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貴一課:暑假家無寧日? 趁機學相處 爸媽同心 掃走「爭拗地雷」

暑假放了一段日子,不知各位爸媽在經歷美夢還是噩夢呢?在暑假,一家人相處時間多了,小兄弟姊妹發生摩擦亦大增,像是家無寧日;全職媽媽也可能抵受不住全天候照顧孩子的壓力而導致情緒爆煲,甚至牽連夫妻關係。如何拆解暑假衍生的一個個「地雷」,或許是不少家庭正在面對的難題。   做父母的,當然希望見到子女相親相愛、和睦共處,但現實往往是他們經常吵架,令人不勝其煩。註冊社工陳顯庭(Rio)指出,孩子吵架、爭執,是很正常的事,「每個小朋友都渴望被疼惜、受關注,而在認知發展階段,更喜歡獨佔所有東西,基於這些特性和需要,促使他們容易和兄弟姊妹發生衝突」。加上手足的關係比同學、朋輩更密切,所產生的化學作用自然更大,「就正如情侶、夫妻,他們出現爭拗,肯定比跟外人相處為多」。因此,家長不需要過度解讀,也不應該一刀切把「爭執」標籤為負面行為。 陳顯庭(受訪者提供) 把爭執變得有建設性 Rio解釋,很多時小朋友是想通過爭執去解決問題,在過程中,假如兄弟姊妹間能夠產生溝通、磋商、協調等,其實是可以幫助他們發展得更好,「所以有爭執不打緊,重要是把爭執變得有建設性」。父母若能從這個角度出發,置身其中,就能保持冷靜,並處之泰然。 至於父母在事件中應該扮演什麼角色呢?Rio說,要視乎子女的年紀。「若牽涉的是2歲以下小朋友,由於他們的自我意識很強,會比較自我中心,也容易作出具破壞的爭執,例如動手打人,那父母便要馬上制止。但因為他們年幼,未必能立即消化爸爸、媽媽所說的大道理,因此當爭執出現時,最簡單的做法,是先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待孩子冷靜後,才慢慢解說。」 毋須過慮——年幼的小兄弟姊妹,由於正經歷認知發展階段,自我中心較強,因此較易發生衝突,家長毋須過分擔心,也不用負面標籤他們。(maroke@iStockphoto) 若小朋友已經進入幼稚園或小學,隨着群性發展,會漸漸懂得守規矩,亦有禮貌、禮讓、分享等觀念,當手足之間發生衝突時,家長比較合宜的做法,是從旁引導他們去解決問題。Rio以自己4歲半的女兒和2歲大的兒子為例,遇上姊姊搶弟弟玩具時,他不會出言責備,但就會引導女兒代入對方的感受,再讓她思考該怎樣處理,「姊姊往往最終都會跟弟弟這樣說:『好啦,我讓你玩10分鐘,之後就輪到我。』在這個過程,其實她在建立同理心、學習怎樣處理自己的憤怒情緒,也學習跟弟弟討論、協商,這種爭執便具建設性」。 Rio又提醒,不論父母用任何形式介入,都不應該做「判官」,「哥哥和弟弟起爭執,也許大家都沒有錯,只是他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事件,以致有不同的意見。但假如家長硬要做『判官』,一錘定音去判定誰對誰錯的話,恐怕會惹來反效果,甚至影響手足感情」。他說,一般兄弟姊妹間的吵吵鬧鬧,很容易雨過天晴,也無損他們的關係;然而,他也見過有些成年個案,是視兄弟姊妹如仇人的,雖然箇中原因複雜,但其中一個因素,可歸咎於父母處事不公。「華人社會經常有迷思,覺得一定是『大讓細』、『男讓女』,當永遠都是單方面禮讓,或者每每因為對方而令自己遭受父母責備甚至體罰時,孩子的價值觀有可能被扭曲,即使長大成人,糾結仍不能解開。」 把握機會讚賞好行為 既然暑假悠悠長,孩子們朝夕相對,Rio認為,家長大可以把握機會,讓他們學習如何好好相處。例如當他們和諧融洽時,可多作即時讚賞,「我留意到女兒和兒子間有分享時,我會讚他們:『你們很好呀!懂得分享。』他們互相照顧時,我又會肯定他們的舉動:『我見到姊姊你很疼惜弟弟呀!』或『弟弟你很乖,會叫姊姊!』以強化他們的好行為」。同時,也可製造多些他們互相關心、彼此了解的機會。Rio笑指女兒很喜歡吃麵,假如兒子有麵吃,便會告訴他:「姊姊很喜歡吃麵的,你可否請她吃一兩口呀?」藉此讓兩姊弟更清楚大家的個性、喜惡。此外,父母也可趁暑假,讓子女多一起參與活動,例如一起去公園玩、一起露營、一起做運動等,幫助他們製造更多一起成長的美好回憶。 增進感情——家長不妨趁暑假,多安排子女一起參與不同的活動,讓他們增進感情,製造更多共同成長的美好回憶。(monkeybusinessimages@iStockphoto) 責任重大:爸爸3重要角色:陪伴者、照顧者、師父 對不少全職媽媽來說,暑假是噩夢的開始,不單要全天候服侍孩子的起居飲食,還要管接管送他們參加一個又一個的暑期班,連平日丁點的me time也被剝奪,在身心俱疲下,便容易埋下情緒地雷,而且一觸即發。在這個時候,很需要召喚各位爸爸來當拆彈專家! 最強後盾——在悠長的暑假,爸爸的支援角色十分重要,有他作孩子和太太的最強後盾,可化解不少家庭張力,為假期注入更多正能量。(設計圖片,Tomwang112@iStockphoto) 多做家務 出手排難解紛 維護家庭基金父職事工發展經理黃格平(Kobe)表示,這其實不難想像,在暑假期間全職媽媽與子女「困獸鬥」的辛酸,因此鼓勵爸爸們,在這段特別的日子,不論是平日放工或放假,都多參與家庭事務,尤其加強作為爸爸其中3個很重要的角色,包括陪伴者、照顧者和師父,讓太太有喘息空間。 黃格平(受訪者提供) 全職媽媽可說是年幼子女的「三陪」,陪玩、陪食、陪瞓。Kobe提議,爸爸可多請纓做陪伴者的角色,「每當孩子想找人陪時,爸爸不妨自動舉手回應,睡前亦可化身做『講古佬』,負責講故事給小朋友聽」。此外,遇上子女有情緒,不論是個人問題,或牽涉兄弟姊妹間的爭執,爸爸都可以伸出援手,協助排難解紛,避免他們滋擾媽媽。 做「和事老」——爸爸既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之一,可主動關心他們的情緒需要,尤其子女和媽媽出現摩擦,爸爸更是最佳的「和事老」。(imtmphoto@iStockphoto) 另外,在暑假期間,不少孩子都會參加很多興趣班,Kobe說,丈夫可想想,是否有空間幫忙,減輕太太的操勞,「能否由媽媽送小朋友去中心,爸爸放工時接回呢?如果做到這種分工就最理想了」。他又特別提醒各位男士,每天下班後,要有意識從員工或老闆的身分,切換成爸爸的角色,全心全意去照顧家中每一員。 放假為太太製造me time 不少研究均指出,爸爸其中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擔當子女的師父,傳授生活技能,Kobe認為,爸爸可利用暑假,多發揮自己的專長,「利用親子時間,教小朋友砌圖、砌模型,甚至一起做些簡單的家居維修,這些都是不錯的活動」。 除了做好父職,作一個體貼的丈夫,都有助掃走地雷。Kobe稱,為夫的,不妨主動為太太製造鬆一鬆的時間,例如偶爾提出一家人出外用膳,省卻太太準備飯餐的工夫;自己放假時,則多些負起照顧孩子的責任,讓太太有機會外出走走,享受me time。 喘息空間——在暑假期間,專家鼓勵爸爸要特別加強作為陪伴者、照顧者和師父的角色身分,讓太太有喘息空間。(RichLegg@iStockphoto) 抽空關心支持 聆聽大小事 當然,也不要吝嗇言語上的關心和支持,「即使平日上班,趁空檔時間,都可以透過電話、WhatsApp、emoji和太太保持聯繫,但切記重點並非要查詢子女的情况,而是單純向太太表達關心,讓她知悉你明白她的辛勞,並且一直在背後撐着她」。而放工歸家後,也要積極分擔家務,並抱「多道謝、少批評」的態度,「或許太太真的無精力弄豐富的晚餐,也未必做到窗明几淨,但為夫的,都不要口出怨言,因為這都是在貶損她的付出」。 他續謂,做好丈夫,還有一件事不可缺,「張開耳朵,專心聆聽太太經歷一天後,想跟你分享的每一件大小事」。不過,Kobe同時作出溫馨提示:「很多時,男士們只管聽就可以,毋須給予對方太多意見或急於提供解決方案。反之,更易踩地雷!」 父母身教——想擁有一個開心愉快的暑假,爸爸媽媽必須通力合作,互相支援。而透過夫妻的身教,子女也可學習相處之道。(Tomwang112@iStockphoto)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0期]

