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起遊戲:靈感泉源

有家長體驗過外地的遊樂場後,對本地的同名產物不禁搖頭嘆息。我們也期望能探究因由,對症下藥。其中,有遊樂空間設計者表達各種顧慮,擔心成品不夠優越,又要承受旁人的目光評價。身處巨大壓力下,如何是好? 不如試試重新喚醒我們的內在小孩,想像遊戲中的小朋友,滿腦子古靈精怪,只求當下好玩開心!如果認為與兒時的小孩相距甚遠,不如試試由現代學前教育鼻祖Friedrich Fröbel一手開發的Froebel Gifts開始,以球體、立方體和圓柱體為基本形態,自由拼湊配合,來玩一趟吧! 小玩具啟發偉大建築 Froebel Gifts不但令其創建幼稚園的學童受惠,更推動愈來愈多幼稚園跟隨採用,其影響力更伸延至藝術界及建築界。藝術及設計學院Bauhaus School(包浩斯)的創辦人Walter Gropius招聘的首個教師不是來自同業,而是洞悉基礎創意構圖的幼稚園教師。在建築界享負盛名的Frank Lloyd Wright,雖然從未正式修讀建築,兒時的一套Froebel Gifts玩意,卻啟發其創意思維和深度思考,一步一步引領他走向殿堂之路。 另一位建築界大師Buckminster Fuller,年幼時也愛玩Froebel Gifts的連結和桿子,為日後名聞於世的Geodesic Dome網格穹頂撒下種子。著名雕塑藝術家野口勇(Isamu Noguchi)兒時遙望富士山的風景,孕育了建設Play Mountain的突破構思,Froebel Gifts更一脈相承,在其遊樂地景的傑作包括Piedmont Park、Kodomo No Kuni Playground及Moerenuma Park中,均用上基本線條和立體形狀,意態創新抽象,大大增加了小朋友自由想像和隨意演繹的空間。 智樂人為尋找靈感,也經常角色扮演,務求代入小朋友的角度和心態。在豐物道蜎山窿公園的渠管遊樂裝置項目中,設計師預備了不少圓筒形狀及半開邊的廁紙筒,然後,在辦公枱上堆堆砌砌……究竟可堆至多高?半開與整個拼合,有什麼好玩?斜放又會發生什麼事?一個個問題引發連串想像,最終成為了大受小朋友歡迎的遊樂場,你有去過玩嗎? 中環街市試玩創意滑梯 我們的靈感還來自小朋友,例如在2018年6月啟動的小小遊樂場規劃師計劃中,便有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的18名學生,為改造社區遊樂空間,帶來不少創新啟發,包括在校園外的公共空間玩樹屋、在籃球場創建迷宮,甚至校內的後樓梯也可變成休憩小天地,有小豆袋椅、滑梯和波波池。 在小朋友的眼中,處處都可以玩,大人的職責就是確保遊戲既安全又好玩。為進一步向各界展示這個融合兒童心思和專業設計的好玩成果,我們更將滑梯移師至「2022港深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香港)」中,歡迎大家由即日至10月26日來中環街市見識一下,展期內的星期六、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更可親身試玩! 文:王見好(智樂兒童遊樂協會總幹事 ) 作者簡介:智樂兒童遊樂協會成立於1987年,多年來肩負起推動兒童遊戲的使命,期望建立一個尊重、保護、實踐遊戲權利的社會,讓孩子樂享童年。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6期]

