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創校長:教育新常態

「新常態」來自經濟學術語,所謂「常態」,簡單來說就是正常狀態;「新常態」,就是經過一段不正常狀態後重新恢復正常狀態,但又回復不了之前的「正常狀態」。2019的新冠病毒疫情雖然在下筆之時仍未過去,但我們已可預視香港人的日常生活、經濟活動、工作模式、學生學習已進入了「新常態」。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注重衛生;網購App已成功放在煮婦們手機的第一頁;在可行的情况把要出門的會議改成網上會議;「停課不停學」的網上學習快速推動,小一學生也會登入超過5個平台作不同的學習活動。 「新常態」一詞雖然是新出現,但所表述的社會狀態卻是反覆出現,人類社會歷史就是從常態到非常態再到新常態中發展,每當一項新的科技,或重大的政局變改或戰爭出現,新常態必然會出現,問題只在於新常態出現的速度,以及我們對目前常態的倚賴度。 知識載體改變 出現新常態 「教育」的意識形態總不會離開「知識載體」,歷史告訴我們,遠古人類習慣把資訊記錄在龜甲或獸骨上,稱為甲骨文。後來有人為了更易收藏及攜帶資訊,於是把文字記錄在竹簡、木牘及縑帛之上,成了「冊」、「典」及「卷」,出現當時的「新常態」。發展到東漢的蔡倫,他發明了造紙術,這項突破的「高科技」發明改變了整個資訊保存的方法,又再一次出現人們讀書的「新常態」。我們於學校內,以紙筆為主的教學用了1900多年後,今天學校因疫情停課無法在校內派發工作紙,改用網絡上下載功課及教材,「教育新常態」又再次出現。 上述「知識載體」改變出現時,總會有「舊常態」的持份者會以不同的原因及理由,反對「新常態」的出現。如1940年代原子筆出現在香港時,一直用毛筆教學的書室及「卜卜齋」教師也會認為原子筆是「寫壞手」。 經歷4個月的停課,香港學生嘗試了以電子的方法學習新知識,只要教師把教學資源放上網,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以自己的學習進度,按個人生活的時間表來學習知識。如學生已掌握該課題,可以跳過教師教學,直接去完成教師給予的功課;如果學生對該課未能完全掌握,也可按自己的進度,重看教學短片,或尋找更多網上教學材料,按自己的學習需要來學習。經歷這樣主動及個人化的學習後,學生真的能夠返回課室,以一名教師對着30個不同學習需要學生的方式,以單一教學課題的方法來學習嗎? 料未來更不穩 伴孩子面對衝擊 我們雖然不是未來學者,但未來是可預見的,就是更加不穩定,會有更多天災人禍,有更加多「新常態」出現。作為今天的父母及教育工作者,如果我們以固有的思維,來面對孩子的未來,只會收窄下一代發展空間。每一次「新常態」的出現,如有更多持份者協助來把稜角磨平,不但可以穩定變革時的衝擊,更能發揮時代給予我們的責任,陪伴下一代成長。 文:朱子穎(德萃小學及漢師德萃學校總校長) 作者簡介:一直致力實踐教育創新,當過浸信會天虹小學「白武士」5年,把它從殺校邊緣挽救回來,成為教育界佳話。 教學網誌:FB.com/mrchuclassroom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94期]

詳細內容

日式育兒記:日本人,說好的留家抗疫呢?

