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樂天地:吃什麼食物和做甚什麼可以幫助孩子長高?

有一天,我和一位男孩網球員的家長在球場外對談,正在惆悵男孩個子長得並不高大,而且偏瘦削的體型擔心會阻礙將來的網球發展,因為網球運動除了戰術運用之外,亦十分講求力量和速度,矮小的個子無疑在網球的優勢上會大打折扣,尤其是在發球。 我想天下間絕大部分的父母一談及子女的身高,都會刺激到他們的神經,擔憂將來的孩子會不會「高人一等」,那麼要讓他們吃什麼才能有助於身高生長呢? 孩子要長高,關鍵的營養在於: 1. 蛋白質 2. 鈣質 3. 礦物質鎂和鋅 4. 維他命A、C及D 1. 蛋白質的主要功效是建立及修補肌肉、骨骼及各部位組織,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蛋白質會導致發育遲緩,令骨骼和肌肉萎縮。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包括:肉類、海鮮和奶類等動物性食品含蛋白質豐富;以及豆類、穀類及核果類也可獲得蛋白質。 2. 牛奶有豐富的鈣質是眾所周知,鈣質則是骨骼發展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促進骨骼成長和骨質密度。每天喝1至2杯牛奶,是讓孩子吸收鈣質的好方法。另外多吃豆類製成品、乾果、蔬菜、魚及海鮮,也能有效讓孩子吸收每日所需的鈣。 3. 礦物質的儲存幫助骨基質強化骨骼,因此礦物質是孩子發育時期不能缺少的元素。如果缺少礦物質鋅,會令孩子生長及發育緩慢,免疫力降低。另外,含豐富鋅的食物有肉類、奶類、蛋類、穀麥類 、海產、豆類。 鎂則可堅固骨骼和牙齒,製造蛋白質,幫助心跳調節及神經系統傳導功能。多吃深綠色蔬菜、全麥穀類、肉類、豆類、果仁、糙米、香蕉, 都吸收豐富的 礦物質鎂。 4.蔬果含有大量纖維、維他命、鉀和葉酸,維他命A能促進骨骼與組織的發展、增強免疫力,可從胡蘿蔔、菠菜、地瓜、南瓜、芒果、西瓜中攝取。維他命C有助膠原蛋白形成,也是骨基質中膠原蛋白的重要成分,而攝取維他命C可以促進腸到對於鈣質的吸收。維他命C可以從橙、奇異果、番茄、梨等中吸取。維他命D是另一個令骨頭強健的營養素,除了可以由牛奶和鮭魚、鮪魚等魚類中獲得外,每天曬10至15分鐘太陽,人體便可以自行製造維他命D。 小孩長高小貼士 曾經教過一位12歲的小女孩,身高已有5尺6寸,年紀輕輕已接近到達成年人的高度,我問她增高的秘訣時,她輕描淡寫的答我沒有什麼特別,只是每晚準時8時半便上床睡覺。 當我聽到這個答案時的反應相信同大家一樣, 懷疑地反問「有什麼可能做得到?」, 以香港的急速生活節奏,很多家長下班回到家中已差不多8時半,以及在孩子繁忙的功課溫習時間表下,要8時半準時上床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是這是一個切切實實能讓孩子長高的案例。 想小孩長高就要把握睡眠時間 雖然每個人的身高七成取決於父母的遺傳基因,三成靠後天,而後天當中影響最大的,原來就是睡眠時間,比起運動和飲食更為重要。有研究指出,在睡眠時生長激素分泌最多的兩個時段,分別是晚上9點至第二天凌晨1點,生長激素的分泌量達到最高,是日間的5至7倍。另外,早上5時至7時,也是另一個生長激素的小高峰。如果要長高,便要好好掌握這個兩個睡眠時間段。分泌生長激素會在深度睡眠的時候才會發生,就是在小孩熟睡70分鐘後才會分泌。然而越遲睡,分泌生長激素則會越少,對孩子的身高就越不利,所以就算生活節奏多麼的急速、多麼的繁忙也好,如果想小孩長高,充足和適當的睡眠是不可或缺的。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生男定生女好? 從運動員方向探討 教導男女小孩的分別