詳細內容

感講你知:「實證為本」推動社交情緒教育

JUST FEEL一直致力在香港推廣善意溝通和社交情緒教育(SEL)。雖然英美、丹麥、澳洲等不同地方也推出了有系統的社交情緒教育課程。然而,大中華地區卻缺乏持續、全面、有系統地推廣社交情緒教育的經驗,JUST FEEL是如何推動社交情緒教育,貼合香港學生、教師和家長的需要呢? 根據教師學生意見調整 在不斷試錯過程中,我們發現學校回饋讓我們更了解各持份者的需要。我們根據教師的意見,不斷調整課程設計,對應學生的社交情緒程度和發展需要。例如「理解別人的感受和需要」、「如何處理朋輩壓力」對低年級的學生太過艱難,所以我們後來將重點放在鼓勵低年級學生學習覺察和表達內在感受和需要,包括「欣賞自己」、「好好表達自己感受和需要」。高年級學生卻會覺得故事情節太過單薄,所以我們嘗試用活動的形式引導學生。我們又根據教師和學生的意見調整教學工具。今年,我們在小冊子中加入了「感受貼紙」和「選擇題」,避免小冊子成為學生不想完成、教師不想批改的「功課」,同時保持設計的原意,建立學生和教師互相分享事情和感受的習慣。以上回饋和經驗都協助我們找出更有效的框架和方法,同時啟發了「實證為本」(evidence-based)研究列入我們與學校合作框架之中的決心。 JUST FEEL在2019年起開始作有系統的研究工作,除了使用隨機對照實驗,驗證「感講夥伴學校計劃」對不同持份者的功效,我們還希望尋找適合用來量度香港小學生社交情緒能力的研究量表(scales)。前者作為量度JUST FEEL計劃的功效,後者則提供另一個角度讓家長和教師更準確地認識自己的學生。試想像一下,如果學生的成績表上不單有各學科的成績,也有可以顯示學生各項社交情緒能力的成長,例如「自信心」、「同理心」和「衝突處理能力」,我們是不是可以更全面地去理解、幫助學生成長,以面對未來VUCA的世界呢? 疫下完成問卷調查研究 然而,過去兩年斷斷續續的停課影響下,於學校做研究絕非易事。話雖如此,我們很慶幸成功驗證到(validate) WCSD-SECA學生社交情緒能力問卷,並會在日後開放給各個持份者免費使用;我們亦十分幸運地獲邀在不同學術界研討會上報告我們的研究成果。 JUST FEEL會繼續致力把實證為本研究作為重心工作之一,包括設計一套結合學生自評、教師和家長評價、可量化的評核工具,以供大家了解學生社交情緒能力的變化。為此我們很需要資源,故感激獲得陳廷驊基金會、凱瑟克基金、捷成集團慈善基金、施永青基金和香港會等基金會的支持,能於過去成功開展工作。由本學年起,我們很高興於葉氏家族慈善基金和香港佛教聯合會會屬小學校長會的支持下,能夠與香港教育大學社群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合作於佛聯會7間辦學團體屬會小學推行跨校研究計劃,希望能優化我們的計劃,同時促進社交情緒教育研究在香港的發展。最後,在此呼籲讀者,在重視學生的「學術成績」以外,也一起關心他們的社交情緒能力發展! 文:王鈞達(JUST FEEL感講研究員) 作者簡介:註冊非牟利機構「JUST FEEL感講」的願景,是轉化學校和家庭的溝通文化,透過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攜手共創同理心校園和家庭文化,提升孩子的身心靈健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6期]

詳細內容

英倫助鄰:應否報考GCSE中文卷?

有不少在較高年級才到英國讀書的學生(如Year 10、11),要在短時間內應付生活及學業的轉變的確不容易。因為英國的學制和適齡分級方面與香港不同,大部分的香港學生會一下子像「跳班」般突然進入了預備公開試的年份。再加上課程內容的差異及英語程度的落差,就算本身在香港是band 1生或就讀名校的學生,都可能會感到吃力。 部分卷需英文作答 在芸芸GCSE科目中,香港學生的數學程度較高,但因是英文卷,需要有一定的英文理解能力。唯有GCSE Chinese(Cantonese)這一科,我們可以利用母語的優勢,能夠較有把握地去拿下一個grade 9的分數,為自己的會考成績貼彩。而許多學校都很鼓勵學生報考。學校不用添加資源去教導,學生亦能為學校取得好成績,可謂雙贏。所以香港學生來到英國升學都會報考。 但大家亦要留意,GCSE Chinese 4份考卷中,除了speaking外,其餘的listening、reading其實都是要用英文作答,就算是writing,亦有translation這部分需要基本的英文能力,並非是我們慣常在香港見到的中文考卷。另外,更有意見認為中文科成績並不會被看上眼,對未來升學出路未必很有幫助;與其分心多應付一科考試,不如集中火力先處理好本身的科目吧。 EBacc科目 中文符合條件 英國政府設定了一套特定GCSE科目叫English Baccalaureate (EBacc),為的就是希望通過修讀和應考這一籃子學科讓學生具備較廣闊的能力以應付未來升學及就業。EBacc要求學生同時在GCSE報考英語及文學、數學、科學、地理/歷史,以及一科外語。 因為一般的香港本地學校都不設外語,很多較遲來的學生都沒有外語基礎,故比較難在短時間內像本地生般應付西班牙文、法文、德文這些外語。因此,GCSE Chinese亦可用作滿足EBacc的條件。 父母盼子女讀中文傳承文化 大家都知道GCSE要求的中文程度對香港人來說真的較低,大概一個能掌握香港小學階段中文能力的人也可以應付。大部分香港學生都可以通過自修及網上資源去預備。我亦認識有家長讓子女在Key Stage 3就先報考GCSE Chinese當作是為未來GCSE預備的熱身賽! 更有家長希望藉着報考中文科去延續文化的傳承,希望通過子女繼續學習中文去保留多一點香港人的特質。我亦見到有家長自己在家中拿起香港的小學教科書開班教授中文,實在欣慰。我更希望多見家長可以跟子女伴讀中文書籍,通過閱讀優質的中文書去培養下一代對香港特質、文化的興趣。 文:Eiffel 作者簡介:三個小孩的爸爸,從前在港組織家長組織爭取教育改革;今日出走英倫,繼續關注學校教育,協助香港家長選校入學。 http://www.facebook.com/LunLondon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6期]

