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養救未來:自家教育 生活就是課程

我跟孩子做自家教育已經18年了,我們主要採用的方式是從生活中學習和建構人生,沒有使用特定課程,依據每個當下的興致和需求去選擇要做或學什麼。 最近我製作了一本繪本,作為女兒18歲生辰的禮物,我將她兒時一段真實的生活經歷寫出來,並邀請了一名也曾經多年在家自學,非常有創意的23歲女生負責插畫。 那段經歷是這樣的:我們一家人第一次乘搭往愉景灣的渡輪,在船上見到一大疊救生衣,以及每個座位背部放着的求生指引單張。那時女兒8歲,第一次遇到這些東西,我很想讓她知道救生衣的用途和在這艘船上緊急求生的知識;同時我也想到,日本的小朋友從小就學習遇上災禍時如何自救,為什麼我一生人都未有機會學習過呢?在危急慌亂時,我們才第一次試用求生工具,這不是很荒謬嗎? 於是,我問女兒想不想看看救生衣,她表示有興趣,我就預備拿起一件,給她好好介紹。不久,有名職員前來了解我們在幹什麼,我坦白告訴他,想讓女兒試穿救生衣,把握這個機會學習如何使用。這職員很友善地請我們稍等,說要先問准上司,他很快就回來說歡迎我們試穿,只需記得使用後放回原位,和不要將口哨放入嘴裏。 我們就很高興地慢慢認識那件救生衣,我記得我們要分清楚前後,將帶扣扣好之後再感覺一下是否穩妥貼身,女兒試過扮吹口哨,然後將救生衣脫下又重新穿上,直至覺得滿足為止。之後,我們又很仔細地閱讀那求生指引單張上的資料,女兒問了很多問題,我們幾乎用了整個航程的時間去學習緊急求生是什麼一回事。 從救生衣開始 學習緊急求生 這段經歷對我來說是很深刻的,如果我不是一個做自家教育的媽媽,也許不會想到,也不會提出去接觸船上的救生衣。我從小到大都不知不覺習慣了眼看手勿動,哪會有這些念頭呢?而且當職員走來向我查問時,我內心有點戰兢,暗暗預期他會阻止甚至責怪我們,所以他那極友善和快速的回應為我帶來一個大驚喜啊!另一方面,那職員的正面支持也讓女兒感覺到她的好奇和快樂學習是受歡迎和受支持的,我相信這有助女兒增強自我價值,以及對別人建立信任。 18年做自家教育的光景,為我們一家帶來很多深刻、快樂滿足和有意義的回憶,我們很多知識和人生課題都是透過日常生活而學習到的,過程來得輕鬆自然又刻骨銘心,而且涉及的範疇既廣泛又有深度。 這種無特定課程、隨生活和身心需要的學習形式,我由始至終都十分喜歡和享受。有些人擔心我們沒有特定課程,可能會缺少了什麼,但是經歷了這麼多年,我的結論是,我們的成長經歷很豐富,學習過的知識和技能跟傳統教育有不同,但沒有覺得不足,孩子的自發性、熱情、創意和解難能力明顯地高,而且我們在過程中有很多空間感受和消化自己的情緒,深入了解自己。 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是我人生感到最滿足的事情之一,我為此感到很幸福!我在此衷心感謝女兒和丈夫、插畫師Nancy,以及9年前善待我們的愉景灣航運服務的職員! 教育大同按:讀者可到亞瑪遜和Lulu網站搜尋上述繪本:Maddie's Ferry Ride。 文:周凱旋(教育大同聯合創辦人、生命教練、家長教練) 作者簡介:教育大同是由家長發起的慈善機構,自2014年成立以來,一直推動家長及教師透過反思教育的意義,從尊重孩子的不同需要出發,革新在家、在校、在社區的教育/教養模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7期]

