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媽CEO:養兒護老

  以前生仔打正旗號是為了防老,好等老來有依靠,有仔女養。今時今日,但求子女不啃老,老來肯探望陪伴,已經開心過中六合彩;反過來父母要為子女防老,買樓買保險買基金買保障。老老實實,成功有父母幹,一輩子不愁衣食,父母搵錢仔享福,大家毋須酸葡萄。 請「全職兒女」照顧父母起居 人口老化是全球問題,不單止在香港,全球都要照顧老人家的需要,根本無法應付。昔日奉行一孩政策的內地亦遇上問題,原來內地有一項「新職業」應運而生,就是子女回家做「全職兒女」,照顧父母起居。全職兒女,簡而言之就是全職照顧父母,薪水由父母負責,當然包伙食及住宿。換句話說,薪水可以穩袋,所有生活開支由父母包埋。 令我茅塞頓開的是網上一則新聞報道,據報浙江寧波有一個40歲兒子,願意放棄月薪2萬人民幣的工作,轉做「全職兒子」來照顧父母,而父母從退休金中支取5500人民幣給他作為零用錢。帳面上看好像損失很大,但依據當事人講,以前月入2萬人民幣是月光族,如今只有5500人民幣反倒儲到錢。 事件引來網上熱議輿論,有人表示十分羨慕兼很想嘗試,亦有人認為根本是在美化啃老族,那麼大家認為呢?首先搞清楚護老和啃老大不同,一個要做,要付出才有收入;另一個乜都唔使做,只做蛀米大蟲!當然父母本身必須有一定條件,經濟上負擔得起。那些幫子女買樓供樓的父母,還有那些講到明老來不用靠子女養,能自給自足的父母,當然有條件可以聘請。 人當然會老。當自己還年輕,身體還健康,行得走得,照顧自己當然什麼問題都沒有啦!但當自己老了,身體機能退化大不如前,莫講有什麼大病,如中風心臟病之類,骨質疏鬆、關節退化等,連行路都要人攙扶時,可以靠邊個?當然可以請看護請傭工,但如果有得選擇,請兒女親自照顧自己的話,大家點揀點睇? 做孝順仔女 有糧出包食宿 義務照顧和收錢照顧是兩回事,全職兒女點止收份人工,免費食宿咁簡單?父母百年歸老,功德圓滿之後,家產財產就是gratuity!一份工,在公,可以成為被人稱讚的孝順仔女;在私,個個月準時出糧有錢剩,約滿又有酬金,呢份筍工邊度搵? 我自己都做過照顧者,當然知道照顧者唔容易。我同時亦是個職場女王,出來打工對老闆對上司對同事對下屬對客戶,又幾時容易做過?一樣要受氣! 養兒護老,積穀保老,居家安老;兒孫滿堂,承歡膝下不是夢!各位父母一想起這個畫面,係唔係瞓着覺都笑醒呢?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6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點解要用內地學童救香港?

