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樂天地:比賽中調整負面情緒

網球比賽是十分講求心理質素的運動,比賽時間長,停頓時間又多,如果心理狀態稍有不穩,極有可能由贏變輸。 對手得分咆哮 影響比賽情緒 在一場本地青少年賽事中,我有一個學生面對一個難纏的對手,雖然對手不是擁有非凡的實力,但是在每贏一分之後都聲嘶力竭地咆哮,而場邊的家長亦不停放聲吶喊助威,場內咆哮的孩子有點像情緒失控的狀態;而賽事陷入膠着狀態時,對方竟然要求去洗手間,比賽規定5分鐘的洗手間時間,他卻用了10多分鐘,而在去洗手間的中途家長卻在球證看不到的情况下給球員指示,這種種違規和失控的情况,令我方學生和家長產生負面情緒。由於他們遇到這種情况的經驗不多,所以頓時陷入崩潰邊緣,家長想放棄,但孩子最後仍然堅持完成比賽,最後亦僅敗。賽後孩子和母親抱頭痛哭,在晚上亦受噩夢纏繞,明顯在短時間內未能平復情緒。 保持冷靜 專注自己表現 在球拍球類比賽中,擊球時和贏分之後叫喊是司空見慣的事,但吶喊導致影響對手是違反賽例的。如果在比賽時受對手的過激表現影響,可以嘗試下面一些建議幫助你應對: 1.保持冷靜:首要的是保持冷靜,不要因為對手的咆哮而失去自信。記住每一分都是一個獨立事件,不要把負面情緒帶到下一分,無論落後多少你都有能力在比賽中反勝。 2.專注於自己: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表現上,而不是對手的行為。思考自己的策略,如何改進並繼續展示你的實力,使出更有效的方法臨場制勝。 3.利用對方的情緒:有些選手在情緒高漲時可能會失去冷靜和專注力。你可以試着利用這一點,通過繼續保持冷靜和穩定的表現,讓對手更加困惑和煩惱。 與教練交流 改變策略 4.尋找支持:與教練、隊友或其他支持者交流,讓他們幫助你保持正面的心態。他們的鼓勵和支持可以減輕壓力,並提供實質有建設的建議。 5.調整策略:如果你意識到對手的咆哮影響了你的表現,可以考慮調整策略。例如,嘗試改變比賽節奏,打出對手不適應或不喜歡的球路,或者在比賽時運用更多的心理戰術,以保持自己的優勢。 這次一役讓我的學生知道網球比賽是一場競爭和挑戰的遊戲,每個選手都有自己的方式去處理壓力和困難。保持自信和專注,相信自己的能力,在不同的情况下都可以取得成功。 文:謝昫光 作者簡介:專業網球評述員,香港網球總會教練導師,資深網球教練。着重網球員的身心發展,相信透過小型網球比賽訓練,能提升小童的手眼協調、情緒管理及獨立思考能力。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3期]

