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教育:跨境學生減少是喜訊

據報道今年跨境學生減少,青衣的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獲派24名跨境學生,只有一人註冊;同區的荃灣商會學校原獲派224名小一生,預料只有100人入學;葵涌中華傳道會許大同學校獲派10名跨境學生,辦入學手續的一個都無。 本港居民被呢班蝗蟲客家佔地主,雖然一肚氣,但無可奈何! 曾經困擾香港家長的跨境學童問題,似乎已近尾聲,由於深圳容許香港學生入讀公立學校,如果派不到最近的北區或心儀學校,他們寧願放棄跨境。想當年,跨境學童從天而降,香港人以蝗蟲喻之,搶奶粉,搶醫院牀位生仔,搞到怨聲震天。搶學位搶到北區學校大爆棚,有學校開到10班小一,設7個跨境學童專屬校網,擴展到青衣、黃大仙、荃灣,原北區居民子弟被迫遷讀大埔、沙田。本港居民被呢班蝗蟲客家佔地主,雖然一肚氣,但無可奈何! 摧殘小心靈的教育制度 蓋少一個跨境學童,即係少一個幼小心靈受摧殘。 雖然好多人責備政府唔做嘢,王師奶講句公道話,事實都做咗啲嘢,壓制了走私奶粉潮,禁止雙非人士來港生仔都算是功績。王師奶好替小學生辛苦,天未光就要經出入境兩處關卡,上水火車站附近全是等候跨境學童的校車,熙熙攘攘,人頭湧湧,有校車保母高聲尋「仔」,有四五歲的幼稚園生驚惶搵校車,此情此景,王師奶內心充滿悲情,稚子何辜,受此折磨?孰令致之?是忍心的家長,是不平衡的教育制度?試想想,一個六歲小一學生,從深圳跋涉到青衣、黃大仙,車程不少於兩個鐘,放學又兩個鐘,鐵打都頂唔順喇。小婦人聽見話跨境學童減少,立刻喜上眉梢,內心拍掌稱慶,蓋少一個跨境學童,即係少一個幼小心靈受摧殘。 趁學童減少推小班教學 唔明特首話公營學校今年整體班數增加,但某些校長又話學生報到情況好差。 學童減少,學校收唔到學生,王師奶又好關心老師們的飯碗,尤其是合約教師,因為好多合約教師逐年計,多數是一年合約。好彩林鄭特首拍心口話會保留縮班教師教席,故縮班不影響教師職位。與此同時,小婦人又擔心這「保留」是否也包括合約教師?有教師連續七年都停留合約階段,唉!叫人怎安心工作?王師奶只識去街市計婆仔數,唔明特首話公營學校今年整體班數增加,但某些校長又話學生報到情況好差。費事傷神計數,今年又話推行一校一社工,何不開班教合約教師轉做教師社工;又訓練合約教師做特殊教育統籌主任;調整每班人數,實行名副其實的小班教學,每班人數不超過25人。 針無兩頭利,一個行業的興衰,會牽連另一個行業的存亡,接載跨境學童的巴士生意大受打擊,有大規模跨境校巴營運商,往年每日接載700至800名學生往返內地及屯門天水圍等地,今年銳減至500名,更不敢想像明年的黑暗日子。小婦人雖寄予同情,但首要關心的是學生的利益,跨境上學終究不是正常運作,也窒礙了小孩子的身心成長。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文:王師奶 [email protected]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07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你是哪類型的家長?