「生育睇彩數?」每個人計劃生育之前都會考慮生仔或是生女好,但是在管教方便就不能看彩數了,正所謂男女有別,男孩子和女孩子的管教方針亦大有不同,現在我們不妨試從不同性別的網球員心態與性格特質角度出發,去探討一下男女孩子的差別。 男女性別特徵亦會影響他們的運動表現 由於發育階段有所不同,在網球這項運動女性運動員的成熟期一般都比男性運動員的較早,除了在發育生理因素的影響下,其實在心智方便女孩子亦都會比男孩子較早熟,除了生理和心理因素之外, 不同的性別特徵亦會影響他們的運動表現。 從一些初學網球比賽的年輕球手中分析出男女孩子的性格: 女孩 男孩 不經思考只管打 先思考後打球 球路思考比較少 球路比較多變 頭三四球波是她們的取分關鍵 面對壓力困難時會選擇硬碰硬 當面對壓力時會選擇較簡單的抉擇 傾向改善自己弱項 喜歡加強自己強項     從打球上的抉擇中,可以分析出男女孩子在性格上的特徵: 女孩 男孩 對批評比較敏感 (尤其是和女孩子比較) 喜歡競爭 不可以將自己和失敗分開 將自己和失敗分開 當他們開心的時候進度亦較理想 能在不受情感影響下取得進度 較易受家庭壓力影響 較少受家庭壓力影響 由於男女孩的性格上的不同,所以身為教練亦要有適當的調整,面對女孩子時,很多時候都要從她們的感覺出發, 如果你能夠體諒和照顧到她們的情感的話,她們的表現會突飛猛進 ; 相反男孩子性格驍勇善戰,永不言敗的性格可謂司空見慣,如能適當有效地提升他們的鬥志,相信取得成績也是指日可待。 作為家長了解自己子女的性格固然重要,但如果能有效分辨得出男女孩子性格上的分野, 相信在管教上亦能事半功倍, 當然凡事亦有例外,所以最主要都是透過耐性去觀察和分析,來引導自己的子女發展。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為發展右腦 逼孩子用左手打網球?

在一個網球訓練班上,有一位家長帶小孩過來學網球,第一堂家長便對教練說,他的小孩是用左手打球。起初教練都不以為意便開始教他用左手打球,但漸漸發覺他的左手並不靈活,更開始和他交談,發覺他原來平時慣常是用右手的,下課時便向家長詢問,家長解釋醫生證實小孩右手有傷,所以改用左手學網球,但其後的訓練中教練發覺小孩右手亦沒有家長所講的傷患,但還是繼續維持用左手打球,在追問之下發覺是小孩的父母迫他用左手打球,目的是訓練小孩的右腦。 運動訓練中鍛鍊左手來刺激右腦發展,究竟有什麼好處與壞處? 聽落好像又是另一個「怪獸家長」的故事,但是故事發展喜出望外,孩子進度理想,左手打球漸趨成熟,而且對學習打網球的過程也十分享受。 究竟家長對小孩做的事是錯或對?然而訓練左手對發展右腦是真的有幫助嗎? 我們暫且先不要談論對與錯,就讓我們先探討在運動訓練中鍛鍊左手來刺激右腦發展,究竟有什麼好處與壞處。我們的大腦分開左右兩邊,左邊的肢體由右腦控制,右邊的肢體由左腦控制,而左右腦卻掌管不同功能:左腦主要負責數學、 邏輯推理、文字語言、說話語言和科學研究;右腦則控制想像力、洞悉力、立體圖像、藝術觸覺和音樂天份。 一個正常人是不可能只激發右腦而不讓左腦知道,除非將中間的纖維束剪斷。 雖然有很多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出色的科學家、藝術家、演員和運動員都是左撇子,左撇子在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甚至改寫世界, 並且透過訓練左邊肢體,的確有效能開拓右腦具創造、直覺感觀及分析思維的潛能,那正是能在人類生活中鶴立雞群能力;但是亦有專家指出大腦雖然分成左右腦,卻不是獨立運作,人的大腦兩個半球中間有厚厚的纖維束相連,叫作胼胝體,訊息從右到左或左到右來往非常密切,交換得非常快。