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教:孩子不愉快 同理回應助紓解
那天放學,孩子愁着臉跟你說:「小芬很差呀……她欺負我,她是壞孩子!」,同時眼角輕輕流出兩顆淚珠。如果家長的即時回應是「你是不是跟小芬爭玩具呀?」、「很小事了吧,不用哭,你們本來就是好朋友,不要小器!」、「小美一向都是乖孩子,她不可能欺負你的。」孩子會覺得怎樣? 以上種種反應,家長均沒有回應孩子的感受和事情,更甚的是在否定孩子的情緒,未能紓解孩子的不快之餘,相反更可能進一步刺激孩子的反應,久而久之他們將不願意和家長分享事情和感受,影響親子關係。 在此情况下,家長可以運用同理反映(Empathetic-Reflecting,ER)的技巧: 用心聆聽孩子感受 illustrated by:Stephen Y. C. Lo 1. 展示同理心(Empathy) ‧面對較年幼的孩子,家長可以向孩子說明當下的情緒,讓他們具體明白自己的感受,例如:「我見到你喊,你感覺到好唔開心,媽媽陪着你。」並可以溫柔地安撫孩子; ‧如果是較大的孩子,家長可以溫和地引導孩子以語言表達感受:「你覺得如何?有事情似乎令你很不開心?」; ‧家長隨之身體微微傾向孩子,用心聆聽孩子的感受和相關事情; ‧與此同時,家長需緊記即使自己不盡同意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也不用急於回應,只需保持不批判的態度。緊記當下的重點並不在「教育、糾正」孩子,而是與孩子保持連結,讓孩子感覺安全地分享感受。 2.反映(Reflect)感受: ‧在聆聽後,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進一步將感受和事情(起因)連繫,例如:「你不開心,因為小芬無和你一齊玩,同其他小朋友玩」; ‧家長宜先讓孩子有一些時間在自己身邊抒發情緒,不用着急去改變孩子的情緒,或提出意見嘗試解決問題; 在孩子稍作抒發以後,家長可以提點孩子運用一些曾學過的情緒調節行為方法,慢慢來平復自己。 情感連結 平靜孩子情緒 當孩子遇到不愉快、傷心、憤怒的負面情緒時,家長的支援重點是與孩子在情感上連結,引導孩子恰到好處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有了家長的親近和連結,孩子便能放心地抒發情緒,從而得到最親近的人(家人)的聆聽、關注和理解,孩子大多能夠在三數分鐘內平靜下來,長遠來說,還能提升親子關係,這才是最重要!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