王師奶真係唔明啲議員個腦諗乜,照計他們應該係精英,可是意見有時真係得啖笑。你可以話王師奶「㒼塞」,夏蟲不可語冰,唔識欣賞。小婦人唔明點解議員們提出用「外援」救香港殺校潮,保住香港教育名牌。王師奶批評人從不轉彎抹角,好多時指名道姓,你唔出聲,小婦人就當自己言之成理。 學生不是招之即來的路人甲乙 議員鄧飛話內地學童來港填補空缺,仲話也要向東南亞學生招手,不要因殺校潮而影響香港教育品牌。小婦人尊重任何人意見,何况鄧議員來自教育界,自己又是一校之長,應是內行人,何以竟「高見」若此?外地和內地學生,他們有自己的一把秤,權衡輕重,不是招之即來的路人甲乙。 最近翻閱5月30日《明報》刊登,有一名劉健宇先生(檢定教員,香港青年聯會會董)亦談及要統籌內地學童入學,緩減香港殺校潮。王師奶向來尊重誨人不倦的教師,雖然未知青年聯會是什麼組織,但既是會董,當然也是青年俊彥。小婦人尊重劉老師的意見,也誠懇地寫出作為一個市民,一個家長的觀點。劉老師說香港「搶人才」號召下,截至今年2月,已收到2萬份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申請,獲批的8797申請中,有超過8300名來自內地(約95%),這些高端人才定會帶同子女來港。劉老師認為香港不單對內地人才有吸引力,香港完善的教育制度及中學文憑試課程特點,對內地家長亦有魅力。 高端人才唔係「盲毛」 劉健宇先生慈悲滿懷,認為不少內地家長不熟悉香港制度,往往未能為子女做好最佳教育選擇,提議教育局統籌內地學童入校。執筆至此,王師奶好奇問:「劉老師,呢班係高端人才,唔係盲毛,佢哋早早就了解你口中所說的『完善的教育制度』和『中學文憑試的特點』,使唔使由教育局統籌入學呀?」仲要教他們去「叩門」?至於劉老師提及的賄賂問題,那只是個別事件而已,不足為患,不要小題大做。最後要問問蔡若蓮局長,教育局會否為內地來港學童推行類似本港小一分配學位及中學學位分配方法?教育局真有這些「餘力」? 最後,王師奶要向劉檢定教員進一言:有慈悲心的同時要有周全的計劃,憑一偏之見或一隅之得,不足以成大事。小婦人敬拋一磚如上。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email protected] (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6期]

詳細內容

媽媽維特:孩子內心的需要

我當媽媽後,開始學習認識情緒的價值,明白任何一種情緒都是自然而生的身心機制,不應以「好不好」、「對錯」來區分。情緒是給我們的寶貴信息,懂得接納情緒,明白當中的信息,我們就能找到方法,健康自在地應對當下的生活情景,例如親子矛盾。 尋找「正向出發點」 我曾在周華山老師的自在社課程中,學習到「我不是我的情緒」,即情緒不是來界定「我是誰」,我和情緒可以脫鈎。浮出的情緒底下,其實是尚待發掘的潛意識「冰山」,內藏很多固有信念、底層情緒。更重要的是,每個情緒背後都有它的「正向出發點」,例如「恐懼」是提醒我們規避險情、「憤怒」是為了得到正當的看待。看得到「正向出發點」,就能接納自己或身邊人的情緒,以正面狀態看待問題。 學習尋找「正向出發點」並不容易,卻讓我慢慢培養出一種心理預備,知道無論是阿仔發脾氣、跟老公爭拗,其實都可以嘗試去正面理解大家呈現的情緒。很多時,我都未必找到正向出發點,但在尋找過程中,我感覺到自己接納的空間大了,「承載力」強了。家中的能量氛圍也隨之漸漸柔和。 當然,頃刻被觸碰死穴、內心為之掙扎,甚至即時引發衝突的情景,依然是生活的日常。而最近我參加的「非暴力溝通」(NVC)課程,讓我更深入地察看衝突的源頭和解藥——情緒跑出來,是為了引領我們,照見我們內心的真正需要。看見、連結對方內心的需要,是健康地化解關係衝突的核心。然而,能夠真正同理對方的內心需要,關鍵是必先經過「看見、連結自己的內心需要」,而這就需要培養一種自我覺察的靜心。唯有看見自己的需要,讓自己進入內在的安穩,才有健康的狀態去同理別人,而非急於論斷、抱怨、指摘。 大仔本身躁底,今年進入青春期後更是明顯。他用客廳電腦打機,每當稍不順意,例如網速稍窒、被隊友拖累,都會拍枱拍櫈、咒罵不斷,全屋充斥戾氣。我很多時都是忍了一會,到忍不住時出口告誡,告訴他有情緒並沒有問題,問題在他的行為影響全屋人,希望他停止不合比例的發泄。通常他都不回應,頂多是沉默一會,很快又繼續邊打機、邊咒罵。 求內心平靜安穩 學習NVC後,我知道面對這情景,第一步是連結自己的需要。我靜心觀察自己的身體和情緒,知道自己很受喝罵聲和拍打聲影響。我感受到身體的顫慄反應 ,來自一種深層的驚怕,很可能與幼時已遺忘的片段相關。而不管是何片段,我此刻最需要的是平靜和安全感,肯定自己「真正安全」。 至於連結阿仔內心需要的一步,真的不容易。我試了好幾次都做不到,因為很快,我就會回到自己的安全感需要上,不自覺地覺得「阿仔發泄情緒是在威脅我」。後來,我跟同學一起練習,彼此扶持下真正進入內在的平安,我終於可以放下自己,叮一聲,第一次連結到阿仔的需要。 首先,他需要打機,是因為那能滿足能力感、自我肯定的需要。而再往深走,我發現他同時渴望不受干擾地滿足能力感的探索,那是一種安穩的需要!發脾氣的背後,是他需要內心的平靜安穩。他沒有靜心面對外在干擾的能力,唯有把自己被擾亂的狀態向外傾瀉,所以,他不能按我需要停止發泄——表面上,我和他呈現的形式差天共地,但其實我們的核心需要何其相似!當我發現我們的相似,我對他的同理加深了,內心也更安穩自在。有了這份基礎,下一步就是找適合的時間,跟他談如何處理。在此讓我勉勵自己,加油啊! 文:葉杏麗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6期]

