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拉丁] 掌握正確呼吸法 改善腰痛、肩頸痛(附教學示範)

呼吸是我們每時每刻都會做的事,但大家又知不知道正確的呼吸方式對我們的身體運作有很大的幫助?如果大家經常感到呼吸急促、「唔夠氣」,或是有腰痛、肩頸痛等問題的話,一個正確的呼吸習慣會為你帶來健康裨益。 內容提供:Dans‧Lab By Cedric Chan 陳慶瑋拉丁舞學院 橫隔膜式呼吸 正確的呼吸方法是指「橫隔膜式呼吸」,也即是在吸氣時腹部跟胸部共同脹起;在吐氣時共同收縮。而一般人的做法就會是「胸式呼吸」或「頸式呼吸」,也就是在吸氣時肩部會升起,依靠肩頸部肌肉來做呼吸,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肩頸痛問題,而呼吸的深度與長度也會比「橫膈膜式呼吸」更短。 橫隔膜式呼吸(網上圖片) 長期練習橫膈膜式呼吸,能夠激活核心肌群,保護我們的腰部。除此之外,在呼吸的深度與長度拉長的情況下,對維持情緒的穩定亦有幫助。呼吸練習的好處這麼多,當然要快點加緊練習啦!(點擊收看教學短片) 如果大家想在了解更多呼吸的重要性和呼吸與核心肌肉的關係的話,可以參加由Performancefix 不定期舉辦的呼吸與核心肌肉工作坊,工作坊上將會更詳細講解呼吸對身體的好處,以及一些可在家進行的訓練方法。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GRWTH學術]爸媽必備!免費網上英語學習 外籍老師拍片講故事教文法

教育局教育電視最近於疫情期間,推出「想像無界限:齊來展開英語故事的旅程」(Let Our Imagination Run Wild)線上英語故事影片,所有影片均由教育局外籍英語教師組製作,為本地初小學生、家長及教師提供網上學習英語的免費資源。每集內容除了由富經驗的外籍老師分享故事,還會教授英文文法,透過生動有趣的方法讓小學生增潤知識外,同時啟發他們的想像。 內容提供:《GRWHT日報》編輯組 故事1:經典寓言《The Lion and the Mouse》 在本集中,小朋友將聽到經典寓言《獅子與老鼠》,此外還附有歌曲和書籍推薦。老師亦會教授形容詞比較級和最高級的用法。適合初小學生觀看。 故事2:帶著奇想看《Shark in the Park!》 在本集中,老師們將透過想像望遠鏡,帶同學們跟湯姆一起遊花園,看看湯姆在花園裏發現了到什麼。公園裏有鯊魚嗎?內容更有互動遊戲、唱歌及教授一些指示方向及位置的英文單詞和片詞。適合幼稚園至初小學生觀看。 故事3:《There was an old lady who swallowed a fly》 在這一集中,老師將與同學們又唱歌又講笑話,還會一起看看一位愚蠢的老太太吞下各式昆蟲和動物的有趣故事。此集內容還會順著昆蟲和動物大小來學習英文中的押韻字,例如”carrot”及“parrot”、”frog”及“dog”等等。適合初小學生觀看。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GRWTH學術]適合K1至初中程度!推介5個Youtube學習頻道 趣味學英數常

