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拼圖:那年7歲

《那年7歲》(7 years,Lukas Graham主唱) 歌詞摘要: 當我7歲的時候,我需要朋友和我玩樂。 當我11歲的時候,爸爸是我理想中的榜樣。 當我20歲的時候,我只有目標,不相信失敗。 很快我到30歲,我仍然向生命學習。 我的妻子為我生下孩子,我給孩子說說故事。 很快我就到60歲,記得生命的每一刻, 我希望孩子一個月探望我一至兩次。 很快我就到60歲,或許我會覺得這個世界很冰冷; 又或許我會有很多孩子,能給我溫暖。 不分人生階段 盡力愛你愛的人 在人生不同的階段,聽着這首歌會有很不同的共鳴。有人聽到幸福、有人聽到憧憬、有人聽到唏噓……這就是生命,是愛的循環:努力地生活,盡力地去愛和照顧你最愛的人。 孩子,當你們年幼時,我緊張你們吃得飽、穿得暖。睡前給你們讀故事書,因為媽媽太想睡,會悄悄的將幾頁書跳過,但卻會被你們識破。周末忙於帶你們參加遊戲小組、興趣班。對不起,因為工作的緣故,我未能出席你們每年的學校家長日。還記得,我曾記錯數學科考試的日期,原來那天是常識科考試,你很冷靜的面對,也沒有怪責我和你溫錯了科目。小學、中學、公開考試放榜前,媽媽都會寢食難安。 孩子,轉眼間你們要告別童年了,你們發展的機會和空間,比上一代更精彩。父母盡能力去支持你們追求夢想。我送給你們的禮物,不是財富,而是自由和信任。一家人齊齊整整地吃一頓飯,是媽媽最大的心願。我常問你們,我煮的飯菜是什麼味道。標準的答案:是愛,是幸福的味道。 昔日,無論我說什麼無聊笑話,你們也會捧腹大笑。以往我擔心你們迷路,如今你們長大了,卻會帶我去更遠更好玩的地方。現在,從你們的話語中,我認識到新的世界,也得到很多歡樂。即使我們未能經常實體見面,但我也期待着你們在忙碌中WhatsApp給我的相片、短片、錄音,分享一些你們的近况。 以上分享相信都是所有媽媽的心聲,其實只要一個信息、一張照片、一個電話,都能隨時隨地與家人分享愛和關懷。我鼓勵每一個家長,多用輕鬆有創意的方法,不抱怨不囉嗦地表達對孩子的期望和掛念;亦鼓勵每一個子女,多用心用時間陪伴和關心父母,一起締造幸福的循環。 文:張巧儀(香港家庭福利會資深社會工作員/認可家事調解員)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2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欣賞是促進改變的基石

回望過去,如果要以一句說話總結在學校工作的經驗,我會說:「欣賞是促進改變的基石。」記得初初成為學校社工時,面對學生排山倒海的需要,有時都會感到無力。當時的我,往往只看到學生的「問題」——誰的社交技巧不足、誰的家庭支援薄弱、誰的抗壓能力不足;但後來與兩名學生相處的經歷,令我心態有所轉化,我看到他們的優勢,並更立體地看到學生的模樣。 發掘孩子優點 以讚賞打開心扉 有一次小組活動,其中一名學生表現得很沒興趣,更突然拿出課本,放在桌上看。那時候,我沒有發怒指摘,而是盡量溫柔地鼓勵他嘗試:「其他同學也在參與活動,不如將書本收起,一同參與?」他有些不滿地收起書本,但也看到其態度有些微改變。之後,在他的坐姿有一點點改善時,我特別肯定其進步:「我只提醒你一次,你就特別用心上堂!有進步!」其後,他更主動回答問題,而我也隨即讚賞他:「欣賞你在活動時的專注!」之後的課堂,他就再沒有拿過書本出來,在之後的活動表現也大有改善。 另一次經驗,是和一名不太願意表達自己的學生互動。記得那名中一學生,我問他問題時,很多時只是一問一答,較難有深入的交流。有一次,我嘗試和他玩桌上遊戲,他突然提到以前也玩過這遊戲,並顯露若有所思的模樣。我把握機會問他:「似乎你也有不少想法,不如你分享一下?」學生隨即如數家珍地透露以前和朋友玩這遊戲的不同規則,甚至有很多我從未聽過的有趣玩法。我打從心底佩服他,由衷地稱讚他﹕「你真的好有創意,我也玩得好開心。」就是這次互動,成為我們關係的轉捩點,之後他更願意開放自己,與我分享生活的苦與樂。  