詳細內容

英倫助鄰:淺談grammar school

香港與英國的教育大不同,移民英國後,昔日每天與功課、默書、考試搏鬥的日子,突然變成每天上學都有遊戲、運動的英國校園生活,相信小朋友就十分享受,但就不是每個家長都十分適應!慣了每天跟進子女功課,但來到英國,連教科書都沒有,好多家長嚷道難以掌握子女的學習進度,看着他們不用做家課、趕補習,反而忙着參加各種課外活動,不禁質疑是否太過遊手好閒呢? 入學試11+難度高要操練 為此,可能有些家長希望子女入讀競爭力較高的學校。有經濟條件的可以考慮私立學校independent school;若是希望繼續享受免費教育的,自然就會想到入讀文法中學grammar school。 Grammar school簡單講,是通過入學試成績作為收生標準。入學試11+(為適齡準備升中的11歲學生應考,故常被稱為11+考試)會在Year 5學期尾至Year 6開學初期舉行,但考生往往需要備戰經年,因為入學試內容並非一般小學會教授,家長往往都要一早預備有關試題供子女操練,參加應考補習班亦是平常。好不容易才來到外國愉快學習,是否又要回到競爭的路上,提前在小學階段就要操練應試呢?這畢竟是價值觀問題。 上期專欄提過,grammar school在地區的存廢會因地方議會長期受哪個政黨控制而不同。現時英格蘭有163間grammar schools,北愛爾蘭有69間,蘇格蘭則完全沒有。所以想子女升讀grammar school,家長須先選好地區。大受港人追捧的曼城外圍的Altrincham和倫敦東南面的Kent,都有不少著名grammar schools。 Grammar school在英國一向都是個爭議題目,有人為了入學精心籌備多年;亦有人恨之入骨,堅決反對。有人認為grammar school有助弱勢家庭兒童通過成績向上流;反對的理由除了認為應該有教無類外,更有研究指出grammar school令地區整體成績有所下降。 精英式教育已非歐美主流 11歲就以學術能力去編班入學,揀選高能力的一群集中起來教育,這種精英教育方式在我們香港人看來可謂理所當然。香港中學都以學生bandings來分,現在是3個bands,從前更細分5個bands,然後band 1中學內再設精英班。精英主義從小到大薰陶我們,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但其實此等以成績決定升中的教育制度,早已不是西方現代教育主流,在歐美發達教育國家鮮有如此,英國仍保留grammar school可謂異數。 在英國,雖然一般的綜合學校comprehensive school不以能力收生入學,但都會按學習程度分班上課,好使不同能力的學生接受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式。 每人價值觀不同,但說到選校,不論在港在英,我都建議選適合子女的,而非家長想要的。大家好不容易才來到英國,莫忘初心。 文:Eiffel 作者簡介:三個小孩的爸爸,從前在港組織家長組織爭取教育改革;今日出走英倫,繼續關注學校教育,協助香港家長選校入學。 http://www.facebook.com/LunLondon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6期]

