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師」語] 閱讀閱愛讀二:另類「親子」共讀

上週提到烏干達的中小學生鮮有機會閱讀課外圖書,TAS(The Amazima School)圖書館那二千多本的課外讀物,對我的學生是沙漠中的綠洲。這扇閱讀之門開了,下一步是如何有系統的推廣課外閱讀,讓學生懂得閱讀、喜愛閱讀、持續閱讀。

聽完繪本作家分享寫作和成書過程後,插畫師即場示範如何用一塊木炭繪圖。

相關文章︰[東非「師」語] 閱讀閱愛讀(一)-「邂逅」圖書

 

從繪本入手

在閱讀領域上開荒,我黔驢技窮!擅於做一件事情,不代表懂得怎樣教會其他人,自己的閱讀經驗如是。一路走來,其實沒有什麼法子,零零碎碎的所謂心得,怎能有策略地推廣閱讀?再說,以往在香港任教中學,我的英語教學經驗多是公開考試班,不論是舊制的會考(HKCEE)/高考 (HKAL) 和現在的文憑試 (DSE),要在兩三年內充分預備學生應試已是一大挑戰,哪來時間和心力推廣閱讀?偶爾試過,也不過是蜻蜓點水。

去年機緣巧合下,圖書館主任邀請了一位繪本作家Cathy Kreutter和其插畫家Johnmary Mukiza到校分享。我既喜歡閱讀,又是語文教師和寫作人,希望把握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在分享會之前做點預備工夫,讓學生投入和認識閱讀。左思右想後,我決定在講座前一天,抽起原先計劃好的課堂,來一個另類「親子」共讀——唸那位作家其中一本繪本給我的學生聽。

作者Cathy Kreutter(右)跟插畫家Johnmary Mukiza(網上圖片)

這想法源於多年前「姑侄共讀」的經驗:當我仍在香港的時候,曾試過幾次跟我兩歲多的雙生侄兒一起捧着圖書朗讀。我不曉得「師生共讀」的烏干達版本成效如何,還是硬著頭皮試一試。

班上「親子」共讀初體驗

那天課堂,我特意借來一張高腳凳,坐在白板前面,讓學生與自己有較佳的眼神接觸。「中一預備班的同學,我們今天不『上課』,一起閱讀明天到訪作家的繪本:《Tendo’s Wish》(點擊連結可收聽作者分享書介)。」我稍微舉起繪本,彩色繽紛的封面和一個非洲男孩的繪圖立時吸引他們。不論是班中最年稚的同學 (12歲),抑或是最年長的 (21歲),也把自己的椅子向前推,讓身體貼近桌子,雙手托著腮邊,露出雪白牙齒、目不轉睛的看著我。

第一本師生共讀的繪本《Tendo’s Wish》

在他們如此殷切的祈盼下,我在一班非洲孩子面前「初次啼聲」。翻開繪本,我開始講故事,聲演不同角色之餘,也配合動作,讓他們更投入。隨著故事的推進,我不時會停下來和他們作「對話式閱讀」,如提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故事下一個情節會如何發展?你要是男主角,下一步會做什麼?從他們的屁股幾乎要離開座椅的高舉右手,您就知道他們回應的踴躍。每次我挑選幾位同學回答後,其他沒有被選中的總會扁著嘴說:「老師,我也想發表一下啊!」

看著他們初次運用邏輯、想像力和角色代閱讀,我多麼渴望時間能停留在那一刻。下課後,他們紛紛走過來說:「Miss Samwise,今天是第一次有大人這樣跟我們講故事。您下次會跟我們說什麼呢?」就這樣,我開始了「師生共讀」。

今年中二學生Noel很滿意自己的畫作

初試了另類「親子」共讀,過了幾個禮拜,我甚至轉做「書介」。想知我這「書介」如何在學校向非洲學生推動閱讀?下禮拜再告訴您。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刊載於︰GRWTH app

GRWTH社區, GRWTH App, GRWTH教育綜合平台 GRWTH社區, GRWTH App, GRWTH教育綜合平台GRWTH社區, GRWTH App, GRWTH教育綜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