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雞媽媽:「Siri,嫁給我好嗎?」

升中後小子長高不少,卻依然不可思議地無聊。某回聽到他百般無聊地跟Siri聊天,愈聊愈失控,媽媽不禁搭嘴。 媽媽:「你這樣對Siri,日後AI進化,不曉得它會怎樣對付你……」 小子(未及媽媽說完,即轉甜美聲調):Siri, will you marry me?(Siri,嫁給我好嗎?) Siri(冷靜地):Let’s just be friends, okay?(我們還是只當朋友吧,可以嗎?) 人工智能會取代人類嗎? 小子:Um…Will AI replace humans in future?(嗯……人工智能日後會取代人類嗎?) Siri:Interesting question(這個設問很有趣) 「求婚不遂」的小子轉個頭來,給我一個恐慌眼神…… 畢竟是少年人了,我不擔心小子照辦煮碗對別人無禮,「因為我知道Siri不是真人,沒有感覺」,他說。可是離不開電子奶嘴的小孩子又如何?除了Siri外,還有Cortana(微軟)、Bixby(三星)和美國人較熟悉的Alexa(亞馬遜)等後來者,這些虛擬助理一一取了很酷的擬人名字,然後進駐人類生活——特別是孩子的電子生活。 與AI 頻繁互動 令孩子愈來愈無禮? 我們久遠的童年經驗,已經無法有效解讀當今孩子的處境。譬如說,小童與智能助理頻繁互動,積年累月下來,會令孩子愈來愈肆無忌憚地無禮嗎?來個簡單實驗:在電子裝置上召號智能助理,然後讓孩子「無人駕駛」一會,不久,那些童言童話便會愈見粗魯,甚至近乎「欺凌」。因為他們會發現,對智能助理的無禮不會有後果。 這些互動會影響真正的人際關係嗎?學者提出兩個因素:使用者年齡小、智能助理愈擬人,影響愈大。第一點不難理解,畢竟成人早已建立穩定的人際相處模式,孩子卻猶在發展中。至於為智能助理加入人性化處理,正是Siri得到巨大迴響的重要因素,所以它和後來者才一個個聲音甜美、回應機伶。問題是,它們愈擬人,年幼小孩便愈難區分。 研發者開始修訂智能助理的設定:譬如別顯得那麼逆來順受,以及對有禮貌的輸入方式提供正面回饋。但這又教學者矛盾了:那樣商家便有更大理由,把智能助理和真人的界線模糊化,從而增加消費者對電子信號的依戀。 說到底,訓練孩子多講幾句Thank you Siri,還不如放下手機和平板電腦,陪他們聊聊天玩玩遊戲。畢竟人際關係,本來就該在真正的人際互動之間建立。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64期]

詳細內容

辣媽CEO:李開復給家長的3個叮嚀

豬年第一篇,先和大家拜個年,祝各位得心應手、平安喜樂、身體健康、大吉大利!一於新春送大禮,借花敬佛,借台灣IT專才李開復最近在一所高中演講的部分內容轉贈各位父母。在我眼中,這就是李開復給家長的3個叮嚀。先旨聲明,對那些堅信不讀名校無前途、堅持贏在起跑線、出盡法寶要令子女成為他們眼中所謂最好子女的怪獸父母們,這些叮囑算是忠言,但希望有機會讓他們看完後會當頭棒喝。 大家可知李開復是何許人?他是生於台灣的電腦科學家,曾在蘋果、SGI、微軟、Google等多家頂尖IT公司擔當要職,又創立了「谷歌中國」和「微軟亞洲研究院」。 過來人經驗 新時代行不通 他早前以「跟孩子一起進入AI新時代」為題,提醒家長新世界來臨,「千萬不要忘記,你孩子在AI時代的成功與否,並不是按照分數來決定」,呼籲家長勿再盲目追求讀書成績,考高分的所謂成功方程式,因為這些已是過去式,未來不再行得通。他對家長的三個叮嚀包括: 叮嚀1:不要用過來人經驗教導孩子 AI時代中,有90%的工作目前還沒有被發明,「家長千萬不要自以為是,要孩子做醫師、律師、工程師、科學家…… 未來10年的變化,將超過過去的50年,如果家長用過來人的經驗來教導孩子,那很可能是不對的。」、「尤其是鐵飯碗最危險。」 為什麼有怪獸家長、直升機家長的存在?永遠以自己的主觀願望去教育孩子,講得好聽是指引,但實情是操控,無所不用其極要孩子聽教聽話,跟着他們認為是成功的方程式去做,卻不明白那些全屬昔日過時的觀念。孩子要面對的是未來!堅持死守舊日的方法,只能框死他們,怎可能走得出明天? 叮嚀2:孩子要學什麼迎接AI時代? 「我們可以想一想,如果現在的AI已經能改所有考卷,那你的考試有那麼難嗎?考記憶,你再背也背不過AI,考算數推理分析,也打不過AI!」那到底要學什麼,才能讓孩子迎接AI時代呢? 講出來大家恐怕難於接受。最快會被AI取代的工作,就是很多父母認為「實冇死」的行業,例如:律師、會計師、核數師,還有精算師。講記憶力講計數,能準得過快得過贏得過敵得過電腦嗎?隨便一部計算機,夠贏人腦九條街。 學什麼才能贏AI?不就是學做人囉!因為只有人性品德品格,永遠不能被任何機器機械取代! 學好做人 不易被AI取代 叮嚀3:培養3C自學能力 3C包括:curiosity(好奇心)、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維)、creativity(創造力)。「因為畢業以後就沒有老師了,如果你沒有自學能力的話,在未來的競爭力會很糟糕的。」 其實家長同樣在追求3C,不過此C不同彼C,是CEO、CFO、COO個C!可惜現今洗腦式的填鴨教育制度下,最扼殺的是孩子的好奇心,最打壓的是孩子的批判思維,最忽視的是孩子創造力,完全和未來成功所需要的條件背道而馳。 除了以上給家長的3個叮嚀,李開復在演講中亦給了孩子6個建議,下星期再續。  