詳細內容

兒童電影節:創作人伍世康 抒發對病逝女兒思念 微電影《留聲》 寄語愛得及時

暑假熱辣辣,最「佗佻」的親子節目,莫過於入戲院歎住冷氣睇好戲。不過,選擇兒童電影並不容易,即使在黃金檔期上映的動畫卡通,都不是合每個年齡層孩子的口味。幸而今個暑假繼續有「香港兒童國際電影節」(KIFF),可一次過滿足2至16歲大小戲迷的需要!其中「親子電影共賞」系列,更有榮獲多地影展獎項、賺人熱淚的本土作品《留聲》,冀為更多家庭帶來反思和祝福。   假如伍世康(Hong)的次女Rainbow還在人世的話,相信他不會創作出《留聲》這齣感人的微電影作品,身為3孩之父的他,或許現在仍只顧埋首為事業打拼,未曉得放下步伐,聆聽兒女的心聲。「Rainbow離開之後,我的確改變很多,猛然醒覺要好好珍惜家人,要多向他們表達關心、表達愛意,而不是單單把愛埋藏在心裏。」 有感而發——對於次女Rainbow不辭而別,Hong至今未能釋懷,他去年把頓悟化成微電影,勉勵家長別愛得太遲,要多聆聽子女心聲。(楊柏賢攝) 次女獨立 大忙人父親少陪伴 在不少人眼中,Hong是一名成功男士,他很年輕便創業做老闆,這些年間,經營的廣告公司愈做愈大,也給太太和兩女一子築起了一個舒適的安樂窩。但成功背後,是他犧牲了陪伴子女成長的歲月,「大女兒小時候,日間是由嫲嫲照顧的,那時公司才剛起步,我和太太未算很忙,還可以一起收工接她回家;但Rainbow出世時,正值公司急速發展,加上聘請了家傭,於是我們便『瞓身』搏殺,幾乎每晚都是凌晨才回家;後來小兒子也出世了,太太便逐漸脫離公司,回歸家庭。所以可以說,在成長階段,最被忽略的,是Rainbow」。 天生開心果——Rainbow從小到大也很開朗,鬼主意多多,是Hong的開心果。(受訪者提供) 然而,在3姊弟之中,又以Rainbow的個性最獨立,自我管理能力也最高,Hong相信,這個跟她從小接受運動訓練有關。「Rainbow 5歲時學游泳,6歲加入泳隊,高小已經隨泳隊離港集訓,全程都靠自己自理。」後來Rainbow又參加學校田徑隊,自此展開她兩項鐵人的生涯。直至升上高中,她決定專注於游泳項目,而身為分齡賽港隊成員之一,Rainbow每朝天未亮,便起牀「操水」,非常刻苦堅毅。 游泳健將——熱愛游泳的Rainbow,曾代表香港出戰馬來西亞及泰國舉辦的分齡游泳錦標賽,更取得多個獎牌。(受訪者提供) 運動健將患隱疾 突休克入院 但誰又會想到,這個運動健將,原來身上埋了一個「計時炸彈」,並在2021年2月下旬突然「引爆」。Hong說:「那天,Rainbow在港鐵站內暈倒,住了幾天醫院,但出院不久,又再次在姨媽家中休克。」經醫生診斷,她有「心室性心搏過速」的問題。可惜的是,在Rainbow最軟弱時,父親卻不在她身邊。 Hong一家原定在2020年暑假,待Rainbow完成中學文憑試(DSE)後,舉家移民台灣,但計劃臨時有變,他們決定提前起行,而Rainbow則獨自留港備戰,並搬往與姨媽同住。「Rainbow出事後,太太先返香港陪她,而我則負責照顧家姐和弟弟。待太太回台灣,4月底我才有機會返香港探望她。」 過往,Hong一直以為,自己努力掙錢扛起整個家、為家人提供舒適的生活,已經是克盡父職,但原來在兒女心目中,並不是這樣想的。「在Rainbow發病前,曾經和我的一個好朋友吃飯談心。從朋友口中,我才知道,原來她(Rainbow)很介懷我沒有時間陪她、關心她,也終於明白,為何有年父親節,她在IG寫上『又愛又恨,#父親節快樂』。」 珍惜相處時光 解女兒心結 這趟回港,Hong作出很多彌補,兩父女有很多美好的相處時光,小妮子也解開不少心結。只是沒料到,這些幸福,不能夠永遠掌握在他們的手裏。Rainbow在2021年3月初做過心導管消融手術,術後接受藥物治療,情况一度穩定,當時已獲澳洲悉尼大學營養學取錄,還一直遙距上課,詎料6月7日又在家中突然病發,未來得及和家人告別,結束短短18年的人生。 化身彩虹——雖然匆匆告別短暫的人生,但Rainbow猶如化身天上的彩虹,守護着父母、姊姊和弟弟,令這個家庭變得更和諧。(受訪者提供) Rainbow驟然離世,給Hong帶來很大打擊,但同時,也讓他重新學習如何做一個稱職的爸爸,「原來大女兒並非我想像般酷,她也有很多東西跟我分享,只不過從前她沒有機會說;小兒子向來令人頭痛,但當我投放更多時間給他,用朋友方式跟他聊天,所有行為問題都消失了」。Hong亦把悲痛化為力量,創作出微電影《留聲》,以孩子的眼睛看這個世界,希望藉此鼓勵父母,多細聽子女的心聲。 這齣曾榮獲美國、韓國、印度等多地影展獎項的影片,將於本屆KIFF再次上映,門票收入扣除成本後,將捐贈給香港救助兒童會。Hong說︰「我希望令Rainbow的離世,變得更有意義,藉着她啟發我創作的這齣電影,可以幫到更多家庭。」《留聲》亦歡迎學校、團體包場播放,詳請可聯絡Circle Communications周先生/葉小姐,查詢:2399 7775。 ■INFO 《留聲》 故事大綱:10歲小五學生光仔,面對升中呈分試和經常吵架的父母,感到很困擾。光仔喜愛研究太空事物,可惜爸媽沒有時間陪他探索宇宙,妹妹又少不更事,唯有獨居的嫲嫲,最了解他的內心世界。嫲嫲驟然離世,光仔經常失眠,他遙望晚空,像聽到很多朋友在跟他說話,也覺得外星人會隨時來接他到冥王星跟嫲嫲再會面。有一天,光仔突然失蹤,爸媽從他牀上一個錄音太空布娃,聆聽到小孩的心聲。 片長:54分鐘 演員:黃梓樂、陳宇琛、蔣祖曼、鮑起靜、羅莃荋 語言︰粵語(中英文字幕) 對象︰6至11歲(親子電影共賞) 《留聲》海報(受訪者提供) 《留聲》劇照(受訪者提供) 好戲連場:電影節分3系列 照顧2至16歲戲迷 第7屆KIFF合共蒐羅了11部來自世界各地的兒童電影及動畫,為迎合和照顧不同年齡層小觀眾的需要,KIFF把電影分成3個系列:「我的第一部電影」系列適合未曾到過電影院的2至5歲兒童觀看,在影片放映期間,場內的燈光和聲音將調整至較柔和,讓小朋友更容易適應,可輕鬆感受大銀幕上的有趣故事;「親子電影共賞」系列則適合6至11歲的兒童在父母陪伴下觀看,旨在加強親子間的溝通;「朋友仔去睇戲」系列適合12至16歲的青少年和朋友一起觀看,也鼓勵他們深入欣賞電影情節、結構和製作技巧。 《獅子王》劇照(機構提供) 《龜兔再跑2023》劇照(機構提供) 另外,因疫情闊別3年的KIFF嘉年華,今年亦再度回歸,由即日至9月3日,ELEMENTS圓方水區1樓將變身森林遊樂場,有多個生動有趣的場景,給一眾大小朋友打卡留念。而在8月7日至9月3日期間,嘉年華亦帶來KIFF SHORTS,屆時有超過20套世界各地的短片在場內無間斷播放,免費請大家睇好戲! ■INFO 第7屆香港兒童國際電影節 日期︰7月29日至8月6日 地點︰高先電影院和PREMIERE ELEMENTS戲院 票價︰成人$100;小童、學生及長者$80 詳情︰www.kiff.asia 文︰沈雅詩 場地︰亞斯理衛理小學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9期]

