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攻略:幼稚園及小學篇

英基重英文 有利直資私小面試 問◢ 女兒現在讀英文及普通話的學前班,在家活潑,會講句子,背到《三字經》、《弟子規》,可以用簡單英文交流,喜歡聽故事、寫字、畫畫。現獲ESF(英基學校協會)及根德園幼稚園取錄。小學想她入讀直資或私校,中學打算到外國升學,但也有機會留港讀書。家庭經濟來說,讀根德園會較充裕,ESF則剛好。 兩間學校教學模式完全不同,讀ESF怕她中文不好,讀不上也轉不回普通學校。根德園聽聞功課比一般學校深及多,更要背默,還要外補英文,小朋友和家長可能好辛苦,但另一方面或對升小有優勢。報小一我們有15分,校網62,只靠叩門和大抽獎,升一線學校有難度。現在煩惱哪一間幼稚園才適合。 答◢ 在香港,如果小朋友只得15分而又想報讀一線官津小學,唯有用「大抽獎」和「叩門」兩招,而大抽獎和叩門都有運氣成分,所以沒有sure win的!還是憑實力報直資私小比較可靠。不過很多直資私小要用英文來面試,似乎ESF容易練好英文,加上女兒活潑可愛,應該有機會考入心儀直資私小,何况流利的英語對叩門面試亦有幫助!至於中文,小朋友既然背到《三字經》和《弟子規》,在家再多講一些中文,應沒問題。 聖心有機會直升小學 問◢ 女兒是非常內斂的小孩,對男性或說話比較大聲的人都表現非常害羞,不敢直視或接觸,亦不敢在班中答問題,課堂專注力較弱,很難坐定。在街外都是跑跑跳跳,十分喜歡戶外活動,在家中獨自一個則喜歡畫畫聽故事,寫字認字等能力不錯。請問選中西區嘉諾撒聖心幼稚園,還是學之園幼稚園比較適合?家住青衣區,似乎校網不理想。考慮搬41網考九龍塘官立小學或往11校網,目標是入讀嘉諾撒聖心學校。 答◢ 其實答案已在你的問題中,既然你想搬到11校網而目標是嘉諾撒聖心,便揀選其幼稚園吧!聖心有機會直升小學,又是傳統名校,只要學識「坐定定、守紀律」便可以了!學之園沒有直升小學,也要與他人競爭,未必適合你女兒。 25分選呂明才機會大 需搬屋 問◢ 家住荃灣,持宗教分,自行有20分。心儀中華基督教會基慧小學(馬灣),但自行機會很微,孩子叩門能力弱。浸信會呂明才小學則是校友身分,持25分,但路程遠,沒有校巴。葵青區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又如何,自行機會大嗎?應怎樣選擇呢? 答◢ 用25分報浸信會呂明才小學是有很大機會的,不過遠又沒有校巴,唯一解決方法是搬去沙田。葵青區全完第二小學在65校網排名第4,亦不錯,20分也有機會。 文:趙榮德 作者簡介﹕前喇沙書院副校長、資深教育工作者 (歡迎查詢幼稚園及升小問題,電郵:[email protected])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9期]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AR於數學教育的應用

本校數學科的教學理念可以用3M來概括,3M代表「Make Mathematics Meaningful」,即把「數學變得有意義」。隨着科技的進步及教學模式的演變,當代的教育已不可能只滿足於黑板上的紙上談兵或沉悶重複的操練,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利用科技,把一些艱深的數學概念變得更有趣,期望學生可以更愉快地學習數學,並把所學的知識緊扣於日常生活的應用中。 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是指透過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精算並加上圖像分析技術,讓電子儀器熒幕上的虛擬世界能夠與現實世界場景結合與互動。 我校於本學年初把AR技術應用於校本數學教學當中,AR有助把知識與概念形象化及具體化地展現出來,讓學生一目了然,提升對學習的信心和樂趣。 利用AR教授三維立體空間。(作者提供) AR技術教授三維空間 當數學教師要教授高中三維立體空間的概念時,往往會遇到一個難題,就是學生很難在他們的腦海中憑空想像出一些三維立體,更遑論要他們在這些立體中運用三角學來運算。然而,利用AR技術,透過虛實結合的教學環境,可以把三維空間的點、線、面直接呈現出來,讓學生了解彼此的幾何關係,從而可以作更深入的學習。 除了製作AR教件於課室作教學外,我們也嘗試把AR移師至課室之外。 數學巨人時間線。(作者提供) 設置數理巨人時間線 為了讓學生對數學的發展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們在校內的數學廊設置了數理巨人時間線,展示了不同國籍的偉大數理學家的成就和貢獻,拉近他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然而,除了紙本上的文字介紹外,我們還製作了一些動畫,配合AR技術,把一些數學家的研究成果以虛實結合的形式展示出來,彷彿每名數學家都有一部專門的電視機為自己作介紹。透過科技,我們成功把本是無聲無息的數學廊活化起來,為學生建立一個更理想的學習氛圍。 利用AR把數學家的成就呈現出來。(作者提供) 文:李鎮川(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數學科科主任) 巫志雄(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數學科教師)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9期]