日本的緊急事態宣言已頒布了一個月,但疫情仍未受控,首相安倍晉三於黃金周期間宣布將緊急事態宣言延長至5月尾,惹來民間不少反對聲音。 朋友們看見新聞報道池袋、新宿等地人迹罕見,都驚訝日本人不需要像中國或其他歐美國家一樣,發出嚴厲外出警示也能乖乖安坐家中,全民「外出自肅」,齊心留家抗疫。可惜日本人並沒有大家想像般全民禁足,商業地區的人流的確減少了八成以上,但住宅區的超級市場、公園及海邊地區仍人頭湧湧。 膊頭貼膊頭玩彈珠機 日本人一向喜於黃金周外遊,今年因疫情關係難以出國,但並沒有減退他們的旅遊欲望,不少日本人於是轉戰沖繩、宮古島等地區。黃金周前,沖繩知事玉城康裕在社群媒體發文,發現有6萬人訂機票準備在黃金周前往沖繩旅遊,立即呼籲日本國民取消黃金周前來沖繩旅遊的計劃。不過呼籲還呼籲,不少日本人卻照原定計劃外出。除了一般熱忱旅遊的人士,一眾不肯關門的彈珠機店及彈珠機支持者也一律不聽政府勸告,依然故我,密麻麻膊頭貼膊頭打彈珠機。這些自私的人苦了一眾乖乖休業的商家老闆們,以致這個月也多了自殺、家暴、偷竊等罪案發生。 日本媽媽想孩子上課? 如果你問我,比如香港人的抗疫意識達99分,日本人大概只是50分。我覺得日本人明白全球疫症蔓延,但他們仍是不太理解social distancing的重要。例如MJ學校也宣布停課至5月尾,不少家長也開始有微言。PTA會長舉行了一個視像家長會,讓大家討論一下學校能怎樣支援這段停課日子,有人提議視像上課,大比數媽媽卻支持全部學生輪流上課,例如小組形式2至3人上課,或者單對單補習形式。我不禁問了一個問題,假若教師病了,全部學生不是也很危險嗎?大家也支吾以對。作為幼稚園教師,將心比己,我自己病了傳染學生也不好,同時也不希望學生病了傳染我,所以大家保護學生時,也要保護教師。 而大家談到有沒有去公園,眾多媽媽也不約而同說每天也去,有些更說相約其他媽媽一起去公園野餐。其實區內每天早上及中午也定時有廣播,勸喻區內市民盡量不要外出,明白有小朋友真的很難整天留在家,幸好我的房子有個露台,閒時在露台畫畫、種植,要走動便到外面停車場位置打羽毛球、跳跳繩等。日子不易過,但為了更快回復生活,更要努力。 看到香港多日錄得本地零確診個案,便相信我們香港人的一套抗疫方法非常奏效,期望日本人可以效法台灣及香港,盡快走過這段困難日子! 文:椰菜媽 作者簡介:新手媽媽,最愛DIY玩具,與肯尼亞爸爸生了個椰菜B,最近移居日本生活,盼與兒子一起經歷快樂童年。 http://www.facebook.com/cabbagepatchkidsinjapan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93期]

詳細內容

活動推介:「穿越時空」了解環境危機

(機構提供) 到了2300年,人類可能面對極端環境危機,被迫離開地球流浪太空?為了拯救地球,S Gallery可持續資源館現正招募地球救援隊隊員,並計劃在今年暑假的「可持續生活體驗日」,帶大家登上2300年的「太空基地」,以創新的4D、AR和VR技術穿越時空,認識環境危機。小朋友更可親身體驗趣味工作坊,探索有機耕種,成為未來拯救地球的「綠色小人類」! S Gallery可持續生活體驗日2020 日期:8月3、5、7、11、13及14日 時間:上午9:30至下午4:30 地點:香港浸會大學 費用(連午餐): 每位$200(6月12日前早鳥優惠$150);二人同行每位$130;低收入或綜援家庭每位$40 截止日期:7月13日 網址:bit.ly/3b3BOWa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93期]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與子女約會 製造「8比2」聆聽空間

