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有益:積木大師「育女心經」︰玩物益智

Andy(左)笑言,自己的球技已不及長女穎彤(右),唯有在LEGO模型「球場」上跟她較量。(黃志東攝) 玩物喪志,是不少上一代父母相信的一套,但育有兩女的LEGO專業認證大師洪子健(Andy)卻不苟同。自幼情迷積木的他,認為玩樂有助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因此很鼓勵兩個女兒發展個人興趣。為滿足長女當「足球女將」的心願,這個破格爸爸甚至把她由傳統名校轉到國際學校讀書,以擺脫成績、功課的枷鎖,讓女兒有更多時間練波。 穎彤(左)和穎翹(右)異口同聲讚揚爸爸「好人」,給她們很大的自由度。(黃志東攝) Andy這個全球第13位亦是大中華區首位LEGO專業認證大師,當年全因媽媽送給他的一份禮物而與LEGO結緣。「6歲那年,媽媽買了人生第一盒LEGO積木給我,一玩便上癮了。」Andy生於單親家庭,他隨外公外婆居住,由於媽媽工作忙碌,兩母子不常見,那盒積木,便成為他的良伴。自此,每年生日或特別節日,每當Andy有機會自選禮物時,他都一定會選擇買LEGO,時光荏苒,一玩便35年了。 穎彤(白衣)自幼喜歡踢足球,爸爸非但沒有反對,還替她由傳統名校轉到國際學校讀書,爭取更多空間練習。(受訪者提供) 自由探索 發展興趣 在成長歲月中,Andy享受到很多自由探索的空間,所以當他成為爸爸後,也把相同的育兒觀,套用到10歲長女穎彤和7歲幼女穎翹的身上,他希望給小朋友一個快樂的童年,有更多玩樂時間。還以為這個大師會悉心栽培兩個女兒成為LEGO達人,怎知他說︰「大女兒對LEGO一點興趣也沒有,小女兒喜歡玩的,但亦有很多其他喜好。」 雖然穎彤沒有情傾LEGO,卻繼承了爸爸另一項興趣,「除了LEGO,我也很喜歡踢足球」。Andy透露,以往相約朋友在球場踢足球時,長女總在身旁,在耳濡目染下,穎彤自幼對這項運動充滿熱情,「我支持她發展自己興趣」。 作為大中華區首個LEGO專業認證大師,Andy屢屢作出新嘗試,他曾以LEGO砌出故宮模型,成為一時佳話。(受訪者提供) 替女兒轉校 更多時間踢波 Andy並非信口開河,為了讓女兒全情投入足球運動,他毅然替女兒轉校。「因為她以前那間學校很傳統,測考、功課多,更大問題是,學校不鼓勵女生踢足球,反而勸她參加田徑隊,這個我挺反感。」他透露,女兒轉到國際學校後,課業較輕鬆,每天都可以接受足球訓練,愈踢愈開心;至於穎翹,同樣在國際學校念書,而這個開心果亦參加了不少課外活動,溜冰、攀石、游泳……每樣都想涉獵,「小朋友能夠好好享受他們的童年,是做爸爸最樂見的」。 (受訪者提供) ■模型展覽 80萬顆粒砌出大草原 Andy擅長以LEGO展現情景,憑一雙巧手,創造過不少話題作品,包括在2015年,應澳門藝術博物館邀請,以LEGO砌出故宮模型;在2017年底,更曾以250萬粒LEGO顆粒,打造了一艘逾8米長的大型立體模型船,創下健力士世界紀錄。最近,Andy又有新搞作,以超過80萬粒LEGO顆粒,拼砌出東非大草原及6隻超巨型草原動物,場面十分壯觀。展品將展出至6月尾,LEGO迷一定不容錯過! V Walk東非遊學園 日期︰即日至6月27日 地點︰南昌站V Walk 2樓及地下中庭 費用︰全免 facebook︰VWalkhk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6期]

