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巡禮:「炮米」校園變身法庭武館 活用科技 帶學生上天下海遊古國

新與舊,從來不是二元對立。像擁有過百年歷史的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既擁護傳統,亦大膽創新。學校一方面堅守傳統的核心價值,重視品德教育,另一方面亦與時並進,擺脫傳統「坐定定」的授課模式,強調走出課室,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並借助科技,使課堂變得更生動有趣。一間學校,能夠屹立逾一個世紀,孕育幾代人,不無原因。   覆蓋東區一帶的14校網,共有11間資助小學,除滬江小學,間間都超過50年歷史,其中位於北角炮台山道的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下稱炮米)更加是百年老校,創校至今有104年。在2021年履新的校長陳裕均,一直努力「守業」,剛公布的中一派位結果,他不負所望,不少畢業生獲派張祝珊英文中學、港島民生書院等一線英中,算是鬆一口氣,「在呈分試前,學校也額外在周末,替五、六年級學生補課和溫習,對於出來的升中結果,我們都很滿意」。 校長陳裕均(蘇智鑫攝) 辦校園法庭模擬審訊 陳裕均要「守」的,除了是學生成績,更重要的,是學校的核心價值。「一如聖公會屬下所有學校,我們都是以『非以役人,乃役於人』作校訓,因此,教導小朋友通過學習,運用知識去服務他人、社會和世界,是我需要秉承的方針;此外,『米迦勒』是《聖經》中的天使長,他象徵着慈悲,也代表着正義,我們都希望小朋友能學效他,做一個善良和持守正義的人。」 為延續「米迦勒」耿直不阿的精神,炮米在上學年便透過善導會的計劃,在五、六年級展開了一系列有關法治及預防犯罪的大型司法教育活動,更在校園搭建法庭場景,藉着一場模擬審訊,讓學生代入法庭內不同角色,包括控、辯雙方律師、被告、證人、陪審團等,增強學生對本港刑事司法制度的認識,並從不同角度反思公義。 「米迦勒」是正義的象徵,學校在上學年透過善導會的計劃,舉辦大型司法教育活動,並以一場模擬審訊,讓學生代入法庭不同的角色如律師(圓圖),了解司法制度之餘,也反思公義。(蘇智鑫攝) 難 「透過參觀法院、機構提供的法律訓練,學生都學到很多法律知識。而終極的模擬法庭,代表控、辯雙方的兩組同學,更要為案件鬥智鬥力。有家長告訴我,未曾見過女兒如此認真去蒐集資料。這場『審訊』,其實對提升學生的分析、思辨,以至聽、說、讀、寫等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陳裕均說。   打詠春學歷史 創作木人樁 作為一間歷史悠久的學校,炮米也十分重視文化傳承。上學年,校方便曾小試牛刀,在課外活動引入詠春拳術,本學年,更納入高年級課程,並在體育科、中文科和視藝科作跨學科學習,一起弘揚國粹。陳裕均透露,體育科將抽出4至5節課時,請詠春師父親身到校教授學生基本功;中文科則主力講解詠春的文化歷史,以及透過葉問,研習人物傳記;視藝科則讓學生發揮創意,創作和設計不同樣式的木人樁。 「詠春在香港已經發展了一段頗長時間,我們都希望能把它傳承下去,並藉着中華武術,讓學生學習尊師重道的傳統美德。」他又謂,詠春對孩子的左右腦發展,亦有裨益,「詠春不少招式、動作,其實都需要左手和右手靈活去配合,例如『黐手』練習,可以訓練小朋友的手腦協調,令腦筋更靈活」。 特別的是,今次以詠春為題的跨學科學習,其實糅合了創新科技。炮米引入由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香港樹仁大學研發的「虛擬詠春學習系統」(下稱AI詠春),使學生能隨時隨地練習套路。陳裕均解釋:「始終師父不能夠24小時在學生身邊授課,但功夫卻是需要不斷練習,才會有進步的。這樣,這個AI詠春系統便扮演重要的角色,同學只需要把它下載,透過AI追蹤及分析動作,在課餘時自行練習,再結合師父的實體教學,成效便相得益彰。」 AI練詠春:炮米其中一個跨學科學習以詠春為主題,並糅合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香港樹仁大學研發的「虛擬詠春學習系統」,讓AI幫助學生隨時隨地練習套路。(劉焌陶攝) VR古文明之旅 漫步太空 說到運用創新科技配合學習活動,炮米近年作出很多新嘗試。如較早前,學校便透過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技術,率領五、六年級學生「暢遊」古埃及和展開中國古文明之旅,前者結合英文科和常識科,後者則是中文科和常識科跨科合作,讓學習不再受時空與地域疆界所限,也大大提升學習趣味。「就算是遊學團,始終受人數所限,而且有些地方,也很難帶小朋友去參觀,但科技就可以突破這些困難。舉例,我們用VR帶學生登上黃鶴樓,沿途便可講解中國歷史知識,以及教授相關的詩辭歌賦,當孩子體驗到古詩的意境,學習便變得更具體。」他續稱,今學年擬舉辦「太空旅行團」,同樣運用VR技術,帶學生漫步太空,並結合常識科和英文科,讓高年級學生有機會接觸物理知識和學習相關的英語詞彙。 除強調學習要生動有趣,這位諗頭多多的校長,也主張「生活即教育」的教學觀念,「我讀小學時,在數學堂學會計算速率,但學來有什麼用呢?直至長大成人,我需要駕車,才明白掌握速率的重要。於是我常常想,在教學上,有沒有一些生活元素可與學習課題掛鈎,能令小朋友覺得,學習那些東西是有用的,能學以致用」。 親親海洋生物:在校本海洋課程,三、四年級的學生,可透過校內的觸摸池,從中學習常識科有關生物多樣性的概念,並了解不同海洋生物的構造、繁殖等知識。(劉焌陶攝) 學水耕種植 親親海洋生物 就着上述理念,炮米按年級,以「海」、「陸」、「空」實踐出來。例如在小一、二常識科有關植物的課題,加插了「水耕種植」的學習活動,學生會利用課室配置的水耕機,分組合作種植羅馬生菜、車厘茄,從「動手做」去學習植物的生長要素,有收成後,便一起分享成果;三、四年級常識科部分單元,則加入校本海洋課程,透過校園內的水母缸及觸摸池,讓學生學習不同海洋生物的構造、演化、餵飼、繁殖、保育等知識,並了解生物多樣性。不過,說到最有趣的,一定是在五、六年級推行,由數學科與常識科結合的航空課程! AI練詠春:炮米其中一個跨學科學習以詠春為主題,並糅合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香港樹仁大學研發的「虛擬詠春學習系統」,讓AI幫助學生隨時隨地練習套路。(劉焌陶攝) 傳統數學堂,學生都是安坐課室,計算一道又一道的數學題,算對就成了。但炮米卻一反傳統,把部分課題融入航空課程,學生走進「航空STEM實驗室」,通過模擬駕駛飛機,學習數學概念。「孩子要成功操控飛機,飛往目的地,要掌握速率計算、方位、角度、單位轉換、國際報時制等知識,如此,數學便不再是一堆數字,而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此外,學生亦能在這個課程,涉獵常識科關於天氣、氣流、氣壓、地圖,以及不同國家位置等內容。 學習數學不限於紙上運算,炮米的數學科部分單元融入校本航空課程,高年級學生通過模擬駕駛飛機,學習速率、方位、角度、單位轉換等數學概念。(劉焌陶攝) 陳裕均續說,不是要培育每個學生都成為飛機師,只是想藉此擴闊他們的視野,鼓勵孩子要有目標、有理想,「我希望我的學生,將來都能夠為自己、為社會創造一個新的價值,通過他們的學識,使這個世界能夠變得更美好」。 學校近年花不少心思教導學生如何做筆記,希望孩子從小建立自主學習的習慣。(劉焌陶攝) ■INFO 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 類別︰資助男女校 宗教︰基督教 校網︰14 班數︰24 地址︰北角炮台山道23號 電話︰2570 9473 網址︰www.skhsms.edu.hk 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劉焌陶攝)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5期]