詳細內容

讀樂樂:老鼠心繫大海 堅持夢想

在書店無意中發現了Sam who went to sea英文繪本,看見繪圖的是Axel Scheffler(繪畫The Gruffalo的大師),應有質素保證,果然沒有讓人失望。 (網上圖片) Sam who went to sea 作者:Phyllis Root 繪圖:Axel Scheffler 出版:Walker Books 河流引領走向汪洋大海 Sam是一隻居住在河畔的老鼠,夢想着總有一天,旁邊的河流可引領他走向汪洋大海。Sam每天都哼着水手曲調、想着河流的盡頭,勤懇地耕種、修理圍欄和清除雜草。 有一天,Sam在報章上發現了出售帆船組裝的廣告,便把握機會,毅然購下。收到包裹後,Sam每天都埋首於建造帆船。鄰居們議論紛紛、七嘴八舌,有的勸說Sam不要癡心妄想,認為附近的小河流只給小船航行;有的則認為Sam的腦子出現問題;有的認為Sam應把時間放在有意義的事情上,例如清洗窗戶、修剪雜草和鞏固房子等;有的認為老鼠屬於陸地而非海洋。 揚帆出海 一嘗浪在腳下滋味 不過,Sam堅持故我,不為所動,深知所有小河都可通往大海,他實在很希望一嘗海浪在腳下的滋味,大海才是他心之所向。春去、秋來、冬至,Sam仍是努力造船,縫製帆布。就在翌年春天,Sam的努力不懈得到了回報,他的帆船竣工,命名為「The Rat's Paw」,他把乾糧和物資放進帆船,準備揚帆出航。 鄰居們依依不捨地向Sam道別。日復一日,月復一月,鄰居們以為Sam已葬身大海,給鯊魚吃掉了。但此時此刻,就在遠方,「The Rat's Paw」正在大海緩緩航行,海豚和鯨魚在船邊掠過,Sam仰望着皎潔的月亮,吃着餅乾和芝士,聽着大海波濤,感受着陣陣海風,怡然自得。 Sam也給鄰居們寫了封信,信上寫道:「請不用擔心,我十分快樂。」 走出舒適生活圈 需極大勇氣 這書令我想起最近不少分道揚鑣的朋友,他們在他方的生活過得好嗎?在不少人眼中,他們出走家園十分不智,隨時會給怒海捲走,但他們走出舒適的生活圈需要極大的勇氣,對他們而言,大海給他們自由的空氣和廣闊的視野。 世界很大,如果孩子們決定要出海遠航,身為父母,你會讓他不計成本、放手一搏,還是因愛之名、百般阻撓?老鼠的鄰居們追求安穩,只要有一所穩固整潔的房子便好了,他們的擔心不無道理;Sam心繫大海,他的夢想又不容無情扼殺,兩者該如何拿揑平衡,相信是作為父母的一大課題。 這書對孩子的啟示是殘忍的。有時候,堅持夢想的道路並不平坦,當周遭的人都紛紛否定你的付出,孩子能否力排眾議、忠於心之所向?堅持夢想的道路是孤獨的,當只有獨自一人時,面對充滿着未知的茫茫大海,孩子又有沒有勇氣和能力去獨力實現夢想? 文︰Carol Ma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6期]

詳細內容

同理心學堂:孩子發脾氣如何回應?