詳細內容

選書攻略:跟兔仔學文法 小石獅教你歷史 書展尋寶 睇漫畫故事長知識

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明天開鑼,每逢這段日子,不單書迷興奮,不少家長亦表現瘋狂,帶同行李篋、手推車到場搶購補充練習。想提升小朋友的學習表現,不一定要狂操習作,今年書展,便有不少寓學於樂的漫畫和故事書,幫孩子輕鬆打好語文基礎。爸媽們,立即看看我們為大家精選的書單,一改掃書攻略吧! (設計圖片,Jasonfang@iStockphoto) 列常見錯處 戒掉Chinglish 說到漫畫學語文,不得不提「小皇冠童書館」(下稱小皇冠)出版的《Rosie Easy English露思兔子 漫畫學Grammar》系列。自2020年以來,同系列已推出過5冊,市場反應不錯。「相信是因為這系列的書,切合小朋友愛漫畫的閱讀口味。由於故事是採用英語對白,小朋友會在潛移默化下,學到英文句型和grammar(文法)知識,加上附有解說,可以輔助他們,吸收得更加好。」小皇冠編輯鍾漪琪(Yuki)說。 鍾漪琪(受訪者提供) 神探查案引用英文成語 最新出爐的《Rosie Easy English露思兔子 漫畫學Grammar︰Common Errors常見錯誤》,主要是針對高小學生在英文文法上,常出現的錯處。「小朋友很習慣把中文的思考模式套用在英文上,意思是,他們會先想中文句子,然後再在腦內翻譯成英文,因而導致經常出現Chinglish(中式英語)、用錯preposition(前置詞)或用錯字詞的情况」。Yuki透露,此書共有4個章節,主角露思兔子通過在校園所見所聞,輕鬆講解如何辨別拼寫或發音相似、意思相近的字詞,又舉出常見前置詞錯配的情况,以及什麼是中式英語。此外,每個章節也會加插小遊戲,讓小讀者鞏固所學。 另一本亦由小皇冠出版的《漫畫學idioms︰英語神探步步查案記》,雖然同樣以漫畫包裝,但就以另一個向度,提升小學生英語水平。「作者通過3則中英對照的偵探漫畫小故事,帶出約30個常見的英文成語。」據Yuki觀察,香港學生、儘管是那些英文根基已不差的,但他們寫出來的文章,也不夠地道,故難以在作文取得高分數,「原因可能就是不懂得運用成語,所以學成語是重要的,可令文章畫龍點睛,更加生動」。 幽默「三國」看成語典故 Yuki續稱,在每則漫畫小故事完結後,作者都會逐一解釋文中的英文成語意思和用法,並跟哪個中文成語的意思類近,再附加一些例句或延伸知識,務求令小讀者更加具體知道,應該怎樣運用那個成語,「像disappear in thin air這一句,我們會告訴小朋友,如果用在人身上,其實有人間蒸發的意味」。 英文固然重要,但中文亦不能忽略。《漫畫學三國成語2 赤壁之戰》是繼今年初出版的《漫畫學三國成語1》之後,同系列第二本以《三國演義》為藍本的中文成語書。Yuki形容,「三國」對小朋友來說,有獨特的吸引力,「無論是關於『三國』的手機遊戲、電影等,他們也很着迷。同時,其實不少成語都是出於這個時代,例如初出茅廬、三顧草廬等,於是我們便想,是否可以有一本書,能把兩個元素結合,既滿足小朋友喜歡『三國』,也介紹到成語,幫助他們中文寫作更加精練」。 雖然此書打正旗號是想小讀者學成語,但一點也不沉悶。Yuki笑指,台灣著名童書作者王文華和本港插畫師Yo!,兩個都是幽默之人,所以合力創作的作品,都是採用現代手法和搞笑形式去演繹的,亦配合小皇冠構思漫畫學語文各系列的初衷。「不少家長、孩子都誤以為,學中文或英文,一定要正經嚴肅,但其實換上輕鬆的方式,一樣學得到,還可能學得更加好。」 語文精讀書單 《Rosie Easy English露思兔子漫畫學Grammar︰Common Errors常見錯誤》 作者、繪者︰灰若(Miss Rosie) 定價︰$78(書展價8折,$62.4) 《漫畫學idioms︰英語神探步步查案記》 作者、繪者︰麥明心 定價︰$78(書展價8折,$62.4) 《漫畫學三國成語2赤壁之戰》 作者︰王文華 繪者︰Yo! 定價︰$78(書展價8折,$62.4) 小皇冠書展攤位︰3D-B22 其他推介 《看故事學褒貶詞──禍從口出的阿祖王子》 內容:這是「看故事學語文」系列圖書的最新出品,今回是「詞語國」二王子阿祖經常辭不達意,例如他竟恭維「標點國」國王肥頭大耳、讚美「寫作國」公主妖艷過人等,藉着阿祖連番引起的尷尬場面,提醒孩子注意褒貶詞的運用。 作者:方淑莊 繪者︰靜宜 出版:新雅文化 定價:$68(書展價8折,$54.4) 《口語.書面語對比60例》 內容:小朋友經常都弄不清粤語口語及書面語之間的差異,以致在中文寫作時,經常誤把口語當書面語使用。此書透過分享一則小故事或片段,收錄60個口語與書面語對照的例子,提升孩子的中文寫作能力。 作者:畢宛嬰 出版:新雅文化 定價:$88(書展8折,$70.4) 書展攤位︰3E-C04, 12, 22, 3E-D04, 12, 22 中華文化圖鑑 趣學常識易入腦 相對於中、英文科,小學常識科涉獵的範圍就更加廣泛。根據教育局小學常識科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此科共涵蓋6個學習範疇,「國民身分認同與中華文化」是其中之一。然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想小朋友一目了然、更易入腦,圖鑑絕對是好幫手! 了解中國地貌生活科技 繼《石獅安安香港小百科趣味圖鑑》後,新雅文化最近再出版同系的中國小百科,今次,從獅子山剝落的小石子安安,帶領小讀者遊歷中國的大好河山,讓他們從中學習中國歷史和文化。全書分成4大章節,包括「幅員遼闊的中國」、「歷久彌新的文化」、「千姿百態的生活」和「日新月異的科技」,並涵蓋16個主題,由地貌、節日、文化遺產,以至基礎建設、航天工程等,都一一涉獵。 「這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歷史書,始終小朋友年紀小,未必有能力或興趣看枯燥的歷史資料,但透過故事形式,他們容易代入其中,覺得就像跟隨石獅安安經歷一趟歷程般,趣味大很多,同時又學到知識。」 新雅文化市場部主任葉伊蕾(Elise)說。 水先生帶小朋友認識科普 常識科其他學習範疇尚包括「人與環境」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學與科技」,Elise推介新出版的《好奇水先生科普漢英圖典》,同樣滿足到孩子學習所需。「『好奇水先生』系列,作者是意大利人,他的作品非常受世界各地的小朋友歡迎,先後被翻譯成英語、韓語、烏克蘭語、中文(繁體和簡體)等版本,全球銷售達150萬冊。」過往,水先生是透過單一的主題故事,帶小讀者去發掘自然界的秘密,但今次就略有不同,他上山下海,從城市到農場,由平原到森林,還潛入海底,走進人工水庫,藉着不同的場景,介紹各個地方的動植物、生態環境、科技發明等值得小朋友認識的漢英單詞,每個場景中並附有「找找看」欄目,幫助深化科學和環保的知識點。 不過,Elise再三強調,不是要孩子強記這些科普的英語單詞,「這本書主要是想增加小朋友的好奇心,透過精美的插圖,讓他們覺得科普知識是有趣的,並對應生活場景,再連結單詞,慢慢吸收」。 常識精讀書單 《石獅安安中國小百科趣味圖鑑》 作者:新雅編輯室 繪者:李成宇 出版:新雅文化 定價:$108(書展8折,$86.4) 《好奇水先生科普漢英圖典》 Mr Water's Science Picture Dictionary 作者、繪者︰亞哥斯提諾.特萊尼 定價︰$98(書展8折,$78.4) 出版:新雅文化 書展攤位:3E-C04, 12, 22, 3E-D04, 12, 22 其他推介 《小龍仔求學記》 內容﹕作者以主角小龍仔的歷險奇遇,通過6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深入淺出講解一些科普知識,包括風的形成、海水是從哪裏來、圍繞太陽轉的8大行星等,幫助小讀者搭建科學知識和日常生活的聯繫,從而讓他們明白,科學是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作者︰楊柳 出版︰紅出版(青森文化) 定價︰$78(書展8折,$62.4) 書展攤位︰1A-B02 ■INFO 第33屆香港書展 日期︰7月19至25日(周三至周二) 時間︰7月19至20日、23至24日上午10:00至晚上10:00 7月21至22日上午10:00至晚上11:00 7月25日上午9:00至下午5:00 地點︰灣仔博覽道1號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票價︰成人$30;小童$10(適用於小學生/身高1.2米或以下兒童);上午進場票$10 (大小同價,限中午12:00前) 網址︰hkbookfair.hktdc.com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8期]