一個正常人是不可能只激發右腦而不讓左腦知道,除非將中間的纖維束剪斷。 由於兩邊的腦部需要互相合作,所以訓練右腦的說法常會被看成較為商業化: 但兩種說法誰是誰非都好,正所謂「 養兒一百日長憂九十九」,很多父母都願意付出較多的金錢來訓練小孩的右腦,畢竟就算無效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壞處。 有時孩子成長也有他們的順流,但總不能完全袖手旁觀置之不理,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一切隨心不要讓小孩有太大的壓力便可 其實香港的小孩的成長已到了一個水深火熱的階段, 有很多家長有各自各不同的做法,同時亦有很多其他的家長評論這些做法的對與錯, 生活壓力讓我們習慣地硬要將一些比較另類的做法套上錯或對的標籤, 要標籤化那些是「怪獸家長」那些是「優等教育」,何不客觀地由孩子出發? 甚麼方法也不緊要,只要對孩子有利而無害,不要令他們承受不必要的辛苦,有時孩子成長也有他們的順流,但總不能完全袖手旁觀置之不理,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一切隨心不要讓小孩有太大的壓力便可以了。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因為聽不見 便聽不到放棄的理由

在頂尖的網球賽事裏,球員除了根據對手擊球姿勢去判斷來球方向,經驗越豐富的在這方面就更強;原來,對手擊球所產生的聲音同樣重要,尤其是接發球的時候,球速高達二百時速公里屢見不鮮,職業球員很多時候是靠對手球拍與球產生撞擊聲和摩擦聲較多來預判來球的路線,決定第一時間的反應動作。 失聰少年 站穩網壇 2018雅加達亞運的網球四強賽事,韓國20歲選手李德熙(Lee Duckhee)激戰兩個多小時後,最終不敵於上屆美網青年組冠軍的中國18歲小將吳易昺, 奪得銅牌。賽事的焦點是贏得銅牌的李德熙,是一位先天失聰人士,兩歲時接受醫院一次正式檢查時,確診他天生就失去聽覺;成長之路上,無論對李德熙本人還是他的家人都是苦不堪言。但是這位網球鬥士成績的並不簡單,在2016年他的世界職賽排名已經殺入第143位,他的技藝高超,而且最令人佩服的是他是第一個能在職業網球界表現如此出色的聽障者,很多網壇人士仍然驚訝,沒有聽覺的他竟能夠成為一個成功的職業球手。 輸在起跑線,贏在後天努力 失聰球手李德熙。(ETtoday新聞雲) 李德熙雖然有這個先天缺憾,但父母仍然堅持他要融入主流社會生活,棄學手語,學讀唇,由特殊學校轉到主流學校上學,希他日能夠好好照顧自己。李德熙在7歲時一次偶然的機會,因看到親戚打網球而感興趣,之後便一試愛上了, 而他的父母知道他對網球的一見鍾情,決定培育他成為一位職業球手,好讓他將來能夠養活自己,網球亦是一項個人運動,至少避開團體運動時溝通上的障礙, 於是父母便四出尋找教練,而一開始便跟教練說他們不是來玩玩看的, 請教練如正常球手般認真對待他,如發現他沒有天份,他亦會全身而退。 結果李德熙成績令人喜出望外,由於天生聽不見,他在比賽場上亦遇到很多的困難,如不能夠聽見司線員的判決,常要看觀眾的反應來判斷球已經出界與否, 由於聽覺問題常與主裁判發生溝通上的誤會,亦被觀眾取笑……等等。 