詳細內容

面試攻略:練溝通坐姿 學互動社交 疫情出世BB 度身加操迎幼園面試

數數手指,2021年在疫情期間出生的小朋友,是時候為明年幼稚園入學的面試做準備了。這班小寶寶牙牙學語時,人人戴着口罩,少了與陌生人「面對面」的互動機會,這會否影響他們的面試表現嗎?距離幼稚園面試高峰期還有一兩個月時間,爸媽是時候做定功課,協助寶貝進入最佳狀態迎接面試。   現時2歲多的孩子正是疫情下出生的BB,在疫情期間,他們大部分時間均留在家中,加上大人常佩戴口罩,難免影響他們社交及說話等能力。嵐天教室課程總監楊蔚嵐(Miss Blue)都在其課堂中觀察到,這年紀的學生與以往幾年的適齡考生相比,整體來說,各方面能力確有下滑情况。依據幼稚園面試學校評分的主要範疇,她給予家長不少建議,希望孩子在面試時能給學校留下較好印象。 楊蔚嵐(楊柏賢攝) 1.鼓勵說話 控制吞口水 Miss Blue指說話能力是大部分幼稚園面試中佔分比較重的一環,但疫情期間小朋友接收外界的刺激較少,故無論在說話動機和能力上都較以往幾年的學生遜色,如未能說出短句;又因經常佩戴口罩,她發現不少幼兒未能好好控制吞嚥口水,以致仍會流口水。 ˙改善方法: 小朋友流口水時,家長不應只顧幫他們抹掉,除了平時多提醒小朋友要吞口水,也可請他們自己抹,有這個動作,小朋友便會意識到自己沒有吞口水,從而慢慢改善。平日出街或面試時,有家長仍會為小朋友戴上BB款式的口水肩(圖左),建議若要戴,可選擇方形小圍巾(圖右),既可在需要時用來抹口水,也可被視為服飾的一部分。其次,在日常生活要多營造說話氣氛,例如給機會小朋友以說話來表達需求,問:「你想要什麼呢?」代替飯來張口。此外平日帶他們上街,可示範與管理員、鄰居等打招呼,並教導他們在適當時候說「唔該、多謝」。 (資料圖片、楊柏賢攝) 2. 以實物教導 提醒眼神接觸 疫情期間,不少僱主容許員工在家工作,家長多了時間留在家中,加上小朋友在疫情高峰減少外出,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貪方便使用「電子奶嘴」,雖然某程度上小朋友透過這種形式會更快吸收到不同的學術知識,但也因而缺少與真人互動,以及與陌生人有眼神接觸的機會,難以從與人溝通對望時,學習觀察和接收對方的信息和情緒(圖左)。 (楊柏賢攝) ˙改善方法: 眼神接觸是基本禮貌,而小朋友經常看手機、平板電腦中的人物,通常都是一閃即逝。家長跟小朋友談天時,應時常提醒他們望着對方眼睛,也可利用公仔或手偶(圖右),模仿與小朋友對話,讓他們學習與別人溝通時要有眼神接觸,同時亦可訓練其專注力。至於透過電子平台,他們的確能學習到生字、動物和食物名稱等,但其實學校面試時,有機會讓小朋友辨認實物,甚至會請小朋友在現場拿取實物交給教師,這都是面試題目的一部分。所以家長可透過實物、玩具或圖書,讓小朋友能理解物件真實模樣及能習慣將物件直接放到指定地方。 3.選合適椅子 注意正確坐姿 由於疫情期間,孩子長時間留家,他們習慣坐大人沙發或兒童高腳餐椅,若給他們一張幼稚園用的小朋友椅子,他們雙腳便不知如何擺放,有的很自然便把腳仔抬高踏在椅子上(圖左),有的會不斷踢腳,甚至是蹺腳坐,以及雙手放在椅背後,擺出一副很不在意的樣子。Miss Blue稱蹺腳會影響孩子骨骼發展,而他們習慣隨意把雙手放在椅背,身體傾後,一來容易隨時有向後跌倒的危險,另一方面,面試時若有這些坐姿,也實在不太好看。 (楊柏賢攝) ˙改善方法: 準備一些適合孩子高度的椅子,不單為了日後寫字時培養良好姿勢,也讓他們在家中可以練習面試時的正確坐姿:雙腳平穩貼板,雙手放在膝上(圖右)。如果孩子習慣雙手放膝,這也可避免他在面試時亂搞桌上物件。 4.與同齡親友玩耍 學習禮儀 由於家長在家工作,小朋友長時間與父母一起,變得依附,獨立能力也減弱。當教師問問題時,他們會轉身望向父母,不懂回答。另一方面,由於他們少見陌生人,面對同齡小朋友,有時亦不懂與他們相處(圖上),即使被別人輕輕碰到,也會表現出不安的樣子。 (資料圖片、楊柏賢攝) ˙改善方法: 家長和小朋友在家時,可安排大家各自各活動,例如大人在大人的書桌上閱讀,小朋友則在自己的桌椅玩玩具。其次可相約同齡朋友的孩子一起玩耍,甚至多與親戚朋友見面,令他們習慣與別人溝通,如學習怎樣分享玩具(圖下)、與別人握手等禮儀。 專家建議:勿過分催谷 了解能力輕鬆面對 協助幼兒面對幼稚園面試的方法有很多,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專科醫生杜蘊瑜表示,前提是不要過分催谷及臨急抱佛腳,例如小朋友在面試期間不合作,家長卻不斷催他們「叫老師啦!」、「為什麼你在家都懂,現在卻不懂呢?」小朋友只會有更大壓力,相信學校亦不喜歡家長如此主導。她認為小朋友感到不安和緊張,背後原因有可能是他根本沒有這個能力,或者未曾接觸過那些事情,如家長這時也緊張起來,只會令小朋友更加緊張,即使原本懂得做的,都變成做不來,形成惡性循環。 杜蘊瑜(受訪者提供) 關於應付面試,杜蘊瑜認為及早準備當然最理想,例如在語言上,她稱無論是否有疫情,家長都要先了解小朋友的語言能力發展是否達到正常程度;如發現問題,應盡早接受評估及治療,好讓他們能夠有信心表達自己。此外,平日在家應多陪伴子女,一同閱讀、遊戲,以遊玩形式練習對答和反應,切忌操練,讓小朋友習以為常,這就能以最自然和輕鬆的心態去迎接面試,學校也能看到小朋友最真摯的一面。 熟能生巧——家長平日應預留多些親子時間做模擬面試遊戲,讓小朋友在真正面試時,會覺得如同在家一樣,表現也更自然。(Maroke@iStockphoto) 家長心得: 個案一:習慣打招呼 不怕陌生人 雖然Kelly的女兒「粒粒」(圖)是疫情期間出生的寶寶,不過2歲的她性格外向,不太害怕與陌生人接觸,這全仗母親經常帶她外出接觸不同事物。「她還未走路時,我推着嬰兒車帶她出街,已不斷跟她說話,如我們現去哪裏、做些什麼、流程怎樣,即使她聽不明白,我也會說自己的感受給她聽,變成一種習慣。平日也會去公園、超巿,連去街巿買菜也會帶她一起,當她懂得說話時,請她幫忙向店員說我們要買些什麼。」如果有陌生人在街上跟她搭訕,Kelly也會請粒粒跟對方打招呼,這樣便培養出女兒不怕陌生人的性格,即使面對別人也可滔滔不絕地說話。她唯一擔心女兒面試時不太聽指令,要她坐定定反而會有些難度。 (受訪者提供) 個案二:上PN班熟習群體生活 同樣於疫情期間出生的Jacob(圖),是12月出生的細B,2歲時,媽媽Emily便開始讓他上PN班(學前班),今年再以超大B身分報考另一間學校的PN班。Emily說,上學的確可以讓他熟習與人相處及群體生活,如最初囝囝不太願意與同學仔一起唱歌跳舞,但在同輩推動及教師教導下,他漸漸喜歡跟隨節拍律動。Jacob剛完成PN面試,媽媽指最初囝囝看見學校太多人時,都有點緊張,甚至想哭,但爸媽鼓勵他只是去玩遊戲;到正式面試時,Jacob亦不願意跟教師說出自己名字,但在唱歌跳舞「熱身」過後,再鼓勵他向教師介紹自己,他便做得到了。所以Emily認為讓小朋友在陌生環境中放鬆心情是最重要,毋須強迫他即時做到所有指令。 (受訪者提供)   文︰顏燕雯 圖:楊柏賢 小模特兒:林靖軒、黃苡喬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4期]

詳細內容

青出於藍:幻想與牛頓在土星打波 向夢想出發 小太空人創意無限

每年在「萬通保險小太空人訓練計劃」中脫穎而出、成為小太空人的小朋友,均被視為「文武全才」,無論在學術成績、創意以至表達能力皆有出色表現,當中例子包括麥明詩、森美女兒梁曦童等。受疫情影響,此計劃已停辦3年,今年才正式復辦。在科技一日千里的時代,新一代的小太空人各方面能力會否青出於藍?他們的興趣又會比師兄師姐更廣泛嗎?   勇於嘗試 好學不倦 今年8個小太空人中,有兩個只是二年級學生,年紀最小的是7歲的梁凱晴(Chloe)。Chloe就讀的拔萃女小學,早有多名師姐成為小太空人,最為人熟悉的便是麥明詩。計劃2023年復辦,念小二的Chloe被學校張貼的招募海報吸引,更回家問媽媽可否一試。 分享經歷——8名萬通保險小太空人早前遠赴美國,展開為期9天的「太空探索之旅」,回港後與大家分享開心經歷。(顏燕雯攝) 不一定要贏 反而輕鬆入圍 別看Chloe個子小小,原來她的膽子頗大,未試過的東西都想去嘗試,也因為這樣打動了媽媽。梁太說:「她知道有招募後,回家便跟我說想參加,但我明白這個活動競爭很大,加上她年紀還小,本想讓她遲一兩年才參加,所以解釋說,即使她參加了也未必能入圍,也未必可以躋身多輪面試。」在猶豫間,Chloe一句:「這個活動可以給7至11歲小朋友報名,我正好7歲,是合資格的呢!」聽到這句話,梁太明白到女兒想參加的決心和信心,便支持她去嘗試。 梁太指女兒勝在有理想,會為自己嘅目標努力奮鬥,也不易放棄。Chloe年紀雖小,但就是因為抱着「勇於嘗試,不一定要贏」的心態,反而輕鬆入圍。在提交創作作品時,Chloe選擇繪畫了一幅圖畫,內容是講述她自己和牛頓乘坐時光機回到幾百年前,在土星上打羽毛球!看似天馬行空的概念,原來是集合了她所有喜歡的事物——她喜歡打羽毛球、欣賞土星的美,也崇拜牛頓和喜歡吃蘋果!梁太透露,囡囡興趣多多,作為家長若情况許可,都會讓她嘗試,但有時候也會嫌她學得太多了,想她減少一些,如現在她就參加了乒乓球、羽毛球、劍擊、游泳、國際象棋、圍棋、朗誦等興趣班,忙得連放空時間也不多,但Chloe卻不肯放棄任何一種,還想學更多更多的東西呢! 勇氣可嘉——興趣多多的Chloe,對任何事物都勇於嘗試,這也許是她年紀小小也能躋身小太空人之列的原因之一。(顏燕雯攝) 難忘體驗——在美國之旅,Chloe覺得乘坐多軸椅感受太空無重力狀態是一次難忘的體驗。(受訪者提供) 創作科學書 送美國退役太空人 與Chloe相反,即將升讀六年級的王爾騰(Aden)就趕及「尾班車」,在11歲報名限期前實現夢想,成為小太空人。自幼喜歡太空的Aden,被媽媽笑稱他「非地球人」,2歲多開始喜歡看有關太空的書,後來看得愈來愈專業,亦會在網上搜索有關太空的資訊,較常瀏覽的網站有NASA、Kurzgesagt(類似百科全書的資訊網)等。「今次陪他到美國太空探索之旅,他甚至會向我講解不同火箭的來歷、名稱,令我增長了不少知識呢!」王太說。 Aden不但熱愛太空,亦鍾情不同語言和音樂,學科方面無論物理、化學、生物也喜歡,笑言中學時不知道選什麼科才好!在疫情期間因為空餘時間較多,他以8種不同的語言包括英文、法文、日文等創作了一個自己環遊世界的故事,而爸爸媽媽更靜靜地拿了他的故事手稿出書,作為囝囝的10歲生日禮物。王太表示這本書沒有在坊間發售,只是希望給家人留念。Aden指收到這份禮物時非常驚喜,隨後有更大的決心寫了第二本有關太空的著作,這本書亦成為他參加小太空人的提交作品,他們更特別把書帶到美國,送給退役的太空人。 感動時刻——Aden從小希望與真正的太空人交流,這次能親手送出自己創作的科學書給太空人,十分感動。(受訪者提供) Aden專長和興趣這麼多,未知是天分還是後天培育?與王太談及這一點時,她認為兩者培養也重要。首先小朋友的興趣是很難改變,多是天生的,由於她是全職媽媽,可以有更多時間了解和清楚孩子的一舉一動,當發覺他對某項東西特別有興趣時,便早點協助他循該方面發展。接下來Aden準備寫一本集合音樂與科學元素的書,向另一個夢想進發。 父母支持——Aden喜歡太空,父母也很有心思,把兒子作品印成書本、T恤等作為留念。(顏燕雯攝)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3期]