找到伴侶就是找回另一半的自己。但對於青少年來說,有一種東西比另一半更難找,那就是他「自己」。去到某一個階段,他們會變得積極尋找自我,而且不自覺地要掙脫父母的影子。變化悄悄來臨,莫講是少男、少女,就連爸爸們同樣難以適應,重回「新手爸爸」的階段。 家庭性教育建基良好親子關係 其實不論男女,身心的成長都揭示了青春期發育的目標:讓人有充分的成熟程度,決定以性結合來表達對配偶矢志不渝的愛,甚至有足夠的能力孕育小生命。以下一些貼士,可讓爸爸在子女的青春期來臨前有更多心理準備,並在性方面與子女同行。 子女自覺成為大人,表現得愈來愈有主見。若爸爸仍然以昔日與兒童期子女相處的模式跟他們溝通的話,或會發現孩子不是「駁嘴駁舌」,就是「十問九不答」。莫說性教育,連日常對話也可能有困難。 幾個研究不約而同地指出,有效的家庭性教育是建基於良好的父子、父女關係。香港性文化學會中專職性教育的鄭安然因此鼓勵家長,先改善親子關係。他提議爸爸可刻意單獨約會子女,並製造「8比2」的聆聽空間──飯局中刻意讓子女說八成,爸爸只說兩成甚至更少,嘗試以聆聽來接納孩子的自主。 爸爸影響女兒擇偶取態 別以為女兒青春期與爸爸無關,爸爸其實影響着女兒的終生大事。心理學家指出,少女會尋找保護和支持她的男性,這個反應源自兒時與爸爸健康的依附關係。每個爸爸都是女兒生命中第一個男性的楷模,成為女兒對「男性」認識的基調。因此,爸爸在女兒幼年期,是否無條件的接納、保護和珍惜,以及如何向太太表達愛(或表達傷害),都影響着女兒將來的擇偶取態、婚姻關係,以及日後的親子關係。 至於面對兒子的青春期,爸爸作為男性,自然特別體會兒子的身體轉化:變聲、長出幼小鬍子、晨勃與夢遺、受女性所吸引等。惟研究顯示,爸爸與兒子談性亦會感到難以啟齒,原因是要談到自己就性慾的經驗。我曾聽過一個爸爸安排父子獨處的時空,坦然剖白自己對性的看法:「你喜歡女人的乳房嗎?爸爸都很喜歡乳房,覺得很吸引。那部位是女性的敏感地帶,在月經來潮時還會感到脹痛。我覺得那部位很偉大,因為每個嬰兒都可以從乳房得到最好的營養,甚至有助小人兒抵禦病毒的奇妙功能。有時爸爸一下被吸引了,但還是會控制自己,移開目光,尊重別人,女士們會知道的。不好把乳房當為純粹滿足自己性慾的『物件』……」他給意見亦適可而止,「我又說太多了。你覺得怎樣?」 每個爸爸都可預備自己的說法,讓兒子接觸你真實的經驗、價值觀和人生智慧,讓少年的成長多一份共鳴。願爸爸更有信心與子女談性說愛,因為爸爸是子女最好的性教育老師。 文:招雋寧 作者簡介:(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父職研究及培訓經理)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92期]

詳細內容

家家有禮:商場消費享優惠 換領口罩收納夾

戴好口罩、外賣自取,成為了大家近日的生活模式。新鴻基地產旗艦商場apm為方便大家存放口罩,特別準備了「愛‧微笑口罩收納夾」套裝,由即日起,The Point by SHKP會員於apm以500會員積分,即可於網上換領愛‧微笑口罩收納夾連70%酒精棉(5塊)一份。會員亦可用200積分換領「最FIT預留證」,憑證於5月期間在場內即日以單一電子貨幣消費滿指定金額,即可換領覆蓋美容、時裝及時裝配飾類別最多$1500現金券,放鬆心情扮靚。 (商場提供) 此外,商場亦推出多重飲食優惠,會員於即日至5月17日可參與「美食Cheer Up」優惠活動,堂食以電子貨幣簽帳滿$200,即享$100商場美食券;於apm食肆外賣自取,以電子貨幣簽帳滿$100,亦可獲$30商場美食券。為方便顧客快捷及輕鬆下單,更特設外賣自取熱線5591 5892,提供逾30間apm食肆外賣自取優惠,讓大家隨時隨地享用美食。 apm 消費多重賞 日期:2020年5月 地點:觀塘apm 查詢:2267 0883 ■送Paul Lafayet Crème Brûlée及馬卡龍甜蜜組合 (商場提供) apm送出Paul Lafayet Crème Brûlée及馬卡龍甜蜜組合予《Happy PaMa教得樂》讀者。名額20個,每人可獲禮品一份。截止日期:5月12日,送禮詳情見另文。 整理: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92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教師點止職業咁簡單