李德熙知道自己不能用聽音來分辨出各種擊球的特性,就要更加細仔地留意對手的擊球動作,由準備姿勢到收拍動作都要全程用視覺捕捉,他說:「我從來沒聽過聲音,這為我網球生涯帶來劣勢,但我從來沒有氣餒。」這份堅毅不屈的精神也令世界冠軍的拿度感動。 因為失去 所以更珍惜 現今社會生活孩子應有盡有,接受的盡是優質的高等教育,資優教育底下IQ高EQ低的孩子屢見不鮮,遇到挫折便輕易放棄。李德熙因為先天失聰,成長階段遇到重重難困,但沒有因為這樣自怨自艾,反而更努力不懈地過正常的生活,追求自己的夢想,遇難困不放棄不氣餒是他的成功之道,值得「活得豐盛」的我們借鏡。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少看電子屏幕 小朋友學習運動表現更佳

最近很多報道專欄都提及過早讓小朋友接觸電子屏幕產品,會影響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腦部發展,甚至可導致患過度活躍症。有見及此,這也讓我多加留意在網球班課堂上的小朋友,發覺表現較佳的小朋友的確在平時比較少接觸電視和電子產品,或是會有節制地使用電子產品;相反平時愛看電視或沉迷電子遊戲的小朋友,表現未達理想。 較少用電子產品的小朋友學習新技能、理解能力、記憶力和自制力略勝一籌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較少使用電子產品的小朋友在學習運動上普遍有這樣的優勢: 1.學習運動技能時掌握的速度較快 在網球課堂上,小朋友需要學習很多不同技術,如:正手、反手、發球和網前截擊球等技巧,他們需要透過觀察教練的示範來學習新技能,當中需要很多動作上的分析理解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 2.接收理解能力較佳 課堂上的遊戲練習常常有不同的規則,教練講解清楚後,便要學員一一去遵守,一般少接觸電子產品的小朋友的解能力較佳通常會被選為隊長。 3.記憶力較強 一般網球興趣班大概一星期兩次課堂,在堂上都會學習一些新技術,每次上新一課時都會刻意留大約半小時做一次重溫練習,所以小朋友要有一定的記憶力。一般常看電視或電子遊戲的小朋友,在球場都比較鐘意討論電視節目劇情和電子遊戲的進度,每當我提問關於課堂上的進度時,他們都要思考一段時間才能回答,又或已忘記。 4.在課堂較自制和集中 在整過學習過程中,氣氛都比較輕鬆,所以個別小朋友對課堂的知識的吸收,取決於他們的自制和集中能力。接觸得較多電視節目或電子遊戲的小朋友,一般都喜愛沉醉於自我世界裡,比較難全情投入於課堂上。 觀察力多角度和深入,走動時間比較多,運動能力較高 較少用電子產品的小朋友無論在學習新技能、理解能力、記憶力和自制集中方面明顯有略勝一籌,觀察力也比較多角度和深入,而且走動時間比較多,運動能力亦比較高,明乎其實是「眼明手快」。 家長應管制小朋友採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和盡量避免參與與暴力有關的電子遊戲,多出外走走,不但有助鍛鍊強健的體魄,也可以改善小朋友的學習能力。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決勝之關鍵取決於心態(二)