不少YouTube頻道都以孩子為對象,內容多元化之餘,影片同時給合教學和娛樂元素,不僅能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更可免費自學新技能。以下5個英語兒童及青少年YouTube學習頻道,涵蓋英文、數學和地理知識。不妨趁著暑假,挑選你孩子喜歡的,每天安排一段親子學習時刻,過一個充實又愉快的假期吧!   1. 英文字母化身能歌擅舞的方塊 影片:Alphablocks(點擊連結) 適合對象:學前 26個英文字母化身為會唱會跳的字母方塊,在每段5至12分鐘的短片中,透過生活化的故事情節及琅琅上口的兒歌,介紹英語語音拼讀法(phonics)及單字的標準讀音,助幼兒打好英語的基礎。   2.聽芝麻街搞笑英文兼學好品格 影片:Sesame Street 適合對象:學前至初小 跟芝麻街的Elmo一起rap歌學英文單字及短句,笑著看Bert及Ernie的有趣笑話學英文對話,再跟一眾芝麻街成員學習健康生活習慣。不容錯過的,還有愛吃曲奇餅的Cookie Monster粉墨登場,演出取材自經典電影的趣劇,如《Fu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Cookies》(原劇:Harry Potter)、《The Averggies – Age of Bon Bon》(原劇:Avengers)、《Jurassic Cookie》(原劇:Jurassic Park)等,藉輕鬆的劇情學習好孩子的行為,如細心聆聽指令、專注力、自律等。頻道更搜羅了舊版芝麻街卡通片,家長們便能與小孩一起重溫昔日的童年回憶。   3. 活學初小至初中數學 影片:Mathantics 適合對象:小一至中二 內容涵蓋基本數值(Place Value)、運算( Arithmetic)、代數(Algebra)、畢氏定理(Pythagorean Theorem)及十進制運算(Decimal Arithmetic)等,給合動畫、圖表及生活例子,加上主持人Rob深入淺出地講解由初一至初中程度的數學原理,令枯燥的學習變得趣味盎然,更易入腦。教學另附數學工作紙供免費下載。   4. 唱英文歌學數 影片: Numberock 適合對象:初小 想趁暑假為孩子補補數學,與其平鋪直敍的講解,不如把原理融入兒歌,讓兒童邊唱邊學習,更能引發小朋友的學習動機,效果更勝一籌。此頻道按不同的數學主題創作專屬的歌曲,如數目歌、小數位歌、分數歌、角度歌等,再配合帶有故事性的動畫製作,使抽象的理論變成一齣齣輕鬆的音樂短片,藉形象化手法大大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說不定經此另類「操練」後,小朋友便能成為數學的高材生!   5.《國家地理》帶小朋友上山下海 影片:NatGeo Kids 適合對象:小一至小六 此頻道是《國家地理》雜誌的兒童版本,透過一系列短片帶領小朋友上山下海,走遍七大洲五大洋,探索地球上不同的生物習性、地形及氣候、人文習俗等,讓小朋友留在家中,也能「環遊世界」,擴闊視野。 其中「Weird But True」系列以一分鐘的短片,介紹有關地球的趣味性資訊,以及解構科學常識,最適合坐唔定又好奇心旺盛的小朋友。頻道內容更有廢物重用手作坊、趣味動物瑜伽堂等,邊玩邊學,開心居家放暑假,便絕對零難度。 ===== 撰文:《GRWTH日報》特約記者沈一怡 整理:《GRWTH日報》編輯組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GRWTH生活] 推介3大好玩親子家居運動YouTube頻道 由瑜伽到帶氧都有

內容提供:《GRWTH日報》特約記者沈一怡 居家抗疫,活動少,難免會令人感覺沉悶,而最大後遺症是容易發福。其實網上有許多適合在家進行的親子家居運動,有趣又有益,即可強健體魄,又可以成為宅在家的親子活動,增進彼此的溝通和交流。   1. 趣味十足的人氣故事 + 瑜伽 適合對象:學前至小一 瑜伽導師Jamie給合兒童瑜伽及人氣故事,把兒童瑜伽的動作式子融入故事情節中,一邊講故事,一邊連繫對應的動作,讓孩子用瑜伽動作「演繹」主人翁的故事橋段。人氣故事包括《Frozen》、《Sleeping Beauty》、《Star Wars》等。 頻道:Cosmic Kids Yoga   2. 幫助安睡的冥想時刻 適合對象:小學及家長 頻道以平靜的背景音樂及溫柔的旁述聲音,以故事帶領孩子放鬆身體、慢慢練習深呼吸,帶領小朋友進入冥想的狀態,達至身心平和的境界。最適合紓緩小朋友因居家太久而積累的無形壓力,也適合一家大小一起練習,是相當不錯的親子活動。 頻道:New Horizon – Meditation and Sleep Stories 3. 最適合放電的帶動運動 適合對象:小學及家長 另一值得推介的親子活動,就是居家運動。POPSUGAR Fitness為家長及小朋友設計了一套13分鐘的帶氧運動動作,還邀請了兩對親子組合一同示範。在家跟著做,孩子能放電,大人瘦身,一舉兩得。 頻道:POPSUGAR Fitness: Family Cardio ===== 撰文及資料搜集:《GRWTH日報》特約記者沈一怡 整理:《GRWTH日報》編輯組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失敗媽媽伴孩「上學」記] 疫情下 10個分享愛的另類妙法