以前民生簡單,行業不多,故老相傳,話商業有七十二行。所謂七十二行,包括哪些行業已無從稽考,現今社會進步,話七百二十行都嫌少。每一行業都有從業員,教育的從業員就是教師(校長也是教師),同時也是一份職業。不知怎的,小婦人總覺得教師不純是一份職業,也是一份使命。也許王師奶有點執著,有兩種職業好直接影響人:一種是醫生,醫人的身體;第二種是教師,醫人的心靈(也許說品格貼切些)。社會對這兩種職業的人都有更高的品德要求,通常只聽人說醫生要有「醫德」,很少人說教師要有「師德」。 教師要有「師德」 教者父母心 每一種職業都有該種職業道德要求,例如賣豬肉、賣菜要斤両足,不可呃秤;會計師要數目正確,不可做假帳;足球球證,不可吹黑哨;球員要盡力,不可打假波;清潔街道的工人不能東掃掃、西掃掃,馬虎交差。不過他們唔似醫生咁貼身影響,頭痛肚痛睇醫生,醫生給你開藥,盡快讓你痊癒是應有之義,有些醫生拖延病症,原本一兩天可以醫好的,卻故意拖到一個星期,甚或借你的頭痛講成大病,讓你多到診所幾次,這就牽涉醫德了。除了一些敗群之馬,大多數醫生都有醫德,所謂醫者父母心。醫德好多人講,師德卻好少人提,其實醫生和教師呢兩種工作有共通之處,教者也要有父母心。 教師無得換 師德緊要過醫德 假如問王師奶,醫德和師德邊樣緊要啲,小婦人毫不猶豫答師德緊要啲。醫生無醫德,你可以立刻換醫生,但教師不可以。換教師要轉校,你不能要求學校炒教師魷魚,還有,轉校好麻煩,師德差的教師可能佔少數,轉校就連好的老師都失去。作為教師,點止職業咁簡單,仲係一份使命:你肩負父母們的信任,他們將心肝寶貝交託給你,將兒女的前途交付你手中,你可以hea?社會將未來棟樑的培養寄望於你,國家前途的興衰就靠你一點一滴的累積,你可以hea?你一言一行影響孩子們的成長,影響他們的一生,你可以hea?醫德影響於一時,師德影響一世,王師奶成日好勞氣咁話:做教師的要視學生如子女,無赤子之心的唔好去教書,小婦人寧願你去做其他嘢。 每一個父母都期望兒女成龍成鳳,這是家長的期望,教師最重要是培養孩子「成人」。「成人」這定義太大,小婦人說不來,但認為正直,能挺起胸膛立足社會,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是起碼條件。有些教師埋怨社會人士不尊師重道,和昔日對教師的敬重確有分別,但分別的形成也有原因:商業社會的交易氛圍確實降低師生情誼,我付了學費,你供給我知識,貨銀兩訖,誰也不欠誰,情誼自然淡薄。另一方面,有少數枯枝教師的不德行為如性侵犯學生,或暴力行為,也減低社會對教師的尊敬。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思想已不可想像,王師奶好迂腐,認為教師不止是一份職業,更負有帶引下一代「成人」的使命,不理社會風氣如何,一切盡其在我,做得教師就千祈唔好缺「師德」。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email protected]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92期]

詳細內容

活動推介:拍運動片 贏現金券

同心抗疫,固然要減少外出,但小孩子總需要「放電」。新鴻基地產近日推出在家運動抗疫示範短片 ,其中更有專為一家人而設的親子運動篇,是大好機會給小朋友「郁身郁勢」! 新地同時亦舉辦「親子在家運動」投片有獎遊戲,爸媽們只要拍下跟孩子一起在家運動的影片,並在4月26日前提交,即有機會獲得最多$1,100現金券。 運動示範短片︰「新地公益垂直跑」及「單車SUNday」Facebook 專頁 投片遊戲詳情︰http://shorturl.at/dwQSU

詳細內容

[停課不停學] GPEX HK x GPEX Malaysia 網上劍橋英文教材 助考生備試

劍橋英文一直係香港學生必備證書之一。由幫助幼稚園學生升小學嘅Pre A1 Starters, A1 Movers,到幫小學生升中學嘅A2 Key for Schools, B1 Preliminary for Schools,甚至幫中學生去海外留學嘅 B2 First for Schools, C1 Advanced,每張證書向世界證明考生嘅英文能力。 然而,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爆發,不少備試中心課程都被迫暫時,部分考試亦被延遲,令家長考生大失預算。 因此,作為劍橋香港及馬來西亞授權考試中心,GPEX Hong Kong及GPEX Malaysia合作拍攝一系列嘅影片,幫助考生在家預備劍橋英文考試。   Video 1 – Miss Alison Yoon Focus: Language Skill – Reading & Writing Learning Outcome: Reading sentences about a picture. Writing one-word answers.   Video 2 – Miss Alison Yoon Focus: Vocabulary Learning Outcome: Learn vocabulary from Pre-A1 Starters thematic word list: Animals.     Video 3 – Mr Thomas from GPEX Hong Kong Focus: Vocabulary Learning Outcome: Learn vocabulary from Pre-A1 Starters thematic word list: Sports & Leisure.     Video 4 – Miss Alison Yoon Focus: Language Skill – Reading & Writing Learning Outcome: Reading a text and writing missing words (nouns)     Video 5 – Miss Alison Yoon Focus: Language Skill – Reading & Writing Learning Outcome: This video help learners to practice reading questions about a picture story and write one-word answers.     Video 6 – Mr Thomas Focus: Vocabulary Learning Outcome: This video helps learners to learn vocabulary from Pre-A1 Starters thematic word list: The home. 我地亦係我地嘅Facebook發佈左一系列工作紙,等考生可以有充分練習。除此之外,我地同時舉行以「劍橋英語,伴我在家」為主題嘅網上展物演講比賽,鼓勵曾考穫佳績嘅考生同大家分享在家預備劍橋英文嘅貼士 。 希望以上一系列資源同活動,可以幫大家係停課期間預備劍橋英語考試,為各位考生嘅升學做好準備! 資料提供:GPEX Central HK

