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指教:媽媽手上的橡皮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在古代,針線可算是用來代表媽媽的一份情懷。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家家戶戶都有一條藤條,因為慈母多敗兒的觀念,媽媽們都深信手上的藤條能教好孩子!而我覺得媽媽手上的橡皮擦應該可以代表這個年代的媽媽! 擦掉功課 也擦掉努力與信心 我兒比較幸運,在幼稚園的年代沒有什麼功課。上了小學也只有小量家課要在屋企完成。但每當我陪伴他做功課的時候,手上總拿着一塊橡皮擦,心裏也總有一份衝動,將他寫錯的,或寫得不好的,出界的……都擦掉。有時因為心急,會在他還未明白,或者還未同意的情况下就開始動手。但當我看到兒子沮喪的樣子,我才發現這橡皮擦的威力有多大。擦掉的不止是他做得不好的功課,還有他的一番努力,和他的自信心。 於是我立志,在他做功課的時候,我要放下手上的橡皮擦,好好欣賞他的努力和能力。若真的錯了,我只會提醒一下,讓他再看一次,若他決定不用改,那就由他不改了!若他想改,但有時不夠力用橡皮擦,才會幫他一把。 當你覺得他寫得不好時,有沒有想過以他的年紀,他的能力應該做到什麼?現今香港教育,常常令兒科醫生覺得沮喪。一個K2的小朋友平均年齡只有4歲,在兒科專業的發展評估裏,4歲小孩應該可以畫到一個正方形,或一個十字。回看現今K2學生要寫的,又何止正方形和十字呢?最低限度都要學會寫自己的名字吧!那名字,又何止是正方形和十字呢?那他寫得不好,又有什麼出奇呢?其實我們對他的要求,已經大大超越他的能力,還要他寫得靚,那要求還比我們對自己所寫的字更高!如果要擦掉他的字,那我們自己所寫的豈不全部擦去了? 擦走醜字 不如多讚靚字 我有一個朋友,他的兒子讀K2已經開始寫字。老師的要求很高,寫得稍有不好,他都會用紅筆改正它。我看過他的功課本,字已寫得好得不得了,也有很多用橡皮擦改過的痕迹,明顯慈母的橡皮擦已發功!但老師仍改了一個字,媽媽有點不明白和覺得要求太高之際,仍想下一次做得「更好」,務求要達到老師100分的要求。但既然覺得要求太不合理,那又為什麼要迎合要求呢?做父母的,若都不放過自己的孩子,那又有誰會放過他呢?老師的紅筆威力不弱,但也總敵不過媽媽的橡皮擦對孩子心靈的破壞力吧!我們改不了世界,也總可改變自己。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能忍手,我建議你首先給孩子講解要做什麼,如果年紀大一點的孩子,你覺得他已有能力自己做功課,乾脆讓他自己做,給他加油、告訴他你相信他可以自己做得好。待他完成後,嘗試找出他寫得好的字,給他一個小星星獎勵,他對做功課便會愈來愈有動力,愈來愈做得好了! 其實每個人都想做好,都想別人稱讚和認同,不止是小孩,大人又何嘗不是呢?!上班的時候你也想老闆稱讚你比找你的錯處多吧!何必要對我們的孩子那麼殘忍呢?一開始學習就只有挫敗感,怎努力也嘗不到成功的滋味,生命那麼苦,那他們又怎能有力氣面對呢? 作者簡介:兒科專科醫生、一孩之母。做媽媽的經驗體會到兒科的精髓,也看透媽媽的心情。加上兒科的經驗和對兒童發展的理解,對育兒有一點點體會,希望與大家分享。 http://www.facebook.com/drdorothytam 文﹕多多醫生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17期]