進步不拘大小 抱持欣賞之心 記得曾看過一段分享,令我印象深刻:「看見一個孩子時,不要先看到想挑剔的部分,而要讓你的臉亮起來,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足以令人喜悅。」要令自己的臉亮起來,享受和孩子的相處,我相信必先要學習欣賞他們的好。  抱持一顆欣賞的心,在家庭的相處也可大大得益。家長和子女相處,可以學習多欣賞他們的好,發掘孩子的優點。優點可以是很微小的進步,例如其態度的轉變,曾付出的努力,甚至是嘗試改變的意願。當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受肯定或鼓勵,也許不用父母刻意提醒,也會自自然然地進步。 我們看到孩子好,我相信不單可協助孩子成長進步,也可讓我們看到孩子獨一無二地存在。在相處中流露接納、肯定和互相欣賞的溫暖,讓孩子願意敞開心扉,分享他的想法和感受。 文:葉泰賢(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illustrated by︰Stephen Y.C.Lo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6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高質父母「愛的存款」

「每次用心安排家庭活動,都代表着你作為父母,誠心地將愛的存款,存進你青春期孩子們的記憶庫中,讓彼此都感到幸福和值得珍惜。」 在闊別多年的校友聚會上。 計劃親子好去處 甲媽媽說:「我最近注意到這個手機應用程式,為大眾提供香港最新的親子好去處和休閒活動資訊。」 乙媽媽回答說:「讓我也瀏覽一下……嘩,確實有很多最新的休閒活動場所和歷奇樂園活動推薦,可以讓我的孩子們挑戰自己,釋放能量啊。看來很有趣。太好了!」 丙父親回應說:「真的嗎?請趕快在我們的手機群組中分享。我和配偶最近被工作弄得頭昏腦脹,孩子們也因復課後追趕課程進度而感到有些壓力。」 丁爸爸發表說:「透過這個程式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孩子的興趣,並與他們討論活動的最佳參與時間。在計劃的過程中,我們要表達對各人的尊重,並為家庭訂立短期共同目標,使我們的親子關係更和諧及緊密!」 戊母親微笑回答:「多謝老友們,今晚的聊天很有啟發,我會下載這個程式,並參考各位家長的寶貴意見。往後我們可以繼續在手機群組分享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狀况和活動經驗,一起成為更優秀的父母!」 善用假期 提升幸福感 從那日以後,他們會互相分享有用的資源和應用程式,甚至提議幾個家庭一起參加同一項活動,一同提升幸福感。 每個家庭成員對於如何度過休息日和假期都有不同的偏好,可以是滿足身心靈的需要和願望、發展好奇心、拓展興趣、尋找快樂時光,以及平衡家庭與個人空間等。如果你是一個擁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我鼓勵你在溝通過程中,嘗試應用以下的步驟,提升及與家人建立親密的家庭關係。 1.表達你渴望為全家帶來樂趣的誠意 2.提供可行的選擇方案和資訊來源 3.邀請並傾聽每個家庭成員的關注點和意見 4.提出跟進的問題,刺激家人進一步思考 5.在商討過程中要保持中立的角色和運用溫和的措辭 6.毋須強求在一次家庭對話中就能夠達成共識 7.制訂預算和分工 8.在家庭的通訊平台上,以清晰的句子列出選擇方案、分工表和時間表 9.盡早將家庭活動時光的照片和視頻,上載於共有帳號,並互相分享心聲 10.讚賞家庭成員為實現此活動作出的貢獻和努力,邀請他們回應或分享籌備過程中的經驗 文:馮婉嫻(香港家庭福利會資深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5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家庭關係‧同在同行

