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父親節專題] 外冷內熱「流心」爸爸 胡諾言:「我都唔係好想做一個嚴父。」

坊間總愛把父親的形象塑造成超級大英雄,但其實在子女的眼中,爸爸不是英雄,而是凡人,像流心朱古力般,硬漢子的外殼,包裹著感性的軟心,就如三孩之父藝人胡諾言。 藝人們所追求的目標各異,但自願也好,非自願也好,一旦踏入幕前,頭頂上便多了一個光環,從此不再是凡人。眼前的胡諾言(胡仔)在攝影機的鎂光燈下,演繹型格、童真、沉思的不同形象,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把光環的魔力發揮到極致。只是,在世上有一處地方,禁止使用光環的魔法,只能以凡人之身每日演出同一齣戲,那個地方叫「胡氏五口之家」。 有些資深爸爸間中想有私人空間,但已為三孩之父的胡仔總愛一家人行動,時常想著與家人分享好吃的、女好玩的事物。 好人當賊扮 那齣戲叫做「爸爸是訓導主任」。 「孩子教養上,我會比較緊張。我要求佢哋要規矩啲,人前人後要有禮貌。」胡仔續道:「譬如我會提佢哋,返到屋企啲鞋要自己執,啲書包要自己擺好啲,瞓覺前要執返好自己啲書。」 胡仔有二女一子,大女胡芷苓最似他,性格自律,功課不用操心;二女胡芷悠最嬌嗲,愛抱抱錫錫爸爸;細仔胡澔錕三歲已有主見,猶如小大人。三子女性格各異,但對於爸爸的看法卻一致。「佢哋會覺得我好煩,知道呢啲嘢一定係出自我把口,呢個亦都係……唔知呢,星座啩,我處女座,可能比較奄尖啲。」 愛攬攬錫錫的二女兒是把胡仔由內歛變肉麻的推手之一。 於是,胡仔在家中不但變回凡人,更變成「煩人」的訓導主任,再加上康樂主任太太陳琪的「神助攻」,角色更加不討好。 「我成日想件事出發點好,話俾小朋友聽,你唔准咁樣、又唔准咁樣,但係佢哋冇人聽。跟住我老婆就會出嚟,唔好理老竇,冇嘢㗎,我哋去玩啦去玩啦,然後啲小朋友就buy曬我老婆。」 他無奈地道:「我有時會同老婆講,永遠就係好人當賊扮。」 三歲的細仔,年紀小小,便已很有主見。 孩子是一面鏡 話語一落,瞬間伴隨著誰能明白我的寂寞,但明知角色沒有「觀眾緣」,為何仍要堅持?答案係愛呀哈利。 他坦言:「我都唔係好想做一個嚴父。但我嘅出發點都係希望佢哋好,想人哋讚佢哋係好好嘅小朋友。」轉頭又說:「雖然嗌十次有九次都做唔到,但我會繼續一路一路去灌輸俾佢哋。」 胡仔雖然是一位嚴父,但心底裏更著緊親子關係。 胡仔回想這方面的堅持,可能是受父母的影響。「細個嗰時,爹地媽咪會提我唔可以咁樣咁樣,要規規矩矩。現在明白係因為小朋友就好似一塊鏡,父母會喺子女身上看到自己嘅缺點,唔想孩子重蹈覆轍。」 然而,教小朋友也如拍戲,有時未必能夠一take過,也有NG的時候。「有時佢哋曳,我語氣大咗少少話佢哋,甚至乎令佢哋喊都有試過。譬如二女比較眼淺,少少嘢佢會喊,跟住就話唔鍾意爸爸。」 弄哭家中公主,嚴父點擺平?「我等佢cool down之後,用啲玩具、零食去?吓佢,咁就冇事了。」 由零開始到跑了三屆馬拉松,胡仔藉此身教,向孩子灌輸只要專注做事,便能由不可能到可能。圖為大女兒與老婆在賽事終點支持胡仔。 胡仔說孩子像一面鏡子,父母會在子女身上看到自己的缺點。 內歛變肉麻 ?返公主固然事大,但,這樣一來,說好的嚴父形象呢?事實上,雖然教好小朋友是胡仔的目標,但他心底裏更著緊親子關係。更甚者是,處女座的他,縱使已不是新手爸爸,但仍力求完美,還在不斷地學習與子女的溝通技巧。「溝通唔係我強項。因為細嗰時爹地媽咪要搵食,拚搏為主,好典型嘅香港人,所以唔會好似有啲family每晚坐低食飯傾計。」 