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牌父母:精神科專科醫生 兒女成才有秘訣 黃重光:給子女安全感比愛重要

如果「生仔要考牌」的話,不知道香港的及格率有多少呢?其實無人天生識做父母,唯有透過學習、實踐、省思和修正,才能掌握正確的教養之道。《HappyPaMa教得樂》推出全新欄目——「P牌父母」系列,將邀請不同學者、專家,分享如何教出品格優秀、身心健康的孩子,助父母輕鬆「攞牌」!頭炮受訪者是精神科專科醫生黃重光,透過他的專業知識和豐富臨牀經驗,並作為3個孩子之父的切身體會,向父母傳授育兒秘笈。   行年70的黃重光,自覺是人生的大贏家、大富翁(billionaire),不過,他自誇的,並非自己的事業或太平紳士的身分,而是為自己身心健康,擁有幸福家庭兼子女成才而驕傲。黃氏一門三傑,長子是醫生,二女是心理學家,幼女則是獸醫,他們雖已長大成人,但和父母的關係仍然十分密切,這個爸爸,究竟有什麼教養秘訣呢?「父母先要活得好。」黃重光吐出這7字真言,但怎樣才叫「活得好」呢?他說,心境快樂,是最重要的基石! 精神科專科醫生黃重光(中右一)的3名子女身心健康、事業有成,兼且兒孫滿堂,自覺人生無憾。(受訪者提供) 八成人育兒路上感壓力 黃重光近年致力推動公眾精神健康教育,為了解香港父母在培育子女的觀念和壓力水平,他在今年7月做網上問卷調查,成功收回1185份有效回應,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受訪者在育兒上感到壓力,其中約一成四更表示感到很大程度的壓力,「從精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是不理想的,這意味着普遍父母未能與子女維繫良好而有效的親子關係,亦正為此承受着不少負面情緒」。 他指出,親子間的情緒是相互相連,因此父母必先着手改善自己的不安和焦慮狀態,以免親子間不快樂的情緒累積,陷入惡性循環。事實上,不少父母之所以在育兒路上感到壓力,是因為很多時忽略了孩子的「內在支配」能力,包括自律、人際關係、情緒管理、解決問題等,這些是要時間逐步發展的,當父母一廂情願以為子女「應該」能夠管理情緒、「應該」能夠自動自覺學習、「應該」好好地與其他孩子相處時,遇着小朋友的表現和自己的期望有落差,便會驅使他們不滿意子女,也衍生擔心,甚至質疑自己是不稱職的父母。 欲速不達:孩子的「內在支配」能力,如自律、人際關係、情緒管理等,需要時間去發展,父母不能心急。(imtmphoto@iStockphoto) 「內在支配」能力 由做不到至做得好 為此,父母首先要釐清這個盲點,接納子女的「內在支配」能力,是從「做不到,做得不好,做錯了」開始,慢慢邁向「做得到,做得好,做對了」的境地,那父母身處這個過程,便能夠從容不迫,保持心境快樂。黃重光以他的二孫女芊芊為例,她在幼兒階段時,情緒比較容易波動,動輒哭鬧,換着很多父母,一則縱容,二則強權壓抑,但他很欣賞兒子和媳婦的做法,「當芊芊激動時,他們不會強迫她一定要安靜下來,反而用安詳的心去陪伴她,但也不會給她太多注意力,因為大家都明白,這是她的性格特質」。隨着芊芊逐漸長大,她便意識到情緒波動時,需要停一停,讓自己平靜下來,「她不開心時,會自己坐在一旁,說要安靜一下,只要我們不騷擾她,幾分鐘後,她又會來找我們了」。他補充,用這種「以靜制動」的方式處理孩子的壞情緒,一則使小朋友有學習自制的機會,二則可避免火上加油,引發火星撞地球的場面。 談到天下間絕大部分父母,都是疼愛子女的,但為什麼不少愛子女的父母,也得不着良好的親子關係呢?黃重光說,從今次的問卷調查,或可看出端倪。當受訪者被問及,是否同意「在心理方面,孩子最需要父母給他的是愛」,99%受訪者表示認同。「這結果顯示,絕大部分的父母都傾向不斷付出,認為愛先於一切、大於一切,卻忽略了親子關係中還有更重要的基礎元素——安全感。安全感其實比愛更重要。」 持開放態度討論 尊重想法 他指出,在臨牀上,見盡無數父母因為「愛」得太緊,觸動了孩子的避險本能(risk aversion)而出事,「最常見是媽媽為家庭放棄事業,每日坐在子女身邊陪做功課,陪溫習,凡事親力親為,出發點完全是因為愛。然而,因為媽媽長時間盯着孩子,看到他不專心,便會忍不住多番提醒,甚至責罵,臉色愈來愈難看。小朋友本能上,會產生恐懼和逃避的反應,久而久之,親子關係就變差」。黃重光再三提醒父母,與子女相處時,必須讓他們感到安詳、有足夠的安全感,這樣,他們才會打開心窗,接受父母的愛,若欠缺這個基礎,愛是無法走進子女的心,甚至會令他們反感。 坦誠相處:父母與子女相處時,必須讓他們感到安詳、有足夠的安全感,這樣他們才會打開心窗,接受父母的愛。(imtmphoto@iStockphoto) 這個亦可同時拆解父母們常以為「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必然會出現反叛期或反叛行為」的迷思,「不少人以為,青春期就等於反叛。今次問卷,看見八成以上受訪者都有這種想法,但其實這個觀念是錯的」。黃重光解釋,孩子逐漸成長,開始有自己的見解,實屬好事,父母應該鼓勵子女多思考、作判斷,當他們的想法跟自己不同時,亦不代表是反叛或搞對抗,「父母不一定要強迫孩子接納自己的一套,大家可以持開放的態度去討論,有時也要尊重他們的想法,當然,我們要有適當的底線。但一般來說,若子女在成長中有充足的安全感,願意親近父母,而父母又能樹立良好榜樣的話,其實極少會觸及底線的問題,子女根本不會作出對抗行為」。 投資「精神資本」有回報 為人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乃人之常情,然而,一句「贏在起跑線」,卻逼得不少父母神經緊張,更弄得孩子身心俱疲。在黃重光的眼裏,「贏在起跑線」這句話並沒有錯,但「起跑線」應該是指大腦潛能,而非學術成績。 他引用英國政府科學研究所(U.K. Government Office for Science)在2008年發表的一項文獻指出,人類的大腦可視作「精神資本」(mental capital),當中包括認知能力和情感智慧,前者能讓人靈活和有效地學習,後者則指社交能力和面對壓力時的心理韌力。他又以金融資本作比喻,「精神資本」投資得法,可以像金融資本般「獲利」,相反,也會「虧本」。 想子女贏在起跑線,父母就要投資在他們的「精神資本」上,讓孩子時刻心境安詳、專注目標和全情投入。(Tomwang112@iStockphoto) 那父母又應該怎樣「投資」,才能使子女的「精神資本」得到豐收,「贏在起跑線」呢?他提供了3個具體策略: 心境安詳:這個又回歸父母之道的第一誡——心境快樂!父母自己先保持心境愉快、樂觀、積極,孩子自然會被受感染。「大腦神經科學有清晰的研究說明,一個人長期不快樂,長期受壓的話,他的大腦是萎縮的。換句話說,父母若一味催谷孩子,或許可以換來一陣子好成績,但假如小朋友長期不快樂,對大腦會構成傷害,那便會輸在終點收場。」 專注目標:大腦有不可思議的力量,但必須聚焦,才能夠發揮它的力量。因此,父母應該誘導子女自己訂下目標和專注目標,透過自覺、聚焦去追求心中所想,來盡展大腦的潛能。 全情投入:大腦的可塑度是很奇妙的,「用則得,不用則失」。因此,父母應鼓勵子女要主動地「做」和「學」,讓他們的大腦潛能,得到最好的發揮。 為協助父母掌握培育子女的正確心態、知識和方法,黃重光最近推出花上6年時間撰寫的《培育子女成長為人生Billionaire》系列書籍,更根據著作內容,製作了10段短片,免費給公眾觀看,有興趣可登入bitly.ws/UxnQ瀏覽。 黃重光最新著作《培育子女成長為人生Billionaire》系列書籍,一書4冊,是他畢生的育兒秘笈。(網上圖片)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8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走進公主城堡 天降七彩波波

