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唔輸得怎麼辦?
五歲的女兒玩任何遊戲都「唔輸得」,一輸就大哭,在學校在教會也是一樣。近來,情況更甚,有時更不願意參加活動或遊戲,寧願獨坐一角,明顯是逃避。 我們和老師、導師分享了女兒的情況,亦參考了一些教養的書籍,明白到這是有關情緒智商的問題。我們了解到情緒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正面及負面情緒,小朋友玩遊戲「輸咗唔開心」是很正常,一般人都想推走這負面情緒,莫說小朋友,成人也要學習這課題,因此父母需要先接受子女這股情緒。如果女兒在遊戲或比賽中輸了,我們能說一句「你輸咗,我知道你唔開心」,她會覺得爸媽明白她的感受;相反如我們說「唔好唔開心,我買份禮物比你」、「唔好咁啦!轉頭就無事」等是沒有用的,不但不能幫助她趕走這些負面情緒,亦更難改善其行為。因此我們是要去接納女兒,那往後與她說一些道理或解決方法,會較容易入手,彼此才能建立緊密關係。 另一方面,我們亦嘗試在日常生活中指導女兒,例如透過閱讀,透過故事主角的經歷,尤其是當他/她經歷了一些情緒問題,便問女兒「呢個小朋友贏咗,她會點呀?她輸咗,你估佢會點?」用第三身的身分去說,協助女兒表達情緒及作出引導。因為情緒其實就像塞住了的河流,「唔好唔開心,轉頭就無事」等只會一直把情緒感受堵塞,亦會錯誤地讓小朋友以為不開心的情緒是很不正常。 很重要的,是在女兒情緒比較平穩時,教其解決方法及灌輸一些價值觀,例如「輸其實也是贏」,因為可從中了解自己弱點,為未來作更好的準備,香港社會只重競爭,好像永遠只有輸和贏,但我們其實可以造就一些不是競爭的環境,表示不是所有事都要競爭,例如透過大家一起合作去完成一件模型等也是件美事,是沒有輸贏,讓小朋友知道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競爭。 內容提供︰家庭發展基金 – 親子廿四味:孩子唔輸得怎麼辦? 刊載於 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