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優生:全副精神照顧孩子身心 一門三資優孩 父母唔易做

家有資優兒,爸媽苦樂自知。樂,當然是因為子女有突出的專長;苦,往往是他們需要更多的把關,避免孩子自我要求過高,往死胡同裏鑽。鄧氏三姊弟均是資優學生,究竟父母是三倍開心,還是三倍苦惱呢?他們對於協助資優孩子發揮所長,又有什麼心得可供借鏡呢?   口琴能手 傑出少年 鄧善之、鄧敬誠和鄧敬業三姊弟均是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的學員,名副其實是一門三傑。年紀最小的敬業剛升上中三,除了是2021年度香港十大傑出少年,亦是口琴能手,曾獲得第12屆亞太口琴節少年組半音階口琴獨奏冠軍;念中六的二子敬誠,中五時亦是英皇書院口琴隊隊長。兩兄弟學業成績均屬中上,如此優秀的少年,如何想像到他們也曾令父母「頭痛」? 鄧敬業小六時,獲選2021年度香港十大傑出少年。(受訪者提供) 敬業和敬誠均熱中口琴,除了一同練習,閒時在家也會合奏,成為最美妙的兄弟交響樂。(鄧宗弘攝) 原來問題並非來自他們的學業,而是兩兄弟的健康。爸爸Tony說,敬誠是個早產兒,出生時只有3磅,單單是言語治療,已經花了不少時間,所以夫婦全副精神,只聚焦如何照顧好他的身體。「他念小學時,我常常問老師,有沒有察覺到他有問題,如有一定要及早告訴我,等我去處理。」至於小兒子敬業,4歲時曾因病影響呼吸系統。此外,兩兄弟同屬「高敏兒」——聽覺敏銳、睡眠質素不太好,也會因為完美主義而常發脾氣,「父母的角色,就是要幫他們去梳理情緒,引導他們要以平常心面對事情。說不過他們時,我會選擇放棄爭拗,先做別的事情,然後慢慢用輕鬆的方法緩和氣氛」。 完美主義 父母助梳理情緒 Tony指,很多家長會幻想家有資優兒是一件很美麗的事,其實不然。回想三姊弟小時候,Tony與太太根本不知何謂「資優」。大姊姊善之約10歲時以數學資優加入學苑,但Tony夫婦當時對「資優」的認知仍很模糊,「最早認識資優是他們表姊進入了資優教育學苑,見到表姊這麼乖巧,都會覺得是一個很美好的畫面,到自己真正經歷時,卻完全不是這回事。」幸而跟其他資優兒家長傾談時,他們發覺三個子女的問題其實已比別的資優兒少很多,鄧太說:「或者因為他們三個感情好,可以互相扶持及解決問題,減輕了我們不少煩惱。」 一家三個資優兒,爸爸Tony(後左)說並不是外人想像中美好,更也有碰釘的時候。媽媽鄧太(後右)則慶幸三姊弟相處融洽,能互相幫助扶持。(鄧宗弘攝) 小學階段 跑道隨時可以轉 作為資優兒家長,Tony認為重任在最開端,亦即小學之前。「最清楚子女的是家長,我贊成在小朋友還小的時候,可以嘗試多些不同的興趣,因為在小學階段,跑道隨時都可以轉,盡可能給他們試不同的東西,當作練好基本功,不會浪費。如他們繼續有興趣和天分,便可以放手交給學校培育。」平日一家人會花很多時間去溝通,如吃飯時大家會坐在長餐枱前談天,三姊弟甚至不太喜歡玩智能手機。「只要家中節目夠豐富,又何需要手機來打發時間呢!」Tony說。■ 遇「高手」 更有動力學習 鄧氏三姊弟的表姊王悅齡(Melody),是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最早的一批學員之一,約在2010年時透過「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的訓練而加入學苑。加入學苑後,她發現可以學到很多學校沒有的課程,更在其中遇到不少「高手」,而大家都同樣有尋根究柢、不易滿足的特質,令她更有動力去學習。現時Melody是一名跨國舞台及娛樂工程機構工程師,常常因工作游走世界各地。 大家姐鄧善之(左至右)、弟弟鄧敬業、二哥鄧敬誠與表姊王悅齡均有不同的優資特質,先後成為了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的學員。(鄧宗弘攝) 善之現於香港城市大學修讀創意媒體,小學時以數學資優進入學苑,與其他年輕人一樣,她都愛追星、煲劇,更是在考大學的最後一年才推動自己讀書。她回想在學校裏,大家都會知道各同學擅長的是什麼科目,但來到學苑,卻會遇上來自四方八面的學生,大家專長的範疇也不同,而又同時在這裏學習書本以外的知識,感覺學習時更有方向。她最後棄數學而選擇修讀創意媒體的原因,或多或少是因為當年參加了學苑的編劇課程及創意學會(Creative Club),開啟了她對編劇的興趣。 績優不一定是資優 不少家長以IQ分數(130以上)來斷定孩子是否屬於資優,但有學者認為IQ並不是判斷資優兒童的單一指標。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黃金耀稱,很多人認為學生成績好便是資優,某程度上來說是準確,但即使小朋友IQ高,還要對其他方面有一定的興趣和能力,才被視為資優。因此,近20多年,大多數人談及的,是如何培養孩子多元智能,而非只講IQ。 黃金耀(鄧宗弘攝) 他以學苑收生經驗來舉例,除了成績,也會考慮其他範疇表現突出的學生,連創意都會在計分的範圍內。「有些學校提名來報名參與資優課程的學生,只是全級考頭幾名的學生,但他們都未必合資格。首先,績優不一定是資優;其次,在其他範疇如藝術、體育、音樂等有出色表現的學生,一樣可以是資優生,他們未必在校內有很好的學術成績,但在某些方面表現的確超越同齡同學。如果大家只看成績而忽略這群學生,他們的優點便難有機會被發掘出來及接受重點培訓。」 Melody(左)和善之(右)同是資優學生,參與資優教育學苑活動時,才明白何謂天外有天。(鄧宗弘攝)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招募學員: 欲申請報讀2023/24「甄選課程」的學員,可登入bit.ly/45D29XX查詢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6期]

