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教育+》之校長「感」講】英華小學創立體驗式學習主題誘發學生好奇心 面試首要錄取「PHD」學生

英華小學是位於九龍深水埗區的全日制直資男校,學校的宗教背景為基督教,願景是「以基督精神,辦全人教育」。學校致力推動實踐校訓「篤信善行」、制定年度學習主題及「三大教室」,提供體驗式學習活動,培育才德兼備的「英華仔」 。此外,由於英華小學畢業生可「一條龍」直升英華書院,故深受家長歡迎,校長陳美娟博士透露,學校去年收到多達4,000份入學申請,面試除看重學生的求知熱誠,更重視家庭教育理念。        英華小學主張快樂學習,校園環境別開生面,甫進校門便看見一部巨型扭蛋機,四處貼有創意路牌,寫上「錫晒里」、「人人期望可達道」等新奇且幽默的街道名稱,令人不禁會心微笑,感覺充滿正能量,原來這一切均為英華小學年度學習主題的獨特設置。 英華小學校長陳美娟博士解釋,她的辦學理念是希望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愛上學習和學校。她熟知男孩子好動的特質,所以特意在每個學年定立一個新的學習主題,運用校內佈置和一系列教學活動製造驚喜,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從玩樂中自主學習。寫上有趣字眼的路牌正是疫後復課時的學習主題「秘密通道」的教材,引導學生認識和觀察社區事物,營造輕鬆、正向的學習氛圍。 多元學習主題鼓勵學生打破常規思維。英華小學今年的學習主題為「意想不到」,老師引導學生在不同範疇運用設計思維,例如嘗試改變物品原本的用途、透過小組專題報告展示驚喜的研習成果。完成活動後,學生會得到代幣用作在校內扭蛋,又可利用扭蛋獲得的禮物與同學互動,合力拼砌大海報。陳校長表示,學習主題的目標是鼓勵學生突破框框,從不同角度解決生活、學校,甚至社會難題。 陳校長強調,英華小學非常重視德育,常把正確的價值觀滲透到學習之中,專題報告的內容亦強調有利於民。另外,她又將校訓「篤信善行」化成口號「做個有心有品的英華仔」,讓學生容易明白,並在言行間實踐同理心、感恩及欣賞他人。每名「英華仔」都活潑好動,有禮得體,能夠專注投入學習,以創新思維活學知識。      英華小學的課程設計創新、與時並進,重點發展「三大教室」的學習模式,分別是在學校班房上課的實體教室、用作備課和延伸學習的網上教室,以及英華小學著名的「野外教室」。陳校長表示, 「野外教室」鼓勵學生走進郊野,親身認識和愛護大自然資源,參與遠足、耕作、生火煮食等活動,提升自理和解難能力。此外, 校方又把「野外教室」融入STEM課程,例如在海邊研究如何用風力推動船隻、把水源引到陸上使用等,讓學生在郊野實地進行跨學科學習活動,靈活應用所學知識。 在收生方面,英華小學面試共分三輪。首輪會安排所有申請入學的小孩分組與教師面談,問一些幼稚園水平的問題,從中觀察小孩的表現;第二輪面試改由校長與小孩見面,一起玩遊戲、閱讀等;最後一輪面試則比較特別,校方會預先告訴家長兩條問題,然後要求家長拍片回答,讓家長親身經歷面對鏡頭表達自己的挑戰和準備。 陳校長強調,面試不只著重小孩的個人表現,而是以整個家庭為「錄取」對象,因此校方特別重視家長的教育理念,首選錄取有「PHD」特質的學生。陳校長進一步解釋指,P是Parenting,即是有家教的小孩,因為孩子的行為最能反映家長的身教;H是Habit,自小養成良好習慣的小孩,較懂得控制情緒和專注。D是指Delight in Learning,即是不怕艱辛、對學習充滿火熱的心,正是練成「英華仔」的潛質。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笑着去愛:失物認領 生活技能訓練所

