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塞翁失馬小一叩門
每年六月初都是小一入學統一派位公布時間。剛剛過去的星期天,我邀請了幾名曾經歷過叩門的家長,與一衆準備升小的家長分享經驗和體會。老實說,坊間一向不乏升學專家和校長教路的升學報道及講座,而我們亦不是希望教授入名校的捷徑,但礙於制度使然,家長希望盡最後努力的心態是可以理解。作為一個家長互助協會,我們都是過來人,只希望在大日子前,替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可以較輕鬆面對。
不用獎狀 靠幅畫獲取錄
有家長早在女兒K2時已一起選擇學校,並以女兒最喜歡的作為首選。當失落第一志願時,亦問准了女兒意願才叩門。在沒有全港冠軍獎狀及無特異功能下,女兒運用自己的興趣,親自畫了幅畫作為portfolio主頁送給學校。最後獲得取錄,是女兒成熟懂得自己想要什麼,亦是父母重視溝通同行之結果。整個過程充分體現女兒高度參與和自主性。
亦有家長儘管早已做好準備,計劃充足,但當失落首選時,徬徨的心情總會令人不知所措,打亂部署。身邊四處總有聲音不斷告訴自己某某校快要截止報名,再不行動就會「執輸」!最後報了廿多間學校,試過一天走三場,孩子也累透了。
回想當時,的確亂了陣腳,竟然叩了好些根本不符合自己要求,或條件比原校更差的學校。幸好皇天不負有心人,最終也找到心儀學校。
派了第二志願本來已經是不錯,但有家長認為既然還有叩門機會就不妨一試吧。叩門的對象與絕大部分家長一樣是區內成績一線的學校。但有家長明知自己的是孖生子女,而他們的性格和學術水平也相差頗大,要這些一線學校同時收錄二人實在是高難度動作!叩門失敗可以預期。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原來當初派位結果已很好,既是粵教中又是小班教學已相當難得,最重要是讀書型的可以在校備受賞識;同時好動活躍、成績稍遜的亦得到包容。
心急濫叩 比原校更差照報
叩門肯定比考取是直私學位更難、更萬中無一。試想想,這是官津學校可以自由錄取學生的唯一機會,究竟學校想要什麼人呢?叩門位不會超過10%,扣除那些因關係穩入的,還有幾多是真正公開取錄的呢?老實說,要五歲兒童經歷這些高風險的考核去取得一個資助學位,可能相當不人道!奈何我們的教育制度就是容許這樣。
在過去十多年,不斷新增的直資學校制度亦令到小一入學的惡性競爭蔓延全港,把早教和以學術能力為主的風氣推前到幼稚園階段。
身處香港的教育環境,家長處境的確不容易。但教育成長路漫長,切忌拔苗助長。每個小孩子的成長步伐和長處都不同,在香港單一的學校教育模式裏,勉強要子女在過早階段去迎合學校的要求,可能是窒礙未來成才的最大原因。
「叩門」本身就是一個偏頗的詞彙。我們是主動敲門希望入學,但並不是卑躬屈膝叩拜上學。家長好應該利用這個面試機會,讓學校認識真正的孩子,亦同時要看清楚這所學校和老師是否適合自己孩子的需要。緊記:選合適的而不是名牌的;處理好自己的心態情緒比獲得什麼情報、貼士更重要;切勿把壓力延伸放在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