父母自少對胡仔的教導,也影響他對子女的教養。 胡仔的父親是消防員,母親則是家庭主婦,兼職在家車衫幫補家計,一家四口雖關係親密,但不會常把「我愛你」掛在嘴邊。「我哋比較內斂啲,有啲乜嘢唔會講出嚟,反而父母會用行動去表達對我同細佬嘅愛。」 小時候一家人到大排檔食飯,到荔園、海洋公園遊玩,或細聽父親昔日在觀龍樓英勇救人的事蹟,又或與父親到鴨寮街逛工具檔攤,已是最親密的親子時刻。 大女兒十一年前出生,胡仔說女兒的性格最像他。 改變他的,就是胡氏「三寶」。「我都好唔怕醜,同仔女講『爸爸真係好愛你,I love you』。」難忘的親子時刻比上一輩更精彩:「最難忘係大女一、兩歲時,同佢一齊上playgroup,一齊參與完成指令。二女就好窩心,每次瞓覺前都要講故仔,做啲肉麻嘢,攬攬錫錫。細仔呢,最珍惜係第一次同佢沖涼,同埋剪臍帶。」 流心朱古力露餡 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由內歛變肉麻,胡仔的嚴父形象就像流心朱古力的外層,開始慢慢地融化,但胡氏「三寶」的「攻勢」沒有減弱,更不時手作禮物送給父親,溫柔地、無聲地戳破嚴父的外殼,甚至直視爸爸脆弱的內餡。 (圖上)胡仔的愛犬,數年前離世了。(圖下)大女兒為了安慰爸爸,親手給他做一隻立體臘腸狗手作。這一份獨一無二的心意成為了胡仔心目中最難忘的禮物。 「我之前養咗兩隻狗,一隻迷你芝娃娃,一隻係臘腸狗,兩隻狗都走咗。臘腸狗養咗十幾年,佢幾年前走時,大女見我唔開心,後來學校勞作班學做立體公仔,佢就做咗隻臘腸狗俾我。」旁人沒有看到他的眼淚,但心思細密的女兒卻透視了父親的內心,用自己的力量安慰爸爸。 說罷,他打開手機展示臘腸狗公仔的相片,續道:「除非我走咗,我死咗,呢隻公仔會一直放喺屋企唔會丟掉。」誓言式的告白,說真的,還是留在心裏好了;否則,餡已露,心已流,訓導主任一角便再不能「演」下去了。 胡氏三寶的「攻勢」令胡仔嚴父外層融化,露出溫暖的流心內餡。 採訪及撰文:《GRWTH日報》特約記者沈一怡 圖片:《GRWTH日報》特約攝影記者安廸及受訪者 編輯:《GRWTH日報》編輯組 協力:許安蕎 場地:The Stadium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GRWTH父親節專題] 從繪本看教養 10位好爸爸大檢閱

小朋友,六月份有甚麼節日?別只記得要選禮物的六 ‧ 一兒童節和吃糉子賽龍舟的端午節,反而忘記了為一家之主而設的父親節?今次⟪GRWTH日報⟫為大家尋到繪本世界中的十種好爸﹑暖爸:有踏實型﹑有英勇型﹑有勇於認錯的﹑也有努力賺錢養家的……到底他們的好,好在哪呢?不如來個好爸爸大檢閱,既給他們一個讚,又一同看看父職對兒童成長的重要!   1. 孩子最崇拜的超厲害爸爸 書裏的小小動物們描述自己心中的爸爸,都是平常和爸爸相處時,自己認為爸爸最厲害的地方。小時候,哪個小孩最崇拜的人不是爸爸呢?「爸爸」的角色和榜樣,的確會影響孩子一生! ⟪我爸爸超厲害!⟫ 作者:宮西達也 出版社:維京國際   2. 就算沒血緣也傾力去愛孩子的爸爸 兇猛的霸王龍,遇上剛出生的甲龍寶寶,一句「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展開了一段溫馨逗趣的親子之情。雖然霸王龍和甲龍寶寶沒血緣關係,但霸王龍付出的父愛,令許許多多的大小朋友動容啊!就算沒有血緣關係,只要傾力去愛孩子,還是可以做個很棒的爸爸! ⟪你看起來很好吃⟫ 作者:宮西達也 出版社:三之三文化   3. 