「點解佢成日都唔肯聽我講,畀多啲時間去溫書啫,我都係為佢好啫!」 「佢咩都唔肯同我傾,我究竟做錯咗啲咩事啫!」 以上的想法是否經常浮現於各位父母的腦海裏?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風氣下,身為父母當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尤其在子女踏入學校生活的一刻,父母更像是進入了作戰狀態,希望督促子女在學校取得成功,成為學校的尖子。 父母與子女期望不同 身為父母,期望子女可以在學術上取得優異成績也是無可厚非,畢竟子女畢業後取得一張「靚沙紙」,有個好offer,父母一般相信子女往後的生活便是無憂。相反,作為子女的,卻期望在忙碌的學校生活後,有一點時間讓自己喘一喘息,在放學後寧可花些時間與朋友聊聊天,玩玩手機,或是靜靜享受me time。家長和子女各自的期望可謂合情合理,卻因着大家的角度不同而產生不少親子衝突,導致父母在子女成長路上的角色比起「同行」,更似是「同在」罷了,家庭關係自然漸行漸遠。 由同在到同行 與子女建立關係 究竟有什麼方法可以讓雙方由「同在」變作「同行」呢?筆者認為父母花更多時間從學業方面的關注轉到與子女關係的建立上,是方法之一。有人說「家是最好的避風港」,但若父母只着緊學業成績而忽略與子女的關係,子女在家中也不會感到自在、放鬆,亦不會願意與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甚至會覺得留在家中很有壓力。 多聆聽多理解 拉近彼此距離 家長不妨參考以下的小技巧,以多聆聽、多理解的模式與子女交流,拉近彼此的距離。 1. 多用開放式問句關心子女,而非用批判語句。例如以「你近來發生咗咩事?」取代「係咁㗎啦!諗咁多都冇用㗎!」;或以「係咩原因令你唔想溫習呢?」取代「成日掛住偷懶唔溫書」。 2. 當子女與父母傾談時,父母可多反映子女感受,讓子女感覺到被明白,以及知道父母會在乎自己的感受。例如「我感覺你好似因為……而感到……」 3. 用心聆聽、用心理解,讓子女感受到父母願意了解自己的內在世界及陪伴自己。從父母與自己同在的感覺轉變成父母與自己同行,家庭關係自然會改善。 家庭關係對子女的成長起着重要的作用,以關係為中心的取向能讓子女更信任父母,亦更願意聽從父母的意見。「同在」與「同行」只是一念之差,家長或許可以看看,「同行」這塊拼圖,會否就是與子女之間缺少的一部分呢?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關正林(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7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家庭活動點止飲茶

疫情之下,我們不斷經歷新生活,在家工作、留家抗疫、學校停課……這些變化有影響家人之間的相處嗎? 自2019年,家福會展開「香港家庭幸福指數」調查研究,首創一套信效度俱佳,並切合香港社會文化背景的家庭幸福量度工具,透過全港調查,定期評估香港家庭的幸福水平。最近公布的2022年調查結果顯示,香港整體家庭的幸福水平較2019年顯著下跌,尤其三代同堂家庭的跌幅較大,可見疫情等因素正影響着多代家庭的幸福。 多溝通了解各人興趣 一家人相處難免有摩擦衝突,衝突往往來自彼此的不同,可以是生活方式,亦可以是價值觀,簡單至不同的作息時間或飲食習慣都可以引發衝突。但如果家庭關係親密,一家人願意溝通,互相包容體諒,有些衝突可以避免。 家福會聯同香港樹仁大學及香港大學,研發了「兩代同行育兒孫」課程予祖父母、父母,以及作為中間人的男士,教授5個提升關係的重要元素。筆者在此介紹其中一個元素「同聚共樂」——家庭成員透過參與和策劃不同的家庭活動,能促進彼此認識和關係建立。 一名夾在婆媳之間的男士與我們分享,以往在計劃家庭活動時,未會考慮家人的不同興趣,一般只安排飲茶,但彼此未有太多正面的交流;參與過「兩代同行育兒孫」課程後,他學會「同聚共樂」,按照家人興趣安排活動。