詳細內容

迎接暑假:自製假期時間表 增進財務智商 小豆丁做規劃 善用暑假踢走懶散

快要放暑假了,小豆丁終於可以暫時告別朝早趕返學、晚上趕功課的辛酸日子,在未來一個多月,盡情玩餐飽,真是想起都超級興奮啊!暑假放輕鬆,乃人之常情,但如何不演變成頹廢度日,便要靠事先做好假期規劃了。此外,不少家庭都會趁暑假外遊,這個亦是孩子學習理財的大好機會,令旅途的CP值大增!   不硬性規定 劃分早午晚即可 暑假悠悠長,用得其所的話,有助孩子身心發展;反之,隨時會養成懶散怠慢的態度,之後要在新學年重拾有規律的生活,就非常困難了。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單位主任凌婉君(Jessica)建議家長,要給子女擬定假期時間表,「不是說要硬繃繃規定早上9時至10時做什麼、10時至11時又做什麼那樣子,始終暑假的目的,是想孩子有充分的休息及以輕鬆的心理狀態,去迎接新一學年,因此在編制假期時間表時,也鼓勵彈性些,以『上午』、『下午』及『晚上』劃分就可以了」。 凌婉君(受訪者提供) 涵蓋休息、興趣、學習、親子 雖然時間上可以寬鬆彈性,但Jessica指出,內容上就應該同時涵蓋4部分,「最理想是每天都要有休息時間、興趣培訓時間、學習進修時間和親子時間」。她特別提到,在休息時間,不妨容讓孩子作主,由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家長不宜過分干預。但萬一小朋友每天只選擇做單一活動,例如「放題式」打機、看電視,那便需要「插手」,「要視乎年紀,假如對象是學前幼童或初小學生,可給他們2至3個活動選項,既做到『有得揀』,也確保無論他們選擇什麼,都是合乎家長心意的;至於高小甚至是中學生,可多用開放式的提問,了解他們的興趣所在,跟子女一起發掘適合在休息時間內進行的各種玩意」。 參與規劃——讓子女參與規劃暑假時間表,他們會更甘心樂意遵守。(miya227@iStockphoto) 「有商有量」,是親子溝通的大前提,「如果這個時間表是小朋友有份參與規劃、大家一起商討出來的,我相信,他們會較樂意遵守,所以,無論孩子什麼年紀,都應該給他們參與過程,只是程度上可能有不同」。Jessica續稱,年紀愈小的孩子,最好有一個清晰、形象化的時間表,「用紙張,把各項編排畫出來或列印出來,貼在當眼處,代表着大家的共識」。年齡稍長的,雖然未必需要這種視覺提示,但也建議簡單記錄在白板上,那小朋友會相對容易掌握每天的流程,有助時間管理。 談到在暑假,一家人會有較多相處的空間和時間,Jessica提議可借助一些親子活動,增進彼此感情之餘,也同時提升小朋友的自理能力,「正如剛才所說,假期時間表是每天都需要有親子時間、作親子活動的。但什麼是親子活動呢?範圍可以很廣泛,不單指郊遊或在家玩桌遊等,就是一起做家務、一起執拾家居、一起製作晚餐等,都是很好的親子活動,而且在過程中,小朋都會學習到很多生活技能,對成長發展很有幫助」。 親子活動——一家人齊齊做家務,也是很好的親子活動。(Yagi-Studio@iStockphoto) 藉外遊培育財商 養成儲蓄好習慣 暑假是親子旅遊的黃金檔期,尤其今年大部分國家的出入境防疫措施已經取消,相信不少家庭都會趁此時段外遊。事實上,家庭旅行不單是一家人歡聚減壓的好節目,也是培育小朋友財務智商(財商)的良機。 培育財商——外遊不單叫人身心放鬆,更是培育小朋友財商的良機。(Tomwang112@iStockphoto) 讓孩子參與金錢規劃 前小學校長、財商教育課程顧問關顯彬(Johnny)表示,兒童財商教育有8個導向,由幼兒到初中,在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學習重點,而經歷一次外遊,便可同時接觸到認識金錢、儲蓄、消費、分享、預算和保護合共5個層面。但前設是家長需要改變以往家庭旅行的模式,不再提供「全包宴」,而是需要孩子作出適當的準備,包括金錢上的規劃和參與。 關顯彬(受訪者提供) Johnny以自己的經驗為例,在兒女都升上小學後,他和太太便特意在暑假外遊時,注入財商學習元素。「某年,我們計劃好下個暑假去台灣旅遊,於是開學不久,一家四口便一起為這個目標儲錢」。他憶述,當時家中設有4個錢箱,每人一個,雖然兩兄妹的零用錢有限,亦只要求他們每星期儲蓄5元,但這個舉動意義重大。 「要儲蓄成功,必須有清晰目標,但可惜的是,很多時小朋友想得到的東西,父母統統給買下來,變相扼殺了他們學習儲蓄的機會。其實,能夠用自己的錢,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或成就自己想見到的畫面,是人生一份成就來的。」Johnny補充,只要孩子嘗過一次成功儲蓄的滋味,就會有動力繼續嘗試,形成習慣後,便一生受用。 明確目標——擁有明確的儲蓄目標和金額,可推動孩子更全情投入,增加成功機會。(Sasiistock@iStockphoto) 一趟家庭旅行,使費可不少,Johnny說,家長的儲蓄,主要用來承擔機票、食宿等相對龐大的項目開支,而小朋友的儲蓄,則用於他們購買手信及自己想消費的項目上,「孩子想買手信送給同學、老師,不應該由父母付款包辦,因為這個牽涉到財商的『金錢分享』概念,應該交回小朋友自己負責,那他們自會細心草擬送贈名單。此外,在旅途中,總有些東西或遊戲消費,是爸爸、媽媽不想掏腰包,但孩子又很想得到的,那就要用他們自己口袋的錢了」。 說到買手信,Johnny認為,小朋友可從中學習分辨「價值」和「價格」。「『價值』是物品的功能和它帶來的意義;『價格』是物品的標價。」他向來教導子女購買手信以兩個原則,「一是香港買不到的;二是這件物品,會令對方記起自己」,而並非單從「價格」去看,將貨就價。「當然,如果時間許可的話,選好紀念品後,再貨比三家,格價後再購買,這是最理想。」 現今不少人出門旅遊,都習慣使用電子消費,Johnny卻指出,這是兒童財商教育的大忌,他提醒家長在外遊時,盡可能兌換外幣現鈔給小朋友使用,一來可讓孩子見識不同貨幣,也可親身體驗什麼叫匯率,藉此認識旅遊國家和香港生活水平的分別;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真實感受到實體貨幣的流向,「我們常說要『量入為出』,但若在旅途中經常使用電子貨幣,雖則很方便,不過,孩子就沒有『錢用完便無』的感覺,而且全程不用找贖、換算,他們根本毋須動腦筋」。 其他值得小朋友在旅行中學習的,還包括旅遊保險,這就是「保護金錢」的概念。Johnny說:「需要讓孩子知道,旅行期間,是有可能發生一些我們無法控制的壞事情的,例如不適入院、遇上交通意外等,並可能會招致很龐大的額外支出,因此出發前需要做好風險管理,借助購買旅遊保險,為一家人提供保障。」 可由本地遊開始訓練 隨着子女的年歲增加、外遊經驗愈來愈豐富,Johnny鼓勵家長開放更多空間讓他們參與,包括計劃行程及財政預算,亦可由本地遊開始,先小試牛刀,「家長可以提供一個消費額,讓小朋友設計一個包來回交通、早午兩餐及兩個景點的本地遊活動,讓他們學習基本的理財方法」。他坦言,這個是花時間、花心力的教育,「但假如家長認同理財是人生的必修課的話,那就算花多少時間和精力,都是值得去教曉孩子的」。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7期]