詳細內容

讀樂樂:多給孩子追夢的機會

《大排長龍的貓頭鷹餐廳》——作者、繪者︰福澤由美子。出版社:球球館。(網上圖片) 這故事發生在咕嚕山,那裏一棵參天巨樹的樹頂上,建有一家貓頭鷹餐廳。故事主人翁是小貓頭鷹波波,父母是廚師。由於餐廳很受小鳥們歡迎,因此貓頭鷹爸媽經常忙過不停,特別是在候鳥們要舉行歡送會的日子裏。 波波夢想成為廚師,經常待在廚房向父母「偷師」,他希望在廚房幫忙,分擔父母的辛勞。可是父母總以各種理由拒絕,說他拿不起又重又大的平底鍋,說他還未學會飛,學會飛後,才可幫忙帶果子、運送雞蛋和芝士回來。 有一次,波波為證明自己已長大,試着張開翅膀、隨風拍翼試飛,但失敗了,從高高的樹頂一直往下掉到地面。正當思考如何爬回樹頂時,波波嗅到一陣怪味。原來,一隻鼴鼠正坐在地上一籌莫展,他種的地瓜鋪滿一地,本來想開一家地瓜餐廳,可是,他對烹飪一竅不通,結果把地瓜都烤焦了。 放手讓孩子解難 錯誤中鍛煉 波波聽罷,眼睛閃閃發亮,便使盡渾身解數,把平日從父母下廚時的觀察所學,與鼴鼠一起研製出各種美味的烤地瓜料理。香味撲鼻的烤地瓜吸引附近的動物蜂擁而來,在地瓜餐廳外大排長龍,就連貓頭鷹爸媽也大讚波波的料理美味可口。於是波波的料理獲准加入貓頭鷹餐廳的餐牌上,他終於得到父母的認同了! 父母都疼惜自己的子女,希望為小孩子找一條最有效率、成本最低的成功捷徑。於是以居高臨下的姿態,說這樣不准、那樣不行,各樣的否定無疑是剝奪了小孩嘗試和犯錯的機會。其實,在安全的範圍內,不妨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找尋解難的方法,從錯誤中鍛煉自己,這樣假使他日遇到問題,至少也不會手足無措。 「你願意再嘗試嗎?」 因疫情的緣故,我有機會在家裏觀察孩子上網課的情况。或許是文化背景和理念不同,我發現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都不同,有的擅於發掘學生的優點,有的則較細心,很會糾正和完善學生不足的地方。然而,有的教師會用較多否定的句子,遇到學生答錯問題,不但會直斥其非,更動輒貼上「不用心上課」、「粗心大意」的標籤;不過,亦有些教師會用較多正面鼓勵的句子,聽過一名外國教師十分出色,他這樣對學生說:「答案非常接近,你願意再嘗試嗎?」這句說話真是充滿正能量,我連忙把這佳句記下。教師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學生在該學科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如果錯誤會受到否定和責罵,你還會積極舉手發問或作答嗎? 未來是屬於孩子的,請大人們多肯定孩子所做的事,並多給予各種機會,從旁協助他們追求和實現自己的夢想。 文︰Carol Ma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7期]