例如在假日,他會精心安排一家人到嫲嫲最愛的花墟,讓嫲嫲向小朋友介紹不同的花種,小朋友對嫲嫲豐富的知識感到欣賞,爸媽看到祖孫之間的相處感到快樂,而嫲嫲亦享受其中。 男士主動當溝通橋樑 其實,一家人要融洽相處,平日可透過多觀察,了解每名家人的需要及興趣。而男士作為中間人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主動當婆媳溝通的橋樑,聯繫彼此感情。此外,我們亦鼓勵家中長者使用通訊軟件,增加一家人交流的機會,面對面較難表達的欣賞及感謝,在通訊軟件上會更容易表達。 家福會轄下的婦女及家庭成長中心,推行「婆媳緣.祖孫情」多代家庭教育及支援計劃,舉辦了一系列活動讓多代家庭參與,除「兩代同行育兒孫」課程外,亦有戶外郊野遊戲日及煮食工作坊等,讓一家人「同聚共樂」。有興趣參與者可到以下連結https://bit.ly/3Oxrz0j,了解活動詳情及報名。此外,本中心亦推出了「和『孩』共樂」遊戲卡及《嫲嫲、媽媽不吵了!》親子圖畫書,讓多代家庭在愉快的環境下,有正面的互動及溝通。有興趣人士可到中心的facebook專頁(https://bit.ly/3tCBPw3)參與遊戲,換取遊戲卡及親子圖畫書。 文:香本柔(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3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攜手提升家庭幸福,定期「把脈」

自2019年,家福會展開「香港家庭幸福指數」調查研究,首創一套信效度俱佳,以及切合香港社會文化背景的家庭幸福量度工具,並透過全港調查,定期評估香港家庭的幸福水平。家福會最近公布「香港家庭幸福指數」2022調查結果,適逢5月是家福會舉行的「家福月」,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些重點和建議。 家庭幸福指數跌 「較差」組別增 「香港家庭幸福指數」2022,各個範疇平均為6.10分,屬「一般」水平的低端。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香港家庭與家庭內部相關的範疇,得分相對較高(屬「一般」水平),包括: ˙家庭團結(7.40分) ˙家庭資源(7.20分) ˙家庭健康(7.07分) 在其他3個家庭與外界互動的範疇,3項得分則低於5分(屬「較差」水平),包括: ˙社會資源(4.80分) ˙生活平衡(4.66分) ˙社會連繫(3.26分) 對比「香港家庭幸福指數」2019,平均分由6.31分下跌至6.10分。整體家庭幸福指數屬「一般」組別的家庭,亦由2019年佔50%下跌至2022年佔43%;而屬於「較差」組別的,則顯著增加至19%,增幅有7個百分點。另外,「社會連繫」、「社會資源」下跌幅度最大,其中「社會連繫」下跌0.86分,「社會資源」下跌0.47分。 「貧者愈貧」須正視 建多元支援網 香港家庭幸福指數整體下跌,家庭幸福更出現「貧者愈貧」的現象,情况令人憂慮。因此,政府必須及早正視問題,把「提升香港家庭幸福」納入施政目標,制訂家庭友善的社會福利、教育、醫療、勞工等措施。我們亦提倡「家庭照顧伙伴」的理念,家庭成員不論同住與否,都可用團隊彼此分工合作的模式去處理家庭的大小事情,特別是照顧家庭成員的責任,而非將照顧者的擔子集中於某些家庭成員的身上。 要全面提升香港整體家庭幸福,官、商、民三方面責無旁貸,必須加強合作,強化家庭與外界的互動。政府方面,在強化及制訂支援家庭的政策上,應提供方向性的指引和給予更多資源,以結集出一個更多元的支援網絡;商界方面,其中物業管理公司可幫助識別有危機的家庭,以及轉介至適切的服務,建議物管公司與社福機構合作,為員工提供相關訓練。我們鼓勵民間重拾「鄰舍互助」概念,大家參與義工活動,加強社區網絡,增強「家庭團結」。 世界在變,家庭形態亦不斷轉變,今年家福月的主題為「轉變中的家庭幸福」,我們深信「無論世界點變,只要有你在,家就在,最緊要一家人!」,只要相信家庭和家庭發揮的力量,實踐「最緊要一家人」的精神,大家仍然可以締造美滿和幸福的家庭。 最後,我們鼓勵大家到家福會網頁(www.hkfws.org.hk/hkfwi)填寫「香港家庭幸福指數」網上問卷,為自己家庭幸福把脈,並獲取提升家庭幸福的建議及一起努力。 文:張詠珊(家福會高級經理)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9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破碎家庭走到幸福家庭