詳細內容

兒童節目:齊集1960至千禧年代「哥哥」 回味兒童節目 多得小演員「照顧」

《醒目仔時間》、《閃電傳真機》、《機靈加油站》、《至NET小人類》……當中有你的童年回憶嗎?電視兒童節目,伴隨着每一代小朋友長大,也孕育出許多廣為人熟悉的男女主持(哥哥姐姐)。最近有從事戲劇研究的工作者,透過記錄不同年代「哥哥」的工作軼事,從中竅探本港兒童節目的發展,也讓我們看見歷代小孩的成長轉變。   資深戲劇文學研究員涂小蝶,因緣際會下,認識了幾個電視兒童節目的「哥哥」,加上早年,她曾因其他項目,訪問過香港第一代兒童節目男主持、已故的加明叔叔王曦,遂萌生專訪一眾不同年代「哥哥」的念頭,促成《哥哥:香港電視兒童節目男主持訪談》這本書的誕生。 涂小蝶(受訪者提供) 1960s直播節目無稿 「哥哥」要執生 此書敘述了由1960年代至千禧年代,不同電視台包括麗的映聲、亞洲電視、無綫電視、香港電台、有線電視合共14個「哥哥」的工作見聞和感受。還以為小蝶小時候是兒童節目的死忠「鐵粉」,詎料她大唱反調︰「不是呀,我小時候甚少看兒童節目!」小蝶解釋,當年她念下午校,傍晚放學回家,節目已經播完,雖則翌日早上有重播,但因為遲起牀,同樣無緣收看。 雖然小蝶沒有這些童年回憶,但今次跟一眾「哥哥」深度訪談,她聽到很多兒童節目鮮為人知的趣聞軼事。「譬如1960年代尾、在TVB擔任第一個兒童節目主持的紅鼻哥哥(劉達志)便告訴我,當年的兒童節目是直播的,但奇怪就只得拍檔女主持有講稿,他就要自己『執生』,搞現場氣氛。」 殿堂級兒童節目主持譚玉瑛(前二)早前出席新書發布會,亦撰寫序言。(黃志東攝) 亞洲電視輝煌時 錄影廠如託兒所 說到現場氣氛,不得不提小觀眾。小蝶笑言,從維維哥哥(秦啟維)口中,得知當年亞洲電視在輝煌時期,兒童節目獲得不少廣告商贊助,資源充足,因此可經常邀請小觀眾到錄影廠參加遊戲環節,「維維說,每個周六日,很多家長都放下小朋友在錄影廠玩遊戲兼錄影,自己就離開處理私務,因此錄影廠就好像變成託兒所般,這個很有趣,我從來沒有想過原來他們要這樣湊細路」。 維維(左)和Harry(中)兩個「哥哥」難得碰面,當然要自拍留念。(黃志東攝) 小演員富經驗 新進「哥哥」頻NG 另外,很多兒童節目也喜歡加入小演員,對比一班「哥哥」,他們更加老練。小蝶透露,有多名「哥哥」不約而同說,小演員帶給他們很大壓力,皆因當年加入兒童節目做主持的,往往是新人,演出經驗尚淺,反而這班小演員就已經「成精」了。其中一名主持李天翔便在書中自爆,曾在小演員面前NG了30、40次,可見當時的他,有多緊張!「我和麥包(麥長青)聊起這個話題,他也非常同意,小演員其實是資深演員,但要在熒幕上扮演小朋友角色;相反,主持人只不過是新進演員,卻在熒幕上要扮演大哥哥。」 小演員除了在幕前傍實「哥哥」,在幕後同樣「照顧」他們。想起麥包一次尷尬的經歷,小蝶亦忍俊不禁,「麥包告訴我,他曾經帶這班小演員去餐廳吃東西,準備結帳時,這班小朋友卻爭着付款,還對麥包說︰『麥包哥哥,你的show錢和我們相差不遠,但你又要交租、供車、找卡數,我們食住都是靠爸爸、媽媽的,這餐由我們請啦!』豪氣得來又很老積」。 《哥哥︰香港電視兒童節目男主持訪談》(黃志東攝) 作者︰涂小蝶 出版︰非凡出版 定價︰$138 兒童節目與時並進 目標觀眾幼齡化 《HAPPYPAMA教得樂》也找來4名書中受訪的「哥哥」,談談今昔兒童節目的價值和意義,它的受眾又有什麼不同呢? ◆Harry哥哥(王者匡) Harry哥哥(王者匡)(受訪者提供) 刺激思考 讓孩子發聲 Harry是香港兒童節目主持的元老級人馬,受父親加明叔叔的影響,他一直熱中於兒童節目的工作,由1986年入行,直至2020年,這34年以來,不論服務過的電視台和參與過的節目數量,都是一眾「哥哥」之首。 由主持人做到兼任節目製作人,Harry認為,縱然時代變遷,但兒童節目某些表演元素,例如音樂、喜劇、魔術等,仍然很受新生代歡迎,惟內容就需要與時並進,「我認為一個好的兒童節目,應該着重啟發,而並非旨在節目內教小朋友什麼,像是要他們學很多東西似的。因此,我製作的兒童節目,經過精心策劃和編排,刻意打破很多框架,以騰出空間去刺激小朋友思考,讓他們發揮創意」。 另外,把小朋友的聲音透過兒童節目帶出來,亦是Harry近年的使命,「兒童節目除了是成年人帶資訊、娛樂給小朋友的渠道,小朋友亦應該可以透過兒童節目去發聲,表達他們的意見。隨着節目『入屋』,便可感染到一眾在收看的爸爸媽媽、公公婆婆,讓他們更了解時下小朋友的想法」。 Harry(中)有逾30年主持兒童節目的經驗,屬元老級「哥哥」。(受訪者提供) ◆文生哥哥(伍文生) 文生哥哥(伍文生)(黃志東攝) 「升呢」做爸爸 更顧家長需要 伍文生是《哥哥:香港電視兒童節目男主持訪談》一眾受訪者中,唯一現任「哥哥」。從1990年無綫電視的《閃電傳真機》、2000年代初的《至NET小人類》和《放學ICU》,到2年前重返兒童節目組當Hands Up主持,文生不單由哥哥「升呢」成為爸爸,他亦觀察到兒童節目的受眾有所改變,「現在我們會把小朋友的目標觀眾設定在9歲以下,但與此同時,一班在1990年代收看我做兒童節目的小觀眾,今天有些已經成為家長了,因此節目現在不單單為小朋友,也顧及家長需要,所以,我也經常去不同學校做訪問,挑戰很大」! 他又認為,隨着科技發展,互聯網普及,更有助大家接觸兒童節目,「雖然這代人少看電視,但透過電視台facebook、IG專頁或YouTube頻道,一樣可以重溫,而且更加方便」。 文生認為,互聯網普及,大家更容易接觸兒童節目。(受訪者提供) ◆維維哥哥(秦啟維) 維維哥哥(秦啟維)(黃志東攝) 1990s孩子較獨立、懂溝通 維維算是亞洲電視的資深兒童節目主持,由1990年代的《機靈加油站》、《完全電腦手冊》、《精靈一族》,到亞洲電視結束前一年的《我們這一班》,都看見他的身影。維維不單見證亞洲電視的興衰起落,同時亦見證香港兒童的轉變。 他指出,在1993至1996年播放的《機靈加油站》,逢周六日朝九晚五都會在錄影廠拍攝遊戲環節,全廠擠滿來參與的小朋友,好不熱鬧,「你會發現,那個年代的社會風氣,不像近十年八載的,很強調要贏在起跑線,那時的小朋友,不用上補習班、興趣班,基本上沒有什麼細藝,所以都很熱中報名參加兒童節目的遊戲,不少更加是每個星期都會來電視台『打躉』的,用來消磨時間」。 維維(後右)指,亞視當年投放不少資源給兒童節目。(受訪者提供) 維維另一個有趣發現,是當年的父母,一般比較「放養」子女,不像現在,個個都是「緊張大師」,「那時的家長,似乎很放心把孩子交給我們,當錄影廠是室內遊樂場或託兒所,任由子女在這兒玩一整天,他們就樂得清閒,享受me time」。 至於小朋友的質素,亦有分別。「我覺得以前的孩子普遍比較獨立,不單沒有工人姐姐在身邊侍候,有些父母帶來一兩次後,他們之後就懂得在九龍塘坐小巴或由樂富步行上來廣播道,十分厲害。」他又謂,在待人接物方面,兩代亦有明顯差異,「今時今日的小朋友,對着電腦多過對着人,溝通能力是差些的。但1990年代的,學識及眼界無疑不及現在這一代,他們卻很懂說話,也善於和別人相處」。 ◆Gordon哥哥(蕭徽勇) Gordon哥哥(蕭徽勇)(黃志東攝) 文化傳承 教育趣味並重 Gordon擔任無綫電視《放學ICU》兒童節目主持長達10年之久(2005至2015年),對兒童節目的發展,有很多細微的觀察。他指出,自己童年是看《430穿梭機》的,那時候的兒童節目,仍然吸引到一批中學生。但當他升上中學後,即《閃電傳真機》年代,同儕都沒有興趣看了,觀眾對象以小學生為主,而隨後的《至NET小人類》情况也差不多。及至《放學ICU》年代,便連高小學生觀眾都逐漸流失,他相信近年的《Think Big天地》、Hands Up,目標觀眾更加幼齡化,「近年可供選擇的媒介、媒體實在太多,不像我小時候,就只有TVB或ATV的兒童節目,沒有其他了,加上現在小學生都是返全日制的,功課和課外活動都很繁忙,小朋友根本沒時間看兒童節目,能夠吸引的,就只有學前兒童或工人姐姐」。 Gordon(戴眼鏡者)說,兒童節目給他很多創作空間。(受訪者提供) 不得不承認,電視兒童節目的重要度已不及從前,但Gordon認為,仍然有保留價值,「這除了是滿足廣播條例免費電視牌照的需要,我覺得,兒童節目亦應該有文化傳承的社會使命」。他補充,一個有質素的兒童節目,應該教育與趣味並重,「不是說要做到教育電視那樣學術,亦毋須重複學校所教的,反而是一些傳統中國文化,不管民間故事或歷史故事也好,學校着墨不多的,兒童節目就值得用小劇場等趣味形式去包裝,把相關資訊帶給小朋友」。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6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親子餐廳又玩又食 變身韓服小公主