詳細內容

半職爸爸:搬屋考驗孩子「留下與捨棄」

當要告別的時候,我們才會好好檢視一下,我們真正留戀的是什麼。 最近搬屋,少不免翻箱倒篋,有些回味,有些保留,有些把心一橫、頭也不回地拋棄。即使是細屋搬大屋,仍然是一場「斷捨離」的人生詰問。女兒喜歡書,搬了兩次家,小時候陪着她成長的書,她都不忍捨棄,即使再也不讀,可是,感情上放不下,沒書架放,寧願收在牀下底,不見天日。總之,心裏知道,對方仍然存在,看不見,也可以得個安心。於是,數十期《木棉樹》雜誌、童話大王鄭淵潔的作品集,還有二手買來的梁望峯小說,統統無法割捨,留在每次新搬家的某個角落。自己也喜歡書,當然明白,看過的書,心有所感,那本書,記載的不僅是作者要說的話,而是自己的領悟和感受。假如把這些書丟掉,丟掉的不是紙張,而是自己生命的某部分。 閃卡「斷捨離」夠快夠狠 兒子喜歡儲閃卡,龍珠、鹹蛋超人(爸爸的叫法)、幪面超人(不是爸爸年代的昭和幪面超人)……都是他用默書取得好成績的獎勵貼紙換來的,幾年下來,少說也有數百張這樣的卡。最初以為他不捨得,不料,他快眼一看,馬上作出裁決,這張要,那張不要……很快,只保留約五分之一。我看在眼裏,心裏反而有點痛惜,覺得好像很浪費。轉念一想,兒子喜歡抽卡,其實是享受抽到罕有閃卡的樂趣,閃卡本身,十張有九張「沒用」,現在正是一個好時機,把「沒用」的拿掉,只保留「有用」的。對很多家長而言,遊戲卡或者玩具,都是「沒用」的,但在孩子心裏,尺度不同,孩子有自己的標準。細心看,會發現他保留的未必都是閃卡「能力值」最高的。其實,孩子的「斷捨離」,大人只能提一下意見,決不能用大人的標準把孩子的選擇壓下去。 至於大人,搬屋的「斷捨離」,可能更為揪心。曾經的理想,已經幻滅,於是那些「代表物」也就隨之拋掉,告別了一個年代,也告別了某段時間的自己。那些「代表物」可能是書,可能是雜誌,可能是一塊塵封的網球拍,可能是一個十多年來沒再碰過的攝錄機……隨着年紀漸大,一個人就會發現,自己的「可能性」正在減少,只有年輕人,未來才有更多「可能性」。 騰出書櫃空間給孩子 年輕人可以保留更多東西,年長了,就要學習如何捨棄。如果家中書櫃有限,兒子想保留《植物大戰殭屍》系列,好吧,爸爸儲了好多年的《白話史記》可以送人,位置留給孩子,反正老眼昏花,字太小,要讀,可以讀電子書,字可以放大,而且電子書的「書頁」不會因氧化而發黃和脆裂。 留什麼,棄什麼,可以看到一個人的選擇和思考。作為家長,不宜妄自評議,默默守在一旁,欣賞性格不同的孩子的決定就可以。正是到了要取捨的時候,你才能更明白孩子的個性——這甚至是平時言語交流所無法真正知道的。 文:張帝莊 作者簡介:資深新聞工作者,曾採訪多個「第三世界」國家,卻認為自己的家更值得探索。 既是悠閒的寫字人,又是忙碌的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3期]