一個母親三次想法的轉變,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兒子。 一念起:「親子關係沒了」 一場意外,令她成為單親媽媽,心裏冒起一個想法:「沒有依靠,也沒人關心,怎樣才能把孩子撫養成才?」她希望兒子快快長大,早點學會自律和獨立,那就可以少擔心了。就是這一念,卻導致有一天兒子給她留下一封信,訴說有多恨媽媽,更一度閃過輕生的想法。 「這樣的事情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悉心栽培孩子,卻換來如此倒霉的生活?我就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這些想法在媽媽心中迴盪。 一次轉念:「化解內心怨恨」 媽媽兒時從打罵中成長,她的父親沒有以她喜歡的方式來愛她。她感受不到父親的愛,認為他根本不愛自己。她承諾,日後定必全心全意地愛護孩子。如今,兒子就如鏡子般,反映出童年的自己。她尋找解救的出路。 她參加了子女管教的家長小組,在反思中有所感悟:「我愛兒子的心情就如父親愛我一樣,同樣不想孩子吃冤枉苦,有更好的人生,可是表達愛的方式卻沒有顧及對方的感受。」媽媽開始理解兒子的苦,感受到兒子對媽媽愛恨的矛盾。她向兒子發信息說心底話,兒子雖然沒有回覆,但事後的溝通,明顯感覺到兒子的語氣變得輕鬆。 二次轉念:「盡好母親的責任,愛孩子」 兒子在家中經常玩手機,媽媽感到很糾結、抓狂,有一次甚至將手機丟爛了。兒子氣憤地說:「你不就只是關心手機!」房門一關,就不出來了。媽媽之後明白到,種種以為關心兒子的行為卻被誤會了。過往媽媽認為兒子要早睡早起,不應該玩手機,專注學習等,總想兒子按自己的標準來生活。現在,她懂得引導自己:「兒子有自己的作息、自己的標準,做他該做的事情就好。」於是,媽媽成功從「管手機」改為「管孩子」。從那天後,媽媽只督促兒子多活動身體,和提醒兒子未完成的事情。 神奇地,頻繁的衝突沒有了,大家各有生活,和平相處,親子關係修補了。兒子願意和媽媽聊遊戲,分享自己的日常,媽媽亦欣賞兒子的優點,同時接納他的缺點。 三次轉念:「相信孩子」 馬上要開學了,媽媽心裏忐忑:「兒子這樣作息,能適應學校生活嗎?能按時起牀嗎?能把手機放下嗎?」這次媽媽懂得反思,自己對兒子的懷疑,就是種下不好的種子,這怎可能有好的成果?媽媽從此決定,要做兒子堅實的後盾,確保兒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結果,如媽媽所想,孩子順利上學,自己心裏也感覺踏實和感動。好日子原本就在心中,心明了,心淨了,兒子也能自由生活了。如今媽媽體會到:「幸福的家庭是吾性自足。」 文:文建康(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0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幸福家庭從溝通開始