詳細內容

言語自聊:建立詞彙小貼士

近期多了幼稚園家長問Konnie姑娘有關詞彙學習的輔助技巧,因為爸媽都覺得小朋友受疫情影響,減少了外出及上學時間,語言發展好像比哥哥姊姊當年慢得多。其實,家長的擔心不無道理,因為根據詞彙學習理論,小朋友學習詞彙有兩大方法:偶然學習(incidental learning)及有意識學習(intentional learning)。小朋友早期學習詞彙主要靠偶然學習,即是在生活環境或日常對話中學習,就好像我們小時候學習紅色的水果是蘋果,用來抹面的是毛巾,這些詞彙都是我們透過觀察和聆聽其他人運用而習得。所以,如果小朋友的生活經驗愈豐富,有愈多觀察和聆聽的機會,理論上詞彙也會愈多。惟在疫情或隔離期間,偶然學習詞彙這方法就未必可以完全實行了。 今次就讓我介紹幾個有意識學習詞彙的方法。根據美國國家閱讀評審委員會(National Reading Panel)的研究,詞彙與閱讀能力相輔相成,小朋友的詞彙愈多,閱讀能力就會愈強;而閱讀是其中一種可以代替偶然學習詞彙的方法,因為書籍有無限的主題,可多方面發展小朋友的詞彙。在伴讀期間,爸爸媽媽可以先自行閱讀圖書,並在書中找出目標的詞彙,再用以下5個方法來介紹書中艱難的詞彙,在家中來一場有意識學習詞彙的訓練: 1. 以小朋友友善的方法來定義詞彙 遇到不懂的詞彙,教師總會叫我們查字典,但查字典後學到的詞彙對小朋友來說未必深刻。而所謂「小朋友友善」(kid-friendly)的方法,就是用他們的語言來運用某個詞彙:例如在故事中出現了「靈機一觸」這個詞彙,爸媽可以解釋這詞語怎樣用,並以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作例子來解說。 2. 利用故事場景解釋詞彙 閱讀有一個好處,就是有場景(context),場景有助小朋友理解詞彙,尤其是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在故事中主角很「尷尬」,這情緒詞彙實在有點難解釋,但家長可以用故事場景來引入,再加以解釋,這樣小朋友就更易理解了。 3. 故事情節協助理解詞彙 除了利用故事場景來解釋外,故事情節也能協助我們理解詞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利用「前文後理」推斷某個詞彙的意思?其實這也是小朋友理解詞彙的方法。當然,對於年紀較小的小朋友,他們需要家長的協助來推斷,但這技巧會隨着小朋友的閱讀能力提升而成熟,亦會成為他們理解詞彙的方式之一。 4. 畫出詞彙意思 這個貼士對喜歡畫圖畫的小朋友特別有效,因為畫畫能將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亦由於是小朋友自己畫的,他們的理解會更深刻。而這裏所指的畫畫是速畫(sketching),並不追求什麼藝術造詣。 5. 運用詞彙腦圖 最後,詞彙腦圖就是利用腦圖的概念列出與詞彙相關的一切,包括詞彙的類別、同義詞、反義詞及一切有關的事情。以「海灘」為例,海灘是一個地方,它的近義詞是沙灘,與海灘有關的詞彙包括游泳、夏天、滑浪、砌城堡等等,這樣就能幫助小朋友建立一系列的詞彙了。 以上5個方法,家長可以按小朋友需要隨意運用,但緊記每次閱讀都應按小朋友的興趣和能力調節,如果強迫小朋友閱讀,不但令他們失去閱讀的興趣,更埋沒了對詞彙學習的好奇心,就得不償失了。 文:Konnie姑娘(言語治療師、家庭輔導及家庭教育文學碩士)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7期]