詳細內容

媽媽維特:刺蝟氣質的男孩

我兩個仔都是典型的城市孩子,喜歡舒適便利,不嚮往郊野,但我仍想偶然帶他們親親大自然。小四的細仔還好,他個性隨和,只要是家庭樂,都不會太介意。中三的大仔卻是主見強而自我中心,很多時只要路稍遠,天氣稍熱,他都會毫無保留地黑臉,散發令人難受的氣場。勉強無幸福,所以近一兩年,我都只帶細仔到郊外去。 向朋友訴苦惹怒爸爸 10月中旬,社區中心有一個親子行山活動,由烏蛟騰行至茘枝窩。秋高氣爽,路線易走,古村有趣,回程坐船省力,還可欣賞印洲塘的美麗海岸。我心想,難道今後都放棄一家人郊遊樂的可能嗎?不,我決定把握機會一試,就為全家報名了。為免太早觸動阿仔神經,我是在活動前兩周才告訴大家,那已有足夠時間讓他消化。當然,如果大仔要求退出,我也不會勉強他,只是不想一開始就把他排除在外。 那兩星期裏,大仔一直不置可否,只間中為入秋仍熱而勞嘈罵天,也沒指明跟行山有關。總之,這孩子只要想「說不」,很少會遲疑或讓步,既然他沒在我面前發難,我就假設他肯去。活動前一晚,我早早上牀,入睡不久卻被老公搖醒。他憤怒地告訴我,剛聽到大仔與同學通電,用非常難聽的說話,批評行山的安排,說害他損失一天打機的時間。阿仔向來說話大聲,不理會傳到多遠。我老公怒火中燒,關掉家裏Wi-Fi,即時中斷阿仔與同學的對話,然後宣布:「你既然那麼不滿,明天就不用去了!」 雖沒引述阿仔用語,我也想像到那是刻薄而刺痛人的。我告訴老公,明白他為什麼生氣,但阿仔不是當着我們面前說這些話,他只是跟好友呻,我不想因此就剝奪讓他選擇同行的機會。我請求老公留在房內冷靜一下,讓我去跟阿仔談。 走出房,我見阿仔伏在電腦桌,臉朝下,像是石頭一樣。我輕聲問他:「可以談談嗎?」他不動也不作聲,我在旁坐下,伸手由他的後枕掃向腰背,慢慢反覆地掃。我已許久沒這麼做過了。 學習忍耐 成熟處事 我先多謝他。「媽媽知道你不喜歡行山,你寧願留在家打機,我一點不意外。但我想多謝你,你一直沒拒絕我,我感受到你對我的尊重。你對行山有抗拒的感覺,我覺得沒問題啊。每個人都有喜惡,我尊重你,完全接受你的喜惡。」「同時,情緒喜惡和最終的行為選擇,是可以分開的。正如你上課時不一定開心,但你還是會選擇盡責返學。面對感受的方法很多,最基本是先要自己知道,向信任的人訴苦也是一種方法。」 我強調他已長大了。「幼小的孩子不喜歡一件事,就不會做。但長大了的人,可以知道自己不悅,卻仍會因各種理由而選擇去做,會用方法調節和管理自己,這就是成熟。所以,我也不會要求你必須心悅誠服,才能跟我去行山。只要你選擇來,就已經很好了。你對朋友呻不滿,我完全能接受。」他依然沒反應,但我知道他在聽。「剛才爸爸發火,我知道令你難受,真的對不起。我相信,他發怒的背後其實是擔憂。他很擔心你明天會不斷放負,對我們甚至其他團友黑臉,令大家都難堪。」 「你有很多選擇。可以選擇不來;也可以選擇參與但全程發晦氣;也可以選擇知道自己不悅,同時又避免令人難受。明天的行程,初小生都應該沒問題,以你體能當然也難不了你,最難的是忍耐自己的不悅。但你長大了,媽媽相信你,也想你給機會自己。我很期待和你同行,也很珍惜讓你成熟的機會……你可以來嗎?」阿仔「嗯」的一聲,正式接受我的邀請。 終於,第二天風和日麗,大仔全程走在隊頭,緊跟社工,很少說話但也有意識地沒發脾氣。我固然為一家同遊而高興,但更安慰的是阿仔真的做到忍耐。我感恩,沒有輕易放棄這個刺蝟氣質的孩子。 文:葉杏麗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3期]