詳細內容

運動培養:長跑爸爸陪伴打氣 陳家豪:多試多玩 孩子愛上運動

成都世大運剛結束,杭州亞運會又即將在9月23日開鑼,雖然在全球大氣候來看,運動熱會燃燒一陣子,可是看看香港的孩子,大都離不開打機打機再打機,鮮有培養出運動習慣。再加上, 疫情期間,不少小朋友可能因停課、減少群體活動,習慣了不運動、不外出,令體能和社交能力減弱。疫情過後,是時候重新鼓勵和培養小朋友的運動習慣了。找來本地長跑好手兼長跑運動教練陳家豪,談談如何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   本地長跑運動員兼教練陳家豪,與同是運動員、曾代表香港出戰奧運馬拉松女跑手太太姚潔貞育有兩名千金。作為運動教練,家豪認為要推動小孩多做運動,家長的角色非常重要。現代親子關係普遍比以前親密,爸爸媽媽的陪伴、支持和鼓勵,對孩子也十分重要。爸媽如能跟孩子一起玩、為他們打打氣,定能給小朋友動力,積極參與運動。 原動力——家長的陪伴和鼓勵,是孩子參與運動的原動力。(受訪者提供) 其次是朋輩的影響,年齡相若的兄弟姊妹、同學朋友,也會成為孩子能否愛上運動的關鍵。家豪說:「小朋友都喜歡挑戰、較量,正如現年5歲的女兒瑤瑤,也是一個喜歡接受挑戰的女孩,每次跟她最愛的表姐一起做運動時,便會互相比較、競爭,看誰勝誰負,很自然,她便會表現得更落力、更投入。」 接觸不同運動 勿過早做專項訓練 不同運動對身體各有不同益處,多嘗試,既能體驗各項運動樂趣,又能提升體格發展。「運動關乎耐力、速度、爆發力、平衡、協調、柔軟度等多方面的訓練,太單一訓練可能會令其他方面發展不足。」家豪續說:「家長們不用太心急讓孩子太早做專項訓練,最好是待小朋友到小五、小六階段,甚至到了中學,待身體機能發展漸趨成熟時才選擇一項運動專注訓練也不為遲。」他建議家長每年可讓小朋友學習一項新運動,讓他們有機會接觸不同類型運動,從而了解孩子的潛能和興趣。「不妨讓10歲以下的子女多參與不同興趣班,讓他們選擇喜歡玩、感興趣的運動。」 發掘潛能——陳家豪時常鼓勵女兒瑤瑤參與不同運動,發掘她的運動潛能。(黃志東攝) 家豪說以前自己太專注學一項運動,小時候又因經濟原因不能學習更多感興趣的運動,所以現時他會讓大女兒瑤瑤做她喜歡的事,如她現正學跆拳道和畫畫,平日也喜歡玩平衡車和滑板車。「最近我們送她一對滾軸溜冰鞋讓她在家裏自學,結果她很堅持每日嘗試,現在已經掌握到基本技巧能在家裏溜來溜去。」 孩子榜樣——作為孩子的榜樣,爸媽如能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身體力行,孩子定能更樂意多做運動。圖為長跑好手陳家豪、姚潔貞夫婦及大女兒瑤瑤、細女穎穎。(受訪者提供) 營造舒適環境提升體驗 還有一點不能忽視的,就是為小朋友安排運動時間時,家長需要多計劃,提供良好的時機和環境,避免讓小朋友感受負面經驗,「例如大熱天時便不要到戶外跑步,可安排一些室內運動如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等,令他們有快樂的體驗,自然能推動孩子下次繼續運動」。 家豪推介最近在奧海城舉行的「尋找運動新星」活動,他說這個以測試運動潛能和專業訓練課程的活動,不但佈置相當用心,測試項目也很有趣味,吸引小朋友投入參加,好似立定跳遠、平板核心這類項目。通過測試,家豪發現女兒平衡力和核心肌力表現最好,平板核心測試更可維持超過2分鐘,令爸爸非常驚喜,更預計她在羽毛球、滑板等項目較有優勢發展。 「跳出鱷魚潭」——陳家豪(右)的大女兒瑤瑤在「跳出鱷魚潭」立定跳遠表現出眾,代表她的下肢肌肉爆發力不俗。(黃志東攝) 「河馬牙醫」——透過「河馬牙醫」,挑戰坐體前伸,測試腰背及大腿後肌的柔軟度。(黃志東攝) 藉運動領略書中道理 兩個女兒生長於運動家庭,夫婦二人很自然會鼓勵女兒多做運動。大女兒瑤瑤今年5歲就讀K3,準備報讀小學,在挑選學校時,他們也會選擇有泳池設施和注重運動發展的學校。「運動對兒童身心成長和發展都很有幫助,從運動中學習成就感、挫折感,比起書本更立體更深切,例如我年少時參加足球校隊,從日常練習到每場比賽,慢慢學習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和默契,對待勝負得失應有的態度,何謂德智體群美,都可以從在運動中領略書本上的大道理。」 家豪認為,運動的好處,對大人小朋友均適用,尤其是都市人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更需要多做運動。運動時大腦會釋放大量安多酚,這種快樂荷爾蒙能令人產生愉快感覺,亦有助減輕抑鬱情緒。適量運動又能讓人感到精力充沛、提升睡眠質素、強身健體,好處多不勝數。 不欲女兒成為「跑二代」 新興運動愈來愈多,就如去屆新加入亞運項目的滑板,和今屆首次出現的運動舞蹈(霹靂舞)等。香港亦有派出代表參賽。作為運動員,家豪也樂見更多人參與運動,讓體育界百花齊放,同時期望增加新項目之餘保留對傳統運動發展的資源。家豪自言跑步是他人生的全部,他的家庭、事業、朋友都離不開跑步,但愛女深切的爸爸卻不想女兒成為「跑二代」,「長跑太辛苦了,經常日曬雨淋」。他期望女兒可以在奧運項目如羽毛球、游泳等方面發展,代表香港參與奧運,有機會登上運動界的殿堂。 現階段,家豪有感瑤瑤擁有像媽媽一樣的鬥心和決心的運動員特質,例如剛開始學習跆拳道的她已渴望考帶升級,鬥志可嘉,爸爸也感到十分安慰。 遺傳媽媽——瑤瑤個性像媽媽,擁有一顆運動員般的鬥心和決心。 體能測試︰六大挑戰 發掘運動潛能 奧海城二期現正舉行「尋找運動新星」活動,場內運動挑戰區設有6個不同體能項目,分析參加者在心肺耐力、前臂肌肉力量、腰背及大腿後肌的柔軟度、下肢肌肉的爆發力、核心肌群肌耐力,以及平衡力6個方面的運動潛能。 體能挑戰——「尋找運動新星」6項體能挑戰,場地佈置可愛、項目有趣,令小朋友興奮投入。(黃志東攝) 參加挑戰後還可獲得個人運動潛能分析報告,不但可了解自己的運動能力,更有機會免費參加其中一項為期約4至8個星期的運動訓練課程,包括3×3籃球、滑板、拳擊、跑步、欖球、乒乓球、劍擊、運動攀登、霹靂舞、足球、藝術體操、單車等共12項。運動課程將由專業教練指導,除了可讓小朋友體驗各項運動的樂趣之外,亦可以獲得專業培訓,啟蒙他們成為運動界的明日之星!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INFO 奧海城「尋找運動新星」運動挑戰區 對象:全民參與,無年齡限制。運動課程限6至12歲 日期:即日至8月27日 時間:中午12:00至晚上8:00 地點:奧海城2期地下活動大堂 參加辦法:S+ REWARDS會員只要憑2點數或Olympian Kids會員憑200積分即可參加各項挑戰 文︰司徒鳳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3期]

