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健康】脊醫話你知 腳板都要保持健康?訓練腳板有4大法

內容提供:陳嘉賢(脊骨神經科醫生) 各位家長,你們有否想過,原來連孩子腳板的健康,我們都要注意? 我們的腳板由二十九組肌肉控制,內裏有很多神經線。訓練腳板的肌肉可以避免跌倒,亦可增加身體的平衡力;而訓練腳板的神經線,可以增強身體的本體感覺能力。本體感覺能力能夠幫助身體感受周圍的環境,避免跌倒以及促進手腳協調。如果訓練得好的話,做運動會更出色。 要訓練腳板,其實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行走已可做到,例如行山地、爬山、玩爬牆 、赤腳行草地或沙灘。但現在我們長時間待在家裏,怎樣才可以訓練腳板呢?以下有四個方法供大家參考:   1. 訓練腳板的肌肉運動 雙腳站在穩定的地上,將身體的重量慢慢放在腳趾上,然後用雙腳的腳趾抬起身體。每日做三㳄,每㳄做三十下,每練習十次稍作休息再做,如有需要可扶著物件支撐。如果雙腳訓練過後,可以只用右腳趾抬自己起來,重複以上次數,然後再只用左腳趾做。   2. 用腳趾行路 腳部的肌肉,韌帶和關節有本體感覺神經,而神經要有刺激才可學習,這個方法可提供不平衡的刺激訓練,讓身體學會如何保持平衡,不容易跌倒;建議小朋友每日用腳趾行路三次,每次兩三分鐘,如有需要可扶著物件支撐。   3. 用腳趾夾起筆 相比手指,我們腳趾的活動量相對較少,腳趾肌肉在日常生活中的訓練機會亦自然較少。透過用腳趾夾起鉛筆,可讓每組腳趾的肌肉都得到訓練,走路更容易取得平衡。   4. 穿着有足弓承托的拖鞋 這類拖鞋可以提醒肌肉維持一定弧度,有效避免扁平足,孩子亦應避免穿人字拖,因為該類拖鞋對足弓沒有支撐。家長如有需要,可以找脊醫度為孩子度身訂造有足弓承托的拖鞋。 祝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步步高陞! 陳嘉賢(脊骨神經科醫生) ==== 免責聲明:如果做運動時有痛症請立即停止運動,如果痛症持續,請諮詢脊醫。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親子健康】湊B湊到手腕痛?脊醫教你5招對付「媽媽手」

內容提供:陳嘉賢(脊骨神經科醫生) 「媽媽手」是甚麼?媽媽手是形容照顧小孩或嬰兒時,媽媽的手腕發炎, 特別靠近姆指側,醫學上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又稱「狄魁文氏症」)。   嬰兒出生後,媽媽的育兒工作便排山倒海地來:抱寶寶、餵母乳、換尿布、幫寶寶洗澡,還有家務或買雜貨等等,而且,上述工作有可能重複地做同一個動作。媽媽的手沒有機會休息和做運動,容易令手腕韌帶紅腫、疼痛、無力、手指弱和痲痺。如果長時間不處理,可能造成腱鞘肥厚的現象,形成凸起的腱鞘囊腫。 然而,「媽媽手」不是媽媽的「專利」,爸爸也可能因為經常照顧小孩而導致手腕發炎。以下是一些健康提示,有助爸媽們減少患上手腕發炎。   1. 手抱嬰兒或任何重物時 要保持手腕直 抱住嬰兒時,謹記要保持手腕伸直,不要彎曲。保持手腕最自然的人體工學角度,讓手腕伸直能減少壓力在手腕的韌帶和肌肉,手指也可以張開多一點,來抱住更多範圍。 抱住嬰兒時,要保持手腕伸直,不要彎曲。(圖片來源:互聯網) 2. 抱住嬰兒或重物件時 需靠近身體 當爸媽手抱嬰兒時,盡可能讓嬰兒靠近自己的身體,收緊你的腹部肌肉,並運用腿部肌肉來協助。手抱嬰兒時,不要把嬰兒擱在你的盤骨上,最好用雙手將嬰兒抱近你的心口前。如果需要單手抱嬰兒的話,記住要時常轉用兩邊肩膊。   3. 手腕要定期休息 用手腕時,記得每10至15分鐘就讓手腕休息一下,你亦可利用一些人體工學的工具來幫自己,例如:媽媽餵哺母乳時,可使用枕頭承拓嬰兒;平時也多用嬰兒車和嬰兒揹帶,以減輕手腕壓力。   4. 多做手腕運動 以下是一些手腕運動建議,有助避免手腕受傷: A 伸展大姆指韌帶 將4隻手指包住大姆指,然後手腕朝下施力,直到手感到緊的程度,維持此動作10秒鐘,接著放鬆休息;重覆3次,一日做3至4回。 B 手腕肌力加強運動 (1) 用手指撐開鬆緊帶,慢慢撐開,重複30次,每做10次休息一下,每日做3至5回。 C 手腕肌力加強運動 (2) 用手拿起注有水的水瓶(注水量多寡因人而異,建議水瓶注水後,其重量足以讓你手指有種緊握的感覺就可以了),拇指朝上,手肘放在桌沿,用毛巾或枕頭托住手肘,然後慢慢將水瓶抬起,重複30次,每做10次休息一下,每日做3至5回。   5. 護腕 如果手腕感不舒服,但仍然需要照顧小孩和做家務等,你可以利用護腕 ,讓手腕保持伸直,不過最好不要長期倚靠護腕,否則有機會讓手腕肌肉變弱。 如果手腕長期感到腫痛乏力,應盡早求醫。 免責聲明:如做運動時有痛症,請立即停止運動;如果痛症持續,請諮詢脊醫。 陳嘉賢(脊骨神經科醫生)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不止拉丁] 必學運動熱身 幫你放鬆緊張肩膊 + 腰背