有勇氣改過的爸爸 自私的阿松爺爺總是獨佔所有的甜柿子,不過當他遇上隔壁新搬來、非常愛分享的哎喲奶奶,阿松爺爺就從極端的自私,變成樂於與人分享的人了。一個人的性格成長,可能是天性,也可能是過往經歷所形成,能一如阿松爺爺般,願意踏出改變的一步,是需要勇氣、願意離開安舒區的心,這份精神,值得大家好好向他學習呢! ⟪阿松爺爺的杮子樹⟫ 作者:須藤麻江 出版社:道聲出版社   4. 踏實又顧家的爸爸 天半亮,微光從豆腐店的窗戶透出,林老闆先是浸泡豆子,又將豆子打成豆漿、做成豆腐腦,壓掉其中的水分,豆腐就做好了。才剛打開店門,就有好多人來買新鮮的豆腐!忙碌的一天過後,林老闆和他的太太做了一桌子的豆腐料理,要請女兒的外國同學吃飯。踏實又顧家的爸爸,是子女滿有安全感的來源。 ⟪豆腐⟫ 作者:郝廣才 出版社:格林文化   5. 盼望一家團聚的爸爸 爸爸在外面蓋大房子,每年只能在過年回家一次,回來抱抱小女孩、一家人吃年夜飯、看熱鬧的街景……到爸爸又要回到工作崗位,小手緊握幸運幣給爸爸,是離散聚合間,對下次團圓有更深的期盼。在外打工,忍耐着孤單的爸爸,讓小孩更珍惜每次與親人相聚的時光。 ⟪團圓⟫ 作者:余麗瓊 出版社:信誼   6. 對孩子充滿牽掛與愛的爸爸 小女孩央求爸爸教她騎單車,感到害怕的她,不讓爸爸放手,直到她說可以放手方可。終於,女孩學會騎單車,爸爸才發現,學會放手也很不容易,也會讓他害怕,怕女孩一離開,就再也不會回到他身邊來。爸爸的牽掛和愛,未必常掛在口邊,但其實一直都在啊! ⟪不要放手喔!⟫ 作者:珍妮‧威利斯 出版社:上人文化   7. 為了家庭奮不顧身的爸爸 爸爸在漁船上當「報務員」負責打電報發送和接收訊息,與其他船隻或是岸上電臺聯絡。有一次,作者的爸爸因事不能如期上船工作,被另一位爸爸替工去了。可是,那艘船遇上了暴風雨,再也沒有回來。作者一直覺得很抱歉,常常希望學習一種可以傳送到另一個世界的密碼,向那位爸爸傳達說不出口的感謝和歉意。 ⟪爸爸的摩斯密碼⟫ 作者:石麗蓉 出版社:小熊出版   8. 努力讓家人在有限的經濟條件下過得更好的爸爸 每月的發薪日,爸爸都會帶全家一起到迴轉壽司店大快朵頤,但和別人家不一樣的是,他們家有暗號!爸爸用暗號引導,讓全家人在目不暇給的佳餚誘惑中作聰明的取捨,以不超過預算的方式盡情享受用餐的樂趣。全家都願意配合爸爸的暗號,在有限的經濟條件下活得更好! ⟪迴轉壽司⟫ 作者:長谷川義史 出版社:上誼文化    9. 堅持以藝術帶給人感動的藝術家爸爸 爸爸是一個詩人,會自資出詩集在街上販賣。雖然買的人不多,欣賞的人也少,常常遇到挫折,還要帶着小女兒陪伴他走在路上。即使有人嘲笑或忽視街頭藝術家,但他們仍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富有的,堅持用藝術鼓動生命的節奏,帶給人們感動。 ⟪你喜歡詩嗎?⟫ 作者:米雅/詩集:Michael K.K. Smith 出版社:小熊出版   10.讓孩子變得更勇敢的爸爸 豆太是個非常膽小的男孩,他最怕黑漆漆的晚上,甚至不敢半夜一個人去上廁所,可是,有一天晚上爺爺生病了,得有人去找醫生來看病,為了最摯愛的爺爺,豆太終於鼓起勇氣,在黑夜裏,朝着半里外的山腳下跑去,爺爺有救了!豆太因着最摯愛的爺爺,甚麼都顯得微不足道,他也變得更勇敢了! ⟪魔奇魔奇樹⟫ 作者:齋藤隆介 出版社:和英文化   資料整理及撰文:⟪GRWTH日報⟫ 特約記者Irene Cheng 內容提供:GRWTH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GRWTH學術] 北美帝王蝶大遷徒之謎