相信大家都有失物的經驗,還記得遺失物件時的心情嗎?那要視乎所失去的是什麼吧。今時今日,要是掉了手機,那種惆悵與焦慮,隨時遠遠超過不見了錢包!隨着便攜手機的功能大躍進,它與日常生活緊緊扣連,已沒有多少人背得出親友的電話號碼,加上手機裏一般都藏有大量珍貴照片及重要資料,一旦失去,很難不心痛、徬徨,亦會出現諸多不便。 學校鼓勵同學路不拾遺,亦設有「失物認領處」,只要同學的物品有做標記,報上班別姓名,就會物歸原主。可是很多時候,它們都要在校務處癡癡地等待少主好一段日子,甚或最終變成「孤兒」。 物質太富裕 水瓶文具失物無人認領 當我細察那些失物,發現不少都是水瓶、外套和文具等日常用品,奇怪是孩子們都沒來找。換句話說,他們都不曾為失去這些東西而焦急。那是因為他們對東西沒感情?還是補替來得太輕易?所以他們寧可把握小息時間耍樂,也不願格外為此跑一趟?我估計,只要失物不是太昂貴,現今大愛的父母也鮮會為此苛責孩子,也不會着緊地督促孩子查找。 縱然今天物質富裕,水瓶、外套和文具花費不多,但培養認真尋找失物,卻是一課重要的親子教養。 首先,要培養孩子有惜物的心態,一旦遺失,就要想方設法尋找,不要動輒便給他們買新的代替。這一方面浪費物資,更重要的,是孩子永遠不會懂得物品的價值,忘了起初擁有的欣喜,或糟蹋別人饋贈的一番心意。孩子不緊張、不看管小物品,習慣養成了,掉落的東西會愈來愈多,規模也愈變愈大,久而久之,他們就會貪新忘舊。學會珍惜物件的孩子,亦能學會真心待人,那是多少錢也換取不到的價值觀。 培養惜物心態 承擔保管責任 其次,要教導孩子學會保管個人物品,樂意承擔責任。最理想的教養之道,是孩子能主動發現遺失了東西,並告訴父母。父母要做的,不是破口痛罵,也不是掉以輕心馬上補購,而是好好引導孩子回憶「案發經過」——去過哪裏、最後拿着它的地方、最有可能在校園哪個角落丟下等,然後請孩子想辦法去尋回,包括沿路追蹤、到校務處查詢、告訴班主任……要是孩子年紀較小或過於膽怯,未敢表達,家長可考慮陪同,從旁鼓勵、協助孩子自行表達,讓他們學習解難,與人溝通。父母切忌心急,匆匆代言,剝奪了孩子學習的良機。 當孩子已盡力仍無法尋回失物時,若那是必需品,家長可購買新的替補,並叮囑孩子改善保管東西的策略,養成良好習慣。要是那並非必需品,那麼讓孩子體會一下失物滋味,未嘗不是好事。 我小時候即使丟掉了小物件,也會心疼不已(當然也是害怕要捱罵囉)。今天回頭看,這種家教其實幫助我看清事物的價值。魔鬼都在細微處,親子教養沒有懶人包,「失物認領處」其實是個生活技能培訓所,值得家長善加利用。 文:陳美娟(英華小學校長) 作者簡介:既愛下廚,又愛羽毛球,臉上永遠掛着陽光式的笑容。相比於學習知識,她更重視孩子的品德,致力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觀察力,以有趣話題讓孩子動腦筋,主動尋找答案。 家有兩名女兒,卻昂然走進男孩校園,離開工作多年的安舒區,接受新挑戰。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0期]

詳細內容

笑着去愛:家長的請假文化

每逢新年伊始,傳媒總會為職場人士整理「請假攻略懶人包」。而每年臨近新學年,不少家長亦都希望可以第一時間取得校曆表,校曆表到手後,除立即留意考試日期,以便提早告假給孩子溫習,亦都會關注學校什麼時候放假,好及早規劃親子外遊。無可否認,旅遊淡旺季的費用落差很大,避開旺季,旅遊熱點也沒那麼擁擠。精明的家長,把年曆和校曆兩相對照,就可編訂出一個最優惠的外遊假期。 另一方面,每間學校,都會訂立她的請假守則,期望學生懂得珍惜每次上學的機會,汲取知識之餘,也學習人際相處,建立一種有規有矩的生活。作為校長,自然希望家長配合學校守則,其背後包括兩重的尊重:對學校的尊重、對自己作為家長這身分的尊重。 自製假期 諸多避忌 然而,以我多年來在學界的觀察,以及同儕校長們的反映,發現總有些家長是敵不過省旅費的誘惑,於是在上學的日子,編造理由為孩子告假。最普遍的理由包括「孩子生病了」、「家中有急事」、「滯留外地來不及回來」、「海外親友突告病倒」等等,然後悄悄出發,暗暗自製假期。旅行本來是開心事,但這種自製假期,無論玩得有多高興,都生怕被人發現;照片拍得有多美,也不能上載社交媒體分享;還要千叮萬囑孩子別跟同學透露半句。試想想,一個愉快的假期要諸多避忌,到底是否好事? 省掉金錢 失去誠信 魚與熊掌往往不能兼備,每件事情都要付出機會成本,廉價機票及酒店住宿亦然。省掉了金錢,失去的卻是誠信,並為孩子留下一個違規的曠課紀錄。更重要的是,不要輕忽這個決定到底為孩子樹立了什麼榜樣,灌輸了什麼價值觀。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培育出品學兼優、行為知所進退的孩子。我從事教育這麼多年來,發現懂得尊重規則的孩子在群體生活中的表現通常較好,人際智商(EQ)也較高,而這些孩子一般都比較自律。雖然俗語有云︰「忠忠直直,終需乞食」,但我絕不苟同。在現實世界中,「忠忠直直」的孩子,成長後一定「誠信超值」,反而是大機構、大企業極待要羅致的人才。 家庭教育的契機,往往就在具體的生活處境中作出恰當的價值取捨,為孩子日後待人處事奠定方針,影響長足深遠。旺季旅行,付出的金錢無疑更多,但光明正大的旅行,不是更開心,笑得更開懷嗎?純粹為了一兩次旅行而有損孩子的價值觀,到底孰輕孰重?這實在是家長智慧的一個考驗。 文:陳美娟(英華小學校長) 作者簡介:既愛下廚,又愛羽毛球,臉上永遠掛着陽光式的笑容。相比於學習知識,她更重視孩子的品德,致力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觀察力,以有趣話題讓孩子動腦筋,主動尋找答案。家有兩名女兒,卻昂然走進男孩校園,離開工作多年的安舒區,接受新挑戰。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67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