詳細內容

多元導航:兩代育兒 學新知識建新共識

頌恩跟丈夫是雙職家長,他們就讀小學的兒子嘉雋由外婆日間照顧。嘉雋為人好動,每天放學後都渴望到公園玩耍後才回家做功課。然而,嘉雋每到公園便不願離開,婆婆每次都要耗費心力,才能帶嘉雋回家。在輔導室討論教養困難時,頌恩表示由於嘉雋比較活躍,每天晚上回家跟功課難度很高。曾經有專家建議,每天能給予孩子一些時間去活動(放電),能幫助他們更好專注。可是帶嘉雋去公園是婆婆最頭痛的事情,因為他總是不肯離開。 長輩缺現代育兒技巧 雙職家庭遇挑戰 頌恩理解婆婆的困難,但看着嘉雋每天從上午6:30到下午3:30都待在有規範的環境中,幾乎沒有自由的喘息空間,她希望能給兒子30分鐘自由活動時間。頌恩發現,如果能讓兒子在放學後稍微放鬆一下再回家做作業,對於這個活潑的孩子來說,效率會更高。 婆婆認為自己年事已高,無法在公園和孫子一起活動,因此擔心自己照顧不好,令孫兒有損傷;她覺得在家裏玩玩具不是一樣嗎?而且學業是重中之重,應該完成作業再去玩。 這例子反映了許多香港家庭的典型痛點:以學業為重的教育觀念、對於遊戲的質疑、雙職家庭的挑戰,以及長輩缺乏現代育兒技巧,導致育兒困境。然而能有兩代共同照顧孩子是寶貴的家庭資源,關鍵在於如何有效利用此資源,從找到共同目標開始,繼而知己知彼、姻親互補。 坦誠溝通 協定遊玩「家規」 頌恩參與「兩代同行育兒孫」課程後,開始嘗試從婆婆的擔心理解她的困難,也明白到長輩的年代沒有學習管教技巧,不懂如何以「恩威並施」及「溫柔而堅定」的方式去跟孫兒約法三章並確切執行。 頌恩讓事情從坦誠溝通開始,先表示明白長輩的擔心,再解釋兒子的性格特質。經討論後他們跟孩子協商遊玩時間——在離開前10分鐘提醒孩子,並在餘下5、3、1分鐘再次提醒,能合作便加以獎勵。而重點是頌恩讓兒子知道這是父母和祖父母一同協定的「家規」。 現今許多長輩都清楚知道需要學習新的教養知識和方法,只是大家都忙於日常事務,放假也想休息,往往沒勇氣把這些耗費心力的管教議題拿出來討論。久而久之,彼此在忍受中妥協,不知不覺間犧牲了孫兒的需要。 隨着單親家庭的數目增加,社會的經濟需要促使老年人口的知識和健康水平提升,兩代協作的育兒方式已不僅是中華文化的特點,而是全球的趨勢。兩代育兒的形式可以根據家庭情况而變化,從全面照顧到偶爾支援,愈來愈多的學術研究聚焦於兩代共職的問題。社福及教育界的家長教育已不限於父母,祖父母課程也日益增加,只是這方面的推廣仍需加強。家福會的多代家庭教育及支援計劃希望推廣有實證支持的「兩代同行育兒孫」課程,對象為社工/輔導員/教育工作者,並於11月28日舉行培訓,由前線同工和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名譽副教授曾潔雯探討祖父母的教養模式及相應管教育兒技巧,並分享前線經驗。名額有限,報名:forms.office.com/r/6RFzRVKrF2 文:陳慧敏(香港家庭福利會高級經理)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7期]