詳細內容

善養救未來:善養在社區系列:咖啡店老闆奇妙經歷

善養孩子,不限於在家中,也不止於血緣關係。善養本是一個推動大同社會的信念,我們是如此相信,也一直與不同社群的有心人一起,在自己可做的範圍內,耐心而堅定地一步步付諸實行。 位於銅鑼灣耀華街的「度 Beyond Coffee & Bar」,就是善養社群之中,共同栽種善養果實的社區伙伴之一。想當初,老闆Johnson開咖啡店的初衷,也正正是想創造一個超越咖啡與商品的交流平台,讓美麗的人與事,可以在這裏被盛載,被滋養,被善養。 ****** 我的咖啡店參加了「青年職場共融體驗」計劃,每次跟新學員相處對我來說都是一個歸零的旅程:我不僅看到每個人的特質,更讓我重新學習和體驗教育是什麼一回事。 健仔(圖)斯文,聲線細小,不太愛說話,每一步工作總要回頭看請示,顯得特別沒有自信,活像童話《白雪公主》裏那個小矮人——害羞鬼。 跟健仔相處,對我最大的挑戰除了是需要時刻鼓勵他提高聲線回應,還要教他如何能自己穿好工作圍裙,對呀,就是獨立穿圍裙那麼簡單對他來說也非易事。 (作者提供) 努力向途人打招呼 終獲回報 一天下午,我對健仔的進度感到有點氣餒, 當下我約他坐在門外,了解他為何總「害怕」跟客人打招呼,他的答案讓我意外,原來他怕被人在街上認得他!我跟健仔分享了一次我和11歲的小女兒站在店門外跟途人打招呼的經驗,女兒不消10分鐘就告訴我她感到非常難受,因為感覺途人都當她像透明人一樣。 說罷,我邀請健仔跟我一起練習跟途人打招呼,健仔終於明白原來要人注意可不是那麼容易的!我跟他在門外一起足足站了個多鐘,我跟健仔說:「健仔,你知嗎?只有在意你的人才會在意你打的招呼,而愛你的人會很渴望你熱情的回應。」健仔聽得很明白似的,接下來,他不斷努力向途經的人打招呼甚至揮手。看着他的努力,我默默在心中為他祈禱,希望真的會有人——縱使只有一個也好——能給健仔一個回應,一個點頭,一個微笑,讓健仔有成功的體驗!奇妙地,在他下班前的最後10分鐘,感恩迎來了一個客人。這是2023.04.27,下午4時50分, 我忘不了這奇妙的一刻! 自此健仔不再害怕跟人打招呼了。在最後一天的實習,健仔竟然用了10分鐘就自行穿好圍裙!當天健仔媽媽和哥哥來探班。健仔更主動為媽媽冲泡我家特飲!眼前我看見的是一輛啟動引擎的小車子! 人生的成長,其實就是需要那麼一次機會,一次成功感,即使只是微小到在圍裙上成功縛上一個小小的蝴蝶結!若我們不吝嗇給身邊任何人一丁點的友愛,縱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點頭微笑,奇蹟就是這樣出現在生命的每一刻! ****** Johnson這個故事,在於沒有以能力定義或責怪孩子,作為一個老闆,在感覺氣餒的時候,他選擇用最大的同感心聆聽,然後陪伴學員做到,並找回自信,他嘗試走相信孩子的善養之路,結果讓他也在作為人生導師上有了很大的成長。但願Beyond Cafe這社區小店能繼續成為滋養人家孩子的搖籃,一如孔子在《禮記.大同與小康》所曰:「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期待日後與大家分享更多善養在社區的故事。 文:Johnson 作者簡介:「度 Beyond Coffee & Bar」創辦人,致力結合藝術及咖啡,舉辦藝術分享及創作活動,以推廣正能量,將善養精神應用在社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6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學好英語的有效認知辦法(二)