詳細內容

幼園選校:非人人「受谷」 了解孩子特質勿錯配 揀啱幼園 先甜也能後甜

專家教路 選對幼園成贏家(蘇智鑫攝) 家有寶寶準備在2022/23年度入讀K1的家長,是時候要開始物色幼稚園了。在學習路上,幼稚園可說是人生第一條賽道,所以不少家長都擔心,揀錯幼稚園會影響孩子的升小前途。其實香港家長在揀選幼稚園時,往往有不少迷思,專家指並非所有孩子也「受谷」的,胡亂錯配,有可能令小朋友討厭上學,甚至窒礙他們的成長發展,分分鐘「贏」家變「輸」家,得不償失! 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學校,雖然英語外籍教師的數目或不及私立獨立幼稚園,但一樣重視英語教學,花心思設計英語教材。(蘇智鑫攝) 學好英文不一定要靠NET 迷思1︰「平嘢無好嘢」,免費幼稚園不及收費幼稚園般好。 趙︰那就要先定義什麼是「好」。如果「好」是指課程較深、外籍教師(NET)較多,較大機會考入直資、私立小學等,那麼私立獨立幼稚園,的確比「幼稚園教育計劃」下的幼稚園「好」。由於受教育局所限,計劃內的幼稚園必須以母語教學,局方亦不會提供額外資源讓學校增聘NET。反之,私立獨立幼稚園的自由度較大,在市場主導下,學術水平、語境都勝一籌,因此學生考入重視兩文三語的直私小學,機會率亦較大。 但假如「好」的定義,是順應小朋友的天性,透過遊戲學習,讓他們讀得開心、愉快,那麼免費幼稚園都有很多「好」學校。我想指出,並非所有孩子也「受谷」的,胡亂錯配,只會適得其反,甚至令小朋友討厭上學,不利升小。假如家長擔心免費幼稚園的英語語境不夠,不妨平日多抽時間陪伴子女一起閱讀中、英文圖書,培養小朋友的閱讀興趣,我相信,愛閱讀的孩子,語文水平不會差。 朱︰現在即使是免費幼稚園,大部分也有NET的,以我學校為例,亦有兩個。其實政府在過去10年,一直推動由本地教師教授英語,因為只有本地教師,才最認識香港人的文化,了解香港學生學習英語的難處,而語常會(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亦有專為本地教師而設的英語課程,讓我們掌握教授英語的技巧和策略,我覺得成效不錯,至少我的學生不怕英語,而且很感興趣。 就家長選校時最常見的5大迷思,今期《HappyPaMa教得樂》請來升學專家趙榮德,以及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幼稚園校長朱惠芳拆解。 趙︰趙榮德(資料圖片) 朱︰朱惠芳(蘇智鑫攝) 培養小孩愛上閱讀,不單有助提升語文能力,也讓他們日後可更輕鬆應付學業。(szeyuen@iStockphoto) 直私小學未必只收「神級」生 迷思2︰直私小學只收「神級」幼稚園學生。 趙︰實情是,愈來愈多直私小學不喜歡這類學生。我有些教育界朋友透露,某幾間連鎖幼稚園把「小一面試」變成常規課程,小朋友學足3年,面試表現當然優秀,但當他們考入直私小學後,便很快「走樣」。原因是這批學生,從小只慣於「操練」強記,而非真正理解,一、二年級尚可應付,但升上三年級後,課程艱深了,需要運用更多推理及常識,孩子的「老本」耗盡便現「真章」,導致成績一落千丈。反之,來自一般幼稚園的學生,他們成績好,是因為他們真的喜歡學習,不是逼出來,自然愈學愈開心,成績便愈來愈進步。正因為這樣,據聞有些名直資私小也漸漸改變收生策略,傾向錄取多些「平民」幼稚園的學生。 幼兒教育不在於教得有多深,「揠苗助長」的風氣不可長。(PixelsEffect@iStockphoto) 循序漸進 毋須提早催谷 迷思3︰讀書不是「先甜後苦」,就「先苦後甜」,早些催谷,升上小一便更容易適應。 趙︰這的確是香港教育的一大問題,不單幼稚園升上小學,就是小學升上中學,在課程上,都缺乏專人整合,以致每一個階段,都很難銜接。但我不相信,「先甜」便一定會「後苦」,學習旅程應該是「先甜」也「後甜」的。正如前述,「甜」的秘訣在於讓孩子愛上閱讀,一個愛看書的學生,語文不會差,應付各學科也會相對輕鬆。 朱︰其實教育局近幾年都很努力做幼小銜接,2017年新推的《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也特別強調這個部分,亦提供培訓課程,讓小一教師更了解幼稚園的教學內容。我想說,一般情况下,幼稚園給學生的裝備,是足夠應付小學階段的學習,因此家長不用太過擔心,也毋須提早催谷。但當然,整個業界都需要通力合作,尤其小一各個學科,都應該循序漸進,由基本概念教起,不要刻意刪減、調深程度。 幼稚園是人生第一條賽道,揀選適合孩子特質的幼稚園,可助他「贏在起跑線」,愛上學習,愈讀愈開心。(蘇智鑫攝) 全日制不比半日制學得多 迷思4︰全日制幼稚園比半日制學得更多;讀上午班比讀下午班好。 朱︰若純粹比較正規學習課程,其實全日制和半日制幼稚園,學的都是一樣,沒有分別的。以我的幼稚園為例,全日制學生吃過午飯、玩一會兒,便要午睡休息,睡醒後吃些茶點,然後做功課或聽故事,便差不多放學了。因此,全日制學生不會比半日制學生學得多,但自理、跟別人相處溝通,則無疑有較多練習的機會。 至於讀上午班是否較好?不少專家也指出,小朋友吃過早餐去上學,吸收力、專注力都較佳。但是否代表所有孩子都應該報讀上午班呢?家長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包括自己家庭和小朋友的作息時間表,如果孩子偏向遲起牀的,那就無謂勉強他一定要讀上午班了,否則大家都辛苦。 參考質素評核報告 迷思5︰揀幼稚園都是靠口碑、憑感覺。 趙︰其實家長還可以參考教育局的質素評核報告,這是局方替全港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約750間幼稚園所做的視學質素評核,資料全部上載教育局及學校網頁,比較客觀。評核着眼於學校管理、學與教、與家長溝通等,有讚有彈,亦有建議,家長不妨重點看看局方「彈」什麼,好壞便心中有數。 最新的《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強調「遊戲學習」,並鼓勵加強自由探索的元素。(蘇智鑫攝) 幼兒教育是兒童一個重要的啟蒙階段,如何提升幼兒教育的質素,是全球共同關注的議題。香港幼兒教育當下的情况是怎樣呢?耀中幼教學院校長袁海球引用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在2012年公布的全球幼教評級報告指出,香港幼兒教育在亞洲區表現算不俗,但對比北歐國家,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該報告從4個領域比較全球45個國家及地區的幼兒教育發展,包括Social Context (社會背景,如營養不良比率等)、Availability(可獲得性,如學前入學率等)、Affordability(支付能力,如學費水平等)和Quality(質素,如師生比例等),結果香港整體得分66.2,排名19,是亞洲區的第二位(第一位為韓國,72.5分);全球三甲則分別是芬蘭(91.8分)、瑞典(91.7分)和挪威(88.9分)。 雖然這份報告已發表了一段日子,但袁海球認為仍然具參考價值,「其實到現在,從資源和制度上,香港政府對於幼兒教育的關注度,還是落後於小學、中學和大學,希望可以逐步『睇齊』」。另外,在監管和評核方面,他說香港同樣要加把勁。 耀中幼教學院設有一個專為0至8歲嬰幼童的遊戲學習空間「耀學園」,有不同主題的場景,如餐廳、超市、港鐵、動物診所等,公眾可預約參觀,亦有準幼師「陪玩」。(受訪者提供) 從事大學教育逾20年的袁海球,1年多前毅然轉職擔任耀中幼教學院校長,正因為他看重幼兒教育,因此希望提升本地幼師的培訓。(林靄怡攝) 提供生活化、感官探索學習 談到教育局在2017年新推的《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重點提倡「遊戲學習」,袁海球說,這也是全球幼教的發展方向,但不得不承認,本港業界仍有一部分是採取操練模式,以成功幫助學生考入直私小學作賣點,「當教育走向商品化時,教育的目的就被扭曲,最受害是下一代」。他補充,幼兒教育不在於教得有多深,而是在於提供生活化、重視感官探索和富趣味的學習經歷。 入學面試低齡化,同樣困擾不少香港家長和幼兒,袁海球認為問題值得關注,「我極之反對幼稚園要通過面試收生,當校方設立考評機制,即預設了一些標準,去辨別學童之間的差異。請問這些評核準則是什麼?具客觀性嗎?準確度又有多高?」他強調,要扭轉歪風,需要教育工作者、家長和學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教師、家長固然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不『揠苗助長』,但如果學生都有能力為自己去選,大家都摒棄這類學校,三股力量合起來,或會有新景象」。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6期]