上回提及一個跟我學習小型網球的男孩,由過往比賽每每名落孫山,未嚐踏足頒獎台的滋味,到在決賽面對曾經擊敗他兩次的對手,最後成功摘冠,在重要關頭決勝關鍵竟然是心態!究竟在比賽裏什麼心態有正面幫助,什麼有負面影響?那麼運動比賽心態又能夠應用在其他學習方面嗎? 在打球一刻,球手在想什麼? 在高水平的比賽中每位選手的身體素質、技術和策略都已是八面玲瓏,所以心態才是在重要緊關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有危機意識和擅於處理危機的選手,往往懂得如何讓有助比賽的思想做主導,防止有害的思想影響比賽表現。從改變思想開始,有助改變行為,從而改變比賽結果。 雖則網球是一項對抗的活動,無疑對手是你的敵人,會為你帶來無窮無盡的壓力。但試換個角度來想,真正的比賽並不是對抗而是合作。在比賽中真正要打敗的不是對手,而是對方設下的種種難關與障礙。難關越大使你遇強越強,在克服難關的同時令你茁壯成長。 其實真正的比賽是沒有輸家,雙方都使出渾身解數去應付對方設下的難題而得益。只要對方合作扮演好強敵的角色,不論輸或贏你都能從中得到收獲;相反如果對手扮演不了這個角色,就算你輕鬆取勝,也只是浪費時間,晉級但未能成長。 只有遇上強勁對手,才能提升自己的戰鬥力 這樣的心態能夠改變你對網球比賽的行為與能力,與其祈求對方失誤,不如希望對手打得更好,而你就打出更好的球去回應。你要有更快的反應和移動速度,令對手感到挑戰而達到更佳的狀態,之後要突破自己去將他壓抑下來。你要同時對自己和對手都有信心,相信對手能打出好表現,這能有助你在比賽中提升狀態和即時的判斷力。在比賽結束後,要衷心和對手握手, 感激他為你創造了一個有挑戰性的局面,讓你在過程中得到寶貴的經驗和成長。 很多人覺得考試是一種壓力,是因為他們認為它是一樣考入名校的工具,與將來的功名成就掛勾。 現今的社會風氣很多時候都被表面階級化,由細到大被灌輸名次的重要性,正所謂成王敗寇,要出類拔萃成為冠軍才可以得到尊重。在這種爭名奪利的風氣下,很少人可以停下來用心欣賞自己的長處。很多人覺得考試是一種壓力,是因為他們認為它是一樣考入名校的工具,與將來的功名成就掛勾。然而甚少人認為它是一種挑戰,是一種學習過程,當中可以學會堅持不懈同時又能令你茁壯成長。我不是鼓吹考試風氣,而是既然挑戰在眼前,何不尊重它,用心感受他為你帶來的種種障礙,感激它的存在為你創造了挑戰,感受它背後的深層意義和存在目的。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決勝關鍵取決於心態

身體素質、戰術、技術和心理因素,哪一樣對小朋友比賽最重要? 最近有一位男孩跟我練習小型網球比賽,在跟我練習之前已經參加過大大小小不同的小型網球賽事,而且技術和反應速度已達到一定的比賽水平,又是校隊成員,但每次比賽總是名落孫山,未能一嘗得獎滋味。 初初接觸這位男孩時他很愛笑,對輸贏「好像」很看得開,縱使心裏是多麼的想贏,每次輸了都總是笑容滿面,不會顯露半點失望的神情,擺出一副漫不經意的樣子。 經過大概兩三堂時間的觀察,我發覺這位小朋友具備很強的爭勝心,但每次都總是欠缺自信心,未敢對自己抱太大期望,只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常常以笑遮醜,於是我決定改善他的心態。 小獎勵誘發鬥心 一直以來那位男孩都沒有發現自己的潛能和優點,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會勝出,正所謂「成就不比志氣高」,於事我決定用小獎勵去誘發他內在的爭勝心,就是如果他能夠在下次的公開賽入到四強,便送他一個他十分喜歡的網球袋。他頓時目標明確,兩眼發光。最後他在那次比賽中八強黯然出局,當然他失望而回,由兩眼發光至眼泛淚光, 霎時間在強烈對比的落差下,第一次賽後黯然落淚。 賽後我給他高度評價,這不是安慰的說話,而是對他認真付出,拼搏到最後一分一秒作出肯定, 落敗不單是球員的問題,教練也有責任,而且不需因為自己落淚而感到羞恥。這眼淚是代表認真與在乎,是下次成功的元素。