這陣子天氣時晴時雨,要帶小豆丁放電,最佳選擇當然是室內遊樂場。最近葵興新開了一間專為6歲或以下幼兒而設的室內遊樂場,面積雖不算大,但小朋友最愛的波波池、迷你廚房、滑梯等皆一應俱全,而且更有小朋友專屬的party room,與朋友仔一起大搞生日派對就最開心!   8月開幕的WeMoment Wonderland佔地4500平方呎,以品牌主角Vivi公主的城堡作為設計主題,甫進門便見到巨型波波池,池內配備體感挑戰遊戲區、UFO吸球機、琴鍵設計親子滑梯,小朋友看到已急不及待走進去放電。這個室內遊樂場面積雖說不上大,但由於它是針對0至6歲幼兒,所以夠玩有餘了,而且更有利爸媽們一眼關七,毋須陪着豆丁四圍走。場內最吸睛的要數中庭的透明玻璃沙池,選用不容易入眼的小木粒,沙池空間亦算闊落,並放置各款堆沙玩具,深得小朋友歡心。 城堡波波池滿佈彩色波波,小朋友更可以把波波放進「UFO吸球機」中(左圖),倒數一分鐘波波便會從天而降,非常刺激。(黃志東攝) 歡迎來到Vivi公主的秘密廚房,這裏有非常多的「食材」,各式廚具也十分齊備,能讓小朋友充當小廚師大顯身手。(黃志東攝) 兩層高的探索迷宮有繩網、鞦韆、障礙賽等設施,適合小馬騮跑來跑去。(黃志東攝) 小朋友可以在透明的城堡通道與爸媽打招呼呢!(黃志東攝) 盡情玩沙:以透明玻璃作間格的沙池,名為Vivi公主的私人沙灘,讓小朋友可以盡情玩泥沙。(黃志東攝) 設私人房間 開心搞生日派對 除了遊戲區,這裏最大特色是設有兩間可用作私人派對房間的主題生日房,分別以「Baby Blue」及「Baby Pink」色調區分。粉紅色主題房設有木馬、巨型生日牌等打卡位,粉藍色房則是太空主題,適合愛冒險的小人兒。兩間派對房分別提供15或20人的包場服務,大小朋友可在包場時間內於遊樂區任玩,加倍開心。 夢幻木馬:(圖、圖3)Baby Pink主題生日派對房以一片粉紅色吸引各位小公主,更有夢幻的木馬裝置給小壽星打卡。(黃志東攝) (圖3)(黃志東攝) 藍色Baby Blue主題生日派對房以太空為主題。(黃志東攝) ■INFO WeMoment Wonderland 開放時間:每2小時一節,時段為上午10:00至中午12:00,下午12:30至2:30、3:00至5:00、5:30至晚上7:30 入場費:$120起/2小時 (一位成人及一位0至11歲小童) 派對房間包場:$1350起/15人 地址:葵興葵秀路11-15號蘇濤工商中心19樓 購票:KKday(shorturl.at/ikFQ1) 備註:必須穿著防滑襪進場,現場購買每對$20 文:顏燕雯 小模特兒:Nora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7期]

詳細內容

每天自主遊戲 至少1小時 家居變遊戲基地 教孩子「輸得起」

不少家長期望子女堅強有自信,即使面對困難或痛苦,也不會被挫敗感擊倒。關鍵之一,正是自小培養孩子的「抗逆力」,但具體可以怎樣做?智樂兒童遊樂協會倡議,家長每天陪伴子女玩遊戲至少1小時,有助孩子從失敗中積極應對,學習「輸得起」。   美國兒科學會在2018年發表《玩樂的力量》(The Power of Play)研究報告,綜合臨牀經驗指出,跑跑跳跳及開懷大笑,關乎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全人發展,而提高創意、增加學習動機及減壓,也可提升社交情緒的抗逆能力。 近一成兒童無遊戲時間 智樂兒童遊樂協會服務總監余啟賢解釋,抗逆力包括正面樂觀的人生態度、調節自己情緒的能力、能夠面對失敗並從中吸收建議、懂得改良策略,以及有解難能力。若父母「將家居變成遊戲基地」,經常陪伴孩子自由玩耍,可讓子女學習應對困難及失敗。「面對挑戰和失敗,會怎樣經歷情緒?極少人見到挑戰會亢奮;當挑戰來到,會有點驚,之後會整個人一蹶不振?還是有方法去消化及調適情緒?遊戲是個很好的平台,讓小朋友『輸得起』,有別於考試或做功課,它們有『死線』、有及格或不及格,但遊戲就沒有這些!」他強調。 余啟賢(受訪者提供) 余啟賢表示,遊戲是兒童權利,其對孩子身心各方發展亦有益處;然而,本地孩子功課壓力沉重,課後亦被排滿興趣班,每天自主遊戲1小時實在難以實踐。 香港女青年會曾在2018年以問卷訪問12所學校共1060個小學生,有24%兒童每日遊戲少於1小時,有9%兒童更完全沒有遊戲時間。小童群益會在2019年的調查亦發現,即使在「非上課日」,在6至11歲小學生中,仍有54%學童的自由遊戲時間未達標。 智樂兒童遊樂協會倡議,讓孩子「去到邊、玩到邊」,只要動動腦筋,家裏許多日用品也可以變成玩具。(資料圖片) 勿經常考核 「玩就是玩」 余啟賢寄語家長,陪伴子女遊戲時,要專心、投入及有耐性,讓孩子自發自主,自由選擇,「不要太心急,只是等了15秒,就急急幫小朋友做決定;也不要常常說『no』,孩子沒有嘗試,就無法體驗『唔work』的機會,失敗也無什麼所謂」。同時,玩樂不是上課,他提醒家長切勿總是在遊戲期間考核子女,「這是什麼顏色?你為何不說謝謝?玩就是玩」! 「作為小朋友,面對挑戰和解決難題時,要身邊的人去幫助,旁邊的人給他們什麼?以什麼態度去面對?都是很關鍵的!」說到底,家長也要以身作則。 家長每天陪子女玩1小時,精髓在於由孩子自決玩什麼,也毋須藉遊戲說教,一切以快樂為先。(資料圖片) 文︰譚以和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7期]