(圖片由筆者提供) 「一隻在巴西的蝴蝶鼓翅飛翔,會在德克薩斯州誘發一個龍捲風嗎?」(Does the flap of a butterfly’s wings in Brazil set off a tornado in Texas?) 是美國氣象學家愛華德.羅倫茲(Edward Lorenz)在第139屆美國科學進展協會上所發表的論文題目,最初是用來描述大氣對流狀態的變化軌跡。想不到真的有蝴蝶與氣流有關,而且還是一道在延續四千公里的帝王蝶龍捲風。 (圖片由筆者提供) 一般帝王蝶的生命週期只有四至五個星期,在秋季出生的帝王蝶則例外。在秋季破繭而出的帝王蝶會開展為期兩個月的蝴蝶大遷徙,從加拿大遷到墨西哥,這跨境路線足足長達四千公里。為了應付長時間的「旅行」,牠們的生命週期會較一般帝王蝶長,長至最多八個月之久,因為牠們會留待早春時節北返的時候,在途中交配繁殖,再由下一代繼續北返的旅程。至於牠們是如何得知自己遷徙的路線及時間,目前科學家仍未有一致的定論。 (圖片由筆者提供) 每當我們遇上問題的時候,我們都希望能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現實中往往會有無數個說法,讓人難而抉擇。套在教養實踐上,家長在與孩子討論的時候,偶爾也會被孩子提出的問題難到,不知該如何回應。或許家長只需懷著與子女一起做學問的心態,攜手尋找可能的答案便足夠了。   內容提供: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LOVE PAPA】寓管教於娛樂 梁達智醫生:管教兒女 總要慢慢說

訪問心臟專科醫生梁達智前,翻看了他一些訪問片段,溫文爾雅的梁醫生總是不慍不火地耐心解釋心血管健康知識。訪談期間有點意想不到的是,原來梁醫生更是一個好動的爸爸,他一向熱愛運動,一有時間便會和孩子們做運動。梁醫生說管教兒女就像跟病人溝通一樣,不要怕重複,總要慢慢說,要耐心解釋。如何管教兒女,如何保持心平氣和、用什麼方式應對,梁醫生慢慢領悟到一套心法。 梁醫生是資深的心臟專科醫生,圖為一家四口早年一起出席世界心臟日活動。 爸爸陪你玩! 16歲大女Phoebe乖巧勤力,12歲細仔Philip醒目好動,梁醫生說起一對仔女,連連稱讚,但更不忘要多謝太太,當醫生日忙夜忙,照顧管教兒女,其實媽媽居功至偉。正因少時間與仔女相處,能夠見面時就更珍惜。梁醫生說慶幸自己和仔女有共同興趣,假日會一起打網球、高爾夫球、跑步等等,早前因疫情多留在家,更跟仔女三人在家中齊齊做時興的幾分鐘帶氧運動,「我哋三個一齊做,喺屋企陪佢哋時間多咗,都幾開心嘅。」有時還會邀請太太做評分,看看他們三個姿勢誰最正確、誰在偷懶。想起場面歡樂溫馨,平日總是正經受訪的梁醫生也開懷笑了。 女兒繼承了梁醫生的運動細胞,她特別喜歡打高爾夫球,更曾獲得奬項。 就如對待病人一樣,梁醫生喜歡跟仔女平起平坐的相處,更希望做到亦師亦友。「你唔可以單方面高高在上,我話你點你就要聽……有時要喺佢個立場諗下。」女兒日漸長大,跟爸爸一樣熱愛打高爾夫球,就算晚上溫習很晚,翌日也會大清早跟爸爸去打球。兩父女不時切磋球技之餘,在球場上更是無所不談。早上跟女兒打完高爾夫球,精力充沛的梁醫生下午回來還會跟兒子鍛鍊網球,兒子的球技也差不多超越爸爸了。梁醫生說,有時假期其實比上班更體力透支、更忙碌,但能跟兒女多溝通又能一起做運動,真的能做到寓管教於娛樂。 球場是梁醫生跟子女經常流連的地方,一邊打球,一邊談天說地。 梁醫生一家四口都喜歡運動,每年都會一起到外地滑雪。 