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講你知:「同理」開展新學年

各位老師、家長,新學年開始了,你準備好了嗎?以下的句子是不是你的心聲?「面對新學年嘅轉變同埋其他未知之數,我真係適應到咩?」「我仲好想去多轉旅行呀……都未休息夠……」關懷自己,不一定是自私,邀請你每天抽10分鐘跟自己聊聊天,覺察一下自己的身心狀態。覺察及認識自己,能幫助我們調整生活節奏,提升身心靈健康,從而擁有更多力量去連結你的學生或子女,建立充滿關愛及富同理心的關係。

建立關係,先要展開對話,但不少教師和家長在這個起點已經卡關,你曾否吶喊:到底如何才能讓學生跟我們分享?教師和家長的身分總帶着一定的權威,因此要讓學生有安全感分享,成年人以開放的態度聆聽和回應是極重要的,分享我的兩個心得給大家:

1.嘗試帶着好奇心與學生對話

例如:「開學見到你精力充沛,可以分享下暑假有咩經歷嗎?」

2.避免以上年的經驗/角度判斷學生

例如:「你上年成日同同學鬧交,今次係咪又係你挑起衝突?」

「上年呢個學生已經成日遲到,今日又缺席,一定係賴牀!」

預防勝於治療 共建同理心校園文化

復常後首個悠長暑假過去了,要再適應校園生活,教師和校長都可能會感到有些緊張,更遑論學生。最近港大一項學生精神健康問題的調查,發現三成受訪學生在疫情期間精神健康變差,教育局亦在開學前夕發函給全港學校的校長,促請學校加強推廣學生精神健康,及早幫助學生紓緩壓力及負面情緒。

香港佛教聯合會(佛聯會)也十分認同「預防勝於治療」,早在2021年,我們屬下的佛教慈敬學校就與社交情意教育機構「JUST FEEL感講」合作,參與「感講夥伴學校計劃」,此計劃亦獲收錄在教育局「校園.好精神」教師專業網絡電子通訊中的學生精神健康推廣資源。為期3年的計劃是採用全校參與模式,透過學生課程、教師及家長培訓、校園佈置,在學生、教師及家長三方面推廣「社交情意教育(又稱社交情緒教育)」和「善意溝通」。前者是關於如何促進學生身心靈及社交健康的學習框架,讓學生能夠認識和掌握自己的情緒、有效地解決問題,並與他人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後者則是透過步驟明確、簡單易明的溝通心法,讓大家互相表達及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促進關係。2022年,在葉氏家族慈善基金的資助下,佛聯會更與「JUST FEEL感講」合作開展為期5年的「感講夥伴辦學團體計劃」,推動屬下7所小學一同參與計劃,期望帶來系統性影響。

在這個學年的開首,佛聯會屬下的小學都「開學不上課」,在夥伴機構「JUST FEEL感講」的支援下,我們繼續舉辦一系列的開學適應班級經營活動予學生,包括使用「感受之輪」工具彼此分享開學的感受,希望在學期初建立具安全感和同理心的校園文化,長遠提升學生的身心靈健康。

新學年,祝願學校所有持份者都能「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家校齊心協同專業機構夥伴,同心同德為學生的身心靈健康努力奮進!

文:莊聖謙(「感講夥伴辦學團體計劃」合作夥伴 香港佛教聯合會學務顧問)

作者簡介:註冊非牟利機構「JUST FEEL感講」的願景,是轉化學校和家庭的溝通文化,透過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攜手共創同理心校園和家庭文化,提升孩子的身心靈健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