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共讀] STEM Sir同您玩轉STEM 邊讀邊拆解玩具科學原理

每一個年代都有屬於該年代小朋友的玩具,這些玩具陪伴孩子走過不同的成長階段。作為家長的你可以回想一下,哪些童年記憶令你印象最深刻?相信大部分家長的答案都是玩樂時的記憶,反而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卻不太記得;由此可見,給予小朋友享受玩具和遊戲的玩樂時間非常重要,不要剝奪他們玩樂的機會。 每款章節包括:玩具的原理、STEM元素、親子STEM互動及STEM玩具DIY四部分,以深入淺出的表達手法及圖片說明,利用STEM的角度拆解玩具的秘密,深入認識STEM的各種知識。(圖片來源:萬里機構) 其實,玩具本身非常有用,除了是陪伴孩童成長的伴侶,還可擔當他們的小老師,因為很多玩具蘊藏着多種知識,讓小朋友從玩樂中逐一發掘出來。由名師兼兒童節目嘉賓主持鄧文瀚(STEM Sir)親撰的《玩轉STEM——拆解12種玩具的科學原理》一書,正㠪希望家長、教師及小朋友透過另一學習角度,探索玩具的不同層面,讓大家一齊發掘小朋友日常玩具中所蘊藏的多種STEM元素,例如玩具車配合路軌學習斜面的能量轉換;爆旋陀螺則因摩擦力而可持久地旋轉等等。藉此讓小朋友思考其知識和技術的延伸性,與生活上的應用有何關聯,啟發想像,發揮潛能空間。 STEM Sir以12款小朋友喜愛的流行玩具,讓家長、教師及小朋友一同發掘玩具中蘊藏的多種STEM元素,包含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知識。(圖片來源:萬里機構) 那就趁著這個多留在家的暑假,親子齊齊共讀,寓閱讀於學習,又利用環保物料,自製多款STEM有趣小玩意,玩中有學。 親子可以利用環保物料,輕易自製多款STEM有趣小玩意,寓玩於學。(圖片來源:萬里機構)   《玩轉STEM——拆解12款玩具的科學原理》 作者:鄧文瀚(STEM Sir) 出版社:萬里機構 定價:$108   內容提供:《GRWTH日報》編輯組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讀樂樂:舞台欺凌故事重新演繹

Brundibar 作者:Tony Kushner 繪者:Maurice Sendak 出版社:Hyperion Book CH Brundibar這本兒童繪本是Tony Kushner根據同名捷克歌劇故事重新演繹,並由Maurice Sendak繪畫而成。Brundibar歌劇是由劇作家Adolf Hoffmeister及作曲家Hans Krása共同合作,於1938年完成。猶太人作曲家Krása當時被關在Terezín納粹集中營,所以,該歌劇在Terezín上演次數多達55次,劇中角色均由營中的兒童擔綱演出。Krása於1944年在Auschwitz被殺害,事實上,至1944年前期間,被送離或送進集中營的兒童不絕,為要讓歌劇能順利演出,所以經常要訓練那些取代送離集中營而新加入的兒童,更要經常綵排,這樣,令演出增添了難度。 文︰呂美玉 兩兄妹為媽媽找良藥遇挫 書名Brundibar是捷克俚語,指大黃蜂,是一種有攻擊性的昆蟲。故事首先描述兩兄妹聽從醫生的吩咐,急忙為病榻中的媽媽找良藥——新鮮牛奶。經過長途跋涉,他們終於來到城市,去到市廣場,希望能快快找到新鮮牛奶,把它帶回家。兩兄妹在市廣場遇到了賣雪糕的、賣包點的,最後終於給他們遇上了賣牛奶的販子,可是,賣牛奶的一句「No money No milk!」令他們感到傷心和失望。 因為Brundibar原本是一齣歌劇,所以裏面有很多押韻的句子、對話和詩歌。作曲家Krása為賣雪糕的、賣包點的和賣牛奶的販子各自寫了一首廣告歌,讓故事由開頭悲傷的氛圍轉向輕鬆歡樂,增添了音樂感和玩味。 My ice cream so cold it burns! Greedy folk who gobble hasty Will turn blue and pucker-faced-y. Eat it slow, it’s nice and tasty! Vanilla-Kova! Chocolate-Kova! Citronova! Cold-throat-Kova! Creamy! Drippy! Chilly! Yummy! Put my ice cream in your tummy! 當遇到賣牛奶的販子,Adolf 又將故事帶回現實——「First you give me money, then I’ll give you milk」。 兩個小孩子怎麼辦?可以怎麼辦?忽然間,遠處傳來古怪的、難聽的歌聲,原來就是Brundibar;歌雖然難聽,但所有有錢的成人都將金錢投「他」懷抱。 When the winter wind came blo-o-w-ing Goosey flew up high Daddy heard his mournful Ho-o-onk-ing We heard daddy cry… Why goose why goose do you fly so If I may inqui-i-ire? If you’re feeling cold we’ll warm you in our oven fi-i-ire 這對兄妹街頭賣唱,將媽媽教他們唱的歌娓娓唱來,可是,Brundibar的噪音實在太大了,沒有人留意他們,當然更沒有獲取一分錢呢!他們更被Brundibar嚇壞了,逃跑到陋巷,感到十分失望。 欺凌者無處不在 Adolf 將故事主軸轉移至那個欺凌者Brundibar身上,然而,邪不能勝正,團結便是力量。兩兄妹得到3隻能說話的動物及300個學童的幫助,脫離欺凌者魔爪並獲得金錢買鮮牛奶給媽媽醫治,最後媽媽的健康恢復過來。故事理應是大團圓結局,只是,Adolf 在故事末端卻留下了伏筆,指那欺凌者是無處不在,將會重來。 They believe they’ve won the fight, They believe I’m gone – not quite! Nothing ever works out neatly – Bullies don’t give up completely. One departs, the next appears, and we shall meet again, my dears! Though I go, I won’t go far… I’ll be back. Love, Brundibar  