之後我們定立種種不同的訓練目標和項目,為下次比賽而努力。 改善心態  脫胎換骨 第一次衝擊四強失敗後,我們反觀過去,分析對手打法,水平和狀態,缺點與優點,再針對性地加強訓練後。在一個半月後再次出戰下一站賽事,賽前我為他作了些簡單心理輔導,雖然刻苦訓練的目標是要入四強,但是要在比賽中,撇除這樣的思想,因為這對比賽有負面影響,只會將壓力無止境地擴大,無助於比賽發揮表現。要將心態放在正面的思想上,例如這一個半月來的訓練是如何艱苦, 犧牲了這麼多的星期日學習了什麼,只需要在比賽場上一一發揮出來,便是我們今天的目的。 比賽結果只是一個艱苦努力訓練後的正面回報,就算沒有理想的回報也不代表你沒努力過, 只要在比賽場上盡力發揮便無憾了。結果他在首圈已表現大勇, 其後賽事也狀態十足,當日下午他的父母興奮不已地將喜訊告訴我,說他不單只入了四強,更勢如破竹地躋身決賽。當時我開心之餘亦冷靜應對,立即希望他們讓我在決賽前和男孩對話。 擺脫勝負的束縛 以表現為依歸 在電話中我先讚賞男孩的表現,跟着我只說出一個指示,就是要他忘記將要打的是一場決賽,而是當作普通一場比賽一樣,盡力打好每一分。勝負不是這場比賽的重點,要將每一分發揮得淋漓盡致才是我想要的結果。由於比賽是三盤兩勝制,所以我要他做好心理準備,無論在領先或落後也要保持正面的態度,在休息時永遠不要去想輸贏,只想做得好的地方要繼續,做得不好的地方就要改善。最後說「我相信你可以做得到」更掛上電話了。 結果男孩奪得了該個分站的冠軍, 其實男孩一早已達到冠軍的水平,只是心態上未能讓他發揮到潛能。為什麼在比賽中心態能夠影響表現左右大局?那麼在學習方面改善心態又能否有幫助?如果有心態又應怎樣調整?下一次繼續和大家一起去探討。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運動抗抑鬱

8月5日傳來一個令人傷感的噩耗,at17的盧凱彤選擇在自己寓所跳下結束自己生命。她在2014年患上躁鬱症,曾經戰勝病魔康復過來,亦曾經公開分享患病歷程,但可惜最終也選擇「離開」。據香港心理衛生會的資料顯示,躁狂抑鬱症的每年病發率為每十萬人10至20宗左右。而據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統計,病發期多數發生於青春期或壯年。 躁狂抑鬱症(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有別於一般的心情不佳,患者會感到長時間亢奮或抑鬱。「躁狂」時情緒高漲、心情輕快、精力充沛;「抑鬱」時情緒低落、傷心、整天沒集中力、失眠、做甚麼也提不起興趣、自我價值低下、嚴重者甚至經常有自殺念頭。 兒童和青少年會患躁鬱症嗎? 雖然躁鬱症病發年齡在十二歲前比較罕見,但兒童和青少年也有機會患上躁鬱症,而有躁鬱症的父母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兒童患者病發時,病徵沒有成年患者那麼明顯,發作時情緒波動比較快,更易發怒,愛發脾氣,而有時極其高興和興奮。 雖然躁鬱症的成因仍未徹底明瞭,生理因素佔較重影響,包括遺傳、腦內操控情緒的部份失調。抑鬱症主要是透過藥物治療功效顯著,但是有副作用,透過運動來輔助治療亦有一定幫助。運動對躁鬱症患者的幫助主要有三大重點: 一、改善睡眠質素,提升抗壓力 躁鬱症的患者一般都有失眠的症狀, 睡眠不足易令人心情煩躁,壓力增加;而運動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排走體內過多的壓力荷爾蒙,刺激腦內褪黑激素的分泌,有助提升睡眠質素,維持一個有規律的生活習慣,能將多餘的壓力釋放,增加抗壓能力。 