親子餐廳最吸引小豆丁和家長的地方,當然是有得食有得玩!以下介紹的親子餐廳,不止有造型精美的兒童餐和波波池遊戲區,更加有小朋友烘焙工作坊和免費韓服體驗,一次過滿足小朋友多個願望,讓大小朋友都喜出望外!   荃灣D.PARK的「炑八韓烤親子餐廳」以韓式燒烤家庭樂為主題,5000呎面積包括用餐區、遊戲區及親子烘焙工作室。食物方面,除了韓式燒烤,兒童餐均有精緻的造型來吸引小朋友,例如可愛貓咪飯、企鵝飯糰、韓國公主造型蛋包飯等,非常可愛!此外更提供6個月至1歲寶寶專屬粥糊餐,對爸媽來說十分方便。 韓式餐廳怎少得韓服體驗呢!這裏免費提供男、女小朋友尺碼的韓服,而且備有頭飾,讓小公主小王子穿上傳統服飾拍照,以及到遊戲區玩耍。遊戲區亦有多種不同玩意,包括滑梯和波波池、化妝桌、迷你廚房和超市、大型積木等,應有盡有,是小朋友放電的好地方。 挑選韓服:店內有專人為小朋友挑選及穿著韓服,大家都急不及待立即變身小公主!(黃志東攝) 遊戲區備有波波池及滑梯。(黃志東攝) 至於「親子烘焙工作室」則是荃灣店獨有,提供親子/兒童烘焙班,在專人教導下,小朋友可嘗試製作各種可愛造型的鹹、甜美食,而且不少作品款式非常趣致可愛,例如西瓜造型的麵包、獅子造型pizza等,款式亦會定期轉換。適逢中秋節快到,工作室9月份推出中秋月球燈蛋糕及中秋造型月餅工作坊,中秋造型月餅分別有朱古力及奶黃口味,小朋友可以自由選擇口味及造型配搭;中秋月球燈蛋糕則適合親子製作,小朋友可參與由搓麵粉到烤焗蛋糕的整個烘焙過程,做完蛋糕再到餐廳吃飯,一舉兩得。 烘焙工作坊讓小朋友製作不同款式、造型可愛的美食。(黃志東攝) 餐廳周一至五下午4:00後、周六日及公眾假期全日採用入場費制,小童$108起包兒童餐一份,成人最低消費為$100起,即可免費進入遊戲區及享受韓服體驗。(黃志東攝) 貓咪飯及蜜蜂嗡嗡小跑車:兒童餐有不少選擇,如可愛貓咪飯(前)及蜜蜂嗡嗡小跑車(後)。(各$98)(黃志東攝) 兒童餐中的韓國公主蛋包飯城堡討得不少女孩子歡心。($98)(黃志東攝) ■INFO 炑八韓烤親子餐廳 營業時間:上午11:30至晚上10:30 地址:荃灣青山公路荃灣段398號D.PARK1樓1009B號舖 查詢:2618 2289 烘焙工作坊預約:填妥網上報名表格 (https://shorturl.at/dxLM1)或到分店親自報名 (黃志東攝) 文:顏燕雯 小模特兒:心弦、舒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5期]

詳細內容

學校巡禮:「炮米」校園變身法庭武館 活用科技 帶學生上天下海遊古國

新與舊,從來不是二元對立。像擁有過百年歷史的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既擁護傳統,亦大膽創新。學校一方面堅守傳統的核心價值,重視品德教育,另一方面亦與時並進,擺脫傳統「坐定定」的授課模式,強調走出課室,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並借助科技,使課堂變得更生動有趣。一間學校,能夠屹立逾一個世紀,孕育幾代人,不無原因。   覆蓋東區一帶的14校網,共有11間資助小學,除滬江小學,間間都超過50年歷史,其中位於北角炮台山道的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下稱炮米)更加是百年老校,創校至今有104年。在2021年履新的校長陳裕均,一直努力「守業」,剛公布的中一派位結果,他不負所望,不少畢業生獲派張祝珊英文中學、港島民生書院等一線英中,算是鬆一口氣,「在呈分試前,學校也額外在周末,替五、六年級學生補課和溫習,對於出來的升中結果,我們都很滿意」。 校長陳裕均(蘇智鑫攝) 辦校園法庭模擬審訊 陳裕均要「守」的,除了是學生成績,更重要的,是學校的核心價值。「一如聖公會屬下所有學校,我們都是以『非以役人,乃役於人』作校訓,因此,教導小朋友通過學習,運用知識去服務他人、社會和世界,是我需要秉承的方針;此外,『米迦勒』是《聖經》中的天使長,他象徵着慈悲,也代表着正義,我們都希望小朋友能學效他,做一個善良和持守正義的人。」 為延續「米迦勒」耿直不阿的精神,炮米在上學年便透過善導會的計劃,在五、六年級展開了一系列有關法治及預防犯罪的大型司法教育活動,更在校園搭建法庭場景,藉着一場模擬審訊,讓學生代入法庭內不同角色,包括控、辯雙方律師、被告、證人、陪審團等,增強學生對本港刑事司法制度的認識,並從不同角度反思公義。 「米迦勒」是正義的象徵,學校在上學年透過善導會的計劃,舉辦大型司法教育活動,並以一場模擬審訊,讓學生代入法庭不同的角色如律師(圓圖),了解司法制度之餘,也反思公義。(蘇智鑫攝) 難 「透過參觀法院、機構提供的法律訓練,學生都學到很多法律知識。而終極的模擬法庭,代表控、辯雙方的兩組同學,更要為案件鬥智鬥力。有家長告訴我,未曾見過女兒如此認真去蒐集資料。這場『審訊』,其實對提升學生的分析、思辨,以至聽、說、讀、寫等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陳裕均說。   打詠春學歷史 創作木人樁 作為一間歷史悠久的學校,炮米也十分重視文化傳承。上學年,校方便曾小試牛刀,在課外活動引入詠春拳術,本學年,更納入高年級課程,並在體育科、中文科和視藝科作跨學科學習,一起弘揚國粹。陳裕均透露,體育科將抽出4至5節課時,請詠春師父親身到校教授學生基本功;中文科則主力講解詠春的文化歷史,以及透過葉問,研習人物傳記;視藝科則讓學生發揮創意,創作和設計不同樣式的木人樁。 「詠春在香港已經發展了一段頗長時間,我們都希望能把它傳承下去,並藉着中華武術,讓學生學習尊師重道的傳統美德。」他又謂,詠春對孩子的左右腦發展,亦有裨益,「詠春不少招式、動作,其實都需要左手和右手靈活去配合,例如『黐手』練習,可以訓練小朋友的手腦協調,令腦筋更靈活」。 特別的是,今次以詠春為題的跨學科學習,其實糅合了創新科技。炮米引入由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香港樹仁大學研發的「虛擬詠春學習系統」(下稱AI詠春),使學生能隨時隨地練習套路。陳裕均解釋:「始終師父不能夠24小時在學生身邊授課,但功夫卻是需要不斷練習,才會有進步的。這樣,這個AI詠春系統便扮演重要的角色,同學只需要把它下載,透過AI追蹤及分析動作,在課餘時自行練習,再結合師父的實體教學,成效便相得益彰。」 AI練詠春:炮米其中一個跨學科學習以詠春為主題,並糅合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香港樹仁大學研發的「虛擬詠春學習系統」,讓AI幫助學生隨時隨地練習套路。(劉焌陶攝) VR古文明之旅 漫步太空 說到運用創新科技配合學習活動,炮米近年作出很多新嘗試。如較早前,學校便透過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技術,率領五、六年級學生「暢遊」古埃及和展開中國古文明之旅,前者結合英文科和常識科,後者則是中文科和常識科跨科合作,讓學習不再受時空與地域疆界所限,也大大提升學習趣味。「就算是遊學團,始終受人數所限,而且有些地方,也很難帶小朋友去參觀,但科技就可以突破這些困難。舉例,我們用VR帶學生登上黃鶴樓,沿途便可講解中國歷史知識,以及教授相關的詩辭歌賦,當孩子體驗到古詩的意境,學習便變得更具體。」他續稱,今學年擬舉辦「太空旅行團」,同樣運用VR技術,帶學生漫步太空,並結合常識科和英文科,讓高年級學生有機會接觸物理知識和學習相關的英語詞彙。 除強調學習要生動有趣,這位諗頭多多的校長,也主張「生活即教育」的教學觀念,「我讀小學時,在數學堂學會計算速率,但學來有什麼用呢?直至長大成人,我需要駕車,才明白掌握速率的重要。於是我常常想,在教學上,有沒有一些生活元素可與學習課題掛鈎,能令小朋友覺得,學習那些東西是有用的,能學以致用」。 親親海洋生物:在校本海洋課程,三、四年級的學生,可透過校內的觸摸池,從中學習常識科有關生物多樣性的概念,並了解不同海洋生物的構造、繁殖等知識。(劉焌陶攝) 學水耕種植 親親海洋生物 就着上述理念,炮米按年級,以「海」、「陸」、「空」實踐出來。例如在小一、二常識科有關植物的課題,加插了「水耕種植」的學習活動,學生會利用課室配置的水耕機,分組合作種植羅馬生菜、車厘茄,從「動手做」去學習植物的生長要素,有收成後,便一起分享成果;三、四年級常識科部分單元,則加入校本海洋課程,透過校園內的水母缸及觸摸池,讓學生學習不同海洋生物的構造、演化、餵飼、繁殖、保育等知識,並了解生物多樣性。不過,說到最有趣的,一定是在五、六年級推行,由數學科與常識科結合的航空課程! AI練詠春:炮米其中一個跨學科學習以詠春為主題,並糅合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香港樹仁大學研發的「虛擬詠春學習系統」,讓AI幫助學生隨時隨地練習套路。(劉焌陶攝) 傳統數學堂,學生都是安坐課室,計算一道又一道的數學題,算對就成了。但炮米卻一反傳統,把部分課題融入航空課程,學生走進「航空STEM實驗室」,通過模擬駕駛飛機,學習數學概念。「孩子要成功操控飛機,飛往目的地,要掌握速率計算、方位、角度、單位轉換、國際報時制等知識,如此,數學便不再是一堆數字,而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此外,學生亦能在這個課程,涉獵常識科關於天氣、氣流、氣壓、地圖,以及不同國家位置等內容。 學習數學不限於紙上運算,炮米的數學科部分單元融入校本航空課程,高年級學生通過模擬駕駛飛機,學習速率、方位、角度、單位轉換等數學概念。(劉焌陶攝) 陳裕均續說,不是要培育每個學生都成為飛機師,只是想藉此擴闊他們的視野,鼓勵孩子要有目標、有理想,「我希望我的學生,將來都能夠為自己、為社會創造一個新的價值,通過他們的學識,使這個世界能夠變得更美好」。 學校近年花不少心思教導學生如何做筆記,希望孩子從小建立自主學習的習慣。(劉焌陶攝) ■INFO 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 類別︰資助男女校 宗教︰基督教 校網︰14 班數︰24 地址︰北角炮台山道23號 電話︰2570 9473 網址︰www.skhsms.edu.hk 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劉焌陶攝)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5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相約超級英雄 來一場美食大冒險