詳細內容

迎接開學:新學年新目標 睇子女特質訂製 最忌有始無終 孩子習慣「爛尾」

還有約兩星期便展開新學年,爸媽和孩子,你們準備好了嗎?或許不少家長都喜歡給子女訂立新目標,期望小朋友來年的學習有一番新景象。但專家提醒,假如訂下目標後沒有周詳的執行方案,那往往只會「爛尾」收場;而不斷累積「爛尾」經歷,更會對孩子的成長構成負面影響。因此,如何替小朋友訂立目標,箇中大有學問,家長必須從長計議!   「成就型」未必需要設目標 從事生命教育工作逾20年、經常應邀到學校主持講座的EDIT Workshop創辦人陳志耀(Tommy)先釐清,並非每個小朋友都需要在新學年訂立新目標,「要視乎孩子的學習特質,若是『成就型』,本身已經有很強的自我推動力,家長就用不着再給什麼目標,意義不大;反之,屬於『關係推動型』者,自我推動力不算最強,這類孩子的動力源自跟他們有感情聯繫的人,由家長給他們訂下目標便較適合」。 陳志耀(受訪者提供) 當家長認為有確切需要給子女訂目標後,下一步就要細心思量,有沒有周詳的方案,讓這個目標在未來一個學年達成。Tommy說︰「假若新學年興致勃勃訂了目標,最終卻虎頭蛇尾,大家在毋須付任何代價下,翌年又重新訂一次,這樣其實只是在建構孩子的負面經歷。當不斷循環這種『有始無終』的經驗,長遠就會變成他們的行為模式,是要不得的。」但他強調,並不贊成懲處未能實踐目標的孩子,因此唯一方法是勢在必行,必須達標! 落實執行——莘莘學子在新學年訂立新目標,或會帶來新景象,但必須落實執行。(設計圖片,real444@iStockphoto) 如能力較弱 量化執行細節 Tommy說,鑑於每個小朋友的特性不同,家長有需要個別「度身訂做」落實大計。概括而言,對於動力和能力都不算太弱的孩子,可提出大方向的指導;相反表現相對遜色的孩子,便需要把執行細節量化。以提升中文能力為例,「對於成績中游的孩子,可能在開學初期便商量好,今年要多看哪類型的書本、哪個作者的作品,之後家長就毋須每天指指點點,待半年或一年後檢視就可以;但若然要幫助那些缺乏動力的小朋友,就可能要限定他們每天閱讀數篇文章,或每天必須持續看半小時中文書等。不過,這個光譜亦很闊,也視乎孩子的特性,量化可短至逐天計算,亦可以一個星期、一個月去計算」。 按部就班——針對能力較弱的小朋友,可由訂立小目標開始,按部就班。(CreativaImages@iStockphoto) 他又特別提到,針對能力較弱的孩子必須按部就班,讓他們先由小目標開始,而在過程中,家長的陪伴也十分重要。「寧願起步時,只是簡單的小目標,當孩子實踐到,便會帶來成功感,之後持續完成,就會有滿足感。而隨着把握感、方向感、目標感等也累積足夠,家長便可以把目標上調,所以需要有節奏地慢慢加速,不能操之過急。此外,家長更要從旁協助,指導他們去完成哪些任務,避免子女因為應付不到而產生挫敗感。」 帶來滿足感——當孩子能落實自己的計劃,會帶來成功感和滿足感。(szeyuen@iStockphoto) 特殊情况可微調目標 堅持完成 談到開學後,孩子總有機會面對很多突如其來的狀况,例如某天功課量特別多,或者要參加比賽訓練等,令生活變得忙亂,Tommy建議此時寧可稍稍調節每天擬定的小目標、小任務,也不要輕言放棄。「舉例,原本說好每天要閱讀半小時英文書,那天可縮減至15分鐘、10分鐘;但仍要堅持,因為要形成軌迹,最終才能變為習慣。」 重返校園:加插學習環節 今日開始重啟上學引擎 悠長的暑假踏近尾聲,孩子又是時候收拾心情,準備上學了。臨牀心理學家張展圖(Felix)建議,家長由現在開始,可每天安排子女於固定時間,做些跟學習有關的活動,目的是令孩子感受到暑假即將結束,同時有助他們重新掌握學習的節奏,「即是要重啟他們的學習引擎!因為已經是8月中旬,假如仍任由小朋友每天什麼都不做,只管玩的話,而轉眼又突然要上學,屆時需要做很多功課,反差太大,他們會較難適應」。但Felix強調,不一定要強迫子女做紙本練習,可以採用不同的方式,包括看教學影片、閱讀,甚至用遊戲形式去學習,只要每天的日程都有學習元素在內,已經足夠。 張展圖(受訪者提供) 分享「過來人」經歷助增強信心 此外,部分孩子或會對新學年的「未知」感到擔心。Felix建議家長主動跟子女傾談,助他們解開心結,「有些小朋友可能會憂慮升班後,要跟好朋友分到不同的班別,或者會轉換一班不熟悉的老師。家長可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做足心理預備」。然而,他提醒家長不要馬上否定子女的擔憂,取而代之,可用同理心去回應,「先同理孩子的感受,『是啊!這樣真的會令人有些擔心』,之後才慢慢跟他們分析其他可能。例如說,縱使新學年未能和好朋友同班,但不代表不能見面,大家在同一校園,仍然有機會一起玩,况且新學年也有機會認識新朋友;而轉換新老師,或許也會相處愉快,上課同樣開心」。他補充,家長還可以用「過來人」身分,跟子女分享兒時經歷,「當小朋友知道,原來爸媽也試過面對這些困難,但最終都解決得到,對他們來說,信心會增強一些」。 良好溝通——開學前,家長可多抽空與子女傾談,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Tomwang112@iStockphoto) 陪視察校園 選購書包文具 至於一班由幼稚園升上小學的準小一生,面對的轉變更多,忐忑感可能更大。Felix稱,家長有需要在開學前做多些準備工夫,幫小朋友順利過渡。雖然現時學校普遍在8月尾或9月初舉辦小一適應周,但Felix認為如情况許可,父母最好在適應周前,陪同子女親身到學校外圍視察,「讓他們知道,未來幾年都會在這裏讀書。有爸爸媽媽陪同一起去看,效果很不同,孩子的安全感會大些」。家長亦可充分利用學校網頁,預告一下各個學科、校園設施、課外活動等資料,使孩子更具體知道,小學和幼稚園校園生活的分別。 接觸新環境——新學年,孩子或要接觸許多新老師、新同學,都會構成壓力。(monkeybusinessimages@iStockphoto) 由於幼童一般較信服父母的權威,Felix指出,這時家長的身教尤其重要,「可以多分享自己當年入讀小學的經歷,那時遇到的憂慮是如何解決。這些經驗之談,都是孩子的強心針」。 Felix還教路,家長可透過陪伴子女選購喜歡的書包、文具,增添他們對上學的期待和愉悅感,「小朋友一般都揀選印有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或圖案款式,容讓他們自由選擇,一來可逗他們開心,二來這種父母陪同選購的感覺,會投射到這些物品上,當他們看見這些文具,會產生『父母陪伴』的安心感覺,對紓緩緊張情緒很有幫助」。 文具良伴——帶着自己喜歡的文具上學,可令小朋友更雀躍、更醒神。(資料圖片)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2期]