詳細內容

功課多多 仲要學coding?全為「數碼轉型」

環顧四周,不難發現我們正身處在「數碼轉型」的時代——連鎖餐廳已經有自動點餐機、手術室機械人化、半自動駕駛汽車開始普及,再來還會有什麼?隨着數據及雲端科技變得成熟,人工智能(AI)的應用會比過往更高速發展。無論是新或舊的行業都已經或將會被科技改變。有報告*顯示,到了2030年,自動化、人工智能、機械人會取替8億個現有職位。莫非我們的下一代,畢業就要準備失業? 別擔心,淘汰的同時,新的工作機會,尤其是與科技相關的工種亦會出現,無論是200多年前的工業革命,還是現今的數碼轉型年代亦然。與此同時作為家長,我們總是想給子女最好的、為他們的未來做好準備。面對這些必然的轉變,我們能為他們預備的就是讓他們裝備好自己,迎接種種挑戰。 學習Coding 掌握世界通用語言 解難能力及邏輯思維是其中最重要的技能,也正是推動學習STEM及編程(coding)的基礎。即使小孩日後不當工程師或電腦科學家,也可透過學習過程中訓練多角度靈活思考、邏輯思維、啟發創意等這些21世紀最需要具備的技能。而且coding已成為世界通用的語言,能確保日後與電腦無障礙地「溝通」。 筆者以前在美國西雅圖工作和生活,當地已十分有系統地讓兒童從小開始培訓這方面的技能。反觀香港的教育較為古板,小孩往往以為每一個問題只有一個既定答案,可惜要配合數碼轉型這個大趨勢,現今的教育制度不足以為小朋友提供充足而合適的訓練。 訓練邏輯思維、解難能力 編程教育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訓練小孩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可行性。想像一下,例如我們要由旺角出發到金鐘,當中有很多不同的路缐,要考慮路面 / 隧道狀况、交通時間、費用、不同交通工具的班次等以判斷最佳路線。要注意的是,最短的路線可能不是最快的,最快的又可能不是最便宜的。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Coding Challenge,也正是Google Maps每天幫我們解決的問題。在整個思考過程中,小孩要學習探索出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案,並在不同情況下評估不同選擇。 下一次會和大家分享學coding前,需要準備甚麼,敬請留意。 *企業顧問機構麥肯錫(McKinsey & Co)旗下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於2017年11月發表。 Harris 畢業於喇沙書院後,負笈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攻讀電腦科學,畢業後加入美國微軟總部(Microsoft)從事軟件工程師,及後加入雅虎香港(Yahoo)及微軟香港,分別從事電子商貿總監及市務總監,令他在資訊科技和商業的眼界同樣廣闊。作為新世代爸爸的 Harris深覺香港在推動STEM教育發展遠落後其他亞洲地區, 希望在數碼轉型的大趨勢下,透過編程(Coding)教育培育新一代跟未來接軌。過往的經歷和工作經驗促使Harris成立 Cobo Academy,深信學習編程能有效令小朋友培養邏輯思考、協作和溝通能力。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