詳細內容

提升抗逆力:成長型思維 助逆境中重生 培養自我關懷 消除尋死念頭

新學年開始,莘莘學子重過繁忙與頻撲生活,除要適應升級的轉變,還有海量的家課、測驗與評估,以及連串為了提升技能的興趣班。難怪每年這段日子,小小心靈往往最脆弱。香港大學及理工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在3000多名受訪學生中,17%中、小學生過去1年曾認真考慮尋死;單在小學校園,逾8%高小學童在1年內曾嘗試自殺,其中受到欺凌及出現抑鬱都是高危因素。 負責研究的港大學者直言,研究結果令人震驚,寄語整體社會反思現行教育制度,且幫助孩子培養「自我關懷(self-compassion)」及「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減低他們出現尋死的念頭。 學童壓力大:面對沉重學業壓力,加上校園欺凌問題,本港每年也有學童尋死了結生命。理工大學及香港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近8%受訪中、小學生過去一年曾嘗試自殺。(Thai Liang Lim@iStockphoto) 自殺,是全球25歲以下年輕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教育局的統計,在2020至2022年期間,接獲全港中、小學呈報共71宗學生懷疑自殺身亡的個案。過往,本地少有研究探討12歲以下兒童的自殺問題,惟情况不容忽視。 新研究:17%中小學生想尋死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聯同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今年初在國際醫學期刊《精神病學研究》(Psychiatry Research)發表報告,兩系於2021年5至6月間在全港9間中學及4間小學,透過問卷訪問了3061個中一至中五學生及541個小四至小六學生,以了解本地學生企圖自殺狀况,並嘗試分析與學童自殺相關的高危因素及保護因素(protective factors)。 結果發現,在整體3000多名受訪中、小學生中,617人(17.5%)在過去1年曾認真考慮自殺,同期曾嘗試自殺的學童則有282人(7.9%)。若按年紀劃分,有自殺念頭的中學及小學學生分別為17.6%及15.8%;1年內曾有自殺行為的中、小學生,也分別佔7.8%及8.2%。 參與研究的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臨牀心理學家黃蔚澄承認,本港學童自殺數字與外國情况相若,但仍覺得震驚:「即使數字只有1%或2%,作為父母、教師也覺得很高,我們也希望青少年朋友會開心地成長、學習、過童年,但原來很多小學生、中學生那麼早已想要死!」 黃蔚澄(受訪者提供) 寂寞、被欺凌、抑鬱者高危 是次研究亦希望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家庭狀况、與父母溝通時間、與學校之聯繫、參加者的情緒健康、社交、性格與心理狀况等,期望找出與自殺相關的風險及保護因素。經統計學分析後,不論中學生還是小學生,認真考慮過自殺甚或嘗試自殺之三大高危因素,分別是感到寂寞(loneliness)、被欺凌(bullying)及出現抑鬱徵狀(depressive symptoms)。 黃蔚澄解釋,寂寞是指當學童渴望與人分享時,卻苦無對象,「持續打機也不一定不寂寞,可能只是雙手很忙,變成一種習慣」。他相信,家長大概知道子女喜歡做什麼,當意識到孩子有些悶時,應跟子女聊聊,陪他們做感興趣的事,「不要等到他們覺得寂寞」。 至於學童受欺凌,調查中問及參加者曾否被流言中傷、被排擠、被漠視、被威嚇,以至被網絡欺凌等,結果發現逾9%受訪中、小學生過去1年曾遭欺凌。「我們本來以為數字不多,但原來亞洲欺凌問題都頗嚴重。」面對子女懷疑受欺凌,他建議家長嘗試了解背後原因,未必需要即時介入,或可留空間給子女學習處理,情况嚴重則應與校方跟進。 除了高危因素值得關注,研究人員亦分析了有機會預防學童自殺的保護因素,顯示若他們具備某些性格特質,例如懂得自我關懷、擁有成長型思維及自制能力較強(self-control)等,出現自殺念頭或行為之風險會較低。 「自我關懷」乃現代心理學概念,是指人能體諒自身所面對的困境,並關懷內心承受的傷痛,不會自憐或怨天尤人,反會在撫平創傷之餘,積極尋找出路。他補充,若學童擁有這份關懷及慈悲心,自會推己及人,既不欺凌他人,更會主動關心有需要的同儕。 黃蔚澄解釋何謂「成長型思維」,「不是說凡事只看正面,不去想負面東西,而是認為即使世界有多醜陋,總可以改變的;即使自己表現欠佳,也可以學到一些東西,令自己成長……逆境也可重生,因為自己會成長,環境也會轉變」。 父母多聆聽多溝通 助快樂成長 要讓學童快樂成長,他強調,家庭和諧、父母與子女好好溝通,以至家長如何學習多聆聽,在什麼時候以什麼語氣教導孩子,均相當重要。同時,孩子當前的學業壓力,亦與自殺風險不無關係,家長、教師,以至教育制度都值得反思:「整個社會怎樣看學業?究竟上學要學知識?還是學怎樣求生?我們想孩子將來成為怎樣的人?」 伴讀犬計劃:狗義工單眼「淡定哥」 啟發珍愛生命 小學男生之間起爭執,初則口角,一旦情况失控,或繼而動武。然而,有個三年級男生在電光火石之間,卻想起自己剛在「伴讀犬」計劃所學到之應對:「我要冷靜,數十秒,想想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不消一會,他再對教師說:「我不再生氣了。」 題材吸引:故事及寵物是兩大吸引孩子的元素。(賴俊傑攝) 狗故事繪本 分享勵志經歷 黃大仙天主教小學2018年引入由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牽頭設計的「童狗有話兒」計劃,透過義工帶同曾經被遺棄以至傷殘或健康的狗進入學校,成為二三年級學生的「伴讀犬」,6節課程內容包括認識自己、情緒管理、溝通與社交技巧、逆境處理等,以培養學生了解別人的需要,明白包容與接納的重要。 「狗狗是打開心窗的鎖匙。」黃大仙天主教小學校長舒敬坦言,不少學生因家居環境限制,較少機會接觸小動物,但伴讀犬成功吸引學生興趣,再放開懷抱抒發感受。課堂上,學生亦會拿着繪本向狗狗朗讀,而這些繪本正是6隻伴讀犬的真實故事,當中名為「淡定哥」的狗義工,曾在長洲流浪,被其他狗打傷,結果單眼失明,幸獲有心人收養,如今經常入校向學生分享其勵志經歷。 舒敬(賴俊傑攝) 狗狗繪本:流浪狗「淡定哥」(上圖)雖然失去一隻眼,被人收養後其經歷獲編寫成繪本,鼓勵孩子好好活著。(受訪者提供) 「他們聽完也好感動,明白到不同人也有自己的經歷,我不是最慘那個,原來有人慘過我……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舒校長補充。眼見伴讀計劃成效顯著,學生不單在自信心、同理心及溝通能力提升,甚至有家長義工反映,連親子關係也有改善,校方不單培訓教師親自帶領這課程,當為期3年的伴讀計劃完結後,學校又繼續每年自費開辦課程,過去6年,該校約有182名學生參加了伴讀計劃。 積極參與:(左起)李樂珩、魏浠如及魏雪如是黃大仙天主教小學舊生,均曾參予伴讀計劃,她們不約而同表示,經此計劃可學會與狗狗相處。(賴俊傑攝) 跟動物做朋友 成傾訴對象 首批參與帶領伴讀計劃的課程發展主任楊美詩表示,社會發生過不少學童輕生個案,特別認同其中一個課程設計者之理念:「這計劃最主要不是伴讀,也不是情緒教育,而是希望小朋友在過程中,能夠認識多一種朋友,就是狗狗,或者動物就是他的朋友……期望孩子長大後,面對困難時,即使身邊沒有朋友與你傾訴,也會記起,你可以找動物,跟動物建立關係。」 學習相處:多個幼稚園學生本月初參加「童狗有話兒」體驗工作坊,學習與伴讀犬相處的技巧。(賴俊傑攝) 「童狗有話兒」伴讀計劃總監黃蔚澄說,從2018年至今,全港已有11間小學、超過1200個學生參加這計劃,港大的跟進研究發現,參加者在社交情緒能力有明顯進步。為讓更多學校受惠,伴讀計劃將在本月開始公開招募更多伴讀犬提供服務,預計明年重新推出,讓有興趣的學校報名參加。 網址:bit.ly/3Lpdymi 文︰譚以和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7期]