美國隊長、鐵甲奇俠、雷神、蜘蛛俠等超級英雄相約大小朋友一起吃大餐,來一場美食大冒險!快拿起雷神鎚仔,把美食能量注滿肚仔吧! 一系列MARVEL COMICS主題創意菜式及精品已經跟隨超級英雄登陸Urban Café Commune,各款美食飲品不但加入了超級英雄的代表元素,而且玩味十足,誓要讓大小粉絲食得滿足玩得開心!例如以雷神款式鎚仔敲碎麵包外殼進食的西班牙春雞,重現蜘蛛俠經典場面、以紅色及黑色為設計主調的八爪魚墨汁蜘蛛絲意粉,全部都得意又好味!旺角主題店及全港超過20間URBAN分店更會推出MARVEL COMICS牛角酥及蛋糕甜品,還有多款精品等大家帶回家,延續英雄正能量! 「西班牙黃油乞衣雞套餐」——雷神重鎚出擊!上菜時,店員會帶來一個頗有分量的雷神款式鎚仔,讓大家化身大小雷神,敲碎特製的麵包外殼,慢慢享用藏在其中的西班牙春雞。這道菜的概念是來自中式的乞兒雞,先把雞以混合香草、橄欖油等醃料醃製12小時以上,並於雞身內釀入西式炒雜菇;其外殼則是西式麵包脆皮,好玩又好食。($248,配自選餐飲及限量版襟章盲盒一個)(黃志東攝) 特色飲品——購買套餐可加$18升級選購特色飲品,包括士多啤梨香橙梳打(左起)(單點$38/杯)、士多啤梨蝶豆花梳打(單點$38/杯)及鮮奶抹茶(單點$48/杯),還會用MARVEL英雄人物的杯子盛載,打卡一流。(黃志東攝) 八爪魚墨汁蜘蛛絲意粉套餐——八爪魚博士又來挑戰蜘蛛俠?這道令人想起蜘蛛俠與八爪魚博士大戰經典場面的菜式,選用新鮮的八爪魚配以優質橄欖油及紅椒粉等醃製,加上意大利日曬番茄乾點綴,再配上墨汁意粉,非常切合電影的場景呢!($198,配自選餐飲及限量版襟章盲盒一個)(黃志東攝) 能量蔬果小食拼盤——色彩繽紛的醬料,到底是什麼來頭?原來各種天然顏色的醬料,正代表着各個英雄人物角色,如美國隊長是新鮮藍莓(左起),代表鐵甲奇俠的是蜜糖芥末,桃紅色是代表蜘蛛俠的紅菜頭乳酪醬,還有代表黑寡婦的香草番茄醬、代表變形俠醫的牛油果青檸醬及代表雷神的微辣番茄醬。這些醬料可自由配搭新鮮的甘筍、青瓜、紅菜頭、蘆筍及法國迷你牛角酥,讓大家進食時,有如注入了英雄角色的力量!($78)(黃志東攝) COSBABY襟章盲盒——客人點選套餐,會隨機送出URBAN獨家款式的COSBABY襟章盲盒一個(共7款,每款售價$48),數量有限,送完即止。(黃志東攝) 「英雄版」牛角酥——URBAN招牌法國A.O.P牛角酥亦換上「英雄版」,以食品的天然顏色融合英雄人物的代表顏色,如代表鐵甲奇俠的紅菜頭忌廉芝士牛角,代表變形俠醫的抹茶忌廉芝士牛角,代表蜘蛛俠的竹炭朱古力忌廉芝士牛角及代表美國隊長的藍蝶花忌廉芝士牛角,每款牛角酥均會插上相應的超級英雄人物角色紙牌,購買2件或以上更會附上期間限定的MARVEL主題紙盒,打卡一流。($36/件)(黃志東攝) ■INFO URBAN Café Commune 營業時間:上午8:30至晚上10:00 地址:旺角太子道西193號MOKO新世紀廣場1樓121及181號舖 查詢:2346 5828 備註:MARVEL COMICS主題創意菜色及精品推廣期至10月4日 文:顏燕雯 小模特兒:Hiko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4期]