詳細內容

蒲公英教室:愉快童年

近日筆者有幸回母校參觀,原來已經一別20多年,再踏進去,很多美好開心回憶都返嚟。遇到一些當年的老師,仍然十分親切,談給昔日的百厭事,感恩老師都包容接納。當日亦重遇很多舊同學、舊隊友,雖然大家老了,但感覺依舊。回想筆者的童年十分美好,老師的包容接納,同學的熱情分享,幫助我塑造出今天的辦教學理念。 其實愉快童年十分重要,最近看到開學後,有數名中學生輕生的報道,不少來自出名的學校,或許他們在學業或生活上都有很大的難處。我們應否反思,現在的教育是否適合自己的子女?選出一所合適的學校十分重要,最重要是讓子女享有一個美好的童年,而不是日後回望,只記得讀書和考試。筆者在此分享一下愉快童年的好處: 推行愛的教育 有助身、心、靈發展 1. 快樂的回憶: 愉快的童年帶給你許多美好的回憶,可以伴隨你一生,成為生活中的寶貴資產。正如筆者在小學五年級時,因為英文有進步,老師送我一份禮物,我直到現在依然記得。這些回憶可以在你沮喪或困難時提供安慰和激勵。 2. 健康發展: 愉快的童年環境有助你身心健康發展。這種環境可能包括充滿愛與關懷的家庭,良好的教育和適當的社交互動。這些因素有助培養健康的自尊心、情緒調節能力和人際關係技巧。正如筆者現在都推行愛的教育,這絕對有助學生身、心、靈發展。 嘗試新事物 發展興趣和才能 3. 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培養: 愉快的童年經驗可以激發你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你可能會更自由地嘗試新事物,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才能,這種探索和發現過程有助培養你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力需要在生活中培養,日積月累。長期的死讀書,只會扼殺學生的思維。因此我在教學上,都致力改變靠死記硬背,用不同新穎的方法,讓學生想很更多。 4. 積極的心態: 愉快的童年可以培養積極的心態和樂觀的態度。當你在幼年時體驗到關愛、支持和快樂時,你更有可能對未來抱有希望和信心。這種心態可以幫助你面對挑戰,克服困難,並追求自己的夢想。這絕對影響日後的人生。 5. 社交能力的發展: 在愉快的童年中,你可能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社交活動,與同齡人建立友誼,學習合作和溝通的能力。這些社交技能在日後的人際關係和職業生涯中非常重要,可以幫助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有效地與他人合作。 一個愉快的童年,能塑造一個健康、快樂和成功的生命,無論面對不同的難題,都能面對。最後要感謝母校張明添中學及一眾老師,為我帶來一個美好的童年。 文:黃偉立(通德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自小古靈精怪,好動多言,現為一校之長,化名「蒲公英」,希望分享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將愛的種子散播開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3期]

詳細內容

小學雞媽媽:化解仇恨 更需要溫柔

這陣子,加拿大的新聞頭條都是以巴衝突,有分析國際形勢的,有受難者自述,有講述撤僑失敗的原因……當中夾雜一則本地學校的新聞:有渥太華的公立小學校長,在視像課堂上要求一名學生刪除頭像上的巴勒斯坦旗幟。 校長逼學生換頭像惹爭議 在網絡流傳的短片中,校長語氣嚴肅地說:「課室不容許政治宣言,你被要求更換頭像,如果不這樣做,會從課堂中被移除,直至更換了為止。我們會與你的家長跟進,確保課堂上所有學生都感到安全、受歡迎和包容。」 「但你現在令我感到不受歡迎。」六年班的小男生這樣回應。據說,這課結束前,另外幾名學生也依樣葫蘆,一起換上旗幟頭像。 事後加拿大穆斯林全國議會收到多宗投訴,包括來自男孩的家庭。事情很快便在傳媒上發酵,最後學校不得不發出道歉聲明,澄清「不容忍所有仇恨、歧視或暴力的標誌,但學生有權展示自己的身分、背景或信念。學校正在目前極具挑戰的國際形勢中尋求方向,希望大家明白,我們正致力為所有師生,建立一個安全而有支援的環境」。 加拿大以多元文化為傲,走進學校,隨便打開一道課室門,會看到各種膚色和種族的學生,儼然小小聯合國。移民家庭心繫家鄉,常常把遠方的國族宗教等爭議,一併帶進楓葉國的日常。要在課室實踐平等包容,原本已經不易;眼前的國際形勢風高浪急,挑戰便更大了。 成年人應多體諒和支援 然而,如果旗幟是學生的身分認同,學校能以自己的暴力聯想,要求他們把自己一部分丟出校門之外嗎?正正因為仇恨的結愈纏愈緊,教育者更需要溫柔。因為無論是來自以色列或巴勒斯坦的家庭,此刻都蒙受極大的創傷,與其監控和恐嚇趕出課堂,孩子更需要體諒和支援,包括與信任的大人一起開展有意義的討論。 世情渾濁,大家都乏力了。大人和孩子,都需要一個安全的空間來表述自己,喘一口氣,找回一點力量。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3期]