詳細內容

資優生:全副精神照顧孩子身心 一門三資優孩 父母唔易做

家有資優兒,爸媽苦樂自知。樂,當然是因為子女有突出的專長;苦,往往是他們需要更多的把關,避免孩子自我要求過高,往死胡同裏鑽。鄧氏三姊弟均是資優學生,究竟父母是三倍開心,還是三倍苦惱呢?他們對於協助資優孩子發揮所長,又有什麼心得可供借鏡呢?   口琴能手 傑出少年 鄧善之、鄧敬誠和鄧敬業三姊弟均是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的學員,名副其實是一門三傑。年紀最小的敬業剛升上中三,除了是2021年度香港十大傑出少年,亦是口琴能手,曾獲得第12屆亞太口琴節少年組半音階口琴獨奏冠軍;念中六的二子敬誠,中五時亦是英皇書院口琴隊隊長。兩兄弟學業成績均屬中上,如此優秀的少年,如何想像到他們也曾令父母「頭痛」? 鄧敬業小六時,獲選2021年度香港十大傑出少年。(受訪者提供) 敬業和敬誠均熱中口琴,除了一同練習,閒時在家也會合奏,成為最美妙的兄弟交響樂。(鄧宗弘攝) 原來問題並非來自他們的學業,而是兩兄弟的健康。爸爸Tony說,敬誠是個早產兒,出生時只有3磅,單單是言語治療,已經花了不少時間,所以夫婦全副精神,只聚焦如何照顧好他的身體。「他念小學時,我常常問老師,有沒有察覺到他有問題,如有一定要及早告訴我,等我去處理。」至於小兒子敬業,4歲時曾因病影響呼吸系統。此外,兩兄弟同屬「高敏兒」——聽覺敏銳、睡眠質素不太好,也會因為完美主義而常發脾氣,「父母的角色,就是要幫他們去梳理情緒,引導他們要以平常心面對事情。說不過他們時,我會選擇放棄爭拗,先做別的事情,然後慢慢用輕鬆的方法緩和氣氛」。 完美主義 父母助梳理情緒 Tony指,很多家長會幻想家有資優兒是一件很美麗的事,其實不然。回想三姊弟小時候,Tony與太太根本不知何謂「資優」。大姊姊善之約10歲時以數學資優加入學苑,但Tony夫婦當時對「資優」的認知仍很模糊,「最早認識資優是他們表姊進入了資優教育學苑,見到表姊這麼乖巧,都會覺得是一個很美好的畫面,到自己真正經歷時,卻完全不是這回事。」幸而跟其他資優兒家長傾談時,他們發覺三個子女的問題其實已比別的資優兒少很多,鄧太說:「或者因為他們三個感情好,可以互相扶持及解決問題,減輕了我們不少煩惱。」 一家三個資優兒,爸爸Tony(後左)說並不是外人想像中美好,更也有碰釘的時候。媽媽鄧太(後右)則慶幸三姊弟相處融洽,能互相幫助扶持。(鄧宗弘攝) 小學階段 跑道隨時可以轉 作為資優兒家長,Tony認為重任在最開端,亦即小學之前。「最清楚子女的是家長,我贊成在小朋友還小的時候,可以嘗試多些不同的興趣,因為在小學階段,跑道隨時都可以轉,盡可能給他們試不同的東西,當作練好基本功,不會浪費。如他們繼續有興趣和天分,便可以放手交給學校培育。」平日一家人會花很多時間去溝通,如吃飯時大家會坐在長餐枱前談天,三姊弟甚至不太喜歡玩智能手機。「只要家中節目夠豐富,又何需要手機來打發時間呢!」Tony說。■ 遇「高手」 更有動力學習 鄧氏三姊弟的表姊王悅齡(Melody),是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最早的一批學員之一,約在2010年時透過「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的訓練而加入學苑。加入學苑後,她發現可以學到很多學校沒有的課程,更在其中遇到不少「高手」,而大家都同樣有尋根究柢、不易滿足的特質,令她更有動力去學習。現時Melody是一名跨國舞台及娛樂工程機構工程師,常常因工作游走世界各地。 大家姐鄧善之(左至右)、弟弟鄧敬業、二哥鄧敬誠與表姊王悅齡均有不同的優資特質,先後成為了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的學員。(鄧宗弘攝) 善之現於香港城市大學修讀創意媒體,小學時以數學資優進入學苑,與其他年輕人一樣,她都愛追星、煲劇,更是在考大學的最後一年才推動自己讀書。她回想在學校裏,大家都會知道各同學擅長的是什麼科目,但來到學苑,卻會遇上來自四方八面的學生,大家專長的範疇也不同,而又同時在這裏學習書本以外的知識,感覺學習時更有方向。她最後棄數學而選擇修讀創意媒體的原因,或多或少是因為當年參加了學苑的編劇課程及創意學會(Creative Club),開啟了她對編劇的興趣。 績優不一定是資優 不少家長以IQ分數(130以上)來斷定孩子是否屬於資優,但有學者認為IQ並不是判斷資優兒童的單一指標。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黃金耀稱,很多人認為學生成績好便是資優,某程度上來說是準確,但即使小朋友IQ高,還要對其他方面有一定的興趣和能力,才被視為資優。因此,近20多年,大多數人談及的,是如何培養孩子多元智能,而非只講IQ。 黃金耀(鄧宗弘攝) 他以學苑收生經驗來舉例,除了成績,也會考慮其他範疇表現突出的學生,連創意都會在計分的範圍內。「有些學校提名來報名參與資優課程的學生,只是全級考頭幾名的學生,但他們都未必合資格。首先,績優不一定是資優;其次,在其他範疇如藝術、體育、音樂等有出色表現的學生,一樣可以是資優生,他們未必在校內有很好的學術成績,但在某些方面表現的確超越同齡同學。如果大家只看成績而忽略這群學生,他們的優點便難有機會被發掘出來及接受重點培訓。」 Melody(左)和善之(右)同是資優學生,參與資優教育學苑活動時,才明白何謂天外有天。(鄧宗弘攝)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招募學員: 欲申請報讀2023/24「甄選課程」的學員,可登入bit.ly/45D29XX查詢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6期]