詳細內容

面試攻略:練溝通坐姿 學互動社交 疫情出世BB 度身加操迎幼園面試

數數手指,2021年在疫情期間出生的小朋友,是時候為明年幼稚園入學的面試做準備了。這班小寶寶牙牙學語時,人人戴着口罩,少了與陌生人「面對面」的互動機會,這會否影響他們的面試表現嗎?距離幼稚園面試高峰期還有一兩個月時間,爸媽是時候做定功課,協助寶貝進入最佳狀態迎接面試。   現時2歲多的孩子正是疫情下出生的BB,在疫情期間,他們大部分時間均留在家中,加上大人常佩戴口罩,難免影響他們社交及說話等能力。嵐天教室課程總監楊蔚嵐(Miss Blue)都在其課堂中觀察到,這年紀的學生與以往幾年的適齡考生相比,整體來說,各方面能力確有下滑情况。依據幼稚園面試學校評分的主要範疇,她給予家長不少建議,希望孩子在面試時能給學校留下較好印象。 楊蔚嵐(楊柏賢攝) 1.鼓勵說話 控制吞口水 Miss Blue指說話能力是大部分幼稚園面試中佔分比較重的一環,但疫情期間小朋友接收外界的刺激較少,故無論在說話動機和能力上都較以往幾年的學生遜色,如未能說出短句;又因經常佩戴口罩,她發現不少幼兒未能好好控制吞嚥口水,以致仍會流口水。 ˙改善方法: 小朋友流口水時,家長不應只顧幫他們抹掉,除了平時多提醒小朋友要吞口水,也可請他們自己抹,有這個動作,小朋友便會意識到自己沒有吞口水,從而慢慢改善。平日出街或面試時,有家長仍會為小朋友戴上BB款式的口水肩(圖左),建議若要戴,可選擇方形小圍巾(圖右),既可在需要時用來抹口水,也可被視為服飾的一部分。其次,在日常生活要多營造說話氣氛,例如給機會小朋友以說話來表達需求,問:「你想要什麼呢?」代替飯來張口。此外平日帶他們上街,可示範與管理員、鄰居等打招呼,並教導他們在適當時候說「唔該、多謝」。 (資料圖片、楊柏賢攝) 2. 以實物教導 提醒眼神接觸 疫情期間,不少僱主容許員工在家工作,家長多了時間留在家中,加上小朋友在疫情高峰減少外出,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貪方便使用「電子奶嘴」,雖然某程度上小朋友透過這種形式會更快吸收到不同的學術知識,但也因而缺少與真人互動,以及與陌生人有眼神接觸的機會,難以從與人溝通對望時,學習觀察和接收對方的信息和情緒(圖左)。 (楊柏賢攝) ˙改善方法: 眼神接觸是基本禮貌,而小朋友經常看手機、平板電腦中的人物,通常都是一閃即逝。家長跟小朋友談天時,應時常提醒他們望着對方眼睛,也可利用公仔或手偶(圖右),模仿與小朋友對話,讓他們學習與別人溝通時要有眼神接觸,同時亦可訓練其專注力。至於透過電子平台,他們的確能學習到生字、動物和食物名稱等,但其實學校面試時,有機會讓小朋友辨認實物,甚至會請小朋友在現場拿取實物交給教師,這都是面試題目的一部分。所以家長可透過實物、玩具或圖書,讓小朋友能理解物件真實模樣及能習慣將物件直接放到指定地方。 3.選合適椅子 注意正確坐姿 由於疫情期間,孩子長時間留家,他們習慣坐大人沙發或兒童高腳餐椅,若給他們一張幼稚園用的小朋友椅子,他們雙腳便不知如何擺放,有的很自然便把腳仔抬高踏在椅子上(圖左),有的會不斷踢腳,甚至是蹺腳坐,以及雙手放在椅背後,擺出一副很不在意的樣子。Miss Blue稱蹺腳會影響孩子骨骼發展,而他們習慣隨意把雙手放在椅背,身體傾後,一來容易隨時有向後跌倒的危險,另一方面,面試時若有這些坐姿,也實在不太好看。 (楊柏賢攝) ˙改善方法: 準備一些適合孩子高度的椅子,不單為了日後寫字時培養良好姿勢,也讓他們在家中可以練習面試時的正確坐姿:雙腳平穩貼板,雙手放在膝上(圖右)。如果孩子習慣雙手放膝,這也可避免他在面試時亂搞桌上物件。 4.與同齡親友玩耍 學習禮儀 由於家長在家工作,小朋友長時間與父母一起,變得依附,獨立能力也減弱。當教師問問題時,他們會轉身望向父母,不懂回答。另一方面,由於他們少見陌生人,面對同齡小朋友,有時亦不懂與他們相處(圖上),即使被別人輕輕碰到,也會表現出不安的樣子。 (資料圖片、楊柏賢攝) ˙改善方法: 家長和小朋友在家時,可安排大家各自各活動,例如大人在大人的書桌上閱讀,小朋友則在自己的桌椅玩玩具。其次可相約同齡朋友的孩子一起玩耍,甚至多與親戚朋友見面,令他們習慣與別人溝通,如學習怎樣分享玩具(圖下)、與別人握手等禮儀。 專家建議:勿過分催谷 了解能力輕鬆面對 協助幼兒面對幼稚園面試的方法有很多,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專科醫生杜蘊瑜表示,前提是不要過分催谷及臨急抱佛腳,例如小朋友在面試期間不合作,家長卻不斷催他們「叫老師啦!」、「為什麼你在家都懂,現在卻不懂呢?」小朋友只會有更大壓力,相信學校亦不喜歡家長如此主導。她認為小朋友感到不安和緊張,背後原因有可能是他根本沒有這個能力,或者未曾接觸過那些事情,如家長這時也緊張起來,只會令小朋友更加緊張,即使原本懂得做的,都變成做不來,形成惡性循環。 杜蘊瑜(受訪者提供) 關於應付面試,杜蘊瑜認為及早準備當然最理想,例如在語言上,她稱無論是否有疫情,家長都要先了解小朋友的語言能力發展是否達到正常程度;如發現問題,應盡早接受評估及治療,好讓他們能夠有信心表達自己。此外,平日在家應多陪伴子女,一同閱讀、遊戲,以遊玩形式練習對答和反應,切忌操練,讓小朋友習以為常,這就能以最自然和輕鬆的心態去迎接面試,學校也能看到小朋友最真摯的一面。 熟能生巧——家長平日應預留多些親子時間做模擬面試遊戲,讓小朋友在真正面試時,會覺得如同在家一樣,表現也更自然。(Maroke@iStockphoto) 家長心得: 個案一:習慣打招呼 不怕陌生人 雖然Kelly的女兒「粒粒」(圖)是疫情期間出生的寶寶,不過2歲的她性格外向,不太害怕與陌生人接觸,這全仗母親經常帶她外出接觸不同事物。「她還未走路時,我推着嬰兒車帶她出街,已不斷跟她說話,如我們現去哪裏、做些什麼、流程怎樣,即使她聽不明白,我也會說自己的感受給她聽,變成一種習慣。平日也會去公園、超巿,連去街巿買菜也會帶她一起,當她懂得說話時,請她幫忙向店員說我們要買些什麼。」如果有陌生人在街上跟她搭訕,Kelly也會請粒粒跟對方打招呼,這樣便培養出女兒不怕陌生人的性格,即使面對別人也可滔滔不絕地說話。她唯一擔心女兒面試時不太聽指令,要她坐定定反而會有些難度。 (受訪者提供) 個案二:上PN班熟習群體生活 同樣於疫情期間出生的Jacob(圖),是12月出生的細B,2歲時,媽媽Emily便開始讓他上PN班(學前班),今年再以超大B身分報考另一間學校的PN班。Emily說,上學的確可以讓他熟習與人相處及群體生活,如最初囝囝不太願意與同學仔一起唱歌跳舞,但在同輩推動及教師教導下,他漸漸喜歡跟隨節拍律動。Jacob剛完成PN面試,媽媽指最初囝囝看見學校太多人時,都有點緊張,甚至想哭,但爸媽鼓勵他只是去玩遊戲;到正式面試時,Jacob亦不願意跟教師說出自己名字,但在唱歌跳舞「熱身」過後,再鼓勵他向教師介紹自己,他便做得到了。所以Emily認為讓小朋友在陌生環境中放鬆心情是最重要,毋須強迫他即時做到所有指令。 (受訪者提供)   文︰顏燕雯 圖:楊柏賢 小模特兒:林靖軒、黃苡喬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4期]