詳細內容

讀樂樂:令人流淚的神奇小盒子

《神奇小盒子》 作者:蘇美智 繪者:鍾嘉莉 出版社:樂施會 神奇小盒子?孩子一聽到這題目都很雀躍。小盒子,往往是孩子收藏自己心愛小玩意兒的百寶箱,這次小盒子裏有什麼寶物?怎樣神秘?都想一探究竟。 文︰宋詒瑞 見不到太陽月亮的劏房 唉,這次小盒子可不是什麼寶物箱,而是……你能想得到嗎?是一個小男孩的家,他和爸爸媽媽一起住的一個小盒子! 是的,在一間大房間裏分隔而成的一個小房,沒有窗户,只有一塊不能打開的小方窗,因為通向的後巷污糟邋遢,鼠蟲橫行。所以是個名副其實的「盒子」,也叫劏房。 作者蘇美智和畫家鍾嘉莉採訪了住在劏房的幾個家庭,用簡潔生動文字和圖畫描述了住在這裏的孩子生活:見不到太陽和月亮,黑漆漆的房間一直要開燈;不能開窗,悶熱如蒸籠,孩子快成了叉燒包;魔法牀也可變為書枱、餐桌、櫃桶、孩子的遊樂場…… 雖然居住環境如此差,但是一家三口生活得和諧平和,沒錢參加學校親子旅行,那就坐在牀上面對一部二手電視,也可以歎世界;牀底下的百寶箱也能解悶,牀上還可擺擂台耍功夫;魔法媽媽用一個電飯煲可以煮飯、炒菜、煲湯,變出一日三餐;晚上清潔工爸爸回來,三口圍住炕桌說說笑笑用餐,是一家人的快樂時光。 夜晚的走廊,是幾家劏房住户透氣聊天的地方,家家都有難解的問題,人人都有一肚子心事,向着星空傾訴,是否心頭輕鬆了一些? 雖然居住在小小空間,但是孩子仍懷有巨大夢想:希望長大了當工程師,建造很多大房子,讓人人有寬敞的家! 小朋友,打開《神奇小盒子》看看吧,這是一本讀了讓人流淚的繪本。你要知道,在這個繁華城市,高樓大厦林立,但是有9萬多家庭、3萬多與你同齡的孩子居住在這樣的小盒子裏,小盒子陪伴他們成長。 國際扶貧發展機構樂施會旨在推動民間力量消除貧窮,它一直在推展世界公民教育,鼓勵孩子們關心世界,思考如何改善不平等的情况。樂施會關注本港扶貧事業。這個繪本是樂施會「世界小小公民教育計劃」的一部分,一共創作出版6本教育繪本,這是其中之一。以香港貧窮為議題的繪本在本港不多見,這是一次極有意義的嘗試,相信小讀者能從中擴大眼界,引發同理心,思考眼前的世界,進而建立尊重、珍惜、公義、和平與愛的正面價值觀。