當管教激心時…… 跟梁醫生談起當爸爸,他特別強調「責任」二字,擔心仔女學壞,故他尤其着重品德教育,不過仔女成長難免有頑皮時候,梁醫生有時一下子心急着緊,也會有發嬲的一刻。梁醫生都提醒自己要忍耐,過一段時間後再跟兒子慢慢解釋,待兩人冷靜過後,兒子也會主動說明白他的教誨,更讓梁醫生了解到孩子總是「受軟不受硬」。溝通說教,重要的是要學懂先cool down自己,快快聽、慢慢說。 情緒激動,是人之常情。梁醫生也語重心長地提醒爸爸媽媽們,管教子女時經常情緒激動,其實也會影響健康,「好多研究都證實咗,情緒波幅大、易情緒激動嘅人,容易有血壓高,或者心血管病嘅機會都高咗。」尤其高血壓被俗稱「無聲殺手」,通常沒有明顯病徵,所以他建議除了盡量保持心平氣和之外,更鼓勵成年人多定期自行檢查血壓。 臨近父親節,梁醫生提議一眾孝順仔女不妨考慮送爸爸一個血壓計傍身,無論本身有沒有患高血壓,養成量血壓習慣都是一個守護健康的好方法。那梁醫生父親節會有什麼節目?毋須大費周章,回歸簡單健康的快樂,可以和仔女一齊打波、跑步,爸爸也於願足矣。 父親節臨近,梁醫生如何慶祝?他相信會像平時假日一樣,跟兒女打打波、做運動,也會簡單吃一頓飯,爺爺嫲嫲都會同來樂敍天倫。 MAT-HK-2000011-1.0-06/2020 This article is supported by Sanofi Hong Kong Limited REF :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 – 男性常見疾病 – 高血壓   相關文章: 【LOVE PAPA】 由《單車》說到《花椒之味》 謝德新醫生:好好關心爸爸 【LOVE PAPA】 醫心爸爸陸毅康:傾聽孩子心 陪伴子女成長路

詳細內容

德萃小學視藝老師MR. JAN WONG教你紙杯變恐龍(附教學影片)

恐龍主題是孩子經久不衰的興趣,今次MR. JAN WONG示範的小手工讓孩子自己動手做恐龍。會張口的恐龍非常可愛和生動,一定很吸引孩子的注意。現在就分享給大家,一起來嘗試製作一下吧!馬上收看示範教學影片。     材料 – 油性筆 x1 – 紙杯 x 2 – 粉彩 x1 – 剪刀 x1 – 膠紙 x1 – 膠水x1 – 棉繩 x1條 – 色紙若干 步驟 1/ 先取一隻紙杯,畫上恐龍外貌,然後剪掉杯頂及底部的圍邊部份; 2/ 設計並剪出恐龍手掌,備用; 3/ 將其中一隻紙杯的中間位置剪開一半,由杯頂剪至杯底邊,留意不要剪破,然後在杯底開洞,並穿上繩子,以膠紙固定繩端,做成恐龍頭部; 4/ 在另一隻畫上恐龍外貌的紙杯底部,剪出兩個摺口,在摺口輕壓,形成座托。 5/ 在恐龍身體的杯底中央及杯口位置開洞,穿上繩子,並將恐龍頭部放於座托上; 6/ 貼上恐龍手掌及畫上眼睛; 7/最後用膠水將恐龍頭部固定,完成。   內容提供:黃浩斌 Jan Wong(德萃小學及漢師德萃學校,Head Of Design Team Teacher)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LOVE PAPA】 由《單車》說到《花椒之味》 謝德新醫生:好好關心爸爸