詳細內容

小手作:玩創手指木偶 啟發解難能力

(黃志東攝) 教小朋友藝術創作,最重要是讓他們有足夠的自由發揮空間,如果只是你我他跟着導師做出一式一樣的作品,又有何意義呢?只要創作自由度高,做出來的作品又靚又好玩,一定大受小朋友和家長歡迎。 在人來人往的銅鑼灣商場內,透過櫥窗可以看到一間店舖內有小朋友在做手工。這間專門教授客人DIY禮品的WeMakeGift,同時設有小朋友課程,大部分適合3至12歲小朋友參加,這裏的導師主張給小朋友嘗試運用不同藝術材料和方法創作,除了指定的製作步驟,絕對不會硬性規定他們用什麼色、剪貼在什麼位置,藉以啟發其自由創作及解決問題能力。而當創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導師便會逐步引導小朋友想出方法,以完成他們自己滿意的作品。 隨孩子喜愛創作 此外,上課的模式家長都有選擇。如果小朋友有興趣嘗試不同類型的手作品,可以報讀每月4堂、每堂1小時的常規班「多元化美術課程」;如果偶爾想玩一次,又或者很喜歡某個手作,便可按喜好選擇作品,利用一堂或兩堂時間去完成。例如今次小朋友所示範的手工既是一次的課堂,也納入在常規班內,家長可以選擇一堂時間完成的「馬仔獨角獸手指木偶」或「配對遊戲」,亦可以參加兩堂,完成一整套手指木偶加配對遊戲手工。 (1)每個課堂導師都會準備好所有用具和材料,當中不少都是木製品,如這次用到的手指馬和獨角獸,以及星星棒都是店舖自家設計,之後找工場製作。(顏燕雯攝) (2)小朋友可以在多種顏色中選擇自己喜愛的替畫紙上色。由於之後需要把畫紙撕成紙條,其實只要在上面填滿顏色便可,但小朋友堅持畫上太陽及月亮等圖案,導師當然歡迎。(黃志東攝) (3)把畫紙撕開,以不規則的方式貼滿卡紙板。(黃志東攝) (4)導師預早把星星棒其中一面塗上黑板油,方便小朋友用粉筆在上面寫字;另一邊則由小朋友選兩種顏色塗出漸變色彩,由於小朋友不太明白怎樣做,導師便從旁教導和協助。(黃志東攝) (5)小朋友可以自由設計獨角獸和馬兒的外形。今次小妹妹便選擇為它畫上彩虹色。作品實用度與美感亦是兒童課程重點,而課堂其中一個特色是可以把完成品帶回家繼續玩。小朋友親手裝飾後,可以用馬仔獨角獸手指木偶及背景講故事,更可以在配對棒寫上文字或圖案,跟家人玩配對遊戲。(黃志東攝) 除了手指木偶,大家還可選擇其他有趣的作品,如適合5歲以上小朋友創作的遙控車工作坊,小朋友可以用黏土發揮創意,設計屬於自己的遙控車。(黃志東攝) ■INFO 馬仔獨角獸手指木偶+配對遊戲 對象:3至12歲 費用:馬仔獨角獸手指木偶($380/堂);配對遊戲($380/堂),每堂約1小時 地址:銅鑼灣皇室堡3樓306號舖 WeMakeGift 查詢:5606 6019(WhatsApp)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5期]