王師奶累積廿多年做家長的經驗,冷眼旁觀家長眾生相,雖是千奇百怪,卻可簡化為以下四大類: 放任型:有飯畀佢食,有瓦畀佢遮頭,有書畀佢讀,自覺已盡家長責任。成績好壞無乜所謂,深信天生天養,係龍就會飛上天,係蟲就會搵窿捐。做這類型家長的兒女禍福參半,禍是無父母扶持,一切靠自己;福是無壓力,可自由發揮潛能。世界就係咁奇妙,你以為呢啲仔女一定輸在起跑線,跌倒自己起番身,有血自己抹,做父母的盲字唔識多個。王師奶見過不少這類家長,兒女長進成才,靠獎學金入大學,長春藤大學搶住收。當然,比例不會太高,例子卻也不少。 開明父母與子女做拍檔 Partner型:這類父母最開明,深知強拗的瓜不甜,與其做冤家,不如做拍檔。做父母的當然希望子女成才,和子女有商有量,大家講明:我做好父母,你做好兒女,各司其職。凡事盡力就好,不強求,父母有要求,子女有目標,是父母兒女,也是彼此的partner。兒女在父母心中有期望,但不會給予他們成長的壓力。 教練有不同模式 如果你是教練型的家長,請你考慮兒女的承受能力,也請你檢討你的教練模式。 教練型:教練有好多種不同模式:泰山壓頂式、地獄魔鬼式、不見天日式、雞啄唔斷式、釀豬大腸式,以上所舉,僅是其中一二而已。凡教練都用心良苦,何况教而練之的是你心肝寶貝兒女。你期望他聞一知十,舉一反三,通常十之八九都事與願違,你愈心急,語氣就不自覺重了幾十磅。王師奶老爹是正牌教育學院出身,教學法滾瓜爛熟,教書時好心機,有耐性,一次唔識,可以教多十次八次,真可說是誨人不倦,但在家教王師奶時,嚴過閻羅王。小時候真係嚇到腳軟,古人易子而教,有道理兼明智。如果你是教練型的家長,請你考慮兒女的承受能力,也請你檢討你的教練模式。習作做完一個又一個,疊起來真係好似泰山咁重;方程式念完一遍又一遍,稍一猶豫,老爹塊面黑過包拯;不要以為假期可以鬆一鬆,由朝到晚念念念、讀讀讀、寫寫寫,不見天日。即使你是教練型,也希望你是一個了解球員極限的好教練。王師奶學而無術,讀書半桶水,有時私底下會埋怨老爹,要不是他的雞啄唔斷式衝擊我的學習興趣,今日可能不只會寫這些三腳貓草根文字。 24小時全天候保母 細時驚佢養唔大,大了又驚佢唔夠醒;十歲八歲仲幫佢冲涼、綁鞋帶…… 保母型:這是家長群中最多人數的一種,生仔時興一個起,兩個止,做爸爸媽媽的不單是父母,而且仲係24小時全天候保母。王師奶好鍾意睇《國家地理雜誌》的動物片,看到大象帶小象,袋鼠媽媽袋住袋鼠仔東奔西跑,或者大猩猩替小猩猩抓虱,更加明白萬物之靈的人類對子女無止境的照顧。細時驚佢養唔大,大了又驚佢唔夠醒;十歲八歲仲幫佢冲涼、綁鞋帶;返學前又同佢執書包;飲食就更加唔使講,維他命都用計數機計過,少咗怕佢唔夠營養,多咗又驚佢超標。派位唔理想就隔夜排隊去叩門,叩完一間又一間,又鞠躬又?起棚牙陪笑臉。DSE放榜後仲徬徨,送佢去外國又驚佢唔識煮食,天氣涼了又唔識加衣。 各位家長,請對號入座;各位學生哥學生妹,你的家長是哪類型?勇敢地告訴他們,你們的感受吧!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文:王師奶 [email protected]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06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家長點解咁緊張子女讀大學?