詳細內容

勵志人生:日上課程 夜讀夜校 歧路浪人 發憤重圓校園夢

在成長路上,偶有失腳跌倒,不代表永無翻身之日。像今年17歲的智洛,升中後誤交損友,有不少偏差行為,更因長時間缺課,終被安排入讀寄宿學校。這段被智洛形容為「坐監」的日子,反而令他有空間靜思己過,誓要洗心革面。 雖然前路不易走,但憑着無比的毅力,加上社工的幫助,智洛最後不單重返主流中學,更在今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少年」。他為自己改寫了生命故事,即使將來未必有人預計得到,但他當下的努力絕對值得年輕人學習。 獲頒獎項——憑無比意志和毅力,勇於改過自新的智洛(右),剛獲頒「2023年香港十大傑出少年」獎項。(受訪者提供) 每個人的成長經歷都不同,或許有人會一帆風順,亦有人會迷失方向。智洛就曾經如迷途羔羊,一度陷入迷陣,找不到出路,「最迷失的日子,就是不想讀書,討厭返學,最好天天去玩」! 好動男不愛書 升中誤結損友 性格活潑好動的智洛,從小到大都對讀書不感興趣,「雖然我讀的是一間地區名氣小學,但自己就讀得很差,成績表幾乎『滿江紅』」。另一邊廂,他熱中於探索不同的運動和音樂項目,「我是壁球、籃球和田徑校隊成員,經常代表學校出賽;也有參加手鈴隊和自學結他。這兩方面都有人讚賞我的表現,滿足感相對較大」。 運動健將——智洛(左)熱愛田徑運動,剛剛的中五學年,在學校運動會上取得社際4×100米接力賽季軍及三級跳季軍。(受訪者提供) 由於成績差,智洛小學畢業後被派到一間band 3中學,那兒不少學生的學習動機都很低,在朋輩影響下,他逐漸偏離正軌,「剛升中一時,還叫安分守己,但第二年留班重讀中一,便愈來愈抗拒上學,更開始跟朋友一起逃學。每天睡醒了,就約他們齊齊打機或流連街頭。沒錢花嘛,就去做『咕哩』,幫人搬貨,拿到一天人工,又繼續去玩」。 寧做咕哩不上學 遭教育局「判監」 雖然父母、姊姊多番相勸,但正值叛逆期的他完全聽不入耳,「任由他們怎樣罵我,甚至爸爸、媽媽試過特意請假不上班來挾我上學,我都無動於中。那時跟家人的關係很差,父母亦經常因為我而吵架」。如今回想起來,智洛感到十分愧疚,「想到自己曾經為他們帶來這麼多麻煩,我覺得很內疚。其實當時教育局缺課組(缺課個案專責小組)經常打電話向爸爸、媽媽施壓,只是那時的我實在很幼稚、太貪玩,沒有理會他們的感受」。 由於當時智洛未滿15歲,卻斷斷續續輟學近兩年,教育局終決定把他送往寄宿學校。「我會形容寄宿的生活好像『坐監』一樣,感覺很辛苦。星期一至五,我都要留在宿舍,上午上課,下課後就多是打波或睡覺,有『阿sir』管束着,不能玩得太放。至於星期六、日,可以回家,但平日就要小心不可犯規,否則會被罰,那連假日都不能出來了」。 靜思己過 報夜校重拾書本 雖然自由受到束縛,但智洛的心靈卻得到釋放,「靜下來時,我會問自己,究竟將來想怎樣?繼續浪費時間、虛度人生?也聽從朋友勸告,開始想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年屆15歲後,他決定離開寄宿學校,尋覓其他出路。智洛曾報讀髮型設計課程,但讀了3個月,發現並非興趣所在,於是又跟隨朋友一起報讀夜校,從那時開始,他便決心重拾書本。 但由於過去一直荒廢學業,智洛只得中一程度,而為了盡快返回主流學校,他在夜校「跳級」升讀中三。與此同時,又透過外展社工轉介,在香港遊樂場協會「非常學堂」參與日間課程活動。 「非常學堂」是一個專門支援輟學或瀕臨輟學青少年的服務單位,透過有系統的課程活動,讓他們重新體驗學習的樂趣,並探索個人發展方向,建立積極的人生目標。該學堂註冊社工陳家俊(俊sir)見證過無數年輕人的改變,包括智洛。「我印象最深刻,是他在課程的不同時期,分別問過兩個問題。在前期,他曾經問:『讀書是為了什麼呢?』而經歷連串小組活動,聽過很多學員的分享後,他漸漸懂得反思;到後期,他再問的是:『我可以成為一個有高學歷的人嗎?』」 亦師亦友——俊sir(右)一直與智洛同行,智洛重返校園後更曾充當他的私人補習老師,兩人關係亦師亦友。(受訪者提供) 中學求位無人收:人生是否完蛋? 開竅後,智洛的學習態度也180度改變,「我們在上午要上中、英、數3科。在課堂前期,我察覺到他對學科不特別感興趣,或者是因為他基礎能力不足夠,引致一班學員一起做試卷、課堂練習時,他只是抱着『識就識,不識就算』的心態。但到後期,他變得很主動,遇有不明白便捉緊導師去問,而且很多時,他都堅持完成課堂功課才去吃午飯」。 學習並無捷徑,智洛唯一可以用的方法,就是勤力。「我中一未畢業便跳讀中三,其實很吃力,唯有買些中一、中二的教科書回來,每天不停去看、去讀,盡快追回以前需要學習的東西。」小子的努力,使他在夜校成功修畢中三課程,但這並不代表從此踏上平坦大道。「其間,我不斷嘗試在主流中學申請插班,但找了20、30間,沒一間肯收。當時我很失落,也很擔心自己的前途,心想:『我的人生是否完蛋了?』」 拼搏兩年終圓夢 學業猛進 俊sir不諱言,要主流學校接受一個曾經成績和操行皆欠佳,又輟學多時的年輕人,確實不容易,「我們都替他焦急,因為學期快完結要放暑假了,但智洛還未有學校取錄。於是我們按着教育局提供仍有學位空缺的學校名單,逐間致電查詢,又一起準備求位信」。慶幸皇天不負有心人,幾經波折,智洛終在2021/22學年獲一間學校給予中四學位,如願重返主流教育體制。 拼搏兩年,智洛迎來大豐收。他不單止學業猛進,取得亮麗的成績,更在俊sir提名下贏得「2023年香港十大傑出少年」殊榮。俊sir笑言任職社工多年,從未做過提名人,卻為智洛獻出了第一次,「因為我覺得這個年輕人,值得被肯定、值得被稱上是一個很傑出的學生」。 重返校園——智洛自重返主流中學後,十分享受校園生活。(受訪者提供) 迎戰DSE——新學年升讀中六的智洛,抱有信心迎戰中學文憑試。(楊柏賢攝) 他說最欣賞智洛的毅力,而且說到做到,「他自知根基不好,於是花大量時間溫習,用行動證明給大家看,他有多想讀書。結果,他真的考到很好的成績,躋身全級首20名,某些科目更考到首3名,我很欣慰」。逆轉人生的智洛,也勉勵正輟學或打算輟學的年輕人,要好好計劃未來,「即使不想讀書,也別浪費青春,要給自己訂下目標。我相信,只要肯努力,過程一定會有得着」。 勉勵同路人——昔日曾誤入歧途,輟學並流連街頭的智洛(左),早前接受港台訪問,希望以自身經歷勉勵一班仍然迷失的年輕人。(受訪者提供) 指路明燈:「非常學堂」為非常學生尋出路 「非常學堂」因應不同年齡及需要的學生,設有4個課程,包括專為有學業及社交壓力小學生而設的「非常小學堂」;適合15歲以下、未完成中三課程的輟學青少年的「非常學堂」;年齡介乎15至19歲未完成中五及已離校,但有意重返校園的青少年,有「非常高校」課程;而「非常動力」課程,則主要幫助缺乏動力或有情緒困擾的輟學/瀕臨輟學的12至19歲青少年。 小組訓練——「非常高校」以小組形式,提供為期3個月的密集式訓練,不單設中英數課堂,還有不同活動全方位支援有意重返校園的青少年。(受訪者提供) 註冊社工陳家俊(俊sir)表示,學堂自1996年開展至今,服務逾7000名青少年,大部分學員畢業後,都會找到自己的路向,「約五至六成會重返校園,三至四成則會選讀職業培訓課程」。如欲了解服務詳情,可瀏覽「非常學堂」facebook專頁bit.ly/3Ym9Kaz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1期]