良好的語音意識(phonological awareness)能夠幫助孩子學好英文。家長可以通過不同的語音意識練習,促進孩子的拼音解碼能力發展,包括分辨語音、找元音(即vowel:a、e、i、 o、u)、數音節,以及辨別首、中、尾音,辨識押韻等,從而強化孩子的串字及英文閱讀表現,提升英語水平。有效的語音意識練習有以下特色: 多比較:語音辨識的能力,可以被理解為一種歸類比較的能力,家長不妨多與孩子討論相同或相近的語音,並講解押韻音的結構和規則,例如:"king"、"ring" 串法接近,尾音相同而押韻;"man"、"tan"押韻,尾音相同;但"ing"和"an"就不押韻不相同。"c"通常會被讀成"/k/" ,例如 "cat"、"clip",但當他遇上"e"、"i"和"y"時,就會被讀成"/s/",例如"cent"、"city"和"cycle"。 其他遊戲,如唱英文兒歌、串連押韻字(如"all"、"ball"、"wall"、"law")或用押韻字造句等,重點強調字詞之間的節奏和語音比較,都十分有用。此外,其實中文的字音練習(如幫助孩子分辨「港、講」等同音字、「鋼、江」等近音字、「鋼、防」等押韻字),亦可以提升孩子的整體語音意識,包括英語水平。 (圖:黃清渝) 拍手數音節 圖像增趣味 多動態:家長可以透過動態活動或遊戲來促進孩子的語音意識,例如先與孩子找出生字的元音(如"mother"中的"o"和"e"),再引導孩子先通過拍手來數音節(如聽到"father"拍2下手,代表2個音節;"supermarket"拍4下手,代表4個音節)。較年長的孩子可以更進一步,通過閱讀來數音節,例如讓孩子閱讀文章,當閱讀到有3個音節的詞語時就按音節拍手;又或者快速地在文章中,找出有3個音節的字詞。 多圖示:要孩子記得所學,就要讓孩子感到有趣。雖然語音意識練習很多時跟聽覺有關,但如果孩子能夠透過清晰的圖示去學習語音(如"Ian and Ryan train in the rain."配上2名小孩子在雨中接受訓練的圖片),有助孩子比較語音,記得不同的語音之餘,亦更容易明白相關意思。 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賽馬會「童步向前」英語學習計劃》,自2021年起在小學推動英語學習計劃,以提升初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動機和能力,有興趣可瀏覽以下網址:www.youtube.com/@jcprojectrise3026/featured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http://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6期]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體能訓練有時序?

現時有不少兒童面對不同的發展障礙,原因各有不同。而體能發展是其中一種受影響的範疇。 幼孩一般6個月左右能坐,9個月能爬,約1歲學會走路。有體能發展障礙的兒童或未能追及正常的發展里程碑,而接受適當的訓練有助提升身體上的各種能力。 然而,訓練時,為達至體能發展的不同階段,應按部就班,即跟隨發展里程碑的順序,還是愈早開始各體能階段的訓練,愈是理想? 事實上,按部就班與否,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舉例,患有腦麻痹且肢體肌能較弱的兒童,往往到適齡階段仍未能走路。有個案甚至到3歲、6歲也未能自行坐立或爬行。即使他們還未建立坐立或爬行的能力,物理治療師為減低因延遲站立及步行對肌腱骨骼造成的負面影響,會利用助行器具協助他們站立及步行。 不過,因應個別兒童的能力及需要,處理方法不盡相同。 有不少家長帶着有體能發展遲緩的子女接受物理治療訓練,他們都希望子女的體能發展能盡快達至適齡水平。過往有個案到3、4歲,會走路,卻遲遲未學會跳。根據正常的發展里程碑,早於2歲左右就能雙腳跳。孩子已3、4歲,家長當然想子女跟其他正常發展的小朋友一樣,會跑、會跳。可是,有些個案不但未能跳,連走路時也東歪西倒。有別於較早前提及的情况,過早鍛煉較高階的發展階段未必恰當。 先訓練核心肌力 平衡步姿 走路不穩,或因核心肌力弱,過早練習跳躍可能會弄巧成拙。跳躍時,要運用下肢肌力,撐向地面,以提起整個人的重量,做到騰空的動作。如果孩童未能有效地運用核心肌肉,平衡力會較同齡小朋友弱。若訓練只着重加強下肢肌肉的爆發力及跳躍動作,而忽略核心肌肉的鍛煉,日子久了,核心肌肉會變得更弱,難以改善步姿及平衡力。隨着成長,他們會容易跌倒受傷。 於此類個案,先訓練核心肌力及步姿平衡,比起只管跳躍更為重要。 就着後者的情况,讓我分享如何洞悉子女因平衡欠佳而出現的狀况,有助及早發現問題。 以下為常見的情况: 1. 站立或步行時,膝頭鎖緊,甚至向後彎。 2. 常用腳尖站立或步行,令小腿肌肉比大腿及髖部發達,肌肉大小比例異常。當腳掌放平地上時,平衡力反而比用腳尖企時還要差,軀幹的搖晃變得明顯。 因此,過早開始各體能階段的訓練未必理想,應就着個別問題而釐定訓練策略。 於子女的體能問題及訓練,家長應尋求專業意見,讓子女得到針對的治療。 如對以上內容有疑問,請向物理治療師查詢。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及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文:陳綺華(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6期]