詳細內容

讀樂樂:解除對未來的恐懼

《未來是這樣嗎?不一定喔!》 作者/繪者:吉竹伸介 譯者:許婷婷 出版社:三采文化 示威衝突持續不斷,仍然未看到前景!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相信好多人都想知道,包括家中年幼的孩子,對嗎?我們要如何為孩子講及這場風暴,實在有點為難,畢竟事情對於年幼的孩子的確太複雜了!何不借助《未來是這樣嗎?不一定喔!》,透過故事為自己及孩子梳理不安的情緒之外,還會令大家豁然開朗。 文︰菜姨姨 「別想太多喔!」 這個故事中的小女孩,埋怨爸爸的天氣預告常常不準確,加上哥哥說未來人口增加太快,食物愈來愈少,發生傳染病,爆發大戰爭,地球將會毁滅!這一切都令她感到焦慮不安,憂慮自己長大後,世界會變得怎麼樣的情况?所以,大人能否提供一個安全又理想的環境給他們?誰又可以為他們解憂? 事實上,任何人都不是先知,無法預知未來,大人的所謂常識或是主觀的價值觀,對孩子而言卻變成了無意義的枷鎖,那些負面的思維侵蝕着我們的身心。幸好,小女孩的嫲嫲,說話像盞明燈,以一句「別想太多喔!」來鼓勵我們,要嘗試轉換另一個角度去面對未來,協助大家解除心裏的恐懼。 其實「未來有很多種可能」,很多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啊!何不勇敢面對,跳出框架,努力思考並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你有選擇權,選擇權還在自己的手上呢! 向偏執思維說再見 故事啟發思考,特別在這場示威衝突中,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少公眾人士被迫表態、食肆要表態、連普通市民都要表態,唉!為何要強迫別人從黃藍中選一邊?真正的民主,不是給每個人都享有自己的立場和言論自由的權利嗎?然而,對於這場風暴,市民不只有「黃」也不只有「藍」,還有很多擁抱自由意志的人!讀一讀這本《未來是這樣嗎?不一定喔!》,增強自己的正能量,趕快離開負面的思考僵局,向偏執的思維說再見,在亂世中開創嶄新的視野。 編按:各位爸媽、小朋友,你想跟我們分享好書嗎?不論是父母讀的教養書籍或是孩子喜歡的圖書,我們都歡迎你把心愛的書寫成書評,中英文書皆可,每篇字數為800至1000字,一經採用,可獲薄酬。稿件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並留下姓名及電話,主旨請註明「童讀好書.讀者推介」。