在大學教書,薪金不薄,又有宿舍,何須折腰曲背,向不知何謂問責的局長叩頭? 王師奶一對小淘氣B仔和C女無驚無險讀完大學,親戚朋友見面時最經常的開場白是:「妳就好喇,仔大女大,讀完大學,又搵到嘢做,甩難啦。」回首前塵,恍如一夢,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箇中苦况,有不足為外人道者。小婦人筆下時有過火之語,對教育烏哩單刀措施責難不留餘地,本家王先生常說:「咁勞氣,因住爆血管吖。」無他,深知社會進步,國富民強,成敗繫於教育,即使芝麻小事,亦耿耿於懷。見到有啲教育官員hea住過日子,大事唔理,小事唔郁,成日帶人遊花園,無名火就會上腦;見到有啲所謂學者,趨炎附勢,帶住成桶鞋油,專擦署長局長鞋,就會懷疑古人話「衣食足而後知榮辱」這話是吹水。在大學教書,薪金不薄,又有宿舍,何須折腰曲背,向不知何謂問責的局長叩頭?有時見到一些社會知名人士,放言「低」論,滿口胡言,真係好想幫襯鵝頸橋底打小人的三姑。記得有一個工程界人士,佢話現在年輕人滿肚牢騷,呢度唔滿意,嗰度唔順超,皆因買唔到樓,說時仲一臉輕蔑之態。嗱!呢啲就叫做名人,又叫社會賢達啦。 今時今日 仲行行出狀元? 王師奶雖然口沒遮攔,但自問心地善良,好替年輕一輩擔心,又好替家長辛苦。小婦人的嫲嫲見到王師奶為B仔C女讀書左思量、右思量,半教訓半譏諷地說:「行行出狀元,唔一定要讀大學嘅,你睇李嘉誠夠無讀大學,邊個唔知佢係香港首富。人人都知饒宗頤係大學問家,佢都無讀大學;北大教授,名重士林的季羨林,與饒宗頤一時瑜亮,人稱南饒北季,佢都無讀大學;更早的還有王雲五,是無四方帽的大學者,使乜咁緊張一定要讀大學吖!Bill Gates讀讀吓都較腳唔讀喇。」嫲嫲說的都是事實,但她的觀點停在五六十年前,今時今日,無呢支歌仔唱了。 為子女入大學如長征 但唔好睇小呢頂四方帽,填寫求職申請表時發揮作用,作用就是敲門磚。 王師奶認識好多有學歷,無能力的人,有時真係懷疑他們的學位係點攞番來,但唔好睇小呢頂四方帽,填寫求職申請表時發揮作用,作用就是敲門磚。如果連敲門磚都欠奉,第一輪不是給電腦踢了你出去,就是給人事部那位阿姐投入字紙籮。有無例外?有,因為你係某部門主管的舅仔或世侄女,天地線早就搭通。小婦人雖然唔認同有些家長為兒女入學的一些出位行為,例如日日寫一封信去求名校校長,天未光就站在校門口等校長座駕回來,站足一個月表示誠意,等校長的慈悲一念施捨一個學位(唔好以為小婦人吹水,真係有家長以電郵向王師奶訴苦)。入小學名校為求入好中學,入了好中學為求入大學,這過程漫長過十萬九千里長征,天下父母心大抵如是。過程中經歷好多在第三者看來荒誕不智行為,王師奶實在不忍心以「愚夫愚婦」去形容,在畸形的教育制度下,只能以其情可憫的心態去看一般家長的無可奈何! 社會是百態的,人心也是多端的,事物也隨環境遷移,嫲嫲成功不靠學位理論無錯,但今時今日,700多萬香港人中有幾多個李嘉誠?全世界70多億人,有幾多個Bill Gates?有幾多間商業機構專請無學位的人?一個學位不代表一定有能力,小婦人眼中它是一塊世俗認同的敲門磚,這也是家長們咁緊張子女讀大學的原因。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文:王師奶 [email protected]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05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論粵教中

又一隻粵教中的迷途羔羊歸隊,玫瑰崗學校小學部實行七年普教中後,宣布四年級開始回復粵教中。經過七年實踐再重回粵教中,絕對不是倉卒的決定。 教中文和教普通話是兩回事,可惜為數頗多的學校總是糾纏不清,將學普通話和學中文混為一談。 玫瑰崗學校認為,香港大部分中學都以廣東話教中文,若繼續普教中會令學生升中後適應有困難,與中文科教師商討後,決定由2018學年開始,小四至小六以廣東話教中文,並輔以一節普通話課,小一至小三則維持普教中。通告指出,小四至小六粵教中能提升學生語文能力,更能掌握中文的聽說讀寫,還可提升中文修辭手法、閱讀理解及寫作能力。王師奶是粵教中的支持者,同時認同學校要教普通話,三番四次強調教中文和教普通話是兩回事,可惜為數頗多的學校總是糾纏不清,將學普通話和學中文混為一談。 教普通話與中文是兩回事 據教育局公布,71.1%小學及36.9%中學實施普教中,當中16.4%小學及2.5%中學全面普教中,其餘則局部在部分級別或班別實施。