詳細內容

選校策略:小班教學易「出線」 博入名校網中學

另闢途徑 爭取「靚」校網入場券(蘇智鑫攝) 每年的升小遊戲,總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家長為幫子女鋪路入名校,可以搏到盡。銀彈充裕的父母,固然可輕鬆進駐名校網,但基層家庭就無望?那又未必。條條大道通羅馬,把目光放遠一點,退一步利用網內競爭較小的二線學校作「跳板」,相信會較易取得「靚」網入場券。其實只要孩子肯用功,校內成績夠「標青」,最終一樣可挾着band 1生身分在名校網內升讀心儀中學,踏上青雲路。 說到城中公認的名校網,九龍城區41校網肯定上榜,區內傳統名校林立,不少家長趨之若鶩。但假如你們一家並非住在41校網,孩子無「世襲」關係,父母亦非在心儀學校任職或當校董,那孩子便只可靠在「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的甲部,跨區選校。不過,每年能夠循此途徑高中名校的,又有多少個? 對比九龍城其他學校,耀山學校規模細、學生人數少,反而更易成為班中的高材生,升中時有利取得較高的派位組別。(黃志東攝) 挾band 1生身分選校 若家長心意已決,一定要把子女送入41校網的話,或許就要兵行險着,另闢途徑。建議可考慮報讀一些進可攻、退可守的二線學校,皆因在現行的升中遊戲規則下,不論孩子讀哪一間小學,只要校內成績出眾(理論上是全級排名最前的三分之一),他便屬band 1組別的學生,升中選校時和其他名校生享有同等優勢。試想,你的孩子在「高手林立」的名牌小學名列前茅容易些,抑或在整體實力平均的二線小學較易「出線」呢? 在九龍城嘉林邊道的耀山學校(下稱耀山),近年就被不少外區家長視作進駐41校網的「踏腳石」,校長石禮仁見怪不怪,「每年都有若干跨區學生,包括住大埔、粉嶺的走來叩門想插班,家長講明來意的,說看中KL3(九龍城區)的中學校網,想幫子女爭個band 1位」。他也答得坦白,「我們一級得一班,收盡27人,競爭對手就是這麼多,只要孩子考到前幾名,去到band 1中學的機會便很大」。石禮仁透露,該校每年都有小六學生派往喇沙書院、九龍真光中學、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等受歡迎的中學,打破只有一線小學才可與一線中學結連的迷思。 學校行雙班主任制,低年級的課堂更有多名教學助理協助,讓學生得到充分照顧。(黃志東攝) 名校生插班 重拾信心 然而,即使在小一時把孩子送入名校,又是否代表他已經坐上「直通車」呢?石禮仁指出,因抵受不住學業壓力而中途「跳車」的,大有人在。於是兜兜轉轉,又來到他那間毫不起眼,甚至被形容為「寶校」(意指弱勢學校)的學校「療傷」,反而休養生息過後,又可再振翅高飛。 「我有幾個學生,都是在三、四年級由附近老牌名校轉來插班,由最初『頭耷耷』到之後重拾信心,每年考第一,去到升中時,有部分學生會選擇返回原先學校的中學部跟昔日的同學再一決高下,當然,亦有些覺得當年的打擊實在太大,縱然今天成績達標,也寧可選擇去其他band 1中學。」 校長石禮仁(中)在耀山學校任職25年,笑指若說耀山是「寶校」,是因為他視每個學生也是「寶貝」。(馮凱鍵攝) 師生比例1:8 充分關顧學生 對於「寶校」兩個字,石禮仁未言抗拒,只是略作補充,「我會說,耀山視每個孩子也是『寶貝』,每個學生在這裏都有發光發亮的機會;對家長來說,耀山也是一個『寶藏』,因為我們對孩子的關顧度很高」。學校行雙班主任制,師生比例1:8,一至四年級各科課堂都有教學助理,每個學生都會得到充分的關顧。 每個學生都有上台表演的機會,是學校對孩子的承諾。(學校提供) ■家長心聲 一人一職 改善學生短處 家住牛頭角的鄭太,育有3名子女,但念小一的幼子俊賢卻沒有「世襲」兄姊在原區的學位,反而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跨區報考耀山,「因為這個兒子的專注力稍遜,很難得這間學校行小班教學,一級得一班,師生比例很理想,相信競爭壓力會比傳統學校小,他會讀得開心些 」。另一個耀山的學生家長吳太,5年前亦因類似理由,讓兒子子淳由新蒲崗跨區來耀山讀書,她說,子淳在這裏成長,變得愈來愈懂事,「學校重視每個學生,會因應他們的長短處安排『一人一職』。子淳身材高大,多數做『黑板長』,負責擦黑板,亦試過做『司令長』,上下課叫同學『起立』,老師想訓練他專心些」。看來,耀山除了適合進取型的家長,重視師生關係的家長,亦大可考慮。 潮商有六成是非華語學生,校長詹漢銘(左)遂刻意把學校打造成「平民國際學校」,並引入創意及互動教學模式。(蘇智鑫攝) 港島中西區11校網,同樣是大熱校網,連升學專家趙榮德也形容這個是「最有價值的校網」,意思指11校網多著名小學坐鎭,並相對少辦得差的學校。中學方面,區內有11間中學,超過一半屬於band 1,極之吸引。不過,11校網學額一直供應緊張,自2017年起,更要向南區18校網借位以補網內的需求,雖然今年情况稍稍緩和,毋須靠「外援」,但相信外區學童想透過「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的甲部來此區分一杯羹,亦不容易。因此,在策略上,一定要選一間「勝價比」高的二線學校,希望殊途同歸,最終孩子可在中西區入讀好中學。 學校大部分課堂均採用英語教材,並用英語授課。(蘇智鑫攝) 六成非華語學生 主科英語授課 盤點中西區二線學校,有「平民國際學校」之稱的香港潮商學校(下稱潮商)值博率高,升中成績也不俗。由於該校有約六成非華語學生,因此學校的主科,包括英文、數學和常識,均以英語授課,並採用英文課本。「所以我們華語學生的英語水平很高,尤其說話和聆聽方面,因為平日同學們之間都是以英語溝通。」校長詹漢銘說。 潮商創校98年,遷至薄扶林道校舍也有60年,熟悉此區的家長,相信也聽過它曾是「中西區4寶」之一,但自2009年詹漢銘出任校長後,他銳意革新,參考國際學校的教學模式,把學校打造成funny school,遂逐漸得到家長的認同,成功「脫寶」,這個可從它的收生人數得到證實,「學校以前每級只收到2班學生,但8年前開始,我們小一慢慢擴至4班,到目前各級都開足4班,四年級更有6班,已經用盡全校26個課室」,詹漢銘更透露,有幾名學生是來自天水圍、青衣和離島。 資源充足:在太空艙設計的STEM課室,學生除了學習電腦的基本知識、編程技巧,亦有機會嘗試虛擬實景(VR)及擴展實境(AR)的製作。(蘇智鑫攝) 2周「期中休假」 走出課室研習 每個家長,總想替子女找間「好」學校,但「好」的定義,每人不同,在詹漢銘眼中,能夠讓學生喜歡上學、享受學習、保持童真心境的,就是好學校。潮商走funny school路線,全年4測2考(一年級1考),一、二年級其中一次測驗更採用攤位遊戲形式,學校又設2星期「term break」(期中休假),把學生帶出課室,透過專題研習,汲取更多課外知識。但不催谷不代表學生成績不行,近年該校都穩定地有升中的學生被派往英皇書院、聖若瑟書院、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英華女學校等傳統名校。 值得一提的是,潮商是一間財力十分雄厚的學校,辦學團體香港潮州商會投放給學校的資源,多得令人咋舌。早在9年前,潮商已經快人一步,花逾百萬元在全校課室安裝電子白板,太空艙設計的STEM課室又要百多萬元,2018年更帶了10個學生到哈薩克交流,還斥資120萬元找ViuTV拍成電視節目,亦預算暑假用130萬至140萬元豪裝學校圖書館……詹漢銘一臉自豪說:「感謝辦學團體、校董會的支持,我來當校長12年,未試過想做的工作,因為無錢而做不到!」 由於不想為低年級學生帶來測考壓力,其中一次評估採用攤位遊戲形式。(學校提供) ■家長心聲 「國際學校」語境 提升英語能力 Jessica一家住西營盤,但當年長子卻跨區派到16網(東區)的小學,她便帶兒子來潮商叩門,而幼女雖獲私校取錄,惟最終也隨哥哥在潮商讀書。Jessica形容,兒子4年來,都享受着「國際學校」的語境培育,孩子說得一口流利英語,「他初小時,跟我們去台灣旅行,最深刻是他在巴士上,全程跟外籍人士用英語交談,非常有自信」。她補充,不少人對非華語生有誤解,但其實他們十分單純和主動,一對子女的校園生活很愉快。另一名家長Eva,兩名女兒也是從傳統學校申請來潮商插班的,相比下,她認為潮商學習氣氛較輕鬆,壓力不大。不過,她提醒,在現行機制下,潮商的非華語生的派位優勢較華語生強,他們派到band 1中學的機率較華語生大,但本地家長也不用愁,「即使派band 2學校,很多也入精英班,始終我們學生的英語水平較高」。她透露,長女目前在區外的直資學校念中二。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5期]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兄弟姊妹間的爭與寵