詳細內容

升學攻略:幼稚園及小學篇

高主教幼園生六成可直升 問◢ 我們家住將軍澳,大兒子讀北角衛理堂幼稚園PN(學前班),現獲高主教書院幼稚園部、保良局方王換娣幼稚園、聖安當幼稚園、藍田靈糧幼稚園及根德園幼稚園的K1學位。我們心儀的小學有高主教書院小學部、將軍澳循道衛理小學、將軍澳天主教小學及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小學我們可報48或95校網,希望小女兒跟哥哥一起讀,但我們只有基本15分。請問報哪間幼稚園較合適?還是繼續讀北角衛理堂?希望你提供意見,選擇一間對入讀心儀小學有幫助的幼稚園。 答◢ 有一點你要知道,香港的「免費」幼稚園與官津小學並沒有直升關係,官津小學之取錄標準只按分數計算,並不關乎學生曾讀過哪一所幼稚園。所以,如果你孩子「只有15分」,想入將軍澳循道衛理小學機會應該不大,因該校去年在該校網排名三甲;將軍澳天主教小學及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雖然分別排名第10及11,但因為有宗教背景,有很多25分的人報讀,15分只能說有少許機會。你孩子機會最大是報高主教書院,因小學部是私立小學,所以約有50%至60%的幼稚園部學生可以直升,而且高主教辦得不錯。對你來說唯一缺點是「山長水遠」,需要解決路途遙遠這問題! 九龍靈糧堂A+級優良學校 問◢ 家住馬鞍山,小兒2021年會讀K1,現手上有3間幼稚園可供選擇:1、九龍靈糧堂幼稚園;2、大圍的聖母無玷聖心幼稚園;3、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幼稚園。以上3間學校都各有優劣,懇請提供專業見解! 答◢ 最可靠的專業意見應該是教育局質素評核報告。本人參考該些報告,把3所幼稚園排名(從A++至A-)為:九龍靈糧堂A+;聖母無玷聖心A;張煊昌幼稚園A。因此,九龍靈糧堂略為優勝! 明雅歷史悠久 綠茵利報考直資 問◢ 本人一家現住元朗,為方便小朋友上學,考慮搬到大埔近娘家。以下幾間幼稚園,哪間對將來升直資小學較有利?綠茵英文(國際)幼稚園(嵐山)、明雅中英文幼稚園、約克蒙特梭利國際幼稚園(元朗)。 答◢ 3所幼稚園中,明雅中英文幼稚園比較歷史悠久,亦比較受歡迎,最多學生升讀的小學為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及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小學兩間津小;至於綠茵英文(國際)幼稚園(嵐山)及約克蒙特梭利國際幼稚園(元朗),前者創校於2016年,後者2017年,網上有關畢業生升學資料並不多,只知道綠茵有畢業生升讀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約克則不詳,因此如將來要升直資小學,可考慮綠茵。 文:趙榮德 作者簡介﹕前喇沙書院副校長、資深教育工作者 (歡迎查詢幼稚園及升小問題,電郵:[email protected])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7期]

詳細內容

喜閱愛麗絲:小王子閱讀樂滿fun

「小王子書籤設計比賽」作品(作者提供) 4月份是舉辦校園閱讀活動的高峰月,筆者一如以往在校園內舉辦以名著為核心的閱讀月。最近便以安東尼.聖修伯里著的《小王子》這本經典作為主題,貫通閱讀月內的各項活動。《小王子》是最多讀者和譯本的世界名著,為了配合423世界閱讀日及《小王子》法國出版75周年紀念,我校於4月份舉辦了「iSTREAM小王子閱讀月」活動以響應盛事,除了閱讀外,還結合了視藝和科學教育等學習元素,融入到各項學習活動之中。《小王子》講述一個墜機的飛行員(作者),遇上超越俗世的小王子的故事。透過兩人之間的寓言式相遇,引領着大人和孩子看見內心深處,不同年齡的讀者,都能有不同層次的獲益。有價值的世界名著,是孩童在小學階段應該一讀再讀的;當然,不少中國古代名著,如《西遊記》和《三國演義》也可以作為閱讀月的主題書,筆者希望未來能將我國的名著,活化為校園裏的閱讀活動。 多元活動 結合視藝、科學教育 配合閱讀日主題《小王子》,透過TEAMS網上的閱讀活動,特設「423小王子網上閱讀嘉年華日」,除了讓學生認識這本名著外,亦藉此提高學生對閱讀其他名著的興趣。活動很多元化,列舉一部分,供學界參考:小王子心得及金句分享(校長和教師)、好書推介、小王子故事及評賞、小王子電子書閱讀、小王子角位書籤製作、閱讀小常識、小王子模型製作、課室漂書樂(閱讀科學書及不同版本的《小王子》)、「親親小王子」合影等。 小王子的身影還貫穿了閱讀月內的各項活動,好像以小王子為主題的「小王子Wordwall網上問答遊戲比賽」及「小王子書籤設計比賽」;「小王子STEM讀書會」(各年級學生在共讀小王子故事後,分別也認識玫瑰花結構、飛機的飛行原理及天文宇宙的知識)。在校園內更有不同的小王子展板佈置,供師生合影留念;並設有「認識小王子」小展覽等活動,製造濃厚的閱讀氛圍,令學生更投入閱讀活動。我們的小王子閱讀活動,還備有跨學科的延伸活動,都拍成了有趣的自學影片(幼兒親子網上課程),歡迎家長與子女一起瀏覽有關影片。 文:董雅詩 作者簡介﹕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熱愛文字,兼且創意無限。著作包括《一書一天堂——圖解家校讀書會》、《愛麗絲老師讚好的50本必看童書》等。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6期]