詳細內容

從「死」看「生」:反思生命意義 撫慰同路人 媽媽畫繪本別愛女 留住幸福時光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但在傳統觀念下,這個仍然是忌諱的課題,不論學校或家庭,都鮮有觸及,以致當「死亡」突然殺埋身時,孩子和家長都不懂得招架。有喪孩母親最近就把自己與女兒「善別」的經歷創作成繪本,既給同路人作安慰支持,也藉此引導公眾從「死」看「生」,反思生命的意義,學習珍惜眼前人。   Emily和思澄的母女情緣只有匆匆7年,驀然回首,她坦言跟女兒的生死教育,還可以做好一點、做多一點。「我相信在小孩子的心裏面,一直都以為死是因為年老,所以從前她常跟我說:『我很驚媽媽你會老、你會死呀!』但那時候,我也沒有很認真跟她開展這個話題,往往只是一句半句帶過:『媽媽現在還很健康,會看着你長大的。』並無詳細解釋給她知道,其實死亡是可以因為遇上意外,又或者小朋友都有可能早過父母離世的。」Emily沒有說,並非忌諱,而是當時她也墮入一種迷思,以為將來還有很多機會,可待女兒長大些才說得白一點,沒料到機會原來是轉瞬即逝。 女兒患罕見腦瘤 拒「呃呃𧨾𧨾」 2021年,思澄一年級下學期時,Emily觀察到她在各方面都好像有點小倒退,例如走路容易絆倒、寫字無法工整地寫在細小的空格或劃線上、拉小提琴時連弓也拿不穩,「最初我誤以為她在學習上有些懶散怠慢,還請班主任多加留意她」。但之後覺得愈來愈不對勁,思澄聲線變得沙啞,語速也比平常緩慢,右手連拿餐具進食都顯得困難,甚至無法自如小便等。反覆求醫檢查後,終在同年暑假,確診患上罕見的內因性滲透型腦幹膠質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 DIPG)。 DIPG是一種惡性且蔓延迅速的兒童腦腫瘤,暫時無藥物可根治,「當我知道思澄只剩下9個月至1年壽命,亦知道在這段時間,她的情况會愈來愈差時,我都有懊惱該如何向她演繹」。最終Emily決定,採取既不欺瞞,又不全面預告的方式去處理,「沒可能跟一個只有6歲的小朋友說:『你患上絕症,很快會死了。』醫生也認同,不適宜預先告訴她太多將要面對的可怕事情。然而,我和家人亦有共識,不會說一些『呃呃𧨾𧨾』的話,例如你康復就帶你去哪裏、你康復又可以做什麼等。所以,起初我們只是簡單讓思澄知道,她生病了,需要醫治,並鼓勵她乖乖吃藥」。 母女手牽手——母女知道分離在即,特意打造了一個手牽手的手模作紀念,濃濃的愛,不言而喻。(受訪者提供) 搞生日派對 拍片做YouTuber圓夢 雖然思澄患有不治之症,但Emily仍然希望女兒可開開心心去倒數餘下的日子。因此,在思澄完成電療後的一段短暫蜜月期,一家人陪伴小妮子做了很多她喜歡的事情,參與一些她從未接觸過的活動,也去了很多她想去的地方。「思澄從小到大,都希望開一個大型生日會,知道她生病後,我們就跟她舉行了一個盛大的生日派對,邀請了全班同學來一起玩;女兒也很想做YouTuber,我就跟她拍開箱片;直至思澄行不到、說不到話,靠着紓緩科護士安排復康巴士,我們仍然幫助坐輪椅、背氧氣機的她一圓心願,到外公、外婆家坐坐,又回到昔日她讀的幼稚園參加生日會。」 最後派對——1年多前,家人替病發後的思澄舉辦盛大生日會,這是她生前唯一也是最後一個生日大派對。(受訪者提供) 放膽嘗試——思澄完成30次電療後,曾經歷短暫蜜月期,精神不錯的她,嘗試了很多從前未接觸過的活動。(受訪者提供) 堅守承諾——病情發展到晚期時,思澄全身癱瘓,且無法瞪大眼睛及說話,但父母仍然信守承諾,帶她再遊主題樂園,讓她透過耳朵感受歡樂氣氛。(受訪者提供) 惟隨着思澄的身體機能日漸衰退,兩母女終於要觸及死亡的話題。Emily憶述,有一晚她們如常躺在牀上說悄悄話時,思澄突然問她,自己的病是否不能好起來?Emily避重就輕回答:「無論你變成怎樣,媽媽都會在你身邊,不會離開你,不會放棄你,你永遠都是媽媽的寶貝。」有宗教信仰的她,也把握機會問女兒,知否人死後會到哪裏去,小妮子說會到天堂,於是Emily便跟女兒如此約定:「就算誰人先到天堂去,都沒關係,先到天堂的人就先開心地玩着等,我們一定會再見面的。」最終,思澄在2022年6月17日別了爸媽,當上小天使。 無盡思念——這個6月,是思澄逝世1周年的日子,格外牽引Emily的情緒。她說,會藉着書寫日記、跟朋友傾訴和做義工服務,化解心中的鬱結和悲傷。(賴俊傑攝) 遺物轉化——Emily把思澄生前一條十分喜歡的裙子(左圖),轉化成毛公仔的衣裳(右圖),透過「遺物轉化」,梳理哀傷的情緒。(受訪者提供) 喚起關注生死教育 不留憾 為紀念愛女,Emily特地報讀繪本插畫師課程,以思澄的經歷,創作成《最幸福的時光》,也冀望藉着這本書,給同路人送上一絲慰藉,並喚起各界關注生死教育。「在醫院,我也認識一些患病的青少年,他們或許都意識到自己的壽命不長,會主動談論生死,但爸爸媽媽卻迴避。其實事後不少家長都有表示感到後悔,假如當時有好好跟子女交代病情,或好好諮詢想怎樣辦安息禮(喪禮)?希望邀請什麼人出席?也許大家都會少一份遺憾。」 《最幸福的時光》稍後將在各區公共圖書館上架,公眾亦可透過「願望成真基金」訂購,收益將撥捐該基金替更多重病兒童送上希望。 好好生活——雖然飽受喪女之痛,但Emily堅持好好生活,更把女兒抗癌的經歷寫成繪本(下圖),並親手製作故事主角「阿狸」,由它代替女兒陪伴她四處推廣生死教育,延續女兒熱心生命的精神。(賴俊傑攝) 網上訂購︰bit.ly/3V1FPmt 社工心聲:生死課題學校少談 家長忌諱 一直致力推動生死教育的註冊社工梁梓敦(Arnold)指出,本港在這方面,仍以社福界或醫護界參與較多,教育界的關注度還是相對小,「過去生死教育的對象,以長者或重症病人為主,因為他們跟死亡的距離很近。但其實任何年紀的人,都有可能接觸到死亡,例如小朋友都有可能要面對家中長輩或寵物過身,所以近年確是多了些學校,開始意識到要去討論這件事,但課堂比例仍然很小,可能只佔整個生命教育課一至兩堂」。 梁梓敦(受訪者提供) 面對死亡 才懂珍惜生命 學校少談,家庭就更加不普及,「因為家長不知道怎樣跟小朋友談死,不是小朋友害怕,而是家長自己本身害怕,他們擔心開展了這個話題,自己會很傷心,又不知道怎樣去回應或安慰孩子」。 Arnold說,跟小朋友做生死教育,要視乎他的年紀,然後用一些他明白的言語和方法,跟他解說。「小朋友對死亡的觀念,是隨着年紀,慢慢趨向成熟的。因此,你不能夠跟一個4、5歲的小朋友講一些很抽象的概念,例如人死了會去哪裏?有沒有永恆的生命?他是理解不到的。但對着高小或初中學生,你便可以跟他討論一些較深入的話題,例如死亡的意義、生命的價值等。研究說,約12歲後,孩子的死亡觀念已經很成熟,跟成年人沒有太大分別。」 他續謂,生死教育的重點,是要從「死」看「生」。即所有的討論,都是由死亡開始,「要讓小朋友明白,每一個生命都有終結,生命終結是會帶來悲傷,但不用害怕悲傷,因為悲傷背後,反映着我們很愛這個人,可以把這一份愛保留,然後繼續走我們的人生」。談過「死」,更重要是說「生」,「既然死亡是必然會發生,就算怎樣驚慌、怎樣不想,也阻止不到,便要鼓勵小朋友珍惜現在仍然擁有的生命,好好去活、好好珍惜身邊的人」。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5期]

詳細內容

活動推介:創作標語 集氣支持護老者

(機構提供) 小朋友們,可有留意,社區其實有一班默默付出的護老者,他們背負着一定的壓力。 香港家庭福利會推出全港護老者標語創作比賽,希望喚起大眾對護老者的關注,關心和了解他們的需要,並提供適切的支援。比賽設有冠、亞、季軍一名,得獎者將獲得獎金及獎狀,大家一起來支持身邊的護老者,為他們集氣吧! ■「護老.互撐 」護老者標語創作比賽 截止日期及時間:7月30日下午5:00 對象:不限年齡 網址:bit.ly/3N0pRp6 整理:陳真紀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4期]

詳細內容

親子「樂遊遊」:做足功課 暑假玩餐飽 帶豆丁去旅行 出發前必讀!