詳細內容

兒童節目:齊集1960至千禧年代「哥哥」 回味兒童節目 多得小演員「照顧」

《醒目仔時間》、《閃電傳真機》、《機靈加油站》、《至NET小人類》……當中有你的童年回憶嗎?電視兒童節目,伴隨着每一代小朋友長大,也孕育出許多廣為人熟悉的男女主持(哥哥姐姐)。最近有從事戲劇研究的工作者,透過記錄不同年代「哥哥」的工作軼事,從中竅探本港兒童節目的發展,也讓我們看見歷代小孩的成長轉變。   資深戲劇文學研究員涂小蝶,因緣際會下,認識了幾個電視兒童節目的「哥哥」,加上早年,她曾因其他項目,訪問過香港第一代兒童節目男主持、已故的加明叔叔王曦,遂萌生專訪一眾不同年代「哥哥」的念頭,促成《哥哥:香港電視兒童節目男主持訪談》這本書的誕生。 涂小蝶(受訪者提供) 1960s直播節目無稿 「哥哥」要執生 此書敘述了由1960年代至千禧年代,不同電視台包括麗的映聲、亞洲電視、無綫電視、香港電台、有線電視合共14個「哥哥」的工作見聞和感受。還以為小蝶小時候是兒童節目的死忠「鐵粉」,詎料她大唱反調︰「不是呀,我小時候甚少看兒童節目!」小蝶解釋,當年她念下午校,傍晚放學回家,節目已經播完,雖則翌日早上有重播,但因為遲起牀,同樣無緣收看。 雖然小蝶沒有這些童年回憶,但今次跟一眾「哥哥」深度訪談,她聽到很多兒童節目鮮為人知的趣聞軼事。「譬如1960年代尾、在TVB擔任第一個兒童節目主持的紅鼻哥哥(劉達志)便告訴我,當年的兒童節目是直播的,但奇怪就只得拍檔女主持有講稿,他就要自己『執生』,搞現場氣氛。」 殿堂級兒童節目主持譚玉瑛(前二)早前出席新書發布會,亦撰寫序言。(黃志東攝) 亞洲電視輝煌時 錄影廠如託兒所 說到現場氣氛,不得不提小觀眾。小蝶笑言,從維維哥哥(秦啟維)口中,得知當年亞洲電視在輝煌時期,兒童節目獲得不少廣告商贊助,資源充足,因此可經常邀請小觀眾到錄影廠參加遊戲環節,「維維說,每個周六日,很多家長都放下小朋友在錄影廠玩遊戲兼錄影,自己就離開處理私務,因此錄影廠就好像變成託兒所般,這個很有趣,我從來沒有想過原來他們要這樣湊細路」。 維維(左)和Harry(中)兩個「哥哥」難得碰面,當然要自拍留念。(黃志東攝) 小演員富經驗 新進「哥哥」頻NG 另外,很多兒童節目也喜歡加入小演員,對比一班「哥哥」,他們更加老練。小蝶透露,有多名「哥哥」不約而同說,小演員帶給他們很大壓力,皆因當年加入兒童節目做主持的,往往是新人,演出經驗尚淺,反而這班小演員就已經「成精」了。其中一名主持李天翔便在書中自爆,曾在小演員面前NG了30、40次,可見當時的他,有多緊張!「我和麥包(麥長青)聊起這個話題,他也非常同意,小演員其實是資深演員,但要在熒幕上扮演小朋友角色;相反,主持人只不過是新進演員,卻在熒幕上要扮演大哥哥。」 小演員除了在幕前傍實「哥哥」,在幕後同樣「照顧」他們。想起麥包一次尷尬的經歷,小蝶亦忍俊不禁,「麥包告訴我,他曾經帶這班小演員去餐廳吃東西,準備結帳時,這班小朋友卻爭着付款,還對麥包說︰『麥包哥哥,你的show錢和我們相差不遠,但你又要交租、供車、找卡數,我們食住都是靠爸爸、媽媽的,這餐由我們請啦!』豪氣得來又很老積」。 《哥哥︰香港電視兒童節目男主持訪談》(黃志東攝) 作者︰涂小蝶 出版︰非凡出版 定價︰$138 兒童節目與時並進 目標觀眾幼齡化 《HAPPYPAMA教得樂》也找來4名書中受訪的「哥哥」,談談今昔兒童節目的價值和意義,它的受眾又有什麼不同呢? ◆Harry哥哥(王者匡) Harry哥哥(王者匡)(受訪者提供) 刺激思考 讓孩子發聲 Harry是香港兒童節目主持的元老級人馬,受父親加明叔叔的影響,他一直熱中於兒童節目的工作,由1986年入行,直至2020年,這34年以來,不論服務過的電視台和參與過的節目數量,都是一眾「哥哥」之首。 由主持人做到兼任節目製作人,Harry認為,縱然時代變遷,但兒童節目某些表演元素,例如音樂、喜劇、魔術等,仍然很受新生代歡迎,惟內容就需要與時並進,「我認為一個好的兒童節目,應該着重啟發,而並非旨在節目內教小朋友什麼,像是要他們學很多東西似的。因此,我製作的兒童節目,經過精心策劃和編排,刻意打破很多框架,以騰出空間去刺激小朋友思考,讓他們發揮創意」。 另外,把小朋友的聲音透過兒童節目帶出來,亦是Harry近年的使命,「兒童節目除了是成年人帶資訊、娛樂給小朋友的渠道,小朋友亦應該可以透過兒童節目去發聲,表達他們的意見。隨着節目『入屋』,便可感染到一眾在收看的爸爸媽媽、公公婆婆,讓他們更了解時下小朋友的想法」。 Harry(中)有逾30年主持兒童節目的經驗,屬元老級「哥哥」。(受訪者提供) ◆文生哥哥(伍文生) 文生哥哥(伍文生)(黃志東攝) 「升呢」做爸爸 更顧家長需要 伍文生是《哥哥:香港電視兒童節目男主持訪談》一眾受訪者中,唯一現任「哥哥」。從1990年無綫電視的《閃電傳真機》、2000年代初的《至NET小人類》和《放學ICU》,到2年前重返兒童節目組當Hands Up主持,文生不單由哥哥「升呢」成為爸爸,他亦觀察到兒童節目的受眾有所改變,「現在我們會把小朋友的目標觀眾設定在9歲以下,但與此同時,一班在1990年代收看我做兒童節目的小觀眾,今天有些已經成為家長了,因此節目現在不單單為小朋友,也顧及家長需要,所以,我也經常去不同學校做訪問,挑戰很大」! 他又認為,隨着科技發展,互聯網普及,更有助大家接觸兒童節目,「雖然這代人少看電視,但透過電視台facebook、IG專頁或YouTube頻道,一樣可以重溫,而且更加方便」。 文生認為,互聯網普及,大家更容易接觸兒童節目。(受訪者提供) ◆維維哥哥(秦啟維) 維維哥哥(秦啟維)(黃志東攝) 1990s孩子較獨立、懂溝通 維維算是亞洲電視的資深兒童節目主持,由1990年代的《機靈加油站》、《完全電腦手冊》、《精靈一族》,到亞洲電視結束前一年的《我們這一班》,都看見他的身影。維維不單見證亞洲電視的興衰起落,同時亦見證香港兒童的轉變。 他指出,在1993至1996年播放的《機靈加油站》,逢周六日朝九晚五都會在錄影廠拍攝遊戲環節,全廠擠滿來參與的小朋友,好不熱鬧,「你會發現,那個年代的社會風氣,不像近十年八載的,很強調要贏在起跑線,那時的小朋友,不用上補習班、興趣班,基本上沒有什麼細藝,所以都很熱中報名參加兒童節目的遊戲,不少更加是每個星期都會來電視台『打躉』的,用來消磨時間」。 維維(後右)指,亞視當年投放不少資源給兒童節目。(受訪者提供) 維維另一個有趣發現,是當年的父母,一般比較「放養」子女,不像現在,個個都是「緊張大師」,「那時的家長,似乎很放心把孩子交給我們,當錄影廠是室內遊樂場或託兒所,任由子女在這兒玩一整天,他們就樂得清閒,享受me time」。 至於小朋友的質素,亦有分別。「我覺得以前的孩子普遍比較獨立,不單沒有工人姐姐在身邊侍候,有些父母帶來一兩次後,他們之後就懂得在九龍塘坐小巴或由樂富步行上來廣播道,十分厲害。」他又謂,在待人接物方面,兩代亦有明顯差異,「今時今日的小朋友,對着電腦多過對着人,溝通能力是差些的。但1990年代的,學識及眼界無疑不及現在這一代,他們卻很懂說話,也善於和別人相處」。 ◆Gordon哥哥(蕭徽勇) Gordon哥哥(蕭徽勇)(黃志東攝) 文化傳承 教育趣味並重 Gordon擔任無綫電視《放學ICU》兒童節目主持長達10年之久(2005至2015年),對兒童節目的發展,有很多細微的觀察。他指出,自己童年是看《430穿梭機》的,那時候的兒童節目,仍然吸引到一批中學生。但當他升上中學後,即《閃電傳真機》年代,同儕都沒有興趣看了,觀眾對象以小學生為主,而隨後的《至NET小人類》情况也差不多。及至《放學ICU》年代,便連高小學生觀眾都逐漸流失,他相信近年的《Think Big天地》、Hands Up,目標觀眾更加幼齡化,「近年可供選擇的媒介、媒體實在太多,不像我小時候,就只有TVB或ATV的兒童節目,沒有其他了,加上現在小學生都是返全日制的,功課和課外活動都很繁忙,小朋友根本沒時間看兒童節目,能夠吸引的,就只有學前兒童或工人姐姐」。 Gordon(戴眼鏡者)說,兒童節目給他很多創作空間。(受訪者提供) 不得不承認,電視兒童節目的重要度已不及從前,但Gordon認為,仍然有保留價值,「這除了是滿足廣播條例免費電視牌照的需要,我覺得,兒童節目亦應該有文化傳承的社會使命」。他補充,一個有質素的兒童節目,應該教育與趣味並重,「不是說要做到教育電視那樣學術,亦毋須重複學校所教的,反而是一些傳統中國文化,不管民間故事或歷史故事也好,學校着墨不多的,兒童節目就值得用小劇場等趣味形式去包裝,把相關資訊帶給小朋友」。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6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親子餐廳又玩又食 變身韓服小公主