詳細內容

幼園選校:非人人「受谷」 了解孩子特質勿錯配 揀啱幼園 先甜也能後甜

專家教路 選對幼園成贏家(蘇智鑫攝) 家有寶寶準備在2022/23年度入讀K1的家長,是時候要開始物色幼稚園了。在學習路上,幼稚園可說是人生第一條賽道,所以不少家長都擔心,揀錯幼稚園會影響孩子的升小前途。其實香港家長在揀選幼稚園時,往往有不少迷思,專家指並非所有孩子也「受谷」的,胡亂錯配,有可能令小朋友討厭上學,甚至窒礙他們的成長發展,分分鐘「贏」家變「輸」家,得不償失! 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學校,雖然英語外籍教師的數目或不及私立獨立幼稚園,但一樣重視英語教學,花心思設計英語教材。(蘇智鑫攝) 學好英文不一定要靠NET 迷思1︰「平嘢無好嘢」,免費幼稚園不及收費幼稚園般好。 趙︰那就要先定義什麼是「好」。如果「好」是指課程較深、外籍教師(NET)較多,較大機會考入直資、私立小學等,那麼私立獨立幼稚園,的確比「幼稚園教育計劃」下的幼稚園「好」。由於受教育局所限,計劃內的幼稚園必須以母語教學,局方亦不會提供額外資源讓學校增聘NET。反之,私立獨立幼稚園的自由度較大,在市場主導下,學術水平、語境都勝一籌,因此學生考入重視兩文三語的直私小學,機會率亦較大。 但假如「好」的定義,是順應小朋友的天性,透過遊戲學習,讓他們讀得開心、愉快,那麼免費幼稚園都有很多「好」學校。我想指出,並非所有孩子也「受谷」的,胡亂錯配,只會適得其反,甚至令小朋友討厭上學,不利升小。假如家長擔心免費幼稚園的英語語境不夠,不妨平日多抽時間陪伴子女一起閱讀中、英文圖書,培養小朋友的閱讀興趣,我相信,愛閱讀的孩子,語文水平不會差。 朱︰現在即使是免費幼稚園,大部分也有NET的,以我學校為例,亦有兩個。其實政府在過去10年,一直推動由本地教師教授英語,因為只有本地教師,才最認識香港人的文化,了解香港學生學習英語的難處,而語常會(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亦有專為本地教師而設的英語課程,讓我們掌握教授英語的技巧和策略,我覺得成效不錯,至少我的學生不怕英語,而且很感興趣。 就家長選校時最常見的5大迷思,今期《HappyPaMa教得樂》請來升學專家趙榮德,以及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幼稚園校長朱惠芳拆解。 趙︰趙榮德(資料圖片) 朱︰朱惠芳(蘇智鑫攝) 培養小孩愛上閱讀,不單有助提升語文能力,也讓他們日後可更輕鬆應付學業。(szeyuen@iStockphoto) 直私小學未必只收「神級」生 迷思2︰直私小學只收「神級」幼稚園學生。 趙︰實情是,愈來愈多直私小學不喜歡這類學生。我有些教育界朋友透露,某幾間連鎖幼稚園把「小一面試」變成常規課程,小朋友學足3年,面試表現當然優秀,但當他們考入直私小學後,便很快「走樣」。原因是這批學生,從小只慣於「操練」強記,而非真正理解,一、二年級尚可應付,但升上三年級後,課程艱深了,需要運用更多推理及常識,孩子的「老本」耗盡便現「真章」,導致成績一落千丈。反之,來自一般幼稚園的學生,他們成績好,是因為他們真的喜歡學習,不是逼出來,自然愈學愈開心,成績便愈來愈進步。正因為這樣,據聞有些名直資私小也漸漸改變收生策略,傾向錄取多些「平民」幼稚園的學生。 幼兒教育不在於教得有多深,「揠苗助長」的風氣不可長。(PixelsEffect@iStockphoto) 循序漸進 毋須提早催谷 迷思3︰讀書不是「先甜後苦」,就「先苦後甜」,早些催谷,升上小一便更容易適應。 趙︰這的確是香港教育的一大問題,不單幼稚園升上小學,就是小學升上中學,在課程上,都缺乏專人整合,以致每一個階段,都很難銜接。但我不相信,「先甜」便一定會「後苦」,學習旅程應該是「先甜」也「後甜」的。正如前述,「甜」的秘訣在於讓孩子愛上閱讀,一個愛看書的學生,語文不會差,應付各學科也會相對輕鬆。 朱︰其實教育局近幾年都很努力做幼小銜接,2017年新推的《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也特別強調這個部分,亦提供培訓課程,讓小一教師更了解幼稚園的教學內容。我想說,一般情况下,幼稚園給學生的裝備,是足夠應付小學階段的學習,因此家長不用太過擔心,也毋須提早催谷。但當然,整個業界都需要通力合作,尤其小一各個學科,都應該循序漸進,由基本概念教起,不要刻意刪減、調深程度。 