詳細內容

讀書時節:圖書館長築溫暖小窩

閱讀活動結束,我們送走了學生,再來處理要後續跟進的工作。等我回到學校的圖書館——那是我辦公的地方——我才覺得雙腿痠得很,嗓子微微乾痛,大概這幾天路走太多,扯開嗓門說太多話了。當累得不行,想趴在桌上歇一下的時候,我突然注意到案上放着前天送來的包裹,那是早前訂的書。當中有本正來得及時,它是《療心圖書館》。 《療心圖書館》(網上圖片) 作者:彭冠綸 (館長小編) 這本書像是圖書館工作的心情札記,作者是筆名「館長小編」的彭冠綸館長。據作者所說,她服務的圖書館位於偏鄉小鎮,屬於一人管理的規模。書中,她給「圖書館這個看似很無聊的地方」記下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小故事。這些圖書館的日常點滴,折射出作者對於閱讀及閱讀的推廣、教育孩子和個人職志的思考。 讀着館長小編平實而溫厚的文字,就能發現,作者用心經營一個閱讀的溫暖小窩,其不二法門,是愛和善意。圖書館和倉庫的分別在於:圖書館不但要有書,更要有愛和溫暖。她毫不吝嗇給出自己對閱讀推廣的看法,在培養小讀者的閱讀興趣方面,她指出「給機會」和「給時間」兩件事尤其重要,所以她看到被孩子們取書翻得亂七八糟的書架,反而會很高興。因為這證明了小朋友有機會和時間,能穿梭在書架間,為自己選書。她的圖書館還時常舉辦各種閱讀活動,給小讀者創造閱讀的外在動機,把書本帶到孩子的身邊,讓他們從書中體會到快樂,得到收穫,最終發現:閱讀本身就是一份獎賞。 從書中獲得力量 成長路上披荊斬棘 我們跟隨館長小編的思路,思考閱讀教育的意義:大家都說,培養小朋友的閱讀習慣是重要的!但之所以重要,說到底並非只為了讓孩子學會寫字,也並非只為了升學寫作。那些看得見的分數,固然為一時之用,但那些看不見的、從書中得到的內在素養和力量,才是成長路上給孩子遮風擋雨的保護罩,也是他一路上披荊斬棘的武器,甚至是將來成就孩子的關鍵資本。正因如此,兒童圖書館的經營,不應執著於借閱率,把眼光放遠,這是一場無限賽局,經營者需要有教育的大局觀!彭館長說中了我的心事,我相信,為孩子留一本書,以滋養他的生命,是每個做閱讀教育的人,念茲在茲的心願。 觸動我的,還有館長對職志的態度。誠如作者所說:圖書館的崗位常被人誤以為是「輕鬆的差事」;圖書館也常被人誤以為是「最不重要的部門」。作者暗暗慶幸自己沒有把這些話聽進去,卻是全力以赴,化身「萬能館員」:從活動規劃到講員邀請,從圖書採購到設備維護,甚至連活動海報設計、宣傳影片攝錄剪接,都一手包辦。非圖書館專業出身的她,邊學邊做,向同行前輩請教。同時,她珍惜自己的與眾不同,明白自己的優勢正在於和別人的不一樣!她帶着一顆媽媽的心,帶着充盈的善意上路,用心揣摩,跨越界限,努力發掘並賦予圖書館工作的價值,發揮圖書館的影響力,用自己工作的成果做證明,告訴大家:圖書館和其他崗位一樣重要,而閱讀的培養可是無可替代的! 館長娓娓道來,掩卷之際,我感同身受——我只算是彭館長的半個異地同行,但我發現,我們的處境,學校圖書館和小鎮圖書館工作上的難點、突破點和滿足點,卻大致相類。這本書足以在繁忙的學期末療癒我們,在我們疲憊不堪的時候給予能量,暑假前整理期間,思考圖書館工作和閱讀教育的意義,初心莫忘。 作者不止一次說起:在圖書館工作是她的幸運。這竟然也是我內心常常在呼喚的:我想拿我圖書館工作的幸運,讓孩子們愛上閱讀,找到生命中的光。 文:倫雅文(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 作者簡介: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6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窗邊的小荳荳:小荳荳的兩難抉擇(上)