經歷3年疫情,世界各地出入境限制漸漸回復正常,很多父母正期待着復常後的第一個暑假帶小朋友去旅行。這個夏天或許正是新手父母與豆丁的第一次家庭旅行,想玩得開心又放心,最佳準備方法當然要事前做足功課,從前人經驗或專家意見中偷師,好好為孩子策劃一個難忘之旅。 做足準備——父母想一家大小旅行開開心心,出發前一定要做足資料蒐集和準備。(設計圖片,模特兒跟文中提及個案無關,資料圖片) 經驗分享篇: (一)升學專家:帶備應急物品 小心酒店危機處處 升學專家蘇廸希(蘇sir)育有3歲半女兒Bella,他們在今個農曆年假期已展開了第一次家庭旅行,一家三口與外傭一同飛到泰國曼谷度假。蘇sir指由於女兒年紀小,兼第一次坐飛機,怕她不適應,所以事前做了很多準備,「對幼兒來說,飛機起飛那一刻的速度和離心力,都幾嚇人!所以在出發前,我已跟她講解了乘搭飛機的程序,又給她看一些飛機飛行的影片,甚至跟她解釋何謂旅行,所以到機場時,她一直都很興奮,並沒有緊張和焦慮」。 慎防絆倒熱水壺 碰撞枱角 為了讓旅程更舒服,蘇sir除了選擇帶同外傭一同前往,更為一行4人預訂好商務客位,不過旅程完結後,他發現其實沒此需要。「因為女兒真的太小了,她不願意自己坐,她就是要黏着我,無論起飛降落,我就是用幼兒安全帶與她坐在一起,她自己的座位便空出來了。」他又指在旅行時,不要一切都「想當然」,「小朋友必需品固然要齊備,別想着有什麼不用帶,因為有總好過無,例如應急物品,你以為在外地買一塊膠布很容易嗎?你有可能找不到藥房,帶着小朋友四出找應急物也就難上加難。此外,很多人去旅行都會放低戒備,但酒店露台、泳池、裝滿水的浴缸,對小朋友來說都可能是危機;如房間內熱水壺的電線一般很短,小朋友在房內走來走去,不小心碰到電線便會被熱水燙到,所以家長時刻都要留神;櫃角、玻璃枱角也可能很尖銳,帶備一些防撞膠也可暫時保護」。 黏着爸爸——蘇sir本以為預訂商務客位會令旅途舒適一點,怎料Bella全程黏着爸爸,白白浪費了一個機位。(受訪者提供) 帶子女出門 預了無me time 至於帶外傭同行,是因為他想跟太太來點me time,「例如在曼谷,兩公婆當然想去按摩,不要以為可以帶小朋友一起去,由得他/她坐在一旁等你,實際上那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她(女兒)太小了,一定會在旁騷擾你。如果沒有安排好人手照顧孩子,整趟旅程就只會更辛苦」。當然並非人人都有外傭在旅途中幫忙,蘇sir提醒家長,旅行前必須給自己心理準備,要考慮清楚夫婦想享受二人世界,抑或是想帶小朋友去見識、訓練其獨立能力?「兩個人去旅行和一家人去旅行是兩回事,加上小朋友是初次出門的話,做爸媽的要預計這一定會是一趟很疲累的旅程,身心都要有準備。」有了第一次經驗,復活節時他們選擇一家三口到日本旅遊,那次已毋須外傭陪伴,感覺也比第一次輕鬆得多。他亦建議家長外遊前必定要做足功課,如計劃好想去的餐廳、景點,因為有些地方必須預約才能進入,及早準備好 ,一切便會更順利。 初見小鹿——蘇sir(右)一家三口剛於復活節到日本旅遊,女兒Bella首次看小鹿,非常興奮。(受訪者提供) (二)旅遊達人:買定旅保玩得安心 旅遊達人梁芷珮(Christy,圖d左二)經常帶子女一同外遊拍攝旅遊節目,因為在外地的日子較長,所以她選擇購買以年度計算的家庭旅遊保險,亦建議大家即使去短程旅行也一定要購買保險,「最基本的計劃都應該包括在外地求醫、遺失財物等保障,買個保障也令旅程較為安心」。Christy慶幸子女在外地並沒試過大病,最嚴重一次是享受郵輪假期時,大兒子玩攀石時拉傷了筋,也幸好郵輪上有駐場醫生和護士,很快便可解決問題,也可憑醫生開的診斷證明回港索償保險金。「二仔Duncan也試過在英國患上輕微感冒,當時我在街上找免預約的診所,因為很多時候外國的醫療服務也須預約,宜找一些walk-in clinic看醫生。」 圖d(受訪者提供) 經常遊歷世界不同地方,也住過很多民宿和酒店,Christy必然了解酒店會為客人提供哪些用品,不知她帶小朋友外遊的行李check list是否也以簡便為主?「其實只要你去的是旅遊熱點,無論是歐洲、意大利、法國、希臘或葡萄牙,在機場、酒店附近必會有超市、商店,日用品基本上也可購買得到,忘記帶些什麼也不用怕;相反,若是去較偏僻的地方、第三世界國家等,就必定帶齊大大小小必需品才最穩陣。 住環保酒店 須自備拖鞋牙刷 此外,現時很多地方也十分注重環保,並非每間酒店或民宿都會提供拖鞋、牙刷、牙膏等,他們會建議客人自備,如真的有需要,也可嘗試到櫃台查詢。」 健康篇: 兒科醫生:預2至3日「平安藥」足夠 做父母最擔心子女在外地「頭暈身㷫」,到底要帶什麼藥物傍身?出發前又是否要先吃維他命或接種疫苗來減低染病風險? 少吃生冷食物 避免腸胃炎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兒科專科醫生韓錦倫指,除了政府建議接種、針對COVID-19(2019冠狀病毒)的疫苗及季節性流感疫苗,其他如輪狀病毒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等,本地兒童大都已完成接種,只是一般感冒並無正式「預防藥」或「預防針」,「即使吃10種維他命,也不能防止感冒發生,反而注意旅行期間避免進食生冷食物,有助減少患上腸胃炎的風險」。 韓錦倫(受訪者提供) 很多家長希望帶同一些「平安藥」出門,韓錦倫指家長切勿自行購買成藥,一定要按醫生指示服用,「有些家長會想請醫生多開幾天藥『看門口』,但其實一般2至3日分量已經足夠,因過量誤服會有危險」。 1.退燒藥 目的減身體不適 「小朋友發燒時家長一定很徬徨,多會給子女吃退燒藥,但(家長)要明白發燒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有時候可能會持續數天,用藥的目的是希望令小朋友身體感到舒服一些,消炎退燒藥、止痛藥亦有助減輕發炎導致的不適或高燒。而一般退燒藥要吸收半小時後才會發揮藥力,亦不會長時間殘留在身體裏,所以有需要時可按指示持續服用,盲目過量使用可引致肝臟受損。」韓錦倫認為當小朋友發高燒時,可每數分鐘用溫水替他們抹身一次,目的是擴張皮膚毛孔,隨着溫水的蒸發帶走身體的熱氣;同時不要給孩子穿太多衣服,並保持空氣流通。「若有持續高燒(40℃以上)便不要等,一定要在當地求醫。」 2.傷風感冒藥 配合休息多喝水 由感冒病毒引起的流鼻水、咳嗽,可以服用傷風感冒藥減輕症狀,家長也不要怕小朋友吃了藥昏昏欲腄,「其實染了感冒,身體必會感到疲累,與是否吃了藥沒有太大關係,只是要提醒大家不要繼續玩,要多休息、多喝水」。 3.止屙止嘔藥 必要時才服用 「屙嘔原因多為病毒感染,屙嘔亦是把污物排出體外的最快方法,較輕微的屙嘔對病人身體其實沒有大害,若真的趕着上飛機,使用小量止屙、止嘔藥也無不可。」 簽證篇: 網上預辦手續 過關更輕鬆 經過3年疫情,大部分國家已回復疫情前的入境措施,例如到台灣旅遊,香港出生、持特區護照人士與以往一樣可以辦理落地簽證,不過為節省入境時間,建議大家可以先在網上預辦港澳居民網路申請臨時停留許可(網簽)(bit.ly/3WRYems),費用全免。 善用網絡——出發前應了解不同國家的簽證要求。現時不少旅遊網站亦會教大家如何填寫簽證,家長可以善用網絡獲取資訊。(資料圖片) 去日本攞定QR code 至於港人熱門旅遊勝地日本則新增了「Visit Japan Web」,大家可以自由選擇以紙本形式填寫入境表格及海關申報表,或是出發前登入「Visit Japan Web」網址(www.vjw.digital.go.jp)辦理入境手續。「Visit Japan Web」使用方法簡單,用電郵註冊帳號後,便可上載護照、填寫日本逗留期間的地址與電話等資料,家長更可用同一帳號填寫小朋友(同行家人)資料。填妥後會收到入境及海關申報的QR code各一個,建議先截圖,於日本入境時顯示給相關工作人員查閱。 記者曾於上月入境東京,亦預先填寫「Visit Japan Web」。入境時,記者與未成年子女一同排隊,只要向工作人員分別顯示自己及小朋友已截圖的QR code,不用2分鐘便完成入境手續。 想知不同國家的簽證要求,可經香港入境事務處或各國的旅遊局網頁查詢。 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免簽證或落地簽證查詢網址:bit.ly/3quS9QO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4期]