王師奶早就指出普教中有好大discount,《學校指引》標榜的普教中數目是「篤數」,自抬身價,誤導家長以為普教中的學校高人一等,學校唔叻怎會有能力普教中?家長矇查查,學校博大霧。?家官方數字小學只有16.4%是全面普教中,中學更少得可憐只有2.5%。王師奶可以斬釘截鐵話畀公眾聽,呢個數字仲要大出血,再減五折都有少無多。 自從楊局長將TSA試卷縮水,又只臨時抽10%學生參加考試,不記名,不記學校,即使狗尾續貂又准學校自由全班參加,相信學校操練情况總會某程度減少。在TSA操練情况最失控時,小三小二固然又操又補課,有些學校連小一下學期就已開始為小三的TSA磨刀霍霍,仲邊度有閒情普教中吖。 普教中學校「篤數」 誤導家長 何以玫瑰崗小四開始回復粵教中,但小一至小三卻維持普教中,給人斷截禾蟲的感覺…… 但王師奶有啲唔明,何以玫瑰崗小四開始回復粵教中,但小一至小三卻維持普教中,給人斷截禾蟲的感覺。難道通告中指出小四開始粵教中的更能掌握「中文的聽說讀寫」和「閱讀理解及寫作能力」,小一至小三粵教中就完全辦不到?如果真要堅持兩段不同教法,相信小一至小三粵教中、小四至小六普教中的安排傷害較小。一個六歲的小孩子,除母語外,英語是外語,普通話也是外語,學習一定比母語困難。玫瑰崗學校因為香港中學普教中的僅佔少數,擔心普教中與中學銜接有困難,難道學校本身小三與小四、小五就沒有適應上的困難? 連續有中小學公開表態支持粵教中,證明學校實事求是,不再耍花招,切實為學生着想。王師奶好嚕囌,講完一次又一次,學普通話是一回事,學中文是另一回事。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文:王師奶 [email protected]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02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港華與華小的悲劇

港華申轉直資失敗,不幸給王師奶烏鴉口講中。以小婦人輕浮性格,一定鬆毛鬆翼,自詡靈過廟街盲公陳。但今次港華失敗,心戚戚然,用黯然神傷去形容亦不為過。就本文命名,忐忑不定,曾想用《港華與華小的鬧劇》,鬧劇二字略嫌不敬,亦不能表達內心傷感,故以《港華與華小的悲劇》名之。 小婦人之所以黯然神傷,並非因港華轉直資失敗,而在港華、華小之間的爭執。同是耶穌會名下,又彼此直屬關係,雖云受直資不公平制度形勢所迫,亦不應淪為意氣之爭,兄弟鬩牆,家醜外揚。王師奶一來傷感於教育界中人全無君子相待氣度,二來傷感耶穌會辦學良好聲譽之受損。痛定思痛之餘,是否中、小學雙方謀求修補裂痕?唔係噃,「脫鈎」之說,甚囂塵上。 這些淺薄言行,見諸市井之徒已不可接受,今竟見諸化雨春風的黌宮學府中,何斯文掃地至此!王師奶不禁問:「香港真係淪落到這個地步?」這是教育界的悲劇。 中、小雙方各有立場,無所謂對錯,中學要擴闊收生層面,錄取成績較佳學生,何錯之有?小學要保障85%學生直上港華,依足遊戲規則,理直之至,但玩到以公開信揭對方瘡疤,還要祝對方校長「身體健康」,講得輕些,是牛頭角街市賣菜三姑的刻薄口吻;講得嚴重些,是鵝頸橋底打小人行為。這些淺薄言行,見諸市井之徒已不可接受,今竟見諸化雨春風的黌宮學府中,何斯文掃地至此!王師奶不禁問:「香港真係淪落到這個地步?」這是教育界的悲劇。 港華淪為華小「水泡」 華小最初反對港華轉直資,說港華專業誤判;但後來支持港華轉直資的理由,根本和專業誤判大纜扯唔埋,所不同者是協議9年過渡期中,讓79名華小畢業生憑直屬關係直入港華而已。講到底,入了華小,人人背脊孭住個救生圈,只要唔好考得低過85%,入港華定過抬炸彈。如果我是華小家長,自己個仔又好叻好叻,我會替個仔揀一間名聲好過港華的中學。經今次華小揭港華底牌後,此風更盛,港華此後變身為華小的大水泡。