這是2014年謝醫生與爸媽的合照。爸爸當時已不良於行,需輪椅代步,後來12月跌倒入院,2015年因併發肺炎離世,媽媽同年不久亦與世長辭。這幅合照,成為了謝醫生和爸爸媽媽的最後留影。 陽光帶點曖昧的午後,餐廳落地玻璃前的桌上,與心臟專科醫生謝德新談起爸爸。開朗健談的謝醫生喜歡講流行曲、談電影,說到陳奕迅的《單車》,「不要不要假設我知道……」歌詞似是說上一輩父親少說心底話,與子女有着隔膜,但謝醫生卻有另一個看法:「其實我哋要明白爸爸點解係咁,作為子女,反而應該更加去關心佢哋。」他又借電影《花椒之味》那個關於父女溝通的故事寄語,兩代之間,其實沒有什麼不能好好說。 謝醫生(後左)回憶童年時家境不好,爸爸又經常忙碌工作擔起頭家,甚少一家上茶樓。長大後他與孖生弟弟(後右)會帶爸爸媽媽飲茶,關心他們的近況。 拍「大肚DUM」 童年親密回憶 「以前細細個、細細粒,阿爸好大個肚腩,我記得同我孖生細佬,每人拍佢一邊肚,話佢『大肚dum』,好似打鼓咁打」,謝醫生笑着回憶起這一幕,是童年那種跟爸爸的親密,忍不住唱起「難離難捨,想抱緊些……」。 回想小時候,家裡環境不好,當教師的爸爸日忙夜忙,一個大男人擔起頭家,有太多需要顧慮。謝醫生記得爸爸總是說:「做人要喜怒不形於色」,那年頭的爸爸,無論多辛苦難捱,也習慣獨自承受。 當年從醫學院畢業的謝醫生與父母留影。謝醫生說後來決定專攻心臟科,是因為爸爸患有冠心病的緣故。 心疼爸爸 決心入心臟科 作為兒子的,心疼爸爸。謝醫生80年代決定讀醫,後來畢業主攻心臟科,正是因為爸爸的緣故。那時爸爸患心血管病,一次心口翳入院,靠一條導管穿插血管「通波仔」便處理了問題,令謝醫生驚歎神奇。不過看在眼裡的,更是當時某些醫生不太用心的態度,曾有醫生開血壓藥給父親,誘發了痛風,醫生卻說:「係咁㗎啦!」謝醫生不明白:「其實當醫生發覺嘅時候,應該要轉藥。」看着爸爸患病的種種,驅使他要成為一個好的心臟科醫生。 爸爸數年前過身,但他的教誨永遠在謝醫生身上發亮。直至現在行醫多年,謝醫生總是記着,爸爸以身作則教他要正直,教他不要「走精面」、不要以錢為上,「有時你睇返甚至覺得佢可能好傻,但呢個就係我哋應該需要嘅價值觀,唔可以做所有嘢係以錢為先,唔同崗位都要有返個社會責任。」 除了孖生弟弟之外,謝醫生還有一個哥哥。圖為謝家的多年前的舊照,三兄弟外貌相似嗎?猜到誰是小時候的謝醫生嗎? 關心父親 學會好好說 電影《花椒之味》中,爸爸突然病逝後,女兒才埋怨為何他有事什麼也不說。謝醫生感觸說道: 「男士不嬲覺得自己係強者,有問題係唔會出聲,當佢出聲嗰剎那就好大問題,可能已經心臟病發。」這也是他從患病爸爸身上看到的深刻體會,故此他希望提醒子女們要多關心、多留意父親身體狀況,例如發覺他體力大不如前、走斜路極喘,可能是心血管病先兆,應帶他們做檢查。 不過若爸爸真的需要做通波仔等手術,謝醫生說事後飲食也不宜太緊張。曾有孝順女陪爸爸覆診,說阿爸吃了「一嚿」肥豬肉,覺得應要罵他,謝醫生反問:「你細細個讀書,禮拜一至六都好畀心機溫書,阿爸禮拜日有無得畀你玩?」謝醫生明白緊張都是因為愛,但語重心長地提醒,不要因為這樣賠上感情。就如電影《花椒之味》想帶出的:要表達,也要學會好好說。 訪問散場前,跟謝醫生說起兩名青春女兒,現在也成了爸爸的他難掩慈父模樣,愛親近她們,攬頭攬頸一齊玩。談到女兒每年特別日子都自製心意卡給他,突然有一年太忙沒送出,謝醫生雖然理解,但還是誠實地表白:「年年都有,有一年無咗真係好失落㗎。」今年父親節將至,這次謝醫生都說出口了,可愛的女兒們收到了嗎? MAT-HK-2000012-1.0-06/2020 This article is supported by Sanofi Hong Kong Limited   REF :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 – 心臟病 相關文章:【LOVE PAPA】 醫心爸爸陸毅康:傾聽孩子心 陪伴子女成長路

詳細內容