詳細內容

媽媽維特:容許放棄

大仔兩年前央求我買滾軸溜冰鞋,摸索自學了幾次,卻因常常跌就沒心機再試。我內心一直覺得可惜,很希望他有天能克服困難,享受滑行的快樂。為了鼓勵他,這個9月我和他一起報名上堂由頭學起。我想,我的滾軸溜冰經驗是零,不管他溜得怎麼樣,都一定有我墊底,孩子見到媽媽笨手笨腳的模樣,也會放下擔子吧? 為孩子「墊底」 一起學滾軸溜冰 學溜冰,只有向前跌才是正確方向,向後跌就沒有護具保護,屁股硬着地是非常吃痛的。小孩還好,幾十歲的我筋骨遠遠超齡,學來自是艱辛百倍,受傷風險也高得多。但我不怕吃苦,預備好捱跌捱痛。 我在眾人中表現最差但也最勤力,咬實牙關不斷練。阿仔隨大伙兒滑步繞圈,我還是獨自學着踏步。但我不介意學得慢,眼見自己由連站起來也怕,進步到能夠舉步、慢慢前溜,已經十分滿足。不過,那過程還是讓我充分體會到孩子們日常經驗到的挫敗。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正當我像郭靖一樣笨拙勤練之際,本來不大管我的教練突然過來糾正我的姿勢。他以責備的眼神和口脗說:「為什麼你只會那麼踏,輪子全無滑動?之前你動作還好些的,為什麼現在卻變成這樣子?告訴我為什麼?」 被教練質疑 體會孩子挫敗感 一連串的為什麼,我沒一個能答上,畢竟我還只是在艱難摸索的階段。我感到因為自己學得慢而被質疑甚至羞辱,即使我明明已經出盡全力,我的努力卻得不到半點欣賞或肯定。 這當然不好受,但作為成熟的大人,我懂得沉着以待和自我肯定,按指示盡力修正自己。同時我內心很感謝教練,讓我真切體會到孩子受打擊的感覺。我相信,自己也有過這樣否定孩子的時候。 溜冰課給我的,還有更大的啟示。阿仔雖然明顯勝我,但他的平衡感始終麻麻,教練要求他做的動作也較我複雜,以致跌得比我還多。第一堂他還是很盡力試的,但挫敗一路積累下來,第二堂尾段他就說不想繼續了。 我向來不求他運動表現好,只望藉着運動鍛煉孩子的意志,讓他學會堅毅。孩子要求斬纜,不免讓我內心交戰——擔心他輕言放棄,擔心自己會縱容他半途而廢…… 放棄非壞事 照顧內心需要 但再三反思後,我終於明白,堅毅只能發自內心,不能強加。作為媽媽,我可以透過身教灌輸相關價值,但來到孩子身上,如果他的困擾大於動力,所謂「引導孩子堅持」,只不過是強迫他滿足媽媽的期望——我自己對「百折不撓」的渴望。 我回想孩子在堂上的努力,回想屁股落地的痛楚。他的確認真投入過,我該肯定他曾付出的努力,和理解他的挫敗感。換作大人,面對太為難的事,也不想別人勉強自己吧。孩子需要保護自我的價值,為什麼我要勉強他呢?為什麼我會認定「放棄」就是壞事呢?我告訴自己學習「容許放棄」——如果放棄意味的是照顧內心真正的需要,那也是一個合適的選擇吧。 最後,我把選擇權交給孩子。我告訴他,媽媽很珍惜學溜冰的機會,自己會繼續上課,但他可以為自己話事。他如釋重負,決定不再上堂,同時鼓勵我加油。我傳達了的是價值觀而不是服從,也讓孩子知道,媽媽接納他的感受,他也可以接納自己的感受。這重要的一課,永遠不會太遲。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締。 文﹕葉杏麗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11期]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決勝關鍵取決於心態

身體素質、戰術、技術和心理因素,哪一樣對小朋友比賽最重要? 最近有一位男孩跟我練習小型網球比賽,在跟我練習之前已經參加過大大小小不同的小型網球賽事,而且技術和反應速度已達到一定的比賽水平,又是校隊成員,但每次比賽總是名落孫山,未能一嘗得獎滋味。 初初接觸這位男孩時他很愛笑,對輸贏「好像」很看得開,縱使心裏是多麼的想贏,每次輸了都總是笑容滿面,不會顯露半點失望的神情,擺出一副漫不經意的樣子。 經過大概兩三堂時間的觀察,我發覺這位小朋友具備很強的爭勝心,但每次都總是欠缺自信心,未敢對自己抱太大期望,只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常常以笑遮醜,於是我決定改善他的心態。 小獎勵誘發鬥心 一直以來那位男孩都沒有發現自己的潛能和優點,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會勝出,正所謂「成就不比志氣高」,於事我決定用小獎勵去誘發他內在的爭勝心,就是如果他能夠在下次的公開賽入到四強,便送他一個他十分喜歡的網球袋。他頓時目標明確,兩眼發光。最後他在那次比賽中八強黯然出局,當然他失望而回,由兩眼發光至眼泛淚光, 霎時間在強烈對比的落差下,第一次賽後黯然落淚。 賽後我給他高度評價,這不是安慰的說話,而是對他認真付出,拼搏到最後一分一秒作出肯定, 落敗不單是球員的問題,教練也有責任,而且不需因為自己落淚而感到羞恥。這眼淚是代表認真與在乎,是下次成功的元素。之後我們定立種種不同的訓練目標和項目,為下次比賽而努力。 改善心態  脫胎換骨 第一次衝擊四強失敗後,我們反觀過去,分析對手打法,水平和狀態,缺點與優點,再針對性地加強訓練後。在一個半月後再次出戰下一站賽事,賽前我為他作了些簡單心理輔導,雖然刻苦訓練的目標是要入四強,但是要在比賽中,撇除這樣的思想,因為這對比賽有負面影響,只會將壓力無止境地擴大,無助於比賽發揮表現。要將心態放在正面的思想上,例如這一個半月來的訓練是如何艱苦, 犧牲了這麼多的星期日學習了什麼,只需要在比賽場上一一發揮出來,便是我們今天的目的。 比賽結果只是一個艱苦努力訓練後的正面回報,就算沒有理想的回報也不代表你沒努力過, 只要在比賽場上盡力發揮便無憾了。結果他在首圈已表現大勇, 其後賽事也狀態十足,當日下午他的父母興奮不已地將喜訊告訴我,說他不單只入了四強,更勢如破竹地躋身決賽。當時我開心之餘亦冷靜應對,立即希望他們讓我在決賽前和男孩對話。 擺脫勝負的束縛 以表現為依歸 在電話中我先讚賞男孩的表現,跟着我只說出一個指示,就是要他忘記將要打的是一場決賽,而是當作普通一場比賽一樣,盡力打好每一分。勝負不是這場比賽的重點,要將每一分發揮得淋漓盡致才是我想要的結果。由於比賽是三盤兩勝制,所以我要他做好心理準備,無論在領先或落後也要保持正面的態度,在休息時永遠不要去想輸贏,只想做得好的地方要繼續,做得不好的地方就要改善。最後說「我相信你可以做得到」更掛上電話了。 結果男孩奪得了該個分站的冠軍, 其實男孩一早已達到冠軍的水平,只是心態上未能讓他發揮到潛能。為什麼在比賽中心態能夠影響表現左右大局?那麼在學習方面改善心態又能否有幫助?如果有心態又應怎樣調整?下一次繼續和大家一起去探討。