防疫政策實在令香港人非常疲累。經濟重創、人心惶惶,大家要好好保重身體,保重心情,在家的時候,盡量開源節流,用另類方法關心鄰舍和有需要的人吧: 內容提供:失敗媽媽 1. 多用網上free物平台免費分享和接收物品。 家中玩具轉贈比直接丟棄好 2. 家中有多的防疫物資,可以網上分享和平郵,讓有需要的人接收。 3.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因為失業率不斷上升、機場和麥當勞不再開放給有需要的人過夜,街上的無家者越來越多,但很多社區的服務卻很諷刺地因疫情而停頓。如果還會外出上班的人,在不太趕時間的情況下,如果經過看見時,可以為他們送上一支水、一些簡單小食。 4. 關注新聞後,心情大多會比較多負能量,可以看一本自己感到輕鬆或被鼓勵的書。 5. 做好消毒和基本衛生,不必太過恐慌,情緒的影響遠比細菌和病毒大。 6. 經濟能力還應付到的話,多光顧良心小店,不論網店或實體店也一樣。 Free Food Flow 食物放提平台,鼓勵網友加入食物放提分享和接受食物。 7. 家中有多的食物乾糧,可放上「Free Food Flow 食物放提」平台讓有需要的朋友免費接收,既可以減少食物浪費,也能給他人一點溫暖和快樂。(當然分享大前提要注意食物衛生。) 8. 有能力網上創業的話,可以考慮提供一些散工和工作機會給失業的朋友。 9. 既然圖書館和公共遊樂場開放的日子遙遙無期,行山沙灘也不容許。同一個社區的家長,可以通過網上互相支持,即使保持社交距離情況下不適合互相托兒或約去玩,也可彼此每幾天交換家中消毒過後的玩具和繪本,或是讓孩子互相傾下電話(鼓勵語音電話,而不是視像)。 10. 你也可以加入「陳皮下廚」的免費繪本故事頻道,每日讓孩子像聽收音機般聽到其他媽媽小孩所閱讀不同的故事。 事實上,我也鼓勵孩子不二十四小時困在家,做好防疫措施,在人煙不太密集的地方,下樓踩一下單車跑跑跳跳也不為過吧。 陳皮到樓下踩單車