相信每個人都希望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一般家庭不和的主要原因是溝通不足或溝通不當所致;相反,良好和緊密的溝通是家庭團結的關鍵。當家人之間能適當地表達內心想法、感受和對家人的關懷,誤解便會隨之減少,家庭關係也變得更為親密。 溝通非說服對方 避用極端言詞 溝通的第一步是「聆聽」。有些人在「聆聽」時,心裏總是想着如何說服對方。這就像父母和子女意見不一時,即使父母有「聆聽」子女的話,有時也會帶着「我是父母,食鹽多過你食米」的想法去說服子女聽從自己。其實父母背後的原意善良,都希望為子女着想,可是權力不均的溝通有礙平等的交流,最後亦未必達至溝通的本意。 辯證行為治療是一門心理治療法,被認證有助促進家庭成員間的溝通。此治療法提倡溝通是需要達至「中庸之道」,先放低「說服對方」的想法 —— 有時我們未必同意對方的立場,但可以嘗試尊重和了解對方的觀點,這並不代表自己妥協,而是認同大家的想法都同樣重要。在溝通過程中避免使用極端言詞,例如:「總是」、「永遠」等。 多角度思考 營造優質家庭時間 練習從多角度思考 —— 想想為何對方會有這樣的想法。例如:「為何子女會想跟朋友外出到晚上12時?」「是難得有朋友生日?是希望融入朋友圈子嗎?」請緊記沒有絕對的 「對與錯」。 嘗試多點表達自身感受 —— 多說「我覺得……」而少表達「你應該……」例如:「我擔心你安全,想你晚上12時前回家」,而避免說:「你應該早些回家,不應該讓家人擔心你。」 除了以上的溝通技巧,大家可以在周末或放假時營造一些優質的家庭時間。例如在一星期內選擇特定時間,放下工作和手機,專注地和家人在家一起看電影、品嘗美食、傾談等,以促進彼此關係。 在香港家庭福利會(家福會)「香港家庭幸福指數」調查中確立了影響家庭幸福的6個範疇,分別是:(1)家庭團結、(2)家庭資源、(3)家庭健康、(4)社會連繫、(5)社會資源和(6)生活平衡。要達至家庭幸福,「家庭團結」非常重要。期望每個家庭成員有效運用溝通技巧,令家庭關係更鞏固。 參考文獻 〈臨牀心理師:「辯證行為治療」如何協助高危險、複雜型個案?〉 Rathus, J. H., & Miller, A. L.(2015) DBT Skills Manual for Adolescents The Guilford Press   文:吳熙恩(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5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家庭幸福」是一種選擇

因為在中學做學校社工,令筆者對於兩代思想的差異有很深的體會。現今的年輕人生於物質豐盛的年代,講求生活質素,容易從網絡接收不同的資訊和價值觀,有更強的主見和自我觀念,更崇尚個性與自由,他們在多變和複雜的社會中成長,習慣以「今日未知聽日事」的態度處世,「幸福」對於他們而言,可能就是享受當下。而上一代則較為講求實際,追求安穩生活,需要有穩定的工作,才戀愛結婚、生兒育女,再買車買樓,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有計劃的生活,才是他們追求的「幸福」。 「幸福」定義 兩代不同 兩代的文化差異、身處不同的人生階段,再加上近年連串社會衝突事件,以及受疫情的影響,家庭內各個成員對於「幸福」的定義,都有很不同的看法。那麼,一家人在「家庭幸福」要取得共識,豈不是更難? 把身心健康生活概念帶回家 筆者去年7至9月期間,參加了由家庭福利會(家福會)與全城街馬合辦的「自家健康教練計劃」,透過挑選家中一員成為家庭健康教練,從課堂中,學習健康飲食、運動及家庭相處的技巧,最後把身心健康的生活概念和技巧帶回家庭中。筆者參加了一連3個月的講座和訓練,不但學習到很多實用的知識,最鼓舞的,是令我有勇氣,邀請一向沒有運動習慣的媽媽和我一起參加計劃。香港人生活繁忙,每星期一次在飯後和家人一起散步,已經成為我們心目中有質素的共處時間。雖然彼此都沒有說出口,但這就是我們內心認定的「家庭幸福」了! 家福會在香港家庭幸福指數調查確立了6個影響香港家庭幸福的範疇,分別為「家庭團結」、「家庭資源」、「家庭健康」、「社會資源」、「社會連繫」和「生活平衡」,詳情可參考家福會的網頁 (www.hkfws.org.hk/hkfwi)。 一個人可以走得快 一家人才可走得遠 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但一家人才可以走得遠,所以「家庭幸福」值得每個家庭重視,而每個家庭成員都有責任努力地去實踐。