詳細內容

看得起遊戲:得來不易的善款

本港的慈善團體/非政府組織分為獲社會福利署津助 (subvented)及非津助(non-subvented),智樂由1987年成立至今,均屬於後者,代表我們用作推動兒童遊戲的一分一毫,全屬愛心善長的點滴捐助;唯有獲得足夠的支持,我們才有資本推行各項計劃,讓更多小朋友在遊戲中健康成長!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在今年10月公布的一項研究調查顯示,近八成社聯機構會員面對財政資源挑戰,三成受訪機構於2023/24年度所獲的資助及捐款金額較上一年度減少,逾四成受訪機構預期於2024/25年度所獲資助及捐款將會減少。 身處經濟下行的大氣候之下,誰也無法倖免,唯有心存盼望並積極舉辦各式各樣的籌款活動,我們剛剛便完成了上街賣旗籌款! 3號風球下 上街賣旗 上街賣旗當然不是說上街就上街,必須獲得社會福利署的批准,才可舉行活動。每年必經的程序為決定參與「全港賣旗日」或「分區賣旗日」,再向署方遞交申請。在全港賣旗日,一間機構會於全港辦賣旗活動;在分區賣旗日,3間機構會各自於同一個賣旗日分別在港島區、九龍區和新界區分區賣旗。一般而言,賣旗日通常於非公眾假期的星期六上午舉行,而部分屬學校假期的星期三亦會被定為賣旗日。 由此可見,可供賣旗的日子並不多,在眾多申請的機構中被成功抽出也不容易。2023/24年度,社署共接獲210份申請,並批准了109間慈善機構在該年度的48個星期六及7個為學校或公眾假期的星期三舉行賣旗籌款。智樂有幸於今年成為分區賣旗日的其中一個社福機構,並可按抽籤的排序挑選賣旗的日子,成功避開了酷熱的夏季和開學的繁忙周期。 可是,誰會想到10月底仍受風球影響,天文台更於賣旗期間掛3號風球!可幸當天整個早上均涼風輕送,一滴雨也沒有灑下,讓賣旗小義工和家長在舒爽的天氣和安全的情况下行善舉。 賣旗小義工和家長以趣味裝扮來響應智樂「看重孩子,看得起遊戲」的口號。(作者提供) 先進科技助力 有趣裝扮吸睛 在先進科技支援下,我們已可使用電子程式來辦賣旗活動,輕鬆一嘟旗袋上的二維碼,就可處理領取旗袋和交還旗袋等程序,免卻過去以紙本搜尋及執筆記錄的繁瑣步驟。是年另新增電子支付,配合網上組隊賣旗、捐款等,期望可令籌款數字達標。 謝謝當日買旗的每一名善長,更必須感激撥出寶貴時間來賣旗的小義工、家長和大人義工,而響應呼籲換上有趣裝扮的超級英雄、公主王子、動畫主角或卡通人物的小朋友,除了高效吸引途人行善積德外,更令賣旗增添好玩童趣,完全符合我們推動兒童遊戲的機構形象呢!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冼仲鳴(智樂兒童遊樂協會 資源拓展部助理經理) 作者簡介:智樂兒童遊樂協會成立於1987年,多年來肩負起推動兒童遊戲的使命,期望建立一個尊重、保護、實踐遊戲權利的社會,讓孩子樂享童年。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7期]

詳細內容

教大GPS:漢字部件與字義 未必相關

教師教小朋友認字時,通常都會解釋部件與字義之間的關係,例如有「木」字旁的字,字義就會跟樹木有關。舉例如「橙」、「枝」字,意思皆與樹木有關聯。小朋友明白部件提示字義的功能,將來看到不認識的字,也可猜測字義大概與什麼有關。然而,小朋友在課堂、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字未必全部都與該部件的意思相關。以下列出幾個不同字義與部件無關的情况,讓教師在教學時能夠提醒小朋友。 字或部件意義改變 在歷史演變中,字或部件的意義改變了,彼此因而不再相關。例如「樣」字,現多表示「樣式」,但本來的字義是「櫟樹的果實」,所以包含「木」部件。另一例子,「藍」字,藍色與植物無關,但字的本義是「蓼藍,草本植物,其葉可製作成藍色染料」,是以包含「草花頭」。再一個例子,不是字義改變,而是部件意義轉變了。「虫」的本義是「毒蛇」,因此「蛇」、「彩虹」的「虹」、「蠟燭」的「蠟」(其外形皆像長長的蛇),雖不是昆蟲,卻用「虫」部件。換言之,這些字的部件與字曾經是意義相關的。 部件純粹表音 如果部件與字的意義皆從未改變,是否就必定相關?答案是否定的。部件在字中,除了表示字義,也可表示字音。當功能純粹是表音,部件意義與字義就不會相關。例如:「沐浴」的「沐」字,字義與「樹木」無關,字音卻與「木」相同。其次,「錦標」的「錦」、「欽佩」的「欽」,都不是「金屬」,但字音與「金」相近。另外,「飾物」的「飾」字,字義與食物無關,但字音與「食」相近。 部件是其他部件一部分 部件有時既不表示字義,也不表示字音,它們是其他部件中的一部分。例如:「想」字,包含「木」部件,但「木」只是表音部件「相」的一部分。其他例子包括,「彩」、「蜥」,「木」不過是「采」、「析」的部分。另外,「婆」、「蕩」,包含「三點水」,字義亦與水無關。 字裏部件 不是真部件 有些字看似包含某部件,但相似、甚至相同的部分,其實不真的是該部件。舉個例子,「四點火」,通常包含這部件的字,字義與「火焰」有關。可是,「魚」、「燕」等字,下面的四點卻不是「四點火」,而是魚和燕子的尾巴。又例如,「萬」字,由於上面的不是「草花頭」,字義與植物無關。「萬」的本義是「蠍子」,上面的是「蠍子的鉗」。「若」字,像「人跪坐,雙手上伸,整理披散的頭髮」,看似「草花頭」,實質是「雙手與頭髮」。 小朋友學會部件提示字義,的確有助他們學習漢字。然而,漢字由部件構成的歷史過程,卻非如此簡單,當中不乏例外,也包含豐富的文化意義,值得教師深究。 文:林浩昌(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7期]