脾氣,其實背後掩藏着更深層的感受與需要,最主要的就是憤怒,同時又不想去表達這份憤怒,便形成了一種情緒反應──脾氣。 例如父母有些說話、行為令孩子很憤怒,但每個孩子都需要父母,他們會不想或害怕令父母生氣,這矛盾的狀態便形成了脾氣。若內裏的憤怒累積得愈多,又未能獲得理解,除了發脾氣的次數會愈來愈多,積藏的憤怒亦可能因一件小事被引爆,出現一些難以理解或失控的行為。 脾氣是一種矛盾心情 筆者曾在工作中遇過一個10歲小孩,父母給予他一間獨立房間,卻忽視了兒子的自主權,經常沒有敲門便進入房間,亦會擅自查看兒子於手機上與朋友之間的對話內容,更用「父母的權威」來駁斥孩子的不滿:「你沒有做壞事的話,怕什麼被父母見到?」、「房間與電話都是我買的,為何不可以看?」兒子便出現了一種既生氣又不想生氣的矛盾心情,漸漸形成了脾氣。孩子對父母的說話行為變得很煩躁,偶然出現失控行為,傷透父母的腦筋。 又例如一個6歲的女孩,父母對她的管教十分嚴格,對於功課、作息、課外閱讀均有一定的要求,甚至外出路線、食物選擇,均是由父母決定。當女兒不服從的時候,父母會說:「你為何不聽話,你乖,爸爸媽媽便不用這麼生氣。」、「不可以像嬰兒般鬧脾氣,經常帶給我麻煩。」女兒內心既不滿,又不讓自己對父母生氣的矛盾心情,同樣演變成脾氣,久而久之形成惡劣的親子關係。 憤怒是正常情緒 勿用權威制止 父母要學習傾聽孩子的心聲,要明白脾氣內裏掩藏的情緒。當孩子鬧脾氣時,先讓自己平靜下來,其後帶着同理心去猜測及回應孩子的內在感受與需要:「媽媽感受到你很生氣,可以讓我了解一下發生了什麼嗎?」、「爸爸不是想罵你,爸爸很想明白你,試告訴我你的感受?」父母既要理解孩子的憤怒,同時保持堅定與溫柔的態度:「媽媽知道你很生氣,很不開心,但是我們說好只是來看玩具,不會買玩具。」當孩子情緒獲得紓解後,再一步一步引導他思考分析。 另外,父母要檢視自己的管教方式,避免把自己的價值觀硬套在孩子身上,例如小朋友要乖乖聽話、憤怒是不好的、發脾氣就是頑皮等。其實憤怒是一種很正常且健康的情緒,是一種保護自己的力量。切勿用「死力」去制止孩子的行為,「死力」包括父母的權威、重複的道理、威嚇、命令、言語羞辱、體罰等,只要父母能重視孩子的感受,讓他們感到被聆聽,脾氣自然能減少,再加上父母管教上的調整及悉心的引導,子女更能提升處理個人情緒的能力,促進和諧的親子關係。 文:馬慶民(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輔導組心理輔導員) 作者簡介: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重視個人身心發展,以及健康的親子和家庭關係。青年會致力提倡品德教育、文化承傳、康樂體育等發展,彰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服務精神。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6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勤有功,戲亦有益

