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學堂】家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10大教養培養優秀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會有與生俱來的特質與個性。不過,特質與性格不是全受限於天生的基因或氣質,當中父母的教養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如何表現個人本質。家長應該時時檢視自己對待及回應孩子的方式,而且留意孩子的行為是否也已經受到自己不合適的教養方式所影響,如果能把握以下10個教養的基本原則,就不難成為最佳的教養風格。 整理:《GRWTH日報》編輯組 圖片來源:pexels.com 1. 以身作則 父母親對孩子有所規範的同時,也要樹立學習與模仿的好榜樣。 2. 雙親管教態度一致 若夫妻發現教養態度不一致,應私下協調,尋求及達成共識,避免在子女前面爭吵,或一前一後給予不同的行為標準,以免他們產生混淆。 3. 給孩子肯定 父母必須時常擁抱孩子,給予肯定、鼓勵與讚美,即使只是一件小事,也抱抱他並跟他說「你好棒喔!」讓孩子產生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能增強這個良好的行為。 4. 接納其差異性 每個孩子天生下來就有其個別性,不論是個性或是發展,但是父母要能公平的對待每個孩子,接納個別差異,並依其性向與能力做引導。 5. 給予孩子自主權 許多父母會認為孩子還小,能力或心智都不足以自己做決定,但事實上,在有行為能力後,幼兒就已經是個獨立的個體,父母應該要在合理的範圍內給予孩子自主權,讓他練習選擇,並且要他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而不是大人事先幫他處理好一切事務。 6. 親子協商規範與約束 每個家庭都有其原則和規範,在規定前應該要和孩子一起討論,甚至連破壞原則的懲罰也可一併討論,只要不遵守就要承擔當初親子協商出的懲罰。當然,有罰就有賞,如果表現良好,自然獲得該有的獎賞。 7. 犯錯時要糾正 當孩子犯錯時,除了給予懲罰之外,一定要告訴他理由,並告誡原由,讓他知道錯在哪裏,而不是不明就裏的挨罵挨罰。 8. 時常自省 父母應該和子女一起成長,並且不斷省視自己的教養方式,究竟是幫了孩子還是害了他。 9. 敏銳察覺 父母要能察覺子女的需求,特別是情感上的,要能了解孩子為什麼有不一樣的情緒反應。 10. 營造民主溫馨的家庭氣氛 如果整個家庭氣氛是開放的,父母和孩子自然會有平等的互動,這當然得靠父母用心營造,最要避免的就是老是命令,應允許孩子表達意見。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GRWTH教養】2位現代爸爸現身說法 如何與孩子講理?

很多家長都遇過小朋友任性、不講道理的時候,每當遇上這情況,父母可如何解決呢?是次DLC親子講座的兩位講者從自身經歷及科學角度,與大家分享如何跟小朋友「講理」。兩位講者分別是「多功能爸爸」柳俊江及The Glocal Education總監曾家洛(George),他們以實例分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邏輯後果,以情理兼備的管教方式來培養講理的孩子。 內容提供:吳凱霖(家長新聞 – 多元學習坊) 「行」比「言」更重要 「講道理」對家長而言,最想知道當然是「如何以道理說服小朋友」。但其實,在小朋友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言行舉止比起「說道理」更深遠地影響著孩子。父母的行動一一看在孩子眼內。 柳俊江分享道,「首先,每當我們打算跟小朋友講理時,我們要反問自己,有沒有真正示範如何好好講理呢?」 我們是帶著怒氣、威嚇地對孩子「講道理」,還是真正平靜地,細心地對孩子的話好好聆聽及說理?