「一時糖黐豆,一時水溝油」,兄弟姊妹間的相處可以令家庭滿載笑聲,卻也可能傷害家人間的感情。與兄弟姊妹相處,是孩子在成長路上需要學習及鍛煉的過程,亦是建立個人人格和人際社交的重要契機。今次讓我們分享處理兄弟姊妹手足之情的重點,讓孩子們建立良好關係之餘,也可令家庭更和諧。 1. 學習「我的」與「我們的」概念 人總有比較喜歡及珍惜的東西,尊重孩子把最喜愛的物品珍藏的舉動,但亦要教會他們把珍藏以外的物品與兄弟姊妹分享。面對爭吵時,家長可在嘗試平靜他們的情緒後,與子女共同界定哪些是「珍藏」物品,哪些是「可分享的」物品,前者讓他們感到自己被尊重,後者讓他們學習分享及尊重別人。 2. 學習原諒與接納 兄弟姊妹間相處無可避免會吵架。家長可欣賞孩子們的主見及敢言,讓孩子在安全環境下表達己見,最重要是吵架後要「賽後檢討」,教會他們學習互相包容、互相接納、互相原諒。 3. 堅守相同公平原則 照顧孩子時要堅守相同及公平原則,處事一視同仁能讓孩子明白父母是給予同等的愛,這是增進兄弟姊妹之間的感情的法門,也讓孩子們學懂公平對待他人之道。家長有時或會不經意忽視對孩子的情感支援,往往造成不公平的假象。 例子(a):弟弟可以和媽媽同牀而睡,哥哥為何需要獨睡或只和爸爸睡? 解決方法:遇到類似情况,家長不應厚此薄彼,適宜先對孩子講解背後做法的原因,甚至商討做法。此情况下,兩兄弟可以輪流與父母同睡,讓孩子感受到公平對待。 例子(b):當妹妹跌倒,爸爸即時哄妹妹。要是哥哥跌倒,卻因男孩而要堅強,要自己站起來。 解決方法:家長鍛煉孩子獨立時,別忘了給予子女情緒安慰,讓他們感到父母的關心。 4. 造就孩子的成長課 兄弟姊妹的吵架聲總令家長感煩躁,但這正正告訴家長:孩子長大了!在面對子女吵架時,家長不妨深呼吸,在安全環境下,容讓子女在吵架過程中有所經歷及學習。每一次吵架都是孩子們成長的課堂,培養他們擁有包容的氣度、原諒別人的胸襟及重新嘗試的勇氣。 5. 建立優質親子時間 孩子總是渴求被愛,要他們時刻都與兄弟姊妹分享父母的愛或會令他們感到不滿足。家長每月為孩子營造輕鬆、優質的親子獨處時間,讓孩子有足夠的能量,讓他們繼續與兄弟姊妹分享父母的愛。 文:李家欣(保良局幼稚園駐校社工服務— 駐校督導)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4期]

詳細內容

半個瑞典人:春天不是焦慮天

去年怪異病毒在歐洲撒下恐懼種子,歐洲多個國家的危情有如災難片。我跟許多外來移民一樣,因為追蹤香港、台灣等亞洲新聞的關係,焦慮指數比瑞典人高許多倍。話說我和丈夫決定全體留家一個月遙距上學上班,每天除了不停煮飯做小點,以及下午全體學習時間完畢後,拉着3個女兒出外散步走一圈之外,我彷彿什麼也沒幹。 瑞典人紛紛裝修 建材公司派花紅 剛讀到一段瑞典新聞頭條:建材公司向員工派發史無前例大花紅。原因是過去一年來,正常熱愛外遊的瑞典人統統留在國內,暑假和聖誕長假期都在家中,自家慶祝完仲夏節、聖誕節之後還有悠長假期,於是紛紛籌備大小室內外裝修工程……當市面老商店陸續關閉退隱,唯獨是建材公司貨如輪轉,結果瑞典市民買建材買到員工受惠獲派大花紅,也算是奇情世界的奇蹟。 我們家這條小街已是最佳例子,隔壁鄰居最勁,不但掘地建了個室外豪華巨型按摩浴泳池,周邊配套也凌厲:木平台上有兩張全躺式太陽椅,環繞平台的木樓梯可以坐齊幾十人欣賞前面草地。也許來探訪的家族長者們不便蹲下來,男主人拖比下班後熱烈地邊飲啤酒邊開行電鋸,新作品原來是在樓梯邊緣延伸出一張長形木梳化!女主人莉莉周末購物回來,把一系列背墊和咕𠱸放上去,嘩啦!孩子們的公公婆婆蒞臨開幕試坐。我這個八卦鄰居在2樓遙看,也覺得實在比Netflix更精彩。 打理花園好過打殘心火 至於我,因為去年春夏心情焦慮,連花圃也沒多理會。期待世界回復正常的希冀,演變為出力打理花園好過打殘自己的心火。於是趁這星期氣溫終於衝破7℃,在有太陽無刺頸春風的午後,跟小女兒在園裏的花圃前邊唱歌邊翻動泥土,拔枯根野草,商討種花抑或種瓜。她叉着腰提醒媽媽:「我在學校種咗豆!已經長到咁高!」我說:「咁你攞番嚟屋企嗰日我開車嚟接!」 文:周游 作者簡介﹕移居瑞典的原裝香港人,三女之母,每天做飯之餘亦寫字貼相。著有《幸福在最北》、《親愛的 給幸福加口甜》及最新作品《近乎生活在天堂》。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4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家教明言:終身受用的習慣

在疫情下上網課,對小孩子、教師及家長都需要很多適應,家長最憂慮的,是學習模式的轉變,會否令孩子「學少了東西」,於是很想替他們多找不同的「補救」方案,而與此同時,家長亦要為子女的身心健康操心,真的辛苦了!關於學習問題,或者,我們可從另一個角度看。既然子女在家的時間多了,家長可否好好利用這段時間,建立起他們終身受用的習慣呢?筆者認為,其中一個對學習很有幫助的習慣,就是閱讀了。但應如何培育孩子的閱讀習慣呢?以下略作分享。 多帶孩子「打書釘」 發掘不同閱讀途徑 其實每個人的閱讀起步點都不同,筆者在學校觀察到學生的閱讀習慣真是各自精彩。有些喜歡推理科幻小說的迷離世界,有學生則喜歡武俠小說的俠義江湖,也有鍾情繪本文學的優美精煉,亦有學生喜愛諧趣漫畫的歡樂氛圍。開卷有益,家長不妨多帶孩子到書店「打書釘」,讓他們見識閱讀的廣闊天地,並放手讓他們選擇喜歡的讀物。 香港出版學會於今年持續做「香港全民閱讀調查」,以電話訪問約2000人。結果發現,有約七成受訪者有電子閱讀習慣,較以往有所提升。但同時有約六成受訪者表示沒有使用公共圖書館的電子書借閱服務,其中更有逾三成半人表示不知道相關的服務。家長在未來,可更多留意不同的閱讀途徑,讓子女隨時隨地都有書可讀。 醞釀閱讀氛圍 多談喜愛圖書 閱讀並不是機械餵食打發子女時間,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不妨多跟子女伴讀,既可促進親子關係,同時亦是送給他們一條打開閱讀大門的鑰匙。到子女建立了閱讀習慣,家長勿以為任務完成,「功成身退」,因為閱讀從來不單是孩子的事情,也是家長的事情。 國際教育成績評估協會(IEA)每5年做一次的「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IRLS),主要評估全球小四學生的閱讀能力標準、閱讀行為及閱讀態度,共有50個國家或地區參加。最新的研究在2016年做,研究團隊發現父母的閱讀習慣和子女的閱讀興趣和能力成正比,並且有高度關聯。意味着家長喜愛閱讀,也會影響孩子對閱讀的喜愛,身教勝於言教。 執筆前數天,一個五年級班主任同事和我談起班中學生的閱讀情况,他還特意為孩子開設閱讀分享時間,讓他們談談自己的喜愛圖書,輕鬆愉快,樂也融融。十分感謝同事的熱誠和洞見,閱讀氛圍的確需要醞釀。家長也不妨和子女多談談閱讀體會,既可了解子女的心聲,又可讓子女感受到閱讀生活化的氣息,終身受用。 文:鄭家明(亞斯理衛理小學校長) 作者簡介﹕陪伴同學成長是幸福的經歷,相信同學的無限潛能,每個孩子都有閃亮的可能。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4期]