詳細內容

青出於藍:幻想與牛頓在土星打波 向夢想出發 小太空人創意無限

每年在「萬通保險小太空人訓練計劃」中脫穎而出、成為小太空人的小朋友,均被視為「文武全才」,無論在學術成績、創意以至表達能力皆有出色表現,當中例子包括麥明詩、森美女兒梁曦童等。受疫情影響,此計劃已停辦3年,今年才正式復辦。在科技一日千里的時代,新一代的小太空人各方面能力會否青出於藍?他們的興趣又會比師兄師姐更廣泛嗎?   勇於嘗試 好學不倦 今年8個小太空人中,有兩個只是二年級學生,年紀最小的是7歲的梁凱晴(Chloe)。Chloe就讀的拔萃女小學,早有多名師姐成為小太空人,最為人熟悉的便是麥明詩。計劃2023年復辦,念小二的Chloe被學校張貼的招募海報吸引,更回家問媽媽可否一試。 分享經歷——8名萬通保險小太空人早前遠赴美國,展開為期9天的「太空探索之旅」,回港後與大家分享開心經歷。(顏燕雯攝) 不一定要贏 反而輕鬆入圍 別看Chloe個子小小,原來她的膽子頗大,未試過的東西都想去嘗試,也因為這樣打動了媽媽。梁太說:「她知道有招募後,回家便跟我說想參加,但我明白這個活動競爭很大,加上她年紀還小,本想讓她遲一兩年才參加,所以解釋說,即使她參加了也未必能入圍,也未必可以躋身多輪面試。」在猶豫間,Chloe一句:「這個活動可以給7至11歲小朋友報名,我正好7歲,是合資格的呢!」聽到這句話,梁太明白到女兒想參加的決心和信心,便支持她去嘗試。 梁太指女兒勝在有理想,會為自己嘅目標努力奮鬥,也不易放棄。Chloe年紀雖小,但就是因為抱着「勇於嘗試,不一定要贏」的心態,反而輕鬆入圍。在提交創作作品時,Chloe選擇繪畫了一幅圖畫,內容是講述她自己和牛頓乘坐時光機回到幾百年前,在土星上打羽毛球!看似天馬行空的概念,原來是集合了她所有喜歡的事物——她喜歡打羽毛球、欣賞土星的美,也崇拜牛頓和喜歡吃蘋果!梁太透露,囡囡興趣多多,作為家長若情况許可,都會讓她嘗試,但有時候也會嫌她學得太多了,想她減少一些,如現在她就參加了乒乓球、羽毛球、劍擊、游泳、國際象棋、圍棋、朗誦等興趣班,忙得連放空時間也不多,但Chloe卻不肯放棄任何一種,還想學更多更多的東西呢! 勇氣可嘉——興趣多多的Chloe,對任何事物都勇於嘗試,這也許是她年紀小小也能躋身小太空人之列的原因之一。(顏燕雯攝) 難忘體驗——在美國之旅,Chloe覺得乘坐多軸椅感受太空無重力狀態是一次難忘的體驗。(受訪者提供) 創作科學書 送美國退役太空人 與Chloe相反,即將升讀六年級的王爾騰(Aden)就趕及「尾班車」,在11歲報名限期前實現夢想,成為小太空人。自幼喜歡太空的Aden,被媽媽笑稱他「非地球人」,2歲多開始喜歡看有關太空的書,後來看得愈來愈專業,亦會在網上搜索有關太空的資訊,較常瀏覽的網站有NASA、Kurzgesagt(類似百科全書的資訊網)等。「今次陪他到美國太空探索之旅,他甚至會向我講解不同火箭的來歷、名稱,令我增長了不少知識呢!」王太說。 Aden不但熱愛太空,亦鍾情不同語言和音樂,學科方面無論物理、化學、生物也喜歡,笑言中學時不知道選什麼科才好!在疫情期間因為空餘時間較多,他以8種不同的語言包括英文、法文、日文等創作了一個自己環遊世界的故事,而爸爸媽媽更靜靜地拿了他的故事手稿出書,作為囝囝的10歲生日禮物。王太表示這本書沒有在坊間發售,只是希望給家人留念。Aden指收到這份禮物時非常驚喜,隨後有更大的決心寫了第二本有關太空的著作,這本書亦成為他參加小太空人的提交作品,他們更特別把書帶到美國,送給退役的太空人。 感動時刻——Aden從小希望與真正的太空人交流,這次能親手送出自己創作的科學書給太空人,十分感動。(受訪者提供) Aden專長和興趣這麼多,未知是天分還是後天培育?與王太談及這一點時,她認為兩者培養也重要。首先小朋友的興趣是很難改變,多是天生的,由於她是全職媽媽,可以有更多時間了解和清楚孩子的一舉一動,當發覺他對某項東西特別有興趣時,便早點協助他循該方面發展。接下來Aden準備寫一本集合音樂與科學元素的書,向另一個夢想進發。 父母支持——Aden喜歡太空,父母也很有心思,把兒子作品印成書本、T恤等作為留念。(顏燕雯攝)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3期]