詳細內容

荒失失在加家:生活所迫的變化?

  不知不覺又開始步入寒冷的冬天,除了要為漫天風雪的天氣做準備之外,亦要開始籌備兩個孩子的生日。他們不知不覺在加拿大生活了接近4年,在這4年間除了中文的讀寫能力明顯下降,在一些生活上的細節也有不少改變。其中變化相對較大的是今年生日後14歲的哥哥。 哥哥變主動 入廚房幫手 哥哥的性格從小比較內向,亦不算是個有主見的人,例如當問他想吃什麼,他不是回答「無所謂」,就是回答「打邊爐」,很少深思自己想吃什麼。但不知道是否因為逐漸長大,還是這裏教學模式不同,他慢慢變得較為有主見,亦會在一些事上帶點堅持,但總體來說性格仍然比較被動。 不過,在今年暑假親戚探訪我家後,發現他這種被動的性格有一點點改變。因為在暑假後期開始,每當我準備晚飯時,他都會主動走到廚房幫手。其實在香港時,我並沒有要求他們學習廚藝,除了由於他們年紀還小,怕他們會弄傷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在香港只要走出街便可以買到東西吃,就算不懂廚藝,長大後也沒有什麼不便。在加拿大生活後情况便有點不同,如果他們肚餓,最快也要踩單車半小時才能找到吃的,若他們不懂煮食,長大後對生活影響頗大。所以來到加拿大不久,我便教哥哥煮一些簡單的食物,例如公仔麵、煎蛋等,也不時準備一些即食食品,讓他們有需要時自己解決飲食上的問題。 話雖如此,但一直以來我覺得他對這方面並沒有太大興趣,就算有時入廚房幫手,大多只逗留三數分鐘便離開,更不用說自己製作一道菜。不過最近他會主動走入廚房幫手,而且大多會逗留一段長時間,由食材處理以至烹調的過程亦都會有不同程度上的參與。我不清楚他出現這個改變的原因,可能是在學校上過家政課而對自己的廚藝增加了信心,又或者之前親戚到來時曾叮囑他多幫手做家務。 有輕度色盲 卻選擇畫畫 此外,另一個比較特別的是在他的選科上,在grade 6開始他們便要從音樂或畫畫當中二選一,當時哥哥大部分好朋友都選音樂,反而小時候驗出有輕度色盲的他竟然選擇了畫畫,我和妻子都很錯愕。作為父母,最初也擔心色盲問題會不會對畫畫造成障礙,不過之後上網搜尋過不少資料,都指出其實有不少知名的藝術家是色盲患者。而經過兩年多的學習,雖然看不到他才華橫溢,但從教師的評語和他的作品上可見總算是有板有眼。 究竟當初為何會選擇畫畫?當事人也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只說:「當時兩方面都沒有太大興趣,又沒有問其他人的選擇,兩者之間我寧願選擇畫畫。」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7期]

