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添父能量:爸爸,齊來守護孩子的精神健康
今年開學以來,已有超過30宗不幸而且不能逆轉的悲劇,很多人可能會質疑現代孩子的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 AQ)是否比以往低?亦有家長會問若太保護孩子,是否就不能培養出堅毅的孩子? 筆者的兒子雖然剛完成校內的第一次考試,但見他做完功課後又繼續溫習,筆者大感不解,追問之下,才得知原來老師表示很快又會再有各類型的默書及測驗,所以請學生們加緊溫習,以免追不上進度。在教師的角度,她只是說出一個事實,但已足以對兒子造成一定的精神壓力。究竟爸爸如何保護孩子的精神健康?筆者有3個錦囊: 1. 爸爸先處理自己精神的健康 美國心理學家Rebecca Newland和團隊的研究發現,當爸爸在家庭中有苛刻的表達,例如:大發脾氣、很容易被激怒,將削弱往後的父子關係。當爸爸表達令孩子難堪,太太會因着保護孩子的緣故而減少爸爸接觸孩子的機會。媽媽雖然會因此減少自己的苛刻表達,從而補償父職的缺欠,但是卻會使自己的精神健康陷入抑鬱危機,形成惡性循環。面對生活的各種壓力,鼓勵爸爸回家前花少許時間整理一下自我的精神狀態,避免把壓力帶回家,同時確保自己在家庭中經常向太太、孩子說正面的說話。 2. 成為可親的爸爸 各位爸爸,過往曾否試過埋頭苦幹一件事時,向孩子表示:「我唔得閒,你搵媽媽啦!」美國研究學者Stanley N. Bernard和團隊所做的研究指出,若爸爸經常拒絕,會使孩子容易感到沮喪和否定,當要找爸爸時會表現得猶豫,往後有事時或根本想不起爸爸。相反,若孩子感到爸爸可親,容易找到爸爸,便會樂於與爸爸溝通和相處。爸爸需要經常自我提醒,說少一點「唔得閒」,即使事實上未能即時陪伴,都可學習向孩子說清楚某個時間後便會和他一起參與他喜歡的活動。讓孩子親近自己,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真正需要時爸爸時,能夠隨時找到你。 3. 與太太努力締造孩子安心成長的家庭 西班牙一項心理學研究結果又顯示,良好的親職協作與孩子的精神健康息息相關。因此學者呼籲,每個關注孩童精神健康的人,都不能避免要去評估他父母的親職協作情况。原來愈良好的親職協作,對孩子的精神健康愈有利。所以,請爸爸時刻與媽媽一起檢視親職協作的狀態,當孩子看見父母二者的角色,在家庭系統中有美好的互動合作,孩子便可安心在家庭中健康成長。 充當孩子最強後盾 悲劇一宗都嫌多。孩子的心靈是否健康、強健,爸爸絕對有很大的影響力,當孩子認為爸爸是最強的後盾,不論發生什麼事都會願意返回家庭這個「避風港」。爸爸們,當孩子有需要時,你希望他是會主動與你分享?還是希望他將心聲埋藏於心底裏?讓我們一起努力守護孩子的精神健康。 文:黃格平(維護家庭基金社工、兩個兒子的爸爸、積極鑽研父子關係) 作者簡介:由一群撐爸爸角色的父母共同寫作,記錄他們怎樣在孩子生命中,築起爸爸形象。好爸爸中心由維護家庭基金設立,深信每個孩子需要好爸爸;爸爸角色可由夫妻共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8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