詳細內容

運動培養:長跑爸爸陪伴打氣 陳家豪:多試多玩 孩子愛上運動

成都世大運剛結束,杭州亞運會又即將在9月23日開鑼,雖然在全球大氣候來看,運動熱會燃燒一陣子,可是看看香港的孩子,大都離不開打機打機再打機,鮮有培養出運動習慣。再加上, 疫情期間,不少小朋友可能因停課、減少群體活動,習慣了不運動、不外出,令體能和社交能力減弱。疫情過後,是時候重新鼓勵和培養小朋友的運動習慣了。找來本地長跑好手兼長跑運動教練陳家豪,談談如何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   本地長跑運動員兼教練陳家豪,與同是運動員、曾代表香港出戰奧運馬拉松女跑手太太姚潔貞育有兩名千金。作為運動教練,家豪認為要推動小孩多做運動,家長的角色非常重要。現代親子關係普遍比以前親密,爸爸媽媽的陪伴、支持和鼓勵,對孩子也十分重要。爸媽如能跟孩子一起玩、為他們打打氣,定能給小朋友動力,積極參與運動。 原動力——家長的陪伴和鼓勵,是孩子參與運動的原動力。(受訪者提供) 其次是朋輩的影響,年齡相若的兄弟姊妹、同學朋友,也會成為孩子能否愛上運動的關鍵。家豪說:「小朋友都喜歡挑戰、較量,正如現年5歲的女兒瑤瑤,也是一個喜歡接受挑戰的女孩,每次跟她最愛的表姐一起做運動時,便會互相比較、競爭,看誰勝誰負,很自然,她便會表現得更落力、更投入。」 接觸不同運動 勿過早做專項訓練 不同運動對身體各有不同益處,多嘗試,既能體驗各項運動樂趣,又能提升體格發展。「運動關乎耐力、速度、爆發力、平衡、協調、柔軟度等多方面的訓練,太單一訓練可能會令其他方面發展不足。」家豪續說:「家長們不用太心急讓孩子太早做專項訓練,最好是待小朋友到小五、小六階段,甚至到了中學,待身體機能發展漸趨成熟時才選擇一項運動專注訓練也不為遲。」他建議家長每年可讓小朋友學習一項新運動,讓他們有機會接觸不同類型運動,從而了解孩子的潛能和興趣。「不妨讓10歲以下的子女多參與不同興趣班,讓他們選擇喜歡玩、感興趣的運動。」 發掘潛能——陳家豪時常鼓勵女兒瑤瑤參與不同運動,發掘她的運動潛能。(黃志東攝) 家豪說以前自己太專注學一項運動,小時候又因經濟原因不能學習更多感興趣的運動,所以現時他會讓大女兒瑤瑤做她喜歡的事,如她現正學跆拳道和畫畫,平日也喜歡玩平衡車和滑板車。「最近我們送她一對滾軸溜冰鞋讓她在家裏自學,結果她很堅持每日嘗試,現在已經掌握到基本技巧能在家裏溜來溜去。」 孩子榜樣——作為孩子的榜樣,爸媽如能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身體力行,孩子定能更樂意多做運動。圖為長跑好手陳家豪、姚潔貞夫婦及大女兒瑤瑤、細女穎穎。(受訪者提供) 營造舒適環境提升體驗 還有一點不能忽視的,就是為小朋友安排運動時間時,家長需要多計劃,提供良好的時機和環境,避免讓小朋友感受負面經驗,「例如大熱天時便不要到戶外跑步,可安排一些室內運動如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等,令他們有快樂的體驗,自然能推動孩子下次繼續運動」。 家豪推介最近在奧海城舉行的「尋找運動新星」活動,他說這個以測試運動潛能和專業訓練課程的活動,不但佈置相當用心,測試項目也很有趣味,吸引小朋友投入參加,好似立定跳遠、平板核心這類項目。通過測試,家豪發現女兒平衡力和核心肌力表現最好,平板核心測試更可維持超過2分鐘,令爸爸非常驚喜,更預計她在羽毛球、滑板等項目較有優勢發展。 「跳出鱷魚潭」——陳家豪(右)的大女兒瑤瑤在「跳出鱷魚潭」立定跳遠表現出眾,代表她的下肢肌肉爆發力不俗。(黃志東攝) 「河馬牙醫」——透過「河馬牙醫」,挑戰坐體前伸,測試腰背及大腿後肌的柔軟度。(黃志東攝) 藉運動領略書中道理 兩個女兒生長於運動家庭,夫婦二人很自然會鼓勵女兒多做運動。大女兒瑤瑤今年5歲就讀K3,準備報讀小學,在挑選學校時,他們也會選擇有泳池設施和注重運動發展的學校。「運動對兒童身心成長和發展都很有幫助,從運動中學習成就感、挫折感,比起書本更立體更深切,例如我年少時參加足球校隊,從日常練習到每場比賽,慢慢學習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和默契,對待勝負得失應有的態度,何謂德智體群美,都可以從在運動中領略書本上的大道理。」 家豪認為,運動的好處,對大人小朋友均適用,尤其是都市人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更需要多做運動。運動時大腦會釋放大量安多酚,這種快樂荷爾蒙能令人產生愉快感覺,亦有助減輕抑鬱情緒。適量運動又能讓人感到精力充沛、提升睡眠質素、強身健體,好處多不勝數。 不欲女兒成為「跑二代」 新興運動愈來愈多,就如去屆新加入亞運項目的滑板,和今屆首次出現的運動舞蹈(霹靂舞)等。香港亦有派出代表參賽。作為運動員,家豪也樂見更多人參與運動,讓體育界百花齊放,同時期望增加新項目之餘保留對傳統運動發展的資源。家豪自言跑步是他人生的全部,他的家庭、事業、朋友都離不開跑步,但愛女深切的爸爸卻不想女兒成為「跑二代」,「長跑太辛苦了,經常日曬雨淋」。他期望女兒可以在奧運項目如羽毛球、游泳等方面發展,代表香港參與奧運,有機會登上運動界的殿堂。 現階段,家豪有感瑤瑤擁有像媽媽一樣的鬥心和決心的運動員特質,例如剛開始學習跆拳道的她已渴望考帶升級,鬥志可嘉,爸爸也感到十分安慰。 遺傳媽媽——瑤瑤個性像媽媽,擁有一顆運動員般的鬥心和決心。 體能測試︰六大挑戰 發掘運動潛能 奧海城二期現正舉行「尋找運動新星」活動,場內運動挑戰區設有6個不同體能項目,分析參加者在心肺耐力、前臂肌肉力量、腰背及大腿後肌的柔軟度、下肢肌肉的爆發力、核心肌群肌耐力,以及平衡力6個方面的運動潛能。 體能挑戰——「尋找運動新星」6項體能挑戰,場地佈置可愛、項目有趣,令小朋友興奮投入。(黃志東攝) 參加挑戰後還可獲得個人運動潛能分析報告,不但可了解自己的運動能力,更有機會免費參加其中一項為期約4至8個星期的運動訓練課程,包括3×3籃球、滑板、拳擊、跑步、欖球、乒乓球、劍擊、運動攀登、霹靂舞、足球、藝術體操、單車等共12項。運動課程將由專業教練指導,除了可讓小朋友體驗各項運動的樂趣之外,亦可以獲得專業培訓,啟蒙他們成為運動界的明日之星!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INFO 奧海城「尋找運動新星」運動挑戰區 對象:全民參與,無年齡限制。運動課程限6至12歲 日期:即日至8月27日 時間:中午12:00至晚上8:00 地點:奧海城2期地下活動大堂 參加辦法:S+ REWARDS會員只要憑2點數或Olympian Kids會員憑200積分即可參加各項挑戰 文︰司徒鳳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3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Little Twin Stars夢幻廚房 親子炮製精美便當水晶蛋糕

當可愛的Kiki及Lala化身美味便當,定必令小朋友的食慾大增!最近Sanrio與煤氣公司合作推出Little Twin Stars期間限定烹飪工作坊,由專業導師教大家製作Little Twin Stars造型日式便當及水晶球蛋糕,同場更有夢幻廚房打卡位,有得玩、有得食兼可影靚相,肯定是童心未泯的媽媽們首選的親子活動!   煤氣公司繼推出大受歡迎的Hello Kitty爐具系列後,近日再度聯乘Sanrio,推出全新Little Twin Stars星之煮食爐及廚具系列,並於銅鑼灣的煤氣烹飪中心舉辦「Little Twin Stars日式造型便當教室」及「Little Twin Stars幻彩水晶球蛋糕」2大期間限定烹飪工作坊,在換上Little Twin Stars主題的烹飪課室內製作美食,孩子們顯得格外興奮。 日式便當——Little Twin Stars造型日式便當製作簡單,小朋友基本上容易掌握得到。(馮凱鍵攝) 幻彩水晶球蛋糕——在「Little Twin Stars幻彩水晶球蛋糕」工作坊,大家會學到製作日式焙茶海綿蛋糕、伯爵茶奶凍、忌廉調色技巧及忌廉抹面技巧,成品是一個充滿夢幻色調的蛋糕。用來做生日蛋糕,壽星仔女肯定超開心呢!(馮凱鍵攝) 小朋友搓飯糰 家長烹煮食物 工作坊由資深導師李逸程(Cherol)教授,今次記者直擊的日式便當工作坊,便包含製作Little Twin Stars造型飯糰、芝士火腿腐皮卷、雜菜豚肉卷及日式蛋沙律,基本上大部分程序都能由小朋友親自完成,當小人兒親手「搓」出可愛的Kiki及Lala造型飯糰時,臉上都掛着滿足的笑容;至於一些需要烹煮的食物,則由家長負責,親子間充分合作。在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即時向導師提問,那成品就更有保證啦! 導師示範——導師逐一示範每個料理的步驟,大小朋友看完示範便可回到料理枱開始製作。(馮凱鍵攝) 教授小技巧——參加者會收到食譜及協助塑造出Kiki和Lala的造型圖紙,導師會教授當中的小技巧。(馮凱鍵攝) 容易掌握——雖然小朋友沒有入廚經驗,但想不到按着導師的指示去做,效果也不錯。(馮凱鍵攝) 此外,在煤氣烹飪中心外的中庭位置,更設置了8月限定的Little Twin Stars夢幻小廚房場景,場內佈滿Kiki和Lala的可愛身影,每逢周末更會舉辦3D小遊戲,並免費派送限量版禮物,千萬不要錯過啊! 夢幻廚房打卡——煤氣烹飪中心特別設有夢幻廚房打卡位,歡迎小朋友到場玩遊戲兼打卡。(馮凱鍵攝) ■INFO Little Twin Stars日式造型便當教室 日期︰10月21日 時間︰下午2:30至5:00 報名︰bit.ly/3Ym2AmQ Little Twin Stars幻彩水晶球蛋糕 日期︰10月21日 時間︰上午10:00至下午1:00 報名︰bit.ly/3OIwBKm 地點︰煤氣烹飪中心(銅鑼灣利舞臺9樓) 費用︰$780(參加者可帶同1名成人或小朋友)   文︰陳真紀 模特兒:Longyon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2期]