詳細內容

讀樂樂:萬聖節,讀嚇嚇叫的繪本

《最棒的萬聖節!貓咪雷弟》 作者、繪者:羅伯.史卡頓 出版社:小天下出版 萬聖節來了,南瓜、骷髏、蜘蛛……商店都紛紛推出萬聖節裝飾品,還有巫婆帽、殭屍帽和各種扮演服裝等,讓兒童來扮鬼扮馬。在中西文化匯聚的香港,萬聖節已成了普遍受落、像嘉年華般的節日,一些學校教師會組織扮相派對,讓學生玩些親子集體遊戲,或在視藝堂上一起繪南瓜臉譜,而在一些大型屋苑,孩童會依習俗裝扮成不同的萬聖節角色出行,逐家逐户大叫問取糖:「請吃糖!要糖!不請吃就搗亂!」 文︰明珠 配合萬聖節氣氛,讓我推介親子共讀英國著名繪本作家羅伯.史卡頓的《最棒的萬聖節!貓咪雷弟》,他筆下的貓咪雷弟,是活潑又帶點傻氣的黑貓,造型調皮可愛,表情豐富,據說這動物角色的靈感來自史卡頓鄰居家養的大貓。他為貓咪雷弟寫了一系列的故事,均大受小讀者喜愛,此系列繪本銷量已達500萬冊之多。 此本《最棒的萬聖節!貓咪雷弟》描述貓咪雷弟像很多小朋友一樣,想在萬聖節的一天,裝扮得可怖嚇人,還希望在學校取到班上「最可怕的貓咪」大獎。但該做什麼樣的裝扮,才能嚇到別人呢?正當貓咪雷弟轉動腦筋、苦苦思索時,他突然發現自己的南瓜燈裏有一隻可怕蜘蛛!貓咪雷弟向媽媽大叫,還驚怕得發抖,令身上的毛毛都豎起來了。但仔細觀察後,這隻長了八隻腳、眼睛怪怪的蜘蛛,後來卻給貓咪雷弟帶來裝扮的靈感。原本雷弟騎了上掃帚,想扮可怕的巫婆貓,但他被自己的尾巴絆了一跤,掃帚的把柄即斷了。傻呼呼的雷弟便發揮想像力和創意,在媽媽協助下,用自創材料裝扮成有八隻腳的超級蜘蛛貓,結果…… 扮演表達自我 獲滿足感 一些家長或有疑問,這跌跌撞撞學扮演的貓咪為何如此受歡迎?孩子為何總愛扮鬼扮馬?其實,扮演對兒童來說,是一種有趣、可以表達自我的遊戲,而遊戲給予兒童很大滿足感。 故事中的雷弟,他最初扮演巫婆失敗,但他不氣餒,且很有心思的善用生活素材,自創八隻腳的蜘蛛裝扮,可見遊戲也引發了小朋友發揮其創造力。 閱讀貓咪雷弟這輕鬆幽默的故事,小讀者會很投入,當老師關上教室的燈,教室一片黑暗,只有大家手電筒照着南瓜燈,在這氣氛下,老師壓低聲音,似乎開始說鬼故事時……噢!真令小朋友會一邊跟着主角嚇得尖叫,一邊又感到滑稽可笑呢,因故事中的幽默和趣意,令萬聖節的恐怖氛圍也會變得不再可怕了。家長在親子閱讀後,還可環繞着書中有關「害怕」的重點,跟孩子溝通,說說大家害怕些什麼,讓孩子寫出或畫一下自己最害怕的形象或東西,這是讓孩子學習面對和克服害怕的好契機呢。 編按:各位爸媽、小朋友,你想跟我們分享好書嗎?不論是父母讀的教養書籍或是孩子喜歡的圖書,我們都歡迎你把心愛的書寫成書評,中英文書皆可,每篇字數為800至1000字,一經採用,可獲薄酬。稿件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並留下姓名及電話,主旨請註明「童讀好書.讀者推介」。  