詳細內容

寶貴一課:暑假家無寧日? 趁機學相處 爸媽同心 掃走「爭拗地雷」

暑假放了一段日子,不知各位爸媽在經歷美夢還是噩夢呢?在暑假,一家人相處時間多了,小兄弟姊妹發生摩擦亦大增,像是家無寧日;全職媽媽也可能抵受不住全天候照顧孩子的壓力而導致情緒爆煲,甚至牽連夫妻關係。如何拆解暑假衍生的一個個「地雷」,或許是不少家庭正在面對的難題。   做父母的,當然希望見到子女相親相愛、和睦共處,但現實往往是他們經常吵架,令人不勝其煩。註冊社工陳顯庭(Rio)指出,孩子吵架、爭執,是很正常的事,「每個小朋友都渴望被疼惜、受關注,而在認知發展階段,更喜歡獨佔所有東西,基於這些特性和需要,促使他們容易和兄弟姊妹發生衝突」。加上手足的關係比同學、朋輩更密切,所產生的化學作用自然更大,「就正如情侶、夫妻,他們出現爭拗,肯定比跟外人相處為多」。因此,家長不需要過度解讀,也不應該一刀切把「爭執」標籤為負面行為。 陳顯庭(受訪者提供) 把爭執變得有建設性 Rio解釋,很多時小朋友是想通過爭執去解決問題,在過程中,假如兄弟姊妹間能夠產生溝通、磋商、協調等,其實是可以幫助他們發展得更好,「所以有爭執不打緊,重要是把爭執變得有建設性」。父母若能從這個角度出發,置身其中,就能保持冷靜,並處之泰然。 至於父母在事件中應該扮演什麼角色呢?Rio說,要視乎子女的年紀。「若牽涉的是2歲以下小朋友,由於他們的自我意識很強,會比較自我中心,也容易作出具破壞的爭執,例如動手打人,那父母便要馬上制止。但因為他們年幼,未必能立即消化爸爸、媽媽所說的大道理,因此當爭執出現時,最簡單的做法,是先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待孩子冷靜後,才慢慢解說。」 毋須過慮——年幼的小兄弟姊妹,由於正經歷認知發展階段,自我中心較強,因此較易發生衝突,家長毋須過分擔心,也不用負面標籤他們。(maroke@iStockphoto) 若小朋友已經進入幼稚園或小學,隨着群性發展,會漸漸懂得守規矩,亦有禮貌、禮讓、分享等觀念,當手足之間發生衝突時,家長比較合宜的做法,是從旁引導他們去解決問題。Rio以自己4歲半的女兒和2歲大的兒子為例,遇上姊姊搶弟弟玩具時,他不會出言責備,但就會引導女兒代入對方的感受,再讓她思考該怎樣處理,「姊姊往往最終都會跟弟弟這樣說:『好啦,我讓你玩10分鐘,之後就輪到我。』在這個過程,其實她在建立同理心、學習怎樣處理自己的憤怒情緒,也學習跟弟弟討論、協商,這種爭執便具建設性」。 Rio又提醒,不論父母用任何形式介入,都不應該做「判官」,「哥哥和弟弟起爭執,也許大家都沒有錯,只是他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事件,以致有不同的意見。但假如家長硬要做『判官』,一錘定音去判定誰對誰錯的話,恐怕會惹來反效果,甚至影響手足感情」。他說,一般兄弟姊妹間的吵吵鬧鬧,很容易雨過天晴,也無損他們的關係;然而,他也見過有些成年個案,是視兄弟姊妹如仇人的,雖然箇中原因複雜,但其中一個因素,可歸咎於父母處事不公。「華人社會經常有迷思,覺得一定是『大讓細』、『男讓女』,當永遠都是單方面禮讓,或者每每因為對方而令自己遭受父母責備甚至體罰時,孩子的價值觀有可能被扭曲,即使長大成人,糾結仍不能解開。」 把握機會讚賞好行為 既然暑假悠悠長,孩子們朝夕相對,Rio認為,家長大可以把握機會,讓他們學習如何好好相處。例如當他們和諧融洽時,可多作即時讚賞,「我留意到女兒和兒子間有分享時,我會讚他們:『你們很好呀!懂得分享。』他們互相照顧時,我又會肯定他們的舉動:『我見到姊姊你很疼惜弟弟呀!』或『弟弟你很乖,會叫姊姊!』以強化他們的好行為」。同時,也可製造多些他們互相關心、彼此了解的機會。Rio笑指女兒很喜歡吃麵,假如兒子有麵吃,便會告訴他:「姊姊很喜歡吃麵的,你可否請她吃一兩口呀?」藉此讓兩姊弟更清楚大家的個性、喜惡。此外,父母也可趁暑假,讓子女多一起參與活動,例如一起去公園玩、一起露營、一起做運動等,幫助他們製造更多一起成長的美好回憶。 增進感情——家長不妨趁暑假,多安排子女一起參與不同的活動,讓他們增進感情,製造更多共同成長的美好回憶。(monkeybusinessimages@iStockphoto) 責任重大:爸爸3重要角色:陪伴者、照顧者、師父 對不少全職媽媽來說,暑假是噩夢的開始,不單要全天候服侍孩子的起居飲食,還要管接管送他們參加一個又一個的暑期班,連平日丁點的me time也被剝奪,在身心俱疲下,便容易埋下情緒地雷,而且一觸即發。在這個時候,很需要召喚各位爸爸來當拆彈專家! 最強後盾——在悠長的暑假,爸爸的支援角色十分重要,有他作孩子和太太的最強後盾,可化解不少家庭張力,為假期注入更多正能量。(設計圖片,Tomwang112@iStockphoto) 多做家務 出手排難解紛 維護家庭基金父職事工發展經理黃格平(Kobe)表示,這其實不難想像,在暑假期間全職媽媽與子女「困獸鬥」的辛酸,因此鼓勵爸爸們,在這段特別的日子,不論是平日放工或放假,都多參與家庭事務,尤其加強作為爸爸其中3個很重要的角色,包括陪伴者、照顧者和師父,讓太太有喘息空間。 黃格平(受訪者提供) 全職媽媽可說是年幼子女的「三陪」,陪玩、陪食、陪瞓。Kobe提議,爸爸可多請纓做陪伴者的角色,「每當孩子想找人陪時,爸爸不妨自動舉手回應,睡前亦可化身做『講古佬』,負責講故事給小朋友聽」。此外,遇上子女有情緒,不論是個人問題,或牽涉兄弟姊妹間的爭執,爸爸都可以伸出援手,協助排難解紛,避免他們滋擾媽媽。 做「和事老」——爸爸既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之一,可主動關心他們的情緒需要,尤其子女和媽媽出現摩擦,爸爸更是最佳的「和事老」。(imtmphoto@iStockphoto) 另外,在暑假期間,不少孩子都會參加很多興趣班,Kobe說,丈夫可想想,是否有空間幫忙,減輕太太的操勞,「能否由媽媽送小朋友去中心,爸爸放工時接回呢?如果做到這種分工就最理想了」。他又特別提醒各位男士,每天下班後,要有意識從員工或老闆的身分,切換成爸爸的角色,全心全意去照顧家中每一員。 放假為太太製造me time 不少研究均指出,爸爸其中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擔當子女的師父,傳授生活技能,Kobe認為,爸爸可利用暑假,多發揮自己的專長,「利用親子時間,教小朋友砌圖、砌模型,甚至一起做些簡單的家居維修,這些都是不錯的活動」。 除了做好父職,作一個體貼的丈夫,都有助掃走地雷。Kobe稱,為夫的,不妨主動為太太製造鬆一鬆的時間,例如偶爾提出一家人出外用膳,省卻太太準備飯餐的工夫;自己放假時,則多些負起照顧孩子的責任,讓太太有機會外出走走,享受me time。 喘息空間——在暑假期間,專家鼓勵爸爸要特別加強作為陪伴者、照顧者和師父的角色身分,讓太太有喘息空間。(RichLegg@iStockphoto) 抽空關心支持 聆聽大小事 當然,也不要吝嗇言語上的關心和支持,「即使平日上班,趁空檔時間,都可以透過電話、WhatsApp、emoji和太太保持聯繫,但切記重點並非要查詢子女的情况,而是單純向太太表達關心,讓她知悉你明白她的辛勞,並且一直在背後撐着她」。而放工歸家後,也要積極分擔家務,並抱「多道謝、少批評」的態度,「或許太太真的無精力弄豐富的晚餐,也未必做到窗明几淨,但為夫的,都不要口出怨言,因為這都是在貶損她的付出」。 他續謂,做好丈夫,還有一件事不可缺,「張開耳朵,專心聆聽太太經歷一天後,想跟你分享的每一件大小事」。不過,Kobe同時作出溫馨提示:「很多時,男士們只管聽就可以,毋須給予對方太多意見或急於提供解決方案。反之,更易踩地雷!」 父母身教——想擁有一個開心愉快的暑假,爸爸媽媽必須通力合作,互相支援。而透過夫妻的身教,子女也可學習相處之道。(Tomwang112@iStockphoto)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0期]

詳細內容

兒童電影節:創作人伍世康 抒發對病逝女兒思念 微電影《留聲》 寄語愛得及時

暑假熱辣辣,最「佗佻」的親子節目,莫過於入戲院歎住冷氣睇好戲。不過,選擇兒童電影並不容易,即使在黃金檔期上映的動畫卡通,都不是合每個年齡層孩子的口味。幸而今個暑假繼續有「香港兒童國際電影節」(KIFF),可一次過滿足2至16歲大小戲迷的需要!其中「親子電影共賞」系列,更有榮獲多地影展獎項、賺人熱淚的本土作品《留聲》,冀為更多家庭帶來反思和祝福。   假如伍世康(Hong)的次女Rainbow還在人世的話,相信他不會創作出《留聲》這齣感人的微電影作品,身為3孩之父的他,或許現在仍只顧埋首為事業打拼,未曉得放下步伐,聆聽兒女的心聲。「Rainbow離開之後,我的確改變很多,猛然醒覺要好好珍惜家人,要多向他們表達關心、表達愛意,而不是單單把愛埋藏在心裏。」 有感而發——對於次女Rainbow不辭而別,Hong至今未能釋懷,他去年把頓悟化成微電影,勉勵家長別愛得太遲,要多聆聽子女心聲。(楊柏賢攝) 次女獨立 大忙人父親少陪伴 在不少人眼中,Hong是一名成功男士,他很年輕便創業做老闆,這些年間,經營的廣告公司愈做愈大,也給太太和兩女一子築起了一個舒適的安樂窩。但成功背後,是他犧牲了陪伴子女成長的歲月,「大女兒小時候,日間是由嫲嫲照顧的,那時公司才剛起步,我和太太未算很忙,還可以一起收工接她回家;但Rainbow出世時,正值公司急速發展,加上聘請了家傭,於是我們便『瞓身』搏殺,幾乎每晚都是凌晨才回家;後來小兒子也出世了,太太便逐漸脫離公司,回歸家庭。所以可以說,在成長階段,最被忽略的,是Rainbow」。 天生開心果——Rainbow從小到大也很開朗,鬼主意多多,是Hong的開心果。(受訪者提供) 然而,在3姊弟之中,又以Rainbow的個性最獨立,自我管理能力也最高,Hong相信,這個跟她從小接受運動訓練有關。「Rainbow 5歲時學游泳,6歲加入泳隊,高小已經隨泳隊離港集訓,全程都靠自己自理。」後來Rainbow又參加學校田徑隊,自此展開她兩項鐵人的生涯。直至升上高中,她決定專注於游泳項目,而身為分齡賽港隊成員之一,Rainbow每朝天未亮,便起牀「操水」,非常刻苦堅毅。 游泳健將——熱愛游泳的Rainbow,曾代表香港出戰馬來西亞及泰國舉辦的分齡游泳錦標賽,更取得多個獎牌。(受訪者提供) 運動健將患隱疾 突休克入院 但誰又會想到,這個運動健將,原來身上埋了一個「計時炸彈」,並在2021年2月下旬突然「引爆」。Hong說:「那天,Rainbow在港鐵站內暈倒,住了幾天醫院,但出院不久,又再次在姨媽家中休克。」經醫生診斷,她有「心室性心搏過速」的問題。可惜的是,在Rainbow最軟弱時,父親卻不在她身邊。 Hong一家原定在2020年暑假,待Rainbow完成中學文憑試(DSE)後,舉家移民台灣,但計劃臨時有變,他們決定提前起行,而Rainbow則獨自留港備戰,並搬往與姨媽同住。「Rainbow出事後,太太先返香港陪她,而我則負責照顧家姐和弟弟。待太太回台灣,4月底我才有機會返香港探望她。」 過往,Hong一直以為,自己努力掙錢扛起整個家、為家人提供舒適的生活,已經是克盡父職,但原來在兒女心目中,並不是這樣想的。「在Rainbow發病前,曾經和我的一個好朋友吃飯談心。從朋友口中,我才知道,原來她(Rainbow)很介懷我沒有時間陪她、關心她,也終於明白,為何有年父親節,她在IG寫上『又愛又恨,#父親節快樂』。」 珍惜相處時光 解女兒心結 這趟回港,Hong作出很多彌補,兩父女有很多美好的相處時光,小妮子也解開不少心結。只是沒料到,這些幸福,不能夠永遠掌握在他們的手裏。Rainbow在2021年3月初做過心導管消融手術,術後接受藥物治療,情况一度穩定,當時已獲澳洲悉尼大學營養學取錄,還一直遙距上課,詎料6月7日又在家中突然病發,未來得及和家人告別,結束短短18年的人生。 化身彩虹——雖然匆匆告別短暫的人生,但Rainbow猶如化身天上的彩虹,守護着父母、姊姊和弟弟,令這個家庭變得更和諧。(受訪者提供) Rainbow驟然離世,給Hong帶來很大打擊,但同時,也讓他重新學習如何做一個稱職的爸爸,「原來大女兒並非我想像般酷,她也有很多東西跟我分享,只不過從前她沒有機會說;小兒子向來令人頭痛,但當我投放更多時間給他,用朋友方式跟他聊天,所有行為問題都消失了」。Hong亦把悲痛化為力量,創作出微電影《留聲》,以孩子的眼睛看這個世界,希望藉此鼓勵父母,多細聽子女的心聲。 這齣曾榮獲美國、韓國、印度等多地影展獎項的影片,將於本屆KIFF再次上映,門票收入扣除成本後,將捐贈給香港救助兒童會。Hong說︰「我希望令Rainbow的離世,變得更有意義,藉着她啟發我創作的這齣電影,可以幫到更多家庭。」《留聲》亦歡迎學校、團體包場播放,詳請可聯絡Circle Communications周先生/葉小姐,查詢:2399 7775。 ■INFO 《留聲》 故事大綱:10歲小五學生光仔,面對升中呈分試和經常吵架的父母,感到很困擾。光仔喜愛研究太空事物,可惜爸媽沒有時間陪他探索宇宙,妹妹又少不更事,唯有獨居的嫲嫲,最了解他的內心世界。嫲嫲驟然離世,光仔經常失眠,他遙望晚空,像聽到很多朋友在跟他說話,也覺得外星人會隨時來接他到冥王星跟嫲嫲再會面。有一天,光仔突然失蹤,爸媽從他牀上一個錄音太空布娃,聆聽到小孩的心聲。 片長:54分鐘 演員:黃梓樂、陳宇琛、蔣祖曼、鮑起靜、羅莃荋 語言︰粵語(中英文字幕) 對象︰6至11歲(親子電影共賞) 《留聲》海報(受訪者提供) 《留聲》劇照(受訪者提供) 好戲連場:電影節分3系列 照顧2至16歲戲迷 第7屆KIFF合共蒐羅了11部來自世界各地的兒童電影及動畫,為迎合和照顧不同年齡層小觀眾的需要,KIFF把電影分成3個系列:「我的第一部電影」系列適合未曾到過電影院的2至5歲兒童觀看,在影片放映期間,場內的燈光和聲音將調整至較柔和,讓小朋友更容易適應,可輕鬆感受大銀幕上的有趣故事;「親子電影共賞」系列則適合6至11歲的兒童在父母陪伴下觀看,旨在加強親子間的溝通;「朋友仔去睇戲」系列適合12至16歲的青少年和朋友一起觀看,也鼓勵他們深入欣賞電影情節、結構和製作技巧。 《獅子王》劇照(機構提供) 《龜兔再跑2023》劇照(機構提供) 另外,因疫情闊別3年的KIFF嘉年華,今年亦再度回歸,由即日至9月3日,ELEMENTS圓方水區1樓將變身森林遊樂場,有多個生動有趣的場景,給一眾大小朋友打卡留念。而在8月7日至9月3日期間,嘉年華亦帶來KIFF SHORTS,屆時有超過20套世界各地的短片在場內無間斷播放,免費請大家睇好戲! ■INFO 第7屆香港兒童國際電影節 日期︰7月29日至8月6日 地點︰高先電影院和PREMIERE ELEMENTS戲院 票價︰成人$100;小童、學生及長者$80 詳情︰www.kiff.asia 文︰沈雅詩 場地︰亞斯理衛理小學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9期]