親子餐廳最吸引小豆丁和家長的地方,當然是有得食有得玩!以下介紹的親子餐廳,不止有造型精美的兒童餐和波波池遊戲區,更加有小朋友烘焙工作坊和免費韓服體驗,一次過滿足小朋友多個願望,讓大小朋友都喜出望外!   荃灣D.PARK的「炑八韓烤親子餐廳」以韓式燒烤家庭樂為主題,5000呎面積包括用餐區、遊戲區及親子烘焙工作室。食物方面,除了韓式燒烤,兒童餐均有精緻的造型來吸引小朋友,例如可愛貓咪飯、企鵝飯糰、韓國公主造型蛋包飯等,非常可愛!此外更提供6個月至1歲寶寶專屬粥糊餐,對爸媽來說十分方便。 韓式餐廳怎少得韓服體驗呢!這裏免費提供男、女小朋友尺碼的韓服,而且備有頭飾,讓小公主小王子穿上傳統服飾拍照,以及到遊戲區玩耍。遊戲區亦有多種不同玩意,包括滑梯和波波池、化妝桌、迷你廚房和超市、大型積木等,應有盡有,是小朋友放電的好地方。 挑選韓服:店內有專人為小朋友挑選及穿著韓服,大家都急不及待立即變身小公主!(黃志東攝) 遊戲區備有波波池及滑梯。(黃志東攝) 至於「親子烘焙工作室」則是荃灣店獨有,提供親子/兒童烘焙班,在專人教導下,小朋友可嘗試製作各種可愛造型的鹹、甜美食,而且不少作品款式非常趣致可愛,例如西瓜造型的麵包、獅子造型pizza等,款式亦會定期轉換。適逢中秋節快到,工作室9月份推出中秋月球燈蛋糕及中秋造型月餅工作坊,中秋造型月餅分別有朱古力及奶黃口味,小朋友可以自由選擇口味及造型配搭;中秋月球燈蛋糕則適合親子製作,小朋友可參與由搓麵粉到烤焗蛋糕的整個烘焙過程,做完蛋糕再到餐廳吃飯,一舉兩得。 烘焙工作坊讓小朋友製作不同款式、造型可愛的美食。(黃志東攝) 餐廳周一至五下午4:00後、周六日及公眾假期全日採用入場費制,小童$108起包兒童餐一份,成人最低消費為$100起,即可免費進入遊戲區及享受韓服體驗。(黃志東攝) 貓咪飯及蜜蜂嗡嗡小跑車:兒童餐有不少選擇,如可愛貓咪飯(前)及蜜蜂嗡嗡小跑車(後)。(各$98)(黃志東攝) 兒童餐中的韓國公主蛋包飯城堡討得不少女孩子歡心。($98)(黃志東攝) ■INFO 炑八韓烤親子餐廳 營業時間:上午11:30至晚上10:30 地址:荃灣青山公路荃灣段398號D.PARK1樓1009B號舖 查詢:2618 2289 烘焙工作坊預約:填妥網上報名表格 (https://shorturl.at/dxLM1)或到分店親自報名 (黃志東攝) 文:顏燕雯 小模特兒:心弦、舒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5期]

詳細內容

學校巡禮:「炮米」校園變身法庭武館 活用科技 帶學生上天下海遊古國

新與舊,從來不是二元對立。像擁有過百年歷史的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既擁護傳統,亦大膽創新。學校一方面堅守傳統的核心價值,重視品德教育,另一方面亦與時並進,擺脫傳統「坐定定」的授課模式,強調走出課室,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並借助科技,使課堂變得更生動有趣。一間學校,能夠屹立逾一個世紀,孕育幾代人,不無原因。   覆蓋東區一帶的14校網,共有11間資助小學,除滬江小學,間間都超過50年歷史,其中位於北角炮台山道的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下稱炮米)更加是百年老校,創校至今有104年。在2021年履新的校長陳裕均,一直努力「守業」,剛公布的中一派位結果,他不負所望,不少畢業生獲派張祝珊英文中學、港島民生書院等一線英中,算是鬆一口氣,「在呈分試前,學校也額外在周末,替五、六年級學生補課和溫習,對於出來的升中結果,我們都很滿意」。 校長陳裕均(蘇智鑫攝) 辦校園法庭模擬審訊 陳裕均要「守」的,除了是學生成績,更重要的,是學校的核心價值。「一如聖公會屬下所有學校,我們都是以『非以役人,乃役於人』作校訓,因此,教導小朋友通過學習,運用知識去服務他人、社會和世界,是我需要秉承的方針;此外,『米迦勒』是《聖經》中的天使長,他象徵着慈悲,也代表着正義,我們都希望小朋友能學效他,做一個善良和持守正義的人。」 為延續「米迦勒」耿直不阿的精神,炮米在上學年便透過善導會的計劃,在五、六年級展開了一系列有關法治及預防犯罪的大型司法教育活動,更在校園搭建法庭場景,藉着一場模擬審訊,讓學生代入法庭內不同角色,包括控、辯雙方律師、被告、證人、陪審團等,增強學生對本港刑事司法制度的認識,並從不同角度反思公義。 「米迦勒」是正義的象徵,學校在上學年透過善導會的計劃,舉辦大型司法教育活動,並以一場模擬審訊,讓學生代入法庭不同的角色如律師(圓圖),了解司法制度之餘,也反思公義。(蘇智鑫攝) 難 「透過參觀法院、機構提供的法律訓練,學生都學到很多法律知識。而終極的模擬法庭,代表控、辯雙方的兩組同學,更要為案件鬥智鬥力。有家長告訴我,未曾見過女兒如此認真去蒐集資料。這場『審訊』,其實對提升學生的分析、思辨,以至聽、說、讀、寫等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陳裕均說。   打詠春學歷史 創作木人樁 作為一間歷史悠久的學校,炮米也十分重視文化傳承。上學年,校方便曾小試牛刀,在課外活動引入詠春拳術,本學年,更納入高年級課程,並在體育科、中文科和視藝科作跨學科學習,一起弘揚國粹。陳裕均透露,體育科將抽出4至5節課時,請詠春師父親身到校教授學生基本功;中文科則主力講解詠春的文化歷史,以及透過葉問,研習人物傳記;視藝科則讓學生發揮創意,創作和設計不同樣式的木人樁。 「詠春在香港已經發展了一段頗長時間,我們都希望能把它傳承下去,並藉着中華武術,讓學生學習尊師重道的傳統美德。」他又謂,詠春對孩子的左右腦發展,亦有裨益,「詠春不少招式、動作,其實都需要左手和右手靈活去配合,例如『黐手』練習,可以訓練小朋友的手腦協調,令腦筋更靈活」。 特別的是,今次以詠春為題的跨學科學習,其實糅合了創新科技。炮米引入由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香港樹仁大學研發的「虛擬詠春學習系統」(下稱AI詠春),使學生能隨時隨地練習套路。陳裕均解釋:「始終師父不能夠24小時在學生身邊授課,但功夫卻是需要不斷練習,才會有進步的。這樣,這個AI詠春系統便扮演重要的角色,同學只需要把它下載,透過AI追蹤及分析動作,在課餘時自行練習,再結合師父的實體教學,成效便相得益彰。」 AI練詠春:炮米其中一個跨學科學習以詠春為主題,並糅合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香港樹仁大學研發的「虛擬詠春學習系統」,讓AI幫助學生隨時隨地練習套路。(劉焌陶攝) VR古文明之旅 漫步太空 說到運用創新科技配合學習活動,炮米近年作出很多新嘗試。如較早前,學校便透過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技術,率領五、六年級學生「暢遊」古埃及和展開中國古文明之旅,前者結合英文科和常識科,後者則是中文科和常識科跨科合作,讓學習不再受時空與地域疆界所限,也大大提升學習趣味。「就算是遊學團,始終受人數所限,而且有些地方,也很難帶小朋友去參觀,但科技就可以突破這些困難。舉例,我們用VR帶學生登上黃鶴樓,沿途便可講解中國歷史知識,以及教授相關的詩辭歌賦,當孩子體驗到古詩的意境,學習便變得更具體。」他續稱,今學年擬舉辦「太空旅行團」,同樣運用VR技術,帶學生漫步太空,並結合常識科和英文科,讓高年級學生有機會接觸物理知識和學習相關的英語詞彙。 除強調學習要生動有趣,這位諗頭多多的校長,也主張「生活即教育」的教學觀念,「我讀小學時,在數學堂學會計算速率,但學來有什麼用呢?直至長大成人,我需要駕車,才明白掌握速率的重要。於是我常常想,在教學上,有沒有一些生活元素可與學習課題掛鈎,能令小朋友覺得,學習那些東西是有用的,能學以致用」。 親親海洋生物:在校本海洋課程,三、四年級的學生,可透過校內的觸摸池,從中學習常識科有關生物多樣性的概念,並了解不同海洋生物的構造、繁殖等知識。(劉焌陶攝) 學水耕種植 親親海洋生物 就着上述理念,炮米按年級,以「海」、「陸」、「空」實踐出來。例如在小一、二常識科有關植物的課題,加插了「水耕種植」的學習活動,學生會利用課室配置的水耕機,分組合作種植羅馬生菜、車厘茄,從「動手做」去學習植物的生長要素,有收成後,便一起分享成果;三、四年級常識科部分單元,則加入校本海洋課程,透過校園內的水母缸及觸摸池,讓學生學習不同海洋生物的構造、演化、餵飼、繁殖、保育等知識,並了解生物多樣性。不過,說到最有趣的,一定是在五、六年級推行,由數學科與常識科結合的航空課程! AI練詠春:炮米其中一個跨學科學習以詠春為主題,並糅合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香港樹仁大學研發的「虛擬詠春學習系統」,讓AI幫助學生隨時隨地練習套路。(劉焌陶攝) 傳統數學堂,學生都是安坐課室,計算一道又一道的數學題,算對就成了。但炮米卻一反傳統,把部分課題融入航空課程,學生走進「航空STEM實驗室」,通過模擬駕駛飛機,學習數學概念。「孩子要成功操控飛機,飛往目的地,要掌握速率計算、方位、角度、單位轉換、國際報時制等知識,如此,數學便不再是一堆數字,而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此外,學生亦能在這個課程,涉獵常識科關於天氣、氣流、氣壓、地圖,以及不同國家位置等內容。 學習數學不限於紙上運算,炮米的數學科部分單元融入校本航空課程,高年級學生通過模擬駕駛飛機,學習速率、方位、角度、單位轉換等數學概念。(劉焌陶攝) 陳裕均續說,不是要培育每個學生都成為飛機師,只是想藉此擴闊他們的視野,鼓勵孩子要有目標、有理想,「我希望我的學生,將來都能夠為自己、為社會創造一個新的價值,通過他們的學識,使這個世界能夠變得更美好」。 學校近年花不少心思教導學生如何做筆記,希望孩子從小建立自主學習的習慣。(劉焌陶攝) ■INFO 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 類別︰資助男女校 宗教︰基督教 校網︰14 班數︰24 地址︰北角炮台山道23號 電話︰2570 9473 網址︰www.skhsms.edu.hk 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劉焌陶攝)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5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相約超級英雄 來一場美食大冒險