[東非「師」語] 閱讀閱愛讀二:另類「親子」共讀

上週提到烏干達的中小學生鮮有機會閱讀課外圖書,TAS(The Amazima School)圖書館那二千多本的課外讀物,對我的學生是沙漠中的綠洲。這扇閱讀之門開了,下一步是如何有系統的推廣課外閱讀,讓學生懂得閱讀、喜愛閱讀、持續閱讀。 聽完繪本作家分享寫作和成書過程後,插畫師即場示範如何用一塊木炭繪圖。 相關文章︰[東非「師」語] 閱讀閱愛讀(一)-「邂逅」圖書   從繪本入手 在閱讀領域上開荒,我黔驢技窮!擅於做一件事情,不代表懂得怎樣教會其他人,自己的閱讀經驗如是。一路走來,其實沒有什麼法子,零零碎碎的所謂心得,怎能有策略地推廣閱讀?再說,以往在香港任教中學,我的英語教學經驗多是公開考試班,不論是舊制的會考(HKCEE)/高考 (HKAL) 和現在的文憑試 (DSE),要在兩三年內充分預備學生應試已是一大挑戰,哪來時間和心力推廣閱讀?偶爾試過,也不過是蜻蜓點水。 去年機緣巧合下,圖書館主任邀請了一位繪本作家Cathy Kreutter和其插畫家Johnmary Mukiza到校分享。我既喜歡閱讀,又是語文教師和寫作人,希望把握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在分享會之前做點預備工夫,讓學生投入和認識閱讀。左思右想後,我決定在講座前一天,抽起原先計劃好的課堂,來一個另類「親子」共讀——唸那位作家其中一本繪本給我的學生聽。 作者Cathy Kreutter(右)跟插畫家Johnmary Mukiza(網上圖片) 這想法源於多年前「姑侄共讀」的經驗:當我仍在香港的時候,曾試過幾次跟我兩歲多的雙生侄兒一起捧着圖書朗讀。我不曉得「師生共讀」的烏干達版本成效如何,還是硬著頭皮試一試。 班上「親子」共讀初體驗 那天課堂,我特意借來一張高腳凳,坐在白板前面,讓學生與自己有較佳的眼神接觸。「中一預備班的同學,我們今天不『上課』,一起閱讀明天到訪作家的繪本:《Tendo’s Wish》(點擊連結可收聽作者分享書介)。」我稍微舉起繪本,彩色繽紛的封面和一個非洲男孩的繪圖立時吸引他們。不論是班中最年稚的同學 (12歲),抑或是最年長的 (21歲),也把自己的椅子向前推,讓身體貼近桌子,雙手托著腮邊,露出雪白牙齒、目不轉睛的看著我。 第一本師生共讀的繪本《Tendo’s Wish》 在他們如此殷切的祈盼下,我在一班非洲孩子面前「初次啼聲」。翻開繪本,我開始講故事,聲演不同角色之餘,也配合動作,讓他們更投入。隨著故事的推進,我不時會停下來和他們作「對話式閱讀」,如提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故事下一個情節會如何發展?你要是男主角,下一步會做什麼?從他們的屁股幾乎要離開座椅的高舉右手,您就知道他們回應的踴躍。每次我挑選幾位同學回答後,其他沒有被選中的總會扁著嘴說:「老師,我也想發表一下啊!」 看著他們初次運用邏輯、想像力和角色代閱讀,我多麼渴望時間能停留在那一刻。下課後,他們紛紛走過來說:「Miss Samwise,今天是第一次有大人這樣跟我們講故事。您下次會跟我們說什麼呢?」就這樣,我開始了「師生共讀」。 今年中二學生Noel很滿意自己的畫作 初試了另類「親子」共讀,過了幾個禮拜,我甚至轉做「書介」。想知我這「書介」如何在學校向非洲學生推動閱讀?下禮拜再告訴您。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最愛「煲劇」嘅你又知唔知「煲劇」嘅英文係咩?!