古代經典三字經說:「勤有功,戲無益。」但近代西方研究顯示,遊戲對孩子的情緒、社交、認知甚至身體發展都有正面幫助! 年幼老鼠缺乏遊戲 發展未如理想 腦神經學家在老鼠身上做了一項有趣的實驗。他們把一隻年幼老鼠放在成年老鼠群中飼養,這隻年幼老鼠和成年老鼠有自然的社交接觸,但就沒有機會和其他年幼老鼠玩「打鬧遊戲」。打鬧遊戲是年幼老鼠特有,為沒有惡意的摔打或追逐,類似人類兒童自然而然出現的「伏匿匿」遊戲,甚或是單純的「跑來跑去」。腦神經學家發現,這隻缺乏遊戲機會的年幼老鼠長大後,其腦部前額葉的發展較一般老鼠差。前額葉是負責分析數據、自我調控和社交互動的重要腦部結構,所以這隻老鼠成長後的生活習慣和社交也顯得未如理想。似乎,遊戲對老鼠的腦部發展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當然,人類並非老鼠,我們不可以把研究老鼠的結果直接套用在人類身上,但很多非實驗的人類研究都顯示,遊戲是兒童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事實上,很多心理學家都建議大人安排幼兒(0至8歲)多作自由遊戲,而很多教育工作者亦會在幼兒教育場所加入特定的自由遊戲環節。關於孩子的自由遊戲,家長應該注意什麼呢? 時間: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建議孩子每天最少有60分鐘的自由遊戲時間。 人數:孩子可以自己一個玩,亦可以與家長、兄弟姊妹或年紀相若的朋友一起玩。 方法:自由遊戲沒有既定的規範。在安全情况下,家長可以讓孩子做主導,決定自己想玩的情境、角色或規矩等。家長亦可以「學習」孩子遊戲的方法。例如孩子用紅白藍3種顏色砌高塔,家長可以「學習」孩子說:「爸爸也學你用3種顏色建設燈塔!」 成果:家長毋須過分在意遊戲能否達到特定「成果」(如:孩子玩生字卡後能否學到新詞彙)。自己遊戲的重點是讓孩子在無壓力下做自己感到興趣的事,培養孩子探索世界的興趣。這種「興趣」會變成孩子學習的火車頭,長遠讓孩子在成長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遠! (圖:黃清渝) 想知道更多更於自己遊戲的知識?請收看我們中心製作的短片《勤有功,戲無益?》:bit.ly/3BSPTX7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http://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6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民房四寶:有愛才有力量

「願兒子早我一天離開。」他說。從孩子被確定患上自閉症開始,這就是他最大的心願。無論他的話說得如何輕柔,聽着,都會感到一份沉重。他的擔子任誰都無法挪開,但原來一份聆聽,可以給他前行的力量。為人父母從來都不易,特別對於孩子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一群。他們對孩子的愛不比別人少,對子女的付出也比別人多,只是,作為孩子一生的照顧者,他們心裏卻常有着一份別人難以體會的孤單。假如他們是來自基層單親家庭,心裏還有一種揮之不去的絕望感。有愛才有力量、有愛才能看見希望。他們不是不愛孩子,只是他們也需要被愛。 SEN照顧者孤立無援 走進絕望 月初,深水埗一棟唐樓的劏房內,一名5歲男童被發現昏迷在牀上,送院搶救後證實死亡。警方形容男孩瘦骨嶙峋,體型有如兩歲幼童,有發展遲緩及情緒問題,小小身體上卻有30多處可疑傷痕,懷疑長時間遭受虐待,懷有5個月身孕的媽媽涉嫌謀殺被捕。後來,看政府的回應,除了表達難過之外,就只有提出強制舉報虐兒的立法建議。不是說這些不重要,但,問題會因此而解決麼?早於2014年,已有父親不堪壓力欲與患有自閉症的兒子一起共赴黃泉,他留下遺書,說不想兒子成為家人的負擔,認為兒子生存下去也沒有好處;2018年,一位婆婆疑因獨力照顧患有過度活躍症的男孫,心力交瘁,以至勒斃孫兒;兩年前在葵涌邨,一名母親涉嫌在家中殺害智障兒。三個個案,都反映着照顧者的孤單與絕望。去年10月,港大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指在疫情期間逾八成的SEN學童曾被虐待,當中逾兩成更受到嚴重身體傷害。 一而再出現的倫常悲劇,所缺乏的,不是舉報虐兒的法例或罰則,而是缺乏對照顧者的關愛和支援。筆者深信他們都是愛孩子的,生活如何艱難仍然咬緊牙關,在困乏中堅持走下去,卻因為孤立無援,走進了絕望。 給予關心欣賞 推動前行 目前,香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約有70,000人,假如簡單以本港23%基層人口來推算,我城就有約16,000個基層SEN學童,每天被困在水深火熱之中。基層家長不單缺乏資源,也缺乏幫助子女的資訊。當孩子在街上突然情緒失控,家長的情緒就會更加失控。他們的失控不是因為孩子的行為,而是來自圍觀旁人的批判目光和嘴臉。現時,為SEN家庭所提供的社區服務大部分是針對學童的需要,給家長的支援就只有不足兩成,而輪候時間也超過一年。 我們總有遇到帶着SEN孩子的父母吧。他們可能是我們的同事、親友,亦可能是我們的街坊鄰舍。他們或許在等候着社區服務,但他們更等待着你我的關心與欣賞。假如我們都可以為他們停下來,聆聽他們、記掛他們,成為他們的同行者,這一份愛,相信可以叫他們得着多一份前行的力量,對明天重拾盼望。 文:歐偉民 作者簡介:救恩學校(小學部)校長。愛文字,更愛孩子,堅信親子關係比學業成績重要,在理論與實戰中猛然發現,夫妻關係才是子女快樂成長的基石,育有2女1子。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6期]