詳細內容

英倫助鄰:英國中學的課外活動

無論你是打算舉家移民英國,又或只是送子女往寄宿學校,作為家長的一定會了解英國學制、課程內容。但除了學習以外,課堂外的其他學生活動,大家又知道幾多呢? 英國學校有許多after school club/extended study(統稱課外活動),主要都是各種運動及一些興趣小組。各式各樣的運動、音樂、話劇的隊伍都有大量比賽或表演機會,而且球隊大都會盡量分齡分級,確保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參與機會,不像香港的學校,校隊永遠只有一隊,不是運動尖子鮮有機會參加校際比賽。傳統上,運動在學校教育及校園生活佔很重要位置,英國學生都會通過參與運動去學習互相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好些傳統寄宿學校都會要求學生每日在課後參加運動或音樂訓練。 除了參加課外活動,校園裏,學生可能還有不同角色。例如house captain、prefect都是讓學生可以感到自豪又同時擔起責任的崗位。記得小時候我的學校裏,風紀隊陣容相當浩大。在操場集隊時,不單每班都會有個風紀看管,甚至每層樓、梯級間都會有風紀站崗,以確保校園秩序良好,紀律嚴明!差點忘記,還有負責班中秩序、把頑劣學生記名的班長! 英國大部分中學沒有學生會 然而現代的英國學校都早已摒棄了這種以學生管理學生的治理方式。現在英國學校大都沒有class monitor,head boy/girl、prefect亦已變成學生大使,平時協助教師組織活動,在開放日接待來賓。Prefect更是校園的role model,他們都是品學兼優的高年級生,是教師、校長嚴格挑選以作同學的榜樣。一如香港學校,英國的prefect都會佩戴徽章、色帶以作識別,甚至有學校的prefect可穿著特別顏色的blazer(校褸)! 來英國生活,其中原因自然是希望子女能夠在民主自由的國度裏快樂成長。孩子除了參與多姿多采課外活動外,亦應該在校園內擁有更多自主自立的機會。因為自己年少時是個積極參與組織學生活動的學生,自然以為英國學校裏的學生會生活應該更精彩。但後來發現,英國一般state schools是沒有學生會的! 教師籌辦活動興趣班 沒錯,大部分英國中學都不設學生會。因此,校內的課外活動、興趣班大都是由教師籌辦,學生極其量都是協助性質。學生會,作為一個由學生選出具行政權力的學生組織要在大學或學院裏才會找到。 也許英國教育的設計,在中學階段是以培養學術能力及人文關懷為優先目的,但沒有學生會的確令我有些意外。一個學生在學校裏除了學習知識外,許多時候都可以通過參加各類課外活動及學生組織,學習其他技巧及豐富校園生活經驗。以我個人經驗來說,當年在預科及大學組織學生會的時光,可算是我在校園生活中最精彩的章節,在中學時已主辦不少歌唱、話劇比賽,甚至辦過聯校晚會;事實上,當年這些經驗對我以後成長影響頗大,更令我畢生受用。 雖然英國中學沒有學生會,但有student council 或student representative。他們都是學生自由參加,再由全校或全班、全級投票選出。他們的主要職能是代表學生向學校管理層就着學校的不同政策及設施反映意見,作為溝通橋樑。 文:Eiffel 作者簡介:三個小孩的爸爸,從前在港組織家長組織爭取教育改革;今日出走英倫,繼續關注學校教育,協助香港家長選校入學。 www.facebook.com/LunLondon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3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幸福是懂得化解衝突