為了減少社交接觸,大家都多數留在家中,「煲劇」是宅在家中最好的娛樂之一。如果想告訴外籍朋友知你宅在家中最常有的娛樂是「煲劇」,英文該如何表達? 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加上高速的寬頻支援了穩定的串流影片,大眾已由以往從電視上按時每天或每周看劇集,演變成透過電腦或手機,隨時隨地,一集接一集追看喜愛劇集,即我們所謂的「煲劇」。 其實早在2016年,「煲劇」這相關的英文字“binge-watch” ,已被《柯林斯英語詞典》(Collins Dictionaries)選為2015年度單字,用於形容人快速並連續觀看多集電視節目,同義字還有“binge- viewing”。另外,我們亦可用“Movie Marathon” (電影馬拉松) 來形容人以馬拉松式收看電視影集的行為。   以下是一些形容「煲劇」的例句: 1 We binge-watched twelve episodes of Games of Thrones over the weekend. 我們於上週末瘋狂地追看(煲)了12集的《權力遊戲》。 2 I love Dragon Ball, I binge-watched the whole series over four days. 我極愛《龍珠》,因此可於四日看(煲)完整套《龍珠》卡通。   關於「每日英語電郵」 全球最大英語培訓機構EF English Centers (前身名為EF Englishtown)精心設計的「每日英語電郵」,目的為幫助大眾提升英語,內容包括精彩影片、視聽版Flash card 、英語小測、生字遊戲,每天直接傳送到您的電郵信箱裏,費用全免。   想學多啲用得著嘅英語, 立即登記免費的⟪每日英語電郵 ⟫ 內容提供:EF English Centers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資深籃球教練教你在家做核心肌群訓練(附教學影片)

今次教大家用籃球編排六個核心訓練。這些練習可以維持軀幹穩定性、正確姿態、提升運動能力,以及加強球員比賽中與對手的身體對抗能力。 做好核心肌群訓練,加強身體對抗能力。想進步就要從基本練習開始。現在就邊睇片邊學! 內容提供:深籃體育會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mamasmart] 聽莫札特可以讓孩子變聰明嗎?

相信每個人都聽過,給肚裏面的寶寶聽莫札特會變聰明這回事。 原來,世界上只有人類能創造與理解音樂。音樂由聲韻(melody)與節奏(rhythm)組合而成,即使有些動物可以理解不同音調,甚至隨著節奏打拍子,但兩者的混合就只有人類複雜的腦袋可以駕馭。 莫札特效應 「莫札特效應」風靡90年代,當時有認知科學的研究發現,受測試的人在聽畢莫札特奏鳴曲後,在解決一些時空推理(spatial-temporal reasoning)的題目——例如想像一艘船,然後用Lego砌出來 —— 能取得更好成績。一些腦素描指出,當人類在進行某類型活動,譬如閱讀或者運動的時候,腦袋都有特定的負責部位,只有在聽音樂的過程中,整個大腦的不同位置都會活躍起來。 但後來更深入的研究證明,學習彈奏音樂才是真正替腦袋「做運動」的關鍵。中佛羅里達大學就有教授作出了關於「音樂與大腦」的研究,可理解大腦不同部位如何對音樂作出反應。 當研究人員測試一個正在演奏音樂的人的腦袋時,發現大腦不同區域均在同步整理並互相傳遞大量訊息,於視覺(樂譜)、聽覺(樂聲)、及橫跨左右腦的肢體協調(彈奏)部份尤其明顯。這組訊息網絡連接著左腦的語言和算術,也通達右腦的意念與創新。音樂家的腦袋受到長期「訓練」,不但能夠處理及策劃複雜的事項,認知技能與情緒管理也更佳。彈奏的練習打通了腦袋的經絡,甚至可以幫助啟動更有效的方法儲存記憶。 由兩位小女孩組成的 The Chitty Band 在mamasmart 活動中表演。 學音樂的好處 根據測試,音樂家亦有更高的算數技巧,並有這樣的解釋:由於音樂節奏跟數學格式有共通之處,所以腦袋對節奏的預測與理解,跟推算算術運用的,是大腦的同一部位。 音樂的神奇在於它聯繫著人體多個層面的技能,包括認知能力、語言、創意、手眼協調、情緒表達、社交技巧等等。它能夠幫助任何人達到他們表現所需的狀態,也能令人對彼此變得友善。 莫札特無疑能刺激寶寶發展中的腦袋,但巴哈、陳奕迅或熊熊兒童合唱團也同樣可以!寶寶在肚子裏聽得最清楚一定是媽媽的聲音——準媽媽不妨多唱歌給寶寶聽。學習樂器方面,學前兒童可先接觸一些簡單的敲擊樂如木琴、手鈴和鼓,到達4至5歲時可嘗試彈鋼琴或小提琴;而木管及銅管樂器,則需待孩子有一定力氣時才能學習,一般建議7至8歲。不過家長應尊重孩子的喜好,切忌以考試為目的作密集操練,不然除了讓孩子反感外,昂貴的學費和時間更會付諸流水! 內容提供:mamasmart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