詳細內容

選書攻略:跟兔仔學文法 小石獅教你歷史 書展尋寶 睇漫畫故事長知識

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明天開鑼,每逢這段日子,不單書迷興奮,不少家長亦表現瘋狂,帶同行李篋、手推車到場搶購補充練習。想提升小朋友的學習表現,不一定要狂操習作,今年書展,便有不少寓學於樂的漫畫和故事書,幫孩子輕鬆打好語文基礎。爸媽們,立即看看我們為大家精選的書單,一改掃書攻略吧! (設計圖片,Jasonfang@iStockphoto) 列常見錯處 戒掉Chinglish 說到漫畫學語文,不得不提「小皇冠童書館」(下稱小皇冠)出版的《Rosie Easy English露思兔子 漫畫學Grammar》系列。自2020年以來,同系列已推出過5冊,市場反應不錯。「相信是因為這系列的書,切合小朋友愛漫畫的閱讀口味。由於故事是採用英語對白,小朋友會在潛移默化下,學到英文句型和grammar(文法)知識,加上附有解說,可以輔助他們,吸收得更加好。」小皇冠編輯鍾漪琪(Yuki)說。 鍾漪琪(受訪者提供) 神探查案引用英文成語 最新出爐的《Rosie Easy English露思兔子 漫畫學Grammar︰Common Errors常見錯誤》,主要是針對高小學生在英文文法上,常出現的錯處。「小朋友很習慣把中文的思考模式套用在英文上,意思是,他們會先想中文句子,然後再在腦內翻譯成英文,因而導致經常出現Chinglish(中式英語)、用錯preposition(前置詞)或用錯字詞的情况」。Yuki透露,此書共有4個章節,主角露思兔子通過在校園所見所聞,輕鬆講解如何辨別拼寫或發音相似、意思相近的字詞,又舉出常見前置詞錯配的情况,以及什麼是中式英語。此外,每個章節也會加插小遊戲,讓小讀者鞏固所學。 另一本亦由小皇冠出版的《漫畫學idioms︰英語神探步步查案記》,雖然同樣以漫畫包裝,但就以另一個向度,提升小學生英語水平。「作者通過3則中英對照的偵探漫畫小故事,帶出約30個常見的英文成語。」據Yuki觀察,香港學生、儘管是那些英文根基已不差的,但他們寫出來的文章,也不夠地道,故難以在作文取得高分數,「原因可能就是不懂得運用成語,所以學成語是重要的,可令文章畫龍點睛,更加生動」。 幽默「三國」看成語典故 Yuki續稱,在每則漫畫小故事完結後,作者都會逐一解釋文中的英文成語意思和用法,並跟哪個中文成語的意思類近,再附加一些例句或延伸知識,務求令小讀者更加具體知道,應該怎樣運用那個成語,「像disappear in thin air這一句,我們會告訴小朋友,如果用在人身上,其實有人間蒸發的意味」。 英文固然重要,但中文亦不能忽略。《漫畫學三國成語2 赤壁之戰》是繼今年初出版的《漫畫學三國成語1》之後,同系列第二本以《三國演義》為藍本的中文成語書。Yuki形容,「三國」對小朋友來說,有獨特的吸引力,「無論是關於『三國』的手機遊戲、電影等,他們也很着迷。同時,其實不少成語都是出於這個時代,例如初出茅廬、三顧草廬等,於是我們便想,是否可以有一本書,能把兩個元素結合,既滿足小朋友喜歡『三國』,也介紹到成語,幫助他們中文寫作更加精練」。 雖然此書打正旗號是想小讀者學成語,但一點也不沉悶。Yuki笑指,台灣著名童書作者王文華和本港插畫師Yo!,兩個都是幽默之人,所以合力創作的作品,都是採用現代手法和搞笑形式去演繹的,亦配合小皇冠構思漫畫學語文各系列的初衷。「不少家長、孩子都誤以為,學中文或英文,一定要正經嚴肅,但其實換上輕鬆的方式,一樣學得到,還可能學得更加好。」 語文精讀書單 《Rosie Easy English露思兔子漫畫學Grammar︰Common Errors常見錯誤》 作者、繪者︰灰若(Miss Rosie) 定價︰$78(書展價8折,$62.4) 《漫畫學idioms︰英語神探步步查案記》 作者、繪者︰麥明心 定價︰$78(書展價8折,$62.4) 《漫畫學三國成語2赤壁之戰》 作者︰王文華 繪者︰Yo! 定價︰$78(書展價8折,$62.4) 小皇冠書展攤位︰3D-B22 其他推介 《看故事學褒貶詞──禍從口出的阿祖王子》 內容:這是「看故事學語文」系列圖書的最新出品,今回是「詞語國」二王子阿祖經常辭不達意,例如他竟恭維「標點國」國王肥頭大耳、讚美「寫作國」公主妖艷過人等,藉着阿祖連番引起的尷尬場面,提醒孩子注意褒貶詞的運用。 作者:方淑莊 繪者︰靜宜 出版:新雅文化 定價:$68(書展價8折,$54.4) 《口語.書面語對比60例》 內容:小朋友經常都弄不清粤語口語及書面語之間的差異,以致在中文寫作時,經常誤把口語當書面語使用。此書透過分享一則小故事或片段,收錄60個口語與書面語對照的例子,提升孩子的中文寫作能力。 作者:畢宛嬰 出版:新雅文化 定價:$88(書展8折,$70.4) 書展攤位︰3E-C04, 12, 22, 3E-D04, 12, 22 中華文化圖鑑 趣學常識易入腦 相對於中、英文科,小學常識科涉獵的範圍就更加廣泛。根據教育局小學常識科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此科共涵蓋6個學習範疇,「國民身分認同與中華文化」是其中之一。然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想小朋友一目了然、更易入腦,圖鑑絕對是好幫手! 了解中國地貌生活科技 繼《石獅安安香港小百科趣味圖鑑》後,新雅文化最近再出版同系的中國小百科,今次,從獅子山剝落的小石子安安,帶領小讀者遊歷中國的大好河山,讓他們從中學習中國歷史和文化。全書分成4大章節,包括「幅員遼闊的中國」、「歷久彌新的文化」、「千姿百態的生活」和「日新月異的科技」,並涵蓋16個主題,由地貌、節日、文化遺產,以至基礎建設、航天工程等,都一一涉獵。 「這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歷史書,始終小朋友年紀小,未必有能力或興趣看枯燥的歷史資料,但透過故事形式,他們容易代入其中,覺得就像跟隨石獅安安經歷一趟歷程般,趣味大很多,同時又學到知識。」 新雅文化市場部主任葉伊蕾(Elise)說。 水先生帶小朋友認識科普 常識科其他學習範疇尚包括「人與環境」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學與科技」,Elise推介新出版的《好奇水先生科普漢英圖典》,同樣滿足到孩子學習所需。「『好奇水先生』系列,作者是意大利人,他的作品非常受世界各地的小朋友歡迎,先後被翻譯成英語、韓語、烏克蘭語、中文(繁體和簡體)等版本,全球銷售達150萬冊。」過往,水先生是透過單一的主題故事,帶小讀者去發掘自然界的秘密,但今次就略有不同,他上山下海,從城市到農場,由平原到森林,還潛入海底,走進人工水庫,藉着不同的場景,介紹各個地方的動植物、生態環境、科技發明等值得小朋友認識的漢英單詞,每個場景中並附有「找找看」欄目,幫助深化科學和環保的知識點。 不過,Elise再三強調,不是要孩子強記這些科普的英語單詞,「這本書主要是想增加小朋友的好奇心,透過精美的插圖,讓他們覺得科普知識是有趣的,並對應生活場景,再連結單詞,慢慢吸收」。 常識精讀書單 《石獅安安中國小百科趣味圖鑑》 作者:新雅編輯室 繪者:李成宇 出版:新雅文化 定價:$108(書展8折,$86.4) 《好奇水先生科普漢英圖典》 Mr Water's Science Picture Dictionary 作者、繪者︰亞哥斯提諾.特萊尼 定價︰$98(書展8折,$78.4) 出版:新雅文化 書展攤位:3E-C04, 12, 22, 3E-D04, 12, 22 其他推介 《小龍仔求學記》 內容﹕作者以主角小龍仔的歷險奇遇,通過6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深入淺出講解一些科普知識,包括風的形成、海水是從哪裏來、圍繞太陽轉的8大行星等,幫助小讀者搭建科學知識和日常生活的聯繫,從而讓他們明白,科學是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作者︰楊柳 出版︰紅出版(青森文化) 定價︰$78(書展8折,$62.4) 書展攤位︰1A-B02 ■INFO 第33屆香港書展 日期︰7月19至25日(周三至周二) 時間︰7月19至20日、23至24日上午10:00至晚上10:00 7月21至22日上午10:00至晚上11:00 7月25日上午9:00至下午5:00 地點︰灣仔博覽道1號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票價︰成人$30;小童$10(適用於小學生/身高1.2米或以下兒童);上午進場票$10 (大小同價,限中午12:00前) 網址︰hkbookfair.hktdc.com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8期]