王師奶相信華小的老師都有職業操守,都會盡心盡力教好學生,不會因有水泡在旁而放軟手腳,但學生考試成績如果Band 2多過Band 1,港華要為維持全英語授課的顧慮並不多餘。 「轉直資可以收錄更多貧苦學生」,這論點真係匪夷所思,呃鬼食豆腐 王師奶於本年1月2日在本欄《港華中小學的爭拗》中說過:「王師奶覺得兩位校長疏忽了一點,轉直資不是你們兩人的事,是要教育局批准的。前數年聖保祿中學及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申請被拒,港華轉直資估計也非一帆風順。」小婦人的預測建基於此,加上過渡期9年,曠日持久,兵家大忌,有邊個局長有咁好耐性睇你9年吖!第二點港華話「轉直資可以收錄更多貧苦學生」,這論點真係匪夷所思,呃鬼食豆腐。資助學校唔使交一個仙學費,直資任你點秤法,一蚊就係一蚊,十蚊就係十蚊,怎會可以收錄多啲貧苦學生?第三點就最要命,港華老師支持及反對轉直資的各佔逾四成,即係話近半老師反對。想當年,羅范推直資時,反對最劇烈的是老師不同意,因學校轉了直資,性質上變了私校,教師職業安全失去保障,學校對人事任免有絕對權力。講得極端些,學校想炒你,補一個月人工就拜拜,所以常額教師或年資深的教師多數反對。 王師奶期望港華及華小以和為貴,重塑祥和氣氛,耶穌會神父施展辦學才華及豐富經驗,挽狂瀾於既倒。 小道消息,若申請直資成功,明年將有一位校長辭職(既云小道,信不信由你)。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文:王師奶 [email protected]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01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媽媽的真教育

韓國警察廳在社交網站發布一段影片,標題是「媽媽的真教育」。片中一名男童拿着一張紙走進警局,哽咽着說:「媽媽要我拿這張悔過書來給你們簽名才准回家。」 韓孩偷$70 母令到警署自首 原來這12歲男童偷走媽媽1萬韓圜(約70港元),媽媽罰他寫悔過書,並到警署自首,得警員原諒並簽字證明才准回家。男童向警員承認偷竊,並承諾:「我以後再也不會偷東西,真的很抱歉,以後再也不會發生這種事情。」警員正式告訴男童偷錢行為不對,並在悔過書簽了名,事後男童母親致電警局道謝。事件在網上引起熱議,不少留言讚這個媽媽偉大、有智慧,並指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媽媽固然做得好,但警員也做得好,互相配合才有這段溫馨動人的故事。如果發生在香港(假設啫,唔好勞氣),情況可能不一樣。一般家長發現兒子偷錢,最有可能是大吵大鬧,小則罵衰仔、死仔,大則藤條燜豬肉,點都唔會要兒子寫悔過書向警方自首,實行臭屎密冚,不讓家醜外揚,不了了之。講完阿媽或阿爸同個仔,講吓警員,如果個細路拿住悔過書向差館阿sir自首,仲要阿sir簽名,正常的情況是:「有無搞錯,阿sir好得閒吖?走、走、走。」故事不會發生,網上不會熱議。 香港也有「窮得有骨氣」祖母 百步之內,豈無芳草,多年前香港也曾發生類似的事,而且更動人,只是香港記者太忙碌,報道完不會再跟進。其時facebook未流行,警察先生亦沒有這樣閒情。這段真人真事,王師奶今世都不會忘懷:「一小童到商店高買,輕而易舉得了手,和他相依為命的祖母知道這件事,要他到警署自首,並曉以『窮得有骨氣』大義。」 窮得有骨氣談何容易,這句話不單犯了錯的孫子要聽,全港家長都要聽。 貧富人家 教仔大不同 什麼叫「骨氣」?「衣食足而後知榮辱」是常理,窮得朝不保夕仍保持是非之心,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那是非常人。孟子說過「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骨氣。