你可知道,呼吸及核心肌群的熱身運動,對所有人在進行運動前有著極大的幫助。 內容提供:Dans‧Lab By Cedric Chan 陳慶瑋拉丁舞學院 大部份運動都要需要心肺耐力、核心肌群發力、上下左右肢體的力量去傳遞,所以當進行運動前,我們必需要先啟動「運動式呼吸」肌肉,讓身體漸漸進入運動狀態,也讓交感神經系統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得以激活。 另一方面,我們身體長期處於靜態,靜態呼吸(腹式呼吸)變成我們日常的主要呼吸方法,這呼吸方法有助激活副交感神經系統(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讓情緒穩定,有利於文職、電腦等工作,需要高度集中力的靜態活動。不過,對於身體來說,靜態呼吸未能喚醒身體大肌肉或運動神經。 所以當我們進行熱身的時候,需由正確的呼吸開始,按既定的節奏慢慢地激活深層核心肌群;同時,也讓久坐的沉睡肌群逐一喚醒,為身體將承受更大的運動需求作好準備。現在點擊觀看示範短片,一起來做全面呼吸訓練!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不止拉丁] 掌握正確呼吸法 改善腰痛、肩頸痛(附教學示範)

呼吸是我們每時每刻都會做的事,但大家又知不知道正確的呼吸方式對我們的身體運作有很大的幫助?如果大家經常感到呼吸急促、「唔夠氣」,或是有腰痛、肩頸痛等問題的話,一個正確的呼吸習慣會為你帶來健康裨益。 內容提供:Dans‧Lab By Cedric Chan 陳慶瑋拉丁舞學院 橫隔膜式呼吸 正確的呼吸方法是指「橫隔膜式呼吸」,也即是在吸氣時腹部跟胸部共同脹起;在吐氣時共同收縮。而一般人的做法就會是「胸式呼吸」或「頸式呼吸」,也就是在吸氣時肩部會升起,依靠肩頸部肌肉來做呼吸,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肩頸痛問題,而呼吸的深度與長度也會比「橫膈膜式呼吸」更短。 橫隔膜式呼吸(網上圖片) 長期練習橫膈膜式呼吸,能夠激活核心肌群,保護我們的腰部。除此之外,在呼吸的深度與長度拉長的情況下,對維持情緒的穩定亦有幫助。呼吸練習的好處這麼多,當然要快點加緊練習啦!(點擊收看教學短片) 如果大家想在了解更多呼吸的重要性和呼吸與核心肌肉的關係的話,可以參加由Performancefix 不定期舉辦的呼吸與核心肌肉工作坊,工作坊上將會更詳細講解呼吸對身體的好處,以及一些可在家進行的訓練方法。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不止拉丁] 香港精英運動員代表 頂尖運動表現教練 陪您輕鬆練爆汗消脂Tabata(附示範影片)

辛勞的爸爸媽媽們,平時會否有腰背痛,肩頸崩緊等身體痛症出現呢?上述提及的問題,除了是日常辛勤工作所積累的肌肉疲勞,亦有機會是身體某部位肌肉失衡。過度利用其他肌肉代償所引致出現的痛症。 內容提供:Dans•Lab By Cedric Chan 陳慶瑋拉丁舞學院 有些人為了紓緩身體痛症,會做肌肉鬆弛的運動、推拿、甚至物理治療,然而崩緊的肌肉或痛症還是久不久又重現。其實,大家可以從針對性的運動訓練著手,透過訓練,有助重整身體肌肉發力的狀態,從而改善痛症問題。 其實安在家中,都可以做到簡單而有效的針對性運動訓練。 正所謂「牽一髮,動全身」,若然你曾遇上一位專業的治療師或運動教練,不單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能夠找出你身體的問題根源。 例如肩膊緊張,可能來源於不良的呼吸習慣;腰背痛可能來源於腹部發力失衡;足底筋膜肌肉緊張,更會關連到上肢各種活動幅度受到限制。 不過大家亦不用擔心,因為即使身體神經關節、筋膜肌肉等系統連接博大精深、錯綜複雜,上述問題的處理有時只在於彈指之間。只要大家有正確及充足的運動及伸展的習慣,經已能夠大大減低各種身體痛症問題。 只要有正確的指導、充足的運動及伸展習慣,已能夠大大減低各種身體的痛症問題。 因此,我們與獲獎無數的香港精英運動員代表、本地多位頂尖運動表現教練及動態治療師合作,製作居家練習及肌肉放鬆的教學影片,以專業而輕鬆的手法教授正確的鍛練技巧、運動細節及注意事項。這一輯由我Cedric和本地頂尖運動表現教練Kieron親身示範近年風靡全球的Tabata訓練。 這4分鐘的Tabata訓練時間短,但強度高,能快速燃燒脂肪並且鍛鍊肌力,在每20秒的練習當中挑戰極限,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在強身健體的同時,亦能減少因不良姿勢而引發的運動傷害。 Are you ready?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