人際衝突可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筆者的服務對象往往都是因為與身邊的人發生不同衝突而氣憤難平,影響彼此之間的關係。 .在學校裏…… 「搞錯呀!明明約咗我食晏,唔聲唔氣又走咗,剩低我一個人,唔得閒都講聲呀!𠵱家都唔知去邊度食!佢真係好衰呀!」 「個個都好畀心機通宵做份project,想高分,佢就想漁人得利,負責嘅部分又冇做好,仲要遲交,你話佢想點?」 .在家裏…… 「日日瞓醒覺都唔熄冷氣,講咗幾多次,就係唔聽唔理!成日都係我執手尾……」 「媽咪呀!細佬成日攞我嘅文具,又唔問過我就拎咗去,到我要用又搵唔到,你話吓佢啦!」 你有遇過類似的情况嗎?當下腦海只充滿負面情緒,只想到別人的不當,自己的委屈,想不到任何方法去處理事情,本能地只想將情緒發泄並得到認同。事後往往又會後悔損害了彼此的關係,反思自己是不是太過分,但礙於面子不肯主動溝通和好。不知不覺人和人之間就築起了高牆,關係亦難以復修。 以第三者中立身分調解 如果衝突當刻,有一個懂得調解的父母/同學/子女/朋友在身旁,事情可能截然不同。「調解」特別在於有一個中立的第三者,根據一個有步驟又有技巧的方法,協助衝突雙方「先處理心情,後處理事情」,逐步解決問題。以下介紹一些基本的調解步驟: 1.透過輪流向雙方問問題,鼓勵雙方表達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嘗試了解對方的看法,例如:「我冇走咗去呀!我畀Miss Lee叫咗去重測,我都想搵你同你講,但係走唔到呀!我一測完都已經搵唔到你。」 2.鼓勵衝突雙方認清事件,並表達感受和需要,在一個和平冷靜的氣氛下慢慢消減怒氣,將兩顆對立的心逐漸拉近。 鼓勵雙方提出可行建議 3.再肯定他們願意傾談的好意,並建立共同關注,例如:「其實大家都重視大家,想見面、一齊食午飯,大家都想相處得開心。」「大家都知道要準時交功課,都想完成project。」「其實大家一齊住都想屋企乾淨整齊,住得開心。」朝着這些共同關注,取得雙方的共識後,就向着這個方向引領他們尋找解決方法。 4.鼓勵雙方就着關注,提出可行建議和自己希望採用的解決方法,例如:「貼張告示喺房門上提醒要熄冷氣,出房門時我就會跟住做。」「只要媽媽買足夠文具,我就唔使借家姐嘅文具,又或者我借之前都應該要問吓先,我都唔鍾意人哋唔出聲就攞我啲文具用。」 5.鼓勵衝突雙方不再因為面子、輸贏而爭執,而是同步一起解決問題。 調解員在調解之前,也需要裝備一些個人的基本心法,例如辨識憤怒、積極聆聽技巧、正向心理知識等。如果你有興趣認識更多調解知識,歡迎瀏覽家福會家事調解服務和青少年調解教育網站(www.mediationcentrehk.org),以及「調解家庭同‧理‧傾計劃」的網上自學調解平台 (family.hkpeermediation.net/tc)。 文:楊嘉穎(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3期]

