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後TSA時代的方向

小三TSA肯定是近年來最具代表性的教育議題。經歷多年爭議,教育局牽頭成立的TSA檢討委員會工作了兩年多,終於出了個看似有助消除異化誘因的方案:不記名、不記校、10%抽樣考。但不消一個月的光景,那條留下讓學校可全級報考的尾巴就原形畢露,全港竟有近四成,180所小學申請全級應考今年的小三TSA!除有官立小學帶頭極端地有近九成學校參加外,亦有辦學團體全線屬校報考,而全港最大辦學團體的天主教亦公開呼籲學校應該全級考!

事已至此,一旦學校全級考,操練及課程異化的誘因就仍然存在,確實令許多反對TSA的朋友感到失望、憤怒、無奈。一些多年來努力爭取的人開始感到疲倦;更有人定論運動失敗,把責任推到爭取者上;在紛擾不斷之下,其他站邊看的人更加入勸退,或是早已無感。情况一如近年許多的社會運動一樣,吶喊過後並沒有帶來真正改變,剩下的只有更重的無力感。

但為人父母,我們並沒有放棄的理由。由TSA關注組起始至今,多謝各方一直以來支持及參與運動的人。如果沒有大家的起動,可能今天的TSA仍然是所有學校學生必須考、題目變得更艱深、教育局仍以TSA評核學校;而最重要的是可能從來都得不到社會的一絲關注,我們沉默的家長更不會明白自己參與教育改革的重要。「政府、學校、家長」這個微妙的三角關係,既互相角力亦需合作,才能為下一代建立更好的教育環境。TSA揭露了小學教育生態被操練和應試文化所扭曲的問題,未來我們需要投放更大力量去促進教育制度及文化的改變。

TSA只是教育問題的冰山一角,我們不會輕易放下,但整個基礎教育階段還有更多重要的大山,如升中呈分試、中一分班試,以至小學全日制、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直資制度等需要我們關注。

政府學校家長 互相角力合作

如果我們今天不滿意TSA的結果,可能是我們家長自己做得仍不夠,就得從自身上去付出更多。我們一向提倡家校合作,促進學校透明度。既然有人反對又有人熱中,足證明社會多元,但家長需要有充分的公開資料,在TSA、家課政策、評估政策,以至學校時間表等作出合適的選擇。下一代面對未來社會的挑戰和不確定性,聰明的家長都會知道,考試成績不再是單一的選校標準。什麼是Happy School,什麼是好學校,需要由我們自己去定義、選擇並影響其發展。若大家有留意近年一些標榜活動教學、愉快學習的學校的受歡迎程度不斷提升,就要相信家長的取態將會是決定性。

在面向教育局和全港性的議題上,我們需要有代表性的家長組織繼續爭取。在面對學校時,除個人親自向老師反應意見外,我們亦需要更多有心人參與家教會和家長校董的工作,直接影響校本政策的制定。更重要是在各個崗位上,家長們要互相扶持及連結,才能把事情做好。向前看,自己孩子自己救,「後TSA時代」將會是家長全面參與孩子教育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