二、運動令人愉快,趕走負面情緒 運動時,大腦會釋放大量安多酚(endorphin),會令人心感暢快。安多酚能停留在體內大約一天。此外,運動亦有助減輕抑鬱的情緒,因為運動會使身體肌肉消耗較大的胺基酸,令較細小的天然胺基酸,如色胺酸(tryptophan),更容易透過血液進入腦部。色胺酸的增加對改善抑鬱情緒有很大幫助,因為色胺酸是血清素前導,而很多抑鬱症患者均有血清素失調的情況。增加腦內色胺酸的濃度亦能同時提升血清素的濃度,從而改善抑鬱情緒。有運動習慣的人士較沒有的人患上抑鬱症的機會亦相對較少,而嚴重程度亦較低。 三、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一般運動時都會相約三五知己或親朋戚友, 透過運動能改善身體素質之餘亦能互相扶持,增進彼此之間的情誼, 亦能透過分享,將內心的壓力釋放。 運動多久才可見效? 一般運動的成效不是立竿見影,必須持之以恆,以個人體質配合興趣,選取合適的運動。如每星期有三日做帶氧運動,每次約30分鐘,三至四個月左右能有助減低躁鬱的症狀。 持續做運動亦有助減低躁鬱症復發的機會。有實驗指出,燃燒熱量越多的運動,效果越佳。 但是躁鬱症的主要治療方法都是靠藥物,運動只是一種輔助,對於任何疾病,有效的治療取決於適當的診斷。具有以上精神或行為症狀的兒童或青少年,應該找心理健康專業人員進行仔細評估。任何有自殺傾向、談論自殺或企圖自殺的兒童或青少年都應受到重視,並及時接受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幫助。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世界盃教曉小朋友的三件事

2018俄羅斯世界盃完美落幕,曲終人散,有人贏得雷米金盃凱旋回歸;有人贏得尊重與掌聲;更有球隊贏得寶貴的經驗,為他日捲土重來做準備;而觀眾們就贏得二十五日的蕩氣迴腸,興奮刺激的晚上。 足球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 , 觀眾的層面十分廣, 除了足球忠實擁躉外, 還有很多平時沒有追看足球的觀眾, 為了四年一度的世界盃,而抽出寶貴的時間觀賞賽事。因為世界盃不止是一項運動,近乎代表一種態度和民族精神, 所以正值世界盃期間,很多時候都會一家大細濟濟一堂地觀賞世界盃。那麼,世界盃又能帶給我們下一代小朋友什麼訊息呢? 1. 體育精神是一種態度,不只在場內還在場外 日本隊雖然被淘汰出局,但在離開更衣室前,已將更衣室打掃得一乾二淨。(網上圖片) 今屆賽事唯一一支打入16強淘汰賽階段的亞洲隊就是日本隊,日本隊在領先兩球下,最後輸給今屆賽事季軍的比利時。經歷慘痛的一仗後,日本隊當然意志消沉, 也不忘向現場到俄羅斯打氣的日本球迷致謝。 最令國際傳媒嘩然的是,日本隊在離開更衣室前,已將更衣室打掃得一乾二淨,像沒有用過的一樣,而且日本球迷更多次在比賽後,幫手在觀眾席清理垃圾,備受讚賞。日本隊在整屆賽事,踢法清脆俐落,不欺詐、不用超技術和不插水,以實力爭勝的決心,贏得各界的尊重,日本隊場內場外盡顯民俗對足球的熱誠和態度,有今時今日的成績不是一朝一夕的,值得小朋友作為借鏡的榜樣。 日本球迷在比賽後在觀眾席清理垃圾,備受讚賞。(法新社) 2. 不信名牌效應,冠軍盡顯實而不華 屢次為法國隊建功的19歲小子安巴比,第一次出戰世界盃便技驚四座。(法新社) 今屆冠軍球隊法國以一班年青的球員作為主幹,在富實戰經驗的領隊帶領下,盡顯實而不華的風格。相反,上屆冠軍德國雖有很多球星坐陣,可惜欠缺軍心,早就在分組賽階段出局。 