詳細內容

解鎖孩子心:保持清醒 做情理兼備的人

叮!叮!叮!凱文手機的信息一直在響。 我問凱文:「你要不要先回覆一下呢?」 凱文嘆了一口氣,關掉信息通知,說:「不用了!我也不是很想理他。」 看他面有難色,我問:「他是……父母?朋友?怎麼了嗎?」 凱文再嘆氣,說:「是我朋友啦!早前他追求一名女孩,同時間他另外一個朋友也在追求她。後來,他告訴我,那個女孩接受了他朋友的追求。」 付出就會被選擇? 「老實說,大家公平競爭,對不對?我明白他會有失落和不開心,但他現在的反應,我覺得過火了。」 「他天天在社交平台張貼限時動態,像個怨婦一樣,不停在指鹿為馬,有時候又人身攻擊,有夠煩的!」 「還天天傳信息給我,說自己為那個女孩付出了什麼,然後不停問為什麼那個女孩不選他。」 「最煩擾的是,我也認識他的朋友,他竟然要求我,不要再跟那個朋友說話。說什麼『如果是朋友就應該支持我』之類的話,這是情緒勒索吧!」 雖然凱文皺着眉頭,可是我心裏是為他歡呼的,畢竟他在朋友這樣的情緒洪流中,還能保持清醒。 從第三者角度反思 我問:「那你對於朋友這樣的狀態,怎樣回應呢?」 凱文說:「我問我那個朋友,你做這些的意義是什麼?他就很激動地跟我說,希望讓全世界知道,那個女孩沒!眼!光!」 「後來我再問,如果那個女孩現在就跟他的朋友提分手,投入你的懷抱,是否就是你想要的結果?他支吾以對,我覺得他不知道自己想怎樣啦!」 聽到這裏,我忍不住讚賞凱文:「你這兩條問題,問得很好呢!」 當局者迷,原本負面情緒是有其作用,但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情緒背後給我們的信息提示,沒有好好梳理,檢視自己的行事動機,一直將自己困在負面情緒中,時間久了,這些負面情緒就會不斷發酵,人就更難客觀地看待事情了。 我告訴凱文:「與朋友互動過程中,可以表達理解和明白他的感受,先緩和他的情緒。透過提問讓朋友發現內心真正的想法和渴想,邀請他用第三者角度,客觀地重新看待這件事情和行為。」 有時孩子會有一些非理性信念,就像凱文的朋友一樣,覺得自己付出了,他喜歡的女孩子就一定要選擇他。但這非理性信念帶來了錯誤的期待,進而導致不必要的情緒反應,他覺得自己是受害者,也會因此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父母們,保持清醒十分重要,我們可以給空間讓孩子表達情緒和感受,但同時也要引導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他們能夠成為情理兼備的人。 文:陳志耀 作者簡介:EDIT Workshop學習及個人成長教育中心創辦人及課程總監,從事生命教育工作接近20年,經常受學校和機構邀請,分享教養心得和孩子同行經驗,是一位資深青少年及家庭教育工作者。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7期]