美國隊長、鐵甲奇俠、雷神、蜘蛛俠等超級英雄相約大小朋友一起吃大餐,來一場美食大冒險!快拿起雷神鎚仔,把美食能量注滿肚仔吧! 一系列MARVEL COMICS主題創意菜式及精品已經跟隨超級英雄登陸Urban Café Commune,各款美食飲品不但加入了超級英雄的代表元素,而且玩味十足,誓要讓大小粉絲食得滿足玩得開心!例如以雷神款式鎚仔敲碎麵包外殼進食的西班牙春雞,重現蜘蛛俠經典場面、以紅色及黑色為設計主調的八爪魚墨汁蜘蛛絲意粉,全部都得意又好味!旺角主題店及全港超過20間URBAN分店更會推出MARVEL COMICS牛角酥及蛋糕甜品,還有多款精品等大家帶回家,延續英雄正能量! 「西班牙黃油乞衣雞套餐」——雷神重鎚出擊!上菜時,店員會帶來一個頗有分量的雷神款式鎚仔,讓大家化身大小雷神,敲碎特製的麵包外殼,慢慢享用藏在其中的西班牙春雞。這道菜的概念是來自中式的乞兒雞,先把雞以混合香草、橄欖油等醃料醃製12小時以上,並於雞身內釀入西式炒雜菇;其外殼則是西式麵包脆皮,好玩又好食。($248,配自選餐飲及限量版襟章盲盒一個)(黃志東攝) 特色飲品——購買套餐可加$18升級選購特色飲品,包括士多啤梨香橙梳打(左起)(單點$38/杯)、士多啤梨蝶豆花梳打(單點$38/杯)及鮮奶抹茶(單點$48/杯),還會用MARVEL英雄人物的杯子盛載,打卡一流。(黃志東攝) 八爪魚墨汁蜘蛛絲意粉套餐——八爪魚博士又來挑戰蜘蛛俠?這道令人想起蜘蛛俠與八爪魚博士大戰經典場面的菜式,選用新鮮的八爪魚配以優質橄欖油及紅椒粉等醃製,加上意大利日曬番茄乾點綴,再配上墨汁意粉,非常切合電影的場景呢!($198,配自選餐飲及限量版襟章盲盒一個)(黃志東攝) 能量蔬果小食拼盤——色彩繽紛的醬料,到底是什麼來頭?原來各種天然顏色的醬料,正代表着各個英雄人物角色,如美國隊長是新鮮藍莓(左起),代表鐵甲奇俠的是蜜糖芥末,桃紅色是代表蜘蛛俠的紅菜頭乳酪醬,還有代表黑寡婦的香草番茄醬、代表變形俠醫的牛油果青檸醬及代表雷神的微辣番茄醬。這些醬料可自由配搭新鮮的甘筍、青瓜、紅菜頭、蘆筍及法國迷你牛角酥,讓大家進食時,有如注入了英雄角色的力量!($78)(黃志東攝) COSBABY襟章盲盒——客人點選套餐,會隨機送出URBAN獨家款式的COSBABY襟章盲盒一個(共7款,每款售價$48),數量有限,送完即止。(黃志東攝) 「英雄版」牛角酥——URBAN招牌法國A.O.P牛角酥亦換上「英雄版」,以食品的天然顏色融合英雄人物的代表顏色,如代表鐵甲奇俠的紅菜頭忌廉芝士牛角,代表變形俠醫的抹茶忌廉芝士牛角,代表蜘蛛俠的竹炭朱古力忌廉芝士牛角及代表美國隊長的藍蝶花忌廉芝士牛角,每款牛角酥均會插上相應的超級英雄人物角色紙牌,購買2件或以上更會附上期間限定的MARVEL主題紙盒,打卡一流。($36/件)(黃志東攝) ■INFO URBAN Café Commune 營業時間:上午8:30至晚上10:00 地址:旺角太子道西193號MOKO新世紀廣場1樓121及181號舖 查詢:2346 5828 備註:MARVEL COMICS主題創意菜色及精品推廣期至10月4日 文:顏燕雯 小模特兒:Hiko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4期]