孫子聽從祖母的話,到警局自首,至於受到什麼懲罰,新聞再沒報道,但王師奶記掛這件事直到今時今日。 無論如何,這位祖母給了孫兒不是一般人有機會上的一課。孫兒他日成就如何是未知之數,但有一位品德如此高尚的祖母,相信他將是一位頂天立地的漢子。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位祖母是「窮得有骨氣」的實踐者,她在酒樓做洗碗工人,收入微薄,供養兩個孫兒,不領綜援,是一個活得有尊嚴的老人家。 從上述一新一舊的報道,發覺貧富人家教仔好唔同。就在去年,一名富二代醉酒駕車失事撞傷途人,父母請城中著名大律師辯護,結果罰款幾千元了事。步出法庭時,這名醉駕者喜氣洋洋,滿臉得色,跟住踏上金色法拉利,在隆隆Engine聲中絕塵而去,那肥胖的雙親則在親友擁簇和恭喜聲中上了黑色名車。此情此景,小婦人心中說了一句不該說的咒語。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為英華女校喝彩

英華女學校是傳統百年名校,校長關翰章說,期望學生只要升中試成績好便可入讀,故會繼續努力,讓該校保留在公營系統中。關校長澄清該校從來都不是貴族學校,學生來自各階層,當中有學生要申請書簿津貼或綜援。校長說:直資學校學費動輒四五千元,不是每個家庭都負擔得起,不希望任何一個學生,因為付不了學費而入不到英華,因此不希望轉直資。關校長之言擲地有金玉聲,小婦人向您salute,又衷心為英華女校校董會、教師喝彩。 能堅守為普羅大眾子弟服務的傳統名校尚有多所,如天主教的喇沙、九華、聖心、聖瑪利、瑪利諾修院、瑪利曼,它們忍受着政府不公平的直資制度壓迫,默默耕耘,這是真的教育良心,王師奶有時感動到流淚。 王師奶雖然一直批評政府的直資政策太傾斜,但從不抹殺有少數直資辦得有聲有色,達至直資的初心,可惜屈指可數,計來計去三幾間,借直資的寬鬆而生存佔絕大多數。為勢所逼,聖保祿中學、聖士提反女校,甚至最近的香港華仁都申請轉直資,如果教育局再不收窄資助與直資制度的差距,難保上述的教育良心都被逼上梁山。 當日聖士提反女校在校學生反對學校轉直資,在豪雨中手執抗議標語,雨在下,淚在流,這幅圖片仍在震撼小婦人,肅然起敬,因此對香港下一代充滿期望。在校學生及校友會未必能了解學校申轉直資的不得已苦衷,學校求保百年基業,一切可行的措施都會嘗試。 王師奶對正在申請轉直資的港華,以及申請失敗的聖保祿中學及聖士提反女校的校董會十分理解,並寄予同情。 無意轉直資 為各階層服務 記得聖士提反女校申轉直資時,小婦人在本欄寫過《馬時亨的虛偽》,他是校董會的司庫,公開說對學校轉直資「持開放態度」,又引美國哈佛擇優而錄,稱擇優而錄不是罪過。有既定立場就不是「開放」喇,這是虛偽,是滑頭,想轉就轉,何必鬼鬼祟祟,藏頭露尾。最反感是家長會的公開信,列出中西區有17間官津中學,並指明英華、聖嘉勒都是好學校,言下之意是少我聖士提反一間唔少,讀唔起直資就去英華和聖嘉勒喇。跟着又說直資可取回收生權(楊潤雄局長聽住啦!),教學更具彈性優點。 王師奶有不少親友的女兒都畢業於聖士提反,毫無疑問它是一間辦得十分好的學校,聲名不是浪得,它要轉直資有不得已的無奈。 由於英華女校公開宣布無意轉直資,引起當年聖士提反轉直資的舊事。王師奶有不少親友的女兒都畢業於聖士提反,毫無疑問它是一間辦得十分好的學校,聲名不是浪得,它要轉直資有不得已的無奈。由於直屬關係,中學規定要收由小學部升上的85%學生,只要小學畢業生考獲Band 2或以上,中學都要取錄,間接減少中學取錄成績較高學生的機會。如果小學畢業生成績不符理想,這就一定拉低中學收生的Banding。小婦人為英華女校喝彩之餘,也明白一般名校轉直資的苦衷。 楊潤雄局長,小婦人對您仍有期望,希望不要花時間在一些芝麻綠豆小事如歷史科用詞身上,大人幹大事,解決直資和資助學校制度問題,對整體教育事工好重要呀!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英語教師一定要外籍?