小荳荳在演藝方面很有天分,自小就喜歡唱歌、跳舞、演戲。她也演得實在好,每每學校有大型演出,學校都會邀請她選角,也常常會選上。她不但喜愛舞台,近年不同媒體的興起,她也感到興趣。有時她亦會參與一些短片製作、微電影等的拍攝。雖然都是當配角的多,但作為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她算是演藝經驗非常豐富。 學校常常都會為不同才華的學生提供發展機會。前幾天,小荳荳收到學校通告,學校準備自行製作一齣微電影,講述學生在校園內的故事。媽媽都不用問她了,知道女兒的心意,就替她報了名。教師通知她入選這次戲分最多的主角角色試鏡。這真是大好的消息!正由於是主角角色,試鏡過程也特別嚴謹。學校請了專業的電影製作團隊來幫忙,這個角色試鏡共需兩天。 爭取微電影主角 用心準備 收到劇本後,小荳荳看了幾次,非常投入,她覺得劇情寫的就是她自己一樣,這是過去未曾試過的。當下,小荳荳已感到自己很想很想得到這個角色。雖然對白很多,而且每一場戲的情緒都不一樣,挑戰很大,但學習演戲多年,這次是難得的機會,可以把過去的經驗和所學用上,所以小荳荳特別用心地去準備,揣摩角色的性格,配合不同的表情、姿勢、動作。在家裏用手機把自己的演出錄下來,反覆看了幾次。把表達方式改了又改,滿意了,安心去睡。 第一次試鏡 順利通過 試鏡的日子到了,小荳荳說不上信心滿滿,只是已做了充足的準備。如說心情很輕鬆是騙人的,很想得到一個角色時,心情少不免緊張和患得患失。原來,這次參與選角的同學也不少,其中一些是有經驗的同學,也有一些是對演戲有興趣,但是沒有太多經驗的。令小荳荳驚訝的是,想不到這麼多同學來參與試鏡;更甚的是,平日沒參加舞台演出的同學表現也這麼好。小荳荳深深吸一口氣,跟自己說了一聲「加油!」就自信地站到射燈和鏡頭前,把她前一晚準備好的角色設定演出來。試鏡非常順利,導演也說小荳荳演得很好。眼看第一關是通過了。 第二次試鏡vs.畢業旅行 回到家裏,小荳荳心情輕輕鬆鬆地準備第二次試鏡。睡覺的時候到了,小荳荳打開日程表一看。「咦!怎麼明天是學校到海洋公園旅行的日子?明明記得是下星期,怎麼會是本星期?」小荳荳焦急地翻着日程本子,自言自語地說:「肯定是我太專注練習劇本,把時間都忘了…… 時間上衝突了。啊!怎麼辦?」 這是畢業前最後一次學校旅行,盼了一整年的學校旅行。之前一直想着在哪個景點與哪個同學一起拍照,要擺什麼姿勢;先去玩哪個機動遊戲,再去哪個展館參觀。要參加試鏡的話,一切就成泡影。要去學校旅行的話,就損失這個可能是一生人第一次當主角的機會。真是個兩難的抉擇!小荳荳急得快要哭了!(待續) 文:徐區懿華(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童年就像暢銷書《窗邊的小荳荳》作者一樣頑皮,惜終生未遇上啟蒙的小林校長,唯冀盼成為學生的小林校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6期]