詳細內容

教大GPS:學童自我管理

3年疫情,學童的身心,由身體至人際社交,無一不受負面影響。筆者從事教育,亦為人父母,趁社會現在真正復常,分享一下自己在幫助學童管理自我、建立健康生活方面的心得。 控制體重 訂上網時間表 就體重管理方面,多喝水、少吃多餐、少零食、少油鹽糖、多菜少肉,已經是老生常談,但也是知易行難的事。特別是疫情期間,小朋友賦閒在家缺乏運動,習慣以零食打發時間,導致體重一發不可收拾。筆者建議家長先減少家中零食儲存,然後由減少甜食、汽水入手,每天定時量度體重,以「不再增磅」為首要實踐目標,再配以運動,培養健康體魄的效果應該比較顯著。 其次是建立生活規律,適當地使用電子用品。家長宜與學童一起制訂上網時間表,規定每節上網時間,包括網上遊戲或學習的時間。若環境許可,更應同時設計「可替代網上活動」的安排(例如看書),提供上網以外的活動選擇,避免計劃最終徒勞無功。 要達成上述兩項,就不得不提時間管理。一般來說,讓學生理解並使用時間表,以及按「緩急輕重法」去行事,應該是可行的。然而,學童能否落實執行時間表,家長的身教特別重要。生活有條理、凡事有妥善安排及處事從容的家長,應該是學童最重要的學習對象。 跟學童制訂年度目標及實踐方案,筆者建議由小學三、四年級做起。目標可以是多元及多方面的,並要有完成的指標及時限。不同目標之間,最好存在一些連繫;目標帶有一定難度之餘,也應讓學童明白背後的意義。 學理財概念、人際社交 其後,是讓學童有基本金錢概念,學習最基本的理財和資源管理。最簡單的做法是鼓勵學童自行購物及找贖,上車自己負責支付車資,養成儲蓄習慣,也要建立捐款行善的習慣。若能令學童主動分配自己的資源,甚至掌握「犧牲眼前以換取將來」的投資理念,就更理想。至於金錢以外的資源管理,執拾及處理舊玩具,其實可以是一個起點。鼓勵學童定時決定保留、出讓、轉贈或棄掉它們,以騰出空間及換取其他資源,已經是一種訓練。 最後是學習人際社交,家長應透過不同活動,讓學童了解自己的情緒特性,並加以指導,令他們懂得如何跟別人相處。家長宜多帶他們接觸不同的人,在旁示範打開話題的方法與溝通技巧,讓學童開拓出自己的社交新天地。 以上的自我管理技巧都需要父母以身作則,相信若家長能成為孩童的生活典範,就不用為孩子以後的成長操心了。 文:黃偉鴻(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講師)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3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閱讀的幸福:我們是否仍相信夢想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經常鼓勵孩子去發掘自己的夢想,並勇敢地追尋。然而因為各種原因,我們卻覺得夢想離自己愈來愈遠,無奈地把夢想拋棄了。其實夢想落空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重要的是,我們是否仍相信夢想,會否放棄擁有夢想。 難敵身高限制 籃球夢碎 艾倫.賽伊的繪本《中國鬥牛士 王邦維》就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中國移民追尋夢想的故事。故事大約發生在1960年代,王邦維從小跟隨家人從廣東移民到美國,在這個籃球盛行的國度,他像許多孩子一樣,夢想成為一名籃球員、一名偉大的運動員。他曾經為了這個夢想努力奮鬥,甚至成為隊中「王牌球員」,可惜最終因為身高限制了他的發展而失敗了。 (作者提供) 王邦維被這個無法改變的因素打敗了,放棄了自己的夢想,選擇成為一名工程師。雖然家人對他的決定感到高興,但王邦維自己是否也感到滿足呢?他常常回憶起在比賽中射入致勝一球的畫面,他仍然渴望成為一名運動員,希望隊友能將球傳給他。 在一次旅行中,王邦維在西班牙遇見了鬥牛這項運動,被那些比他還矮小的鬥牛士優雅的姿態和勇敢的表現深深吸引。童年時追尋夢想的熱情重新點燃,他決定要當一名鬥牛士。雖然沒有身高的障礙,但王邦維要成為一名鬥牛士也不容易,因為從來沒有中國人當上鬥牛士,大部分西班牙人都認為只有西班牙人才能成為真正的鬥牛士。然而,再次面對無法改變的因素,王邦維這次沒有被打敗。他清楚知道自己是一個中國人,他追求的並不是成為西班牙鬥牛士,而是中國鬥牛士。他穿上中國服裝,重新確立了自己的身分。當他看見鏡中穿著中國服的自己時,感到充滿了奇異的力量,一切的困難都無法再阻礙他前進。 每個人的夢想都是獨特的,孩子們需要有機會去探索和發現自己的夢想。追求夢想不僅是單靠努力,也是一種堅持和對自己擁有信心的表現。無論我們面臨多少困難和挑戰,只要相信自己,堅持不懈地努力,就有可能實現夢想。 夢想不是一成不變 王邦維的經歷讓我們知道,夢想不是一成不變,它可以在我們的生命中不斷演變和改變。即使曾經放棄了夢想,也可以在某個時刻重新找回它。重要的是,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價值,敢於面對挑戰,並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 追求夢想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不總是一帆風順,但我們知道這經驗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追求成就,還能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追求夢想,孩子們學會了堅持不懈、克服挑戰,迎接新的機遇和保持熱情,這些都是他們未來生活中所需要的重要素養。而我們也可以重新發現自己的夢想,與他們一同經歷追求夢想的苦與甜,成為互相扶持的伙伴。 文:何彥輝 作者簡介:現為港澳信義會小學校長,20多年來,倘佯在故事的懷抱中的教育工作者。一直用心推動兒童文學在學校的發展,相信文學的力量能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真、善、美的痕迹。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3期]