詳細內容

家家有禮:預演去日本 神遊兵庫縣景點

隨着各個國家陸續開放入境限制,大家的旅行意欲又再蠢蠢欲動,不如先預演去日本觀光吧!上水廣場首次聯乘兵庫縣香港事務所舉辦的「上水廣場•兵庫県に行きましょうLet's go」,便用不同的日本特色裝置,彷彿讓大家坐上「JR西日本限定觀光列車」,一次過神遊日本兵庫縣5大景點,包括城崎溫泉、淡路島「恋人の聖地」、北野天滿神社.戀鯉守護的天空之社、阪神甲子園球場和播磨白熊冰人氣刨冰店。 場內除了設有多個以兵庫縣特色景點為主題的大型打卡位,大家更可於「城崎溫泉限定店」買日本直送限定手信,或到L5晴空花園玩「日本野球選手大挑戰」體感遊戲和「兵庫県の園遊祭」8大日本祭典遊戲,挑戰成功可獲贈「一燒肉」和牛壽喜燒串燒、「丼道」和風蘋果咖喱系列等美食。凡於場內以電子貨幣即日消費滿指定金額或憑The Point會員指定積分,更可參加「日本藍染工作坊」或「日本語會話教室」,又或選擇換領日系小禮品。 ■INFO 上水廣場•兵庫県に行きましょう Let's go 日期:即日至10月31日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10:00 地點:上水廣場L2中庭及L5晴空花園 查詢:2639 9638 ■送超輕抗UV摺疊雨傘及手提輕便電風扇 (商場提供) 上水廣場送出日本風超輕抗UV摺疊雨傘(款式隨機)及富士山系手提輕便電風扇予《HappyPaMa教得樂》讀者。 名額10個,每人可獲上述禮品各一份。 有興趣的讀者請於9月30日(周五)中午12:00前回答以下問題,連同姓名及聯絡電話傳至[email protected],即有機會獲獎,得獎者將收到專函通知。 問:請說出日本兵庫縣5大景點中其中一個。 整理: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6期]