詳細內容

[東非「師」語] 烏干達千里奇緣(1):擁抱被遺棄的寶寶

我挺直腰子坐在嬰兒爬行墊上,雙腿向前伸,成九十度角。在左右腿各蓋上一條沙灘浴巾後,大脾和小腿立時成了兩個「移動枕頭」,讓嬰孩躺下,一切準備就緒。從褓母手中接過大約六至八個月大的寶寶,我逐一把他們躺在「枕頭」上,左腿兩個;右腿兩個。給他們圍上口水巾,便把沖泡好配方奶的奶樽一一塞進他們口中。看見他們拿著奶樽,開始有節奏地啜奶,我不禁捏一把汗。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心想可以喘息一會,怎料褓母再多給我一個寶寶!我連忙抱進懷中,重覆先前給那四個寶寶的動作後,五個寶寶在我身上的不同位置同時喝奶!別以為這已是技驚四座,好戲在後頭。 來自世界各地的義工(紅衣者)以行動關愛不能為自己發聲的孤兒 七手八臂當嬰兒中心義工 餵食五個嬰孩的同時,還要一眼關七,盯著周遭十來個已經吃飽或等待下一輪餵食的寶寶。他們鍥而不捨的扭著你玩,有的從後拉扯我的馬尾;有的把我的腕錶當作波板糖舔;有的以為我的眼鏡是玩具,像蝴蝶飛撲過來。為博您的關注,他們無所不用其極,我該如何招架?「妳把他們推開就是了。再來,再推開,沒事的。」坐在我身旁同樣給五個寶寶餵食的褓母為我解圍。 也許您跟我一樣,以為首天在烏干達Watoto嬰兒中心義務工作,這一幕育嬰情況足以令人難以忘懷。怎會想到這只是伏線,高潮還沒有出現! 褓母們悉心照顧獲救的嬰孩,讓他們健康成長。 洗淨、消毒奶樽和其他食具後,我雖不至精疲力竭,還是迫不及待到外面走走,透透氣 。來到三百多呎的 Play Centre,一個開放式室內遊樂場,四處皆是五顏六色的二手搖擺椅、學行車、兒童單車和三輪車。我推開鐵欄內進,看見另一群十多二十個寶寶,目測他們比房間裏的大一點,約八個月大至一歲不等。有些在地上爬行、有些附著學行車蹣跚學步、有些在褓母的懷裏給編辮子、有些跟其他國籍的義工玩耍,好不熱鬧。 他們都是被遺棄 我感覺像置身香港的playgroup,分別在於這裏介乎零歲至兩歲的小寶寶多是從糞坑、垃圾堆、樹叢、香蕉園、水桶,甚或門檻旁發現的棄嬰。在烏干達,基於貧窮、缺乏教育和愛滋病問題,許多脆弱的嬰孩都會淪為棄嬰或孤兒,大部分幼兒活不過五歲,因為他們所需要的特別護理和藥物治療,不是他們親友可以給予的。他們一般都是早產、曾受虐待或身患嚴重併發症的無助小生命,獲救來到嬰兒中心後,得到一群褓母和醫護人員悉心照料下,日漸長大,身體回復強健。 嬰孩中心每月為孩子舉行生日會 站在喧鬧不休的遊樂場,想耳根清靜是天荒夜譚。我預備轉身離開,一個身穿白色短袖棉質嬰兒連身衣的寶寶,緩緩地爬到我跟前。他的頭圓圓的,像個小皮球,頭髮在陽光的照耀下更凸顯非洲孩子天生的縷縷捲髮,淡淡的眉毛下面嵌著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那男嬰目不轉睛的盯著我,彷彿早已認識我,一直期盼我的到來,對他身旁的褓母、義工和其他孩子,統統視而不見。他向我伸出右手,我彎下身子,遞出左手,他立時握住我的手心,然後左手捏著我的手腕,使勁的提腿,將自己拉起身,開始東搖西擺的學著走路。 有一種快樂 除了他那「似是故人來」的眼神外,他跟其他寶寶大相逕庭。他沒有蹦蹦跳跳,亦沒有咿咿呀呀地學大人說話的神情,更沒有哇哇大哭,扭抱扭玩。他的沉聲靜氣猶如一枚磁石吸引著我的心。 九個月大的Jonathan把我牽進他的世界,與他同行。 往後兩天,每當我到Play Centre小休片刻,他總是不動聲色,推開、繞過眼前或人或物的障礙,爬到我跟前,非要我扶著他練習走路不可。為甚麼這寶寶連續三天主動向我走近?事隔三年的今天,憶述跟當時只有九個月大的Jonathan如此特別的邂逅,心中的好奇猶在。 看著他牽著我的手,搖搖晃晃,步履維艱的學步,我不期然哼起鄭秀文《有一種快樂》:「能扶著你是最高的高興,原來完美大志,無須比拼……」他那小巧的雙手把我牽進他的世界,揭開了我跟他這個跨越9200公里千里奇緣的序幕。這幼嫩的「香烏」之苗日後怎樣萌芽?繼續關注下禮拜的「東非 『師』語」