詳細內容

教女無方:人生哪用贏到盡

學校陸運會剛過,想起了人生在運動場上的3個場景。 初中的我在體育課上表現不差,可惜運動場上總是拿不到獎牌。記得某年學校陸運會,一名隨便跑跑便拿金牌的好友,送了我一枚銅牌。完全忘記當時她為何送我銅牌,她參加了什麼比賽,印象中只有她把那面並不發光的銅牌交給我。也許她見我跑得那麼辛苦卻什麼都沒有,怪可憐的;又或者是她容不下那面銅牌。無論如何,當時我看着並不發光的銅牌,心裏是高興的,沒有什麼掙扎便收下了。 徒勞無功的嘗試 過程沒有白費 怎料,回到家以後,拿出銅牌再細看,剛才的高興消失了,然後是一陣壓在心頭的不快,那種不快比自己拿不到獎牌更難受。那獎牌下落不明,但自此,我明白不是經過自己努力而取得的獎賞,比努力過後的失敗更難受。要經過汗水揮灑,付出努力而獲得獎賞,才有真正的喜悅。 見好友輕鬆地取得金牌,自己也嘗試練跑,以為努力練習總會做出點成績來,可是努力操練得出的成績,都不及不太努力操練的好友。同學見我手長腳長,鼓勵我嘗試跳高,姿勢是很快掌握,可是就是彈跳力不夠;那就試試跳遠吧,可是腿部肌肉就是不聽使喚。最後,有同學提議我學習跨欄,因為跑得慢不要緊,只要練到比賽時不踢跌欄就有機會贏,當然,最後也只是徒勞無功。以後的運動會,我打從心底欣賞每一個選手,也積極投入當好我的啦啦隊角色。努力過後,因為能力不逮而看似無任何成果,但那過程沒有白費,了解自己的能力,學懂欣賞別人,也是很值得的。 全力以赴 獲得真正喜悅 離開校園,我也沒在運動場上取得任何獎牌。成為教師,每年都出席學校陸運會,記得某屆畢業班,班內有許多運動精英,竟然邀請我一同參與畢業班際師生接力賽。我建議他們邀請另一名運動型教師一起參賽,相信金牌絕對是他們的囊中物。可是,他們最希望的是中學生涯最後一場比賽由我和他們一起完成,結果如何不是最重要。記得賽前熱身時,看見我那幾名運動員學生,為這場比賽認真預備,毫不輕率,我滿不好意思也跟他們認真熱身,聆聽他們講解策略安排。 比賽時我只顧向前盡力跑,聽到看台上同學們大叫我班班名,為我們打氣,一切都值得了,獎牌也不重要了。結果,因為我這拖後腳成員,我隊取得銅牌,這也是我人生第一面在運動場上獲得的獎牌。好感謝我的學生,我是賺了,但他們有能力,且全力以赴,最後卻享受着並不相應的獎賞;然而,我們都很快樂。 人生的競賽,必須經過努力而得到獎賞,才能擁有真正的喜悅。 人生總有某些賽事,你如何努力都未必會成功,畢竟人生失敗的機會多於成功,但都可以好有意義,令人愉悅的。 最後,人生賽事太多,你付出十足努力,你也有能力,但並非每一場賽事都要計盡回報,非要取得最佳成績不可。不贏到盡,人生都可以那麼精彩。 文:蘇菲媽 作者簡介:中學副校長,女兒蘇菲中學畢業後負笈英國牛津大學。深切體會培育子女的迷惘,有意栽花花未必發,也非無心插柳柳能成蔭。如今借位分享蘇菲成長路,希望同思貼地教育。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7期]

詳細內容

超人DadDad:育兒旅程 夫妻共同成長

近日與朋友相聚時,他們告訴我,育有孩子後,與另一半多了爭執,少了欣賞。其實育有孩子後,要維持夫婦之間的關係確實需要特別的努力。以下是一些建議,可以幫助大家在繁忙的育兒生活中保持親密和連結。 溝通約會 尋找生活小確幸 1. 定期約會:由於育兒已經不容易,亦佔據了夫婦二人很多時間,所以夫婦應盡量安排定期約會,即使是在家中聊天也可以,這樣不僅能讓你們有機會重新連結,還能增進彼此的感情。 2. 溝通:夫婦二人應該保持開放的溝通,平日也可以分享彼此的感受、需求和期待。這有助於深化彼此的理解和支持,讓夫妻繼續相愛下去。 3. 共同育兒:夫婦一起參與孩子的成長和教育,這樣不僅能增強夫婦二人的合作關係,還能讓你們在共同的目標下更團結。 4. 尋找小確幸: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嘗試尋找小小的幸福瞬間,比如一起喝杯咖啡、散步或一起看一部電影、旅行等。 給予空間 保持幽默共迎挑戰 5. 尊重彼此的空間:每個人都需要一些獨處的時間,夫婦需要尊重彼此的需求,不要過分操控對方,讓對方有時間安排個人興趣或放鬆,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6. 表達感謝和讚美:結婚之後,很多時侯習慣了另一半為家庭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其實平日可嘗試多些向對方表達感謝和讚美,這樣能增強彼此的聯繫和支持感。 7. 共同面對挑戰:在育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挑戰。緊記要一起面對這些挑戰,增強夫婦二人的團隊合作精神。 8. 保持幽默感:育兒可能會讓人感到壓力,在繁忙的生活中,夫婦二人若能夠保持幽默感,可以幫助你們輕鬆應對困難時刻。 要維持良好的夫妻關係,需要不斷地努力和調整,只要用心去經營,你和伴侶將能在育兒的旅程中共同成長。 文:陳顯庭(Rio Chan) 作者簡介:註冊社工、註冊教師,育有兩名兒女,女兒有ADHD傾向。過往於NGO工作十多年,大部分時間服務SEN兒童及其家庭,是一名努力追尋夢想的爸爸及繪本作家,曾出版兩本繪本著作——《走進森林的刺寶寶》及《我是閃電蛙》。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7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周末比賽最後召集 親子發揮創意 為熊貓添上香港色彩