自1998年實施以英語為母語的外籍教師(NET)計劃後,轉瞬已20年,成效如何,現在應是回顧的適當時刻。NET施行初期,引來大大小小的問題:如思鄉病,不適應異地風俗文化,缺少同聲同氣的朋友等,甚至有教師半途放棄教職,不辭而別。外籍教師除薪酬外,還附有回鄉機票、房屋津貼及約滿酬金,平均而言,福利較本地教師為佳。他們離鄉別井,給予較佳條件是應該的,否則他們也犯不着做「港漂」。 單靠NET 多多外援都不夠 有校長認為一校一外籍教師不足夠,一間900學生的學校,只有一個外籍教師確實薑不辣、醋不酸,唔湯唔水 20年來,外籍教師在校內除了統籌英語活動外,每校的處理不同,有些專門訓練學生口語,有些安排與低年級學生玩遊戲,讓小朋友接近外國人,聽他們說自己不懂的語言,慢慢習慣英語,外籍教師發揮一定功效,NET計劃算成功。有校長認為一校一外籍教師不足夠,一間900學生的學校,只有一個外籍教師確實薑不辣、醋不酸,唔湯唔水;增加一個甚至兩個外籍教師和英語教學助理(ELTA)夠唔夠?王師奶可以話你知,絕對不夠,將全校900個學生英語教學的責任或期望都放在一個外籍教師身上是不切實際的。 王師奶一方面認同外籍教師計劃成功,同時亦反對將提高英語水準的期望全放在外籍教師身上。小婦人將外籍教師比作甘草,甘草在中藥來說是「藥引」,具引發各種藥性功效,但不能全靠甘草治病。即使教育局不吝腰頭錢,每校聘三四個外籍教師,對提升學生英語水準都仍不足夠,何况支出大,成效小。 培訓本土英語教師是固本培元 近期應徵來港的外籍教師,多來自印度、孟加拉、東西歐 王師奶多年前就說過,積極培訓本土英語教師才是固本培元,本港學校英語教學成敗,全在本地英語教師身上。至於如何提升英語教師水平,是教育局的責任,也許派遣教師到海外進修,也許聘請專家來港培訓,這由教育局官員思考。最重要是教師全職學習,帶薪進修,不再兼課,至於學成之後是否晉升乃是後話。以本地教師作主要骨幹,外籍教師作「藥引」,發揮甘草作用,肯定外籍教師作用之餘,也不能否認他們有先天上的不足。學生的母語是粵語,由一個兼善兩語的本地教師主教,總有「不時之需」的方便。 外籍教師推行初期,教師多來自英國、加拿大、美國、澳洲,推行初期,供應尚算充足,其後陸續發展,供不應求。近期應徵來港的外籍教師,多來自印度、孟加拉、東西歐,籍確是「外」了,但母語可能並非英語。NET不止大減價,簡直已非原意,除非這些教師在英語國家出生,則英語可能是他們的母語。與其讓這情况繼續惡化,積極培訓本地英語教師已刻不容緩,看來教育局是急驚風遇到的慢郎中,或是埋首在沙堆的鴕鳥。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純中文中學的存活

下筆之前,先向擺明車馬以中文教學的「純中文」中學致敬,你們對中文教學的堅持,在全城向英語大傾斜形勢下,頗有風雨飄搖逆浪而行的氣概。 不計國際學校,香港中學分三類:全英(有真有假);中英混合(為勢所迫);全中(辦學抱負)。傳統名校自創校伊始即以英語為教學語言,官校如皇仁、英皇、伊利沙伯……資助學校如喇沙、港九華仁、瑪利諾修院、聖心、聖瑪利……等,這都是真英文學校。A貨英文學校小婦人唔想寫,只能說當中不乏直資學校。為勢所迫的中英混合學校數目愈來愈多,這些學校本來都是全英文授課的,自從政府規定有85% Band one學生才可開英文班後,好多學校已「白璧有瑕」,本來開4班的,可能是3英1中,或2英2中,甚至淪落風塵至1英3中。辦學開始就講明全中,既不為「英文」所動,更非為勢所迫,金文泰、何文田官中、培正、真光、德貞、寶血……都是。 派入中文學校絕非「係咁大」 全中文學校的學生,英文是否一定唔掂,全英學校教出來的學生,英文又是否一定好掂?答案當然不是,很視乎學生的基礎功是否紮實,平均而言,全英中學生的英文,或全中中學生的中文的確是好些,看每年金文泰和培正的報讀人數和DSE的成績就是鐵證。全港家長都期望子女入讀英文學校,如果子女被派入中英混合學校的中文班,或派入志願無填寫的全中學校,會立時天旋地轉,自責對唔住歷代祖先。王師奶是否過分誇張?保證珍珠無咁真。七年前,小婦人的姨甥女因派入中文中學,搞到一家三口喊到聲震街坊,連隔離二叔婆都喊埋一份。結果如何?去年姨甥女入讀中大英文系,這說明什麼?派入中文學校絕非就「係咁大」。 話番轉頭,在英文學校大過天情况下,王師奶擔心純中文中學仲可以慘淡經營得幾耐?