詳細內容

成日跳唔出思維框框 原來係「黑天鵝」作怪

內容提供: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天鵝在很多人眼中是美麗與高貴的化身。潔白的羽毛、優雅的姿態都讓不少人為之動容。曾幾何時,西方人認為只有白色的天鵝,所以當人們在澳州發現黑色的天鵝時,大家都感到十分震撼,顛覆了全世界對天鵝的認知。直到現在,每當有人不相信會發生的事情確實地發生時,這種出乎意料之外的結果,我們稱之為「黑天鵝」。 (圖片由筆者提供) 「黑天鵝」的出現是由於我們慣常地使用歸納推理法(Inductive Reasoning)來建立我們的知識。而背後的邏輯是:我看過的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因此,天鵝是白色的。這種推理法既簡單又快捷,而且是從事實之中推理出來,所以很難被推翻。可是,這種推理法卻會被自身視野所侷限,使推理失去彈性,解釋了為何人們發現了黑天鵝而感到難以想像。 (網上圖片) 基於我們生理上的限制,以及生活中隨機事件的出現,我們現時還沒有辦法可以計算出所有的可能性,也就是說我們對知識的理解經常無法走出自身經驗所設的框架。因此,覺察這些框架的存在,並以此為推動力來學習如何擴闊自身的思維,是減低「黑天鵝」效應影響我們的重要一步。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小朋友成日眨眼?當心「乾眼症」找上門

撰文:《GRWTH日報》特約記者Irene Cheng 整理:《GRWTH日報》編輯組 秋冬天氣乾燥,一般人都會注意皮膚護理,卻少有注意同樣曝露空氣下的眼睛,也需要護理。當空氣變得乾燥,又或長期身處空調或暖氣系統、塵埃及二手煙的煙霧下,均可能引發「乾眼症」。 對於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來說,「乾眼症」不僅會干擾到學習時的注意力,也許還會給小朋友帶來精神壓力。 對於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來說,「乾眼症」不僅會干擾到學習時的注意力,也許還會給小朋友帶來精神壓力。(網上圖片) 乾眼症成因 「乾眼症」是一種慢性眼睛疾病,並不會像白內障、眼睛失明那樣對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即便出現了也往往不被重視。主要誘因是眼水蒸發得太快,淚液分佈不平均,令眼睛產生乾澀不適感,甚至感到刺痛,視力短暫模糊。而嚴重的「乾眼症」其實也會引發視野模糊、引發慢性頭痛、肩頸酸痛、全身乏力等問題。對於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來說,這些「乾眼症」可能導致的身體不適不僅會干擾到學習時的注意力,也許還會給小朋友帶來精神壓力。 倘若眼睛長期乾涸,角膜表面會出現損傷,很易受細菌感染及形成疤痕,令視力減弱,嚴重甚至會永久損害視力。室內開暖爐、長期使用電話電腦、配戴隱形眼鏡人士較高危,本港有機構於2018年發布調查,發現30%受訪者被界定為有嚴重「乾眼症」。「乾眼症」病徵包括眼睛易感疲倦、眼睛乾澀和有刺痛感、畏光及影像模糊,即使眨眼亦無法改善。   自我快速測試 想知道自己是否患有「乾眼症」,可以來個簡單的自我檢查,10項當中若出現了5項,便要盡快尋求專業幫助。 1. 眼睛時常感到疲勞 2. 眼睛乾澀 3. 眼睛發紅且有紅絲 4. 眼睛不適睜不開眼睛 5. 眼垢增多 6. 視野模糊 7. 對光線感到刺眼 8. 眼睛疼痛 9. 眼瞼沉重 10. 無故流淚    乾眼自救法 1. 保持正常的作息,避免熬夜。 2. 睡眠不足,容易引致眼睛疲勞、乾澀不適。 3. 注意均衡飲食,多吃含有維他命A、C、E等抗氧化食物。 4. 每天飲最少8杯水,並多吃護眼食物,如:藍莓、山桑子、枸杞、番茄、紅蘿蔔、木瓜、西瓜、秋刀魚、鯖魚等。 多吃含有維他命A、C、E等抗氧化食物有助預防乾眼症。(網上圖片) 5. 讓眼睛定時休息 衛生署建議幼兒每日使用電子產品不應超過20分鐘,小學生每日不應使用多於30分鐘。(圖片來源:Pexel) 6. 閱讀或使用電腦時,每30至40分鐘便休息3至5分鐘。衛生署建議幼兒每日使用電子產品不應超過20分鐘,小學生每日不應使用多於30分鐘。 7. 不應在車上或強光下閱讀。閱讀時,眼睛與書本距離最少30厘米。 8. 多眨眼睛。遇有眼睛不適時,切忌用手捽眼,以免令角膜受損。最佳方法是眨眼,除了提醒自己或小孩多眨眼睛外,也要用力地眨,眼皮不要眨了一半就縮回去,因為這樣會使眼球下半部無法得到滋潤。最好做一個完全的眨眼的動作,或者是眨一下之後,再閉目幾秒鐘甚至更長時間,讓眼球得到滋潤。 9. 按摩或熱敷。眼睛疲倦時,可以按摩眼眶骨的地方,淚腺正位於外側上方,按摩能幫助淚腺的分泌。用溫熱毛巾熱敷眼睛也有同樣的效果,又或用一杯溫開水,閉目對着它待5分鐘也可。 10. 在冷氣房內擺放一杯水或一盆水生植物。由於冷氣房內的水份蒸發得很快,放置水或水生植物,並按時加水,可保持環境中適當的濕度。 電腦熒幕和眼睛最好距離30至45厘米。(圖片來源:Pexel) 11.  正確地使用電腦或電子產品。電腦熒幕和眼睛距離30至45厘米,熒幕不要調校得太光,並設置低於眼睛水平角度,因熒幕過高的話,仰視會令眼球曝露在空氣中的面積增加,使淚液蒸發得較快,造成眼乾。 12.  戶外活動要配戴太陽眼鏡。猛烈陽光下,應戴上能阻隔紫外光和品質良好的太陽眼鏡。   3至4歲驗眼黃金期 家長可在兒童3至4歲起進行全面的眼科及視力檢查。(圖片來源:Pexel) 衞生署為4至5歲兒童提供「學前兒童視力普查」服務,以了解兒童視力及雙眼協調狀況,當中並未包括眼疾及近視 / 遠視 / 散光度數等檢查。如有需要,家長可在兒童3至4歲起進行全面的眼科及視力檢查,以預防及及早發現眼疾或有否患上近視等的情況。 無論大人小孩,眼睛有任何問題,切忌隨便使用眼藥水,更不應與他人共用眼藥,應盡快尋求醫療建議,以免患上「乾眼症」,甚或引發其他眼疾,而使視力受損。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不止拉丁] 香港精英運動員代表 頂尖運動表現教練 陪您輕鬆練爆汗消脂Tabata(附示範影片)