今屆世界盃一些擁有大牌球星的傳統國家勁旅,都未能殺到入去比賽較後的階段,顯示出現今足球更重視團體合作精神,以整體速度、 戰術運用和合作性為依歸,不能夠以個人主義一意孤行。這讓小朋友清楚明白到,無論自己在處事方面怎樣比別人優勝和出類拔萃,也要聆聽他人意見,與其他人配合,以達致處事得到最好的效果。 法國以一班年青的球員作為主幹,在富實戰經驗的領隊帶領下,能守又能攻。(法新社) 3. 做事要光明磊落,不能欺詐 尼馬的翻滾動作成為今屆世界盃的笑話。(網上圖片) 今屆賽事採用了VAR系統,很多在禁區內犯規的十二碼判決,都會採用VAR系統作為判斷,所有插水手球或一些細微的犯規動作都無所遁形。還記得今屆一場小組分組賽,巴西的尼馬在禁區內被對手拉跌,球證直指十二碼點,但是最後亦都透過翻看VAR系統。尼馬那騙過全世界的「插水」即時無所遁形,球證即時取消十二碼的判決,如果阿根廷球星馬勒當拿出生於這個年代,相信他肯定沒有「上帝之手」這個名銜。 此系統亦可令小朋友清楚明白,今日科技發達日新月異, 一舉一動到處都可能有電話錄影或汽車攝錄。只要行差踏錯,很容易便公諸於世, 所以必須養成自律的習慣,行事謹慎和要顧及別人的感受,建設出一個更和諧和有秩序的社區。 帶小朋友多參與或觀看體育運動,除了能使他們見識廣博外,也能學懂很多人生處事的道理,在公平競技框架下,讓小朋友清楚感到,很多時待人處事都要有「體育精神」。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暑期夏令營 另類「分離班」

剛過去的七一回歸紀念日,香港網球總會在體育學院舉辦了一日夏令營,目的是讓一班8至11歲高水平的青訓球員體驗泥地網球和過沒有爸媽照顧的一天。小朋友在參加暑期夏令營時,除了訓練各種專項運動外,還可讓小朋友有更多空間去學習如何自處 。 學用泥地場由零開始 夏令營當日烈日當空天氣炎熱,而當日內容豐富課程緊密,小朋友不得不集中精神聆聽教練說的每一個細節。因為香港並不常見泥地網球場,所以在泥地場上的一舉一動,例如如何跣步去打波和保持平衡地停步,每一位球員都要從頭學起。用場後還要認識如何善後泥地網球場 ,如拖網令泥土保持平滑和灑水讓泥地場上的紅土不致太乾而太跣。 小朋友在烈日當空下,在泥地球場上專心聽取教練的講解。(謝昫光提供圖片) 球員在泥地場上的一舉一動,例如如何跣步去打波和保持平衡地停步,都要從頭學起。(謝昫光提供圖片) 夏令營當日除了打網球之外小朋友還要認識一些素未謀面的小朋友,學習如何介紹自己, 要短時間內與剛相識的朋友仔組隊,打隊際賽對抗對手,令小朋友的溝通能力大為改善。 自行點餐取餐成為挑戰 當日的午餐是整日的亮點,因為球員要自行去到體院飯堂進餐。體院的飯堂是沒有職員送餐和收餐,他們先自行點餐取餐。由於大部份小朋友都是第一次,所以取餐時人人都戰戰兢兢,但都總算順利。小朋友處事逐漸越來越有條理, 例如取餐時先後有序,互相禮讓和互相幫忙,將食物和飲品安放好在食物盤的中間才返回座位。最後還要將用後的餐具分類好,將可循環再用及即棄的餐具,分別放在指定餐車上。 小朋友知道整個過程沒有家長從旁協助,所以每一位都全神貫注,而他們亦表現出有一定能力可以做到部份生活上獨立自主。 沒有爸媽的照顧,小球員從點餐、取餐、進食及飯後,都要學習如何處理。(謝昫光提供圖片) 用餐後返回球場的途中,教練沿途介紹體院的設施,小朋友更深入了解體院的設備與規模,夢想成為專業運動員。 各位家長,把握今個暑期的機會帶小朋友參加不同的夏令營,不論規模大小或時間長短,他們都可以獲益良多,總比只是在家中做暑期作業和打電子遊戲機有益身心得多!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