詳細內容

迎接暑假:自製假期時間表 增進財務智商 小豆丁做規劃 善用暑假踢走懶散

快要放暑假了,小豆丁終於可以暫時告別朝早趕返學、晚上趕功課的辛酸日子,在未來一個多月,盡情玩餐飽,真是想起都超級興奮啊!暑假放輕鬆,乃人之常情,但如何不演變成頹廢度日,便要靠事先做好假期規劃了。此外,不少家庭都會趁暑假外遊,這個亦是孩子學習理財的大好機會,令旅途的CP值大增!   不硬性規定 劃分早午晚即可 暑假悠悠長,用得其所的話,有助孩子身心發展;反之,隨時會養成懶散怠慢的態度,之後要在新學年重拾有規律的生活,就非常困難了。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單位主任凌婉君(Jessica)建議家長,要給子女擬定假期時間表,「不是說要硬繃繃規定早上9時至10時做什麼、10時至11時又做什麼那樣子,始終暑假的目的,是想孩子有充分的休息及以輕鬆的心理狀態,去迎接新一學年,因此在編制假期時間表時,也鼓勵彈性些,以『上午』、『下午』及『晚上』劃分就可以了」。 凌婉君(受訪者提供) 涵蓋休息、興趣、學習、親子 雖然時間上可以寬鬆彈性,但Jessica指出,內容上就應該同時涵蓋4部分,「最理想是每天都要有休息時間、興趣培訓時間、學習進修時間和親子時間」。她特別提到,在休息時間,不妨容讓孩子作主,由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家長不宜過分干預。但萬一小朋友每天只選擇做單一活動,例如「放題式」打機、看電視,那便需要「插手」,「要視乎年紀,假如對象是學前幼童或初小學生,可給他們2至3個活動選項,既做到『有得揀』,也確保無論他們選擇什麼,都是合乎家長心意的;至於高小甚至是中學生,可多用開放式的提問,了解他們的興趣所在,跟子女一起發掘適合在休息時間內進行的各種玩意」。 參與規劃——讓子女參與規劃暑假時間表,他們會更甘心樂意遵守。(miya227@iStockphoto) 「有商有量」,是親子溝通的大前提,「如果這個時間表是小朋友有份參與規劃、大家一起商討出來的,我相信,他們會較樂意遵守,所以,無論孩子什麼年紀,都應該給他們參與過程,只是程度上可能有不同」。Jessica續稱,年紀愈小的孩子,最好有一個清晰、形象化的時間表,「用紙張,把各項編排畫出來或列印出來,貼在當眼處,代表着大家的共識」。年齡稍長的,雖然未必需要這種視覺提示,但也建議簡單記錄在白板上,那小朋友會相對容易掌握每天的流程,有助時間管理。 談到在暑假,一家人會有較多相處的空間和時間,Jessica提議可借助一些親子活動,增進彼此感情之餘,也同時提升小朋友的自理能力,「正如剛才所說,假期時間表是每天都需要有親子時間、作親子活動的。但什麼是親子活動呢?範圍可以很廣泛,不單指郊遊或在家玩桌遊等,就是一起做家務、一起執拾家居、一起製作晚餐等,都是很好的親子活動,而且在過程中,小朋都會學習到很多生活技能,對成長發展很有幫助」。 親子活動——一家人齊齊做家務,也是很好的親子活動。(Yagi-Studio@iStockphoto) 藉外遊培育財商 養成儲蓄好習慣 暑假是親子旅遊的黃金檔期,尤其今年大部分國家的出入境防疫措施已經取消,相信不少家庭都會趁此時段外遊。事實上,家庭旅行不單是一家人歡聚減壓的好節目,也是培育小朋友財務智商(財商)的良機。 培育財商——外遊不單叫人身心放鬆,更是培育小朋友財商的良機。(Tomwang112@iStockphoto) 讓孩子參與金錢規劃 前小學校長、財商教育課程顧問關顯彬(Johnny)表示,兒童財商教育有8個導向,由幼兒到初中,在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學習重點,而經歷一次外遊,便可同時接觸到認識金錢、儲蓄、消費、分享、預算和保護合共5個層面。但前設是家長需要改變以往家庭旅行的模式,不再提供「全包宴」,而是需要孩子作出適當的準備,包括金錢上的規劃和參與。 關顯彬(受訪者提供) Johnny以自己的經驗為例,在兒女都升上小學後,他和太太便特意在暑假外遊時,注入財商學習元素。「某年,我們計劃好下個暑假去台灣旅遊,於是開學不久,一家四口便一起為這個目標儲錢」。他憶述,當時家中設有4個錢箱,每人一個,雖然兩兄妹的零用錢有限,亦只要求他們每星期儲蓄5元,但這個舉動意義重大。 「要儲蓄成功,必須有清晰目標,但可惜的是,很多時小朋友想得到的東西,父母統統給買下來,變相扼殺了他們學習儲蓄的機會。其實,能夠用自己的錢,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或成就自己想見到的畫面,是人生一份成就來的。」Johnny補充,只要孩子嘗過一次成功儲蓄的滋味,就會有動力繼續嘗試,形成習慣後,便一生受用。 明確目標——擁有明確的儲蓄目標和金額,可推動孩子更全情投入,增加成功機會。(Sasiistock@iStockphoto) 一趟家庭旅行,使費可不少,Johnny說,家長的儲蓄,主要用來承擔機票、食宿等相對龐大的項目開支,而小朋友的儲蓄,則用於他們購買手信及自己想消費的項目上,「孩子想買手信送給同學、老師,不應該由父母付款包辦,因為這個牽涉到財商的『金錢分享』概念,應該交回小朋友自己負責,那他們自會細心草擬送贈名單。此外,在旅途中,總有些東西或遊戲消費,是爸爸、媽媽不想掏腰包,但孩子又很想得到的,那就要用他們自己口袋的錢了」。 說到買手信,Johnny認為,小朋友可從中學習分辨「價值」和「價格」。「『價值』是物品的功能和它帶來的意義;『價格』是物品的標價。」他向來教導子女購買手信以兩個原則,「一是香港買不到的;二是這件物品,會令對方記起自己」,而並非單從「價格」去看,將貨就價。「當然,如果時間許可的話,選好紀念品後,再貨比三家,格價後再購買,這是最理想。」 現今不少人出門旅遊,都習慣使用電子消費,Johnny卻指出,這是兒童財商教育的大忌,他提醒家長在外遊時,盡可能兌換外幣現鈔給小朋友使用,一來可讓孩子見識不同貨幣,也可親身體驗什麼叫匯率,藉此認識旅遊國家和香港生活水平的分別;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真實感受到實體貨幣的流向,「我們常說要『量入為出』,但若在旅途中經常使用電子貨幣,雖則很方便,不過,孩子就沒有『錢用完便無』的感覺,而且全程不用找贖、換算,他們根本毋須動腦筋」。 其他值得小朋友在旅行中學習的,還包括旅遊保險,這就是「保護金錢」的概念。Johnny說:「需要讓孩子知道,旅行期間,是有可能發生一些我們無法控制的壞事情的,例如不適入院、遇上交通意外等,並可能會招致很龐大的額外支出,因此出發前需要做好風險管理,借助購買旅遊保險,為一家人提供保障。」 可由本地遊開始訓練 隨着子女的年歲增加、外遊經驗愈來愈豐富,Johnny鼓勵家長開放更多空間讓他們參與,包括計劃行程及財政預算,亦可由本地遊開始,先小試牛刀,「家長可以提供一個消費額,讓小朋友設計一個包來回交通、早午兩餐及兩個景點的本地遊活動,讓他們學習基本的理財方法」。他坦言,這個是花時間、花心力的教育,「但假如家長認同理財是人生的必修課的話,那就算花多少時間和精力,都是值得去教曉孩子的」。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7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