詳細內容

父親節專題:要跟互聯網鬥快談性 親子性教育 6、7歲開始最啱

在華人社會,能夠做到一個跟子女閒話家常、有講有笑的爸爸,表現已很不錯;育有一對分別18歲和15歲子女的姚志鵬,就更屬「超班」爸爸,作為外科專科醫生兼性治療師,他不單與子女打成一片,關係更密切得連「18禁」話題都能暢所欲言!趁着父親節,就由他向家長們傳授家庭性教育的錦囊,幫助大家共建更親密的親子連繫。   姚志鵬(下稱姚醫)是一名外科專科醫生,太太是註冊社工,二人也同時是香港性教育、研究及治療專業協會(HKASERT)的認可性治療師。去年以夫妻檔開辦服務中心,提供的服務不限於性治療,還包括婚姻輔導、親子關係,家庭性教育亦是主打工作。「因為我們相信,在大多數情况下,父母都是最了解自己子女的人,亦比較清楚他們的成熟程度和過去經歷,所以在家庭、由父母開展性教育,最適合不過。」 夫婦同心——姚醫和太太(左上)都相信,良好的家庭關係,才可承載良好的性教育,因此夫婦致力建立一個和諧有愛的家。(受訪者提供)   父子/母女分開傾減焦慮 姚醫口說輕鬆,但現實卻難倒不少父母,「這個我也明白,的確在家庭講性教育,不論是父母或子女都會有些不安感,這亦是令父母不願去講的最大障礙」。他提議夫婦適當分工,各自與同性子女(即父子或母女)傾談,有助減低焦慮。「不過,當孩子進入中學,要討論某些話題,例如拍拖,又未必需要這樣區分。我都會跟女兒說說男生怎樣想,太太亦會向兒子剖析女生的心態。」 如膠似漆——孩子從小到大,姚醫都保持開明的父親形象,亦待子女如同朋友,彼此十分信任。正因為關係十分密切,兩代人可以無所不談,甚至談情說性。(黃志東攝) 性教育應該在什麼年紀開展呢?姚醫參考文獻指出,在孩子6、7歲,還未懂得尷尬之前,開始接觸這個話題最理想,亦有助他們從小建立對父母的信任,當日後面對更加複雜的性議題時,亦願意帶回家分享。「那個年紀,最重要讓他們知道男女身體的分別,並建立保護自己及尊重別人的觀念。」 舉辦講座——為推動家庭性教育,姚醫不時舉辦講座,裝備家長去守護孩子成長。(受訪者提供) 外遊共浴 學習身體結構 姚醫大方分享,當年會透過一家人共浴,教導小朋友性知識,「他們小時候,我們一家人外遊或浸溫泉,都會一起洗澡,我跟太太便趁機向小朋友講解兩性,以及成人和小孩的身體有什麼不同。雖然那些時間未必解釋得很詳細,但至少幫助他們理解異性的身體結構,也不會帶來恐懼」。但他強調,每個家庭狀况都不同,如果父母覺得不自在,毋須勉強共浴,可借助其他工具,例如繪本、布偶等,用輕鬆手法跟小朋友展開話題。 在這個年代,或許好些爸媽都不介意與幼童共浴,但就未必人人有勇氣響應專家的呼籲,直呼性器官的名稱。貼地的姚醫很體諒普羅家長的難處,「我個人認為,用孩子的語境代入並沒有問題,正如我小時候,也是稱呼陰莖做『細佬』、叫陰道做『妹妹』的,以一種唇齒相依的狀况去表達性器官跟我們的關係,幾傳神吖!」會否混淆名稱?他不太擔心,「之後生物堂都會教啦」!但有一點姚醫重申,用代號沒所謂,但生理知識不能含糊其辭,「例如女性的尿道和陰道是兩個部位來的,那就需要用兩個名稱去說明,否則女孩子不會明白,或帶來錯誤的信息」。 「18禁」桌遊——姚醫(左)和子女玩什麼玩得這樣開心?原來是一套「18禁」的桌遊,難得他們毫不尷尬,還笑得人仰馬翻。(黃志東攝) 由新聞講到自身話題 解除戒心 一直以來,姚醫都以朋友方式跟一對子女相處,這個亦是他能輕易與子女談情說性的原因,「我平日很喜歡和兩個孩子一起行山,那段時間,大家會有很多話題,不一定是性議題,而是什麼都傾。做父母的,要多些了解時下年輕人的想法和興趣,才可以進入他們的世界」。不過,原來「傾偈」也大有學問,「我在家長講座也常跟爸媽說,不妨由遠講到近。例如就着剛發生的新聞、事件,先問孩子:『你點睇呀?』由於只是評論別人,他們會減少戒心,見到他們慢慢『卸甲』後,才拉近問:『你自己又會不會這樣做呢?』透過循序漸進的提問,才可聽到他們更多想法」。 分享心事——自從長子升中後,姚醫會刻意營造父子單獨相處的時間,讓彼此有機會分享心事。(受訪者提供) 正因為親子根基打得深,姚家上下從不忌諱「18禁」話題,「我會說笑問兒子:『你愛看歐美(AV)還是日本呢?』我不是想跟他討論情節,而是想向他傳達,其實爸爸已經假設或知道你看AV,即使有天我撞破你也不用擔心」。他續稱,從生理角度,踏入青春期後因荷爾蒙增長,子女對異性有興趣,甚至產生性幻想都很正常,「他們只不過在經歷我們年輕時所走過的路,我們為什麼要帶着奇怪的目光去看,甚至是覺得反感呢?」 如果孩子要「出櫃」…… 但姚醫承認,新世代從電視、網絡、社交媒體接受到的資訊,確實比上一輩多,也促使他們看待兩性關係較從前開放。根據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家計會)的「2021年青少年與性研究」(中學生調查),中一至中二生首次約會的平均年齡僅11歲,至於首次性交,女生平均年齡是15.1歲(合法性交年齡為16歲),男生更只得14.2歲。因此,他鼓勵家長要與時間競賽,不能再掩耳盜鈴,「不是我們避而不談,子女就不懂、不會去做,這是一種很陳舊的想法。相反,現在需要畫公仔畫出腸,什麼都攤開來說,否則,當朋輩都熱論『破處很正』、『你破咗未』,但父母還沒有跟子女去傾,他們就很容易被朋友『擄掠』去了」。 據姚醫所知,兩個子女暫時都未有拍拖,而對於中學生談戀愛這個課題,他個人持開放態度。「很難再用高壓的管教方式,說一定不行,往往只會帶來發脾氣、反叛、離家出走的後果。但我會向他們表達『爹哋媽咪擔心你,未夠成熟去拍拖,不懂得怎樣照顧人,或別人不懂得怎樣照顧你』。不過,說到底,若他們仍然要去經驗,作為爸爸,我會讓他們嘗試。」假如孩子「出櫃」呢?「我和太太都無懸念,不會批判,只是擔心他們將來的路要怎樣行,會否被接納,我們關注的是他們是否開心。」然而,姚醫相信,性傾向是流動的,孩子今天的選擇不一定是終局,父母可懷抱同行的心,陪伴子女一起走這段不平凡的經歷。 給天下爸爸的話: “各位爸爸,現在為人父母,難度真的很高,所以,我們都要有多些智慧和技巧,不要令子女覺得我們古肅!大家亦要做個好榜樣,好好愛惜太太,因為根據原生家庭理論,父母之間的互動,對子女影響很大,而且要有一個好的家庭關係,才可承載到好的性教育。” 做好榜樣——受父親薰陶,姚醫也成為「愛妻號」,亦希望給兒女作兩性相處的好榜樣。(受訪者提供) 兩性關係專家——姚醫與太太以性治療師身分開辦服務中心,辦公室放有不少關於兩性的擺設。(黃志東攝)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3期]

詳細內容

上一課:堆肥 紮染 做pizza 落手落腳 體驗剩食轉廢為寶

廚餘是什麼?有什麼用?透過課本或影片,小學生或會答你廚餘就是丟棄了的食物,可以用來做天然肥料或清潔用品等。理論是有了,但紙上談兵,又怎及得上親身體驗來得實際?一班嶺南大學的大哥哥大姊姊專程來到通德學校,透過不同的小遊戲和工作坊,讓小學生們落手落腳體驗物盡其用、轉廢為寶的意義。   在某個上課日的下午,通德學校各年級學生都聚集在禮堂內,參加由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研究)梁仕池(Daren)與一班嶺大學生安排的「日日有餘嘉年華」。活動以「剩食」為主題,30多名嶺大一至四年級學生,先向小學生們講解活動目的,之後帶領各年級分組,參加各種環境教育活動,包括從故事及小遊戲認識廚餘及環境教育,用廚餘做食物材料的pizza工作坊,以洋葱皮作材料的紮染工作坊,以及收集廚餘用作綠色種植的堆肥工作坊等。 醜怪pizza——Pizza工作坊用大學生蒐集的菠蘿和番茄等來做食材,讓小朋友明白有些食物外表雖不討好,但味道一樣可口!做完pizza可立即品嘗自己的手勢,難怪此活動最受小朋友歡迎。(朱安妮攝) 洋葱皮紮染——很多小學生首次接觸紮染,聽哥哥姊姊們講解後,他們把小毛巾用橡筋紮成心目中的模樣,之後哥哥姊姊便用洋葱皮為它們染色。(朱安妮攝) 黃色圖案——洋葱皮紮染出來的小毛巾有各種黃色圖案。(學校提供) 通德×嶺大 推行環境教育 Daren表示,參與是次活動的大學生來自不同主科,正修讀一個跨學科科目,除了在課室上課,亦分成不同組別去蒐集資料及接受各種體驗,如每周用2至3天到街巿回收蔬菜,了解廚餘怎樣誕生及本地回收方法等;又到農場跟農夫學習農田如何處理綠色廢物,也與不同社區伙伴合作,透過服務研習,認識廚餘歷史、演變,並親身感受、汲取民間智慧。「到通德學校推行環境教育,也是他們學習的其中一個環節,希望把轉廢為寶的信息傳遞給小朋友知道。」他又謂,這次短期活動只是一個開始,已計劃與學校繼續合作,明年推行一個更有系統的長期環境教育活動。 設計花盆——活動之一是讓學生們設計花盆,把畫紙貼在花盆上,花盆拿回家栽種植物。(朱安妮攝) 玩廚餘分類遊戲 一向推崇環保教育的通德學校,早前已請學生收集家中廚餘,配合這天活動之用。校長黃偉立認同在課本上學習這類知識,難免有「冷冰冰」的感覺,從活動中學習則深刻得多。活動內容由淺入深,低年級學生會玩廚餘分類遊戲,認識哪些剩食可以用作堆肥;高年級學生則用一些ugly food製作pizza,甚至落手用廚餘堆肥。「原來,我們不是隨便把廚餘放在田中便可把它當作肥料,而要明白植物到底需要什麼營養,再認識廚餘發酵分解過程、堆肥步驟等,不能一步登天。」 認識廚餘——利用廚餘、樹葉和紙皮來堆肥,原來有一堆學問,如先放乾的還是濕的肥料?肥料放哪一層?樹葉放哪一層?小朋友邊聽講解邊嘗試,獲益良多。(朱安妮攝) 字卡小遊戲——這些字卡小遊戲,讓小朋友了解到咖啡渣、蛋殼、蔬果皮、湯渣等廚餘可用作回收,至於一些生熟肉,又或是經過烹調並含有油鹽的食物,則不可回收。(朱安妮攝) 黃續稱,稍後計劃用3D打印技術製作廚餘桶,給學生收集及記錄家中廚餘,然後到農場體驗,用自己收集的廚餘來栽種農作物,再帶回家吃,形成一個循環;甚至計劃最後把學習成果製作成展覽或嘉年華,讓家長和公眾欣賞,把愛護環境、減少浪費概念傳揚開去。 策劃活動——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研究)梁仕池(左)與通德學校校長黃偉立(右)正策劃明年的學習活動內容,希望給學生有更深切的學習經歷。(朱安妮攝)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2期]