大熊貓軍團來啦!繼全港市民都可參與的大熊貓命名及繪畫比賽後,一班小學及幼稚園學生早前亦透過繪畫的方式,為立體熊貓模具設計出他們心目中最具香港特色的造型。一班熊貓突破固有的黑白兩色,變得色彩繽紛,部分作品更令人會心微笑!這個慈善Panda「童」繪樂比賽正邀請大小朋友們參加,作品更有機會日後在海洋公園內展出,讓人人都欣賞到你的創意!   10月中的一個周末,培僑國際幼稚園暨幼兒園旗下兩間學校的20多個幼園生與家長,一起參加慈善Panda「童」繪樂比賽。他們的任務是要以「香港本土特色創意」為主題,在純白色的立體熊貓模具上用塑膠彩上色,把主題展現出來。大部分家長已預先在家中跟小朋友們構思好要繪畫的內容,然後一同合作繪畫出來。要配合香港特色這個主題,有些「熊貓」身上畫了紅白藍圖案、維港夜景,甚至是菠蘿包和蛋撻,非常有創意。 小朋友和家長一同合作完成他們設計的獨特熊貓。(劉焌陶攝) 熊貓化身維港夜景、蛋撻菠蘿包 是次比賽由新城市廣場及海洋公園合辦,10月初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的學生已完成一部分作品,並分階段在新城市廣場1期3樓Chill Park內展出。至於培僑的幼稚園學生亦在隨後的一個周末與家長們一同參與活動,總校長葉淑娟表示,獲商場邀請後,學校便招募家長和學生參加,讓他們先在畫紙上繪出心目中的主題,學校再由視藝科教師及其他教師一同選出較優秀的作品,最後挑選了約25個PN(學前班)至K3學生參加。葉淑娟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活動,與香港本土文化有關,有助家長和子女溝通、合作,一同發揮創意;其次也可以從國民教育的角度出發,因為熊貓是中國國寶,可讓孩子們認識祖國。 新城市廣場伙拍香港海洋公園舉辦慈善Panda「童」繪樂比賽,公衆只要捐款即可參加。(大會提供) 葉淑娟(劉焌陶攝) 有家長想到把「幸福兒童」圖案繪畫在熊貓身上。(顏燕雯攝) 促進親子合作 認識中國國寶 由於幼稚園小朋友年紀只在2至6歲之間,與小學生的繪畫技巧有一定差別,所以今次活動所見,小朋友多是負責繪畫簡單的部分,如熊貓的眼睛、腳等,複雜的就由家長去完成。不過很多家長在創作前,都和孩子們一同傾談如何設計他們的熊貓。如念K3的頌軒和媽媽合作繪畫的熊貓,身上有多個港鐵站代表顏色,並以紅白藍圖案作為4隻腳的裝飾。媽媽林太表示,之前與囝囝一同上網蒐集資料,希望用豐富的色彩繪畫在熊貓之上,所以想到用繽紛的港鐵站來做代表,囝囝也很喜歡。另一名PN班學生玥瑤的媽媽,更把傳統嬰兒揹帶「幸福兒童」的圖案繪畫在熊貓身上,她說:「因為香港有一對龍鳳胎熊貓BB,令我想到熊貓與小朋友有關,所以把嬰兒揹帶的圖案畫上去。」 頌軒媽媽預先用平板電腦完成設計圖,在現場再按照圖像慢慢為模具髹上色彩,十分有心機。(劉焌陶、顏燕雯攝) 捐$50可參賽 佳作將亮相海洋公園 除了獲邀學校的學生,這個活動亦歡迎公眾參與。大家可以把握機會在今個周六、日到商場1期3樓Chill Park 及UB Play Park,捐款$50予香港海洋公園,即可獲得一件白色熊貓模具,即場發揮創意,設計獨一無二的「香港本土特色創意」主題熊貓。所有學生及公眾設計的作品都有機會經過挑選後於Chill Park內展出,而首10名最具創意的佳作,更將稍後於海洋公園內展出。參加者同時有機會獲得海洋公園門票、商務書券等豐富獎品。 念K1的柏妤(中)特別與爸爸(右)和叔叔(左)一同參與,3人合作完成繪有香港黃昏景色的熊貓。(劉焌陶攝)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的學生,早前已參加過活動,部分作品於新城市廣場展出。(大會提供) ■INFO 慈善Panda「童」繪樂比賽 日期:11月16、17日 時間:下午1:30至晚上6:30 地點:新城市廣場1期3樓Chill Park 及UB Play Park 參加方法:於場內捐款$50予香港海洋公園,即可獲得一件白色熊貓模具,即場參賽 查詢:2684 9175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7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閱讀的幸福:等待的藝術