詳細內容

A苗園圃:小五生談戀愛事件(上)

今年2月14日情人節的晚上,小強看見爸爸送我一束鮮花;在濃情蜜意氣氛推動下,他突然說出埋藏心底已3個多月的小秘密。 好「有型」的表白 「媽媽,在去年的11月,我向一個很喜歡的女同學好『有型』地表白了!」聽到小強的分享我有點驚訝,因為他平時總在說女同學如何地無理取鬧,表示自己怎樣有兄弟情便已足夠,豈料少男原來已情竇初開。追問之下,知道他們曾是同班同學,放學時大家乘搭同一公共小巴,偶爾更會坐在一起,車程中談天說地。「她比我遲一個站才下車,有一次我趁離開車廂前,輕聲在她耳邊說:『喂!我好喜歡你啊!』然後就很瀟灑地下車。」這次好「有型」的表白在數日後換來一張回應字條,女同學明確表示,可以成為小強的女朋友。 媽媽勸阻還是鼓勵 小秘密公開以後,小強隨即分享最新遇上的難題。「她上個月生日我忘記送禮物;今天情人節又因媽媽你沒給我『出糧』,所以無法送她朱古力……不知是否因上述原因而生氣,我覺得她近來不太理睬我。」我應否乘機勸阻他不要太早談戀愛呢?正值反叛期的開端,阻止真的有效用嗎?會否弄巧反拙,令他不再願意分享心事?權衡過後,深信是天父給予衝動兒成長的一個機會,我決定陪伴小強走這段感情路,從中協助他了解兩性異同,學習關係的建立與維持。 「對於特別日子,女孩子一般比較敏感。這樽是我剛巧新買你最喜愛的蜜糖,如果你捨得,明天可以送她作生日禮物補償。明早媽媽送你上學時順道一起到便利店買朱古力好嗎?遲送好過沒送。」小強雙眼發光,輕輕點頭應好,我也為他的捨得而感恩,因為自他步入兒童期以來,都不怎麼願意分享自己所愛的食品。 晚餐時我問小強:「她喜歡你送的蜜糖和朱古力嗎?」他回應:「她表現雀躍,非常開心啊! 」雖然當刻我對自己所作的對不對仍存疑,但見他同埋心大有進步,也為其主動維繫關係的成熟表現而感欣慰。 猜疑心下無奈被分手 成為男女朋友後校內相處狀况是怎樣的?小強描述他們在小息會一起分享零食,站在走廊邊看風景邊閒聊,論及天南與地北等。這幅繽紛美麗的圖畫,沒多久顏料便沒法再填上了。一日小強下課後氣冲冲,用激動又帶有怨屈的聲音說:「媽媽,她近來又再次不理會我了,我有直接問她因由,但得不到答案。今天我透過她的閨密收到一張字條,看後真的好嬲!她竟然說我是『渣男』!」 閨密進一步解說,女朋友最近在小息時看見他與其他女孩談天,於是認定他為「渣男」……「她認識我多年,難道不知道我是什麼人嗎?我最愛就是找人閒聊了,她不理睬我,我才去找別人聊天呀!根本沒其他意思!」我明白他氣憤在於被誤會,也意會到女孩的反應是呷醋表現。正處於所謂「小學雞」的階段,兩小伙子仍未有能力作適切的溝通。我該怎樣做才好?要說些什麼話才能安撫小強背後那強烈的又可能十分複雜的情緒?篇幅關係,下回繼續。 文:莊兒 作者簡介:白天與少年為伍,同哭同笑同青春,一起並肩闖蕩;夜裏夾在ASD大兒和ADHD小兒之間,生命中途掏空自己,重新學習「溝通」。為扶苗兒成長,園圃中默默耕耘,力尋妙方實踐。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6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