詳細內容

面試攻略:練溝通坐姿 學互動社交 疫情出世BB 度身加操迎幼園面試

數數手指,2021年在疫情期間出生的小朋友,是時候為明年幼稚園入學的面試做準備了。這班小寶寶牙牙學語時,人人戴着口罩,少了與陌生人「面對面」的互動機會,這會否影響他們的面試表現嗎?距離幼稚園面試高峰期還有一兩個月時間,爸媽是時候做定功課,協助寶貝進入最佳狀態迎接面試。   現時2歲多的孩子正是疫情下出生的BB,在疫情期間,他們大部分時間均留在家中,加上大人常佩戴口罩,難免影響他們社交及說話等能力。嵐天教室課程總監楊蔚嵐(Miss Blue)都在其課堂中觀察到,這年紀的學生與以往幾年的適齡考生相比,整體來說,各方面能力確有下滑情况。依據幼稚園面試學校評分的主要範疇,她給予家長不少建議,希望孩子在面試時能給學校留下較好印象。 楊蔚嵐(楊柏賢攝) 1.鼓勵說話 控制吞口水 Miss Blue指說話能力是大部分幼稚園面試中佔分比較重的一環,但疫情期間小朋友接收外界的刺激較少,故無論在說話動機和能力上都較以往幾年的學生遜色,如未能說出短句;又因經常佩戴口罩,她發現不少幼兒未能好好控制吞嚥口水,以致仍會流口水。 ˙改善方法: 小朋友流口水時,家長不應只顧幫他們抹掉,除了平時多提醒小朋友要吞口水,也可請他們自己抹,有這個動作,小朋友便會意識到自己沒有吞口水,從而慢慢改善。平日出街或面試時,有家長仍會為小朋友戴上BB款式的口水肩(圖左),建議若要戴,可選擇方形小圍巾(圖右),既可在需要時用來抹口水,也可被視為服飾的一部分。其次,在日常生活要多營造說話氣氛,例如給機會小朋友以說話來表達需求,問:「你想要什麼呢?」代替飯來張口。此外平日帶他們上街,可示範與管理員、鄰居等打招呼,並教導他們在適當時候說「唔該、多謝」。 (資料圖片、楊柏賢攝) 2. 以實物教導 提醒眼神接觸 疫情期間,不少僱主容許員工在家工作,家長多了時間留在家中,加上小朋友在疫情高峰減少外出,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貪方便使用「電子奶嘴」,雖然某程度上小朋友透過這種形式會更快吸收到不同的學術知識,但也因而缺少與真人互動,以及與陌生人有眼神接觸的機會,難以從與人溝通對望時,學習觀察和接收對方的信息和情緒(圖左)。 (楊柏賢攝) ˙改善方法: 眼神接觸是基本禮貌,而小朋友經常看手機、平板電腦中的人物,通常都是一閃即逝。家長跟小朋友談天時,應時常提醒他們望着對方眼睛,也可利用公仔或手偶(圖右),模仿與小朋友對話,讓他們學習與別人溝通時要有眼神接觸,同時亦可訓練其專注力。至於透過電子平台,他們的確能學習到生字、動物和食物名稱等,但其實學校面試時,有機會讓小朋友辨認實物,甚至會請小朋友在現場拿取實物交給教師,這都是面試題目的一部分。所以家長可透過實物、玩具或圖書,讓小朋友能理解物件真實模樣及能習慣將物件直接放到指定地方。 3.選合適椅子 注意正確坐姿 由於疫情期間,孩子長時間留家,他們習慣坐大人沙發或兒童高腳餐椅,若給他們一張幼稚園用的小朋友椅子,他們雙腳便不知如何擺放,有的很自然便把腳仔抬高踏在椅子上(圖左),有的會不斷踢腳,甚至是蹺腳坐,以及雙手放在椅背後,擺出一副很不在意的樣子。Miss Blue稱蹺腳會影響孩子骨骼發展,而他們習慣隨意把雙手放在椅背,身體傾後,一來容易隨時有向後跌倒的危險,另一方面,面試時若有這些坐姿,也實在不太好看。 (楊柏賢攝) ˙改善方法: 準備一些適合孩子高度的椅子,不單為了日後寫字時培養良好姿勢,也讓他們在家中可以練習面試時的正確坐姿:雙腳平穩貼板,雙手放在膝上(圖右)。如果孩子習慣雙手放膝,這也可避免他在面試時亂搞桌上物件。 4.與同齡親友玩耍 學習禮儀 由於家長在家工作,小朋友長時間與父母一起,變得依附,獨立能力也減弱。當教師問問題時,他們會轉身望向父母,不懂回答。另一方面,由於他們少見陌生人,面對同齡小朋友,有時亦不懂與他們相處(圖上),即使被別人輕輕碰到,也會表現出不安的樣子。 (資料圖片、楊柏賢攝) ˙改善方法: 家長和小朋友在家時,可安排大家各自各活動,例如大人在大人的書桌上閱讀,小朋友則在自己的桌椅玩玩具。其次可相約同齡朋友的孩子一起玩耍,甚至多與親戚朋友見面,令他們習慣與別人溝通,如學習怎樣分享玩具(圖下)、與別人握手等禮儀。 專家建議:勿過分催谷 了解能力輕鬆面對 協助幼兒面對幼稚園面試的方法有很多,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專科醫生杜蘊瑜表示,前提是不要過分催谷及臨急抱佛腳,例如小朋友在面試期間不合作,家長卻不斷催他們「叫老師啦!」、「為什麼你在家都懂,現在卻不懂呢?」小朋友只會有更大壓力,相信學校亦不喜歡家長如此主導。她認為小朋友感到不安和緊張,背後原因有可能是他根本沒有這個能力,或者未曾接觸過那些事情,如家長這時也緊張起來,只會令小朋友更加緊張,即使原本懂得做的,都變成做不來,形成惡性循環。 杜蘊瑜(受訪者提供) 關於應付面試,杜蘊瑜認為及早準備當然最理想,例如在語言上,她稱無論是否有疫情,家長都要先了解小朋友的語言能力發展是否達到正常程度;如發現問題,應盡早接受評估及治療,好讓他們能夠有信心表達自己。此外,平日在家應多陪伴子女,一同閱讀、遊戲,以遊玩形式練習對答和反應,切忌操練,讓小朋友習以為常,這就能以最自然和輕鬆的心態去迎接面試,學校也能看到小朋友最真摯的一面。 熟能生巧——家長平日應預留多些親子時間做模擬面試遊戲,讓小朋友在真正面試時,會覺得如同在家一樣,表現也更自然。(Maroke@iStockphoto) 家長心得: 個案一:習慣打招呼 不怕陌生人 雖然Kelly的女兒「粒粒」(圖)是疫情期間出生的寶寶,不過2歲的她性格外向,不太害怕與陌生人接觸,這全仗母親經常帶她外出接觸不同事物。「她還未走路時,我推着嬰兒車帶她出街,已不斷跟她說話,如我們現去哪裏、做些什麼、流程怎樣,即使她聽不明白,我也會說自己的感受給她聽,變成一種習慣。平日也會去公園、超巿,連去街巿買菜也會帶她一起,當她懂得說話時,請她幫忙向店員說我們要買些什麼。」如果有陌生人在街上跟她搭訕,Kelly也會請粒粒跟對方打招呼,這樣便培養出女兒不怕陌生人的性格,即使面對別人也可滔滔不絕地說話。她唯一擔心女兒面試時不太聽指令,要她坐定定反而會有些難度。 (受訪者提供) 個案二:上PN班熟習群體生活 同樣於疫情期間出生的Jacob(圖),是12月出生的細B,2歲時,媽媽Emily便開始讓他上PN班(學前班),今年再以超大B身分報考另一間學校的PN班。Emily說,上學的確可以讓他熟習與人相處及群體生活,如最初囝囝不太願意與同學仔一起唱歌跳舞,但在同輩推動及教師教導下,他漸漸喜歡跟隨節拍律動。Jacob剛完成PN面試,媽媽指最初囝囝看見學校太多人時,都有點緊張,甚至想哭,但爸媽鼓勵他只是去玩遊戲;到正式面試時,Jacob亦不願意跟教師說出自己名字,但在唱歌跳舞「熱身」過後,再鼓勵他向教師介紹自己,他便做得到了。所以Emily認為讓小朋友在陌生環境中放鬆心情是最重要,毋須強迫他即時做到所有指令。 (受訪者提供)   文︰顏燕雯 圖:楊柏賢 小模特兒:林靖軒、黃苡喬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4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