詳細內容

甜蜜滋味:與媽媽走入粉紅森林歎下午茶

餐廳共有68個位,吧枱、花牆位置任君選擇。露天座位更有粉紅色桌椅及粉紅仿真花道具,如想坐這裏邊看風景邊歎茶,可在訂位時提出。(蘇智鑫攝) 媽媽平日為了照顧我們,經常不顧儀容,其實她們心底裏依然有一顆愛美的少女心呢!趁這個母親節,帶媽媽吃個「靚靚下午茶」,讓她們感受滿滿的幸福! 打卡熱點:門口的「粉紅色花海森林」是拍照的理想位置,遇上下午時段陽光斜照在牆身,有踏足真實花園的感覺。(蘇智鑫攝) 山頂廣場最近開了一間充滿粉紅格調的餐廳,單是門口的粉紅森林背景牆和樓梯已成為打卡焦點。原來這是今年3月底才開幕的Camellia Garden,是尖沙嘴K11 MUSEA Camellia的分店,同樣以粉紅色、花朵作主題裝潢,不過山頂就多了一些拍照位及露台座位,所以不少人都會特地到這裏吃下午茶和打卡,順道逛逛山頂廣場一帶,化身遊客玩樂大半天。 美味甜品:甜品包括茉莉花馬卡龍、玫瑰荔枝奶凍、紅石榴流心芝士餅及紅寶石朱古力雲卷等,甜中帶酸,不會太膩。(蘇智鑫攝) 「天鵝」維肖維妙 相機先吃 Camellia Garden最新推出的粉紅色主題下午茶Always in Love with You(永恆之愛),5款甜點、3款鹹點及小紅莓杏仁英式鬆餅分別置於金色兩層架及寶石形首飾箱,服務員還會在送菜後逐一為客人介紹。甜品大部分都是粉紅色,最特別要數天鵝形的紅寶石伯爵茶忌廉泡芙,小朋友都說不忍心把它「拆散」呢!下午茶另設4人套餐,食物方面會多4款口味,包括開心果紅桑子朱古力棒棒糖和柚子草莓忌廉燉蛋撻等,一家四口可以大快朵頤。 特色飲品:下午茶收費以每位計算,可選擇無酒精飲品或酒精飲品兩個不同價錢。無酒精飲品賣相精美,如由士多啤梨、桃和Lassi(印度乳酪)組成的「少女時代」(左),以及士多啤梨、覆盆子、小紅莓(cranberry)汁組成的「紅莓之吻」(右),絕對能滿足大家相機先吃的要求。(蘇智鑫攝) ■INFO Always in Love with You(永恆之愛下午茶) 供應時間:周三至日下午2:00至5:00 價錢:$268/人(包1杯無酒精飲品),$298/人(包1杯有酒精飲品); 另收加一 地址:山頂道118號山頂廣場G樓G03號舖及1樓101號舖Camellia Garden 查詢:2885 3320   蛋糕精選:給媽媽飯後甜蜜驚喜 「蜜桃康乃馨蛋糕」(酒店提供) 疫情期間外出用餐不是那麼容易,若大家選擇在家與媽媽共度母親節,不妨買一個蛋糕送給她作為飯後甜品,為她帶來甜蜜驚喜!唯港薈Hotel ICON糕餅行政總廚何偉誠今年設計了兩款造型精美的母親節限定蛋糕:「心形拿破崙蛋糕」及「蜜桃康乃馨蛋糕」,前者在鬆脆的千層酥配上香甜士多啤梨,加入吉士忌廉,令媽媽甜在心頭;後者則以康乃馨為主題,餅面的康乃馨以白朱古力製成,再以日本蜜桃入饌,並於海綿蛋糕加入低脂忌廉,色香味俱全。 價錢:$488/個 供應期:即日至5月6日 (領取日期為即日至5月9日) 地址:尖沙嘴科學館道17號唯港薈Hotel ICON大堂餐廳GREEN 預訂電話:3400 1343◆ 「華麗女皇——草莓玫瑰蛋糕」(酒店提供) 為家中女王加冕 媽媽把我們如公主王子般寵,我們亦要待她如女王般愛護!帝京餅店於母親節推出皇冠造型蛋糕「華麗女皇——草莓玫瑰蛋糕」,除了有標誌性的粉紅色,還加上皇冠及綴以珍珠,突顯媽媽在子女心目中的優雅美麗,單是造型已100分! 味道方面,以北海道牛奶蛋糕作底層,中間加入福岡草莓雲呢拿忌廉、玫瑰啫喱及草莓,是「女王」的最佳禮物。 價錢:$520/個 供應期:即日至5月31日(需於3天前預訂) 地址:九龍太子道西193號 帝京酒店1樓帝京餅店 預訂電話:2622 6256 文︰顏燕雯 模特兒:Courtney and Mum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4期]