詳細內容

善養救未來:六旬婆婆的醒悟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已是年屆六旬的婆婆了!回顧昔日的我,用錯了方法去教和愛我的女兒,令我有很多遺憾!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讓讀者得到啟發,明白善待自己和善養小孩的重要。 我的父親是一個沉默寡言又不理家事的人,而我的母親脾氣極之暴躁,管教孩子的方式只有痛打和責罵。 我剛小學畢業後,父親便因病去世,因此我要輟學去工廠工作幫補家計,但因年紀小而經常被人欺負,受了委屈也不敢向人傾訴。多年來對生活的不滿和情緒壓抑,我已變得不苟言笑和內斂。 過分操控致女兒反叛 自小缺乏愛和關懷的我,渴望能夠有一個愛護我的男朋友,很幸運地終於給我遇上了。因為想早日脫離沒有溫暖的家,所以我很快便結婚了。但天意弄人,5年後丈夫因在工作上和同事不和,最終患上抑鬱症而選擇了不歸路,我也因此要出外工作來掙取生活費。因為兩個女兒需要有人幫忙照料,所以我又要和母親同住了! 為了兩個女兒的前途及擔心她們交上損友,她們在生活上的大小事情都由我安排,她們也只能聽從而不能多加意見。我將所有空餘時間都陪伴女兒和幫她們溫習功課。雖然兩個女兒在我鞭策之下都能夠考取好成績,過程之中卻使女兒承受了不少壓力和痛苦,也造成了日後她們的反叛。 上了中學之後,妹妹開始用沉默來對抗。她除了吃飯和看電視會走出自己房間,其餘時間都是關在房內做自己的事。考上大學之後,她就馬上申請宿舍過自由的生活。後來,她更自己申請去美國做交流生,申請成功後才通知我代她交學費。我當時只感到失落和被女兒離棄,沒想到這就是多年來我一直操控女兒的後果。 我的大女兒自小脾氣就很大和野蠻,所以我對她管教得較為嚴厲,她發脾氣時我只會責罵和漠視她,不准她再繼續哭鬧,但我從來沒有關心她發脾氣背後的原因。很多年後我才知道,原來我這樣做只會壓抑她的負面情緒,讓她的心靈留下創傷! 積極處理情緒問題 在長期的負面情緒壓抑下,大女兒終於患上了產後抑鬱,她經常大發脾氣和哭鬧,也會打罵小孩,弄得家無寧日。經過兩年多的地獄式生活,大女兒開始察覺到自己的情緒問題,剛巧她遇上一名心靈導師,她對導師吐出多年來壓抑在內心的不滿和悲鬱,經過多次療癒的對話之後,她的負面情緒已大有改善。大女兒終於明白自我療癒和善養小孩的重要,她積極地報讀了很多關於心靈療癒和善養小孩的課程,將所學到的應用在生活上,將地獄似的家變成了充滿和諧與愛的天堂。 大女兒現正參與教育大同的工作,她還致力於推廣心靈療癒和善養,希望幫助更多人解除心靈上的痛苦和改善親子關係。 受到了女兒的啟發,我才醒悟小孩需要的是父母的接納、支持和關愛,還要讓他們在自由自主的環境下學習,小孩才得以心靈健康地快樂成長,也能和父母維繫良好的親子關係。我現在已懂得看開和放下,懂得去欣賞身邊的人和事,重拾人生的樂趣。願我的經歷與體會,也能讓你們得到啟發。 文:何物 作者簡介:一個被傳統思想束縛了60多年,長期活在憂慮和抱怨之中的婆婆。因受到女兒的啟發,終能解脫枷鎖,活出心中的彩虹。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3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