每一個家庭都有各自的情况,大家對「家庭幸福」的定義各有不同,但家庭幸福指數的確可以為大家作為一個提升家庭幸福的參考點,讓我們反思如何可以達至「家庭幸福」。 提升「家庭幸福」是由一家人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累積而成,並無捷徑。而它亦是一種選擇,當每個家庭成員都願意踏出第一步,努力付出,「幸福」便離這個家庭不遠了。 文:呂翠芬(香港家庭福利會社工) (香港家庭福利會(簡稱「家福會」)於1949年正式成立,為香港其中一個主要的非牟利社會服務機構。我們基於「以家為本」的信念,致力提供高質素的專業社會服務,為香港的家庭及大眾謀福祉,培育一個互相關顧的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2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幸福拼圖:記錄家庭點滴幸福

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香港人忙於適應着社會環境和疫情下的變數,但與此同時,我們又有否看見人與人之間隨時出現的變數?我們可有學會更珍惜家庭中的點滴? 家庭中的「一期一會」 或許近年香港人都有相類似的感受︰疫情下,身邊會有朋友盡量減少外出,令大家少了機會見面;亦有朋友會基於社會環境而選擇移民,彼此不知何時何日再有機會相見。可能因着這份共鳴,近年很流行「一期一會」這個詞語,意思是人一生中的每個時刻都只會經歷一次,每次聚會都是獨一無二的回憶,提醒大家要珍惜與人相聚的機會。 朋友以外,家庭成員間的聯繫理應相對穩定,尤其是同一屋簷下的家人,但卻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我們總覺得一世人流流長,看似有很多機會陪伴父母、陪伴配偶、陪伴子女,有時我們會因為工作或生活,選擇暫時放下他們。我們總想着還會有下次,但可有想過,那次會是最後一次?那次之後就再無下次?能夠成為家人,其實是莫大的緣分,願我們也能時刻提醒自己,要珍惜家庭中的「一期一會」! 用「心」記錄 常懷欣賞目光 懷着感恩的心去享受和記着與家人相處的時刻,是一個最簡單的「珍惜」方式。我們與家人每天都共同經歷大大小小的事情,大至去旅行、去主題樂園、食自助餐、慶祝生日、過新年過聖誕;小至行街、食飯、看電視、做家務、說早晨、說晚安、說謝謝……若嘗試去細味,便能發現,即使再微小的事情,其實都充滿幸福感,都值得我們用心記錄。 欣賞家人的付出,同時學習用心照顧家人,也是「珍惜」的一種方式。當大家常懷「欣賞」的目光,各人的缺點,就變得容易包容,那自不然能增添家庭和諧氣氛,提升家庭的抗逆力;當每個家庭成員也不計較,大家都有一顆願意為對方付出的心,這個家庭就擁有最珍貴的資源,可以應付很多難關和挑戰。這些幸福,值得我們用心記錄。 每一個家庭幸福的時刻,都值得我們用心記錄,累積下來,更會是一個寶庫,讓我們一生回味。 想了解多一點如何達至家庭幸福,可從「家庭幸福指數」內的6個範疇:家庭團結、家庭資源、家庭健康、社會資源、社會連繫、生活平衡,從中尋找、分享維持家庭幸福的元素,歡迎你瀏覽香港家庭福利會的網站: www.hkfws.org.hk/news/latest-news/questionnaire   文:葉青(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機構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簡稱「家福會」)於1949年正式成立,為香港其中一個主要的非牟利社會服務機構。我們基於「以家為本」的信念,致力提供高質素的專業社會服務,為香港的家庭及大眾謀福祉,培育一個互相關顧的社會。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9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