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講媽:扎根母語

洗白白時突然想起,幼小時的兒歌洗白白,當然是我的母語廣東話版。教育局楊局長早前惹的風波,最近再有解話表明個人支持母語廣東話,但因應全世界較少地方用廣東話學中文,所以仍需研究將來香港人會否因此失去優勢,但不代表政府有既定立場,特別支持普教中。

可能我太理所當然地認為,用廣東話學習中文是常態,我未經歷過普教中,不能比較,但我又不覺得用母語學中文較「蝕底」,例如要背押韻的唐詩,轉用普通話就應該不能熟讀了。當然,我也同意自己的普通話水評很普通,沒有系統地學習,只是靠唱周杰倫的歌惡補,勉強夠混飯吃。

小朋友到了這個月齡未見突出的語文能力,還是建議他念本地N班打好根基比較穩妥

用什麼語言去學中文已經影響雞蛋仔,由選校面試至放榜,報N班都要家長考慮是選擇國際兩文三語班,還是本地粵英教學。問過多位校長和老師,其中一位校長反問我,主觀覺得雞蛋仔的語言表達如何?還有家庭慣用什麼語言溝通?

據我觀察,雞蛋仔會發出多個單音,懂兩個手勢比劃肚餓及喝水,但與其他playgroup的小朋友相比,他未算使用說話表達需要,著他叫爸爸媽媽也不是百發百中。至於家人,廣東話始終是「膽」,父母及四大長老都是本地人,不會無緣無故說外語;而膽「拖」的是英文,始終會與外傭用英語溝通,而我的兒子熱愛火車系卡通。想真點,暫時真的很少應用普通話的機會。

校長坦白告訴我,小朋友到了這個月齡未見突出的語文能力,還是建議他念本地N班打好根基比較穩妥。雖然香港強調兩文三語,亦明白家長擔心輸在起跑線,但連母語都未能講得好,夾硬引入第三種語言只會帶來反效果,莫說打好語文根基,就連學習動機也會賠掉。

母語如母乳一般珍貴

那麼本地課程還是有少量的普通話教學吧?校長笑咪咪地擰頭,「選擇國際班就只用普通話學中文,選擇本地班就用粵語學中文,如果不貫徹執行,違反當初觀察孩子的需要,貪心或擔心地多學一種語言,最後弄得中英文也沒水準,而且也讓家長孩子添了無謂的衝突。」

這校長提醒我,學習語文要考慮孩子語言天份及生活應用,每個小朋友、每個家庭都不儘相同。其實還原基本步,語言就是為了溝通傳遞訊息,拉近彼此的關係。既然要學習如何與人溝通,怎能否定母語的重要性,我覺得母語如母乳一般珍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