詳細內容

讀樂樂.瑪蒂達——圖書與戲劇對照讀

MATILDA(瑪蒂達) 作者:Roald Dahl 出版:Penguin Book 不管是配上生動插畫的小說,還是添上歌樂的舞台劇,羅德達爾筆下這個頑皮女孩——瑪蒂達,她的智慧和怪異行為都教讀者一讀難忘。 瑪蒂達這個故事,有許多地方讓人疑惑、爭議,有人認為羅德達爾這個童書作家,晚年寫成的這部作品,原意不只是給孩童閱讀,而是針對給父母和教師看,書中出現了靠欺騙手法做買賣的父親、嗜賭的母親,瑪蒂達的父母都不懂女兒的心,更認為看電視比讀書好,完全沒有好好培育孩子。 文︰明珠 但小讀者一定迷上瑪蒂達這個擁有神祕超能力的閱讀天才,打開書看便投入故事,跟着她經歷一段又一段有趣的旅程。瑪蒂達3歲就會自己看書,她愛上圖書館,閱讀量大和廣,她第一天上學,就展現了博覽群書的能力! 惡作劇整治蠻橫校長 不過,這奇妙女孩的行徑,完全超出傳統兒童小說中乖巧孩子的形象,她利用強力膠、染髮劑和鬧鬼等進行惡作劇,在暴力校長對她誤會之後,她不甘受欺負,利用她獨有的超能力把可惡的校長整治;其實,當我們看到這專制兇殘的校長抓起學生的辮子,把學生像擲鏈球似的丟出外,或強迫偷吃她蛋糕的學生,在全校學生面前吞吃整個蛋糕時,面對如此蠻不講理的大人,大家心裏自然和主角有所共鳴,看到這些惡作劇情節,倒是大快人心(小孩的心)! 然而,有保守者或會有疑問,像瑪蒂達這樣的反叛行為,會不會對小讀者有壞影響?為何推介這本兒童小說,還以音樂劇演出呢? 不要忘記,大家只要看看,瑪蒂達自己會到圖書館看書,令心靈得到安慰和養分,這真不簡單!不正正隱含了最佳的示範和薰陶嗎? 看書滋養心靈 最佳薰陶 如果家長能與孩子一起分享這書,甚至與近期於香港公演的音樂劇對照閱讀,討論當中的情節,一定有很大的啟發。舉些例子,閱讀此故事之時,藉主角提出的一張重要書單,就觸動了讀者對於廣闊閱讀世界的認知。小書蟲瑪蒂達在圖書館館員菲爾普斯太太的引導下,甚至開始閱讀成人的文學作品,包括名家經典巨著:狄更斯、勃朗特、奧斯丁、哈代、海明威、史坦貝克等傑出作家的作品!小朋友若要學瑪蒂達那樣,就要挑戰閱讀這些名著,提升自己的閱讀經驗呢。 閱畢全書,大小讀者就會領悟到:羅德達爾最想強調的,並非瑪蒂達的怪行徑或超能力,重要的是這些行為或能力背後,是一個善良、機智、愛閱讀和充滿正義感的孩子,她在不斷閱讀和學習中成長,從知識海洋和愛中得到力量。 編按:各位爸媽、小朋友,你想跟我們分享好書嗎?不論是父母讀的教養書籍或是孩子喜歡的圖書,我們都歡迎你把心愛的書寫成書評,中英文書皆可,每篇字數為800至1000字,一經採用,可獲薄酬。稿件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並留下姓名及電話,主旨請註明「童讀好書.讀者推介」。

詳細內容

讀樂樂:踏出善意一步 化解矛盾

《一定要誰讓誰嗎?》 作者:海恩茲‧亞尼許(Heinz Janisch) 繪者:賀格.邦許(Helga Bansch) 譯者:侯淑玲 出版社:大穎文化 認識很多獨生子女,是父母的寶貝和掌上明珠,在家中萬千寵愛、唯我獨尊,在外與人相處,遇有不合意的事情,便猶如晴天霹靂,往往顯得不知所措。 文︰Carol Ma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一門大學問,群體生活中,遇有摩擦、爭拗往往在所難免,成人世界如是,小孩的世界也如是。逃避衝突或倒戈相向皆非化解矛盾的良方,我們應學會從爭拗中真誠協商,想出共同接受的雙贏方法。 《一定要誰讓誰嗎?》講述一隻龐大黑熊和巨人過橋的故事,故事場景雖然簡單,情節也不複雜,但對處理糾紛的描寫,卻發人深省。黑熊和巨人在又窄又長的橋中央,兩「強」迎頭相遇。由於橋身太窄了,根本容納不了黑熊和巨人同時並排過橋,雙方膠着,各不相讓。 這該如何是好?首先,雙方均不願意走回頭路,讓其中一方先行過橋,損己利人的方法似乎不為雙方接受。繼而,黑熊提議,巨人跳進河水裏,讓他先行過橋,巨人聽罷此「不平等」建議後,怒不可遏,豈會乖乖就範? 巨人接着提出,黑熊可爬上他的身體,然後由巨人舉起黑熊越過其頭部,轉換位置後,雙方便可過對岸,不過,橋身搖搖晃晃,這方法卻有跌進水中之危險,黑熊不願聽從。 最後,他們終於想出雙方接受的主意,就是緊緊互相擁抱,在狹小橋上慢慢挪動身體、一小步一小步地轉換位置,這樣雙方便可安全抵達對岸。 動動腦筋 總有辦法解決 巨人和黑熊最初相遇本怒目而視,為對方不可理喻的提議感到嬲怒,但最後達到共識、解決問題後,卻能互相道謝且揮手道別。是敵是友,似乎只是一步之遙。 人與人之間相處不一定要誰讓誰。跨越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關鍵是踏出善意的一步。 兄姊一定要讓弟妹嗎?如果不是出於自願,這似乎不是長治久安的方法。友儕之間遇有爭執,也不一定要誰讓誰,雙方倘能動動腦筋,可能也會想出創意方法,圓滿解決各種難題。 人生依賴妥協 最近讀到英國首相文翠珊辭職演說中引述尼古拉斯.溫頓爵士(Nicholas Winton)的一席話,大意是說,銘記妥協不是骯髒的用字。人生都是依賴妥協的。(“Never forget that compromise is not a dirty word. Life depends on compromise.”) 畢竟,在紛爭不絕的世界中,很多情况都不是非黑即白,在矛盾中找出雙方接受的方案確是一門複雜的藝術。 ■編按:各位爸媽、小朋友,你想跟我們分享好書嗎?不論是父母讀的教養書籍或是孩子喜歡的圖書,我們都歡迎你把心愛的書寫成書評,中英文書皆可,每篇字數為800至1000字,一經採用,可獲薄酬。稿件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並留下姓名及電話,主旨請註明「童讀好書.讀者推介」。  