幼稚園是人生第一條賽道,揀選適合孩子特質的幼稚園,可助他「贏在起跑線」,愛上學習,愈讀愈開心。(蘇智鑫攝) 全日制不比半日制學得多 迷思4︰全日制幼稚園比半日制學得更多;讀上午班比讀下午班好。 朱︰若純粹比較正規學習課程,其實全日制和半日制幼稚園,學的都是一樣,沒有分別的。以我的幼稚園為例,全日制學生吃過午飯、玩一會兒,便要午睡休息,睡醒後吃些茶點,然後做功課或聽故事,便差不多放學了。因此,全日制學生不會比半日制學生學得多,但自理、跟別人相處溝通,則無疑有較多練習的機會。 至於讀上午班是否較好?不少專家也指出,小朋友吃過早餐去上學,吸收力、專注力都較佳。但是否代表所有孩子都應該報讀上午班呢?家長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包括自己家庭和小朋友的作息時間表,如果孩子偏向遲起牀的,那就無謂勉強他一定要讀上午班了,否則大家都辛苦。 參考質素評核報告 迷思5︰揀幼稚園都是靠口碑、憑感覺。 趙︰其實家長還可以參考教育局的質素評核報告,這是局方替全港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約750間幼稚園所做的視學質素評核,資料全部上載教育局及學校網頁,比較客觀。評核着眼於學校管理、學與教、與家長溝通等,有讚有彈,亦有建議,家長不妨重點看看局方「彈」什麼,好壞便心中有數。 最新的《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強調「遊戲學習」,並鼓勵加強自由探索的元素。(蘇智鑫攝) 幼兒教育是兒童一個重要的啟蒙階段,如何提升幼兒教育的質素,是全球共同關注的議題。香港幼兒教育當下的情况是怎樣呢?耀中幼教學院校長袁海球引用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在2012年公布的全球幼教評級報告指出,香港幼兒教育在亞洲區表現算不俗,但對比北歐國家,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該報告從4個領域比較全球45個國家及地區的幼兒教育發展,包括Social Context (社會背景,如營養不良比率等)、Availability(可獲得性,如學前入學率等)、Affordability(支付能力,如學費水平等)和Quality(質素,如師生比例等),結果香港整體得分66.2,排名19,是亞洲區的第二位(第一位為韓國,72.5分);全球三甲則分別是芬蘭(91.8分)、瑞典(91.7分)和挪威(88.9分)。 雖然這份報告已發表了一段日子,但袁海球認為仍然具參考價值,「其實到現在,從資源和制度上,香港政府對於幼兒教育的關注度,還是落後於小學、中學和大學,希望可以逐步『睇齊』」。另外,在監管和評核方面,他說香港同樣要加把勁。 耀中幼教學院設有一個專為0至8歲嬰幼童的遊戲學習空間「耀學園」,有不同主題的場景,如餐廳、超市、港鐵、動物診所等,公眾可預約參觀,亦有準幼師「陪玩」。(受訪者提供) 從事大學教育逾20年的袁海球,1年多前毅然轉職擔任耀中幼教學院校長,正因為他看重幼兒教育,因此希望提升本地幼師的培訓。(林靄怡攝) 提供生活化、感官探索學習 談到教育局在2017年新推的《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重點提倡「遊戲學習」,袁海球說,這也是全球幼教的發展方向,但不得不承認,本港業界仍有一部分是採取操練模式,以成功幫助學生考入直私小學作賣點,「當教育走向商品化時,教育的目的就被扭曲,最受害是下一代」。他補充,幼兒教育不在於教得有多深,而是在於提供生活化、重視感官探索和富趣味的學習經歷。 入學面試低齡化,同樣困擾不少香港家長和幼兒,袁海球認為問題值得關注,「我極之反對幼稚園要通過面試收生,當校方設立考評機制,即預設了一些標準,去辨別學童之間的差異。請問這些評核準則是什麼?具客觀性嗎?準確度又有多高?」他強調,要扭轉歪風,需要教育工作者、家長和學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教師、家長固然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不『揠苗助長』,但如果學生都有能力為自己去選,大家都摒棄這類學校,三股力量合起來,或會有新景象」。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6期]