詳細內容

五個小孩的校長:我看混齡教育的優與缺

我對混齡教學的認識,始於大學時期的「比較教育」一學科時, 當時導師先介紹了一些具特色的或是先進國家的教育及其教育體制,然後就讓我們選取感興趣的教育模式進行研究。還記起我和我的組員選取了德國教育為其中一個研習的主體。德國教育成功之處,可在芸芸獲得諾貝爾獎項中,有不少都是德國的學者,根據紀錄截至2017年10月總共有106 名德國人獲得此項殊榮,德國教育被受世界各地推崇,這可說是不言而喻。其成功之處,其中一項是德國教育的特色就是混齡教學。 在國際學校工作期間,曾到過一所蒙特梭利中心的學校,正統的蒙特梭利學校,必定是以混齡教學方式進行授課的,這也是我在工作上, 初次實踐混齡教學的一個實際經驗。 來到這所村校,在最初的時候,由幼兒班至高班就只得五個學生。如果將學生強制分班, 我認為學生在同伴互動、社交發展等範疇上都會遇到很大的困難,讓這幾位學生得不到均衡的發展。相信這也是運用混齡教學法的最好時機。 從前當大哥的,自動自覺便會照顧小弟弟、小妹妹們,不其然責任感自動培養起來…… 現代家庭,父母多是只生一個孩子,與我們舊家庭兄弟姊妹眾多的情況有別,獨生兒難免少了不同年齡的學習對象。從前當大哥的,自動自覺便會照顧小弟弟、小妹妹們,不其然責任感自動培養起來;做弟妹的對哥哥、姊姊,總是帶著幾分尊敬,因為感受到兄姊的照顧,人總能夠感覺到無私的愛,感情與感受是潛移默化的。時移世易,這個自然成長的家庭環境,長幼有序, 已不復見,反而因為孩子是獨生兒,是家中的瑰寶,萬千寵愛在一身,人人愛護有加,以致孩子不懂得與人相處,只是順勢接受愛護, 而不懂付出,這卻是比比皆是。 在混齡教室裏,沒有永遠的弱者…… 混齡教學正正提供了一個自然的環境讓孩子有不同的年齡玩伴,也是學習的對象,就像一個家庭,但是混齡教學的概念與一個家庭的環境相比,更有優勝之處, 因為身份是會調換提升的。在一個家庭,哥哥就是哥哥,弟弟就是弟弟,是不會轉換的。但是在一個混齡的學習教室裏,隨著年齡的增長,由幼兒班的小弟弟也有一天成為高班的哥哥,而且每位孩子都有其亮點,在不同的學習活動裡,其優點顯現之時,就成為帶領者。總不相信有孩子什麼都是「包尾」的,所以在混齡教室裏,沒有永遠的弱者,這樣也便造就了孩子輕易地建立起自信心,有了良好的自信也就提升了其他的學習,相互影響,相得益彰,是良性的循環。 在混齡教室裏,幼小的語言能力也因為同伴比自己年齡較長,口語發展當然相對較佳,在這麼好的同伴一起學習,,必定比同年齡的語境豐富,語言能力一般也發展較佳,這也是我在這十年來,運用混齡教學法所遇見的成效之一。曾有教育局的同事到來觀察,亦有此同感和評語。 凡事有兩面,混齡教學對老師的要求是需要較高的條件,因為老師需要了解不同年齡的不同能力與發展,如果老師拿捏不好,那就會影響孩子的發展了,這是必須注意的。老師亦必要能掌握不同學習差異的教學技巧,這才能夠事半功倍。 香港的幼教老師是專業的、有愛心的。要施行混齡教學應該不會太困難。「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希望在可見的將來,有更多學校採用這個合時順勢的教育法,造福莘莘學子。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