辛勞的爸爸媽媽們,平時會否有腰背痛,肩頸崩緊等身體痛症出現呢?上述提及的問題,除了是日常辛勤工作所積累的肌肉疲勞,亦有機會是身體某部位肌肉失衡。過度利用其他肌肉代償所引致出現的痛症。 內容提供:Dans•Lab By Cedric Chan 陳慶瑋拉丁舞學院 有些人為了紓緩身體痛症,會做肌肉鬆弛的運動、推拿、甚至物理治療,然而崩緊的肌肉或痛症還是久不久又重現。其實,大家可以從針對性的運動訓練著手,透過訓練,有助重整身體肌肉發力的狀態,從而改善痛症問題。 其實安在家中,都可以做到簡單而有效的針對性運動訓練。 正所謂「牽一髮,動全身」,若然你曾遇上一位專業的治療師或運動教練,不單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能夠找出你身體的問題根源。 例如肩膊緊張,可能來源於不良的呼吸習慣;腰背痛可能來源於腹部發力失衡;足底筋膜肌肉緊張,更會關連到上肢各種活動幅度受到限制。 不過大家亦不用擔心,因為即使身體神經關節、筋膜肌肉等系統連接博大精深、錯綜複雜,上述問題的處理有時只在於彈指之間。只要大家有正確及充足的運動及伸展的習慣,經已能夠大大減低各種身體痛症問題。 只要有正確的指導、充足的運動及伸展習慣,已能夠大大減低各種身體的痛症問題。 因此,我們與獲獎無數的香港精英運動員代表、本地多位頂尖運動表現教練及動態治療師合作,製作居家練習及肌肉放鬆的教學影片,以專業而輕鬆的手法教授正確的鍛練技巧、運動細節及注意事項。這一輯由我Cedric和本地頂尖運動表現教練Kieron親身示範近年風靡全球的Tabata訓練。 這4分鐘的Tabata訓練時間短,但強度高,能快速燃燒脂肪並且鍛鍊肌力,在每20秒的練習當中挑戰極限,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在強身健體的同時,亦能減少因不良姿勢而引發的運動傷害。 Are you ready?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失敗媽媽伴孩「上學」記] 疫情下全城被homeschool下的親子實況