詳細內容

小學雞媽媽:百年兒童敘事

台灣兒童權利推手林真美,翻譯其老師兼兒童學學者本田和子的作品《百年兒童敘事》,雖然中文版比原作遲了20年,但依然意義非凡。那是從「20世紀的兒童」說到「兒童權利公約」,把百年兒童史沉澱並且審視的艱巨工作,藉着成人觀照兒童的視角變遷,抽絲剝繭,透視出在永恆的拉扯中的兒童命運。 被成人利用的兒童命運 說穿了,兒童從不止是客觀存在,而是成人和兒童關係互動的結果——譬如說,殺嬰曾經是合乎道德的人口控制方式,兒童是提供勞動力的「小大人」,「增產報國」是戰時口號。到後來,「永遠的兒童」何時成為夢想一種?醫療進步如何改變兒童的命運?變身為「保護和教育的對象」的兒童該由誰負責?兒童在21世紀如何被數據化?他們作為「權利主體」的思考可曾真正扎根? 書中討論角度如斯豐富,小小專欄只抽取一個小節分享:「法西斯主義與兒童的大合唱」。 本田和子寫道:「法西斯主義對『童心』的利用非常巧妙。他們在兒童的樸素特質及健康野性上大作文章,把孩子們塑造成無畏無懼的勇敢戰士。另一方面,他們也經常將象徵純粹、被理想化了的『童心』,放到他們所揭示的目標,例如為了祖國這個目標,他們可以很輕易地動員孩子們全心全意的獻身。」 充滿鬥心的「無垢戰士」何止一例?書中列舉如下: 二戰期間,參加「希特勒青年團」的德國孩子,舉發猶太人和密告藏匿者的能力遠超大人…… 日本孩子高唱「我日本乃神之國」,不少自願當少年飛行兵,以「戰死沙場」為光榮夢想…… 文化大革命時,暴虐行止的紅衛兵大肆舉發學者專家,斷送了很多知識分子的性命…… 點起家中那盞燈 本田和子以「洗心」而不是「洗腦」,來形容這些國家惡行,因為唯有孩子們年幼純潔的心靈,才是動員的最佳選擇。「只有一小部分的孩子,因為來自有批判性的家庭,父母基於良知暗中譴責國家政策,並藉由給予特殊的資訊來培養孩子有別於他人的判斷力。」 舉目無光時,更要點起家中的那盞燈。縱使多微弱。 最後容我引用真美的一句話:「而當我們都願意從兒童的視角出發,去瞭望他們的未來時,那每一個降生於世的孩子,也才有機會走出千年百年的魔咒,不再受到來自成人世界的任何一丁點的傷害……」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5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教大GPS:「文化回應」豈止少數族群適用