自動選中文中學為第一志願又有幾多個?一方面向堅持中文教育的辦學團體致敬,一方面又擔心它們前路茫茫。培正仍是響噹噹的中文中學,它另樹一幟用英文書,中文教法獲家長認同,教育局默許,前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謝志偉博士更極力推崇。這算不算是「純」中文中學,教育界意見不一。既然培正這樣成功,為什麼其他中文中學不效法?小婦人認為「英書粵教」對他日去外國讀大學最有利,因為已經熟習好多學科上的專有名詞,銜接上事半功倍。培正學生大多心理上已有出國深造的準備(小婦人靠估咋),其他中文中學的學生未必有這樣的「本錢」。 據知有好幾間甚有名氣的女子中文中學已不再堅持純中文教學了,這是可以理解的,形勢逼人,辦學團體未嘗不是痛苦的決定。 變未必通 完全唔諗一定燶 在家長萬般皆下品,唯有英文高的取向下,一些單性(純男生或純女生)的純中文學校確實生存不易。純中文,家長唔想揀,單性收生減少了50%機會,這類「純純」學校是否也要考慮隨時勢和環境轉型呢?有些女子中文中學連收3班中一學生都好艱難。辦教育可以有多種模式,兼收男女生是一種,不堅持純中是一種,走小路轉直資是一種(?家無咁易嘞)窮則變,變未必通,但完全唔諗就一定燶。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迷途知返的「粵教中」

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王師奶不自量力(做人謙虛啲好),也踩隻腳入「普教中」和「粵教中」這蹚渾水。照小婦人意見,兩種方式都可以教出好中文,同樣道理,也可以教出泥沙垃圾的中文。這樣說好像有點騎牆,那當然不是,且聽小婦人娓娓道來。 雖然特首林鄭嫌回答母語是無聊,但教育局長楊潤雄卻斬釘截鐵地回答自己的母語是粵語。王師奶在本欄寫過,香港的小孩子除了母語外,任何語言都是外語。在小孩子眼中,英文是外語,普通話也同樣是外語,王師奶批評一些幼稚園嘩眾取寵,標榜普教中時,已冒了給人非議,把普通話作外語看待是漢奸之險,三番四次說在學習過程上,普通話也是外語。 王師奶老爹是第一批研究應否在學校教授普通話的小組成員,時為1974年,當時教育司署的中文科頭頭是姓蘇的。推行初期只在小學五、六年級,其後逐年向下移。小婦人的普通話雖然麻麻哋,但由頭到尾都認為全港學生需要學,因為那是全國人民藉以溝通的語言,國家進步富強,同文同語是重要條件,但學中文是否一定要用普通話就有不同意見。王師奶近日聽到一些學者追本溯源,話粵語有九音,又舉例好多唐詩宋詞內藏粵語,又說粵語是中原音。王師奶才疏,似懂非懂,普通話的重要地位是肯定的,但用普通話教中文是否較有成效則有爭拗空間。 普教中為口碑 非為得失 有一個時期,學校標榜普教中成風,好似唔跟風就淪為二流學校。這當然和香港回歸祖國有關,加上家長一窩蜂人云亦云,以為仔女識多一種語文梗係威啲,連普通話都識,中文亦一定好。標榜普教中的不止中學,小學甚至幼稚園亦如是,這風氣的形成和一些淺薄的學校領導人有關,他們關心的是家長流傳的口碑,並不深入研究普教中的得失。王師奶這樣說一定踩親好多校長,但看看近日已有好些校長挺身而出撐粵教中,例如康山學校的吳永雄校長和信德學校郭超雄校長近日就公開支持粵教中。 就資料來看,似乎普教中的數目略多。熟知內情的人都知那是表象,因為要應付小三TSA,小二小三都是以粵語教學,小學如是,中學如是,因為要應付DSE,普教中根本有不同程度的discount。 普教中最大的誤導是「我手寫我口」這口號,今日普通話泥沙雜質之多,已不能寫成純淨的書面語,就算真能寫成通順的書面語,亦非就是好中文。 普通話教師未必識教中文 香港推行普教中最大的盲點,是沒有足夠的普通話和中文科兼善的老師。好的普通話老師並不缺乏,但具備教中文資格的普通話老師卻十分缺乏。一般校長好多時會派普通話老師兼教中文,以為這就是普教中的最佳人選,有無想到這位普通話老師根本唔識教中文,亦不具備教中文的學養。這尷尬情况,類似回歸前,九龍塘一些幼稚園請附近兵營的西婦到幼稚園工作,該等西婦識講英語(未必純正),但唔識教書,充其量是金髮高鼻做生招牌。 學好普通話是一回事,學好中文是另一回事,校長們,請分清楚。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