詳細內容

久坐是新吸煙

XXX XXX 很多報導都有提及“久坐的禍害有如吸煙”,在疫情持續肆虐底下,一般人活動量大大減低,最近接觸一些網球班的家長向我申訴,透露平時很自律的孩子,在長久居家下不斷磨滅意志,以至打亂他們恆常的生活節奏,終日不是在沙發上滑手機,就是困在房裡邊打機、上網煲劇,原本疫情開始時還有做做家中運動,但久而久之就懶惰起來,原本習慣在賽場上拼搏的他們變得意志消沉,連運動員特有的堅持和自律也蕩然無存。 而在家中工作的家長亦不見得好過,坐著看電腦,既不用離坐和同事閒聊,家中走到廚房的距離又比茶水間近,甚至連午膳亦不用出外走動,大家不知不覺間已放了一個“計時炸彈”在大家的身體入面,抗疫期間大家坐下的時間多了,日常的“腳步運動”換來的只有坐、坐、還都是坐,也許有做家中運動的人也意想不到,就算每天運動一小時,也無法抵銷長時間久坐的負面影響!

詳細內容

國際親子台:孩子可以「悶」嗎?

疫情持續,小朋友在家發了好一陣子霉。停課後,影片、工作紙、網上教材應運而生,當中固然有不少高質有心之作。但當我們盡力為孩子安排這一切,企圖充實孩子的同時,請勿忘記,小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空間的,是需要我們抵得住「悶」,讓孩子有空做一點「無聊事」,他們才能在平日生活中發揮創意。 美國著名育兒專家Janet Lansbury說得好,「Boredom is just the time and space between ideas」,孕育新主意,需要一點留白的時間與空間。 (圖一)(作者提供) 因為有空間,同樣的UNO牌卡,小朋友會將他變成「找不同遊戲」、Snap game。因為有時間,同樣的一幅布,它一時化身為野餐布,一時是孩子的披肩,有時更成為小帳幕的簾門。即使是衫夾(圖一),除了是工具,也是小肌肉鍛煉器,更是另類疊高的Lego。這些小玩意本身是否很有意義或益智,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可以藉此發揮創造力,發掘自己玩的方法。換句話說,小孩子有此創造力,自然變得「不怕悶」,因為懂得找方法自娛,而不是單靠我們不斷找東西供他娛樂。這個良性循環,要由我們忍一忍手,讓孩子「悶」一下開始的。 訂立親子時間表減孩子憂慮 (圖二)(作者提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小朋友上堂、玩樂與休息全都在家實行,時間表就變得更為重要,讓孩子參與自訂時間表(圖二),一來孩子可對自己所作的決定負責任,二來孩子對每日的日程清晰,就能減少不必要的憂慮。曾於過往的文章提及,時間表對孩子而言是重要的。以下是設計時間表的大原則︰ 第一,應該有定時的作息、上學及遊戲時間。當小朋友對將會發生的事有可知性,他的情緒與行為同樣也會變得具可測性及穩定。 第二,有時間表並不代表要塞滿工作,不是每一分鐘也在「做功課」,我們可加入適量的休息及玩樂時間,那樣小朋友可以在自訂的休息/遊戲時間內,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玩自己愛玩的遊戲。可以掌握的時間表,是大家的情緒調節器。 疫情下,NASA(美國太空總署)發現地球意外得到喘息的機會,空氣污染大幅降低。意大利人發現,威尼斯河道的水意外地清澈。在家中,我們也不妨發掘一下,畫上這個暫停符號,這個看似「悶」的空間,能為我們帶來的意外親子驚喜。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9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