詳細內容

教女無方:下一位前度

蘇菲身在英國,除了每周一次的視像通話,日常的噓寒問暖、通知詢問都只靠私訊,關閉已讀標記的蘇菲時而秒覆,時而無視,作為母親的除了追看信息,也只能在熒幕裏牽掛。近日有事請教蘇菲的閨密,兩個都速回了我的信息,很是溫暖。細想一下,她們確是因着與蘇菲的友情,也很尊重我這位長輩。知道蘇菲跟她4個閨密不受地域限制,保持緊密聯絡,無所不談,除了羨慕,還感欣慰。 朋友,我想應是人倫關係中既可以自由選擇而又最長久的。 蘇菲小三時,我收到當時還是普通同學關係的閨密A媽媽第一次來電,不祥預感應驗了,蘇菲在閨密A手臂上咬了一口,牙印又深又紅,原來兩人玩得高興,蘇菲情不自禁。女人表達愛意就是咬嗎?幸好還沒有如趙敏下毒藥吧。對閨密A媽媽,我是非常抱歉,訓斥教導蘇菲後也擔心她再闖禍,只望蘇菲暫時遠離傾慕對象,減淡熱情。事與願違,自從一咬定情後,兩人感情發展漸進,閨密A成了今日蘇菲心靈脆弱時的鼓勵者。 閨密B跟蘇菲認識日子最長,也是分手復合次數最多的一個。幼稚園已是好朋友的她們,一起上小學,剛好又是一班,我心想這對孖公仔的友情該永固了。誰料閨密B結識了新閨密,蘇菲落單了。作為母親的天性與專長按捺不住,無限聯想放大後果,由擔心蘇菲無朋友到成宅女,於是極力勸導蘇菲不要為了一棵樹放棄森林,天涯何處無芳草,不如結交其他朋友。可是,蘇菲還是很想念閨密B。某天,蘇菲又和閨密B修好。鬧翻、親密、冷戰、平淡關係往還多年,今日,閨密B總在蘇菲困惑時教她清醒,弄清問題。 蘇菲跟閨密C的關係像細水長流,兩人由認識到成閨密的過程最長,但友誼發展的軌迹中從沒鬧翻分手。閨密C的存在陪伴,給予蘇菲莫大的安全感。 小學時閨密D跟蘇菲似乎是兩個世界的人,即使校園偶然遇上,大家連點頭問候也沒有。卻不知何故,中三那年開始一拍即合,頗有相逢恨晚的心情。有了閨密D,蘇菲更敢於嘗試。 尋覓摯友路上 讓孩子經歷選擇 閨密ABCD,我想應是蘇菲自己選好了的一世朋友。 尋覓摯友路上,出現多少以為最愛的過客,難免會刺痛灼傷。借用林家謙《下一位前度》歌詞,或可描述一下: 「不可以 總可以 將瑣事當天大事 那樣堅持 那樣不智 卻又知沒有結束不會開始 這次傷心到下次 也應該再有幾次…… 誰亦在反覆錯愛之旅捱大 沒法想下一位的生涯 寧願能白首 還是罷手 彷彿怕 無憾便老得很快」 為母不忍,總想從中左右,卻往往徒勞無功。聽說有家長效法孔子「無友不如己者」(《論語.學而第一》)精神,教導子女只交成績比自己好的同學。「近朱者赤」道理我同意,但我亦相信「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自己培育出來的子女自有其氣質喜好,父母還是專注好家教身教言教,讓孩子經歷選擇、建立、錯配、調節、再選的過程,畢竟這經驗於擇偶路上還是用得着。 (撰文時,花了許多時間貪戀着回憶。未來,我知道在我不能解讀女兒的世界時,閨密們分享着她的想法;在我百病纏身進出醫院的日子,閨密們會支持着她;到我回到天父懷裏的年月,閨密們便是陪伴她走餘生日子的人。) 文:蘇菲媽 作者簡介﹕中學副校長,女兒蘇菲中學畢業後負笈英國牛津大學。深切體會培育子女的迷惘,有意栽花花未必發,也非無心插柳柳能成蔭。如今借位分享蘇菲成長路,希望同思貼地教育。Facebook & IG︰SophieMamama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4期]