詳細內容

迎接開學:新學年新目標 睇子女特質訂製 最忌有始無終 孩子習慣「爛尾」

還有約兩星期便展開新學年,爸媽和孩子,你們準備好了嗎?或許不少家長都喜歡給子女訂立新目標,期望小朋友來年的學習有一番新景象。但專家提醒,假如訂下目標後沒有周詳的執行方案,那往往只會「爛尾」收場;而不斷累積「爛尾」經歷,更會對孩子的成長構成負面影響。因此,如何替小朋友訂立目標,箇中大有學問,家長必須從長計議!   「成就型」未必需要設目標 從事生命教育工作逾20年、經常應邀到學校主持講座的EDIT Workshop創辦人陳志耀(Tommy)先釐清,並非每個小朋友都需要在新學年訂立新目標,「要視乎孩子的學習特質,若是『成就型』,本身已經有很強的自我推動力,家長就用不着再給什麼目標,意義不大;反之,屬於『關係推動型』者,自我推動力不算最強,這類孩子的動力源自跟他們有感情聯繫的人,由家長給他們訂下目標便較適合」。 陳志耀(受訪者提供) 當家長認為有確切需要給子女訂目標後,下一步就要細心思量,有沒有周詳的方案,讓這個目標在未來一個學年達成。Tommy說︰「假若新學年興致勃勃訂了目標,最終卻虎頭蛇尾,大家在毋須付任何代價下,翌年又重新訂一次,這樣其實只是在建構孩子的負面經歷。當不斷循環這種『有始無終』的經驗,長遠就會變成他們的行為模式,是要不得的。」但他強調,並不贊成懲處未能實踐目標的孩子,因此唯一方法是勢在必行,必須達標! 落實執行——莘莘學子在新學年訂立新目標,或會帶來新景象,但必須落實執行。(設計圖片,real444@iStockphoto) 如能力較弱 量化執行細節 Tommy說,鑑於每個小朋友的特性不同,家長有需要個別「度身訂做」落實大計。概括而言,對於動力和能力都不算太弱的孩子,可提出大方向的指導;相反表現相對遜色的孩子,便需要把執行細節量化。以提升中文能力為例,「對於成績中游的孩子,可能在開學初期便商量好,今年要多看哪類型的書本、哪個作者的作品,之後家長就毋須每天指指點點,待半年或一年後檢視就可以;但若然要幫助那些缺乏動力的小朋友,就可能要限定他們每天閱讀數篇文章,或每天必須持續看半小時中文書等。不過,這個光譜亦很闊,也視乎孩子的特性,量化可短至逐天計算,亦可以一個星期、一個月去計算」。 按部就班——針對能力較弱的小朋友,可由訂立小目標開始,按部就班。(CreativaImages@iStockphoto) 他又特別提到,針對能力較弱的孩子必須按部就班,讓他們先由小目標開始,而在過程中,家長的陪伴也十分重要。「寧願起步時,只是簡單的小目標,當孩子實踐到,便會帶來成功感,之後持續完成,就會有滿足感。而隨着把握感、方向感、目標感等也累積足夠,家長便可以把目標上調,所以需要有節奏地慢慢加速,不能操之過急。此外,家長更要從旁協助,指導他們去完成哪些任務,避免子女因為應付不到而產生挫敗感。」 帶來滿足感——當孩子能落實自己的計劃,會帶來成功感和滿足感。(szeyuen@iStockphoto) 特殊情况可微調目標 堅持完成 談到開學後,孩子總有機會面對很多突如其來的狀况,例如某天功課量特別多,或者要參加比賽訓練等,令生活變得忙亂,Tommy建議此時寧可稍稍調節每天擬定的小目標、小任務,也不要輕言放棄。「舉例,原本說好每天要閱讀半小時英文書,那天可縮減至15分鐘、10分鐘;但仍要堅持,因為要形成軌迹,最終才能變為習慣。」 重返校園:加插學習環節 今日開始重啟上學引擎 悠長的暑假踏近尾聲,孩子又是時候收拾心情,準備上學了。臨牀心理學家張展圖(Felix)建議,家長由現在開始,可每天安排子女於固定時間,做些跟學習有關的活動,目的是令孩子感受到暑假即將結束,同時有助他們重新掌握學習的節奏,「即是要重啟他們的學習引擎!因為已經是8月中旬,假如仍任由小朋友每天什麼都不做,只管玩的話,而轉眼又突然要上學,屆時需要做很多功課,反差太大,他們會較難適應」。但Felix強調,不一定要強迫子女做紙本練習,可以採用不同的方式,包括看教學影片、閱讀,甚至用遊戲形式去學習,只要每天的日程都有學習元素在內,已經足夠。 張展圖(受訪者提供) 分享「過來人」經歷助增強信心 此外,部分孩子或會對新學年的「未知」感到擔心。Felix建議家長主動跟子女傾談,助他們解開心結,「有些小朋友可能會憂慮升班後,要跟好朋友分到不同的班別,或者會轉換一班不熟悉的老師。家長可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做足心理預備」。然而,他提醒家長不要馬上否定子女的擔憂,取而代之,可用同理心去回應,「先同理孩子的感受,『是啊!這樣真的會令人有些擔心』,之後才慢慢跟他們分析其他可能。例如說,縱使新學年未能和好朋友同班,但不代表不能見面,大家在同一校園,仍然有機會一起玩,况且新學年也有機會認識新朋友;而轉換新老師,或許也會相處愉快,上課同樣開心」。他補充,家長還可以用「過來人」身分,跟子女分享兒時經歷,「當小朋友知道,原來爸媽也試過面對這些困難,但最終都解決得到,對他們來說,信心會增強一些」。 良好溝通——開學前,家長可多抽空與子女傾談,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Tomwang112@iStockphoto) 陪視察校園 選購書包文具 至於一班由幼稚園升上小學的準小一生,面對的轉變更多,忐忑感可能更大。Felix稱,家長有需要在開學前做多些準備工夫,幫小朋友順利過渡。雖然現時學校普遍在8月尾或9月初舉辦小一適應周,但Felix認為如情况許可,父母最好在適應周前,陪同子女親身到學校外圍視察,「讓他們知道,未來幾年都會在這裏讀書。有爸爸媽媽陪同一起去看,效果很不同,孩子的安全感會大些」。家長亦可充分利用學校網頁,預告一下各個學科、校園設施、課外活動等資料,使孩子更具體知道,小學和幼稚園校園生活的分別。 接觸新環境——新學年,孩子或要接觸許多新老師、新同學,都會構成壓力。(monkeybusinessimages@iStockphoto) 由於幼童一般較信服父母的權威,Felix指出,這時家長的身教尤其重要,「可以多分享自己當年入讀小學的經歷,那時遇到的憂慮是如何解決。這些經驗之談,都是孩子的強心針」。 Felix還教路,家長可透過陪伴子女選購喜歡的書包、文具,增添他們對上學的期待和愉悅感,「小朋友一般都揀選印有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或圖案款式,容讓他們自由選擇,一來可逗他們開心,二來這種父母陪同選購的感覺,會投射到這些物品上,當他們看見這些文具,會產生『父母陪伴』的安心感覺,對紓緩緊張情緒很有幫助」。 文具良伴——帶着自己喜歡的文具上學,可令小朋友更雀躍、更醒神。(資料圖片)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2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