小工坊,小朋友先將液體和粉狀材料混合,搓成不同顏色的粉糰,再放入雪糕勺塑形,做出半球體的形狀,就像雪糕一樣。另外亦可使用模具印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圖案。 導師教導——小朋友跟隨導師的教導,一步一步慢慢嘗試。(劉焌陶攝) 可愛模具——用模具和雪糕勺塑形的泡泡浴球模樣可愛,拿回家後亦可以使用。(劉焌陶攝) 除兒童泡泡浴球小工坊外,兒童主題油畫小工坊也會運用立體材料創作,其中一款主題油畫是以塑膠彩顏料混合石英砂,再以油畫刀把顏料塗抹在畫布上,刮、壓出海浪的形態或塗抹出漸變色,然後小朋友可選擇一些貝殼、珍珠或閃粉黏上畫作。這款油畫有獨特的質感,觸感似粗糙的泥土,看起來亦更立體和真實,小朋友在製作時也能獲得不同於平時繪畫油畫的體驗。 油畫小工坊——兒童主題油畫小工坊與平日繪畫的油畫不同,需要用上油畫刀和石英砂塑膠彩顏料作畫,帶給小朋友另類體驗。(劉焌陶攝) 此外,The White Box亦提供各類包場活動,例如生日派對、藝術活動、Team building等,讓大家在舉辦活動或聚會時能有更多選擇,帶來不一樣的藝術體驗。他們亦會提供活動所需的材料工具,大家可輕鬆地享受繪畫及動手做不同藝術手工的樂趣。 動手做——小朋友可以動手做,在短時間完成一個屬於自己的作品。(劉焌陶攝) 美麗作品——從未接觸過藝術創作的小朋友也可以製作出這些美麗的作品。(劉焌陶攝) ■The White Box by Little Prince Art「兒童藝術小工坊」 時間︰2小時 對象︰3歲以上 地點︰尖沙嘴梳士巴利道18號 K11 MUSEA B2樓 B233A舖 費用︰$388/1位小朋友(1份材料);$438/1位家長陪同(1份材料);$588/1位家長陪同(2份材料) 詳情︰www.thewhiteboxhk.com 查詢︰6700 5893 文︰陳真紀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2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