不單是跟孩子相處時要注意,我們跟「長老」相處時也是一樣。即使大家對管教方式有不同看法,但我們有沒有好好溝通講理,而非只是堅持自己的看法。在講理之前,我們又有沒有先了解背後原因,多用問題讓彼此反思及表達,而非只一味自顧自說理? 從行為與邏輯中展示道理,遇到問題時能有根有據地向小朋友解釋,這才是以身作則,作為小朋友的榜樣。只有在孩子經歷「講理」的可貴之處後,他才會真正願意去做。 分享嘉賓之一的柳俊江表示,跟小朋友講理時家長先要反問自己,有沒有真正示範如何好好講理。 先了解孩子心理 當家長與小朋友有不同看法時,大家又有沒有想過,其實可能有理的一方是小朋友呢?曾家洛就舉一個簡單例子,他問在場家長「當你畫月亮時,你會用什麼顏色?」大家十居其九表示會用黃色,可能亦有人會用白色去描繪月亮。但若有一天,小朋友用藍色及紅色去畫月亮,可能我們會忍不住試圖糾正他,因為一般人認為藍色及紅色月亮都是不存在的。但從科學角度而言,藍色及紅色月亮都的確有出現過,亦合符科學理論。 另一位分享嘉賓 – The Glocal Education總監曾家洛 這例子說明什麼?第一是,當我們以為小朋友不講理,其實我們有沒有代入小朋友的角度去理解呢?甚至不妨退一步再想,小朋友是否真的無理,還是我們太堅持自己一定是對的?先嘗試理解小朋友的心理,再說道理,是親子間更有效的溝通方法。 如何與孩子講理,從來都是一個雙向的課題,下次與孩子講理時,不妨先反思一下,並多在說理前先聆聽,希望這些小貼士能幫助家長與小朋友建立更親密關係。 ==== 筆者簡介 多元學習坊高級總監、幼兒教育專家,親職專欄作家。主修國際關係,成為母親後鑽研兒童與家庭教育。開設《Hello Bonnie國際親子台》與家長分享各地育兒經驗,著作有《跟孩子說ok! — 釋放孩子的99種可能》及《口罩下的微笑》,並於不同報章及親子平台撰寫育兒專欄。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音樂起跑線:時間儲蓄

暑假期間,雖然沒有太多活動和音樂堂,中心的辦公室卻擠滿了人。他們有同事處理恆常事務,還有很多義工來協助基金會的瑣碎事務。 當中有些義工已經連續來了5年,他們有些在中學期間已經開始幫忙,和中心的孩子很熟悉,已經不須要我們額外的時間去介紹,雖然現在已經在外地讀書,暑假回來一定來見見孩子,和他們一起合奏,陪伴他們練習,他們的父母很明白基金會的宗旨和服務,都很放心安排孩子來做義工。 他們不但沒有教導他們,只在一角打手機,大聲說笑…… 最近也來了一些陌生的面孔,是幾個中學生,沒有父母陪同,有些奇怪,同事最初也一心以為他們是來幫忙,沒想到還給了我們麻煩。學生在練習樂器時,他們不但沒有教導他們,只在一角打手機,大聲說笑,房間裡由很多音樂聲變成很安靜,原來我們的小朋友也在看這幾個義工的手機,這時,我們看到,立即邀請他們離開,也禮貌地和他們說不需要再來了,感謝他們的時間。 過了兩天,沒想到他們的父母發了個電郵,要求我們填寫子女來中心做義工的證明,說學校要求每位學生有服務社會機構最少20個小時,他們已經把我們的資料給學校,因此我們必須完成這表格,連一句感謝的說話也沒有。 他們的子女受到很好的教育卻沒有好好的教養,他們的父母想必是教育水準高的人,也看不出任何優良的水準。 我們在感到氣憤之餘,也對這些父母感到遺憾,他們的子女受到很好的教育卻沒有好好的教養,他們的父母想必是教育水準高的人,也看不出任何優良的水準。 這些來做義工的孩子全部已經考取樂器8級,也在學校參加合奏團、合唱團,有些更有司機接送,工人服侍左右,可是教養卻有天與地的分別,這個事件也讓我們留意一下教育我們的子女應該從小開始,原來儲蓄不一定是金錢,和子女一起的時間也是一種很好的儲蓄,利息是他們的待人處事,最後的收穫便是他們的將來。 昨天,我親自回答這幾個父母的電郵,歡迎他們陪同子女來中心一起體驗深水埗的音樂課程,完成了20個小時之後,我會親手遞交感謝狀給他們。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