詳細內容

讀樂樂﹕蔬菜民怨爆發!

《蔬菜逃家了》 作者:廣川沙映子 譯者:張玲玲 出版社:格林文化 番茄、小黃瓜和牛蒡一邊跨出冰箱,一邊哀怨地訴說:「待在這裏,只會被丟掉!」連頭上長角的薯仔也從陰暗的角落走出,他們痛恨自己被放置了很久,甚至長出有毒的芽,於是決心走出來,參加集會…… 文﹕菜姨姨 不被人類珍惜 食物「出毒計」 在集會現場,不少逃家的蔬菜已經達到忍無可忍的地步,他們決心團結力量,走上街頭,目的是宣泄對人類沒有好好珍惜食物的不滿。這些不甘心的蔬菜,情緒高漲,憤慨激昂,彼此訴說及分享自己被遺忘的經歷,愈講愈氣憤!然而,他們要捍衛的,卻是自己本來已擁有美味多汁的權利,為什麼人類沒有好好珍惜他們?讓他們被遺忘?難怪蔬菜們怒氣冲天,在群情洶湧的氣氛下,竟建議把自己腐爛的毒素混入人類的食物中,讓他們拉肚子,實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絕境! 不要連內心都腐敗 突然,菜園寺院的鐘聲響起,傳來像是蚯蚓發出的細小聲音。是蚯蚓大師,他向蔬菜們說:「請各位蔬菜別恨人類!」蔬菜們怒吼:「要說不怨恨對方?太遲了!」蚯蚓大師接着說:「我很了解你們的心情!就算你們繼續痛恨對方,對你們也沒幫助。其實,每個人都會犯錯,假如我們怨恨對方、做壞事,代表連你們的內心都腐敗,就永遠無法長出美味可口的蔬菜。」 故事不禁聯想到近日《逃犯條例》大遊行事件,過百萬市民在炎熱的天氣下,示威遊行,團結力量向政府爭取撤回修訂。 可惜!政府激起民憤,造成嚴重衝擊事件,往後更引發網路上互相攻擊和發放仇恨的信息,甚至連本來要爭取的訴求也統統忘了!誰製造仇恨與對立?誰令社會分裂? 唉!此時此刻,究竟誰令我們逼上梁山?為什麼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會變成市民的奢侈品?這本書《蔬菜逃家了》那響徹寺院的鐘聲,能喚醒蔬菜們放下暴戾,蚯蚓大師的智慧,讓蔬菜們珍惜自己本來的價值,重新擁有愛。那麼香港呢?有誰具有蚯蚓大師的智慧,能夠喚醒我們珍惜彼此的關係,並學習愛與寬恕?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