「文化」看似抽象,但又實在,一般可理解為一套價值觀系統,由一群人所共享,並結合起來構成一種生活模式及習慣,當中可包括廣義的宗教、法律、社會結構、語言、經濟、教育、道德、風俗,以至狹義的家庭習慣等。至於「文化回應」教學,乃是從多元文化教育發展出來的一種教學實踐取向,指教師參照不同族群的特色,運用該族群的文化知識作為學習橋樑——「文化相關」(culturally relevant)。 在「文化回應」的意思中,除了包含文化相關,亦包含「文化合適」(culturally appropriate)。因此,在多元文化教育中,除了參照族群的文化知識,亦需要考慮他們已有的經驗及表現風格,以協助少數族群幼兒學習。那麼,文化回應教學是任教少數族群的專屬取向嗎?非也!非也! 教學應配合幼兒背景 筆者認為,雖然文化回應教學乃多元文化教育發展出來的一種教學實踐取向,但該取向亦值得任教本地主流幼兒的教師們思考,套用於本地的主流教學中。既然文化乃由一群人所共享,並結合起來構成一種生活模式及習慣,作為教師便需要考慮正任教的該群幼兒之家庭背景及生活模式。 筆者曾遇上一名教師,本來在高社經地位的幼稚園任教多年,因有意為弱勢社群服務而轉職到一間服務基層的幼稚園。然而她的教學內容取向,並未能充分涵蓋該社群的「文化合適」。就以講解交通工具主題為例,她以一貫的教學模式分類為海、陸、空作介紹,講解時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把教學重點放於海上的遊艇、陸上的私家車及空中飛機上的經驗。然而,對於一群弱勢社群的幼兒,這些經驗暫時似乎遙不可及。 應選渡輪定遊艇? 因此,在文化合適的原則下,教師應調整教學內容的重心,貼近幼兒生活直接相關的經驗為先。教學課程可以全方位,但大前提是幼兒對直接相關的內容已有一定的認識及了解。以上述情况作例子,教師的課程編排如果先介紹天星小輪、港鐵及機場的設施,相信會比較貼近該社群所共享的生活模式及習慣。 當我們主張多元文化教師應把教學重心放在幼兒的「有」,而非「無」上,以肯定少數族群獨有的文化背景和特色,任教本地幼兒時,亦應細緻地覺察、感知、理解及分析其家庭背景因素對幼兒學習歷程中產生的作用,配合幼兒的學習模式和經驗。 文:馮詩韻(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講師)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5期]

詳細內容

日式育兒記:日本小學文化衝擊

大兒子升上日本小學差不多1個月,好像慢慢開始適應;相反我還未適應過來,可能因為自己不是在日本長大,也未讀過日本學校,差不多天天「黑人問號」。由於日本人真的對每樣東西都很仔細,大多數日本媽媽也跟得妥貼,我也不希望兒子因為帶漏東西而徬徨無助,所以每天都努力適應中,希望他盡快成為快樂小學雞。以下這幾點,是我在第一兩個星期對日本小學感覺最大的cultural shock。 高個子卻坐前排? MJ身高130cm,作為小一生其實真的很高,甚至是全級最高。然而他第一天回來告訴我,他的座位在班房中間第1個,正正在教師桌子前面。我心想是否他做了什麼事得罪教師,要罰他坐在第1個?後來忍不住問日本媽媽好友,原來日本公立學校都依據學生名字的50音順序來排座位,而MJ名字的首個拼音是な(na),結果排到第4行第1個位,小學6年都會這樣安排。而且日本小學的班主任簡直像超人,要教全課(日文、數學、美術、音樂、體操)之餘,還要管理班房秩序,接見家長等,全部一腳踢,跟香港小學的制度很不一樣。 (圖1)(作者提供) 手帕帶2條 去日本旅行時,大家應該也發現廁所洗手盆旁邊沒有擦手紙供應,因為日本人真的每個人口袋裏也會有一條手帕或一包紙巾,洗手後用來擦手,原來這是從小培養的習慣。其實打從幼稚園,教師已經叮囑家長每天也要放一條乾淨手帕及一包tissue在口袋裏,但原來小學生要帶兩條手帕,一條是平時洗手後用來擦手,另一條放在「給食袋」裏,專門在午餐時用來擦手,教師吩咐一定要分開使用。 準備給食袋 日本公立小學全部也有「給食」供應,即由學校供應午餐。學校每個月也會派發午餐表,家長需按照表上的日子查看該天是不是「筷子日」而為孩子準備。此外,每個學生也要把筷子、口罩夾、手帕、午餐巾(一定要燙好)放在特定尺寸的袋子裏(圖1),然後掛在書包旁邊。 (圖2)(作者提供) 通宵貼名字 其實在幼稚園時,我已經習慣了將所有小朋友的用品都貼上名字,真的是「所有」——例如一盒12支木顏色筆,是每支也要貼上名字。去到小學時我已有心理準備,但不知道原來每個學生也要買一套「算數set」,裏面有超過200件大大小小的數學教材,大至紙張,小至錢幣、小棒等微細配件,家長也要統統貼上名字,一件不留,我真的貼到通宵達旦。(圖2) 文:椰菜媽 作者簡介﹕新手媽媽,最愛DIY玩具,與肯尼亞爸爸生了個椰菜B,最近移居日本生活,盼與兒子一起經歷快樂童年。 www.facebook.com/cabbagepatchkidsinjapan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5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