詳細內容

無私奉獻:黃夙慧受父啟發 一股傻勁扶貧助學 創辦義教NGO 改寫基層學生命運

香港貧富懸殊,每個家庭能投放的教育資源,可說差天共地。為扭轉窮學生輸在起跑線的命運,擁有註冊教師資格的黃夙慧(Anson),十多年來一直替基層學童義務補習,不少更因而搖身成為大學生。雖然兩年多前,育有3名稚子的Anson飽受喪夫之痛,但這個單親母卻堅持不放棄一班弱勢孩子,最近更創辦非牟利慈善機構,希望匯聚社會的力量,宣揚義教精神。   若非天生一股傻勁,曾在澳洲留學、擁有3個英語教育相關碩士學位的Anson,或許現在仍是薪高糧準的常額學位教師,甚或已進升至學校管理層,「我做過幾年小學老師,當時很想為學生做更多,但身邊的同事卻不太認同,覺得我做太多多餘事」。2011年誕下長子後,她決定自己創業做老闆,開辦補習社,「雖然我的補習社很細,但好歹我也是『話事人』,想做什麼便做什麼」。 做蝕本生意 與拍檔拆伙 除了有獨資經營的小天地,在全盛時期,Anson又和朋友合伙開設4間補習社,但同樣因為性格使然,令她無法發大達,「其實由我第一間店開始,遇上經濟有困難的學生,我都是本着『加多張櫈』的心態,由得他們免費來上課。但另外幾間補習社的拍檔卻看不過眼,覺得學生坐下來就一定要收錢,由於價值觀不同,大家很快便拆伙了」。 雖然Anson現時僅餘一間補習社,但從不愁生源,學生層面橫跨高小至大學。大學生也要補習?她解釋:「這些都是基層、讀band 3中學出身的學生,之前不斷給他們操練,DSE(文憑試)英文科才『掹車邊』拿到 Level 3,取得大學入場券。但坦白說,他們讀得吃力的,於是不少人繼續找我補英文。」記者屈指一算,按補習社目前有100多名學生計算,Anson就算不是年薪過百萬的「補習天后」,每月都應該坐擁6位數字的收入,詎料她說:「補習社大約得20個學生是收學費的,其餘都是義補。」 招攬義師——Anson早前到香港教育大學宣揚「起跑線」的理念,並向一班準教師招手,希望他們加入義師行列。(蘇智鑫攝) 代課賣筆記 撑住補習社 在最困難的日子,Anson為撑起補習社,也撑起一頭家,身兼多職,「做補習老師之餘,也做學校代課老師、任教課後課程,亦在網上賣DSE精讀筆記,又替出版社出試題,想盡辦法掙錢」。旁人聽得皺眉,當事人卻一臉從容,「都捱過去了,最近剛剛替先夫還清所有醫療債務,擔子已經稍稍輕鬆些」。 Anson用「開善堂」的心態去做生意,的確不容易為人所理解,就連她身邊最親密的人也接受不到,「先夫不太喜歡我替人義補,覺得我很傻,有錢不賺」。但正因為他的離世,反使Anson心中那團火愈燒愈旺,「由他發現患肝癌到病逝,只是3個多月,這個經歷,令我看見人的渺小和脆弱,更加想把握生命,做多些有意義的事情,也希望給3個兒子作身教,就是看到身邊的人有需要時,應該施予援手,而並非漠不關心」。 身教三子——自從喪夫後,Anson要母兼父職照顧分別12歲的長子(左)和一對6歲的孖仔(中及右),雖然日子艱難,但她仍然堅持扶貧助學,為3名兒子樹立良好榜樣。(受訪者提供) 受父親啟發,Anson覺得最實際幫到下一代的,是傳授學問,「我爸爸年輕時,是做體力勞動工作的,但他很上進,問銀行貸款進修,經過很多年的努力,後來他終於成為註冊中醫,可運用醫學知識去幫助病人,而自己的生活條件也得以改善」。 學海無涯——學海無涯,Anson誕下長子後仍繼續進修,早年獲香港教育大學頒授教育研究生英語文憑。(受訪者提供) 請日文導師 助學生進軍航空界 同樣,在她的義教生涯中,也遇見很多知識改變命運的故事,包括一名現職空中服務員的女生。「這個女孩子以前是我補習社的學生,認識她時,她念中一。」Anson憶述,女孩每星期只上1堂功課輔導班,但就奇怪每天都找不同藉口到補習社「打躉」,而每次老師請食餅乾,她也會拿得特別多。後來Anson知悉,原來女孩是一名跨境學童,隨體弱多病的內地母親居於深圳,而父親則因為在香港另有家室,在經濟上難以穩定地支援她們,「她拿很多餅乾,是想留作翌日當午餐,省下飯盒錢」。 眼見女孩家境清貧,但用心向學,Anson遂豁免其學費,升上高中後,還協助她做生涯規劃,一步步朝夢想進發,「這個女孩的志願是做空姐,但她太膽小害羞了」。為提升小妮子的自信心,Anson一方面安排她在補習社做兼職,學習待人接物,也掙點零用錢;另一方面,Anson更自掏腰包替她請來日文導師,「當時我想,假如她能夠掌握多一種語言才去考空姐,競爭力會大一些」。女生最終沒有辜負Anson的栽培,中學畢業後成功進軍航空業,而她也像很多接受過義補服務的年輕人一樣,投身社會後便回饋補習社,「她因為不常在香港,沒辦法來幫忙做義師,但卻把每月約三成薪金捐給補習社做營運費」。 心靈富足——Anson經營的補習社規模很小,難以令她成為年薪過百萬的「補習天后」,但眼見一個又一個學生的生命改變,這些滿足感,是金錢買不到的。(受訪者提供) 唯一希望受助者回饋師弟妹 誠然,人生的起跑線不由自己決定,但Anson相信,後天的賽道,是可以修正的。為此,她最近便聯同其他有心人,一起創立非牟利慈善機構「起跑線扶貧助學協會」(下稱「起跑線」),希望集結更多人力物力,擴大和延續扶貧助學的工作,不讓跨代貧窮延續下去。 成立典禮——「起跑線」早前舉行成立典禮,Anson(左)心情激動,並矢志要實現「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不讓跨代貧窮延續下去」的目標。(受訪者提供) 她透露,「起跑線」將為領取綜援、全額書簿津貼,或經學校證明有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中文、英文和數學科免費補習服務,唯一條件是,受助孩子需要承諾他日長大成人後,會回饋師弟師妹。「有經濟能力的,可歸還學費,讓機構有足夠的資金營運下去;學有所成的,便要回來做義師,幫忙下一代;即使未有這些條件的,也不打緊,協助影印和釘裝筆記、帶活動都可以。」 義工團隊——「起跑線」有一班熱心的義工團隊,包括來自香港教育大學的準教師及現職教師,更有昔日接受過Anson義補服務的學生,現在回饋恩師。(受訪者提供) 如欲了解或支持「起跑線」的服務,可瀏覽bit.ly/43Dgv9D。 桃李滿門:獲大力鞭策惡補英文 女孩發憤考入U 「假如我的人生沒有遇上Miss Wong(Anson),我相信我考不上大學,又或者要走很多冤枉路,前途也沒有這麼光明。」現於一間美國企業任職商務拓展經理、同時擔任「起跑線」董事的Maggie說。 心存感激——出身基層的Maggie坦言,若當年不是Anson不收分毫替她惡補英文,相信也不能考上大學,今天亦沒有條件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受訪者提供) 從小學到初中,Maggie也對讀書毫無興趣,更想過輟學,但中三暑假,那33天的工作經歷,成為她人生的轉捩點,「我在壽司店做全職侍應,每天要企足9小時,很辛苦,我猛然醒覺,讀書很重要,一定要有學歷,才有條件選擇更好的工作」。Maggie其後發憤讀書,花了1年時間,各科都逐漸追上進度,唯獨英文科卻仍然滯後。 「我讀band 3中學,英文一向不好,但礙於經濟問題,沒錢補習。」在Maggie徬徨無助之際,認識了Anson,她二話不說,即答應免費替Maggie惡補英文,「Miss Wong每個星期都花2至3個晚上,替我補習英文,持續了1年半」。在Anson的大力鞭策下,Maggie終於在DSE英文科取得Level 3,其中說話和寫作兩份卷,更取得Level 4,令她成功獲香港恒生大學取錄,生命從此改寫。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2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