在一次幼稚園家長會中,我分享了《如果你想看鯨魚》這本書。本書的文字作者是茱莉‧福萊諾,而圖畫則由艾琳‧史戴繪畫。《如果你想看鯨魚》是一本很美的書,它的美除了來自那令人平靜的一片柔和的藍綠色,和簡潔優雅線條勾勒的角色外,還有文字的溫柔和委婉,兩者交織出一個關於等待的啟示。作者以溫暖而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等待的藝術,這種等待不僅僅是孩子對鯨魚的期待,也是我們對孩子成長的耐心守候。 《如果你想看鯨魚》(作者提供) 作者:茱莉‧福萊諾 繪者:艾琳‧史戴 在不確定中找到平靜和力量 學習等待是人生一個重要任務。孩子們在等待的過程中,得到耐心、自控和專注。就像書中的小男孩,他靜靜地坐在海邊,眼中充滿了期待和希望。他知道,鯨魚不會馬上出現,但他依然耐心等待,因為他相信那一刻的到來。這種等待的過程,不僅讓他學會了耐心,也讓他在等待中觀察和學習,享受每一刻的美好。但在等待的過程中,會存在很多不確定,令我們焦慮和不安。作者以文字和圖像,讓我們在這種不確定中找到平靜和力量,讓我們更加專注於當下,學會欣賞過程中的每一刻,而不是急於看到結果。 捫心自問,我們教育孩子時最顯得缺乏耐性,常常急於看到結果,急於看到孩子的成長和成功。然而,真正的成長需要時間,需要等待。就像書中那個小男孩,他知道鯨魚不會馬上出現,但依然耐心等待,因為他相信那一刻的到來。我們在培育孩子的過程中,也需要學會等待。養育孩子是一個充滿愛與智慧的過程,需要無限的耐心和等待的智慧。當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我們需要給予他們時間去探索和解決;當孩子在生活中遇到挑戰時,我們需要給予他們空間去成長和成熟。這種等待,不僅僅是對孩子的尊重,更是對他們未來的信任。 雖然等待孩子的成長是一種未知,我們無法預測孩子會在什麼時候達到某個里程碑,也無法確定他們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但正是這種未知,讓我們更加珍惜與孩子一起度過的每一個瞬間,並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愛和支持。 等待是一種積極的準備和期待 書中的小男孩教會我們,等待並不是消極,而是一種積極的準備和期待。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來支持孩子的成長。就像小男孩在等待鯨魚的同時,他觀察着周圍的世界,學習着新的知識,享受着等待的每一刻。在等待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與他們一起探索世界,分享知識和經驗,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愛好。這樣的等待,不僅讓孩子感受到愛和支持,還能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堅強。 這種等待的愛,將成為孩子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它讓我們明白,真正的愛,不是急於看到結果,而是願意陪伴孩子走過每一個成長的瞬間,等待他們綻放出最美的光芒。 文:何彥輝 作者簡介:現為港澳信義會小學校長,20多年來,倘佯在故事的懷抱中的教育工作者。一直用心推動兒童文學在學校的發展,相信文學的力量能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真、善、美的痕迹。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7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