詳細內容

教學有辦法:返學玩繩網健球 小一生開心適應

從幼稚園升上小學,是小朋友成長階段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不過初到新環境,難免出現迷惘、緊張等情緒。為照顧這班小學新丁,有學校特別為他們安排了多元有趣的活動,好讓他們盡快適應小學生活,開開心心投入學習。   「好開心呀!我好想快啲玩!」一群正在排隊的聖公會主風小學(下稱主風)小一學生,正準備戴上安全帽,參加校方專為他們而設的繩網活動。繩網只是整個小一適應課程的其中一個活動,在開學的首兩周,學校為4班小一學生一共安排了超過10個多元智能活動,包括健球、射箭、故事時間、勞作、遊校園及社區等,在活動期間,學生毋須帶書本上課,全程投入愉快的體驗之旅。 繩網活動——並非每個小一學生都接觸過繩網活動,導師在過程中會為他們建立自信,如輔助他們前行、說大量鼓勵說話等,同學們從旁打氣也令小朋友更有信心完成路程。(賴俊傑攝) 多元智能理論 設計常科課程 主風去年首辦為期一個月的小一適應主題活動,深受家長和學生歡迎,經過優化和改良後,今年濃縮至兩周。「主風半月精華遊」涵蓋小學生最需要的各種技能,校方以多元智能理論去設計常科課程,包括語文、數理邏輯、視覺空間、肢體動覺、音樂、人際、內省及自然等。例如體育科的歷奇活動,學生既要手腳並用,也要聽導師指示,同時要排隊輪候、替同學打氣等,涉獵到人際、肢體動覺及內省智能。主風課程主任黃世華表示,一些需要由具專業資格導師教授的活動,例如繩網和健球,學校會外聘導師,然而當校內教師掌握到技巧或考獲相關資歷時,便主力由校內教師負責,如iFloor投影互動遊戲,去年教師汲取經驗後,今年便可以自己操作。 新興活動——學校邀請導師前來與學生齊齊合作,透過不同小遊戲合力推動健球,讓小朋友從中學習群體生活及人際關係。(賴俊傑攝) 書中人——不同團體來為學生講故事,書中人更「走出」書本,與同學們打招呼,令小朋友十分驚喜。(賴俊傑攝) 社區設施——除了在校內參觀不同設施,教師亦帶學生走出校外,包括在瀝源邨走一圈,認識各種社區設施。(賴俊傑攝) 製作小豆丁陪伴上課 小一適應活動除了為小一生帶來歡樂的校園氣氛,為他們建立安全感也同樣重要。每個小一學生都會以發泡膠蛋製作一個「小豆丁」,小朋友替它設計造型、填色,並貼上眼睛,然後在家長協助下製作一個底座,用來放置「小豆丁」。這個「小豆丁」類似一些孩子手不離身的毛公仔、小手帕等,每天放在書包中,有需要可以拿出來放在書桌上,陪伴他們度過這兩個星期的課堂。 小勞作——在手工活動中,小一生親手製作「小豆丁」,家長則協助設計底座,「小豆丁」可陪伴孩子上課。另同學手上的珠串,亦是其中一個五色福音小勞作活動的作品。(賴俊傑攝) 該校副校長冼頴思說,學校強調體驗式學習,早在8月底,已安排這班小一生回校兩天,學習常規。亦有鑑於在疫情下,小朋友在幼稚園上實體課的時間並不多,故希望透過各種有趣又能幫助學生發展各方面能力的活動,讓他們喜歡學校,然後愛上學習。她續稱,9月16日活動結束,並在22日舉行「結業禮」,向小一生頒發證書,象徵他們「正式成為小學生」,可回歸正常課堂。 自畫像——教師請學生預先收集落葉,再利用樹葉製作自我畫像,並向老師和同學介紹及分享感受。(賴俊傑攝)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6期]

詳細內容

採訪手記:界定一線二線學校 有數得計?

今期採訪手記,續談小一選校,皆因友人正為此事煩惱,而她所困惑的,也值得和讀者分享。友人兒子是首名子女、無宗教信仰,手持15分,只報了2間直資學校,屬「疊埋心水」入讀官津小學的小朋友。 友人心儀區內2間頂頭大熱的學校,A校沒宗教背景,B校屬基督教,一輪掙扎後,理性戰勝感性,她在「自行分配學位」(自行)階段,替兒子報了A校。不過,大家也知道,自行的成功率向來不及50%,即使去年有47.6%,創近10年新高,但其實當中57%學童也屬於必收的「世襲生」,真正的「幸運兒」不多。於是,友人已開始做功課,同步計劃「統一派位」(大抽獎)的選校策略。 說到大抽獎,專家經常提醒,甲一乙一可填心儀學校,但乙二、三就要保險些揀「二線」學校。問題來了,友人說,搞不清哪些是二線學校!這又的確是好問題。 友人兒子的校網,在7、8年前,一線、二線和「寶校」的分野十分清晰,但近2、3年,界線變得模糊。或許家長心態,也是不敢硬博那1、2間超級熱門的學校,於是紛紛轉移選擇二線學校,如此一來,區內的二線學校便愈來愈受歡迎,令該校網現在只有「超級熱門」、「熱門」和「寶校」之分! 選有潛質「寶校」作最後防線 揀小學,真的有點像買股票,唯有教友人還原基本步,睇數據!首先要翻查教育局每年公布的「小一入學統一派位選校名單」,揀選所屬校網,比較「暫定統一派位學額」與「自行分配學額」兩組數字,假如前者比後者少,就證明該校較多「世襲生」,也反映它屬較受歡迎的小學。建議把這類「超級熱門」、「熱門」學校抽出來,逐一計算統一派位學額佔小一學位總額的百分率,再按百分率高低排列,便較容易抽出誰是真正一線和二線了。另外,我也請朋友不妨趁開放日到「寶校」參觀一下,從中選一間較有潛質、有機會上位的作最後防線,若不幸二線選擇全軍覆沒,最少可派去自己可接受的「寶校」,總好過被派去一間「意料之外」的學校。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6期]

詳細內容