詳細內容

母親節快樂:聽障媽媽克服難關 照顧女兒有聲有色

超人媽媽 母親節快樂!(楊柏賢、曾憲宗攝) 再嬌柔的女生,當了媽媽後,都會變成superwoman,長出一雙強而有力的臂彎,為兒女遮風擋雨。其中聽障的蘇妍(Suyi)和育有罕見病童的黃靜兒(Yoki),更加是非一般的超人媽媽,她們的「戰鬥力」驚人,遇強愈強,為女兒可以克服重重難關,撐起一片藍天! 親授手語 Suyi(右)一直親自教授女兒睿睿(左)手語,彼此溝通無障礙。(楊柏賢攝) 小寶寶出生時的呱呱哭聲、牙牙學語第一次喊「媽媽」,甚至唱的第一首兒歌,對每個母親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回憶,但有聽障的Suyi卻經驗不到,「這個當然是遺憾」,Suyi在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手語傳譯主任李秋凝的協助下,向記者細訴感受。「我最渴望聽到女兒的琴聲,所以每當她彈琴,我都會摸着鋼琴去感受。」 自律乖巧 今年小六的睿睿,是一個很自律的孩子,學業功課,從不用父母操心。(楊柏賢攝) 「最渴望聽到女兒琴聲」 在內地出生的Suyi,6歲時,因為發高燒,令雙耳聽力受損,從此她的世界失去聲音,「小時候也自卑的,而且少了很多朋友」。後來Suyi舉家移居香港,入讀當時專門錄取聽障學童的真鐸學校,她才慢慢開朗起來。 Suyi走過的路,其實和一般女生無異。中學畢業後,她踏足社會工作,然後拍拖談戀愛,再踏上紅地氈。只是在生兒育女的問題上,跟另一半有過很大的掙扎,「因為他也是聽障人士,很擔心會遺傳給下一代」。但Suyi想當媽媽的決心太大,「我相信孩子可為家庭帶來歡樂」,最終丈夫也同意組織三人家庭。 懷孕期間,Suyi不諱言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直至女兒睿睿出生,檢查後確定聽力正常,她才鬆一口氣。轉眼間,睿睿已經11歲,亭亭玉立,雖然父母都是聽障人士,但沒有窒礙小妮子的語言發展,她不單像其他小學生一樣,懂得兩文三語,而且精通印尼語,「因為公公婆婆是印尼華僑」,還有手語呢! 悉心孕育 與丈夫(右)同為聽障人士的Suyi(中),多年來用愛心和耐心孕育健聽女兒睿睿(左),一家人相處融洽。(楊柏賢攝) 女兒1歲學手語 溝通無障礙 為了讓一家人可以無障礙溝通,在睿睿1歲左右,Suyi便開始教她打手語,「當她想抱、想食,我都要她先跟我學打相關的手語動作」。睿睿表示,平日和父母溝通沒有什麼困難,並可在健聽人士之間,充當他們的傳譯員,「每次家長日,我都負責幫媽媽和老師做手語傳譯」。 得獎媽媽 Suyi為女兒默默付出,是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第三屆「CEO家長選舉」得獎者之一。(受訪者提供) 「媽媽很叻」 煮食美味又教功課 若說做媽媽難,做聽障媽媽就更加難。睿睿的每個成長階段,Suyi都遇上不同挑戰,「她在BB時,主要是一些照顧上的問題,現在長大了,就會想,怎教她讀書」。不過,全世界媽媽的字典裏,都沒有「不可能」這三個字,任何對兒女有益處的事情,她們都會全力以赴,Suyi亦不例外。而在睿睿的眼中,Suyi也是個超人媽媽。 「她很叻的,煮東西很美味,不單懂做芝士蛋糕,木糠布甸也行,還有芒果布甸、焗薯蓉……我統統都很喜歡吃;她做手工亦叻,會開班教聽障人士做香薰肥皂、馬賽克蠟燭台……又會教我功課,幫我溫習。」 怎樣教功課?睿睿舉例︰「假如我要背默課文,媽媽會看我口形有否背錯,然後再叫我默出來,由她批改;如果遇到一些我不懂讀的生字,媽媽就會用App朗讀給我聽,有時候,她還會出常識科試題考我……」記者聽着聽着,覺得孩子的世界很單純,只要愛護他們,不管傷或健,都是好媽媽。 多才多藝 這個超人媽媽多才多藝,公餘亦有教授聽障朋友做小手作。(受訪者提供) ■知多啲 聽障父母與健聽子女 易互換角色 關係疏離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中心主任文佩施表示,在她接觸的聽障父母中,不少都出現與子女互換角色的問題,即由健聽子女照顧聽障父母,亦因為他們缺乏信心,認定自己沒有能力,因此會把照顧子女的責任「外判」予健聽的親友,令親子關係疏離,孩子亦因為「無王管」,容易有偏差行為。不過,這個情况沒有在Suyi身上發生,「我跟Suyi同行了8年,非常欣賞她,她對自己做媽媽的角色充滿信心,亦有能力及適當地運用父母的影響力,所以教出十分乖巧、品學兼優的睿睿」。 媽媽發放正能量 不讓病魔奪走女兒笑容 雖然Haley(左)身患頑疾,但Yoki(右)相信希望在明天,用超強的正能量,為寶貝女撐起一片藍天!(曾憲宗攝) 「就算是患病的小孩,他們都有權利開心和幸福。」這個不單是Yoki的信念,也是她對愛女懿晴(Haley)的承諾。 Haley兩歲多時,頸項突然腫脹,意味FOP正式發病。(受訪者提供) 兩歲多發病 身體骨化變硬 2013年的冬天,Yoki初嘗當母親的滋味,雖然天氣寒冷,但心頭卻是暖暖的,Haley為她的世界帶來一片晴空。直至2016年仲夏,天色驟變,烏雲悄悄飄近,「那年8月,Haley的頸突然腫得很厲害,醫生覺得不尋常,要她即時入院」。 往後3年,Haley身體其他部位也經常離奇地有腫塊突出,但時長時消,有醫生估計她患的是血管瘤病症,亦有推斷那些是纖維瘤,甚至懷疑她身患癌症。及至2019年7月,才真相大白!「Haley因為意外跌傷左手,有輕微骨裂,需要打石膏。但康復後,骨科醫生卻從X光片看見傷患處竟新增了一塊骨頭,便懷疑她是FOP。」經DNA化驗,Haley最終確診患有俗稱「石頭人症」的罕見病「進行性骨化性纖維發育不良」(Fibrodysplasia Ossificans Progressiva, FOP),此病暫時無法根治。 Yoki解釋,FOP是源於基因突變,由於身體修復系統異常,當患者的肌肉及筋腱有輕微創傷,患處組織會出現骨化的現象,「Haley的病徵很典型,先由頸部開始,繼而背部,再延至雙臂,都有骨化變硬的情况。不過,幸好,暫時仍只是上半身」。 初生的Haley和一般嬰孩無異,誰知她會經歷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受訪者提供) 辭職照顧 給女兒快樂童年 記者聽得膽戰心驚,Yoki卻說得一臉從容,「不知道她患什麼病的時候,其實最驚,反而確診了,我清楚知道她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我又能夠為她做什麼時,心境就變得平靜」。沒有哭嗎?眼前這個superwoman聳聳肩答道︰「很少。」她笑指自己性格較丈夫樂觀,尤其女兒發病後,知道需要發放更多正能量,撐起整個家。 為了全心全意照顧Haley,Yoki辭去小學教師一職,除了帶女兒覆診做治療,更多時間是帶她四處走走看,讓Haley享受快樂的童年,「我常告訴她,雖然是患病,但她都可以選擇開心,况且開心是一個能量,幫助她去面對這個病」。 或許Haley遺傳了媽媽樂天的性格,縱然病魔奪去了她頸項和雙臂的活動能力,卻奪不走她陽光燦爛的笑容。只要攝影師跟她猜幾個謎語,媽媽陪她溜滑梯,她的雙眼便立即瞇成一線,雖然隔着口罩,也能感受到她的快樂。 Haley 5歲多時跌傷左手,康復後,患處新增了一塊骨頭。(受訪者提供) 不讓自己怕 對未來充滿希望 Haley現於主流學校讀小學一年級,談起校園生活,她更像開籠雀一樣,「我喜歡返學呀」!小人兒告訴記者,她最愛視藝科,最怕普通話科,「因為普通話老師是訓導主任,全班都很驚她」,有空她亦會替同學「補習」,「教他們英文」。看來,這個「小學雞」的人緣也不錯。 Yoki說,當初應給Haley讀特殊學校抑或主流學校,也考慮了很久,「既想保護她,但亦想她盡量過正常小朋友的生活,兩者要拿揑」。目前Yoki仍讓Haley上體育課,但就再三叮嚀女兒一定要小心,保護雙腳,「一跌就可能以後行不到」。說到這裏,Yoki停頓了一會兒,不期然輕撫正在把玩毛公仔的Haley,「她本身很活躍,很喜歡行,很喜歡走,很喜歡跳,萬一行不到,是我最怕,最不想面對的場面」。 再強的媽媽,也有軟弱的一刻,但Yoki很快轉換話題,不讓自己怕,「無人可以預測她的病情,我對未來仍然充滿希望」! Haley的身體經常長出腫塊,部分會在一段時間後消散,但亦有部分會長留,而且變成硬塊。(受訪者提供) ■知多啲 極罕「石頭人症」 結締組織骨化 根據支援全球FOP病人的非牟利組織International FOP Association(IFOPA)的資料指出,FOP(俗稱「石頭人症」)是一種極罕見的疾病,發病率約為200萬分之1,目前全球約有900名確診患者。此病會導致患者在無緣無故或受創傷下,於肌肉、肌腱、韌帶和其他結締組織中形成骨頭,新增的骨頭會逐漸遍佈關節,限制患者的活動,猶如把他囚禁在第二副骨骼中。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4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