你不是支持homeschool(下簡稱「HS」)嗎?政府因應疫情執行的措施,讓大家正好一起全民在家學習,不是你心所想理想教育嗎?這是全民被homeschool,這不是香港家長自願的homeschool。更何況,homeschool並不適合所有家庭。 內容提供︰失敗媽媽 homeschool拉闊教育的貧富差距 HS和網上自學是需要一定程度的知識,需要社區配套,需要家庭有足夠人手支援,需要家人有時間用心陪伴。現在這個情況,孩子們不會是在家學習,是讓香港孩子自生自滅,變相拉遠貧富懸殊在教育上的差距。 社會階級最頂層的人,即使不懂如何引導孩子學習,沒有時間陪伴,或許可以請長期私人上門家教老師。但普羅大眾中產階級和佔最大部份的基層家庭,又能怎樣短時間適應被homeschool?大家對朝令夕改、沒有實際支援的教育局政策怨聲載道,實在很正常。 你說我這個家庭沒問題嘛,還不是這樣過了7個月?看我的facebook分享,我的孩子還有很豐富的學習經歷呢。那是因為我有幸是全職媽媽,我本身亦很喜歡和孩子互動,在不得不停下所有另類教育的上課學習時間外,我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去和孩子進行自家教育。你說,那些基層家長也很好呀,叫鄰居幫忙,自己學學如何用電腦上的資源支援教學,民間自救也有為這些家庭做不同的支持(例如派免費口罩、開放免費的網上學習資源等等),這不就已經算是很多支持了嗎?逆境波,就是靠大家積極面對解決嘛。 九月新學年,暫停面授課程,只容線上教學。試問現時社會對基層學生進行網上學習的支援足夠嗎?(網上圖片) 基層家庭的無奈 如果這些正能量和感恩的說話,是由基層家長自己說出來,我是打從心底裏發出敬佩和欣賞的,這不該是政府或沒有受到疫情影響的富裕家庭所說的話。活在貧窮線下的市民在解決問題上思維空間比較有限,那是因為他們成長背景和視野無可奈何的問題,如果他們有幸能得到足夠的知識和社區網絡支持,自己亦有足夠的心力和意志去應對,甚至可以擺脫跨代貧窮,那是幸運的。但很可惜大部份的基層市民,並沒有這樣的能力和跳脫的思維,這並不是政府說說幾句「校園改變教學方式」就可以解決。 在疫症長期停課下,不知有多少基層家庭,因為沒有支援而不得不多次把孩子獨留在家中? 我認識一些基層朋友,二孩單親媽媽在疫症長期停課下,因為沒有支援,不得不多次把孩子獨留在家中,急急腳自己下樓處理無法帶孩子的工作。這當然是犯法,我當然是非常反對,家長是有很大責任,但是又有多少個家庭在我們不知道的情況下,這樣無奈地把孩子置身於危險之中?(之後和她溝通下,已想到方法解決,不會再把孩子獨留家中了。) 中產也有中產的苦 有中產雙職家庭朋友,不只面臨停課的困擾,她和先生的收入大減不提,不幸的是一向照顧開孩子超過三年的工人姐姐也無故失蹤,好不容易請到新的工人姐姐,孩子還未適應事事要媽媽代勞不說,工人姐姐也大跳草裙舞、鬧情緒,本來不擅於和孩子互動的她,對於自己教育孩子壓力非常大,變相和孩子的關係也變得差了,不斷角力。 Homeschool並不適合所有家庭,對不擅於和孩子互動的父母來說,在家學習易帶來壓力,變相影響親關係。(網上圖片) 事實上,我很不喜歡寫這些「厭世」文章,我們能做點什麼嗎?我們可以怎樣做?一起集思廣益吧。如果有家長真的對於這個政府很絕望,不要自己收埋收埋,很多我接觸的虐兒案件就是這樣因為家長壓力爆煲下發生了,找個你信任的朋友或鄰居吐苦水吧,要是真的沒有,在網上向我或其他人分享也可,吐光苦水才能重新出發。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