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課:堆肥 紮染 做pizza 落手落腳 體驗剩食轉廢為寶

廚餘是什麼?有什麼用?透過課本或影片,小學生或會答你廚餘就是丟棄了的食物,可以用來做天然肥料或清潔用品等。理論是有了,但紙上談兵,又怎及得上親身體驗來得實際?一班嶺南大學的大哥哥大姊姊專程來到通德學校,透過不同的小遊戲和工作坊,讓小學生們落手落腳體驗物盡其用、轉廢為寶的意義。

 

在某個上課日的下午,通德學校各年級學生都聚集在禮堂內,參加由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研究)梁仕池(Daren)與一班嶺大學生安排的「日日有餘嘉年華」。活動以「剩食」為主題,30多名嶺大一至四年級學生,先向小學生們講解活動目的,之後帶領各年級分組,參加各種環境教育活動,包括從故事及小遊戲認識廚餘及環境教育,用廚餘做食物材料的pizza工作坊,以洋葱皮作材料的紮染工作坊,以及收集廚餘用作綠色種植的堆肥工作坊等。

上一課:堆肥 紮染 做pizza 落手落腳 體驗剩食轉廢為寶
醜怪pizza——Pizza工作坊用大學生蒐集的菠蘿和番茄等來做食材,讓小朋友明白有些食物外表雖不討好,但味道一樣可口!做完pizza可立即品嘗自己的手勢,難怪此活動最受小朋友歡迎。(朱安妮攝)

上一課:堆肥 紮染 做pizza 落手落腳 體驗剩食轉廢為寶
洋葱皮紮染——很多小學生首次接觸紮染,聽哥哥姊姊們講解後,他們把小毛巾用橡筋紮成心目中的模樣,之後哥哥姊姊便用洋葱皮為它們染色。(朱安妮攝)

上一課:堆肥 紮染 做pizza 落手落腳 體驗剩食轉廢為寶
黃色圖案——洋葱皮紮染出來的小毛巾有各種黃色圖案。(學校提供)

通德×嶺大 推行環境教育

Daren表示,參與是次活動的大學生來自不同主科,正修讀一個跨學科科目,除了在課室上課,亦分成不同組別去蒐集資料及接受各種體驗,如每周用2至3天到街巿回收蔬菜,了解廚餘怎樣誕生及本地回收方法等;又到農場跟農夫學習農田如何處理綠色廢物,也與不同社區伙伴合作,透過服務研習,認識廚餘歷史、演變,並親身感受、汲取民間智慧。「到通德學校推行環境教育,也是他們學習的其中一個環節,希望把轉廢為寶的信息傳遞給小朋友知道。」他又謂,這次短期活動只是一個開始,已計劃與學校繼續合作,明年推行一個更有系統的長期環境教育活動。

上一課:堆肥 紮染 做pizza 落手落腳 體驗剩食轉廢為寶
設計花盆——活動之一是讓學生們設計花盆,把畫紙貼在花盆上,花盆拿回家栽種植物。(朱安妮攝)

玩廚餘分類遊戲

一向推崇環保教育的通德學校,早前已請學生收集家中廚餘,配合這天活動之用。校長黃偉立認同在課本上學習這類知識,難免有「冷冰冰」的感覺,從活動中學習則深刻得多。活動內容由淺入深,低年級學生會玩廚餘分類遊戲,認識哪些剩食可以用作堆肥;高年級學生則用一些ugly food製作pizza,甚至落手用廚餘堆肥。「原來,我們不是隨便把廚餘放在田中便可把它當作肥料,而要明白植物到底需要什麼營養,再認識廚餘發酵分解過程、堆肥步驟等,不能一步登天。」

上一課:堆肥 紮染 做pizza 落手落腳 體驗剩食轉廢為寶
認識廚餘——利用廚餘、樹葉和紙皮來堆肥,原來有一堆學問,如先放乾的還是濕的肥料?肥料放哪一層?樹葉放哪一層?小朋友邊聽講解邊嘗試,獲益良多。(朱安妮攝)

上一課:堆肥 紮染 做pizza 落手落腳 體驗剩食轉廢為寶
字卡小遊戲——這些字卡小遊戲,讓小朋友了解到咖啡渣、蛋殼、蔬果皮、湯渣等廚餘可用作回收,至於一些生熟肉,又或是經過烹調並含有油鹽的食物,則不可回收。(朱安妮攝)

黃續稱,稍後計劃用3D打印技術製作廚餘桶,給學生收集及記錄家中廚餘,然後到農場體驗,用自己收集的廚餘來栽種農作物,再帶回家吃,形成一個循環;甚至計劃最後把學習成果製作成展覽或嘉年華,讓家長和公眾欣賞,把愛護環境、減少浪費概念傳揚開去。

上一課:堆肥 紮染 做pizza 落手落腳 體驗剩食轉廢為寶
策劃活動——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研究)梁仕池(左)與通德學校校長黃偉立(右)正策劃明年的學習活動內容,希望給學生有更深切的學習經歷。(朱安妮攝)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